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近日網路廣傳的小女孩歇斯底里吶喊「我想靜一靜怎麼樣」與父母對質的視頻?

最近在微博以及朋友圈流傳的一個視頻,看完我心裡挺壓抑難受的。

這個孩子的言辭遠超過同齡孩子,早熟,壓抑。

網路評論中大多是心疼和小時候也有類似的遭遇。

但朋友圈中很多父母家長以及朋友大部分認為孩子態度太惡劣了非常討厭,恨不得衝進去扇她幾巴掌。

我聽了其實挺難過的。

到底誰對誰錯的,而正確的教育又該如何去引導?如何避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鏈接:https://m.weibo.cn/6401296623/4194291280412359


如何看待呢?

視頻中的家長是那種不允許孩子有負面情緒的類型。

看似平和的語言,傳達的是咄咄逼人的意思。

他們要的不僅僅是一句對不起,而且要深刻反省,而且要低眉順眼,而且要立即做出補救的行動。要麼狂做十張試卷,要麼去端一盆水晃蕩,晃蕩說,粑粑麻麻,讓我來給你們洗腳吧。然後唱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這樣的家長要的是高效率的教育,不給孩子的情緒緩衝的時間。

喊笑就要笑,叫哭就馬上哭。

這樣的家長太多了。

………………

元旦節活動的時候,我們班主持人一秒前還在活蹦亂跳,後一秒不知怎麼的就趴在桌上哭。

碰巧這時還有個貨站起來指著我說:張老師,是剛剛你叫他站開一點他才哭了的。。。

我一臉懵逼!

剛才同學唱歌的時候主持人有點擋著他了,於是我提醒了主持人一下。

這下節目中止了,兩三個家長跑過去安慰,亂作一團,一定要他馬上振作起來。

「怎麼了,誰惹到你了?」

「你是男子漢的嘛,怎麼能哭呢?」

「沒事啦,來擦乾眼淚,大家都等著你吶!」

「好羞哦,多大點事嘛,老師又沒有批評你。」

我持續懵逼。。。確定是我?!

節目也不表演了,大家就吃著瓜等。

期間一個家長還組織了所有小盆友有節奏鼓掌來給主持人打氣。

主持人趴著哭得更凶了。

家長們輪番上場哄,一定要他說出為什麼哭,一直問一直問,孩子就不說,就一個勁兒哭。

我讓大家繼續表演節目,把他帶到外面來。他媽媽跟出來,就一直重複剛才的話,希望孩子立即擦乾眼淚歡笑著去主持。孩子就使勁把臉遮著哭。

我打斷她,我說你給孩子一點時間。

我們三個就在樹下的花台上並排坐下來,我把孩子的頭撥過來靠著我的肩膀,摸摸他頭髮說,不管什麼原因,如果你難過的話,就難過一會兒,等你心情好了,你再回教室主持好嗎?他抽泣著點點頭。

我們三個就這樣靜靜地坐著,期間他倒過去靠在媽媽懷裡,他媽媽這時又想開口講大道理,我趕緊用眼神制止了她。

然後有孩子把我叫走了。

過了一會兒,發現小主持人又回到教室蹦蹦跳跳主持了。

這個孩子,是班上最優秀的之一,獨立自主積極進取,按理說父母的教育方式已經比很多家長科學合理了,都還是不能容忍孩子的負面情緒,不給孩子「自己靜一靜」的時間。

更別說什麼那種家長,被班主任老師叫到學校來,吼著「你這個態度一點都不端正」就突然拿起辦公室的尺子扇孩子耳光,他們班主任出去接個電話的時間回來,孩子就已經因為「態度不端正」被打得滿臉鼻血了。

BTW,

後來有個孩子跑來說,悄悄告訴你,那天主持人哭不是因為你讓他站遠一點,是他和我商量好要表演節目,我臨時不想上場了。。。

我永遠記得小胖子突然站起來甩鍋給我的時候,空氣突然安靜,十多個家長盯著我的尷尬。。。

冤枉啊摔!!!

我恨那個缺牙巴小胖子。。(艹皿艹)

………………

再舉個例子

是不是一模一樣?!

…………

這個奶奶的口頭禪:

你咋個那麼差?

我給你講了好多遍了你咋個就是不聽?

喊你有啥子不懂的要問老師你問沒的?

你老漢兒把你丟給我,從小我把你帶到現在我付出了好多你曉不曉得?我頸椎病我都天天守到你做作業我好惱火你曉不曉得?我為了你我同學聚會我都不去我就守著你學習,你還不認真,你簡直要氣死我了你曉不曉得?

你媽跟你老漢兒離了婚啥子都不管你了,衣服都不給你買一件。。。

巴拉巴拉巴拉。。

然後哭。。。

而且婆孫倆哭作一團。

考差了就要在我面前來一火。。

糟心啊真的是。。

擔心老年人意會不能言傳,我又給她發了一段話,喊她照著念。。。

第二天。。。

孩子就是這麼單純善良不記仇的,不是嗎?

大人對他們的態度才需要端正一點吧?!


