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news:小孩被打到重傷,家長派出所內同態復仇(借這個故事聊一聊)同態復仇真的落後了嗎?
這個消息很多人(包括我)沒有懷疑它的真實性,我們潛意識裡覺得這樣的事情有可能發生,如果公權力不能有效的保護我們,我們為什麼要讓渡這部分權力?在故意傷害,故意殺人,這部分罪行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允許同態復仇?
1.18更新:
關於為什麼我會在原文里提到籬笆網,因為我早上9點看到知乎帖子後花了點時間去查了查這些截圖的出處,結果正是籬笆網。目前犯罪嫌疑人江某已被警方抓獲, @共青團中央 也已經正是在微博闢謠了,希望各位帶點腦子看問題,花點時間搜一下,別動不動就張嘴就來。
以下1.17原文:
—————————————————————————————————————
先上結論,假新聞
再發表意見,這個問題下面的答案真的是精彩,一個個都不經腦子的對公信力表示質疑/地域歧視/因為相關帖子都刪了所以這件事是真的神奇腦洞讓我嘖嘖稱奇
那麼你們就不會在碼字前去百度查查看相關信息?
第一條信息,小孩為什麼乘104路
上海小學原則堅持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而盛大花園小學每年新生季都會通過考試招生,小孩爸爸是公司副董,媽媽是四大中層,家裡不缺錢,家住新客站,小孩考入這個學校,不會天天開車送小孩上學?讓小孩去乘公交車?難道這些家長人生里不存在地鐵這個概念?還是覺得早上6點公交開的能比地鐵快?
首先是104路路線圖,全程
我就問你,1號線乘1站在漢中路換12號線,到龍華1號口出站就是小學,比你走接近一公里的104龍華站近多了吧?
第二條信息 老人是用腳把小孩踢下?
我的龜龜,這個老人厲害了,是掃堂腿還是蹬腿?這老人怕是要去龍華寺當武僧吧??
第三條信息 送到市六醫院
出事地點在上海體育館和龍華站之間,送醫不送龍華醫院不送市八醫院,送去了市六醫院?還是120救護車送去的?
介於小孩是自己一個人去上學,那麼救護車是誰叫的,誰決定要去較遠的市六醫院而不是龍華或八院?是因為後面要說小孩子骨折所以直接鎖定了以骨科著名的六院?還是未卜先知自帶X透視眼的路人判斷的?
第四條信息 雙方隔離
雙方隔離的情況下,小孩媽能在派出所拿著凶具刺破老人一眼,還能搗鼓兩下,再去刺老頭腳,而這期間警方沒有任何行動?那這小孩媽還去什麼四大行上班啊,直接去WWE吧,鄒市明都沒你這樣的速度。
第五條信息 籬笆網
為什麼我要把籬笆網放到後面來說,因為我早年上KDS的,那邊每日婊籬笆女已經成慣例了。籬笆網在我看來就是各種假消息滿天飛的女性YY論壇,之前已經被下令整改幾輪了,這次怕是又要到整改周期了
第六條信息
@劉旻斐 已經貼過了
先寫那麼多,最後上闢謠
今天,我們注意到了這則有些聳人聽聞的消息,於是開始到處求證這則消息的真實性,很快,我們就在澎湃新聞上發現了這樣一則報道:
《對話造謠「老人公交上打傷孩子」 嫌疑人:愛好搜集素材寫小說》
對話造謠「老人公交上打傷孩子」嫌疑人:愛好搜集素材寫小說_浦江頭條_澎湃新聞-The Paperwww.thepaper.cn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製造這個謠言的嫌疑人,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
「我無聊時就喜歡騎摩托車兜風,喜歡風吹過身體的感覺。」
「平時喜歡寫寫東西,腦子裡有時會把不同的東西『嫁接』在一起。」「我在知乎有個高分賬戶,在網上回答出別人的問題很自豪的。」
昨天下午臨近下班時分,一則《壞人變老了!在上海某公交車上50歲老頭暴打8歲!!媽媽派出所奮起反擊》的帖子瞬間刷屏。該帖稱,一名8歲孩子乘公交車時被50歲男子打斷7根肋骨,孩子母親在派出所將老人眼睛戳瞎。
上海公安部門發現網上這一消息後,立即展開調查:徐匯、靜安等公安分局逐一詢問網貼所涉公交線路沿線派出所近期是否接到類似警情,併到所涉醫院詢問調查;軌道公交總隊也向公交公司進行核實——最終結果顯示,網貼所涉「案件」系虛構。
昨天晚上,警方經過調查後鎖定涉嫌造謠的犯罪嫌疑人江某。今年33歲的江某,上海人,普通上班族,無任何前科記錄。
江某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為何會想到這樣在微信群里發言?今天中午,記者當面採訪了江某。
喜歡寫小說,會把不同的「素材」拼接在一起
記者:當時怎麼會想到在微信群里編這個故事?
