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鏡像站的組織和維護是純公益的嗎?有沒有什麼利益呢?

開源鏡像站,國內的一些公司,例如網易,千橡,或者大學會有一些linux的開源鏡像站點http://mirrors.163.com,那麼這些組織維護這個鏡像是純公益的嗎?有沒有什麼利益呢?


我就是 mirrors.cn99..com 的管理員。運營這個鏡像差不多有10年了,2008年12月,網易建立了 http://mirrors.163.com,我們將域名指向了網易的伺服器。

在這裡,還是要感謝丁磊先生對開源事業的無私支持和管理員譚建榮先生的辛勤勞動。正是有了這些有責任的企業和有奉獻精神的個人,我們才能夠使用這些開源軟體。

運營這些鏡像的基本條件:

1、有充足的帶寬,最好有1G以上的出口

2、有足夠的磁碟空間

3、有一定的技術能力,熟悉Linux系統的管理

4、有共享和奉獻的精神,能夠長期提供穩定可靠的服務

日本、美國的資源豐富,這個站點很牛,列出了他們的配置和帶寬:

http://ftp.jaist.ac.jp/

Sun Fire T2000

64G內存

40TB 硬碟

640GB SSD緩存

4G的互聯網出口

他們的日常帶寬使用達到了2GB。


我曾經參與維護過 http://mirrors.ustc.edu.cn ,現在的工作也經常使用開源工具,經常使用開源鏡像站點。

先說一些歷史。 根據我能查到的資料,科大最早的鏡像站誕生於2001年3月(瀚海星雲 精華區文章閱讀: Debian has arrived! (need testing))。當時主要是學校里有一些人/實驗室需要使用,於是有一位前輩利用實驗室自己的機器、在自己實驗室里搭建了一個鏡像站。這個時候,鏡像站也主要是對校內服務的。2002年的時候,開始使用 debian.ustc.edu.cn 這個域名。2005年,科大LUG發起捐款倡議(瀚海星雲 精華區文章閱讀: [LUG]關於為科大Debian站捐款的倡議),利用捐款攢了一台機器,當年,新機器上線運行。在 2008 年時,吳峰光捐贈了一台整機、Novel捐贈了一塊(or多塊?)硬碟,一個新的鏡像站點誕生,即 oss.ustc.edu.cn。

我在 2010年左右接手維護 {debian,oss}.http://ustc.edu.cn。而從最初一直到我接手的這段時間,兩個鏡像站點一直在打游擊戰,一般都放在當時維護者所在的實驗室(因此當時的維護者也基本都是研究生),每次當期維護者畢業之後就要搬遷一次。在2011年左右,由於debian.ustc的訪問量越來越大,老的機器數次宕機。同時,硬碟倉位也已經填滿,無法繼續添加新的硬碟,老機器已經不再適合繼續服役了。此時,網路中心的 jameszhang 老師捐贈了一台新的伺服器,我們將 {debian,oss}.ustc 兩台機器上的內容全部遷移到了新的伺服器上,並且啟用了新的域名: http://mirrors.ustc.edu.cn (瀚海星雲 精華區文章閱讀: mirrors.ustc.edu.cn正式開張)。這台機器託管於網路中心。至此,科大的鏡像站點也結束了游擊戰的生涯。而這,也使得 mirrors.ustc 的維護團隊年輕化,現在的維護者基本都是本科生。

關於 mirrors.ustc 的更多歷史,可以參閱這裡:瀚海星雲 精華區

在維護鏡像站期間,為了找到合適的上游鏡像,也找過許多國外的鏡像站。我發現大多數規模比較大的鏡像站,都是由學校學生維護的,也託管於學校。在國外,由於人力成本比較高,而學生維護則基本沒有人力成本(不需要支付工資),帶寬成本基本可以忽略。常常是一些組織給學校贊助機器,然後由學生來維護鏡像站。國內的情況稍不同,但是結果是一樣的。國內的帶寬成本非常高,而相對來說,一些高校的帶寬很富裕,對帶寬成本並不敏感,所以鏡像站點大多數也都在高校中。