有些人一輩子都學不會「得饒人處且饒人」,尤其在面對親情,親密關係的時候,總要東風壓倒西風。

我最厭惡的點,還不在於家長如何咄咄逼人地掠奪孩子最後一點情緒空間,而在於家長還在拍攝孩子歇斯底里的過程,不但彼時彼地不給她自尊留點餘地,似乎還要給她的未來隨時留一個尷尬回憶的資源。

這根本就不是對話,不是交流。是漫不經心、舉手之勞的羞辱。


順說,是不是也有人想到了福柯?嗯


孩子三歲半左右時,有一次參加母親大學課程,其中有個環節:家長兩兩組隊,一個模擬孩子,一個仍然做家長,情景重現扮演孩子的那位家長最近一次沖孩子發脾氣時的場景。

就是那麼巧,我抽到了扮演孩子。

就是那麼巧,來上課之前我剛剛沖孩子發過一次脾氣。

原因是過馬路時他掙脫了我的手,不管不顧地悶頭向前沖。而路上車來車往,非常危險。

然後我拉住了他,狠狠地批評了他。他在我厲聲批評他時默不作聲,幾次問他記住了沒有,知道錯了沒有,他都沉默以對。

我自認為我做的沒錯,畢竟時刻耳提面命地給他講安全知識,他安全動畫片也沒少看,平時自己也能說出幾通大道理來,關鍵時刻掉鏈子純屬不上心。

情景再現時,我被要求蹲下模仿孩子的視角。而扮演我的家長則是站著,俯視我。

對話一開始,我便感受到了不一樣。

首先因為我低家長高,在心理上便受到壓制。

家長將我之前吼兒子的話原樣奉還。雖然她的口氣比我要好的多,而我在明知道這只是模擬的情況下仍然感到了不適,原本以為會很輕鬆的心態漸漸變的壓抑。

在被對方逼問知錯了沒有時,我怎麼都答不出來「知道了」「我錯了」三個字。唯有錯開眼神的沉默。

在那一瞬間,我突然就理解孩子了。

從那以後,我很少會那樣咄咄逼人地要求孩子或老公立刻承認錯誤。

很多時候,他們知道這件事情不對,其實也在內心自己反省。但是誰都有自尊和面子。只要不是原則性錯誤,逼的不留喘氣的機會只會讓他們心裡更加難堪,進而煩躁,情緒更加激動。這時候他們要麼被迫認錯但心情低落鬱悶,要麼反彈的更厲害。

唯有做家長的學會情緒控制,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控制情緒。如果作為一個成年人都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怎麼能要求孩子時刻冷靜?

————————————————————

其實再深一步想想,這種事情跟是不是父母關係不太大。各位在戀愛中的人們,認真地想一想,你們在和戀人發生爭吵(尤其是確實有一方做了錯事)之後,是不是大多數都會要求對方立刻道歉?是不是要求對方承認錯誤?並且保證再不犯錯?

「咄咄逼人」和「得理不饒人」是很多人的通病。不能「共情」,不會「設身處地」。

這樣的人,不僅僅是對孩子窮追不捨,他們跟誰都要爭個對錯出來。

我媽媽就屬於性格要強,愛爭對錯。不光對我,對我爸也是如此。

所以他們吵架吵了幾十年。

而我從小生活中這種爭吵中,養成了我的好脾氣,「不上進」。用現在的話就叫「佛系」。

隨便,都行,無所謂。


我作業寫錯了一個字。

媽:你寫錯了一個字!

我:哦,我改。

媽:你為什麼會寫錯了一個字!

我:哦,馬虎了。

媽:你為什麼要馬虎!!

我:知道錯了,我改。

媽:我問你為什麼會馬虎!!!

我:我說我知道錯了,我改,別說了!

媽:我是在問你為什麼馬虎了!!!!

我:別他媽的問了,行不!!

媽:你態度不端正!!!!!你思想有問題!!!!!你道德敗壞!!!!!

知錯,認錯,改錯,就完了。別一再追究為什麼犯錯,追究到最後,都能追到人性上去,可怕,可怕。

父母發現孩子存在問題,別直接說出來,要想辦法誘導其認識到錯誤,並且可以自覺改正錯誤。而這是絕大多數父母做不到的。

。。。。。。。。。分割線。。。。。。。。

著重強調的是,父母這種咄咄逼人的問法,讓人厭煩。

有評論說,馬虎不是原因,所以父母要繼續問下去。

但,事實是,無論你給出怎樣的回答,這樣的父母都會追問下去。

。。。。。。。。。再分割。。。。。。。。

那天晚,我因一時抑鬱,跳樓了??????

。。。。。。。。。。或。。。。。。。。。

我媽主動道歉,表示說話過分了些。

。。。。。。。。。。。。。。。。。。。。

別不把孩子的情緒當回事,一旦出了事,你真承擔不起。

又或者說,一旦出了事,那都不叫事,那叫新聞。


小女孩已經領悟到了,父母是不會承認自己也有錯的……

還欠明白,父母只需要被忽悠,根本不需要跟他們表達情緒和說真心話,講道理……家長其實並咩有隨著歲月的增長而擁有智慧!家長本身就缺乏是非觀,缺乏人生智慧,缺少有效的溝通手段,一個一輩子都是普通人,卻想在家庭表現領袖風範,肯定是各種失敗,但又需要做兒女的鼓勵,又能怎麼樣?

特么就怎麼樣啊!