江某:我們這個群有400多個人,都是喜歡摩托車的人,平時大家喜歡在群里聊天吹牛。之前我在微信里看到過有小孩因為不讓座跟老人起爭執的事,社會上也有類似這樣的事,就把這些基本素材添加了一點別的元素,放到微信群里發了。
記者:「添加」了什麼元素?
江某:我加了一個孩子被打斷七根肋骨的情節,這樣更能引起別人的關注。我之前看了一本國外的小說,講到把眼睛戳瞎的情節,我想這個也可以加進去。
你看我微信群里的聊天記錄就知道,我不是一段一段說的,是一句一句寫的。引起了人家關注,人家就會問細節,我就一點一點補充一點一點的圓。比如人家問小孩怎麼會一個人乘車,家長怎麼不管,我就根據問題編孩子家長是外籍和外企高管,很忙沒人接送孩子這些信息。其實也是想引起關注。
平時我上下班路線比較長,基本上早上7點左右出門,要晚上7、8點才回家,兜的路線比較長,上海外環以內情況基本都比較熟悉,所以編醫院、公交線路這些情況都比較熟悉。
記者:你平時上網都關注些什麼?
江某:我2000年前就開始上網了,一開始是QQ,後來YY語音,現在微信群。平時我蠻喜歡在QQ看小說,也很關注社會新聞和國外的奇聞異事。
我平時也在QQ空間寫寫文章,之前寫過武俠小說,也寫過靈異小說,後來發現帶點社會題材的小說是最受歡迎的。所以平時我在網上或生活中聽到的這些信息,都會放在肚子里,有需要的時候就拿出來組合在一起。
謠言滋生微信群曾兩度解散
記者:你最早發出這個「故事」的微信群,是怎樣一個群?
江某:這個群是一個賣摩托車設備的店主拉的群,群里有400多個人,都是摩托車愛好者。平時大家也就在微信群里漫無邊際地吹牛聊天,討論的很多是社會話題,比如醫院插隊之類的問題,說著說著就會有過激的話、吹牛的話出來。比如我平時騎摩托車上下班,遇到汽車肯定是要讓的,所以有時心裡不服氣,我就會在群里編造說:「今天遇到了七次逆行,全是四輪,今後拿導彈把這些車打掉。」
記者:這些話題是怎麼被逐步引到虛假造謠的程度?
江某:我跟你舉個例子吧,比如有一次我在群里說到「今後打第四次第五次世界大戰應該有這些國家」,這個話題怎麼引起的?就是因為有人抱怨現在油價太高,大家就討論油價為什麼這麼高,資源分配情況等等,就引出資源引起世界大戰的話題——平時聊天吹牛就是這樣的,有些話不經大腦就出來了。
我在這個微信群里兩年多了,這個群曾經兩次因為不當言論解散過。
記者:你意識到這次「吹牛」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嗎?社會上很多人關注這件事。
江某:我當時和平時一樣,就是大家一起吹牛,吹完當天結束。當天是1月8號。後來過了一段時間才發酵出來,有朋友跟我說籬笆網上發了這個消息,我才意識到問題有點嚴重。1月16號晚上我在群里說了這是編造的故事,也請朋友聯繫籬笆網想刪帖子。
業餘除了出去兜,就是網上吹牛聊天
記者:你的生活經歷其實很簡單,有沒有想過這次會引起這麼大關注?
江某:我的生活就是家庭單位兩點一線,工作和家庭都有些壓力。之前我喜歡打網遊,魔獸征途這些都玩,砸錢進去玩的那種,工作之後就不太玩。特別累特別沒勁的時候,要麼騎摩托車出去兜,要麼就在微信里聊天吹牛。
我在摩托車前面裝了個攝像頭,平時騎出去的時候遇到事情會拍下來,拿到群里分享。微信群里的朋友還給我起了幾個外號,說我是「馬路柯南」、「鎖群宣克炅」。
記者: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的事情,是不是讓你在網上很有感覺?
