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非洲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


我老爸在非洲各個國家輾轉工作了十多年,像衣索比亞啦,坦尚尼亞啦之類的國家。因為老爸的關係,我的小半個童年是在那裡度過的,八歲才回了國。

老實說,那裡條件真的很差。(那時是九幾年的時候)住房,飲水,各種各樣的困難。我爸平常跑工地,我媽一個人帶我。媽媽不會說英語,更不用說其他奇奇怪怪的本地話了。惡劣的生活環境愣是把一個嬌滴滴的南方小姑娘(我媽那時才20歲)變成了一個能用多種語言與黑人大叔(那時經常有一些流動的商販跑到我們那一片賣生活用品)掐價的女漢紙。儘管如此,生活上還是很缺一些基本的東西。 和我所接觸到的本地人比起來,我們家應該算情況很不錯的了。托單位的福,和其他單位上的一些員工住在一個兩層樓的小平房裡,單位上還給老爸配備了兩個本地人,相當於助理那樣的吧,充當保鏢,保姆等各種角色。 年齡還算比較小,在非洲的日子裡也沒有去上幼兒園託管班什麼的,於是從小在外面野呀浪呀的。小時候也算是會一些當地的語言,(當然現在也就記得那麼一兩句了。。。)和那些小鬼們就玩的挺帶勁的。剛開始的時候,那些小鬼們還挺不接納我。當然啦,膚色不一樣的嘛,就完全容納不進去他們的小團體。後來也不記得發生了什麼事兒,我把其中一個小男孩的小鳥拔到他哭爹喊娘我老爸把我抽起來打以後,莫名其妙地就融入進去了。

我爸一般是只在一個地方呆一段時間,因為是搞公路的,一個項目結束了就要去其它地方了,導致我小時候的印象就是不斷的搬家,不斷的和剛建立起友誼的小夥伴們說再見。(被我拔鳥的那個小男孩在我離開的時候哭了至少兩小時不讓我走,現在還鬧不明白那小屁孩什麼心態(ー`′ー) )

有一段時間搬到一個靠近海的地方,印象中連續不斷的吃了好久好久的海產品,吃到後來聞到海腥味都想泛吐。也是在那段時間,get到了一個相當重要且實用的技能——插魚。跟著一群光著黑腚的大叔們插魚真是我這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了。那時練到後來不說百插百中,一天插回家的魚真的是可以解決一日三餐了。(老媽後來都跪求我不要再帶魚回家了,扔都不好扔,放半天就會有臭味兒了)後來回國後,去老家鄉下的河裡插魚,都再也找不到童年時的手感了。還有一個現在還會沾沾自喜的技能就是做彈弓,並且射鳥兒什麼的那簡直就是小case。(朋友們起了個外號叫抓鳥大王,當然,我並不以此為傲。。。→_→)

那裡的很多風俗習慣也很有意思。比如說,在有一個地方,那裡的人們都不打蒼蠅,就算停在了胳膊上也不會去趕它。當時我有問過一個黑人大叔為什麼。他說,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那時還不太懂,卻在我小小的心靈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導致我從那以後看到蒼蠅也下不了手。現在回想起來,卻是深深的感動。

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經歷是面對死亡。 一位黑人大叔在海里淹死了,可能是腿抽筋什麼的。他蒼白的,緊閉著的嘴唇和濕淋淋的裸露的身體,在我幼年的心裡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那是我第一次直面死亡。當時在場的幾十個人輪流去給他做人工呼吸。但不幸的是,他還是離開了,留下了自己的妻子和五個孩子。

儘管生活條件差,在回國前也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但我得到的愛,感動,哲理不比在任何一個地方少。和我到處野的小夥伴們,粗魯的但是很呵護我的黑人大叔們,還有爸爸單位上那些當時都還很年輕的哥哥們,都是我在非洲留下的最美好的回憶。

在非洲的這段經歷,不僅影響了我的價值觀,人生觀,更是影響了我的人生軌跡。作為在那裡長大的人,我對那片土地有著很深的感情。不可否認,它仍然還很落後。我決定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為它做點什麼。我選擇成為了一名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在它的土地上遍布我的痕迹,盡一點綿薄之力。


題記:一次無意識的回答問題,竟然引來了這麼多小夥伴的點贊和參與,甚感榮幸。關於非洲那些年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記憶,當年的一幫兄弟,大多數也都回國,安頓下來,安安靜靜的過日子。

無數個深夜,夢回非洲。「非洲」曾是我們一幫通信老兵的青春記憶。別的不敢說,這些人為非洲的通信事業做出很大的貢獻,尤其是ZTE和HW。兩家公司都給了我很大的、積極的影響,所以,我從來不會去說什麼26、28或F7什麼的,任教主和侯老闆都應當是我們這代人學習的楷模,都是40幾歲才開始創業,把企業帶到了全世界,這是中國企業的驕傲,中國人的驕傲。

今天,我自己干企業,帶團隊,才深知艱辛和不易,無數次在生死線上掙扎,是當年在大公司的系統里,體會不到的……。還好,身邊的好友,前同事,老領導等不斷鼓勵和支持,才走到了今天。多少次,老領導說:小劉,太累了就回來,公司還有你的平台。但我心裡清楚:創業是條不歸路,踏上去,就永遠回不了頭……&<持續更新&>

======================================================================

某通信設備商老兵也來湊個熱鬧。

在非洲工作生活多年,也來跟大家聊聊我眼裡的非洲:

首先,要吐槽一下國內的教育:

尼瑪,是誰說非洲只有乾旱,哥在南部非洲,晾曬的衣服一天兩次被淋濕(非洲大多數地區分為雨季和旱季)是什麼感受;

尼瑪,是誰說非洲只有炎熱,哥第一次到南非的約翰內斯堡機場凍成鎚子了,那天天空飄著雪粒(國內可是盛夏,當年地理是體育老師教的)下飛機,狂奔進免稅店,隨便買了件棉襖裹上;

尼瑪,是誰說非洲只有貧窮,非洲很多國家人均GDP高於國內,很多牛逼CBD,走進去,發現自己就是一窮逼。

好了,還有很多要吐槽的,就不一一道來了。先跟大家回味一下我曾體驗過的壯美非洲,有圖有真相:

(插播一句:目前回國一年有餘,以前搞通訊建設,現在回到老家做個農民,亦稱:漢水農夫,來自漢江源頭。)

先跟大家扯扯回國前的最後一站「納米比亞」,每到一個國家,只要工作不忙了,我都會跑出去溜達溜達。所以到了納米,自然要去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紅沙漠」去轉轉:

圖1 45號紅沙丘

索蘇斯維利(Sossusvlei)是一個神秘古老的土地,這裡有全球最古老的沙漠,全球最高的沙丘,全球唯一的紅色沙海。

位於諾克盧福國家公園裡的這片沙岩地形周圍聳立著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大約高達近325米,因此沙丘距公園門口45公里處,也稱四十五號紅沙丘,因為形狀奇美,她已成了納米比亞紅色沙漠的品牌,這些美麗的沙丘曾多次登上《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PS:據代表處的兄弟們說,公司一個哥們買了近30萬的攝影設備,後來拍了一張片子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收編,給了2萬刀的獎金,真是羨慕嫉妒恨,不過回過頭想想,花費也不小啊,雖然每天眼睛一閉一睜幾十刀(混補貼的)就到手了,但那也不是筆小開支啊。

圖2 45號紅沙丘

圖3 爬累了就躺會兒,仰望天空…… 挺美……

圖4 一幫通信民工,很屌絲的說……

圖5 夕陽下的紅沙丘,美得醉人……

圖6 登上沙丘俯瞰,一隻老鷹在低空盤旋

圖7 登頂路漫漫……

圖8 沙丘還在不停的移動……

圖9 一對法國夫婦,哦也……

上面是著名的45號沙丘,這是我們初到紅沙漠形成的第一天下午,返回「諾克盧福國家公園」門口附近的酒店入住,準備第二天一大早趕往「死亡谷」。

圖10 非洲茅草屋酒店

初見酒店這摸樣,當時第一感覺,這咋活啊……,貌似很簡陋的,能住人嗎?忘了酒店名字了,應該是從公園門口進入後,在紅沙漠邊緣的唯一一座酒店。酒店是我訂的,當時心裡一緊,小夥伴們會不會拍死偶,咋花那麼多錢訂這麼破的酒店?

圖11 酒店大堂

看到這個,心裡所有擔心都木有了,小夥伴們高興的一筆,我也暗暗得意……

圖12 大堂戶外露台

圖13 全木棧道 通往每一個房間(像一個個碉堡)

圖14 這是一個偉大的工程

圖15 這麼缺水的地方還有游泳池 咦……,還有長發美女YY一下,哈哈……

圖16 晚上就在這裡看星星了

圖17 我住的房間,還不錯哈……

圖18 喜歡這個范兒,回國裝修自己窩可以考慮

圖19 很喜歡這個洗手檯子,尤其是鏡子

圖20 大堂 柔軟的沙發……

圖21 房間里的躺椅 好奢華的哦……

圖22 個性的洗漱盆

圖23 這個時候好,可以進去裸泳一下,吼吼……

圖23 晚上就在這睡覺了,美滴很……

圖24 同屋的小兄弟睡著了,我一個人爬起來看看星星

圖25 星空

圖26 星空和棧道

圖27 星空 能看見銀河

納米比亞沙漠星空,被稱為全球三大最純凈的沒有光污染的星空,好好享受一下。夜深了,大家都睡著了,我出去檢查一下還有沒睡的么?

因為,明早要凌晨起床,趕往「死亡谷」,必須先養足了精神……

先這些,不知道算不算好答案,但願能給大家帶去一點幫助……

未完待續……

明天,再帶著大家去瀏覽一下「死亡谷」,那裡美得讓人窒息,先賣個關子,嘿嘿………………

========================第一黃金分割線================================

寫在前頭:

感謝各位兄弟姐妹們的關注和點贊,很久沒寫東西了。回國一年多一直在努力創業中,公司無數次徘徊在生死邊緣,根本沒有閑工夫寫寫畫畫。現在總算可以緩口氣了,至少不用擔心小夥伴們的生計問題了。

知乎,好像註冊了一段時間了,一直也沒上來看看,昨日一時興起,看見了咱們這個話題,沒忍住,打開了我的話匣子,跟大家啰嗦了一大堆,也沒想到還得到大家的關注,承蒙厚愛,我就繼續寫下去,希望能給大家傳遞一些有用的東西。

好了,廢話不多說,今天帶大家去看看著名的「索蘇斯死亡谷」,繼續上圖:

註:「死亡谷」(DeadVlei)是指乾涸的沼澤或湖泊。它是位於納米比亞蘇索斯維利鹽田裡的一片令人驚嘆的白色粘土窪地的名字。

一路狂奔趕往「死亡谷」(Sossusvlei)

酒店的專用車輛送我們抵達

估計是我們來早了

走到死亡谷入口處連個鬼影都不見

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有點心慌

眼看天就大亮了

……

我臨時做大家的領隊兼導遊

頓時感到壓力山大

我們幾個兄弟準備徒步進入死亡谷

剛走幾步就放棄了

極度柔軟的沙漠,一腳一個坑,頓時感覺「死亡谷」顧名思義了

看見了這個鬼,大家都不認識,距離我們2米的距離

後來才知道這是「胡狼」,想想都後怕,狼是要吃人的哦,當時我咋那麼鎮靜的給它拍照呢,估計這貨在研究咋個把我啃了,眼看寡不敵眾,還是放棄了。

它們是死亡谷的常駐居民,沙漠捕獵高手……

望穿秋水,終於等來了公園的工作人員

乘坐專用的沙漠四驅越野進入死亡谷

下車就開啟了真正的黎明模式

突然間覺得所有的顛簸和等待都是值得的

這一刻仿若不在地球上

索蘇斯死亡谷鹽沼

註:「死亡谷」(DeadVlei)是指乾涸的沼澤或湖泊。

它是位於納米比亞蘇索斯維利鹽田裡的一片令人驚嘆的白色粘土窪地的名字。

遙遠的背影

夢幻般美麗的沙丘

行者……,總給人一種震撼和力量

這片土地是大量已有900年歷史的古樹的墓地

它們的生命在千年以前定格,不生不長,也不枯,樹榦至今堅硬無比

辛虧是在非洲,要是在國內會不會讓當地百姓砍柴燒了

PS:非洲很多國家雖窮,還是非常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環境保護的

只有乾裂的土地上溝壑縱橫,提醒我們,這裡千年以前曾有一片豐茂樹木

正午的陽光快把我們烤熟了

這片完全乾涸的土地,在強光下泛著刺眼的白光,似乎聽到了遠古的水聲……

用手機掃了一張全景,感覺還不錯

返回中,一群歐洲人繼續向死亡谷進發,這樣的背影充滿力量

返程途中的風景

難以想像這個星球還有如此美麗的地方

生命與死亡一直在默默地對峙

遠遠地看見了跳羚的身影,它們是非洲大草原的精靈

遙遠的非洲曠野,落日餘暉

死亡谷的故事和傳說:

毒辣的陽光將樹木烤焦,使它們的外表變黑。而沙丘變成橙紅色,看起來像生鏽了一樣。

「死亡谷」(DeadVlei)是指乾涸的沼澤或湖泊。它是位於納米比亞蘇索斯維利鹽田裡的一片令人驚嘆的白色粘土窪地的名字。

對於這一奇觀的形成,已經有科學的解釋,但更多的人寧願相信神話:兩個天神在激戰,其中一方毀滅了另一方,並詛咒這一地區從此失去生機。

獲勝的天神用高聳的沙丘把死亡谷的四周圍得水泄不通,死亡的遠古樹木顯示了天神詛咒的巨大威力。在近900年的時間裡,這裡寸草不生,沒有任何生命跡象。

當然,這只是天馬行空的想像,科學對此作出的解釋要平淡得多。位於納米布·諾克盧福國家公園裡的這片沙岩地形周圍聳立著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大約高達350米;其中一座高近400米的沙丘名叫 「大老爸(BigDaddy)」。它的粘土外層可能是在特薩查布河(Tsauchab)流經此地,發生洪水時形成的,駱駝刺在淺水處生長,它們喜歡沙土。

接下來的氣候變化導致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900到1000年前,這裡遭遇嚴重旱災。沙丘移向這片沙岩,阻斷了河流流入死亡谷的必經之路。地下水被消耗一空,樹根失去了維繫生命的條件,更糟糕的是,這裡常見的降雨也不復存在。

樹木慢慢死去,變干,毒辣的陽光將其烤焦,使它們的外表變黑。沙丘變成橙紅色,看起來像生鏽了一樣。

這片土地是大量已有900年歷史的古樹的墓地,這裡的景象令人過目難忘。偶爾在這裡能看到一兩隻甲蟲或者一小片灌木叢,它們依靠晨露產生的薄霧生存,然而除了這些地方,別處均是一片死寂,沒有任何生命跡象。這些樹並未變成化石,它們只是乾枯到了極點。前往死亡谷很困難。從塞斯瑞姆(Sesriem)國家公園大門附近的停車場需要步行6英里(9.66公里)才能到達目的地,很多人一大早就出發,以便在陽光最強的時段之前趕到死亡谷。

附近不遠處就是蘇索斯維利鹽田,它跟死亡谷一樣,也是水路被沙丘中斷了。這兩個景點都很值得一游,不過死亡谷的景觀以及這裡的一切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至此,納米比亞紅沙漠和死亡谷就寫到這裡。

說明:

1)有小兄弟說:「老哥你的文章可以轉載么?」 我說可以呀,不過只要註明出處即可。我是一個心態開放的人,我覺得這些東西本來就是屬於這個星球的,我不過是親歷者,我應該分享給更多的人。

就像我回老家創業,這個4、5線的城市,互聯網發展很落後,我就免費給大家講公開課,聽得人越來越多,大家就問我:「兄弟你的公開課要不要收費哦?」 我說,我的公開課永遠免費,因為這是個知識分享的時代,信息的價值越來越薄,而處理信息的能力越來越有價值。越開放,個人在價值鏈的權重越高,自然會給自己帶來好運,我的第一個天使投資人,就是聽我課的人。

2)也有小夥伴向我索要「原片大圖」,這個也木有問題,給我發私信,留下你的郵箱。我會抽時間發給你。

========================第二黃金分割================================

上篇,先帶著大家遊覽了納米比亞的「紅沙漠」和「死亡谷」,今天,帶大家去看看我當年生活的地方,也是很美的哦……

從德國法蘭克福轉機,再乘納米比亞航空抵達。

納米比亞機場,看起來比較整潔。納米比亞當年是德國殖民地,帶有一些德國范兒。至今,首都溫得和克,居住了大量的德國人。

機場路,十一月南部非洲初夏來臨,開始熱了,雨季也快來了……

到了我住的地方,小區門口。

很喜歡小區門口的這排高大的松樹……

爬上小樓陽台……,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建築風格呢?

陽光滿屋,收拾好自己的房間,以後好幾個月就在這裡睡覺了。

每次去食堂路上,經過的玻璃屋,很喜歡這種……門口一條大黑狗,好兇悍的

每天晚飯後,一幫哥們都會在這條路上去散步……

雨季來了,暴雨來襲……

雨後,濕漉漉的小區街道……

門前的芒果,快熟了哦……

雨後陽光,很有《美麗的西西里傳說》裡面的風格……

我們22號,後來成為了我的「麥子小廚」,周末一大幫同事來我這蹭飯吃,因此得名:22號小廚。

雨後陽光,看起來舒心的很……

夕陽下的房子,猶若夢幻……

天有異象……

火燒雲……

每晚在小區里跑步,都會經過的2號house,很喜歡門頭的那盞燈……

這種小小的景緻,應該是帶有歐洲范的,或者有更多的德國范……

這種款叫個什麼款呢,老爺車?甲殼蟲?

2號,每晚點亮的這盞燈,很溫馨的。

這條街上,還住著一個德國老頭,每晚回來,一個人做飯、一個人洗車子、一個人抽煙、一個人看電視,一切都搞得井井有條,無數次想舉起手機拍拍他的背影,一直沒敢,害怕驚擾到他獨享寧靜。

不得而知,他為何一個人在這獨自生活,但他們的這種生活方式,不由得讓我心生敬佩。

好啦,今天就先更新這些,明天我繼續帶大家感受這個國家……

========================第三黃金分割================================

最近真的忙暈菜了,好多天沒上來更新了。剛寫完項目融資報告,上來溜達一圈……

我們常常晚飯後,三五成群跑出去「逛街」,實際上就是爬山。整個城市依山而建……

紅頂白牆的建築風格,掩映在樹木中間……

階梯式的小花園……依山而建

一處小景,滿滿是主人的情致……

國內少見的建築范兒……

據說是椰棗樹,其實我是喜歡這乾淨整潔的街道……

山後有一個大水庫,這景緻……

一種歲月的感覺……

希爾頓大酒店,公司聚餐就在這裡了,很高大上的樣子……

確實不錯,這陳設是很講究的……

經常去局方的小夥伴應該指導這是哪裡,包括友商應該都知道……

納米比亞的暴雨,也很恐怖的……

昏天地暗,電閃雷鳴……

雨中……

常常一個人獨享雨後的這份寧靜……

就靠它,記錄著生活的點點滴滴……

雨後,又是一個夢幻般的世界……

納米比亞大教堂,地標性建築。拍完後,我自己都覺得這天空是假的吧……

博物館……

街心,某具有歷史感的建築……

暴雨來襲前的草地……

忘了酒店的名字了,某些經常到Casino的小夥伴們應該記得,補貼都仍在這裡了……

晚霞中的「溫得和克」,寂靜而美麗……

&<未完待續&>…………………………


本人目前在衣索比亞工作,兩年了,水利工程行業,我們的項目基本上都是在環境極度惡劣的地方。

我在一個位於唇盤族領地的項目待過一段時間,這個極度不開化的民族持槍率偏偏很高,和我們合作的本地公司因為衝突死了一車人,持槍攔車搶劫更是家常便飯,所以每次出門採購的時候都承擔著死亡的威脅。

而在相對開化一點的地方安全還是可以保證的,自然環境特別優美,埃塞人也比較友善,但是,隨著接觸的埃塞人越來越多,感覺到仇視中國人也開始增多。

對於個人來講,在非洲工作,孤獨寂寞,不安全感,瘧疾等都是必須承受的,也很佩服我們公司老一批出來的人,20年前來到這片土地,用血和生命打下了這個市場。

吃,我們有自己廚師,就是食材單調了點,本地食物由於主食用苔麩做的發酵麵餅比較酸,所以嘗嘗就好了。城市裡也有比較高檔的酒店,有一些主廚是白人,這些地方的西餐還不錯。

住,由於在項目上,我住的是板房的,熱的地方配空調,埃塞大多數地方還是比較涼快的,板房比大多數地方的住宿條件都好多了,除了高檔酒店,我住過這裡荷蘭夫婦開的小酒店,還是很有特色的,還有私房菜。

行,單位一般有車,感覺還好,也經常在城裡一個人坐三蹦子和minibus。

玩,東非大裂谷去過,還有很多地方因為工作原因無法出行,比較遺憾。花天酒地的酒吧在城裡有很多,連Addis Ababa的酒吧都打出中文標語了,你們感受一下。

總之,非洲是片熱土,發展前景很大,剛畢業的來工作個幾年還是蠻不錯的。大齡青年要慎重。

最後,上圖

以上,謝謝!


挺悠哉的。

工作日來回于于海關、機場、銀行、清關公司和石油公司,有中國同事和黑人員工。

下班時候,在周圍散散步,因為挨著總統官邸、使館區和一所大學,周圍自然和治安環境很好,白人很多,偶爾總統官邸周圍有裝甲車,周圍酒吧和飯館也多。啤酒多是喜力(飲料我個人愛喝tonic,一種加了奎寧的蘇打水飲料,可預防瘧疾),飯館裡同事們愛去印度飯館,因為非洲印巴人很多,做的地道,當地中餐館做菜都沒有我們單位大廚好(中國大使館的大廚做的都沒我們大廚好)。周末,去釣釣魚(盧安達湖挺多)、逛逛商場、看看電影(只有一個電影院,都是美國大片,設備中國進口,電影院主管曾去中國留學)。閑暇,大家偶爾也會去打網球和游泳。當地3G流量包月,隨便用。

大使館和孔子學院喜歡組織活動,可以贏獎品(都不貴)。想買iphoneipad找印巴人,他們可以從迪拜訂貨。

當地最好的醫院,有白人和菲律賓醫護人員,醫生多有留學背景,我認識一個留學比利時和一個留學天津醫科大的,中文說的也挺好。

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常遇到的外國人有以下幾種,比利時和荷蘭遊客(前比利時殖民地,布魯塞爾航空和荷蘭皇家航空有直飛),歐美志願者和傳教士,日韓志願者(飛機上曾搭訕一個讀村上春樹的日本妹紙),中國國企員工和浙江福建商人(當地中國超市很成功),UN和一些NGO工作人員。

那三年,是我人生里最沒煩惱的三年。因為遠離國內的煩惱。

世界很大,多出去看看。

———————————————分割線————————————————————————

以下是治安:

1.這裡94年發生過種族大屠殺,推薦觀看《盧安達飯店》,我們離那家飯店很近。

2.民族和解挺成功,每年有紀念活動。每條街都有士兵維持秩序,當地搶劫是重罪,所以小偷小摸很多,但是沒有人敢搶劫。(這點不知道比肯亞強多少倍)。

3.我們午夜從機場回市裡的路上,能看到白人女青年在馬路邊跑步,治安多好可想而知。

4.由於盧安達支持剛果金高瑪地區境內的盧安達族裔的武裝,發生過公交站炸彈之類的事。


謝 @Bessy 邀。

在非洲奈及利亞已經待了兩年有餘,寫一些切身的體會吧,也算是對這兩年生活的一個小結。

手機實拍,遠遠的還可以看到一個小月亮掛在天空中。為了傳這張圖片,等了十分鐘。

這邊的網速確實不怎麼好,國內的視頻網站基本上是不能用的,但是youtube上面都可以看國內的綜藝呀電視劇這些,還是挺全的。和當地local的社交也基本上是facebook, ins, 當然最頻繁使用的還是whatsapp了。然而每次回國的時候,就只有whatsapp還可以使用。