這是個一本正經的分析貼!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視頻,看看能不能客觀地看待這件事,當然,其中包含了嚴重的劇透,想看視頻又不希望被劇透的的親建議不要立刻點開~

先提前提一下小女孩反應如此激烈的原因。

從視頻里可以推出,小女孩在進卧室之前就和媽媽有過一小段爭執,她的防禦狀態從那個時候就已產生,視頻里表現出來的不過是一種延續。

那麼,為什麼小女孩會防禦?

原因可能是媽媽之前教育她的時候無意中說了什麼話讓女孩感覺受到了傷害,又或者是平日跟父母積累的矛盾終於在此刻爆發。

總之,其言行之舉有根可尋,不是「死鴨子嘴硬」這樣的無理取鬧之舉。

好,現在,正式開始分析整個視頻。

視頻以「你憑啥關門」開頭,其言下之意是:我都沒生氣,你做啥子!

這時,小女孩還算平靜地回了一句:「我想自己靜一靜,又怎麼樣。」

注意小女孩此時的語氣,尤其是最後一字一句說出來的「又、怎、么、樣」,這說明小女孩心裡已有不小的怨氣,但還能控制自己,沒有爆發出來。

當媽媽說「你今天的事情是錯的還是對的」時候,小女孩感覺到了媽媽語氣里的不滿和責怪,於是語調上升,情緒爆發。此時,小女孩在潛意識裡已經進入防禦狀態,她把自己放在一個與父母相對立的位置,自然會將媽媽之後的發問一一懟回去。

懟完之後,小女孩平復了一會,質問:

「我已經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為什麼你們還要來弄我!我實在是想不通啊!」

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我已經認錯了,為什麼你們還要這個樣子,我要怎麼做你們才滿意?

其中包含了怎樣的情感呢?委屈、憤怒、無助。

當然了,[如果道歉有用要警察做什麼]是成人的邏輯,小孩想不了那麼複雜。

我們看看媽媽是怎麼回答的。

媽媽的回答是「你態度不端正」,然後開始講述女孩進屋之前的事情。

媽媽這樣說:

「你回來的時候我是不是好好的問你;我又沒吵你又沒說你,你就開始哭;喊你手板伸出來接受教訓,你態度比我還惡點。」

小女孩這時哽咽著問了一句:「怎麼啦,有問題嗎?」

媽媽立刻說:「肯定有問題噻!」

此時爸爸也說了話,兩個人一致認為小女孩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這裡就很有意思了。

在媽媽看來,小女孩在受教育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激烈情緒是錯誤的,甚至是不正常的。她沒興趣知道小女孩如此激動的原因,只是下意識認為小女孩這樣做不對。

我幾乎能推測,媽媽就是根據小女孩激動的情緒來判斷小女孩其實沒有意識到錯誤。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小女孩在這裡特別激動地反駁了:

「我已經認識了自己的錯誤,我又怎麼樣!」

注意了,這裡的「我又怎麼樣」可不是單純地懟父母,這幾個字包含了小女孩此時所有的心情,可以說,它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釋小女孩在視頻里所有的行為表現。

「我又怎麼樣」的意思是:

即使我承認錯誤,我依舊是你們眼中的壞孩子,無論我怎麼說你們也不會相信我真的知錯了。那麼,我道歉又怎樣?你們根本不會相信我。

很明顯,爸爸媽媽們沒有聽出這層意思,反而將這句話視作一種純粹的反抗。因此,媽媽吼道:

「那就要改噻!」

此時,小女孩激動地喊:

「我已經改了又怎麼樣!我在按照你們說的做了,為什麼要這樣兇惡地對我!」

(這句話基本能證明我上面的推測是正確的,孩子此時的內心是委屈、憤怒、無助。)

不過,兇惡兩個字對媽媽來說是很費解的,她不認為自己有凶小女孩,於是她接連問了兩遍:

「哪個凶你了,哪個凶你了。」

這時,小女孩的回答牽出了一直隱藏在視頻之外的爸爸,還說爸爸經常這樣。這表明,爸爸在教育小女孩的時候,其風格可能有點不太友好。

然而,媽媽和爸爸明顯統一戰線,她認可了爸爸的做法,並且再次堅持:你要接受教訓。

這句話讓孩子徹底暴走,此時的她已經明白,沒有人會跟她站在一起。

如果之前小女孩還願意跟媽媽對話,現在的她顯然已經不想和媽媽有任何對話,因為無論怎麼說,媽媽也不會理解自己。於是,這個小傢伙便卯足了勁要把父母從這個房間里擠出去,好為自己爭取一點自我消化的空間。這就像一隻受傷的小獸拚命把對自己有威脅的生物從身邊擠開,這樣,它才好有足夠安全的空間來給自己療傷。

到這裡,這個視頻也快結束了,爸爸媽媽都選擇了妥協,一場爭吵便暫時平息。

但是,矛盾真的平息了嗎?

