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名著只有幾十萬字而網路小說動輒幾百萬字?


這顯然是在黑網文吧……不過還是要說。

網文跟名著的確是沒法比的。

名著就好像是精緻而輝煌的宮殿。

網文就是普通的樓房,平房,甚至草房,茅屋……

後者當然比前者多得多了,但你要說誰更牛逼?這顯然是沒法比的。

因為大多數人是住不起宮殿的。


文字是要賺錢吃飯的,所以必須要適應載體,網文的載體可以說是起點中文網和它的類似網站。這些網站有一個年度月票榜,作為一個寫手,如果你有沖榜的希望,肯定要去試一試吧,所以一本小說最少要寫一年,然後既然決定要衝榜了,那麼就不能頻繁斷更,每天5000字是必須的,那麼一年365天,最少要寫180萬字,然後前期的預熱,後期的收尾,算下來200萬字是需要的。所以,下限200萬。同樣古代小說要適應說書的要求,所以每篇的篇幅不能太長,你從早上講到晚上才講完一篇,累不累,也不能太短,兩分鐘講完了,那為啥不去聽美女唱曲來聽你說書。同樣,整部書的長度也要在100章左右,可以給觀眾足夠的動力去聽下回。所以幾十萬字是比較好的。而莎士比亞的劇本是為了演出,要適應舞台的需求,所以要就是10萬字左右。

當然了,還有一部分作品純屬自娛自樂,作者就是憋著要搞個大新聞,不需要去考慮載體問題,那麼就可以去搞個大新聞了,比如追憶逝水流年,兩三百萬字。


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載體的問題。

沒有造紙術的時代,文學流傳下來是方式是石刻、竹簡,寫太長了刻著麻煩又手疼啊,而且也抄不了幾份,所以老子的道德經只有五千言,《論語》乾脆就只是語錄體,《孟子》《莊子》什麼的那些就算是長篇大論了。

後來有了造紙術,但是紙的價格也貴啊,「洛陽紙貴」這個成語,就是說晉代的大文豪左思寫了《三都賦》,在洛陽流行一時,人人傳抄,結果搞得洛陽的紙張價格都漲價了。你想,漢賦再長,放在現在的書里,也不就是三五頁紙嗎?就抄個賦就能把紙價格抄高了,要是那時候左思寫個幾十萬字的小說,洛陽人民不得瘋了啊?這也抄不起啊!

往後紙張價格也低了,印刷術也改進了,到宋元時期才有比較長的話本小說,到了明清才有像《水滸傳》《紅樓夢》這類的長篇小說。

但是長篇小說顯然也會受到載體的限制,書寫太大了,手裡拿著沉啊!以前的紙張還不像現在這麼輕薄好拿,印刷的字顯然也不像現在的小四小五那麼小,一套小說本來也沒多少字,擺在書架上還挺佔地方啊。那時候要是一本書寫好幾百萬字,一個書架可能不用干別的,就放這一套書了,這得是多大的粉絲才能買一套小說好幾箱子放在那啊。

就算是到現在,一般的小說要出版,編輯也會比較喜歡出版十幾萬字二十萬字左右的,一本書搞定,要是三四十萬字就搞個上下冊,再多的話,分冊也麻煩,要是做成那種特別大的書,不適合讀,拿著也特別沉。

但是網路小說就完全不用擔心這些了,不管寫幾百萬字,都不用擔心沒有地方放,作者可以想寫多少就寫多少,也不用跟編輯糾結到底分幾冊啊什麼的,讀者也是讀起來很方便,隨便想找哪一章節也很好找,從載體上就很自由。

另一方面就是錢上的原因了。

傳統的出版流程,作家總得一本書寫完了之後出版再拿稿費。這就註定了小說很難寫太長,寫太長了作家還沒等寫完先餓死了啊。況且你也不確定你寫完就能賣出去,賣出去了就能賺錢。萬一大筆一揮寫個兩百萬字,結果沒賣出去,作家不得瘋了?

而現在的形式大家都很清楚,寫一章拿一章的錢,不存在擔心餓死的問題,此外網路小說還有不少試閱章節,字數寫少了從經濟上就不划算。所以這事兒真不是說過去的作家字數寫的少就比現在牛逼,完全是客觀原因。

另外題主所提的這個問題本身就比較有問題。看題主的意思,好像名著都寫幾十萬字,很牛逼,網路小說不行,才寫幾百萬字靠字數取勝的樣子。其實這事兒跟字數沒關係,幾百萬字的名著也很多啊,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也一百多萬字啊,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二百多萬字,折磨了我好幾年還 沒看完。當然這兩位哥能寫那麼多字主要還是因為不差錢,不指著稿費吃飯。此外,網路小說是新生事物,還沒經過時間的淘洗呢,水平顯然良莠不齊。而我們能讀到的名著都是經過了時間的洗刷,他們同時代的書也和他們字數差不多,很多可能比現在很多網路小說還爛,但是因為太爛所以就沒流傳下來而已。