普遍這邊local都還是對中國人挺友好的,在他們的眼裡中國人都很有錢。奈及利亞是一個失業率非常高的國家,有時候公司會一些沒有特殊技能的清潔工保安之類的,一個月工資才三四百人民幣,請個保姆幫廚也差不多這個價。但是這些人很多英語都不太好,雖然英語是奈及利亞的官方語言,但是他們也有自己民族的俚語。經常會在溝通的時候,需要一個單詞一個單詞蹦出來加上肢體語言,才能理解對方的意思,有時真的感覺自己十多年的英語白學了,哈哈。

因為他們都覺得中國人都很有錢,所以這邊也經常發生一些針對中國人的綁架和偷竊搶劫事件。這邊的中國人和當地人相比確實是算有錢了,當地local自己找一塊地,建個平房,加上簡單的裝修裝飾,總共差不多2-3萬人民幣吧。每次和他們聊起我回國了都買不起一個公寓,講起北上廣等地的高房價,就覺得在這邊1-2萬人民幣就可以買一畝地自給自足也是挺好的。

很多人都會擔心這邊的安全問題,整個非洲大陸有幾百萬華人在這邊工作生活,包括很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從廣東香港過來的早期投資者。基本上這些早期投資者的商業帝國橫跨各個行業,也見證了上世紀1英鎊兌換1奈及利亞奈拉,貶值到如今16年底1美元兌換470奈及利亞奈拉的黑市匯率。

單說奈及利亞也是有幾十萬華人的,所以除了安全的問題,我在這邊其實最擔心的還是沒有娛樂生活呀。

如果是在城裡做進出口貿易相關的工作還好,但是如果是在什麼礦裡面呀,工廠呀,偏遠的村裡,那每天過的就會是三點一線的生活,並且都在一個小院子里,辦公室食堂宿舍,宿舍食堂辦公室。平均兩三個月出趟門能去去超市算是不錯的了,並且村裡網路不好,還都是自己用發電機發電,經常斷電用不了空調電扇不說,連給充電寶和手機充電都要掐著時間點。

我有一個朋友,算是我知道的情況最不好的了。工作的地方是在一個村裡建的工廠,一到晚上手機就幾乎沒信號,就連上網都是2g信號,微信接收不到,打個電話都動不動斷線呼叫失敗,每次聊天都要爬上房頂天台到處找信號。我每次在手機的這端想像著那端的情形,四下無人的夜色中,周圍是點點的螢火蟲,天上還有滿天星星,好像回到了二三十年前的中國。

這邊的很多情況也確實很像幾十年前的中國,電力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匱乏,影響著生活的各方各面。有時候半夜還堵在路上,路邊沒有路燈,只有小販們點起的蠟燭,燭光閃爍於路間,照亮回家的路。

以前有朋友喜歡去寮國琅勃拉邦那邊有個與世隔絕的村落,沒電沒網路信號,讓遊客感受最質樸的原始生活。其實來非洲的村子裡也是可以感受的,你還可以在這邊工作賺錢。

在奈及利亞這邊也是經常都有好天氣的,藍天白雲晚霞還有雨後洗過的晴天,都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滴滴點綴。並且一整年26攝氏度的平均溫度,我在這邊都是短袖短褲,雖然剛來的時候比較容易招蚊子,不過好像在這邊待得越久,越少吸引蚊子了。

還記得我第一次來尼在國內機場的時候,一起同行的同事問我,「你最不得國內的什麼呀?我最捨不得國內的四季了。」 我滿懷的感慨,「是呀,春夏秋冬四季變化,去了那邊一直都是夏天。」 同事趕緊糾正,「哎呀,我是說的國內的4g網路。」 哈哈,我只好收起了自己內心那點文藝小青年的想法。

住在村裡的我沒有ktv,沒有商場,剛來的時候想買一點水果都是很困難的事情。想吃麻辣火鍋,想吃蓮藕燉排骨(真的蓮藕,這邊都只能吃到包裝的那種藕帶),想吃美蛙魚頭,想逛淘寶 ... ... 淘寶這個還好,經常都有同事回國休假,每次在淘寶上剁手了都會寄到同事家裡,所以每次同事從國內過來的時候大家都無比期待,期待行李箱里的幫大家帶的東西,哈哈。

在這邊尷尬的事情也有很多,剛來的時候遇到一個local official要跟我握手,結果握的時候他竟然扣我手心還對著我笑,當時真的是蜜汁尷尬,後來我問其他女生才知道原來這是性暗示。所以後來我見到那個人都沒有給過好臉色,各位女生,如果是遇到這種事情一定要果斷表明自己的態度。後來也有一些當地銀行的人給我說周末一起出去玩,我帶你去海灘看大西洋,並且每次打招呼的時候都要握手,有時候握著就不放了。然後我只好開啟防禦機制,對所有類型各個種類的sexual harassment say NO !

在這裡推薦一部關於非洲的電影--《沙漠之花》,是根據一個世界超模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非常值得一看。電影講述了一名索馬利亞女孩waris遭受了割禮之後,頑強不屈同命運勇敢抗爭的故事。這裡就不詳細劇透了,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看看。

看過電影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非洲女性的不容易。通過跟這邊當地女性的聊天,我也發現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並不是像我們想的那樣,巨大的無力感撲面而來,在如今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很多的中國都仍然飽受非議的男女平權,在這裡更是與當地的傳統觀念背道而馳。

奈及利亞大約有一半人口為MSL,這裡的男性可以娶四個妻子,前段時間還有新聞報道說有一名男性娶了八九十個妻子,估計也許是某個當地部落的酋長或者king之類的。

我也曾傻傻地跟當地女孩聊天說:「為什麼這邊男的可以娶四個妻子,但是女性卻不能同時跟四個丈夫結婚呢?」 是不是很傻,哈哈,真的很傻。當地女孩回答說:「因為在其中一名妻子懷孕的時候,丈夫可以跟其他的妻子有正常的夫妻生活,但是女性要懷孕,所以四名丈夫不能有夫妻生活。」 我解釋說:「 懷孕的時候妻子也可以有夫妻生活呀。」 她們說:「 但是初期懷孕不穩定的時候是不行的,只能等胎兒穩定了之後才可以。」

(恕我非專業婦產科人士,如有異議,歡迎指正。)

我頓時為這些女性的大無畏而感到欽佩不已,犧牲掉自己在婚姻關係中對另一半的佔有慾,只是為了丈夫在妻子懷孕時能夠有正常的夫妻生活。也許這就是這裡的文化和傳統觀念的積澱。 你問我怎麼看?只能說,鄙人不才,對這些觀念只能理解,真的接受不了,也做不到。而這些當地女孩聽到我說我家裡很多家務活都是我爸爸在做的時候,她們卻覺得那好像是另一個世界。

然而,對於我來說,奈及利亞卻不是另一個世界。在這邊長待工作之後,我學會去理解了另一種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發現原來這世界上的另外一群人是過著和我們截然不同的生活,拋去所有的膚色種族, we are all equal human beings. 這些所有的經歷,也給了自己去選擇另一條路的勇氣,而不是去踐行傳統的標準路線。

寫了這麼多,也希望大家能夠不要每次一聽到非洲的時候就覺得是戰亂,危險,疾病的代名詞。麻煩大家也不要對你周圍的去非洲工作的朋友講以下這些話:

A 「喲,非洲工作呀?是不是一年賺幾十萬呀?別人都說非洲一年一套房呀!」

講真的,每次遇到別人問我 去非洲工作能賺多少錢的時候,我就不知道從何答起。非洲有五十多個國家,且不說每個國家情況都不一樣,你總不會問別人 北京/上海/深圳工作能賺多少錢呀。你能拿到的待遇是和你自己的能力以及公司發展情況相關的,我所認識的在這邊的華人年薪也是從五六萬到幾百萬不等。我不知道你的學歷、技能、語言所有情況,實在是無法給出標準答案。

另外,國內現在房價多貴你知道么?答主已經哭暈在熱帶雨林中。。。當然,如果你朋友是在非洲的華為工作的當我沒說。

B 「下次回來帶個非洲黑老婆啊/你在那邊呆這麼久,是不是要嫁給黑人了?」

第一,我一直覺得黑人和negro一樣都不太禮貌,所以一直統稱local。以前遇到過某些外國人歧視我是中國人,給我起綽號「 ching chong」。同理心驅使,請大家拒絕類似的言語歧視。第二,很多朋友都喜歡開這樣的玩笑,可是對我來說這樣的話講出來真的不好笑,真的是蜜汁尷尬。

C 「喲,在非洲賺了那麼多錢,回來了請我吃個飯唄!」

我們一年到頭在非洲辛辛苦苦賺錢,都沒吃過什麼好吃的大餐。各位朋友們要珍惜這個難得的請我們吃飯的機會呀,還附贈非洲各國風土人情趣事喔。

D 「回來的時候幫忙帶點象牙/鑽石/犀牛角/獅子牙/鱷魚皮包」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保護動物,從我做起。另外,這邊當地市場上流傳的各種義烏貨我們真的做不到慧眼識珠,並且價格也是被中國炒的水漲船高,和國內相比沒有什麼價格優勢。

這邊值得帶回國的除了一些有非洲特色的油畫,蝴蝶畫,木雕等手工藝品,還有就是超市裡的嬰幼兒奶粉,我之前幫家裡人帶過雀巢旗下的一個品牌奶粉,行李託運不限數量,並且價格只有國內的三分之一左右。歐美國家的洋酒也是便宜很多,但是每次帶回國最好不要超過兩瓶。

E 「聽說非洲淘金就是遍地撿錢呀,幫我看看有什麼生意好做?怎麼註冊個公司?」

是的,我已經撿了好多錢,下一步計划去迪拜繼續撿垃圾賺錢。

F "非洲也可以用微信么?"

這個,我爸媽天天和我微信聊天,跨越時差的關心我有沒有找到男朋友。

總而言之,就是如果你有朋友在非洲工作,記得在他們回國的時候多請吃幾頓好吃的,不要讓他們給你們從非洲帶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問一些問題之前多顧及一下他們的感受,還有就是多給他們普及現在國內新興的移動互聯網科技,比如美團滴滴等。

我第一年回去的時候,怎麼網上訂電影票選座都不會了。長居非洲的我們總是和國內的社會有一些脫節,就像那句話說的,「待不下去的非洲,回不去的中國。」

#寫在最後#

相信看這個答案的大部分都是已經身在非洲或者關心非洲的人,我們雖身在異國他鄉,但心中仍時時牽掛著祖國,的火鍋串串烤魚乾鍋麻辣燙鐵板燒。

我們也會對非洲當地有很多抱怨,只是很多時候,希望大家可以多一些包容的態度,多一些理解。

另外,我自己有一些朋友是來非洲這邊做志願者、義工之類的慈善事業,借用一個朋友說過的話,「不要覺得來這邊做慈善就把自己置於高位去俯瞰當地人,沒有誰是誰的救世主,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平常心去做事,平等地對待所有人。並且,到最後你會發現,其實你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

我想這也適用於我們這些在非洲工作的人,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

漫長的雨季終於要結束了,我們的生活也還是一如既往的平淡樸實。

祝好!

Thanks. 2016.11.8


來非洲快一年了,沒有過特別想家的感覺,幾個月前出差回北京呆了半個月,回去之前想念祖國的各種好吃的,可以真的回歸到熙攘繁華的大城市生活,又對非洲的平淡生活十分想念。

非洲是一片神奇的大陸,我生活的地方在這片大陸西南端的小國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所以只能就我的個人經歷來回答在非洲生活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生活篇

衣:

首都的大商場里最多的就是服裝店,所以我們平時的主要周末娛樂之一就是逛街,逢過節日也有各種各樣的折扣,很多時候品牌東東比國內要便宜,大部分商店是南非大品牌的連鎖店,
比如Woolworth、Cape Union Mart、True worth等等,也有些商店裡是各種品牌的合集,比如Stufford裡面就有Tommy Hilfiger、Gap、Polo、李維斯、Lee等等。風格還是歐美休閑風為主,畢竟這裡以前是被德國人和英國人殖民過的地方嘛,想買日系的衣服只能淘寶再託人從國內捎過來了。

商場賣的衣服普遍碼偏大,所以個子大的超好買衣服,個子小的就悲催一些,經常看中某件衣服一翻卻沒有合適的碼,淚奔。。。

運動品牌和戶外品牌的衣服和鞋也很多,可能因為這邊的人太愛運動了吧,阿迪、耐克、new balance、puma、vans、crocs之類的普遍比國內便宜一些。

總的來說,這邊的商場雖然不能和國內比,還是能基本滿足喜歡逛街買衣服的妹紙需求的。

上圖,這是首都最大的商場Grove
Mall

商場裡面

商店

--------------------------------------------------------------------------------------------------------------------------------------------

食:

來非洲之前天真的以為終於有機會減肥了,回去的時候變身90斤的瘦子,沒想到!!!短短一兩個月就像吹氣球一樣漲了10斤!!!