答案不言而喻。

分析完視頻,再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題主問怎樣才能正確引導孩子,其實關鍵之處就在於家長能不能暫時放下「誰對誰錯」的執念,提醒自己客觀地看待孩子的情緒。因為語言發展規律,孩子很多時候都無法像成年人一樣清楚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於是,情緒就代表了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因此,允許孩子發泄情緒,藉助積極友善的溝通去平復孩子的情緒,會比直接跟孩子討論對錯要好得多。等孩子冷靜下來,家長再想辦法弄清楚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澄清孩子有所誤解的地方。在這之後,父母還需要站在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跟孩子講述整個事件,以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不當之處,達到教育的目的。

至於親子矛盾,這實在難以迴避,而且比起迴避,妥當處理親子矛盾,正確引導和教育孩子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在我看來,小朋友能夠清楚的向大人表達自己的感受,能夠有禮貌的說出「我想靜一靜,請你出去。」在這個年齡段,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如果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和父母起了分歧,因為父母權威的緣故壓抑著自己的感受,避免起衝突的話,到了青春期,衝突和逆反會變本加厲的爆發出來。

因為在小孩小的時候,大人自己沒有成為小孩尊重對方,傾聽對方的學習榜樣,這種「誰強聽誰的」的教育觀,導致的就是孩子懂事後,不會尊重對方,不會溝通,只會用脾氣和音量來讓對方聽自己的。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說,小時候不聽話,打一打就很乖了,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這麼難管?

因為大人不會傾聽孩子的需求,只顧自己要孩子認錯,寫檢討,不許關門這樣的要求,孩子自然也會學到,我可以不顧別人的需求,只顧自己的。

在這個視頻里,孩子的需求是是「被聽到」,大人恰恰沒聽到,只顧著自己要求,所以孩子情緒崩潰了。

「媽媽看到你特別生氣,你和你的生氣靜靜的待一會兒,之後再討論這件事,好嗎?」

教育不是誰對誰錯,而是一起化解問題,一起並肩作戰。


感謝知友們的關注~

有知友 @龍興侯 提到, 「媽媽看到你特別生氣,你和你的生氣靜靜的待一會兒,之後我們一起找一找錯誤的原因,好嗎?」這句話本身也有不妥的地方,因為已經認定了是孩子犯了「錯誤」,而這是需要在孩子情緒冷靜後一起探討才有可能得出的結果,有可能是家長做錯了。

這個反饋我覺得特別特別贊,不給孩子貼錯誤的標籤,而是和孩子一起討論具體的行為在某場景中是不是合適的,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這樣會培養孩子能夠自己獨立思考什麼行為是妥當的,也許也會讓孩子學到,不要輕易評價別人,不要輕易下結論。

再次感謝各位知友!歡迎多多指教~


仔細看視頻中,最令小孩崩潰,也是衝突最大的爆發點在於2個地方

「錯了是不是要接受教訓」「我已經接受教訓了!你又想怎麼樣!」

「你現在都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又要怎麼樣!」

發現沒有,這個小女孩的思維,已經是非常典型的新生代思路了

「對,我是錯了,我也意識到並準備改了,但我現在想要靜一靜」

發現問題,認識問題,但最重要的是找到解決方法

當前年輕人更看重錯誤之後的解決辦法

實際上目前互聯網行業也有類似的聲音「如果你不能提出正確的建議,那麼你的批判本身毫無價值」

但父母則是老一代思想

「你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你還沒有認錯的態度!」

但認識到錯誤之後該怎麼做呢?

其實他們是想不到的

他們在意的是你對待問題的態度

這個思想,我常見於80以前的人們身上,尤其是國企公務員事業單位等非市場行業

很多人說這是死要面子,其實有點不一樣,他們不是死要面子,而是他們真的就這麼想的,

他們往往將形式看的比內容還重要,甚至他們在意的,就是形式本身

比如以前我上班都是便服運動裝,我父母來見過幾次後其實是無法理解的

「你怎麼能穿這樣上班呢?還有這樣的公司?不都是西裝革履的嗎?」

你說企業文化,互聯網公司特性,不太有客人來訪什麼的都沒用,直到我說

「老闆三石哥也這樣」「哦,原來是老闆喜歡呀」

他們在意的只是「別人都這樣為什麼你們就不一樣一點」至於背後的工作著裝本質是配合工作需求這些道理,他們是不會去思考的

還有見識過一些勸酒的長輩

兩個晚輩一見如故,開開心心的在喝可樂談行業,他們覺得不行

「你們一定要好好喝幾杯!交情是喝出來的!」

實際上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務實,基本都明白有相互需要,利益綁定,才有交情的道理

但是他們不一樣,他們眼裡,你們好好喝幾杯,就有交情了

你也說不清他們哪裡聽來的這個道理,約莫是故事會或者什麼飯桌上

這種特徵,我覺得精確一點的叫法是

「人生經驗上的民科」 是的,就是很多人最恐怖的民科

無知識不可怕,因為無知會學,有知識也不可怕,會懂得學習的重要

最怕的就是民科,民科主要的問題並不是知識和見聞不夠,而是沒有培養起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知道如何透過表象看到背後,只能盲目的跟從一個個聽來的見聞

很多老一代,尤其是體制內,沒有接觸到市場大潮的

這個情況都特別明顯

比如這個問題里的父母,說了半天沒有一句建議,沒有指明改進空間在哪

他們沒有解決問題尋找出路的能力,只能不斷的強調認識錯誤的形式,

彷彿認識到錯誤,問題就自然的消失了

我真誠的希望這樣天真的父母以後能少一些


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與時間,用對待人的方式對待他,他才能有相對健全的人格。

孩子不是玩意兒也非機器人,更非父母的私有財產。

如果依仗孩子對父母天然的信任依賴而對孩子隨意貶斥,那麼血緣關係只能成為生理聯結而非必須的感情紐帶。

一個孩子要承受父母的各種情緒、期望、夙願,那麼他成為自己接納自己而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就會困難很多,也許一生都無法擺脫父母施予的壓力。

