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不再使用 iPhone 而換成其他系統智能手機的原因是什麼?
當我還年輕的時候,總是不明白那些中年人,為何總要買品牌整機的,DIY又便宜,性能又好。等我步入中年,我才意識到,我沒那個空閑去DIY,每天被老闆、客戶、同事反覆折騰,為了家庭承受著種種壓力,好不容易靜心下來,你要我去區別每款cpu的不同?記憶顯卡的參數?我有這閑工夫?
選擇iphone也是如此,我沒心情三天兩頭到各大論壇去扒拉各種的rom,刷了也不知道是否適合自己的使用,沒心情去判斷各種app到底是官方的,還是私人的,到底有沒有吸金的陷阱。我要一台智能機,不是僅僅用來打電話、發簡訊,但也要拿起來就能用,安全性有保障,亂七八糟的事情,喬布斯幫我選擇好了。
回到這個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人換了,我覺得因為年輕人多且活躍,一方面滿大街的iphone不時尚,另一方面,年輕人換手機勤快啊。我覺得還有就是對年華逝去的恐懼,我身邊幾個老男人換了note,都說XXX推薦的(XXX,包括師弟、表弟等一干比我們年輕的),但他們沒刷過機,亂七八糟下了一大堆軟體都說不清楚到底怎麼用,下載僅僅因為免費。這個邁向老男人的年紀,還真怕被直接當成老男人,可以前,都是我們向別人推薦新鮮的電子產品,包括糟透了的wm。
年輕人,有的是精力折騰,也折騰的起,就像我當年DIY一樣。回去10年,我也會換的,但現在,我沒這個精力折騰。用戶的需求變了,而iPhone大致沒變是主要原因
iPhone誕生於大家都還主要用手機打電話的年代,iPhone成功的改變了大家,現在都把手機作為一部智能終端。就我自己而言,現在每個月電話數量也就100個左右,累計2個小時左右;而上網、新聞、看書、用App的時間每天應該在3-4個小時,也就是每個月100個小時以上。
簡單對比我的智能手機作為手機的時間大概只有2%,超過98%的時間是作為智能終端設備。這個時候iPhone屏幕小、電池時間短等等問題就凸顯出來了。而且隨著大家都已經開始買第二、第三部智能手機的時候,用戶就會有越來越多差異化的需求,這個時候iPhone永遠只有一個型號的問題也真的成了一個問題。
所以當你培育了一個市場,改變了大家的習慣,而你自己沒有跟著一起改變就會碰到類似蘋果現在的問題。
猜測蘋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兩個辦法:
1. 推出屏幕越來越大的iPhone(這個已經在做了)2. 推出越來越多的不同型號的iPhone------------------------------------------------------------------------------------------上面的回答不是特別的仔細,當時沒有花費時間來做仔細回答,抱歉!這裡詳細說說我的看法讓我們先來看看智能手機及其他移動終端正在取代或部分取代的產品:
- 當然,第一個是手機
- 遊戲掌機(PSP、NDSL等等)- Console遊戲機(Xbox360、PS3,看看剛剛結束的GDC就知道業界都在擔心什麼)- 筆記本電腦(平板正在入侵筆記本電腦的領域,大屏幕手機正在入侵平板電腦的領域)- 傻瓜相機(各種普通DC,高端的不算,暫時不能)- 電子書(雖然我也認同電子紙更舒適,但人的天性是懶的,一個方便的設備贏得對於某一個方面領先但不怎麼方便的設備是有太多先例的)- 攝像機(現在還有人買攝像機嗎?)- 模型遙控器(我的各種小機器人、直升機、Droid都可以用智能機做遙控器)- 家庭中控(中國不多,美國有,我見過)- 汽車控制- GPS
- ......這個名單可以列的很長,仔細想一想這些設備的形態和功能,想一想用戶使用這些設備的需求,哪是一種機器可以全部覆蓋的。第一批使用智能手機的是最核心的智能手機用戶,他們就只需要「智能手機」,但當越來越多非核心的用戶進入,用戶的需求多樣化到一個很誇張的程度,這個時候「一個iPhone」的政策導致了蘋果正在丟失智能手機市場的「非核心新進用用戶」。
同時,就像我在最前面說的,現在智能手機的核心用戶也在變化,最早大家需要的只是「智能的手機」,而現在核心用戶要的是「能打電話的智能掌上電腦」(如果你說只要打電話,那我承認你確實不是「核心用戶」),對於這部分核心用戶來說系統的開放度、屏幕的尺寸、輸入的舒適度和便捷度、電池續航力等等要求(可以參照一下大家挑選筆記本電腦的要求)就成為重要的考察緯度,蘋果在這個上面不說弱於對手,至少和對手沒太大的差距,在某些方面還弱於對手。所以蘋果在「核心用戶」上也在丟失用戶。
下面有評論說長篇大論只說了兩個點。對,但丟失核心用戶和丟失周邊用戶這兩個問題之大可能會讓蘋果有大問題的,難道不應該重點說嗎?