題主說的名著是指古代的吧?而所說的網路小說肯定是指現代的了。

那就很明顯了,寫毛筆字的速度肯定不如敲鍵盤快。


主要是因為,網文前n章是免費的。在起點這類網站,免費字數是幾十萬,男頻文100章才入v很常見,字數要求較低的晉江,v線好像也得七萬字。一個讀者群基本穩定的作者,按照100章入v,每章2000-3000字來算的話,寫兩篇50w字的文,可能其中40-60w字是免費章節,剩下的才有的收錢;如果這100w字是一篇文,立馬多20w字訂閱收入。對於網文作者來說,一篇文如果沒撲的話,肯定寫成大長篇更對得起錢包。寫名著的各位就沒那麼多需要考慮的了。

另外也需要考慮生產效率。孔子的學生整理孔子名言的時候,得拿小刀在竹簡上刻字;莎士比亞寫朱麗葉的時候大概是蘸水鵝毛筆(沒考證過)蘸一下寫幾個字;曹雪芹寫紅樓夢的時候,得拿毛筆一個一個寫字;魯迅好一點,他還有可能用上鋼筆,然而也是手寫;三少土豆只需要拿鍵盤敲就好了,一分鐘幾十字不是什麼難事。曹雪芹們不簡練文字的話,第一個受害的大概是他們自己的手腕。三少們就沒這個顧慮了,敲敲鍵盤就是幾個字,更別提還有各種輸入法幫忙了。子路他們大概得分工合作刻多少年才能刻出從零開始來吧……

補充一點吧,子路他們有非常明確的動機去精簡文字(刻從零開始會要親命的!!)。三少們也有非常大的動機去擴句(網文是按字數收錢的,我媽媽和我的媽媽雖然信息量是差不多的,但是字數多了呀,錢錢也就多了呀,為了錢,擴句算什麼!!)。


不能讓人吃好,總該讓人吃飽。


名著往往是長時間精鍊文字的結果,不弄廢話,有明確的中心軸貫穿,寫之前有具體的規劃,所以不會長到沒邊。

網文目前的盈利模式則是長時間勾住讀者來獲得長期付費,外加網文站點基本都會有每日更新字數要求,所以寫手都會拼了命的各種湊字數。發現吸引到讀者以後就不願意輕易完結,會不斷地強行挖坑以求穩定的長期收入。結果就是字數越堆越多,也沒有時間仔細提煉校對,很容易形成不斷重複式的套路文。


這個問題可以長篇大論,簡短些說,最主要原因是它的形式是「連載」,次要原因是按字數算錢。


很簡單:利益驅動。

一篇讀者喜愛的小說,原本40到50萬可以完結,但入V後按章節開始收費,網站與作者為了賺取更多費用,只能越寫越長,撐到百餘萬才罷休。

所以說,不是說網文就絕對不能誕生名著,而是缺乏這樣的環境。

個人覺得各種類型的文學都在網路蓬勃發展,才說明網文已發展成熟,到時候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歡喜,文學也就呈良性循環之勢繁榮發展。

目前網站的盈利模式已不能促成網文的良性發展,因此也不能適應較高層次讀者的需求

總之,小說網站以後肯定會有新的變革。

不破不立,不創不新。


不禁想起了以前寫作文的時候,為了八百字,寫了好多口水話。


網站別老鼓勵文長。應該多點鼓勵質量的模式,不然浪費那麼多寫小說的人才,大家都每章灌水包長度,怎麼會有真正文學精品?


為啥古龍先生分段這麼密呢,因為報社是按頁算錢的

為啥現代詩沒事喜歡分幾個段呢,因為他們是按行算錢的

所以網路小說按字數算錢,自然字數就多了嘛


網路寫手寫網文是為了賺錢。那麼字數自然是多多益善,才能多賺錢。

名著其實也不都是幾十萬字的,幾百萬字的有,幾萬字的也有。因為名著的作者寫的時候不是依靠字數來掙錢的,他要考慮作品的文學性和藝術性。


畢竟是想完就寫,也不能大改的。半路跑題了總要想辦法圓回去啊。不知不覺就比神還厲害了呢。真是愁人_(:з」∠)_


並不是前面免費後面收費的原因。網文在開始收費之前就有上百萬字的小說出現,以前的小說都是十幾萬幾十萬字,不能滿足精神需求,網文作者都是量大管飽,讓讀者吃撐了為止。


網路小說不就是按字數算錢嘛


就像淘金,除了金子,其餘的都是爛泥。。當然這一坨爛泥里也可能壓根兒就沒金子。。


裹腳布和襪子能一樣嗎


推薦閱讀:

怎樣以公主、王子、惡龍來寫一個腦洞大開的故事?
現在的歌詞跟以前的唐詩宋詞元曲有可比性么?
如何評價何夕的《傷心者》?
有哪些值得分享的摘抄?
有哪些讓你覺得生活特別美的詩句?

TAG:生活 | 網路文學 | 網路小說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