國內由商業組織維護的鏡像站點,我知道的最早的是 http://mirrors.anheng.com.cn/debian/ (當年也是Debian在中國的官方鏡像之一)。其實嚴格來說,這個鏡像站並不算是商業組織維護的。維護者是該公司的劉世偉(似乎有江湖名號龍芯三劍客之一,另外兩個是張樂和孫海勇)。劉世偉利用其公司辦公室的帶寬提供這個鏡像服務。大概在3年前,我參觀了一次安恆公司,他們的帶寬只有 4Mbps,現在估計也沒有增加。所以,這個鏡像其實在許多年前就已經沒有能力提供優質的服務了。在 debian.ustc 流行起來之後,這個鏡像站就已經很少為人所知了。

然後是 cn99。我對 cn99 的歷史並不太了解。前面看到 cn99 的維護者也出來回答了,我就不展開了。然後 163、sohu 的鏡像也出來了。現在由商業公司維護的開源鏡像就越來越多了。例如各雲主機廠商一般都會提供,還有一些文藝范的公司,比如豆瓣之類的,也會提供。

扯了一大堆歷史(一直在跑題),接下來回到正題,說一說我個人對維護開源鏡像的看法。

在學校時,我維護這個鏡像站的主要動機就是興趣,這是一個絕佳的鍛煉機會。事實上這也對我後來的工作技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在科大,物理、生物、力學等眾多非計算機的學科,對超算集群需求都比較大,幾乎每個實驗室都自己擁有一兩個機櫃的機器(學校的超算根本不夠用)。因此他們是Linux使用的大戶。科大LUG最早期的活躍用戶也是他們這一群人,早期的debian.ustc也是由他們維護。我是計算機專業的,然而我在校的時候(2006~2010),計算機系並沒有什麼玩Linux的氛圍,更沒有什麼可以實踐的機會。機緣巧合加入了LUG、並且接手了鏡像站,更巧的是在這個時間點我們有了新的伺服器,因此我一個人從零開始搭建了新的鏡像站(是的,基本上是從零開始)。新的鏡像站點,不知為何知名度挺高,上線沒多久壓力就非常大,一度打滿千兆網卡。系統各方面都碰到了瓶頸,在此期間我進行了許多優化工作。正是這些事情,我積累了許多經驗,為我後來做DevOps打下了基礎。而後來繼續維護mirrors.ustc的小夥伴們,更進一步的做了許多優化工作,例如用SSD做活躍內容緩存。同時,也嘗試了許多其他的新技術,例如各種層面的虛擬化。在學校里,能夠有這種壓力的伺服器實戰的機會並不多。現在mirrors.ustc的維護者,動機基本上都是興趣,鍛煉自己,學習新的技術。

再說商業公司。首先,伺服器比較多一些的商業公司,一般都會自己搭建鏡像站(只是大多數沒有對公開放)。上百上千台伺服器,要裝個軟體都得用一下公網鏡像,也是很可怕的事情,一方面網速慢,另一方面,萬一公網鏡像掛了就悲劇了,不能依賴於不可控的第三方鏡像。所以,這些商業公司都會自己在內網搭建一個鏡像站。而雲主機廠商,更進一步的,不僅自己要用,自己的客戶也要用。像阿里雲,算上所有的虛擬機,數量可能在幾十萬到幾百萬這個量級,如果他們不提供鏡像,那麼任何一個第三方的鏡像站都可能被壓掛。另一方面,雖說中國的帶寬成本很高,但是對於一些帶寬大戶,比如網易、搜狐、阿里這一類,他們購買的帶寬很大,因此,對公網提供一個開源站點並不會增加帶寬成本。對於他們來說,機器成本也並不高,唯一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機器是一次性的投入,而人則是要長期發工資的)。不過現在維護鏡像站並不難,如果硬體、系統足夠穩定,那麼基本上配置幾個同步腳本就可以了。所以公司並不需要僱人專門來維護這個事情,那麼人力成本也不高。鏡像站本身是無法盈利的。因此提供鏡像站點本身肯定都是公益的。但是對於企業來說,如果推廣做得好,鏡像站知名度高,那麼對於塑造其在開源社區的口碑是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的。維護開源鏡像,至少有這些作用:讓開發者知道這家公司(其實每次有人向另外一個人推薦某公司的鏡像站時,都是對這家公司的一次硬廣),讓大家覺得這家公司對開源很友好。