參考葯家鑫的成長環境。

其實只指責父母沒有意義,因為他們從小沒有被良善的方式對待過,所以只會只能放任自流不加覺醒地這樣對待孩子,一個人要面對、認識、反省、改善自身的缺陷漏洞習性是非常艱難的過程。

父母自身的人格並非相對健全,各方面能力缺口很大,如果在年輕時期不磨礪自心、突破自我局限而獲得進一步成長,那麼隨波逐流懵懂無知地過下去,其對後代的教育也就不會有什麼進步。

「知道那麼多道理也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正是因為人太難突破固化的自我認識與慣性,這種強大的自我束縛導致人生一系列問題而不能自知,承擔後果時只會怨天尤人、自覺天下最委屈的就是自己。

這類心態在上一代父母尤其是女性身上太常見了,眼界見識就那麼點兒大,導致遇事情緒化、缺乏理性分析,按照低端的習性為人處事而面對負面的結果卻不願承受,總覺得自己「應該」有更好的境遇。

期許與智能不匹配,野心與實力有落差,卻想得到「想當然」的結果。

痴心妄想。

放在教育子女上一樣,自身為人有問題,人格缺陷、情緒化嚴重、缺乏教育方面的智慧技巧、不願或不能良好溝通而一味打壓,家長起不到良好的以身作則以及在孩子成長中正面的引導疏導作用,那麼孩子不單要承受自身成長中的困惑壓力掙扎,還要把父母的負面情緒壓抑在身心之中,孩子內耗嚴重,精力心力分散,即使智商優越也難盡全力,即使成績不錯也不代表心理狀態沒問題。

為什麼我這麼了解?因為我有一個用「愛」來壓制捆綁傷害我的母親,認為我與她有天然的血緣關係而能任其施為。

而我如今身心健康許多,理性平和的後面是離家多年且找到了成長之路,吃過很多苦堅持的結果。當年咬牙沒死,毅然離家,是我最重要的人生轉折,否則還被父母的期望、情緒緊緊束縛,我不想做血緣親情的奴隸,我想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德才兼備的人。

而非為了讓父母安心,就違心地做著不情願的工作,像大白菜一樣在婚姻市場上配對,再生個孩子,然後他們就放心了覺得完成任務了,而我內心多麼掙扎痛苦抑鬱想死都是無關他們痛癢的。

父母的人生期望請自己完成,如若要求孩子,那也請先看看自己有沒有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畢竟以德服人才是根本,否則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最壞的結果就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自省成長是一生的事,並非因為有了一個身份就能停止的,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更需要自覺自察以身作則。

因為經歷過,所以懂得,但願對大家有點兒助益:

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455810/answer/90198799?gw=1utm_source=com.smartisan.notesutm_medium=social

你最慶幸自己當初做了什麼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67099/answer/190113292?gw=1utm_source=com.smartisan.notesutm_medium=social

如何看待豆瓣小組「Anti-Parents 父母皆禍害」?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26426/answer/40724692?gw=1utm_source=com.smartisan.notesutm_medium=social

有哪些是讀書學不來,卻很重要的素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26263/answer/42805071?gw=1utm_source=com.smartisan.notesutm_medium=social


視頻中這個小女孩,幾天就看到了,當時驚嘆這個小女孩邏輯清晰、有禮貌和有口才,氣成那樣了依然能把內心想說的話說出來,不像我小時候,只知道生悶氣,絕食,自殘,把馬桶水往頭上倒。

這種時候的內心活動往往是:

是,我錯了,我會改,但你現在嘮嘮叨叨沒完沒了,我又不能立馬證明我改了。

父母嘮叨什麼呢,他們往往是一步一步地對孩子進行否定,八百年前的事都能挖出來。往往一說就是近一個小時,都不帶重樣的,有時候就想,還不如狠狠打一頓來的實在。

在嘮叨過程中,父母還有一招是打感情牌,說著自己的辛苦和努力,然後說著說著就流淚了,於是一種內疚感就無法剋制地出來了。

一種是恨他們,一種是內疚感,這種矛盾心理是最難受的,生死不如的感覺。

要知道,否定甚至羞辱是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再加上內疚感,兩種刺激會讓孩子的精神極度衰弱,最終造成患上抑鬱症甚至想不開的悲劇。

久病成醫,我都是過來人了。

很喜歡視頻里的女孩,這麼小的年紀里,我看到理智和反抗,是個很聰明的女孩,我要是有這樣的女兒,我半夜睡覺都能笑醒。


其實看完後我倒是有些羨慕這個女孩,她還能喊出來"自己需要靜靜",能表達自己的需求,而我從小就不敢對父母有一丁點頂撞,他們需要乖順的女兒,我就乖順給他們看。他們不允許的事情,我就再也不犯,我從沒有過所謂的叛逆,一直都是老師家長眼裡最最聽話的孩子。我只知道什麼該做什麼做了會被罵。要堅強,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告訴父母不僅沒有幫助還會被責備。要優秀,優秀了雖然也得不到任何肯定但是不優秀就一定會被罵。打從心底唾棄撒嬌示弱等一切不理智不堅強的行為,因為這樣做不是個乖巧優秀的孩子。可是從小到大怎麼可能什麼都意見什麼情緒都沒有呢?我不過是每次都忍下來,積壓在心裡,我不敢發泄,我怕父母責備我不懂事。