另有評論說用戶只是沒被其他智能機摧殘過,為了防止大家把我也歸入這類「沒怎麼用過智能機」的人群里,正好是放假在家拍張我的智能機和平板全家福以作證明,^-^ !!!我要說的並不是對問題的回答,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夠奇怪;而是對那句 「They just love being different, not better」 的反駁。很奇怪也很可笑的是回答的人關閉了評論。
是誰說要 think different 而不是 think better?是蘋果。當年那些喜歡挑戰 IBM 的年輕人的繼承者現在來挑戰微軟、挑戰蘋果,這有什麼不妥?難道選擇 Android 或者 Windows Phone 就不是在尋求 better?
我在 YouTube 訂閱了 Chris Pirillo 的頻道,他經常說的是,你想要什麼樣的手機?你需要怎樣的功能?要明白,你的需要和別人的需要不一樣。有人需要的是穩定的安全的有海量應用的手機,或者想要「最好的」最有面兒的手機,或者想要最流暢最順滑的體驗,那麼這些人如果不缺錢的話肯定會選擇蘋果。但是,用戶只有這樣的需求嗎?
不!有的人手很大,他們受不了小屏幕,是的,iPhone 5 的屏幕對他/她的手來說也很小;有的人不喜歡圓角矩形,他/她的審美對圓角矩形過敏,他/她喜歡磁塊,喜歡整個手機不花哨只有一個色調;有的人對蘋果過敏,吃一口就會致命;有的人是 Google 的擁躉,愛 Google 就像愛生命;有的人是韓國人,他/她只用本國產的手機或其他任何東西;有的人喜歡實體全鍵盤輸入,他/她不相信喬布斯的實體鍵盤無用論。實體鍵盤是他/她存在的意義;有的人喜歡手機主屏幕什麼都沒有隻有一個數字時鐘;有的人是中國人,他/她用九宮格輸入漢字的速率是用全鍵盤的兩百七十八倍;
有的人……此處略去一千三百五十二個栗子。對上面這些人來說,某一條特點的缺失可能就是致命的。因此,這些人不選擇蘋果。不是因為 they love being different,而是因為 they ARE different!
收起你昂起的下巴,看清楚身邊的人!他們不是動物,他們有自己不一樣的需要!或許,他們在你得意地 「quote Ivy」 時,悄悄地在心裡說:「Better? You really think iPhone"s retina display is better than any other phone"s display? Gimme a break...」所以,想裝逼的時候,不要試圖用一句話就解決所有問題。是的,解決不了,用英文也解決不了。這些人大概大部分是從來沒有自己付費購買過 app 的。
其實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意思。照這個模子還可以問一個相反的問題:「很多人不再使用其他系統智能手機而換成了 iPhone 的原因是什麼?」但恐怕這個問題就不會引來如此關注。這又是為什麼呢?