國外的情況我並不是十分了解,也不做詳細的展開了。不過據我觀察,現在有一些CDN廠商、一些運營商也會為開源組織提供免費的鏡像服務。

我覺得,鏡像站這種東西,是開源社區的基礎服務。社區越龐大,對鏡像站的需求就越大。然而,開源鏡像服務卻並沒有合適的盈利模式(至少現在還沒有發現),對用戶收錢肯定是不合適的,這會極大的打擊大家參與開源活動的積極性。廣告也是不可能的,開源站雖然流量大,但是幾乎沒有PV(Page View)。回答中我看到了 @痞子譚 早些時候他也跟我有過許多溝通,探討過開源鏡像站點可能的盈利模式。不知道他現在是否有什麼新的發現。

因為沒有合適的盈利模式,我認為在接下來的很長的時間內,開源鏡像服務可能主要還是由高校以及對開源服務依賴比較強的商業公司提供。然而,學校的帶寬是有上限的,隨著開源社區越來越龐大,學校的資源會無法滿足開源社區的需求,因此,接下來,商業公司會成為開源鏡像服務的主力。我覺得,從某種程度上說,提供開源鏡像服務,跟開源自己寫的代碼一樣,都是從社區獲取和對社區回報的過程。


浙江大學開源鏡像站 的故事:

前身是學校內網的一個鏡像站。

若干年前,有一群來歷不明的人在圖書與信息中心下面成立了一個意義不明的社團叫「學習網」,裡面的關鍵人物是物理與地科雙修,延畢了好幾年的老徐(浙大物理系出了許多厲害的運維,這是個同樣意義不明的事實)。

老徐是個飄逸的人物,不修邊幅,滿臉胡茬,一雙拖鞋走遍校園,夏天穿背心上課。他有一台老舊的筆記本,屏幕旁的塑料膜耷拉著,跑著魔改的 Debian,一開機風扇就100%了。

不過這超然的外表下面卻是一顆開源原教旨主義的心,時常給錯誤的受眾推銷開源軟體(比如人文社科的女生,還穿成這樣),甚至曾計劃向相關公司舉報我校存在使用盜版軟體的情況,以逼迫大家使用開源軟體。在這位「浙大的理查德·斯托曼「的牽頭下,學習網搞了個鏡像站,但只能內網訪問,域名里有 zjustu。那時候新校區紫金港的生活區網路服務被電信壟斷(「閃訊」),內外網不能同時訪問,要下線後重新撥號,而且撥號客戶端沒有 Linux 版。所以這個鏡像站的用戶群很小。

-------------------------------------------------------------

然後我們這批學生來了。

「這堆用 Linux 的老生,一看就是注孤生的樣子。」

「CS學生的形象你們還要再毀一次么?」

」這樣推銷誰睬你啊!」

我們成立了正式的LUG,並開始搞偶像代言:

  • 學霸不是有學霸的圈子么,我們請了Xinlei Chen搞自由軟體講座,講了 LaTeX 和其他。

  • 然後 @abing@機智的濾波器 兩位都是真·音樂才子+計算機大牛+自由軟體使用者。abing 現在已經在知乎工作了;濾波器兄當年嫌已有方案實時性不夠,轉用基於 low latency 版 Linux 內核的系統創作音樂。

  • 其他派出去做講座的都只揀長得帥的人緣好的,針對受眾講他們用得到的,而且已經成為行業標準(中國除外)的自由軟體。

同時圖書與信息中心不知咋的土豪了,把圖書館三樓的破電腦都扔了,買了幾十台 iMac 和 Mac Pro,裝修了3個學生用會議室,還買了台IBM主機給學生玩,以及一大堆新伺服器。生活區的網路也可以直接訪問內網了。