可是,現在大了,父母卻又時常和別人提起怪我不"黏人",不會親近他們。我從小就知道要孝順,做人要有擔當,要獨立不能啃老,可我從來就不知道,"黏人"到底是該怎麼黏?"親近"人到底是怎麼"親近"的?因為反過來我從來就沒得到過"黏人"的愛,從來就沒得到過什麼"親近"的舉動。我從沒怪他們,我懂父母深沉的愛和養育之恩,與此同時回報他們的也只是默默的深沉的那種關心,那種熱烈濃郁的表達愛的方式,我渴望擁有和具備表達的能力,卻真的做不出來。

或許有些偏題,其實想說的只是,作為父母想得到的,其實和孩子從小想得到的,至始至終都是一樣的。不要妄想將大道理直接輸入孩子體內,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不是上級對下級的指令傳達。孩子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不懂事低你一等需要責備教育」的生物。孩子需要的是和父母平等的溝通成長,而不是單方面被責備受"教育"。大人希望擁有的理解諒解,孩子同樣也需要。


這種對孩子很負面的視頻,為什麼要放到網上來?小丫頭就不需要隱私了?如果有人惡意辱罵,恰好又讓她看到了,好嗎?

我覺得最負面的情緒就是那種「我就這樣」的「無賴式」情緒,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產生,成年人要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而且,不應該在情緒最惡劣的時候,爭論對錯,那種時候,沒有結果。

與孩子交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


如果要說孩子的什麼行為「罪大惡極」的話,那麼我相信大多數中國家長都會選兩條——「不服」和「不爽」。


記得兩年前的一天,我在大連中山廣場遛彎,看到了來連旅遊的一家人,男人、女人和六七歲的兒子。

小男孩當時正看著大連賓館前面的路燈柱愣神,他父親喊他去台階上照相,他沒反應過來,那個男人就生氣了,大聲呵斥他。

這孩子就被嚇到了,過去的時候一臉委屈,男人看到了更是暴怒,大罵「不願意照別照了!你還不高興了!?」

小孩子只是哭,男人還是訓斥個不停。

我當時想做點什麼,又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從情感上我想把那個男人放倒來上幾大腳,至少過去勸兩句吧?但理智上我做什麼都只會讓那個小男孩更倒霉。

我就愣在那,滿眼都是十幾年前的我自己。


大多數中國家長都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有負面情緒這個事實,孩子不允許不服,也不允許不爽。

當然,挨揍的時候不哭也是個罪過……

只是他們從來不會考慮一下,孩子的不服和不爽是為了什麼。


前幾天,和一妹紙聊天。

她兒子今年四歲了,跟我聊起她兒子,說前幾天她兒子把茶杯摔壞了,她和老公把孩子罵了一頓。

我說,你告訴孩子他犯了什麼錯誤嗎?

她說,說了啊,打壞家裡的東西了嘛。

我無語道,這算認識到什麼錯誤啊?你沒問孩子打破茶杯的原因嗎?是不小心還是發脾氣?還是為了好玩?

她沒說話,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

然後她說,當天晚上公公婆婆來家裡做客,和公公婆婆聊起這件事,她和老公又問兒子,今天認識到你犯了什麼錯誤沒?和爺爺奶奶說一下。

我捂額,基本上我能想到會發生什麼事。

是的,你猜對了,她兒子做的事和這個微博上的孩子乾的事,一模一樣。唯一不同,一個男孩,一個女孩。

人呢,是有情緒的,是一種情緒動物。而且,情緒本身也會引起情緒。

孩子挨打挨罵後,必然產生恐懼和愧疚的痛苦感受,同時對父母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降低。

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做的,是給孩子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慢慢適應下來,這也是讓孩子對錯誤行為加深認知的過程。

等孩子冷靜下來後,可以用擁抱,告訴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你的感受,以及批評孩子的時候,你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誠懇,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對你產生更強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可是,很多家長不懂這一點。他們無法接受,孩子也是有情緒的,這一事實。

我和妹紙說,假如你在上班的時候,做錯了事情,被上司批評一次。然後動不動就拿這件事說你,你會有什麼感受?

妹紙說,老妖婆這是針對我吧?我非抽她不可!

我說,你看,別人老拿一件事損你,你不開心。你老拿一件事損孩子,孩子也不開心啊。

可是我是他媽啊!妹紙疑惑不解。

這就是癥結所在。在家長心裡,我是你的爸媽,我就有資格侮辱你欺凌你,你要還嘴就是不孝。

對,這很中國。

這樣的結果,就是造就一批又一批的青春期叛逆少年少女。

請不要為了批評而批評,不要做孩子的權威,不要把批評的事當作小辮子,一遍一遍的拿捏。

請把孩子當成活生生的人來看吧。他們只是認知能力比你差,經驗閱歷比你少。但是他們和你們一樣,被人表揚了會開心,被人關注會幸福,被人責備會羞愧,被人打罵會恐懼,被人侮辱會憤怒。

請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情緒。

在你責備孩子什麼態度之前,先問一下自己,我對孩子這是什麼態度?