下面告訴大家為什麼。。。先放上我平時最愛吃的

喬的啤酒屋裡的烤德國大肘子,配上酸菜和土豆泥,好吃到哭

肥美的生蚝,滴上檸檬汁和墨西哥辣椒汁酸甜辣的口感回味無窮

最愛的Ciao披薩,義大利人開的餐廳Sardinia,披薩、意麵、冰激凌都超正宗超好吃

想吃日料的時候就去Ocean Basket,壽司和海鮮都很贊

想吃中餐的時候可以上館子也可以自己做,首都的三家中餐廳分別是湘菜、川菜、東北菜,當然我最愛吃的中餐還是在鯨灣,每次去海邊都必去鯨灣的魯師傅海鮮餐廳,如圖,基本每次去都是撐到扶牆出的節奏

如果自己在家做的話,就可以根據食材自由發揮啦,吃的最多的就是家常菜、涮火鍋、粥、各種麵食神馬的

這是我們15年的年夜飯,自己做的,因為人少菜不多,不過都是硬菜哈哈

上了這麼多圖,基本就是在回顧我來非洲之後是如何變成一個胖子的。。。淚奔。。。

-------------------------------------------------------------------------------------------------------------------------------------------

住:我們的家在首都東邊的白人居住區,是三層樓的聯排別墅,一樓是車庫,二樓客廳廚房,三樓是卧室和浴室,雖然沒有自己的院子,但是相對於獨棟別墅更加安全,不容易被小偷或劫匪盯上。外面看就長醬紫~

卧室是醬紫

卧室的落地窗,雨季可以看到外面房屋背後就是非洲的青山~~

--------------------------------------------------------------------------------------------------------------------------------------------

行:最開始剛來非洲的兩個月出門都是蹭別人的車或者打車,打車沒有計價表,一般司機都是提前說好一口價,市區內通常十塊二十塊納幣就能搞定。後來熟悉交通規則了平時出門都是自己開車,就方便多了,公共交通從來不會坐,因為太不發達了

--------------------------------------------------------------------------------------------------------------------------------------------

娛樂:

作為妹紙好像不管在什麼地方最大的娛樂就是吃吃吃買買買,所以平時一到周末節假日就去首都的各大商場一邊轉悠一邊吃好吃的,或者看個電影神馬的,懶得出門的時候就在家宅著看電影、美劇,或者在樓下打羽毛球。

偶爾也會有周末出去活動,比如去白人朋友的獵場玩,去野生動物園game tour之類的

在獵場玩打靶,不忍心打動物太殘忍了。。。

周末去哈納斯的game tour,很好玩就是五點就得起床所以再也不想去第二次了。。。

三四天的小長假可以去海邊斯瓦科普蒙玩,跳傘、出海、沙漠巡遊、沙漠摩托都很好玩

春節去了斯瓦科普蒙跳傘俱樂部,第一次嘗試跳傘,超級high

德國老頭Tommy的沙漠巡遊,第一個嘗試蜥蜴耳環,小蜥蜴對我的耳朵還是溫柔的,這個著名的蜥蜴耳環曾經登上過國家地理雜誌

沙灘摩托車,在起伏的沙丘中感受速度與激情~~

出海游,鵜鶘、海豹、海豚都萌萌噠,運氣好時還有鯨魚,遊艇上的美食拼盤和香檳在回航時可以大快朵頤

三明治灣很美,在沙海相連處可以坐四驅車玩倒沙入海

除了以上這些我們自己平時願意去玩的地方,還有一些地方是在納米生活一定必去一次的

比如世界上最古老的紅沙漠

可以爬沙丘、看星星、坐熱氣球、直升機

不過熱氣球和直升機都屬於土豪的娛樂啦,玩一次至少好幾百美金

埃托沙國家公園是納米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Safari必去

-------------------------------------------------------------------------------------------------------------------------------------------

呼~~沒想到碼圖也是體力活~~總的來說,非洲的生活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我不知道自己會在這個可愛的國度呆多久,但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了納米比亞,去到別的地方定居,一定會非常非常想念這裡......

------------------------------分割線------------------------------------------------------------------

利益相關:最近正在負責公司招聘,崗位是納米比亞旅遊顧問,公司提供的薪資待遇如下

年薪稅後8萬RMB起

公司吃住行全包

住宿為首都東部高檔住宅區三層別墅

出行用車是炫酷的賓士、路虎、豐田霸道等

優雅的辦公環境,辦公室位於首都溫得和克最佳地段,有咖啡師負責全天供應現磨咖啡,氛圍舒適自在

除帶團外,不定期有去各景點遊玩、酒店試住、參加活動項目等熟悉納米旅遊資源、考察供應商資源的學習機會

一個月的年假,讓有錢有閑的你可以走遍其他夢中旅行目的地

納米往返國內城市經濟艙機票

境外工作險

具體要求請戳 招聘帖原文招聘 | 愛旅行,有非洲夢的你

有興趣請投簡歷至ceciliamc0803@gmail.com


非洲工作生活的體驗

從2007年到非洲以來,我在非洲去的國家不是很多,長期呆的有剛果金,短期去的有尚比亞和烏干達,此外也經停過辛巴威,衣索比亞和肯亞。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我所說的各種體驗,主要是指剛果金。

首先,得先給剛果金正一下名,所謂剛果金,其實是剛果(金沙薩)的縮寫,對應的還有一個剛果布,即剛果(布拉柴紹爾),剛果金的全名叫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布的全名叫剛果共和國,兩個國家的首都隔著剛果河,分別叫金沙薩和布拉柴紹爾,剛果金之前還有個名字叫扎伊爾。之所以給他正名,是因為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我曾見到一個剛來的某人的名片上寫著剛果金民主人民共和國,讓人哭笑不得。

至於我的工作,主要是和礦業行業有關的,所以這些年跋山涉水,去了很多的地方,長河落日,碧海藍天,繁華都市,鄉野田園,也都體驗過。總體來說,剛果金甚至可以說很多非洲國家,給人一種小馬拉大車的感覺。所謂大車,是指西方殖民者給他們留下的完善的治理和法律體系,所謂小馬,是指這些國家落後的經濟狀況,民眾素質,科教水平等,這匹小馬根本就拉不動整個上層建築。舉個例子,剛果金的勞工保護政策是源自歐洲,工人家庭成員的生老病死,企業也是管的,實際上以這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基本上沒法執行。又如剛果金2012年照搬了法國的增值稅政策,我們不明白具體如何執行,去問稅務局,稅務局的答覆是:我們也不知道,你們還是看說明吧。還好,現在摸著石頭過河,終於執行起來了。

非洲國家也並不是沒有過去的好日子,譬如南非,強盛於布爾人的種族隔離政權,卻毀滅於曼德拉之手。南非一度曾經有問鼎天下的實力,核實驗,軍隊,醫療,科技,金融等方面實力很牛,後來上世紀90年代白人政權被英美搞垮了,曼德拉上台之後,各個方面「與國際接軌」,然後南非從此就慫了。說這個並不是要為種族隔離政權招魂,也不是反對全球化與國際接軌,而是說無論什麼國家,接受國際規則,「普世價值」之前先一定要照顧自己的民族利益,保護民族工業,同時也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不為了照顧自己民族的利益而故意在各個崗位上把「外籍」精英驅逐走,換上自家不成器的孩子。在這方面,好幾個非洲的國家都栽在驅逐「外籍」精英上。例如辛巴威,驅逐白人農場主,例如烏干達,在阿明時代驅逐了白人以及打壓印度人(印度人多作為歐美殖民者的中下層管理人員以及衛兵身份出現,所以招仇恨),最後的結果都是有管理知識的「外籍」精英外逃,工業礦業陷入癱瘓,國家經濟發展遭受重挫甚至崩潰。我之所以在「外籍」兩個字上打引號,是因為有些白人家庭在非洲生活了很多代,已經本地化了,但辛巴威,烏干達等地的種族主義分子依然按照皮膚顏色來驅逐他們,被驅逐的白人早就不知道自己家在歐洲何處,很心酸,令人想起老舍茶館中的一句話:「我愛國呀,可是誰愛我呢?」幾年前我考察一個礦區的時候,路過一個農場,看到一座新墳,一問才知道,是個比利時老頭(未必是比利時,黑人對不明來歷的白人統稱為比利時或者黎巴嫩人),他帶領一幫黑人開闢了一個農場,最後老死在這裡,然後,工人們就哭哭啼啼把他埋了,開開心心把東西分了,華麗麗地讓農場荒廢了。

扯遠了,現在說說剛果金過去的好日子吧。剛果金是個資源大國,銅鈷礦存量多,鈾礦也豐富,轟炸日本的原子彈裡面的原材料就是來自剛果金的SHINKOLOMBWE的。白人離開剛果金之前,給剛果金留下了幾個著名的企業,其中一個就是國家礦權礦業總公司,俗稱傑克曼。這個企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達到頂峰,年產四十萬噸銅鈷,在整個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巨無霸,但隨著八十年代剛果金政府驅逐了在傑克曼中工作的白人管理和技術人員,該企業在1990年的年產量為:一萬噸。是的,一萬噸,傑克曼在冊的有一萬個工人,每個人每天去礦區里拿鋤頭刨刨,一年也不止刨出一萬噸來。話說當年的金沙薩大學,也是與世界接軌的大學,剛果金的醫院,曾經是可以做心臟手術的,現在,這些都是過眼雲煙。這個國家以世界級的資源儲量,非洲數一數二的人口,照搬歐洲的治理體系,居然淪落到經常和阿富汗等國家搶世界第一窮,世界第一飢餓,世界第一不安全等寶座。

說這麼多,依然不是在說白人很好,黑人不行的意思,而是說,沒有一個國家能逃避亞當斯密的社會大分工的規律,作為一個天天拿著扳手擰螺絲就著鹹菜啃饅頭的鉗工,你看著廠長開著寶馬吃著牛排心裡肯定很不平衡,可是,他的存在是合理的。社會大分工的理論,就是要讓整個社會每個人遵守自己在社會分工裡面的角色,合成一個整體,高效地運轉。由於分工的不同,有些工種比較稀少,掌握了一定的優先選擇權與被選擇權,經濟地位自然不同,這種情況下如果放任自由,自然會出現巨大的貧富差距,所以正常社會要做的是調節分配,而不是強行抹平,或者鬥倒重來。但在不正常的社會裡,要麼是利用國家權力強行去改變這種工種的區別,實現表面上的平等(給不抽煙的人和抽煙各發一包煙,這不是平等;不給不抽煙的人發煙,只給抽煙的人發煙,這也不是平等);要麼是換上自己認可或者能給自己帶來利益輸送的人,由此演變成腐敗。具體體現在剛果金,是後一種形式,他們披上了貌似民族主義其實是種族主義的面紗,驅逐了白人高管和技術人員,換上一堆親信,然後,整個國家變得一塌糊塗。攆走外人的前提,是自己先要學會外人的本領。這方面中國其實做得挺好的,先是開放國家給外資企業優待,等民族企業學到了管理和技術,再取消外企的優待政策,這樣由於成本的原因,外企自己要撤走,政府既沒有驅逐外企的惡名,又坐享其實。