下面的許多回答和評論都顯示出一種傾向,即把人分成「果粉」與「果黑」兩類。這種考慮問題的方法是危險的,非黑即白,毫無包容,也容不下中間立場;而且輕易給人扣上帽子,用自己的標準武斷的評論別人的看法。我發現,知乎上很多時候都不是在用論據支持自己的觀點,而是在用偏見捍衛自己的陣營。這樣的常識只能不厭其煩的一遍遍傳播了。
說完題外話,也來說說這個問題。導致 iPhone 用戶換成其他智能手機的原因可以非常主觀,比如各位提到的「屏幕小」「爛大街」或者「太薄了」,其中有的甚至並不能說是缺點。因此出於個人喜好而換機的就沒必要深究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才是正常的。
但如果是出於功能和使用的原因換機,就值得思考了。從硬體性能來說,大部份 Android 手機都達到或者超過了 iPhone,有的機型還有像 NFC 這樣 iPhone 一直沒有的功能,再加上 Android 開發完全不受系統制約,這對一些用戶非常有吸引力。從軟體體驗來說,Android 一直在不斷提高,而 iOS 的基本架構從 1.0 以來就沒有大的變化,最大的改進之一「通知中心」還是照搬 Android 的。此外,Android 的開放性使得用戶除了官方和手機廠商定製版本之外,還有大量第三方ROM可以選擇,其中不乏設計優於官方版本的。雖然質量參差不齊,但對用戶來說至少有了更多選擇。從交互方式來說,首先 Siri 並不是非常成功,而其他智能系統也紛紛加入了語音控制,使其優勢更不明顯;圖形界面上,除了 Android 還有 Windows Phone 的 Tile 風格,以及黑莓的 Peek and Flow,這都是交互設計的大膽嘗試,而 iOS 雖然引領了大屏幕多點觸控時代,此後卻沒有多少創新。最後但也許是最重要的,從生態系統來說,從 iPhone 切換到其他機型意味著從 App Store 切換到 Google Play/Windows Phone Store/BlackBerry World。iPhone 最偉大之處在於全面釋放了移動應用的可能。很多用戶買 iPhone 並不是為了 iPhone,而是為了 App Store 上那些有趣、有用、有創意的 App。而已經擁有 iPhone,並且通過消費將自己的移動應用生態系統構建在 App Store 上的用戶,是不大可能切換到另一個平台的——否則需要再次購買同樣的應用。如果這些用戶有充分的理由不惜重複消費的代價而切換平台,那就說明有比 iPhone 本身不再吸引用戶更為嚴重的問題——App Store 不再吸引用戶了。
最後,像各位提到的一樣,壟斷是對用戶最有害的,有競爭才有不斷創新的動力。競爭可以讓人們看到不足,同時又看到希望。而壟斷會讓人體制化,以至於習慣了壟斷本身。結論:蘋果的使用優越性降低以及與安卓手機的性能之間的差距減少,並且安卓可提供的選擇範圍大,導致從蘋果跳到安卓。以前愛好面子的人,認為iphone貴,能與其他手機相區分開來,有種優越感,在當時事實上確實是遠遠領先其他手機的。但隨著iphone的普及,當蘋果成為街機的時候,這種優越感逐漸消失,雖然性能,操作性依舊沒話說,但是已經和安卓相差不大。 另一方面,安卓的產品線覆蓋廣 , 安卓大量的機型滿足了人們不同的審美觀以及需求,安卓也有令人驚艷的旗艦機,從低端到高端,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也使得人們能花更少的錢享受智能手機的樂趣。
很好玩的問題,我嘗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說吧:為什麼我堅持不用iPhone?也許有點跑題,不過也能從側面解釋一些現象吧。
為了避免被當成酸葡萄,先說明一下,首先我的手機費可以報銷,可以簽合約機,因此完全不存在購買力方面的障礙。其次,我身邊的很多同事都在用iPhone,自己也是最早的iPad國行用戶之一,在iPad上也買了不少正版app,不能說不了解iOS和iPhone。
言歸正傳,我不用iPhone的幾個理由:1. iPhone最火的時候,我不需要智能機;而等我需要智能機的時候,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 當初3GS的時代,我用的是非智能機,以及Palm 650、Palm Center和BB8700等早期智能機。那時候我只需要基本的電話功能,在附加功能方面沒有太多想法,自然沒必要花幾千元去滿足幾百元可以滿足的需求。
- 等到iPhone4出來的時候,我用的是MOTO的Milestone,帶有側滑的物理鍵盤。由於之前的使用習慣,我非常喜愛物理鍵盤,因此無視了純觸屏的iPhone。
- 等我開始接受純觸屏手機的時候,又有了3G網路的需求。作為多年的移動用戶,我不可能為了用iPhone而換號碼(你永遠不知道哪天會不會有一個失去聯繫的老朋友嘗試撥打你多年前的那個號碼……);而同時攜帶2個手機又太麻煩,因此我選擇使用移動和聯通/電信的雙卡機。
