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書和電影可以幫助第一次去香港的人了解香港本土文化?


(陳果電影「細路祥」截圖。祥仔被爸爸脫了褲子罰站在水泥墩上。祥仔光著屁股,一邊尿尿,一邊豪邁而聲嘶力竭地唱起了粵語長片里學來的歌仔:「正系人逢絕境一定多哀感~」)

沒人提到陳果的電影。如果想要了解香港草根社會的迷茫、掙扎與奮鬥,陳果的電影是很好的窗口。陳果電影的取景很少在中環CBD,而是在旺角等生活氣息濃重的區域,關注的人群也是香港最廣大的平民,雙失青年(失業、失學)、失業中年、偷渡客、性工作者、茶餐廳經營者……

陳果在香港回歸前後拍的「香港回歸三部曲」,堪稱代表。「香港回歸三部曲」,包括了《香港製造》、《去年煙花特別多》和《細路祥》三部作品( 香港製造 (豆瓣) ,去年煙花特別多 (豆瓣) ,細路祥 (豆瓣) )。這三部電影的時間背景都是香港回歸,在這個時代背景中,三部電影聚焦在古惑仔、退役失業華籍英兵、偷渡客身上。透過這幾部電影,你可以感受到香港普通市民在新舊交替大潮流中的壓抑、恐懼、迷茫,這種瀰漫在整個草根社會的氛圍,如實反映了香港這個城市的氣質。甚至,回歸十多年之後再看,你可以感受到當下香港社會體現出來的中港文化衝突、憤懣、乃至暴戾,都能在電影中找到根源。

香港回歸三部曲 聚焦本土市民面對時代潮流的掙扎,陳果之後拍的 榴槤飄飄 (豆瓣) 則展現中港文化的衝突,內地人文藝青年來到香港打拚,卻成為一名性工作者。看看知乎對中港文化衝突的討論,再看十多年前陳果對此的展現,應該有很直觀的感覺和觸動。


對「第一次去香港的人」,我覺得從更直白和真實的文藝作品會更有助於整體上感受「香港之所以為香港」的氛圍,抽象和體悟的作品可能要在香港待多點時間才能感受到。

電影方面,很多作品都能體現香港的人文特色。因為是第一次到香港,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一些有名的地區,所以涉及諸多地點如銅鑼灣、尖沙咀、灣仔、旺角等的《古惑仔》系列值得看看。劇情是誇張的,城市面貌屬實。茶室、街道、唐樓、建築特色,是本土文化非常有趣的一部分。

人文一點的如《天水圍的日與夜》,《歲月神偷》都很好,在提煉香港人的生活時很真誠,較大程度上真實反映了香港人日常生活及舊日情懷。

書籍方面不必看太文學的作品。看歐陽應霽的《香港味道》系列就很好,飲食文化是香港本土文化的重中之重。

我自己還喜歡看林奕華的書,語言很專欄化,非常易讀。不過他以批判為主。

謝 @windfuture 邀 :)


題目太大,謝謝邀請。隨手找點書,列在下面。

那似曾相識的七十年代 (豆瓣)

街邊有檔報紙檔 (豆瓣)

鄉土香港 (豆瓣)

香港方物志 (豆瓣)

香港工程考 (豆瓣)

街角.人情—

我住石硤尾 (豆瓣)

我思故我在 (豆瓣)

薄扶林村 (豆瓣)

旺角街頭種高粱——香港風俗拾零 (豆瓣)

香江風月 (豆瓣)

港島街道百年 (豆瓣)

至於電影也是太多:

最近十多年的比如

杜琪峰《文雀》、《奪命金》等等等等

曾翠珊《大藍湖》

許鞍華的所有港產片

陳果的所有港產片

過去五六十年代中聯,新聯,光藝的大部份時裝粵語片/國語片。比如中聯的《危樓春曉》比如謝賢主演的《難兄難弟》,甚至邵氏的《七十二家房客》。他們沒有徹底完全的寫實,卻反應了不少現實問題。戲看不完。慢慢來。


建議把UFO的片子全看一遍,差不多就是你想要的。《亞基與亞飛》《風塵三俠》《新難兄難弟》《流氓醫生》《救世神棍》《晚九朝五》《記得香蕉成熟時》《金枝玉葉》《甜蜜蜜》等等,各個不同角度的香港。還要加個《金雞》