以上聊了聊政治,很陰暗的話題,下面說說不那麼陰暗的話題吧!比如中非友好。我要說的是,中非友好其實是個偽命題,準確來說,我們只是和他們的政府整體上友好,這是經濟上的大批援助和政治上的委曲求全換來的。對於具體的政府官員,大部分從小受西方文化和媒體影響,大部分在西方留過學,大部分還會在貪污了足夠的錢後去歐洲養老,這些人內心裡是對中國並不友好的,而是把中國當做一個需要時利用一下的夥伴,比如,在西方那裡不受待見的時候,比如,自己口袋裡缺錢的時候。整體上來說國家其實是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援助政策,援助的東西都到了白眼狼手裡,對將來可能影響這個國家政治的平民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反思美國的援助機構,他們大部分由志願者和傳教士組成,紮根剛果的山山水水,深入各個窮鄉僻壤去開辦學校,發放口糧,傳播宗教,金額不是很巨大,效果卻是很實在。所以到現在黑人對白人產生的是敬畏,不敢輕易冒犯,而對於中國人和印度人,則經常派出移民局安全局前來抓人敲錢,當然這裡有另外一個原因也是中國人和印度人老喜歡在法律手續方面搞不正規的東東,但整體來說,我們無法使他們敬畏。

關於剛果金,還有個很有趣的地方,就是在背地裡操縱這個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的,居然是很多白人和半白人。比如,著名的以色列人DAN GERTLER,四十歲不到的億萬富翁,旗下有兩千多個皮包公司和實體企業。自從他進入這個國家以來,暗地裡和總統家族打得火熱,很多著名的高買低賣和暗箱操作後面,都有這個人的影子,比較經典案例就是攪黃了紫金礦業與COPPERBELT公司關於DEZIWA項目的交易,自己控制在手中;驅逐了第一量子的勢力,轉手高價賣給歐亞自然資源,又把歐亞資源搞得半死不活;這次紫金礦業與艾芬豪就KAMOA項目進行交易,礦業部長在東京跳出來攪局,背後的影子據稱又是他。不知道這個人是不是摩薩德,奉命行事,但從搞慘了這麼多大型礦業公司來看,大概是個看起來很聰明很成功,其實情商和智商都有問題的人。另一個能影響國家的白人,則是麵包店的老闆,即CONGO FUTUR的老闆,據說是黎巴嫩人。一個麵包店的老闆能影響一個國家,看起來很搞笑是吧?原因很簡單,他的連鎖店太多了,你敢惹毛他,他讓所有分店漲個價,民怨沸騰,政府就得哭了,這就是壟斷的力量。能影響剛果金的第三個白人,也是個以色列人,即加丹加省的省長MOISE,以色列和剛果/尚比亞混血。由於是邊民,所以在剛果金尚比亞都有國籍,據稱在尚比亞有案底,被通緝。於是在剛果這邊發展,然後就當上省長了。加丹加是剛果金第一賦稅大省,MOISE又不像前任那些省長那麼貪腐,而且很擅長利用現代傳媒的力量,有自己的御用鼓吹團隊,所以近些年混得風生水起,聲望與總統不相上下,前段時間甚至一度與總統叫板,如過能在明年三月份之前自己組織政黨的話,能選上總統也未必不可能。

說了那麼多白人,其實中國人也在這裡有不少成功人士。例如傳奇人物崇茂懷,也是類似於DAN GERTLER的人物,只是影響和能量沒那麼大,這應該是中國在剛果金唯一一個能對總統有影響的人物。中國人在剛果金的成功,主要是個體戶在商業上的成功:例如范福英,原來是一個普通的賣藥商人,事業失敗來到非洲,繼續經營藥品,短短十年內就成長為身價億萬的藥材商人;例如付子奎,四十多歲仍然無所成就,但進軍這裡的建築項目之後,也是短短几年迅速崛起,稱雄一方;更多的成功人士則集中在礦業領域,有不少中國個體戶,懷揣幾萬美元甚至幾千美元闖蕩非洲,在這裡買賣礦石採掘黃金等,迅速暴發成百萬千萬甚至億萬富翁。當然,所謂富貴險中求,我們只看到成功的人士,其實還有很多成了炮灰,血本無歸,有的甚至丟掉了性命。還有些更惡劣的,則是淪落到專門以坑中國人為生。

整體來說,非洲是個風險巨大,但機遇也巨大的地方,胸懷大志力求變革的能人異士,適合來這裡一搏。

工作和生活方面其實非洲各國大同小異,這裡就不重複發了。


我覺得首先要明確,非洲是片很大的地方啊,人家面積佔了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世界第二大洲好么!所以是非洲跟非洲是很不一樣的啊!有像奈及利亞這種白天上街都提心弔膽的,也有像尼日這種半夜可以在大街上走路的;有像南蘇丹這種全國只有一條28公里公路的,也有像尚比亞這種一口氣修了8000公里的;有天天打仗的,有飛機放在庫里都快生鏽的;有天天吃不飽飯的,還有能出口糧食的;我同事去辛巴威天天被邊檢卡,我來尚比亞這麼多次從來都是乾乾脆脆蓋章走人,這兩次乾脆海關都沒開過箱子。至於北非就不說了....

所以除了像 @Wallace 大神這種跑遍全非的,大部分人都只能說說在非洲「某個國家」的體會吧。

然後中國人和中國人也是不一樣的,不歧視的說,務工人員、企業商務人員、使館人員、自己做生意的、長期NGO人員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走馬觀花志願者不在討論之列。

以我常年混跡的尚比亞為例:

衣:有女傭,早上把臟衣簍放在門口,傍晚就會洗乾淨熨好放回來。擦鞋的話一上午就夠了。

食:我們從國內帶的廚子應該是當地最好的中餐廚師之一,當地有中國人開的農場和小賣部,從豆腐到各種醬料一應俱全,甚至還能吃到蕨根粉和麻小。中餐館眾多,水平一般,前兩年安徽外經新開的金孔雀十分了得,已然成為盧薩卡中餐館top1。

住:大部分中資公司都是買地,或者整個院子租下來,房東經常是中國人。新來的或者人少的會從別的中資公司租房間。

行:豐田皮卡、麵包、卡羅拉、Allion、陸巡V8等...雇了三個當地司機,好使。

總的來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地主家的生活。除了沒有性生活啥都還好。不管你在國內多麼屌絲,在這邊結交的都是上流社會,司局級公務員都是小兵,部長常秘算是個官,運氣好的話偶爾跟總統談笑風生也是可能的。

上圖時間到:

反正我是不會去做這種小巴的...


一起實習可愛的妹紙 @Xin Huang 知道我學斯瓦希里語,還在非洲留學一年後,立馬地就讓我來回答。謝謝她的邀請 ~

很俗套地用一句「一千個人的眼裡,有一千個非洲」,非洲有54個國家,且不說國家不同,風土人情自不一樣,在同一個國家所從事的職業不同,生活體驗也會千差萬別。但我想,總有些相同的情感和相似的體驗吧,愛上這片土地,享受它的慢半拍和樂天派,在心裡不由自主地將其等同於第二故鄉。

這裡我就隨意聊聊自己在非洲坦尚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留學生活的個人小小體驗吧,主要從吃、穿、住、行、玩五個方面。

吃的食物主要來源有三種:學校食堂或當地餐館,中餐館,自己發揮暗黑系私房菜。去學校食堂吃飯是最實惠也是最方便的,是第一選擇;衛生方面,我們心臟比較堅強,都是直接用的公共餐具,只有勺子和叉子,一起放在開水鍋里小火慢煮,簡單粗暴(請確保乙肝等疫苗都接種了)。種類方面,早餐午餐還不一樣,早餐從7點開始到11點左右(非洲時間),主要有牛肉湯,油餅,甜味油麵團等,午飯從1.2點開始,主要菜品有土豆西紅柿燉牛肉蓋飯,牛肉粒蓋澆面,紅豆蓋飯,全豆飯,蘸醬木薯泥等,還有賣大根軟炸薯條,烤肉串,酸角汁,芒果汁,以及各種碳酸飲料,強推tonix,微苦,內含奎寧防瘧疾,還有生薑口味的汽水。可口可樂在當地非常受歡迎(可口可樂工廠所在的那條街,就命名為可口可樂街)。總的來說,當地的食物口味很大眾(但是都一個口味),以牛肉為主(穆斯林多),中國人一般都能接受。至於中餐館,光是達市就有十幾家,但也只是偶爾品嘗(壕隨意);每一個留學生最後回國都會成為一個很好的廚子,此言非虛,我們在小廚房裡學會了各種面點。

(還有各類熱帶水果,其實都不甜)

買吃的可以去印巴人開的超市,也可以去中國城超市。我們最常去的是離學校最近的山城超市,超市挺大,各類用品齊全,就是貴,自己買比在外面吃還貴,超市的東西幾乎都是進口,南非的紅酒,越南的拖鞋,西班牙的衣服。

吃的沒收住說了很多,其實在坦工作的中國人基本上公司都有食堂,配有中國廚師,他們很少上街去吃當地的食物。但是對於在當地生活的我們來說,卻很享受當地的美食,甚至直到現在有時都會想念當地的食物,不是很美味也不是很精緻,但很滿足。

穿

山城超市裡有服裝店,有一家服裝零售店賣的各式廉價衣服(人手一件,中國製造),但非洲姑娘的尺寸絕不是我們能承受的,一個屁股作兩個大。還有一家店比較潮,尺寸合適的,但價格偏貴,質量一般。同樣是中國製造,進貨渠道不同,身價都不一樣了。其實在那兒穿的,就是普通短袖,褲子,裙子,天天洗,洗到褪色的那種,有時掛塊當地的坎噶布裝飾一下。或者裝扮成穆斯林,包個頭巾,人人都尊重你。衣服對於我來說,穿得舒服就好,能穿就好,怎麼喜歡怎麼穿就好(就是不要太暴露,要尊重當地宗教風俗),很是自在和包容。

(幾乎都是中國貨,賣得很貴)

(沒錯了,就是我,黑胖黑胖的。旁邊的是班花)

我和其他幾個同學拿的獎學金,住的是學校的專家公寓(孔院的領導住的是單棟別墅哦),條件很好,一間小套房,兩室一廳,一廚一衛,常常成為班聚的場所。每天還有工作人員(還能幫忙打趕青蛇)來做衛生,做早點,還有持槍的保安小哥。宿舍的院子裡面有芒果樹還有小草坪。對面是中鐵的一個建設項目,每次出來晾衣服,黑人小哥就會叫,中國人,小妹之類的調戲我們。

達市的供電系統不穩定,全城斷電並不稀奇,停電一停好幾天,臭了一冰箱的食物。但難得的是我們宿舍很少停水,那兒人多用的是地下水,用水泵抽上來儲存在大水箱里,省著點用,停電的時候也能熬過(我老家也這樣停水停電,習慣了)。停電的夜,小夥伴還能打著手電筒一起玩牌,第二天去購物中心充電吹空調。最棒的是,宿舍可以養動物,同學養了一隻小喵,陪伴了整個時光(還有人養了一隻脾氣暴躁的烏龜)。

(一位專家的兒子在和喵子玩耍)

住在學校宿舍的同學條件就簡陋的多了,停水停電常常就是一周一周的,還有當地學生開不完的派對和勁爆的音樂沒日沒夜地洗腦(當地學生超愛蕾哈娜),公共衛生間從來沒有人沖水,公共澡堂連帘子都沒有,還有一些老白在屋頂抽大麻(我們的孩子只在屋頂上玩過純潔的殺人遊戲)。

因為院子里有持槍小保安,所以還沒發生過被盜的事兒。但其他的人就不那麼幸運了,孔院的志願者住的也是帶院子的平房別墅,遭到了入室搶劫。住在學校宿舍和當地人混住的同學半夜解手的功夫,丟了電腦。

出門必坐三樣交通工具,daladala公交車,一種從香港,日韓淘汰了的公交車(有一些還印著幼稚園的字樣),掛著海報放著潮流音樂的三蹦子,還有,摩的。進城的時候也會搭乘計程車(因為三蹦子不讓進)。出門只要能坐公交車,就一定選擇公交車,哪怕又小又擠,還帶各種體味;搭夥出門買個東西,大袋小袋回學校的時候最需要三蹦子(限乘2人,我們常常超載),去大使館時也是必備呢。堵車的時候搭乘摩的是最合適的了,操作靈活,遊走於各輛車之間,打論文那段時間趕時間經常打摩的,直接給了2.5萬(先令)包車,後來那位摩的小哥在學校附近看到我就熱情地不行。坦桑的計程車沒有計費系統,先談好價格再上車,所以每次都使勁兒和司機砍價,司機看我們是窮學生,又會斯語,一般也都不為難我們。

