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寫作業家長心梗:這是全世界父母最大糟心事 你會陪嗎?

五年級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急到心梗住院做兩個支架。開學不久,不少家長為同一件事情煩惱,就是「陪孩子寫作業」。有家長抱怨:「忙了一天,累得不想動,還得陪孩子寫作業,實在是苦不堪言。」


英國社會學家Triplett曾設計了一個實驗,用來證明人在有他人旁觀的情況下工作表現比自己單獨進行時更好(即社會促進)。

實驗結果證明了他的預期:兒童在拉釣魚線的實驗中,當有他人存在時拉得更賣力。

同樣,在孩子的學習中,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業往往能使他的學習效率更高。

當然了,僅僅守在旁邊還不夠,如何陪也是至關重要的。

很多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時,可能都遇過這樣的場景,前一秒還是和諧美滿的一家,突然就變得雞飛狗跳。大人喊,孩子叫。哄也不行,罵也不行,除了無奈還有種不知所措的無力感。

其實大多數家長都不知道,造成這種「雞飛狗跳」原因,並不是「陪寫作業」這件事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你陪的動機和方法不正確。

一、陪作業不是監工

很多父母在陪孩子寫作業時,完全是一副「監工」的派頭,聚精會神地盯著孩子的作業。不停地說,「這個橫線長一點」、「用橡皮的時候別那麼用力」、「又錯了,怎麼不好好想想再動筆呢」諸如此類的話在孩子耳邊說個不停。 這種做法看起來似乎很負責任,其實不過是對孩子的干擾,不但不會對孩子寫作業有任何幫助,反而會讓他不知所措。

二、所謂的陪,陪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學習習慣對成績的影響很明顯,但是很多家長並不了解孩子的習慣,所以陪寫作業是個很好的時機。尤其對於年紀比較小,或性格本身比較浮躁或比較散漫的孩子,如果放任不管,他們很可能自主養成很多壞習慣。與其日後花時間慢慢修正或彌補,不如抓住這個關鍵的機會,從寫作業開始,幫助孩子培養好的習慣。

(1)幫助孩子養成固定時間做作業的習慣

我們都知道習慣成自然,要告訴孩子作業的重要性,跟孩子規定作業時間,養成放學回家先完成作業才能做其他事情的習慣。

(2)培養孩子「複習—寫作業—預習」的學習順序

讓孩子回到家,先「趁熱打鐵」複習今天所學的功課,加深理解和記憶,然後開始寫作業,這時寫作業也會變得更加順暢和容易,能增加孩子的學習信心。

寫完作業,可以適當放鬆,然後開始預習明天要學的內容。 複習能幫助孩子找到相對薄弱的地方,並在這個地方多下功夫;預習能讓孩子提前找到下堂課的重點,從而帶著問題和重點去上課。如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3)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獨立的意思不是說家長不需要陪伴,讓他獨自待著,而是要求家長做到只陪伴、不干涉。 假如孩子剛入學,或者孩子此前在寫作業方面已經有了不好的習慣,那麼家長要做的是輔導孩子各科作業的標準、規則、格式等,等待孩子熟練掌握了這些要求,就要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不要總在旁邊指手畫腳。即使發現孩子寫錯了,也不要馬上糾正,要讓他自己有思考和發現的過程。等到孩子的作業完成後,家長再在檢查的時候指出和輔導。

(4)讓孩子養成整理書包的好習慣

可能很多家長覺得整理書包這種事情跟學習沒有關係,或者由家長幫忙整理就好。但實際上,這會使孩子的學習變得更加有序。

不妨給孩子準備幾個實用的小工具,比如帶拉鏈的文件袋,買不同顏色的袋子,一個學科放一個文件袋。把每門學科相關的課本、作業本、參考書放在同樣顏色的袋子里,進行分門別類,可以使書包整齊乾淨,使用起來也更高效。再比如內部帶有插袋的資料冊,可以用來存放一個學期的各種考試卷,方便日後糾錯或複習。

三、所謂的陪,陪的是他的學習狀態和情緒

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學習情緒能讓孩子對知識記得更快更牢。所以要關注孩子在寫作時的狀態,讓孩子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業和學習。

舉個最直接的例子,比如教孩子背論語。一個媽媽為了讓孩子記得快,提前查好每一句話的白話翻譯,在輔導孩子背誦時,就可以把自己的體會告訴孩子,和孩子一起記憶。這不但會讓孩子很快背下來,而且能讓他知道準確的意思。而你跟他解釋的過程,也會讓孩子不知不覺對家長產生佩服之情,更願意聽你的指導。這樣,孩子和家長會在很愉快的氣氛下,共同成長。