蟹妖!香港獨特濃郁的市民文化,在很多經典港片中都有所體現。這些草根小人物的奮鬥史,構成了最美好的光影瞬間。對香港本土文化感興趣的,可以看看這些電影。

1.《歲月神偷》:整整一代普通老港的回憶,真實樸素卻值得敬仰。在變幻的生命里, 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

2《桃姐》:葉德嫻演繹的桃姐,雖簡單平實卻細膩感人,許鞍華對香港老年人孤獨溫情親情的展現拿捏的入木三分。全片看後不禁百感交集,桃姐幸運的是有羅傑。而很多香港老年人則是隨著子女成家立業後的離開,伴侶的逝去,老無所依,孤獨半生。

3.《麥兜噹噹伴我心》:年少時軟塌塌的七彩夢想,長大後硬梆梆的灰色現實。有多少人因為這灰色現實,曾經柔軟的心靈變得堅硬無比?又是一部屬於香港老男孩的成人童話,雖然結局不是那麼美好。但正是因為有很多校長這樣的好人,才會使得麥兜們「讓硬邦邦的世界不致硬進心裡,讓軟弱的心不致倒塌不起」。

4.《金雞》:妓女版麥兜,港片版松子。阿金這一生,映照無數香港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輕鬆的電影,沉重的人生。結尾處《一生何求》響起,一切曾經的苦難都已雲淡風輕。

5.《甜蜜蜜》再回首,還是一曲甜蜜蜜,那人是否依然笑在春風裡? 再相遇,時光已過十多年,是否還是青春的模樣?愛在香港,是苦澀也是甜蜜蜜。

6.《重慶森林》鳳梨罐頭會過期,可愛不會過期。留淚的房子,變胖的香皂,墨鏡王鏡頭下的香港戀愛文化,與以往不一般。而片中的重慶大廈,住著來自100多個不同國家的居民,最能體現香港多元文化特色。

7.《每當變幻時》:從來沒有像prada的gucci,而有些人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不可能再有。還是最愛充滿市井味的港片,沒有童話般的結局,卻有最平淡的感動。每當變幻時,便知時光去。

8.《志明與春嬌》:你喜歡她,她喜歡你。你知道你們一定會啪啪啪,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啪啪啪。在那段不用太趕時間的愛戀中,那些等待的瞬間,也許是這個快節奏時代,香港年輕人最美好的期許。

9《天水圍的日與夜》:香港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溫情而不瑣碎。平凡的生活,給人更多感動。

未完待續!


《香港史 (西方最權威·最詳盡的香港通史)》 弗蘭克·韋爾什 (Frank Welsh), 王皖強, 黃亞紅 書評 簡介 電子書下載 Kindle電子書

但這本書相當的枯燥,讀完也就是一個大概了解。但是這本書卻相當好看,看完之後去香港才有趣,你就知道中環的那個滙豐銀行,怡和大廈,國泰航空,太古洋行怎麼回事呢!!可以在中環對著大樓如數家珍,強烈推薦。

香港英資財團 (豆瓣)


千言萬語,電影,講的是泛民的街頭政治分支的前世,從六十年代的船民問題,到回歸八年前的事情,大量細節在知乎屬於不宜討論的內容。


(更新:誰能告訴我這答案為什麼會墊底?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認真答題的小心靈好受傷 T^T)

沒人妖,主動答。

正文之前先插播——

以下影片牆裂建議看粵語原版,對照字幕理解。粵語簡直是感受香港文化太重要的一部分了,配音會導致嚴重的味道缺失!!切記!!

許鞍華系列

1.特點是真實,貼近現實中香港老百姓的生活。(相比之下,王家衛就是「想像中華麗麗的香港生活」了)

2.敘事平心靜氣,娓娓道來(所以也有人說是平淡,容易睡著)。

(時間順序排列)

  • 女人四十 (豆瓣) :95年拍的,年代比較久遠了。雞毛蒜皮系,香港人之間那種獨特的情感聯繫可以從此片中看到。

  • 男人四十 (豆瓣) :張學友和林嘉欣的師生戀故事,是我看過的許鞍華電影里意境最好的一個了。

  • 天水圍的日與夜 (豆瓣) ?:天水圍是香港著名貧民區。故事依舊雞毛蒜皮系,阿婆炒青菜能拍好幾分鐘,但正是這樣才很打動人。能感受到香港高樓林立背後的溫情。

  • 天水圍的夜與霧 (豆瓣) :陰暗面。

  • 桃姐 (豆瓣)