(摩的小哥天氣20幾度就要開始穿羽絨服了)

以上交通工具都存在安全隱患,但很多時候中國人開個私家車被攔車罰款或是搶劫的概率要高於安全事故的發生。

首選山城購物廣場的電影院,少年派就是在那兒看的,美國進口大片,有的還沒英語字母,練習英語聽力棒棒噠。

當地有很多酒吧(我從沒去過),多在海邊。但其中也有不同,有一個海灘叫coco beach,基本上都是黑人在那裡耍,還有一些白人也會去玩。不過大使館的工作人員並不推薦中國人去,我有朋友就在那兒丟過東西。

據說最大的公共游泳館就是我們學校的那個露天游泳館(酒店及單位自帶游泳池除外),按小時收費,學生還有優惠,最難忘的經歷就是和小夥伴上午10點多去游泳,結果曬得放在一旁的手機死機,後背脫皮,我同學曬出了兩件泳衣,一條內褲(我真的只是聽說的,我真的沒看過)。。。當然還有在泳池勾搭黑美人的,和校隊的小哥同池競技的,還有,帶著充氣墊到泳池曬日光浴的。

旅行就不說了,生活裡面不可能天天都在旅行,但每次旅行都美得像在做夢。

(沒有網的網球場)

(市中心附近的遊樂園,反正我是不敢玩)

初到非洲,我一點兒也不覺得陌生,感覺像是回到我小時候的老家,而在非洲生活,也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個當地人一樣生活。穿衣打扮不造作(重要場合除外),一雙人字拖走天下,不怕臟地席地而坐,不要每次都只搭乘計程車或是私家車(一看就是有錢人家,所以容易遭搶),嘗試擠一次酸爽的公交車,或是三蹦子,摩托車,嘗嘗他們的美食,聽聽他們的音樂,和他們一起freestyle跳舞,從天天被黑人小哥求婚調戲,到後面的「反調戲」。雖然住的不好,吃的一般,娛樂也少(都是自己在給自己找樂子),也有經歷被盜、失竊,但遭竊概率極低,也從沒有過重大人身威脅,更神奇的是,我和我的同學們沒有人得過瘧疾,天天日子過地無憂無慮,人都胖黑了不少。這可能也是非洲帶給我們的改變,知足常樂,不怨天尤人,萬事隨緣,活地純天然。

絮絮叨叨碎碎講了一堆,不全面也不細緻,權當又回憶了一遍當初的生活時光吧。

留學生活畢竟和老非洲的生活不大一樣,在非洲工作的人有自己的工作任務,有時候壓力大,有時候身心疲憊,在非洲闖蕩創業的商人更有自己的心酸和孤獨,但學生就不一樣了。。。。。。

。。。。。。

所以,僅供參考啦。

(陸續補圖~)


隨手一寫,大家別罵我!

一大波華為中興的員工正在趕來的路上

首先提個問題,在非洲,黑絲襪叫肉絲么?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我,希望解答。

這是中國在非洲的基本投資情況

朱承 感謝指正(韓國紀錄片超級中國第三集中國霸權的擴張提到的)

許多外國電視台也拍攝了大量紀錄片,渲染中國的威脅論。甚至韓國紀錄片《超級中國》竟然直接就說中國購買了坦尚尼亞的巴勒莫月港口,並且要用作軍事民用兩用港口,成為中國的海外軍事基地。甚至有些人yy中國建在非洲修建橫跨非洲的鐵路,來加強兩大洋的交通運輸情況。

《超級中國》地址 【KBS紀錄片】SUPER CHINA 超級中國 02-錢的力量

之前日本電視台NHK出品了

《NHK特集.中國力量》(China Power)全三集/簡繁英字幕/TLF HALFCD Team[MINISD]

在第二集 《馳騁非洲的巨龍》中,就中國中興公司為非洲架設全國通信網路進行了跟蹤拍攝,通過中興的高層,中興基層等員工的生活介紹了中國人在非洲的情況,並且還陸續介紹了廈門地產商人等不同階層在非洲的生活情況。從這兩部紀錄片以及中國本土的報道。非洲人民還是非常喜歡中國人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中國對非洲的投資不像歐洲,中國的投資不附加任何附加條件。

(2)中國的公司會做很多別的公司不願意做的事,也做不到的事。比如在非洲偏遠地區架設網路,這種回報少,工作環境惡劣的工作西方人是根本不願意做的。

(3)中國願意給予非洲更多經濟援助,無論官方還是民間。

(4)中國人相對於西方人,對黑人並無太大歧視。

這張圖的黑人伯伯是衣索比亞偏遠山區的村長,當地剛剛接通網路,他代表全村接受了中興贈送的手機,打通了第一個電話,並代表全村感謝中國人。

圖上的小夥子是中興基層的員工,負責一線基站的建設,其中之苦我就不說了,大家自己看視頻。國家的繁榮富強,走向世界,是靠這些所謂的屌絲默默付出的。相比那些出國留學還各種埋汰祖國不如西方的渣渣不知道高尚到哪裡去了。西方也不是一直都這麼富裕的,他們也經歷過麥哲倫等一大批開拓者吃苦奮鬥創造出來的。

NHK的記者也感嘆中國的大學生可以這麼能吃苦,在這麼破舊的地方這麼快速的建立起全國的網路,當然利潤的前景也是豐厚的,整個衣索比亞的通訊行業基本上被中興壟斷了。

這是韓國紀錄片提到的數據,還只是08年的統計。中間韓國還埋怨了一件事,韓國去阿根廷租礦山開礦,本來說好了,中國人也看上了,直接要買礦,而且出了四倍價錢把礦山包了,這筆錢完全超出了韓國方面的預算。韓國人既恐懼又羨慕。同樣的事日本紀錄片也提到了,日本對外投資金額是1兆億多一點,而中國已經是2兆億。特別是在非洲,美洲的投資完全超過了其他國家。

(樓下李智遠指出了一個問題。看看中國地圖,台灣、海南、南海都不是紅色的,還好西藏在,BBC和美國某些節目老是故意這樣)

當然西方媒體也拍攝了中國人在非洲的紀錄片,貌似角度和評價就不像韓國和日本人那樣了

在這部紀錄片裡面東方人認為的優點,變成了西方人眼裡的怪物,比如中國人愛家忠於家庭,大量勞工在非洲勤勞刻苦,不嫖不賭,韓國日本媒體都是這麼誇的。可西方媒體覺得中國人竟然可以長時間沒有性生活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勤勞刻苦也稍微描繪成了不可思議的一件事。也許是我理解有問題,但總之調調跟東方媒體不一樣。甚至非洲人認為中國工人來非洲之前打過一種禁慾的葯。也蠻搞笑的。

播放地址如下:BBC 高清—[ 中國人要來了 ] 第一集,看外老如何各種黑中國—_台灣_天涯論壇

BBC 高清—[ 中國人要來了 ] 第一集,看外老如何各種黑中

最後放一個搞笑的。有點黑他們的東西!

兇殘的非洲人說中國話 http://www.56.com/u12/v_NzEyMjUxNzc.html 兇殘的非洲人說中國話 http://www.56.com/u12/v_NzEyMjUxNzc.html


1.最好會粵語

2.最好去過順德或者"我有個很好的順德朋友現在在....當華僑會長"

3.帶幾個用舊的手機裝滿日本動作片,功夫電影和足球遊戲,然後會發現很多小黑會砸鍋賣鐵來搶購

4.出去前有空剃個板寸看看自己頭型剃光頭的話帥不帥,因為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這將是你照片中的形象

5.作為工人來說,自製腌肉,手捲煙葉和用酒麴釀酒這些技能才是熱門

6.機場和海關,如果你不想滿箱子帶的煙及老乾媽被沒收的話,最好裝做日本人

7.遙控飛機非常受歡迎,如果你帶的是大疆過去的話當個小黑老大一點問題都沒有

8.很多地方,你會發現最值得的交易就是拿食堂的乾麵包換當地的無公害無農藥純天然香蕉荔枝芒果....還有天然海參海膽牡蠣,當然不要期望品質有多好,好的品質的產品沒有多久就會被贏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承包開發

9.不要以為會英語會點法語西班牙語就能了不起,工人永遠是最厲害的,他們大多擁有在很短時間內就學會當地土語的天賦,然後你們會發現在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們早就已經在外麵包了情婦...恩是黑妞...並且用半個月工資為她們蓋了茅草屋

10.看了上一條不要覺得不齒,對比菲律賓和南非人,我國人民的素質和剋制程度已經算非常好的了

11.只要許諾回國後把採購的鍋碗瓢盆留給給你們做飯打掃衛生的黑妞大姐,她們能給你提供非常詳細的當地信息和幫助

12.同時不要覺得這些大姐有多善良,在她們為你服務的期間百分之百會順手牽羊,包括且不陷於錢,襪子,硬碟,手機,吃了一半的香蕉和麵包,以及車裡的油

暫時想這麼多


你在非洲,所購買的生活用品有90%的可能來自義烏小商品市場;可以看到國產電視劇與熱片,比如《媳婦的美好時代》、《杜拉拉升職記》、《金太狼的幸福生活》;還可以享受到中非合作的大型基建工程帶來的便利。在那裡有傳奇的故事、精彩的生活、五味雜陳的體驗……

我在牛津讀研期間,為了寫論文曾隻身一人前往非洲調研一個月。後來在奈及利亞大使館與新華社工作中,我又從另一側面了解非洲。

以下內容節選、整理自我的採訪稿

40歲獨闖非洲:「不出人頭地,我絕不回來。」

駱女士是年近耳順之年的義烏籍企業家。她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父親很早就去世,母女倆相依為命。兒時的艱辛培養了她堅毅的性格。16歲那年就跟著母親到處趕集,學著單獨擺攤做生意,成為名副其實的義烏第一代商人。

在義烏市場不斷升級換代的過程中,她的收入也越來越高。1991年,買了全市第二輛全進口的大黑鯊摩托車。在當時的義烏這是生意人身份的象徵,只要騎摩托車的就是「大老闆」。

但好景不長,1995年,二女兒出生後,駱女士投資數百萬做服務行業失敗,不久後又結束婚姻。有好長一段時間,她無心經商。2001年,為了討生活,39歲的駱女士決定東山再起。白天攤位,晚上她就背著包,騎著快要淘汰的摩托車,到市場周邊的賓館,挨個房間敲門找外商。「外貿生意開始了,誰都沒有基礎。」不會英語,她就帶著計算器按價格,手舞足蹈地和外商談生意。

2002年的一天,她生意場上的朋友,在南非做工程的哈爾濱人王大姐,建議她可以去南非看看。就是這麼個機緣,駱女士有了去非洲闖蕩的念頭。她把兩個女兒,一個6歲、一個12歲,都託付給了母親照顧。一個星期後,獨自一人上了去南非的飛機,來到約翰內斯堡。臨行前,駱女士對母親說:「不出人頭地,我絕不回來。」而那年,她已經40歲了。

被搶、被盜、被關都經歷過

大型商超、集貿市場、地攤夜市……東奔西走22天後,駱女士發現南非高檔商場的化妝品都是奢侈品牌,集貿市場沒有人做化妝品。於是,她決定從化妝品做起,立刻回義烏髮貨。2002年3月,駱女士從義烏市場採購一個櫃的香水、口紅、指甲油等化妝品運到約翰內斯堡。「當地生活水平較高,國民的消費觀念也很超前,物美價廉的義烏化妝品很受歡迎,當時2元錢的東西,在那邊能賣到6元。」

接下來的幾年,生意順風順水,她在南非和義烏都註冊了公司,還陸續帶了義烏老鄉去經商。2002年7月,駱女士在約翰內斯堡東方城租下店面,開出了第一家香水批發店。她請了一個印度姑娘當營業員,方便學英語,「我教她中文,她教我英文。」