江某:你在微信群里,如果知識面覆蓋廣一點,能回答別人問題,確實感覺很好。比如有人在微信群里問某賓館的金卡如何,我會告訴他積分標準、升級待遇,和同等賓館比較這些信息,確實會讓別人覺得你挺厲害。之前我在知乎上有一個賬號,回答人家問題,得分很高的。
心理學家:熱衷「網嗨」或屬於表演型人格
「在網路發達、信息爆炸的時代,人人都能發布『新聞』,個體更需要尋找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心理諮詢師茅建東認為,造謠的人往往屬於現實生活中比較平凡,在生活、工作中沒有突出表現,得不到他人的肯定和誇讚,從而通過製造不實消息等方式引發他人關注,重新支撐自我形象,肯定自我價值。
江某最初在微信群里發布聊天截圖,編造了「老人公交車上打傷孩子」的謠言,冠以「壞人變老了」標籤,引發微信群網友熱議和轉發。茅建東指出,微信群是相對封閉的網路空間,網民置身於相近的看法中,更容易強化原有觀點。「持有相近觀點的網友更傾向於有選擇地接觸那些能夠加強自己本來信念的訊息,拒絕與自己固有觀點相抵觸的訊息,一些人可能對老人有偏見,看到說老人不好的消息更熱於傳播。」
「像江某這樣瞎編了一個『繪聲繪色』的故事,不是出於商業或其他明確目的的,純粹為了吸引他人關注,炫耀自己知道的比別人多,以獲得他人的欣賞,這是表演型人格的特點。」 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專家陳默教授表示,這種心理傾向嚴重的話,會形成病理性人格障礙症,對來自他人的認可極度需要,一般在青年期就會形成,受生存環境的影響很大。
陳默告訴記者,表演型人格的產生主要受兩種極端生存狀態影響。一種是從小到大都被當作中心人物的,「家裡獨生子女,全家人圍著他一個轉,在學校也得到老師同學一致讚賞的,在生活中離不開別人的欣賞。這類人的自我價值就是被欣賞,習慣性地就產生了產生表演型人格。」另一種則是,成長過程中受到的關注不夠,被兄弟姐妹的光環籠罩的人,「比如一對姐妹,姐姐被讚揚的多,妹妹心理就會不平衡,想要吸引關注,得到認可,也會產生表演型人格的傾向。」
對於不辨真假轉發謠言的人,茅建東認為,主要歸因於獵奇心理和從眾心理的外化投射。「個體的知識儲備和經驗難以應對複雜的社會生活,越是不確定,就越會依賴別人。在焦慮普遍存在的情況下,人們通常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而是更多地去觀察模仿他人的做法和觀點,這就為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提供了溫床。」
網路世界中,公眾作為普通看客,常常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自己的判斷、認識上也會慢慢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看到別人轉了一則不明真假的訊息也跟著去轉,很多人會持有責任分散的心理,覺得法不責眾,因而更容易表現出有違社會規則的態度。」茅建東說。
如何及時制止謠言傳播?一些法律界人士認為,在網路高度發達的時代,要求公眾自己去辨別信息真偽難度很大,尤其是突發事件,公眾急於想要了解事件真相及其進展,但又無法掌握一手材料、缺少專業判斷能力。因此,闢謠還需要政府部門和相關平台的共同努力。
——————————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從家庭內部的約定,到社區的公約,到社會的共識,再到整個法律體系,甚至大到國家之間的複雜關係和大量國際組織,其存在的意義之一,就是避免同態復仇這種無止境的暴力升級的發生。
所以我們創造了暴力機關來代替我們復仇,我們創造了聯合國等一系列國際組織,來用利益交換代替同態復仇。
不過有趣的是,這一切的最終根基,還是一個同態復仇,只不過是大家都承受不了的烈度——扔核彈。
————————————————問題描述寫成小說大概很有趣。「我在知乎有個高分賬戶,在網上回答出別人的問題很自豪的。」
提問者在描述里說,不理解為什麼很多人居然支持這種同態復仇。 其實很簡單,你只要設想一下,如果是你為人父母,自家小孩遇到這樁事,警察又真的明顯想和稀泥,平頭百姓訴諸法律無門,你能冷靜的起來嗎?