於是 @馬宏菩 和小夥伴們利用圖書與信息中心的資源建了新的鏡像站 mirrors.zju.edu.cn,內外網都可以訪問。

(我和 Canonical 公司扯了幾次淡,所以現在 Ubuntu 的官方鏡像列表裡是可以選 zju 的。)

當然這一切都是免費的。


謝 @肖騏 邀請。

我是清華大學 TUNA 鏡像站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 的現任管理員。清華的鏡像站,從2003年開始有第一代,三起三落,已經經過數次換血重建。

建一個鏡像站呢,當然有它的公益性,但是一定也要有自私性。老一代鏡像站我不是特別了解了,我就從 TUNA 的故事開始說起。

2011 年左右,TUNA(當時還叫電腦協會) 會長 @王康 把大家聚起來,想干一些有情懷的、和網路相關的、最好是開源的事情。那會兒不像現在動不動就創業,大家還是從服務清華同學的角度出發,覺得好多學校都有鏡像站,清華的鏡像站怎麼從沒聽過?

後來經過一番聯繫,找到了當時清華鏡像站 http://ftp3.tsinghua.edu.cn 的管理員,2011年3月29日,TUNA 正式開始維護清華鏡像。

後來在經過學校的支持,我們又擴充了硬體,鏡像內容越來越多,到2012年時已經有一些名氣。但是網路問題很難解決,這裡就不細說了。2013年到2014年期間,由於一直得不到穩定的支持,鏡像站服務質量很差。2014年7月, @肖騏 畢業,一代目 TUNA 鏡像站也因為一直沒有正式的地位而下線。

當時肖騏找到我,說中央決定了,你來當TUNA的團長。我說你另請高明吧,我也實在不是謙虛,連鏡像站都沒有了,我不成個光桿司令…… 但是我們還是覺得,作為世界一流大學,管理不好一個鏡像站?所有人說的都是創業、融資、上市,學校里竟然一個拿得出來的開源組織都沒有?

所以到10月的時候,我們經過很多努力,找到資源重建鏡像站。當時趁著重建的機會,我從零開始寫了鏡像同步程序的代碼和網頁前端,並且使用 btrfs 快照保證在同步過程中仍然能正確服務(後來這成了坑)。2014年11月11日,我親手給伺服器插上了接通公網的網線。已經出國的肖騏說「突然有一種好懷念的感覺」,我們戲稱「從此,肖騏可以含笑」。

為什麼說鏡像站有自私心?說白了,作為用戶+管理員,我們可以隨時建立我想建立的鏡像方便自己用,比如 archlinuxcn、elrepo、ius等第三方源,比如科研需要的 anaconda、sage,比如 AOSP 鏡像最早也是我們開發自己需要,後來 AOSP 鏡像造福很多中國的 Android 開發者,些其實都不是我們建鏡像最原始的出發點。很多人說「開源精神」等等,其實不盡然,自由軟體信仰、開源精神只是起點,我們都是業餘維護,個人愛好才是才是我們的動力,外在的物質支持是它能持續穩定服務的基本保證,三者缺一不可。

鏡像站的內容,一定要自己能用、願意用,這樣才能有改進和維護它的動力,如果自己沒有能力維護,那麼質量無從保證。比如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叫 voidlinux 的發行版,看了幾眼介紹覺得不錯,何不鏡像之?於是給 tunasync 加了幾行配置就鏡像下來了。後來上游不穩定頻繁同步失敗,我也懶得找上游反饋,想著也沒什麼人用就把它 disable 了(但是文件沒刪),我沒想到真的有人用,並且有個用戶還不太友善,跑到 #archlinux-cn 的 IRC 頻道里破口大罵一番……