除了語言關要過,安全問題也是在非華商要經常面對的,但沒有人會因此退縮。初到南非一天晚上,她和老鄉聚餐後回住處,結果遭遇搶劫,手槍就頂在她的太陽穴,被搶了1萬多元。後來一次搶劫,因為身上沒錢,賊人就氣憤地毆打她,打得她渾身是傷。那時因為英文不好,不敢去醫院,就默默地回家自己包紮。

2004年生意不錯的駱女士,買了一輛二手車,但剛開出門沒多久就被警察扣下,自己也被關進了黑牢。原來那是輛被盜的黑車,買車時被騙,不明就裡。現在跟警察解釋也沒用,只好按法律被關了兩天大牢,直到有律師保釋。

2009年,聽說國家有關部委決定將「非洲產品展銷中心」設在義烏。義烏領導到南非考察,佩服她一個女性在非洲創業的成功,希望她回國來辦南非館。在這個機緣的促使下,2012年,她毅然回國,把10多年來在南非積累的資源對接到義烏,在義烏進口館開設了「南非館」。南非館是個在政府倡議下的民間機構,推廣南非文化的平台,以文化促經貿。

她說她之前只能算是個買賣人,只有現在辦了南非館,她才算個生意人。生意人,在她看來,必須要有自己的品牌意識,長遠的眼光,不再是單純的買進賣出。她說:「了解彼此的文化非常重要,這樣才能有更多的商機。」

「比如你買南非的鑽石,我同時要教授你如何鑒別鑽石、鑽石的分類,這樣你才會知道自己買到了優質的鑽石,我也可以由此樹立自己的品牌。還有如南非的工藝品雕刻,你不明白它背後的文化內涵,就不懂得欣賞與珍惜,可能還會被它奇異粗獷的風格嚇到。」

此外,她辦南非館也希望提供一個平台讓國人了解南非、了解非洲,不再像她們老一輩一樣被欺騙,在非洲無所適從。她相信,義烏會成為中非經貿發展的重要陣地,更多的浙江企業會把非洲的文化、產品引進來。「中國是我的第一故鄉,南非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愛中國,也愛南非。讓更多地中國老百姓了解非洲。讓更多南非的老百姓了解中國,這兩個國家才會變得更好。我作為一個在非義商,我有這個責任。」

弄孫為樂 盡享天倫

老胡是記者2012年在非洲調研時認識的。他來自江西,在尚比亞首都盧薩卡生活了近30年的時間。

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跟隨援贊醫療隊來到盧薩卡。

「那時候出國審核可嚴格了,要根正苗紅」,農民出身的老胡第一次出國,作為廚師照顧隊員的伙食。

「做中餐經常缺原料,自己就開始種一些。」後來援贊醫療隊走了,老胡卻選擇留下來,繼續種地。

他向政府承包土地,種植各種糧食蔬菜,中國農民勤勞的汗水灑在了異國的土地上。

菌菇大棚

就在農場里,會看到尚比亞人居住的房屋,他們是老胡的員工。

他會教授他們如何除草、施肥、除蟲等等,就像師傅帶徒弟一樣。

老胡的大兒媳傾心在土地上,淳樸勤勞,打理農場的事務。

每天清晨會到當地菜市場賣菜,「現在中國人多了,菜也比以前好賣。」阿姨說。他們家做的豆腐經常被中企訂購一空。

當地市場

老胡說,在盧薩卡這幾十年的生活簡單平凡,與當地人相處融洽。

盧薩卡不比銅礦省,沒有顯著的自然資源,很少像媒體報道中發生勞資衝突。

盧薩卡綠樹成蔭,農場里更是花香果香四溢,老胡閑了就弄孫為樂,盡享天倫。

聽著聽著就全聽懂了

在盧薩卡的華人中小企業大多集中在餐飲、貿易、農業和建築領域,來自江西、江蘇和四川的人比較多。

江西建工是較早進入盧薩卡建築領域的國企,也因為在它的影響下,不少江西人在盧薩卡落地生根。

江蘇、福建人是做貿易起家的,特別是輕工產品。

遠東飯店的老闆駱先生來自福建,前期就是跟隨老鄉做貿易起家的。經過辛苦打拚,才有了這家飯店。

可能是南方口味的關係,記者覺得遠東的飯菜最對胃口,經常來這和駱老闆聊天。

最有意思的莫過於他學英語的經歷。像很多來贊打拚的華人,英文並不好,有些甚至完全不懂。

那他們是怎麼在這生活的呢?「剛開始生活真的很艱難,跟當地人交流有困難,不敢出門,不敢說話,完全聽老闆的。」駱先生說。

但憑著倔強的性格,他開始幾乎零基礎地學習英文。

「我就不斷背雙語材料。對照著中文意思記單詞,跟著黑人兄弟練發音。」駱先生平時打工也很忙,但他堅持比其他人早起一個小時,晚睡一個小時,擠時間學習。

另外,他不斷聽當地的英文電台,有事沒事就捧著聽。

他特別認真地說:「有一天,聽著聽著突然覺得全聽懂了。」看似神奇的經歷是長期努力的結果。

在掌握英文後,駱先生生意越做越紅火,最後掙下了這份家業。但他依然思鄉,子女都在國內上學,「最後都要葉落歸根的。」

盧薩卡

舉家遷到尚比亞

如果說尚比亞華人圈對劉秀義這個名字知之甚少,那麼「劉大媽」的稱呼絕對如雷貫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可是個名人。

漫步在尚比亞首都盧薩卡街頭,令人垂涎的小吃當屬劉大媽中餐館中的小籠包。這不僅成為在贊華人的首選,而且備受當地人的推崇。

劉大媽有著四川女性特有的衝勁,舉家遷到尚比亞時,她對英語是一竅不通。

劉大媽的辦公室

然而,這個懷揣抵押全部家當、舉債湊齊的10餘萬元人民幣的普通中年婦女,從一個20平方米的中餐小店開始,起早貪黑,歷經千辛萬苦,開拓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夏季頂著烈日,提著幾十個盒飯給幾公里外的中國施工隊送盒飯,天天如此。」劉大媽回憶說。

劉大媽現已年逾五旬,但仍然精力充沛。

每年春節,她都積極為中國使館舉辦的聯歡活動提供免費餐。

開館經商的劉大媽也經常聘請當地百姓成為餐廳一員,儘可能多地幫他們解決生活問題。

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上,劉大媽作為非洲國家代表出現在北京天安門觀禮台上,說起來時她滿臉洋溢著驕傲。

歡迎關注我的live

二本高復生到帶獎入讀牛津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如何申請聯合國實習和工作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我去年在非洲尚比亞(Zambia)四個月 短暫的生活經歷

從我個人來說吧

好的方面:1. 工資不算低 而且工作挺輕鬆

2. 由於我英語蠻好 所以交友挺容易(但是和當地人交友不容易 我在那邊交到的還是歐美朋友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思維模式的問題啊

3. 我是失戀以後去的非洲 感覺特別治癒

4. 空氣清新且乾燥 氣溫也不高 和我常年生活的昆明很像

5. 咖啡控的我在非洲喝到超級多超級好喝的咖啡

不好的方面:1. 生活實在太無趣 我不會開車 每次上街都要求各種人帶上我 不是很方便

2. 非洲官場的腐敗和收受賄賂的情況簡直令人髮指 我去稅務局買空白的原產地證需要塞50塊 等我填好單子回來蓋章的時候需要塞50塊 等稅務蓋完章需要海關蓋章的時候 要給海關塞300塊 而只有中國公司會被這些公務員索要賄賂 歐美的白人們是不會遇到這種情況的

3. 網速實在太慢 換了n個網路公司 還是維持在最快150kb/s 最慢4kb/s 之間的網速 看一集 2 broke girls 邊看邊loading 一般是兩個小時

4. 也是最差的體驗 被已婚小黑哥騷擾 並且他還屬於當地精英階層的呢 在世界500強裡面工作 but 和我相處的時候畫風就變了 說什麼讓我帶他回中國 還讓我吻他的嘴 好嚇人

5. 艾滋病無處不在讓我害怕 尚比亞有三分之一(數字是當地一間英國人開的醫院的醫生告訴我的)的國民是艾滋病毒攜帶者 在首都盧薩卡市區到西邊工業區我們公司的路邊 有一堵牆 牆上寫著:AIDS IS REAL 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覺得尚比亞政府萌萌噠 後來簡直細思極恐

6. 當地人永遠不會平等地看待中國人 他們對中國人又愛又恨 而且總覺得中國人人人都特別有錢 所以總想從我身上得到什麼 於是在我面前就會刻意地討好我 四個月時間我只遇到一個當地人 等夠平等友好地對待我 他是個很自信很有人格魅力的小黑哥

7. 經常停電 平均每周停電3次 每次持續3-8小時 停電時洗澡需要點蠟燭 還是蠻浪漫的

最後上幾張圖 手機前兩天被偷了 所以那些照片只有朋友圈裡低解析度的了 將就看吧

尚比亞的夜店。。。。是的 我喝了四個shots 名字還叫blow job

去國家動物園玩耍的時候 早晨起來只有7度 冷哭了 晚上就住在身後那個小圓房子里

小圓房子內部是這樣的 算是尚比亞比較傳統的建築啦

做了一套當地最時尚的姑娘推薦的傳統改良長袍 只穿了這一次 不過被我帶回國了 也不知道有什麼卵用

當地沒有公交車 只有這種小麵包車 13座的車一般能擠20-22個人 感覺分分鐘被擠出艾滋病來 拍照的時候埃博拉已經在西非爆發了 尚比亞在中南非 一點事都沒有 但是聽說我要去擠小麵包 同事們就強烈要求我戴上口罩 結果車上有個大黑叔覺得我這樣的行為是種族歧視 使勁批評我 機智的我說我戴口罩只是因為我感冒啦

這張最有趣 我們公司有食堂 食堂的廚師並不會英語 但是給他打下手的全是當地人 並不會中文 於是上圖就是他多年工作積攢下來的寶貴財富 不要質疑他 非洲口音的英語混合當地話中文版 太吊了

還有很多 想到再補充


謝學姐@李文琦邀。

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技術專業,現進行出國外訓項目,剛來南非13天。

總的來說還不錯啦,絕對沒有來之前想像的這麼可怕。

食物

基本上肉類的質量遠遠高於國內。少見蔬菜。米的質量非常差,一粒一粒的完全不粘,基本上是黃色。但是由於房東太太非常努力的在做中國食物,所以在食物上很滿意。

網路不太好 先傳這兩張吧。

環境

基本上每天看的都是中國西藏地區的藍天白雲,心情非常舒暢。加上海灘國家公園之類的景觀沒事也可以去看,基本上是住在景點裡的感覺。

物價

這裡的物價水平比國內便宜不少。現在人民幣對蘭特的匯率比較高,好像是1.9吧,所以基本是半價。生活用品衣服之類的都基本上是白菜價。一個國內7 800的包,換算成人民幣,就是3雙襪子錢。AJ在這也就1300蘭特(人民幣700不到),基本上是李寧價了。不過手機套餐和電子產品相對國內就要貴不少。由於航校包吃住而且每個月發750蘭特零花錢,所以總得來說生活非常輕鬆。

治安

據說治安挺差的,所以航校規定我們出門必須3個人以上,夜裡不能出門。之前學長有不少失竊甚至被搶的案例。不是種族歧視,不過黑人區的犯罪率確實高很多。

除了人,動物也會造成危險。一次在盤山公路上坐車去基地的時候看到過狒狒,據說會攻擊人類造成傷害。

總的來說在南非過的還算不錯,每天吃吃喝喝學飛行,雖然煙噁心了一點也很難買酒,但是應該說還是很舒心的。

不過呢,再好也不是家裡,還是希望早點回去。


車子緩緩停了下來,前面的路低洼不平,積水恆堆,深淺未知,未敢冒險前進。

等了一會,沒有發現有其他車子涉水而過,開了車門下車,繼續步行前進。

雖然還在剛果金的首都金沙薩範圍,不過落後的村莊已經讓人感覺距離這個首都很遠很遠。路上的積水散發著陣陣惡臭,一堆堆垃圾正在燃燒,濃煙四起。步行穿過一個個火堆,慢慢走進了村子裡面。