有一種家長看似講道理,實則可怕。這種家長會把體罰定成規矩(比如考試分數低於80分,打手心10下),讓孩子勉強承認,之後為自己的體罰確定合法性,在孩子受罰後心情不好時還一個勁兒的追問,

你這是什麼態度?

打手心是為你好,對不對?

當初你也同意了啊,對不對?

既然定了規矩,就要執行!

唉。

家長憑什麼和孩子定這種傷自尊的規矩呢?

小孩過了一個年齡之後,自尊心會非常強,基本上10歲之後,你每打他一次他就會記一輩子。都2018年了,建議家長不要用這種「家規」來教育孩子了。

要定規矩,首先不要傷自尊,其次應該雙方一起遵守。

比如,家長希望小孩不講髒話,那就規定,誰講髒話,被發現了就要刷碗or拖地,家長也說了髒話,也一樣執行。


我一般碰到跟我大談特談態度的人,都會敬而遠之。

因為這樣的人,一般來說,要麼low要麼壞。

態度這種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和"價值觀"或者說"禮儀"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這是一種訴諸於"權威"的欺凌:你讓我不爽了,是你態度不好;你不受我控制了,是你態度不好;你不服從了,是你態度不好。

卻不看看你對我是什麼態度,誰來定義的態度呢?

視頻里幾歲孩子的反抗和質疑,是一種出於對自我意識的保護的一種天然反應:我都知道自己錯了,你為什麼還跟我要態度?這特么是個什麼東西?

其實他們要的不是一種態度,而是想要自己的"權威",這種權威,以獲得自我滿足。

這是一種精神欺凌,和洗腦式的奴役吧。

他們要的不是態度,而是服從。

我們務實一點不可以么?用"尊重"和"禮貌"來代替態度好不好?

出來混,碰到跟我大談特談態度的老闆和企業,我一定會在腦子裡敲想警鐘。

而拿這一套對待孩子的家長,大概真的就是蠢了。落後文化的毒瘤…

不幸中的幸運,視頻中的小女孩夠倔強又理智,還很漂亮。

希望她成長過程中,平安健康,好好讀書。憑藉她的篤定和堅毅,會有很好的生活的。

願所有的好運都親睞於她


我在這麼大的年紀,也在我的門上貼了幾個字,非請莫入!

這個年紀,開始有了自己的空間和界限感,要這個空間界限感幹嘛呢?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跟什麼別的小孩子怕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記不一樣,我根本不擔心,我的日記狗都不啃,每天就是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吃了什麼,純粹應付語文老師的流水賬。

但是我就是覺得,我應該有個自己的空間,我自己呆著。

關上門和開開門,我都是一樣寫作業,但是關上門我覺得這個房間就是我的,我自己的!

我爸爸真的是個很理智的人,他笑了一番,哎呀,你還貼了個這個。

然後他真的進門就敲門。

我在房間里插上門他也沒把鎖弄掉,隨便我。

這樣堅持了一年以後,我覺得沒啥意思,反正進來也敲門,我在門上貼那麼大一張紙有點傻!

就把紙撕掉了,然後想靜一靜的時候就關上門。

我媽也不覺得關門做作業是多大的事,所以她也不管我。

但有件事她管,考試沒考好。

我讀書早,貪玩,性子野,跟男生打架,逃學。

一被老師叫了家長,她不只會吼我你錯了沒有,還直接上手打。

什麼雞毛撣子,尺子,最厲害的一次是抄起了剪子。

除了抄剪子那次我嚇的嗷嗷哭,其他的任何一次我都沒認過錯。

然後她還很奇怪呢,別人家小孩子拿起雞毛撣子就認錯,怎麼到我這打斷了都不認錯。

我不止不認錯,我還離家出走,學校老師學生四處找我找不到,快瘋了。

然後晚上我自己回家了。

後來又挨了頓打。

打了之後我又半夜出走了!

她徹底消停了。

打那以後,我家就民主了。

我要是說不行,她跟我爸絕對不敢勉強我。

視頻里的這位媽媽,她是沒享受過一覺醒來,孩子不見了是什麼滋味。

不然你看看,她還會不會這種語氣跟孩子說話。


今天我跟一個為人父的坐在一起看這個視頻,在看到女孩情緒崩潰,歇斯底里的說還要怎麼樣的時候,他哈哈大笑,女孩說一次怎麼樣,他笑一次。

看完後我問他你怎麼看,他面帶嘲諷的說這小女孩要上天,這要不撇過來以後還搞不撤她。(方言)

聽到了嗎?聽懂這句話的意思了嗎?