要說鏡像站對於我們的利益,更多的是「名」上。鏡像站服務的用戶多,認識的人就多。從TUNA 的角度說,沒有鏡像站,我們就失去了一面旗幟;有了鏡像站,愛好者就能聚集起來。一群有理想、有技術、有共同愛好的人聚在一起,這本身就是巨大的資源和無數的機會。

說下 TUNA 鏡像站現在的情況吧,2016年4月,機緣巧合,我們找到了清華第一代鏡像站的維護者,我們成為了清華官方站點,並且獲得了更穩定的硬體和網路支持。目前的配置是:

- 128G 內存

- 12 x 3 T 硬碟 RAID 6

- 480G SSD

- 2000Mbps 教育網接入

以後 TUNA 鏡像站會越來越好,我們也會更加註重提供為科研、教學需要的開源軟體鏡像;也希望它能繼續作為一面旗幟,匯聚清華的開源與網路技術愛好者,見證他們來到清華,加入TUNA,&走向人生巔峰&……

非常感謝學校眾多幫助過我們的老師們,學生來來去去,學校的支持是鏡像站得以長期發展的基礎。

以上。


喵~回答個稍微偏題一點的。

這個是 Arch Linux 中文社區的

收支表

費用都是靠自願捐助的。(特別感謝鳳凰君!)

目前該社區維護有 Arch Linux 中文社區

  • 主站
  • bbs
  • 社區軟體倉庫(主要提供官方源不提供的軟體包)
  • 另外還有一個編譯機

剛才忘了說,社區還維護了以下東西

  • Arch Rollback Machine 這個全球我知道的只有兩個,用於保存過期的包,提供全球用戶降級軟體服務,這個似乎是相當耗費磁碟的,因為要保存一個軟體包的所有版本。
  • 加速鏡像 這個主要是國外的非官方的軟體倉庫,國內下載速度慢的,社區提供鏡像加速服務。

再次感謝鳳凰君及各位維護者、捐助者。

——————

其實似乎我不該來回答這個問題,畢竟自己沒做過什麼貢獻……(羞愧


作為Debian, Ubuntu, Archlinux等發行版的中國官方鏡像,科大開源鏡像(USTC Open Source Software Mirror)的主要硬體和帶寬支持是來自本校網路中心,還有部分用戶的贊助。維護成本都是志願者免費提供的,如 @Li Miaomiao,@孫金鹿 等人。

維護者中有些很熱心的師兄偶爾會回校贊助LUD(Linux User Dinner ;) )

找不到donation的鏈接了... 這是一些歷史財務:LUG@USTC 財務收支報告 [LUG@USTC]。

捐贈可聯繫 lug AT http://ustc.edu.cn


被 @鄧博元 艾特了,看到了這個問題。很贊同他的答案,不過感覺還有一些我自己的感受沒有說出來,就再補充一下。

我是 浙江大學開源鏡像站 的上一任學生管理員。這個鏡像站的「精神前身」就是鄧博元提到的學習網鏡像站(感謝徐印涵學長!),不過「物理前身」是學校圖書與信息中心之前為了內部方便而搭建的一個 Debian/CentOS 鏡像(感謝徐建剛老師!)。在經過包括我在內的 LUG@ZJU (浙大 Linux 用戶組)幾位熱心人士的努力之後,我們爭取到了學校的「官方身份」,有了穩定的硬體和帶寬資源,成為了現在這樣。

在建立的過程中,我們花費了許多精力:在大陸的高校里申請一個免費的官方子域名和公網IP並對外提供 HTTP 服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們前前後後跑了好幾個部門,填了好幾張表格,敲了好多個印章,簽了好幾份「賣身契」(保證書),跑了好些個用 Linux 的實驗室以及校內的學生 Linux 用戶來獲得支持、證明用戶量,和有關部門的老師做過幾次 prensentation ,交了一份策劃書,來論證這個項目的可行性和益處。期間還包括了把 LUG@ZJU 的「父組織」學習網變成一個正式社團,找到一個支持的主管單位,來獲得一個合法的身份。