相反的,如果孩子在背誦的時候,你只是在旁邊盯著,並不時地吵,「快點背」、「怎麼還不會」、「再背不下來要懲罰你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只會對家長戒備,並且加大心理壓力。最後的結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家長的作用是引導孩子進入良性循環的學習狀態。

最好的做法是:孩子做—家長觀察—了解孩子的狀態和薄弱環節—幫助孩子調整學習方法—讓孩子獲得學習成績感,一旦嘗到學習進步的甜頭和快樂,他自然學習勁頭更足,更願意主動學習。

陪孩子寫作業的實用指導方法

一、檢查孩子作業

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不要打斷孩子,著急指出來。而是要等到孩子做完作業,檢查的時候再指出。指出的時候也要注意先說具體範圍,比如「你這個題好像沒有審清楚」,不要說得太仔細,讓孩子自己學會糾錯。 針對低年級的孩子,要重點檢查字跡是否工整、端正,讓孩子從小把字練好。對於高年級的孩子,要注重檢查做題思路。

二、培養孩子寫作業的專註力

有很多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有不專心、愛拖沓的問題,常常是幾道題要做上大半天。其實不是孩子完全不會,或思維慢,而是不專心,不集中精神。針對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不然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或讓孩子以為自己就是比較笨。

(1)「限時」法

在孩子寫作業前,家長要先了解一下作業量,估算一個完成時間,然後跟孩子商量著,讓他在這個時間內完整。如何發現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不專心,如果不是很過火,大可不必在乎,讓他動一動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開始拖拉,父母就要在一旁提醒一下了。提醒的時候注意語氣,比如「已經做了15分鐘了,加油,快完成了。」切記不要給孩子心理造成太大壓力。

(2)「中途安撫」法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寫作業拖沓,覺得有必要打斷他,進行一番教育的時候,可以選擇更緩和的方式,比如走到他身邊,用手撫摸他的背,問一下「是不是遇到難題了,需不需要幫忙呀」。這樣就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寫作業上。通常情況下,孩子會回答沒有難題,因為他只是注意力不集中。這時父母一定要表現出平靜,並加以鼓勵。

(3)「直接要求」法

如果上面兩個方面不管用,父母可以換個更直接的方法來要求孩子。當然,這種要求要在了解了作業量的前提下,合理地要求。比如直接告訴孩子數學要20分鐘完成,英語要30分鐘完成。當然,父母在要求的時候,還是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要盡量平靜嚴肅,但不能帶著情緒或發脾氣。這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你的要求不是鬧著玩的,同時也不是懲罰性的,而是為了提高他的效率。

三、點撥孩子做習題

孩子在做作業和習題的時候,還是有可能遇到難題的,這就需要父母及時點撥,不要積累難點,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但父母在做輔導和點撥時要講究技巧,不能代替孩子思考,代替孩子做作業。

(1)讓孩子反覆讀題

孩子遇到不會的難題,很多時候不是這個題本身太難,而是題目沒有審清楚。所以,父母要先提醒孩子多讀題目,告訴他不要給自己消極的心理暗示——看一遍不會就一定不會,也不會遷就孩子,著急告訴他如何解題,甚至答案都幫他寫出來了。這樣孩子就會產生惰性,不願思考,而養成依賴他人的壞習慣。

正確的方法是,給他信心,告訴他你相信他可以,提醒他多看題。而一旦孩子將自己原本以為不會的題解答出來,會大大增強他的信心和學習的動力。

(2)用例題輔導

對於孩子反覆思考也沒能解答的題目,父母不要照著原題幫他解答,而是要根據原題找一個類似的例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清楚例題之後,讓孩子用同樣的思路去做原題,做到學以致用。

一般情況下,弄懂了例題,孩子也就會了原題。如果還是答不出原題,就要回到例題的討論和分析上。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耐心引導,不要不耐煩,不要發脾氣。這種反覆的方法雖然麻煩,卻是最能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能力的。否則,只做原題,孩子永遠在被動的思維中,很難建立思維遷移的學習模式。

(3)只講關鍵點

上面說的找與原題類似的例題,來讓孩子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雖然有效,但可能很多父母不能在孩子有問題的時候,立馬找到例題。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學會只分析原題的關鍵點,告訴孩子找哪些條件解哪些環節,然後讓孩子自己去思考。 當然,孩子逐漸長大,很多題可能家長也解答不出來。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家教輔導,然後讓家教用「只講關鍵點」的方式點撥孩子。 為了讓孩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一定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第一步該怎樣、第二步該怎樣……這麼做只會把孩子的思路限制住,相當於你成了他解題的拐杖,而一旦離開你,他勢必摔倒。

陪孩子寫作業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 每個孩子天資不同,性格不同,接受知識的快慢程度不同,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加以引導。

還要記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陪孩子寫作業時,最忌諱的是父母代替孩子思考,這不是幫他,而是害他。

總之,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業的出發點應該是:現在的陪伴是為了以後的無需陪伴。在陪伴時要著重關注他的習慣,有意識地糾正一些壞習慣,培養一些好習慣,促進孩子自控能力的提高,幫助他強化自我管理。而這,才是陪寫作業的意義所在。


我上小學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把自己的名字波波寫成皮皮的(對文字還沒多大概念,覺得2個字都差不多,少寫三筆省不少事),我爸媽也好好的呢,也沒把他們氣成心梗啊(他們是教師)!