- 換句話說,如果iPhone有雙卡版本,或者支持移動3G的話,當初可能還是會選擇iPhone的。不過使用了一段時間MOTO XT928(安卓,電信/移動雙卡雙待)後,我已經對iPhone沒有任何興趣了——排除雙卡的根本性需求,XT928的性能不差,手感很好,屏幕更大,雙卡雙待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更高,待機方面更是令人滿意,而且可以換電池,高強度使用下也不用擔心續航問題。相比不能換電池的iPhone,還是XT928更方便。當然,安卓的app質量肯定不如iOS,不過對我這樣的輕度用戶來說也足夠了——基本手機功能,看看微博、點評等常用app,查個資料,看個地圖什麼的,安卓也足以勝任。看書有Kindle PaperWhite;玩遊戲有iPAD,都不需要手機。
2. 個性化的需求
- 當初iPhone 4的聯通合約機上市的時候,我們部門的女孩子幾乎人手一部(反正公司出錢),而作為她們的老闆,我總覺得和所有女孩子用同樣的手機,實在是有點……從與眾不同的角度出發,我也不可能選擇iPhone。
- 這貌似也不是個例,至少看我公司的管理層,越是級別高的,用iPhone的比例越低;1線的小女生反而iPhone普及率超高(前面提過,公司有報銷)
- 實際上即使是一線女孩子,這麼多年下來,大家也有審美疲勞了——iPhone幾代長得都差不多,所謂的個性化也就是換個套子什麼的,多沒意思啊。所以前段時間在我太太的強烈要求下,我給她買了Note 2——屏幕大,看書看視頻上網畫畫玩遊戲 All in One,續航又久,她覺得使用體驗比iPhone強太多了。
3. 現在的安卓與iOS的差距越來越小
安卓雖然有碎片化的大問題,但目前的體驗已經不比iOS差很多了- 4.0以後,貌似不需要刷機也可以用的不錯——我的XT928隻是root並刪除那些預裝的垃圾,並沒有刷過機;我太太的移動國行Note2更是連root都不需要了,拿來後刪點垃圾軟體,裝個軟體平台,然後交給她隨便折騰,半年下來也沒啥問題。
- 安卓的桌面插件非常好用,這點上肯定是超越iOS的。我的手機桌面上有天氣預報、空氣質量、當天日程、郵件清單等,重要信息一目(或者2目)瞭然,很方便。我無法想像需要一個個點進app看以上內容的場景……
綜上所述,在可預見的未來,我還會繼續留在安卓的陣營,除非有一天iPhone可以——4.0以上大屏、雙卡雙待、支持桌面插件;或者索性有2.x寸屏的輕薄易攜版本。
那是因為還沒被其他智能手機折磨摧殘過
我換的原因:iPhone5的性價比不如小米2.我個人評價iPhone 5 90分、三星S3、Note2 78分,小米2 75分。性價比讓我選擇的小米2;
就我目前的情況來看應該是屬於被逼的。
如果只有一個號碼的話,我肯定是選擇iOS操作系統,但是我有兩個號碼。兩個都用iOS有點浪費,微軟的系統軟體實在太少,實在沒得挑我才不得不選擇安卓。。。因為他們都用盜版應用,你要是在App Store上真槍實彈的買千把個應用,你勢必會好好考慮下要換的機器到底好不好用。
我來說一個反面的答案
原本我是用的諾記和摩托的智能,但是用了iphone之後就不打算換回去了,要說原因呢,就是因為兩個字:簡單。
蘋果的文件管理模式讓我感覺很省心,實際使用中需要的應用又基本不要收費(我的app都是在appstore裡面下載的),總的來說感覺確實很舒服。
ps.用了一段時間後越了個獄,裝了sbsetting和activitor後用起來更舒服了。大概留意了以下身邊使用中高檔手機的人群,大致有兩種情況:1.直接放棄使用iPhone,使用Note 2或者S3等大屏手機;2.一部iPhone,一部大屏手機(以三星的Note 2和S3居多)。
為什麼這麼多人會放棄使用iPhone?當然,堅持有堅持的理由,放棄有放棄的理由,我就談談我放棄使用iPhone的理由。
首先,從外觀來講,從iPhone 4S開始,iPhone對我而言,沒有了太多的吸引力。我承認,我不是死忠,所以只能是更喜歡哪個用哪個了。iPhone 5更是讓我直接無視。無論是iPhone 4S還是iPhone 5的發布會,我都忍著瞌睡充滿期待,可最終並沒有看到任何的驚喜。
其次,個人用了兩部iPhone(3和3g)之後,非常討厭那個Home鍵,可能是我人品不好,都是用了一年左右,Home鍵就失靈了。個人覺得,今時今日來看,物理性質的Home鍵應該是一個設計缺陷。之前談到這個問題時,很多死忠粉絲不承認,說什麼你可以少用Home鍵,或者用屏幕助手之類的。我想說的是,沒有失靈之前,Home鍵確實非常好用和實用,而且絕對是一個偉大的創舉。但是失靈之後,就只有抓狂了。對於蘋果而言,將物理性質的Home鍵改成觸摸(感應)式的應該不難,但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堅持現在的物理性質的Home鍵?為了保持產品設計元素的一致性?還是因為專利問題?