這家父母明顯也是家裡沒什政治能量的,不然哪裡犯得著在局子里動手?前途都不要啦?有點門路的,不論白黑,想報復都是簡單不過的事。走投無路了,絕望了,還有什麼好顧忌的?
孩子才八歲,就烙下了殘疾。治不好也藏不住的那種。可以說接下來那麼長的人生里,都會被這個陰影纏繞了。肇事者那麼囂張,下那麼狠的手,完事也毫無悔意,做父母的卻偏生看著什麼也做不了,這種焦灼憤怒,你體會的到嗎? 這種事,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是無法感同身受的,如果發生在你身上,你說不定比孩子媽還要偏激。這麼多人覺得她這麼做沒毛病,也是因為大家都有同理心。即使是旁觀,都無法剋制怒氣了。 .....反正要是換成我,去他嗎的,我就是要搞 死他。被噴也好坐牢也好,我就是要讓這孫子知道什麼叫痛,教他什麼叫後悔,讓他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永遠不會。
這個謠言為什麼會流傳起來?
因為它聽起來很解恨,很爽。
暴力電影最爽的情節是手刃仇敵,這種電影已經上演了上百年,以後還會繼續下去。
網路小說的主要爽點情節之一就是痛扁欺負主角的裝逼紈絝。
同態復仇的觀點是刻在我們骨子裡的,
當看到於歡手刃辱母者的新聞時,正常的人都會產生一絲快感,這也是輿論一片對他同情之聲的原因。
也就是說,法律即使用防衛過當這種手段來預防和懲罰,也很難把它從我們心中抹去!
法律是用來保護自己的,不是用來當眾觸犯的。不支持在公眾場合進行同態復仇,理由是成本過高。
非常理解孩子爸媽的心態,換了我孩子遇到類似的事情,我可能當場就把他打成殘廢了,甚至失手打死,但是只限於當場,而不是事後。
當場打對方是正當防衛,在孩子生命遇到威脅的時候,我國難得一見的正當防衛終於可以用得上了,即使打死了,也就是防衛過當。
但是事後,在派出所,在大庭廣眾之下做了那些復仇的事情,只能說是故意傷人,請再好的律師也沒法洗。後續有一系列的後遺症,驗傷,打官司,賠錢,還得求著對方諒解,求輕判,孩子媽肯定要進去了,誰來照顧這個可憐的孩子。
一個好好的家庭,就這麼毀了。一定有人要罵我冷血,說如果我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我能忍住嗎?
必須忍住,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絕不諒解,找律師找人按最重得判,等他進去再找人,往死里弄。你花100萬,裡面的人可以活得很滋潤,讓人生不如死,只要花1/10的錢就夠了,就這種打孩子的傻叉,你不找人也會被獄友來回教做人。
家庭比什麼都重要,想想孩子已經遭這個罪了,還能讓他失去爸爸或者媽媽嗎?這種人渣進了監獄,怎麼收拾都行,極端一些,刑滿之前再把兩隻眼睛都弄點意外出來也不是沒可能。退一步講,等他出來了,不弄傷不弄殘,給他找點事能有多難。
可以用錢去解決的事情,把自己填進去不值得。還好派出所把孩子爸攔住了,不然兩人一起進去,這家就真完了。
打死這個王八蛋。過於戲劇化,懷疑假新聞
題主不要陷入自我代入的被害妄想,這事已經闢謠,造謠的人都抓了。
龍華地區的私立學校就盛大一個,而盛大門口的直通火車站的公交就一部41路,而且不是終點站,好,我們假設如此牛逼的家庭讓孩子一個人上下學體驗生活,也可以說孩子為了坐到位置倒走一站去終點站坐車,可是你學校旁邊就是直通火車站周邊的12號線啊,小學放學的三四點鐘,12號線並不擁擠,上海火車站周邊稍微高級點的樓盤主要都在漢中路那塊了,而41路呢,需要橫穿南京路,延安路,淮海路等主要幹道需要開開堵堵不說,下車的終點站還是魚龍混雜的上海火車站地區,這家長心忒大了,而且別跟我說這麼牛逼的家還住火車站邊的老破小啊