不過我差點被打出心梗了.....

現在我做爸爸了,我覺得陪著兒子學習成長,是最快樂幸福的事兒。


陪寫作業家長心梗,源於教師「甩鍋」。

「陪寫作業家長心梗」事件唯一的「亮點」的是「心梗」,否則,「家長陪孩子寫作業」作為一種長期普遍存在的現象,早已被認為是「存在即合理」,很難有機會成為「新聞」。可如今,這個話題再次被提起,卻沒有產生應有的「新聞價值」,因為「吃瓜群眾」只是在「吐槽」孩子難教,而評論員、專家們又在沒話找話地討論「家長應該以怎樣的姿勢陪孩子寫作業」,有的主張「與其咆哮孩子,不如耐心教育」,有的主張「培養孩子獨立自查能力」。

我以為,「陪寫作業家長心梗」的病根不在孩子,更不在家長,而在教師。正是因為教師「甩鍋」,硬是把皮球踢給家長,才造成「家長陪讀」的荒唐局面。教育的對象是學生,但學校卻在實際上把作業布置給家長做;教師的責任是「傳道受業解惑」,但相當部分小學老師卻連學生作業都不願意輔導,任由其父母瞎「解惑」,如此顛三倒四的角色錯位,只能導致「教師歇息,家長歇菜」。

前段時間,媒體報道了不少地區的小學放學時間都提前到了三點半左右。然而,孩子放學早、家長下班晚,這樣的尷尬時差讓不少家長犯了難。而這個所謂的「三點半放學」難題,實際上又是教師甩鍋的「傑作」,他們把輔導作業的重任甩給家長,還打著「減負」的口號,理直氣壯地為家長「添堵」。實在想不明白,如果小學老師不是提前兩個小時下班,而是輔導學生在學校做作業和預習,小學生們又何必每天背著十幾斤重的書包回家,折磨家長陪寫作業到深夜?

今年上半年,教育部曾印發《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要充分發揮中小學校課後服務主渠道作用。雖然國家教育部明確要求學校「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後服務責任」,但仍有部分小學不僅不願意承擔「課後服務」責任,甚至連「課內服務」責任都是能推則推的,否則,又怎會把下午三點半之後定義為「課後服務時間」,然後一推了之?

作為教師,連教學的責任都要推卸給他人,如此「無為」,倘若還有「心」在,難道不會羞愧到「心梗」嗎?(文/李蓬國)

歡迎關注李蓬國微信公眾號「挽弓搭見」


別毒害孩子了,請看另外一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921677/answer/277867385?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from=singlemessage


下午,突然收到一條消息,是我姐姐在家人群求助侄兒(一年級)作業的,如圖。

我看了一眼,感覺錯了不少 我沒說。

不一會兒,大家開始熱火朝天的討論起這份作業…………

我:文具盒與球都是立體的,而圓和長方形都是平面的,肯定錯了。。

姐姐:不要代入高年級的思維。。

我:????那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總該沒錯吧??

姐姐:你要用一年級的思維去做題好不??

我:???左起第三個是長方體??第2排右起第四個是什麼不知道???第3小題數位置也不會???

姐姐:他還沒想好。。

我:????內心是崩潰的。

然而,再過了一會兒,另一個同樣大的侄兒在群里說,除了判斷題最後一道錯了,其餘全對。。

我:????只那一個錯了

自己的作業自己寫 我也不會。。

說了這麼多,還是想說以後自己的孩子,還是會陪她/他一起讀書寫字的,不求在這樣的過程中,讓他/她學的怎樣,有多少收穫,但至少,給予了他/她更多的陪伴,更多地參與到他/她的成長,無論結果怎樣,我想,都是幸福的模樣。


樓上說的很美好,不知孩子能不能等到碼農家長加班到十點半下班再開始寫作業?


推薦閱讀:

小孩寫竟然這樣寫數字作業?這算投機取巧嗎?
孩子回家只想著打遊戲,不想寫作業怎麼辦?

TAG:育兒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寫作業 | 兒童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