Mundele來了。

腳下的水泥慢慢變成了硬土,又慢慢變成了沙子。路邊的行人看到一個黑人帶著兩個中國人行走在村子裡,不停地投來奇異的目光,伴隨著一聲聲Chine和Mundele,我知道他們口中談論的全是我們兩個陌生的面孔。我們就像動物園跑出來的熊貓行走在村子裡,招來所有人的注目。偶爾,也有人用一句蹩腳的「你好」向我們問好。微微笑,我們繼續前進。

醫院坐落在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車輛無法抵達,只能徒步前進。或許,我們是第一個抵達這裡的Mundele,就像哥倫布抵達新大陸一樣,只是,兩者的意義差距非常巨大。

已經不記得如今是第幾次踏進小村子裡。記得第一次經歷的時候,還很不習慣被人稱作Mundele,或者被大呼小叫作Chine。如今,經歷半年的異國生活以後,已經坦然接受了。只是有時候心情不好,還會回一句Congolaise。很多人其實沒有惡意,只是很新奇,為什麼我們這些Mundele會來這裡。他們,僅僅只是表達一下自己見到我們的心情而已,如今也慢慢釋懷了。

如果我在我家鄉那座偏僻的小村莊見到一個黑人大搖大擺地行走在村裡,或許我也會對著他喊老黑老黑,或許用蹩腳的英語說「Hello『。換位思考以後,自己也能夠接受他們的大呼小叫了。

記得以前在葛摩,也會一批人一起去到最偏僻的村莊裡面,去了解項目的最新進展。只有在最基層的地方,你才能知道一個事情的所有原委,因為底層生活的他們沒有必要說謊。如今,還是市場開始前期,所以去到一些比較偏僻的地區,去拜訪醫生推銷自己家的產品。雖然我們的出現並沒有帶來太多的影響,不過出去了了解市場,了解員工的狀態,也是工作內容的一項。自己直接親歷的過程,會比從他們口中得知更加直接高效。

在員工推銷的時候,自己也在鍛煉自己的法語,他們說的時候自己就使勁聽,聽到一個熟悉的單詞都讓自己內心歡呼一陣。醫生也是比較高端的職業,大部分也能夠聽懂英語,偶爾還會遇見英語比較好的醫生聊上一會,從他們口中了解這個城市,了解這個市場。這就是最原始最直接最高效的溝通方式。

在金沙薩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換了一個環境,換了一種膚色,該做什麼還是應該做什麼。時間和事情都可以由自己來安排,只要能夠完成任務,時間無所謂多少。言下之意就是,為了完成任務,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工作讓生活更加充實,至少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不至於日日思鄉不能歸,惆悵度日。

為了生存,工作已經成為一種必需品。無所謂體驗,生活促使人向前。


本人不才,從南至北分別去過三個非洲國家。以我們以往的印象來說,埃及都不像是一個非洲國家,撒哈拉以北和以南的非洲還是有根本區別的。埃及政治動蕩、社會治安一般,所以到處都能看到武裝到牙齒的埃及軍警,從開羅的埃及國家博物館參觀完畢出門時,正對面就是一棟燒焦的大樓,博物館出口處有一隊荷槍實彈的軍人在裝甲車旁休息,有個阿姨試圖拍照,士兵直接就把肩上背著的槍取了下來,嚇得阿姨落荒而逃。與開羅亂七八糟的市容和動蕩的政治局勢相比,埃及的軍隊無論從裝備上、軍容上還是士氣上都給人一種「這支軍隊不好惹」的感覺,畢竟也曾經是5個多小時就打通巴列夫防線,擊退以軍收回西奈半島的軍隊。

再說說南非,金礦、鑽石、貧民窟,富有和貧窮,發達和落後,安全和危險,白人和黑人,全都有機融合到了一起,不管融合得平穩與否。兩年前我去南非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個景色秀麗、氣候適宜且物價水平也不高的國家。但能感覺到這個國家治安很差,富人活得沒安全感。甚至聽說有些警察,白天是警察,晚上是劫匪,但也只是聽說而已,並沒真正看到過。

至於坦桑,是我待的時間最長、也最沒有感情的一個國家,前面已經有人介紹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再重複了。

想說幾句題外話,曾幾何時我很相信百度百科。直到大一的某一天,某堂課上討論起了地鐵名稱的問題。咱們國家的地鐵建設確實是突飛猛進的,我來自北方某個「地鐵是地鐵,輕軌是輕軌」的城市,有位同學拿著百度百科一本正經地說:「輕軌是一個錯誤的概念。」而那個同學的家鄉,並不存在地鐵或輕軌其中的任何一個。郭德綱曾經說過:「wifi你看見了嗎?你能說它沒有嗎?」我並不是想糾結地鐵和輕軌的區別,只是想說,百度百科尚不可全信,同學之間以訛傳訛又怎能當真?


容我想想

妹子當初剛高中畢業,離大一入學還有大半年呢,家裡閑不住就跑南非去了,別問我為什麼選南非,覺得名字好聽,就是那麼任性,因為年輕,所以愛玩啊,想到處走走,報了個義工項目,辦了個簽證,再加一張機票說走就走。晚點上圖好好回答。南非是我目前為止去的最喜歡的一個國家,沒有之一。

先說幾個日常的,因為我是支教,所以平常都在教小孩子讀書畫畫算數呀,然後因為畢竟那裡亞洲人少,所以,小孩子對我這種黃皮膚黑眼睛黑頭髮的感到特別好奇,剛往操場一站,coordinator正在跟大家講話呢,我就被小孩拉走了,然後就開始了我的漫漫長征路。。。

「teacher,teacher,我的名字用中文怎麼講?」

「你會功夫嗎?」

「你不就是電影里那個??(雙手捂著臉頰)我看到真人了!」

「teacher,teacher?我這拳出的怎麼樣?」(T T,為師看到了,可是別打在為師身上呀)

「teacher!teacher!看我的飛毛腿!咦,teacher去哪了?」omg簡直招架不住,這時看到一波小女孩,對,小女孩好,貼心小棉襖,有可愛又溫柔。

「teacher!teacher!快坐下來」 (真好,還知道為師站著累。奇怪,怎麼突然覺得頭髮被扯了扯去的)

「teacher,有沒有bombom?(這是我在好幾個星期才知道原來是皮筋的意思)」

「這一塊是我的,不,是我的!」(她們竟然吵起來了,我的頭髮T T,還在嗎?)

對,這就變成了我每天的課間生活。

先上兩隻熊孩子:


聲明,本答案不定期更新,具體更新時間視網路情況而定。

北京時間2016-4-15更新

不好意思,很長時間沒來了,最近又來到了一個之前英屬殖民國,這裡要比之前的那個西非某小國大了很多,並且好了很多,竟然有麥當勞,還有高樓,還有大超市,我愛這裡。

整體來說,在這個國家的首都,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歐洲小鎮的影子,街道很宅,而且錯綜複雜,如果不熟悉路,一下子會把你繞暈,任憑你是多年的老司機。如果不是當地的氣候,我真的會有生活在歐洲的錯覺。在家裡別墅的院子里,經常會看到蜥蜴,不對,是一窩蜥蜴。

不知道為什麼,這裡的人好像很熱衷於給我介紹對象,而且好像也很熱衷於讓我xxoo,在這裡也被表白了幾次,真的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我分析可能在這裡生活的中國人要多很多,而在非洲人眼裡,中國人屬於白人,屬於有錢人,因此,和中國人在一起,意味著可以有錢花。並且可能在他們的傳聞裡面,中國人都屬於那種脫了褲子直接乾的人,好色。

首都下面的其它城市目前也去過一次,一路上,他們會對我說,這裡有大象,還有猴子,還有等等一些動物。路上,會有一些賣野味的,在沿街叫賣,譬如,賣老鼠,對,是老鼠,其實嚴格來說,他們管它叫grass cutter,剛過google一下,顯示叫蔗鼠。據他們介紹,只吃草。然後他們一般會把這種老鼠和fufu混在一起吃。

可能由於之前英國殖民過這裡,所以,這邊或多或少都會保留一些英國的生活方式,比如,店鋪關門很早,比如周六周日或者一些節假日店鋪不開門之類的。至於當地的民風,這個太大,不好評價。給我留下好的印象在於,這邊開車時候,很禮讓。我覺得一方面,可能這裡生活比較悠閑,所以不會很趕時間。另一方面,路比較窄,所以,給別人方便,也是給自己方便。如果都搶道的話,最後堵的還是自己。

------------------------------

北京時間2016-2-28更新

補昨天落下機場的圖,這張圖片是我在等簽證時候拍的,整個機場出站的地方就是這麼大,簡直不能再小。

飛機上的航空餐,根本不知道吃進嘴裡的是什麼鬼,我覺得大中華的康師傅完全可以碾壓其三條街。

我們居住的地方對面的房子,反正這種房子在首都很常見。

市中心地帶,當地人騎摩托車很多很多很多。北京時間2016-2-27

剛剛來到非洲,今天是第一天。地點西非某國首都。剛來非洲時候,在衣索比亞轉的機,當時隨行的幾個老大哥和我說,好好看一眼埃塞機場吧,這算是非洲最好的機場了,我當時不以為然,想,機場能差到哪去。結果到達某國之後,真的震驚到可以差到這個地步。毫不誇張的說,機場的跑道就是中國的國道那種水平,候機室是那種縣城火車站那種樣式。照片我後續會上傳。真真無力吐槽。

開車從機場到辦事處有40分鐘,一路上基本上都是一層的房子。房子的樣式可以參照中國三四線城鄉結合部,這都算比較好的了,很多都是中國八九十年代北方農村那種土房子。圖後續再上。

目前給我的感覺,你很難把這個地方和首都這兩個詞聯繫到一起,給人衝擊感很強。

(p.s.後續填坑)


沒有四季,全年夏天。

算是一種人生體驗吧。

一個人也可以活的很好,會慢慢適應單調孤獨的生活。


目前黑在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交流4個月,15年10月到,16年一月底回國,此為背景

——————————————————————

我們是半個班一起過來埃及的,一開始大家都是很興奮,充滿了學guan習guang的鬥志,然而開羅機場一落地就懵比了,落差太大

然後被老師安排的一輛看起來像報廢3年的客車載去伊斯梅利亞,車門窗什麼的當然是關不上的,沿途各種荒涼,未開發,甚至未開化的感覺

然後就是幾個月的吃土吃沙,生活苦一點倒沒什麼,遍地垃圾忍一下也就算了,但是埃及人辦事真的不能忍

—————————正文分割—————————

埃及人的生活基本就兩個關鍵詞,和稀泥,坑錢

中國留學生的宿管埃及大媽,只帶了兩屆留學生,就住上了3層小洋房,感受一下

我們學費500刀,另一個學校來的比我們晚,被獅子大開口要1000刀,目前正在天天吵

辦居住證,問我們要了160每人,另一個學校被要了300每人,實際據說只要幾塊錢,而且我們要呆4個月,居住證只辦了兩個月,現在我們已經黑了一個多月了,一直拖著不給辦,想再坑一筆錢,目前也在天天吵架

問了下之前一個學校的,說居住證的事也是這樣,一直拖到上飛機前一天才辦好,其實也沒辦好,30個人只辦下來15個,黑掉了15個,這樣以後很難再來埃及了

不過應該也不想再來了……

現在連我們學校在內的3個學校近100號學生都黑掉了,護照被扣,天天在跟教授吵架要求解決,教授表示你們不給我每人給我個幾百我給你們辦個幾把

這兩天考完試了,大家早就計划去埃及南方旅行,現在身份黑掉護照被扣,教授表示你們要去玩要辦居住可以,必須帶我一起去旅遊,吃喝玩樂錢你們付,我是為了安keng全qian著想

吶,綜上,我曾經覺得學阿語還挺不錯的,真是圖樣圖森破

所以,千萬不要來埃及,千萬不要來蘇伊士運河大學,千萬不要


推薦閱讀:

你怎麼看待非洲傳言中國出口「人肉罐頭」甚至驚動了中國政府闢謠這件事?
非洲的有錢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為什麼中國政府要大量資助非洲等欠發達國家?

TAG:非洲 | 移民 | 中國人 | 非洲工作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