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內怎麼還會有一個稱為中國的地區呢?


中國地方在日本的位置

「中國」這個詞語,是日本平安時代的延喜式最先採用。當時日本仿照唐朝方法,將日本全國分為五畿七道共六十八國,除了按人口多少分為「大國」、「上國」、「中國」和「下國」四等級外,還依照驛站和京畿的遠近,分類為「近國」、「中國」和「遠國」。這種分類,在大約從10世紀開始普遍使用。當時除了畿內五國,其他七道內諸國也有分近國、中國和遠國,並沒有特別將「中國地方」指為山陽山陰兩道。

將山陽道和山陰道等地方合稱為「中國」,最早有文獻記載的應該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太平記》。書中記載足利直冬初時被委任為長門探題,後來也管治著山陽道的周防、安芸、備後、備中及山陰道的出雲、伯者、因幡等國,故後來稱足利直冬為「中國探題」。

所以相信最遲在室町幕府之後,就以「中國地方」來統稱以上諸國。

此外,在描寫日本古代神話與天皇家系的《古事記》《日本書記》中,將出雲國地區稱作葦原中國,簡稱中津國中國,也有可能是該詞的語源之一。

留意古代日本的山陽道包括播磨、美作、備前、備中、備後(三備)、安藝、周防和長門,山陰道包括丹波、丹後、但馬、因幡、伯耆、出雲、石見、隱岐,共十六國。 但「中國地方」並不包括了整個山陽和山陰道,其中備前、美作、播磨、但馬、丹後、丹波等地方(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京都府和兵庫縣)並不算是「中國地方」。

中國地方行政區域圖

中國地方於日本歷史的中古時期,因戰亂較少,而成為當時日本除了京都之外,文化及藝術風氣發展最盛的地區

據日本方面的說法,指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前,中國大陸的政權是依朝代名命名(即清朝、明朝等),直至中華民國的出現才開始固定「中國」在大陸的官方使用;而在此之前的日本已經有「中國」一地方了來形容本州西端了。因為中華民國的出現,使日語中的「中國」一詞的寫法和讀法也可同時表示鄰國的中國大陸。在日本二戰前的社會,一般會把非日語地區用當地稱呼方式發音表達,或以歐美人對各國的稱呼之發音作為轉化成日語譯音,故稱呼中國大陸為:「シナ(支那)」,即中國的英文國名:「China」的譯音。戰後的日本才開始接受「中國」一詞也可等於「中國大陸」,而且在近代隨著有更多日本人到中國大陸旅遊工作,「中國」一詞幾乎完全取代中國地方,演變成為中國大陸的代名詞。為表兩個「中國」的區別,發生誤解時會特別以「中國地方」一詞加註更正以明區分,有時也以山陽山陰地區作為日本中國地方的稱呼。

參考資料:http://base1.nijl.ac.jp/~kojiruien/tibu1/frame/f000080.htm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9C%B0%E6%96%B9


前面的答案太羅嗦。

「中國」全稱應該為「中國地方」,中表示距離,國是令制國,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州。

中國的理解應該是距離京都中等距離的令制國區域。

令制國,又稱律令國,是舊時日本在律令制下所設置的地方行政區劃,自奈良時代開始實施,直到明治初期的廢藩置縣為止。令制國依國力分大國、上國、中國、小國,底下有郡,郡分三個級別:大郡四十里,中郡二十里,小郡五里。一里五十戶,故一郡最多二千戶、最少二百五十戶。一個令制國有數個郡,相當古代中國一個縣長到縣令管轄的戶口數。


湊巧而已 中國有德州 美國得克薩斯簡稱得州 美國有紐約 中國有新鄉


鎌倉以前的日本版圖不包括本州島東部和北海道,當時那片區域大致位於日本中心,所以稱中國,後來隨著兩代幕府對蝦夷人的不斷征戰(日本幕府將軍全稱征夷大將軍,當初就是為了對付蝦夷人而設置的職位),版圖擴張至北海道南部,此時中國地區改稱西國(官方稱法),與東國對應(關東平原-箱根關所以東),但是一般習慣性還是稱該地區為中國


推薦閱讀:

江戶時期的日本儒學家在當時社會裡是什麼角色?
日本想要通過所謂「大東亞戰爭」想要達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日本有類似深泉學院的「不明覺厲」」低調大牛「的大學嗎?
神保町的內山書店現在是什麼樣子?
日本戰國題材作品中勝利後「エイ、エイ、オウ」歡呼聲是什麼意思?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日本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