彭浩翔

  • 志明與春嬌 (豆瓣) ?:現代香港愛情故事,港味十足,很是精緻好看。作為一部「三級片」,它實在是太純情了!只是出現了很多地道的粗口而已嘛 ╮(╯▽╰)╭
  • 第二部《春嬌與志明》跑到北京了,略遜一籌,可看可不看。

麥兜系列

雖然是童話版香港,但大角咀樓房、魚蛋粗面都好寫實呀 &>__&<

再次強調一定要看粵語版!愛死黃秋生吳君如的配音了!

  • 麥兜故事 (豆瓣)?

  • 麥兜,菠蘿油王子 (豆瓣)

  • 麥兜噹噹伴我心 (豆瓣)

  • 四代香港人 (豆瓣) :很薄的小冊子,只有68頁。看過之後對香港幾代人能有個初步的認識。

  • 唔該,埋單﹗ (豆瓣) :副標題是「一個社會學家的香港筆記」,作者呂大樂。印象中這本有很多作者主觀的論述,比較輕鬆易讀。

  • 也斯看香港 (豆瓣) 也斯。

  • 我這一代香港人 (豆瓣) 陳冠中。


小說

陳冠中《香港三部曲》。

三部曲包括兩個短篇和一個中篇,寫作時間橫跨二十五年。

第一個故事寫於1978年:《太陽膏的夢》。

第二部曲的故事寫於1999年,背景安排在1984年夏天至1998年「香港回歸中國一周年那天」。這一頭一尾的時間對香港來說都是非同小可的歷史標記,正與《什麼都沒有發生》的標題構成對照。

第三部曲《金都茶餐廳》寫於2003年。

----《香港三部曲》導讀 黃子平


電影:老港正傳,細路祥;書:香港有個荷里活,香港影城志


推薦董啟章的書。

《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描寫香港三代人的平凡生活,也是其自然史三部曲之一。

天工開物·栩栩如真 (豆瓣)


月滿軒尼詩


李志毅在九十年代拍的片子都很本土也很好看,有人已經提過《流氓醫生》,還有《天涯海角》,《風塵三俠》,《新難兄難弟》。以及葉錦鴻拍的《一碌蔗》,《半支煙》。林嶺東早期在香港實地拍的動作片《龍虎風雲》,《高度戒備》。


可以參考梁文道的書


陳冠中《香港三部曲》,《我這一代香港人》。推薦幾個學者:也斯(梁秉鈞),鄭樹森,小思(盧瑋鑾),黃子平。

推薦幾個作家:劉以鬯,也斯,西西,黃碧雲,陳寶禎,董啟章。

電影推薦《胭脂扣》,《天水圍的日與夜》,《新龍門客棧》,《旺角卡門》,《哪一天我們會飛》,《歲月神偷》,《家有喜事》,《狂舞派》。


麥兜系列電影,不錯的選擇。


《香港二十八總督》

我看了有7、8年,那時寫的還算不錯,可以對香港開埠後的歷史有個了解。這本書是通過港督在位的一些事,來講述香港的歷史。裡面會講一些香港地名的來歷,比如說彌敦道、軒尼詩道等,很有意思。


《古惑仔》系列~


《我城》開創香港本土城市文本的先河,香港人尋找身份認同


竟然沒有人提王家衛的60年代三部曲?《阿飛正傳》《花樣年華》《2046》,其中《阿飛正傳》對於港人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可以看一下影評,還有97年的《春光乍泄》也有政治意味,值得一看。


推薦閱讀:

香港城市大學的口碑如何?內地學生去香港城大的交換生項目是否值得一去?
香港電影金像獎之外,香港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電影節?它們的業界影響力和質量如何?
去dreamfighter國際義工或日本農場項目的感受,急諮詢?
在香港開公司賬戶要注意什麼?
香港用地異常緊張,為什麼不要求大陸派天鯨號與天麟號過去填海呢?

TAG:電影 | 香港 | 電影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