行政工作成功之後,技術工作才剛剛開始:設計我們自己的同步架構、根據需要修改了 Debian 的同步工具、聯繫上游源、安排異常可怕的首次同步、搭建自動化和監控系統、定期度量幾個上游源的情況並根據需要進行切換、對付時常抽風的教育網、保證服務穩定……期間我們遇上一次硬碟損壞,所有數據丟失(包括腳本),對我們打擊挺大,又花了一兩周時間才又一次完成了首次同步,並且吸取教訓做了個 Github repo (全新的同步框架正在策劃中):LUG@ZJU · GitHub

整個過程中,我自己不知道通了多少個宵。尤其是好不容易走上正軌、在校內也小有名氣的時候碰上了硬碟損壞這樣的事情,不得不停止服務兩周來重新首次同步,熱情多少有些受打擊。

我們這些志願者獲得了什麼好處呢?不知道我的戰友們怎麼想,但就我自己來說,更多的真的是出於熱愛、熱情和「信仰」,獲得的是幫助別人的快樂。比較實際的「利益」頂多就是給簡歷上多一筆(很多人還看不懂)而已。聽過 rms 的講座,我深知自己遠非「原教旨主義」(事實上我也用著正版 Windows 和 VS ),但我十分願意為了開源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貢獻代碼提高質量、維護鏡像站方便大家使用、並且藉機宣傳吸引更多人嘗試……

由於維護鏡像站,也有機會接觸了清華、中科大等大學,甚至阿里這樣的商業公司做著類似事情的朋友,在我看來,他們大多有著類似的經歷——努力和所在單位的主管部門申請去做,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無償維護,有時候甚至還因為服務故障而遭到誤解,看起來多少有些「吃力不討好」。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愛和熱情大概是不會做這樣的事情的吧。

當然,自己設計架構、編寫腳本,配置/折騰硬體、系統、網路,維護一個鏡像站,讓它穩定工作,為很多人服務,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鏡像站的訪問數可是大得驚人!每次看日誌想到有這麼多人在用我們的服務,真的是很高興的。)

---------------------

至於學校、公司為什麼會支持鏡像站呢,我也不清楚具體原因,只能做一些猜測。

這裡是當時策劃書里提到的建立鏡像站對學校的好處(對象包括無技術背景的大學行政人員,所以有點扯,用語也比較……):

  • 提升浙江大學的形象乃至國際影響力

    當下,世界著名大學如哈佛、MIT等都有自己的公共開源鏡像站,國內C9聯盟中的大部分高校也都建立了公共開源鏡像服務……如果浙大開源鏡像站資源充足、運行穩定,就有可能被各大Linux發行版列入官方認證伺服器,進而讓「zju」為許多開源軟體用戶所知,提升浙大的國際影響力。

  • 方便校內師生乃至周邊地區用戶

    據估計,校內有半數甚至更多的伺服器運行Linux系統,各實驗室的工作站也大量使用Linux,還有許多開源軟體被應用在科學計算等專業領域……由於浙大沒有自己的開源鏡像,……導致一方面用戶必須忍受緩慢不穩定的網路連接、浪費大量時間,另一方面學校也浪費了大量入口帶寬……及時的更新又有助於學校的信息安全。

學校主管部門領導們最後究竟是怎麼考慮的,我也不知道了。

最後補充一點,很多雲計算提供商提供鏡像服務的一個原因是:本身它們做鏡像服務的附加成本就很低,而有了自己的鏡像後用戶的系統更新體驗會好很多,也會節省不少帶寬。 DigitalOcean 當時宣布提供鏡像服務的新聞稿里就有提到大大方便了自己的 VPS 用戶,阿里大概也有類似的考慮?


http://mirror.bjtu.edu.cn也是靠的學校信息中心和老師的支持。開源鏡像做不到有盈利,反而需要很多成本,主要是硬體和帶寬,對存儲要求比較高。至於說到提升學校知名度,可能真的能影響一部分學生,但是真的很虛。主要還是方便了學校和國內的用戶。


我是 @馬宏菩 提到的徐老師。簡單說,做鏡像並堅持下來的人和組織,基本上都是長年用開源軟體的,在合適的機會做這事,算是從開源軟體里長期收益之後給社區的自然回饋吧。開吾開,以及人之開?^o^


如果真要算清楚的話,這些公司所得到的遠遠大於所付出的。當然社區也還沒強求。只能說,沒白養。

搞開源的都是天使,不求回報,愛報恩不報恩,哥們就是這麼diao,fuck you!