最後,當主流的android平台的手機屏幕都在4.3甚至4.5以上的時候,iPhone 5的4.0的屏幕確實感覺有點小了。今天,手機對於更多人而言,不再是一部以打電話和發簡訊為主的工具,而逐漸變成了一部可以移動的智能終端。這樣一來,大屏幕貌似成了必不可少的元素。對我個人而言,用慣了大屏幕(不算大,4.3而已)的手機之後,再用回iPhone,感覺真的很不適應。
所以,現在,再去看看原本手持iPhone 4的妹子現在用上了Note 2或者S3,開會時擺在桌上的iPhone 4換成了近乎清一色的Note 2,也就沒什麼奇怪了。————————————————————————————————分割線
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一直覺得這個問題很蛋疼?既然,我發現了這個現象,我覺得就有必要拿出來討論一下。為什麼蛋疼?難道對於一些從事marketing工作的人而言,你發現你周圍原來用iPhone的同事或者朋友,有相當大一部分紛紛換成了Note 2或者別的大屏手機,探究一下箇中原因也是很蛋疼的事嗎?怎麼感覺知乎越來約有CB的風格了?如果真要裝,我覺得知乎不是裝的地兒,可以去CB裝一裝。因為一個手機爭來爭去其實挺無聊的,還有許多更有意義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呢。
但這個問題下某些極端果粉的回答,因為別人換個手機就給他人定性、扣帽子,我只能說你對蘋果的「熱愛」其實是在給它招黑。對於一個消費電子產品來說,往往在行業發展的初期,會由相對封閉的廠商佔領上風。當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其他大多數廠商的產品,在使用體驗上並沒有相差那麼多的時候,差異化成了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這時候原來相對封閉廠商的產品的佔有率會有所下降。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拿智能手機來說,早期的 Android 手機在流暢度這些方面和 iPhone 差的比較遠,而那時候 Symbian 已經是昨日黃花不具競爭力,其他註定小眾的系統也不會在市佔率上取得上風。
到後來 Android 手機在軟體上和硬體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起碼使用起來,在流暢度這些方面和 iPhone 沒有太大的差距了。這時候差異度就成為關鍵性的因素了——
封閉廠商的產品不會讓你有太多選擇。拿手機來舉例,如果我在購買手機時的需求有以下這些因素中的某一些:- 屏幕大
- 三防
- 可換電池
- 外觀(比如我就覺得騷尼的手機比 iPhone 好看)
- 可插 TF 卡
- 雙卡
我就不會為了遷就流暢度,去犧牲我的這些差異化需求。
一個健全的市場是應該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的。如果走在街上每個人手裡都拿著同樣一部手機,那真是一件叫人失望的事情呢。:-)They just love being different, not better.
