腦袋裡自己回放音樂的時候「音質」處於怎麼樣的水平?


卸腰。

腦補音樂的時候是不存在音質的概念的。音質是電子音頻信號所特有的一個概念,就像你不能說你眼睛看到的圖像有多少像素一樣。


取決於你日常使用的重放系統的水平。

假如你日常用的重放系統是「現場」,那就是現場水平。

假如你日常用的重放系統是「渣耳機」,那就是渣耳機的水平。


分兩種情況。

1.聽過幾次,但耳朵蟲作怪而導致的回放(不由自主的音樂想像)

其實就是大腦收到了一段重複的旋律,並注意到了其中的規律,而這些旋律有一個特徵,開始和結尾是相同的,於是導致大腦走不出這個循環。於是就一直回放。

這種情況其實只注意到了明顯的部分,例如音色音域等聽起來特徵較明確的部分,其他沒注意到的部分被忽略或遺忘了,例如我現在回放《最炫民族風》,伴奏基本上消失了,只剩下人聲。努力回想伴奏也只能想起一點「動詞大慈」的節奏。

2.聽了幾百次,注意到了歌手的低中高音的各種細節。

類似於背一篇長課文,大致意思是講得出來,但是有些細節還是會丟失,還有某些細節會隨著聽的音質自動改善,例如潘瑋柏的《雙人舞》剛出來的時候,高音細節丟失,前奏的高音聽起來很散,不清亮,那時候腦放想糾正,糾正不了,後來在電驢下載了ape,聽了幾十次才糾正過來。

還有這兩種情況有一個共同點,無法模擬低音,所以只能是相當於地攤十塊錢一條的耳機,又或者是手機外放的音質。

不過,我曾經試過模擬出低音→在夢中,回放的是初音的《扭腰歌》,那低音效果比耳放還要重,達到了」轟頭「的程度,還直接把我從夢境中吵醒了==!


腦放取決於腦洞的大小吧....


99%的人屬於比10元耳機更低劣的水平。

原因很簡單。99%的人,用沒經過訓練的耳朵,充其量只能記住四五個主要聲部的信息。而目前製作精良的音樂基本都有數十個聲部。如果你腦補出的聲音缺少哪怕一個聲部的話,就肯定連10元耳機都不如了。更別提這些聲部的旋律還必須先分辨出來再記憶正確。


然而回放的時候並沒有音質的概念


主觀回答。

於我大腦回放會有一定形式的美化,就是「我覺得我耳朵里應該聽到的這首歌的聲音」。


可以把自己聽哭。


以大部分人的記憶力和記憶重現的複雜程度來講,應該只是地攤mp3配地攤塞,放4分鐘時長被壓成500k都不到的碼率都不如的水平。

說個最簡單的吧,四人樂隊,有幾個人能憑想像完美重現每個樂手的每一個音符的每一個細節?更別說組合起來了。


腦袋裡回放的音樂清晰度很差,而且回放的時候只會注意到比較突出,容易關注的部分,失真很大,碼率應該跟電話傳播的碼率差不多,可分辨,沒細節。


雖然腦放的音質可能比不上這耳機那音響的,可是我怎麼總覺得腦放最好聽呢。。。


我一般都是默默地關注


所謂聲音的質量,是指經傳輸、處理後音頻信號的保真度。回放,取決於大腦的保存程度吧。你記錄的是什麼,回放的就是什麼,記憶模糊的部分,就會上下浮動,但是大腦還是會糾正成對的(自認為)。基本無音質的區分,除非你想不起來了,那還回放什麼。


先抖機靈:耳機再差起碼不會走調也不會忘詞。

再說結論:看情況

認真回答一下,我不是神經或者心理學專業人士。不過作為一個愛聽音樂且曾對「音質」略在意的人,我相信音樂在人腦中回放的效果可能取決於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兩點:

1.聆聽次數,聽的次數越多記住的細節會越多。我們都知道記憶在腦中會衰減,我們在學習中常用的記憶方式就是反覆記憶。

2.你聽音樂的場景,也就是信號輸入的特徵。如果對某個曲子的記憶來自現場演奏(比如天天排練的曲子),在你腦中回放時的細節也許真的會超過很多耳機。

同理用hifi設備聽,收音機聽還是從隔壁鄰居的傳來的聲音,在腦中的記憶都會有不同的特徵。

以我個人的經歷來說,某些曲子我這幾年一直聽,因為平時用的設備音質尚可(自認為),因此能還原的細節能夠超過一般的耳機。而這些細節也會被我耳朵捕捉到。(不然何必燒錢)

有時候設備不在身邊,只好開動腦放聽歌。沒錯在腦內回放的時候是不會漏下那些細節的。這些細節可能在一些廉價的設備上還原不到,或者不夠好。然而這時候你的腦子確實勝過了部分廉價貨。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信息在腦內被放大,潤色甚至誇張,這就是所謂的腦放吧。


取決與腦補程度……

我對於渣音質的音樂也能腦補出非壓縮(live)的音色,然後還會自動進行調音,另外因為不容易記下所有的聲部,所以會用腦補補全一些,雖然可能會與原曲不太一樣,但還是蠻好聽……

另外腦補結果還和聽歌的方式有關,我聽歌更偏向聽伴奏,對於歌曲的關注點先是伴奏,包括不同聲部的節奏,然後才是人聲,至於歌詞倒不會畫太多心思看……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內音樂科技專業偏向於影視流行音樂製作?
為什麼電子音樂在國內發展不起來?
Beyond 樂隊是「殿堂級」樂隊嗎?為什麼?
如何評價《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原聲音樂?
創造一首經典的歌,作曲和填詞是怎樣的體驗?

TAG:音樂 | 耳機 | 大腦 | | 發燒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