看你們的貼我幾乎完全看不懂,但我非常需要你們專業知識的幫助。我去年組織了一個義工項目,就是請到了北美的十幾個醫學物理師博士碩士等、給武漢大學的醫學物理碩士班義務講了20堂課,主要是關於臨床實踐的,當時把所有講課錄了視頻,並放在了網上免費供全中國的醫學物理學生或同行們觀看。今年我們想把這個項目做深化,就是想建立一個交流平台,讓所有的華人醫學物理師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互問互答、互幫互助。經過研究,我發現只有Google Group特別的棒,可以滿足我所有的要求,尤其是通過Gmail直接發帖、貼心到掉眼淚。今天花了幾個小時建了一個Google Group(華人醫學物理師--交流平台),結果國內的朋友說根本打不開,被屏蔽了。

我的問題是,如果我們提供贊助設立這個Google Group的鏡像網站,供國內的醫學物理同行們上網瀏覽發帖,可能性多大?大致如何搞?費用多大?如果有願意有償承擔這個項目的高人,也可以給我私信聯繫,先多謝了!!

我們這個項目的免費視頻網站(放在武漢大學網路課程那裡),去年一整年的訪問量是4200,上周我開始做推廣,才三天的時間,訪問量就增加了1200,我趕緊停了下來,一定要先建平台!要不北美的老師和中國的同學們見不了面、無法答疑解惑,那這個項目就太遺憾了。所以在這裡求高人幫助!


利益當然有,16年的時候為了方便我們社團部署Ubuntu就利用主伺服器建了個內網鏡像站,這樣我們就不會因為學校的爛公網耽誤時間了。當然後來沒幾個人用就撤了,估計我畢業之後我們學校就沒有會Linux的了。


我是[http://mirrors.cqu.edu.cn 重慶大學鏡像站] 的發起者,前任管理員。

高校架設鏡像站要說盈利,肯定是不可能有的,全靠校方和網路管理中心的支持。

前邊有不少高校鏡像站管理員談了他們的經歷,我不禁覺得 重大在資源申請和批複上還是相當民主和高效的。

這裡也談談建設重慶大學鏡像站的經歷。

從大一進校時,就有一位計算機老師跟我們談起過重大沒有自己的鏡像站,相當可惜,沒想到兩年後正是他的學生把這件事搞定了。

當時我們以「藍客聯盟」社團的名義向網路中心提出申請,學校方面就挺支持。前前後後也就交了一份可行性分析和一份伺服器管理方案,子域和伺服器就批下來了。期間我們DIY了同步程序、日誌分析和前台,以確保資源一到手鏡像站就能上線。

上線前期需要與各個發行版交涉,爭取到Offical mirror,現在CentOS/Ubuntu/Ubuntu-Kylin/archlinux/Deepin/linuxmint/Raspbian都已經得到官方認證。

要說到底有沒有利益,我想到的

1.提升高校知名度

2.節約外網帶寬

3.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與其他組織交涉/運維水平


廣播一下,阿里雲開源鏡像站http://mirrors.aliyun.com


據我所知 http://mirrors.163.com 就是原來的 http://mirrors.cn99.com

應該是純公益的,但要說有什麼利益,從某種角度上能得到很多尊敬吧


我是 http://mirror.osqdu.org / http://mirror.qdu.edu.cn 的管理員以及發起者。

OSQDU & 是青島大學 08 年左右成立的開源組織。鏡像服務成立的最初目的很簡單,方便自己更新伺服器,因為有一台 IBM 伺服器可用,硬碟很多 (當然以現在的觀點看,其實很少),所以在 2009 年左右設立了這個 mirror。這台伺服器的前身是 http://ftp.qdu.edu.cn,供內網用戶下載盜版電影、電視劇用。是的,那是一個大家用 eDonkey2000 以及 BitTorrent 協議下載 RMVB 格式的盜版電影回來看的時代。後來,為了在校內推廣 Linux 更方便,便將其從網路中心內部使用變成了公開的服務。