Quote Ivy: 「It』s very easy to be different, but very difficult to be better.」審美疲勞吧!我第一部安卓手機是摩托羅拉me600 後來換成了摩托ME525 再後來換成了XT910 當然期間也用過其他牌子的安卓機包括三星屏幕也都在4.3以上 但後來由於越來越頻繁的刷機 死機 重啟 等安卓通病 對安卓機產生了厭惡感 遂換了iphone5
從android換車iphone 就一個感覺 用了iphone之後再也不想碰安卓手機了 跟帖子的說法相反 。。。可能我是個異類吧
主要原因有以下:1.安卓手機差異太大嚴重碎片化 作為一個手游愛好者 對此表示非常非常非常不滿 很多遊戲跟應用也是先在ios平台上發布 等好久才能在android上發布 有些遊戲跟應用更是只有ios版本2.iphone系統優化更好 就算512的內存也能流暢運行大多數應用遊戲等 android則經常感到卡頓(2GRAM的機子還沒用過)
3.(這一點稍稍牽強)作為有強迫症的人 一用安卓就想刷機 一刷機就有這樣那樣的BUG小毛病 接著不停的刷不停的換ROM 越來越煩。。。
其實很多人放棄iphone我想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屏幕尺寸不夠大吧 但如今的android除了拼硬體又有什麼其他亮點呢?
大屏幕多核心高內存高像素=用戶體驗了? 當一個家庭電腦還沒普及四核的手機就率先用到了八核的時代 要這麼強的配置有什麼用呢?遙控大浦洞攻擊美國嗎?update一下,nexus6用了大約三個月就很少拿出來過了,相機太渣,用個軟體還要考慮流不流氓,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使用成本太高。已經準備入手iphone 7。
~~~~~~~~~~~~~~~~~~~~~~~
從iphone 3G一直用到iPhone 6 plus,前些日子6 plus在馬桶上玩的時候摔壞。看了ios 9的發布之後覺得有些審美疲勞,人在國外也很方便就買了nexus6。到手時十分新奇也喜歡折騰,各種root和刷機。
新鮮期過後發現在用戶體驗細節上,還是蘋果技高一籌。(特別是發熱,系統優化,電量等等)
從日常體驗來說,原生安卓唯一特別能打動我的一點就是google的一套無縫連接的服務。其它方面並沒有覺得有明顯優於ios的地方。
現在6 plus修好了,兩部手機都在用,nexus 6是主力機。原因是我知道如果主力機是iphone的話,可能nexus就要長時間待在抽屜里了。主力機是nexus的話,才能做到雨露均沾。。。我老爸就是有iphone不用換成android的換機要求是:要續航時間長,可以換電池,於是給他買了部華為,他用得很滿意。他直接把原來的4s送給我了,但是也一直沒能代替我原來的機子成為我的主力機,原因是:屏幕太小,打字不方便。
功能分區!
我理想的狀態是打電話用待機時間長一些的普通智能機,聽音樂用iPod,看電子書用Kindle,看美劇玩遊戲用iPad,拍照用單反。還要iPhone幹嘛?目前使用"三太子「 Galaxy Nexus,是我用過最舒服的一款手機。
看到這麼多「什麼都是iPhone更好」的言論,我也舉幾個例子來證明為什麼我認為Nexus更好吧。1.優雅:蘋果自然是精緻的,但安卓系統也有屬於它自己的優雅。比如說,每次切換屏幕時壁紙跟著移動一小段的設計便是神來之筆。
2.小部件:可以在桌面設定wifi的開關,查看Google keep 的內容(直接提升工作效率!)。真的很人性。
3.可以更換輸入法:用慣了觸寶輸入法之後再用iOS的自帶輸入法多少感覺有些痛苦。
4.軟體之中的互通:我最常用的,直接把在Chrome中複製的文字在Evernote中建立條目。
5.提到上一點時想到的,安卓手機的選字才叫選字好么,iPhone的選字感覺根本就是自虐……
6.硬體設計:手機上的提示燈可以讓你不激活屏幕就知道是否收到簡訊或者QQ信息。於我來說很方便。手機開關設計在側面也要比蘋果設計在頂端要舒服。(最舒服的是Veer!是就算不用也喜歡用手握著!)
非重度使用者,喜歡研究手機軟體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方式,而不是折騰軟體本身。常用軟體Evernote,谷歌日曆,Google keep(神應用!),微博,微信,扇貝單詞,Kindle,豆瓣閱讀。,不玩遊戲,不刷ROM。推薦閱讀:
※NFC 技術在國內發展如何?
※國內還有哪些像yunos這樣的看上去不是基於安卓開發的智能手機系統?
※小米科技的手機通過凡客誠品來負責其配送和物流,靠譜嗎?
※回復陌生簡訊之後銀行卡被盜刷是怎樣實現的?如何避免?
※魅族 MX6 的實際體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