|?ω?`)在對話中有提及「洋大人」的樣子,所以不是對法律太清楚,而是對政策太清楚。 另外,這件事發生的地點應該在上海徐匯,但沒有官方通報的話真假不明,不予置評。
監獄系統工作人員表示,無論看守所拘留室還是監獄會見室,都是鋼化玻璃隔離的。要說話,只能通過面對面的電話進行。所以,孩子的媽媽會隔空擲物?還是可以用高跟鞋擊碎需要用鎚子砸碎的鋼化玻璃?要說孩子的媽媽練過暗器,可以甩鋼針穿透鋼化玻璃,刺中老頭的眼睛,那還有更高的可信度一點。還有,一邊說孩子熊貓眼,一邊說孩子眼球脫落,這個真的很奇怪啊。
各位還記得 @馬前卒 老師曝光的那兩位同濟大學畢業的妖怪嗎?年輕的保安小哥哥老老實實執勤反而被魔都police柿子撿軟的捏按在地上摩擦。
魔都police和稀泥柿子撿軟的捏的態度不是一天兩天了。
神族聚集起來去拉麵店鬧事拒交房租,他們反而安慰神族的事不是一起兩起了吧。
上海police這工作態度再這樣持續下去等著新的租界來拯救你們吧。
相關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210410/answer/278611919我七歲開始自己上學,連公交都沒有,步行走
雖然是個水滸式的故事,然而是假的
拋開這件事的真假,我想提醒各位一下,同態復仇不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是警察拿長矛押著,他打瞎你一隻眼,警察也打瞎他一隻眼。而且奴隸主打死奴隸是不必接受同態復仇的,賠錢就行。在一個恢復同態復仇的世界裡,知乎俠基本是被奴隸主按在地上摩擦完,又被造反的斯巴達克斯再摩擦一次的結局。從這一點上我很支持恢復同態復仇,畢竟那樣世界就清靜多了。每次看到那些說「假如你也為人父母,你的孩子被如何如何,那你也一定會如何如何」的慫貨,我特別想真的把他們的孩子掐死。真會咬人的狗都不叫。攤上這樣的傻逼父母,還不如老衲超度了你比較好哦。
你們都傻了嗎?這種事怎麼能「同態復仇」呢?一個是八歲小孩未來還有幾十年,一個是一隻腳踏進棺材的老雜種,同態復仇公平嗎?這種老j8燈,應該削成人棍才公平啊!
吵架的時候,車上就沒幾個男人站出來嗎?我也是服了。這老頭連八歲小孩都下手那麼重,竟然還能活得那麼久,也是個奇蹟了。可憐孩子和她媽了。
公權力有警察、監獄、軍隊、死刑 …… 當然可以有效保護我們。否則我們讓渡權利圖什麼?
但是
公權力在精英們手裡,精英們不肯。
1、體制外精英如知識精英、法律精英、文人精英,為最大化自己作為精英的私權利,最小化本與自己同為精英的體制內精英手裡的公權力,想方設法要求「寬刑廢死」、「依法處理」。
2、體制內精英在乎體制外精英的意志和利益?還是在乎民眾的意志和利益呢?答案是前者,因為大家都是精英。只不過公權在自己,而非對方手裡。民眾當然也要在乎一下,那是基本盤。
在西方,資本第一,1們第二。知識精英、法律精英、文人精英過的還算爽,深受國產同類精英的艷羨 —— 以「憂國憂民,夜不能寐,文明進步,法治情懷」的名義。
李宗盛唱的好啊:你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
無論您如何標榜自己「良心」、「偉岸」、「理性」、「進步」、「情懷」。
利益,只有利益,才是精英您內心深處真正的和唯一的動力。
具體到本題,即便那老頭被公權力「嚴懲」,其實也嚴不到哪裡去。公權力肯定不會弄瞎他一隻眼吧?儘管以他這年紀,活了一輩子夠本,被弄瞎也不虧。
推薦閱讀:
※北京與上海的發展模式有哪些不同?
※什麼樣的薪資水平才能在上海生活的衣食無憂?
※如果公司明天就把你開了,你該如何謀生?
※蘇州樂園、常州恐龍園、上海歡樂谷三地體驗如何??
※魔都實習,國企,轉正公司開稅後6k,年終獎3w,公積金3k,該不該簽這家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