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時代要以一場大火作為結束?
01-18
如果註定要是一場悲劇的話為什麼大火之前還要描繪一幅看似完滿的結局呢?
作為一個一直追小時代的半粉 這個問題先前看書的時候我也有思考過一下 以下純為自己見解 有想法不同之處還請見諒
首先郭敬明曾在最小說和小時代中都提到過的一本書《金閣寺》是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作品 (是一本非常有思考意義的一本書 強推)這本書的結尾是說華麗漂亮的金閣寺最終卻被燒毀了 在一場大火里結束了全書 表達出來了 有些美是不能承受的 甚至滲透了一種思想 美到極致是要毀滅的 …我們不由結合書的內容思考一下 在書的結尾一切非常圓滿 顧里找到了隱藏的金磚翻身做了地主和顧源和解 顧源的事業也一直蒸蒸日上 顧里的弟弟neil也從美國回來了 和她的助手藍決關係也不錯 南湘事業更不必說她有才華 一切都能掌控的很好 最後和顧里的弟弟顧准也準備步入婚禮的殿堂 唐宛如最後找了一份非常體面的工作 租了一出不錯的公寓 慶祝的地點也在她的家裡 而林蕭和崇光感情感情也更深厚了 宮洺也順利繼承了遺產 總的來說他們在最後一切變的非常的完美 可以說是人生的贏家但這種完美總有些僥倖?在裡面 因為這種人生實在太完美了 完美到不真實 也許在最後只能破滅
另一本書也是郭敬明多次提到的一本書《紅樓夢》 他在書中著重強調了一句話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這是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女為他演唱的《紅樓夢》十二支曲最後一首《收尾·飛鳥各投林》的最後兩句,此曲暗喻家敗人亡各奔東西,總寫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等的不幸結局和賈府最終「樹倒瑚猻散」的衰敗景象。賈府「事敗抄沒」後,「子孫流散」,「一敗塗地」,賈寶玉「棄而為僧」,叛離了封建家庭。《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寫賈政扶賈母靈柩到金陵,歸途中天降大雪,遇見出家當了和尚的寶玉與他拜別,繼而隨著一僧一道飄然離去。賈政急忙追趕,已倏然不見,「只見白茫茫一片曠野,並無一人」。這種結局與~所寫完全吻合。現在常借用這兩句形容某些沒落的事物由盛而衰,最後落個「樹倒猢猻散」,一切皆空的結局。——引用於百度知道)雖然姐妹友誼也好 她們的愛情也好 事業也好 最後什麼都好 卻也同大夢一場 一切皆空小時代完稿於2011年11月14日 而一年前2010年11月15日14時靜安區高層建築發生大火 靜安區正是唐宛如租公寓的地方 最後聚會的地方 我覺的有一些結合現實生活的味道
最後我覺的結局的大火 與以上猜測都有關聯
我更推薦書 電影結局太倉促 排出了鬼片的感覺這個問題很久了,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由於實在不想承認自己讀過郭敬明,果斷匿了。
我初中讀過郭敬明的愛與痛的邊緣,早期他寫文就喜歡把所有人殺了,被評價寫結局時是不是尿急,他說,是因為書里殺人不用犯法。
至今我都認為只有這一個理由。至於什麼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放過雪芹先生吧,還他一條生路,他老人家怪不容易的,也放過三島由紀夫吧,人家好歹得過諾貝爾獎,就算郭想模仿他連個形式都沒模仿過來,還想套這樣一個高大上的結尾,他一個郭抄抄配嗎?他在作者這個身份上有幾斤幾兩他心裡沒那什麼數?
就小時代全篇來看,我更願意相信郭敬明寫結局時尿急,隨手套個新聞,完了。
中學時流行萌芽,我借了一本夢裡見花落知多少,看完感覺非常不真實。郭明明是男性,卻喜歡以女性視角為第一人稱書寫,於是讀起來非常假。雖然我國男性作者以女性視角寫早有傳統,早在屈原就有「眾女嫉余之蛾眉兮」之句,暗喻自己的政治處境。後來文人以女性為第一人稱視角書寫的多了起來,但並非主流,而本質是以視角轉換委婉表達自己的隱秘情感,比如明明是自己思戀妻子,卻寫妻子沉湎思念的憔悴狀;不知聖意揣測是否正確,寫「先遣小姑嘗」;寫自己富貴閑愁,「曉陰無賴似窮秋」。可真實的女性視角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看看詩經的女性第一人稱視角,如氓,伯兮,褰裳——大膽,直白,熱烈,雖然生活不如意,但也充滿了直面幻覺破碎的勇敢。(如今這種感覺只能女性主角的美劇中尋找了。編劇人生經驗和業務水平還有待提高,閉門造車虛構的人設片面得根本站不住腳。)扯回來。我們大致可推論,在某種社會和文化背景下,不能直接抒發的隱秘情緒,假借女性視角口吻抒發是安全的——女子和小人,在主流文化語境中,根本就不算人,既然不算人,表達的意見也就不做數。於是剩下的,只有作者洩慾似的書寫,郭是意淫派,馮唐是自戀派,在他們搭建的虛構背景下,除去個人風格和修辭技巧,剩下的全部是我我我。於是,郭虛構的故事表達的觀念大致可這麼翻譯:我想要一個富貴死黨;我想要一個弄臣;我就做一個單純的傻白甜就好,雖然總有些綠茶婊甩也甩不掉。富人一定是有些骯髒的小秘密,我一邊嫌棄他們玩弄感情眼裡只有錢,一邊希望他們死心塌地對我不離不棄。我覺得他們都是傻瓜,有時候希望一把火把他們全燒掉才好。當然也可以掩飾他的想像力貧乏,畢竟,上層的生活到底是怎樣,非得親身體驗才能知道。所以菲茨傑拉德能寫出了不起的蓋茨比,茨威格能寫出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而狗血劇只能寫:絕症,火災,車禍,失憶。
小時代系列以悲為基調,最後看似完美和諧的歸屬,其實是為更大的悲做鋪墊,既然不能是喜劇,總要不死即瘋,一場大火鋪天蓋地,也就省的收屍了。小時代系列悲的轟轟烈烈,沒有沁入骨子裡,表示不喜歡
很多作家,善於布局,善於高潮,不善於收尾,像不像年輕男人在性愛上對女伴做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周杰倫為《幻城》做主題曲《不該》?
※如何評價郭敬明導演的電影《爵跡》?
※如何評價郭敬明給《幻城》裡面人物取的名字?
※客觀討論今夏楚喬傳,夏至未至,醉玲瓏等劇哪個會最火?
※《小時代》的受眾大概是怎樣一批人?
TAG:電影 | 郭敬明人物 | 影視評論 | 小時代書籍 | 小時代4:靈魂盡頭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