在 10 年左右,我校接入了 4Gbps 的中國移動 transit,因此以 http://mirror.qdu.edu.cn / http://mirror.osqdu.org 的名義,同時使用 CERNET 以及中國移動的網路,繼續運行鏡像站。當時,這很可能是中國境內帶寬最大的開源鏡像站點 (4Gbps + 115Mbps,機器綁定 port channel),也有可能是唯一一個運行在專有平台 (Solaris) 上的開源鏡像站。提供的鏡像服務,包括 CPAN, CTAN, Cygwin, IETF, OpenOffice, Opera, Solaris CD, Ubuntu, Ubuntu CD, Sun 拼音, 馬克思主義文庫的 HTTP 鏡像。

後因當局的嚴格網路管制, http://osqdu.org 無法取得備案號,在中國移動以及賽爾網路的壓力下,被迫中止外網服務。而後不久,我們的大部分 IP 的對外 80 埠被中國移動的防火牆過濾。

(至於那些電影和電視劇,後來購買了一部華三 NeoStore 存儲伺服器用於存放這些資源,但因存儲的 RAID 卡燒壞,這些資源已經無法存取)

目前,青島大學校內用戶仍然可以使用 http://mirror.qdu.cn 提供鏡像服務,但對外的服務已經終止。


各位前輩,晚輩也來露個臉,Linux運維派 http://www.skyshe.cn 開源鏡像站 http://mirrors.skyshe.cn 來自:http://www.skyshe.cn


不知道學校的155是否還活著……

知道的來站個隊。


開源的精神


我維護過江蘇第一個高校ubuntu源,在學校團委的支持下。可惜因為學校論壇的敗類通過學校機房穿牆免費蹭網干私活。我的項目也受到波及。


初期都是各個實驗室自己搭建的,可以直接訪問鏡像站的文件,幾乎沒有前端可言,等使用的人數增加,個人pc和硬碟空間不足的時候,就需要各種各樣的融資了,通常無非就是接學校的各種各樣的項目,或者和學校申請一些設備,然後託管的信息化處(高校里不允許有不可控的站點),剛開始沒有域名可言,校內二級域名很難申請下來,如果比較幸運,哪位領導給你說說話,可能會批下來。隨著後期維護費用的增加,有學校支持並且影響力逐漸增加,可能維護的費用學校會支持一下,通常來說初級規模的鏡像站通常很難維持下去。

個人籌建學校的鏡像站,籌划了兩年,花費了無數的精力和時間,最終我離開的時候存儲空間達到12T,前兆帶寬和固定ip,培養了一屆可以維護下去的接班人,截止今天我沒有獲得任何的受益,就覺得特別累,成就感也很低,籌建的過程很艱難。

我覺得每個開源愛好者都希望社區能夠繁榮昌盛,自己付出一些時間,精力甚至是金錢都是可以接受的,至於獲益嗎,無非就是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為開源社區做一點兒貢獻,僅此而已。


首要原因是公司/組織/學校自己有人要用,對於非盈利組織來說建立 mirror 也相當於有機會得到外界的捐助和人力支持。對於公司來說也有名譽的提升。Apple 當初還自稱是最大開源軟體公司。


推薦閱讀:

Arduino 相對於其他開源硬體有哪些優勢?
Source-to-source compiler 有什麼用?
推薦些使用單元測試的開源項目?
chromium源代碼為什麼那麼大,我們用的不是只有幾十m嘛?

TAG:網易 | Linux | 開源 | 鏡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