他要的不僅是對錯,他要的更是服從。

我是一萬個不能理解視頻中的家長是懷著如何的想法在拍視頻,並且流傳到網上。 是想讓大家看看現在的小孩多麼的難以管教博取共鳴贏得支持? 還是嫌自己的愚蠢知道的人太少? 我看更多的是他們覺得自己的女兒情緒失控的樣子還挺搞笑,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自己也終於有了素材可發。

視頻中小女孩無助的近乎絕望的控訴:我已經承認過錯誤,你們為什麼還要來 — —弄我?在還要來怎樣時一時詞窮找不到更好的詞,所以用了「弄我」這個詞。 看得出來小女孩之前應該是承認過錯誤了,而此刻家長竟然為了拍視頻又來做弄她一次。

家長是孩子童年時唯一安全感的來源。 當父母一步步的否定孩子,要孩子服從,要孩子不應該有這種「不端正」的態度,殊不知這會一點點侵蝕著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破壞掉孩子心中的安全感。

中國的階級觀念是非常嚴重的,我是你父母,我生你養你,我就有權打你罵你,你任何的對抗,甚至連對抗的情緒,都是不應該出現的。

父母為了讓孩子服從、「聽話」無所不用其極,我相信這個視頻中的家長如果最終說服不了女孩,會使用出他們的終極大招———打感情牌,我們生你養你不容易,你現在居然這樣給我鬧心,一般到這種,孩子的心中不可避免的產生衝突,當內疚感壓倒了憤怒委屈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服從了。

家長可能覺得這一招奏效了,真好。卻不知這種服從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傷害,家長在孩子的心目中意味著一種權威,孩子服從於權威了,久而久之呢?對其他環境中的權威呢?以後跟老師跟老闆又是怎樣的一種相處模式呢,是不是潛意識裡就認為自己在權威面前不應該有對抗情緒,他可是老闆(一切所謂的權威)啊,變得畏畏縮縮,不敢表達自己,就算是對的也不敢爭取自己的利益。

《發條橙》里阿歷克斯為了早點出獄重見天日參加了一項政府的改造試驗,最終結果只要是他想做惡就會噁心、難受、恐慌。父母要求孩子的服從無疑就是一次次的在重複著試驗的過程,直到最終階級觀念也成為我們三觀的一部分,只要我們有逾越的念頭產生就會恐慌,內疚。 是啊,我們是現在這樣的身份,怎麼能違抗高階級呢!

統治何其穩固!

我不知道共產主義的最終形態有沒有階級,如果有階級,那就不是一個理想的社會。

在一堵堅硬的高牆和撞向它的蛋之間,我永遠站在蛋這一邊。


這是中國式家長的通病。

視頻里這姑娘我真的很心疼,這就是我小時候的樣子啊。

姑娘,長大了以後,千萬別像我一樣成了一個沒什麼情緒波動的小刺蝟啊。心裡太苦,沒必要。

這樣家庭里出來的孩子,都會沒有安全感,但很成熟很理智。

也不知道是利是弊。

我自認我媽還是那種非常開明的家長了,但她也還是會在我小時候做出類似的行為。包括現在我們出現爭執她還是會說「我是你媽,所以你吧啦吧啦……」

說實話小孩子和大人是一樣的,當你生氣懊惱等負面情緒湧上來的時候,你最想做的只是自己一個人待一會兒,消化一下情緒,冷卻一下頭腦,再來想問題。

那麼為什麼不能給孩子空間呢?已經承認錯誤了,那麼接下來就是給孩子時間空間去思考為什麼會有這個錯誤以後怎麼避免。

家長總以為自己這樣不高聲就叫心平氣和。但這樣說話真的更加讓孩子窩火。

在上高中之前,這樣的景象經常發生在我和我媽之間。直到有一次我在學校受了委屈,好不容易解決完了問題,回家想關門一個人安靜一下。我媽看出我心情不好,怕我悶出毛病,就使勁跟我說話。

這當然是好心,但我真的沒有力氣演,就告訴她我心情不太好想一個人待一會兒,轉身進屋關門。她接著把門踹開,情緒很失控地跟我大喊大叫,意思是我這是關心你你怎麼可以不領情。

後來我們倆靜心分析出現這個狀況的主要原因,真的是因為她更年期又犯了……

我當時眼淚唰就下來了,指著門聲音壓的特別低地說,出去。

我媽說她第一次看我的眼神像是絕望的要殺人。於是就從外面把門帶上了。

之後又有一次吵架,我認完錯回屋關門準備哭的時候,她本來還想阻止我的,但最後還是把門幫我關上了。

從此,天下太平。


如果你覺得小女孩反應過度。

那麼,我只能送你一句話

古人云: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沒有學校教你為人父母,也不用考級拿證就可以上崗,那麼你是否想過,在你為人父母的時候,你的言行舉止,你對待孩子的方式,是從哪裡學來的?

甚至你每一次被孩子的某個行為觸怒的時候,你可曾想過,真的是孩子的行為惹怒了你嗎?

你真的了解自己,真的知道,你到底是為什麼生氣嗎?

最可悲的事情莫過於,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被養大的那種模式其實是錯的,是千瘡百孔醜陋不堪的。他們覺得:我們都是這麼被養大的,現在不也好好的,就你矯情。

你確定,你現在真的「好好的」嗎?

等你有一天,接觸到真正的「正常家庭」,或許你會發現,這真的不是矯情。

希望每個看到這裡的人都好好的審視一下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是說讓你去指責或者唾棄你的父母,而是,

我希望

錯誤的教養方式

能夠

終結在你這一代。


推薦閱讀:

怎麼過普通話一甲?有有效方法指導嗎?
國內口述史研究現狀怎樣?哪個學者,哪些大學口述史做的比較好?
為什麼創新工場一直對教育漠不關心?
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熊孩子?
為什麼北大醫學部恢復了臨床醫學五年制的招生?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教育心理學 | 與父母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