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寫那麼多書,怎麼看得完?

本人是國際關係系的大學生一枚。讀了三年書,卻越來越不想讀下去,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對於知識有種很嚴重的無力感。前人寫了太多太多的書,根本無望讀完,舉例來說,單單是西方國際關係理論的經典現實主義,有位大師尼布爾,一生就寫了多達40本著作。而且我感到,幾乎每一本書都是一個小宇宙,儘管主題是政治,卻又和經濟、哲學、神學、甚至科技等息息相關。除去書目數量的問題,還有理解問題,很多被稱為經典的書,都艱難晦澀,即使看中文翻譯也很難懂,更不用說有些學者還故弄玄虛,將簡單的道理弄複雜,或者作者自己可能也不知道在寫些什麼。

理論可能無所謂對錯,可是關於歷史的一些史實,竟然也是眾說紛壇,誰說誰有理,每個專家、學者都認為他們自己說的才是對的,也都極力宣稱他們說的是真的但至於真相究竟如何,我不得而知,因為我不可能穿越到古代去見證真實場景,也不是能接觸到秘密檔案的高官。也許有些人會說,你可以根據常識常理去判斷,可是誰又能否認這世界上沒有傳奇發生?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潛伏》里的翠萍死了,余則成的真相很可能就此湮沒在歷史煙雲中。還有前些日子習大大引用的拿破崙的中國醒獅論,事後被網友扒出:拿破崙根本沒說過這話。可那又怎樣呢,我們的高中政治課本上有那句話,習大大引用過那句話,連我們的美國政治教授都在課上引用那句話,即使拿破崙根本沒說過,又如何?誰能知道究竟什麼是真相?

所以有時真的很絕望,不知道究竟要讀多少前人的書,才能真正弄懂、全面了解一個理論、一個國家、一件事。我很怕即使都讀過了,也只是變得越來越不知真相為何,就算知道了真相為何,恐怕自己這一生也不過是為前人做註解,徒增後人學習閱讀的煩惱而已。

不知各位學霸和有思想者,你們怎麼看待我這個讀書的煩惱呢?


曾經有一個實驗是這樣的(忘了什麼名字和具體細節,麻煩知道的人糾正補充):

實驗安排了兩組小孩,A組的小孩被要求達到某個具體的目標,如:考一百分。而B組的小孩則被要求注意自己有沒有進步。

實驗進行了一段時間後,研究人員發現當A組的小孩得不到一百分時,會陷入失落和無力的狀態,整體學習的進度比較遲緩。而B組的小孩則進度很快,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注意力放在更容易達到的目標上——注意自己有沒有進步。

兩組的小孩比較起來,A組容易陷入——嘗試--&>失敗--&>氣餒--&>振作--&>嘗試,的冗長循環。而B組則是——嘗試--&>成功--&>更自信的嘗試--&>更成功,的良性循環。

你的注意力並不應該放在你看不看得完前人所有的書,而是自己有沒有因為看這些書而成長,畢竟後者才是看書的主要價值。


莊子有云: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這大概就是說給問這類問題的人聽的。


了解一個人造理論比創造一個理論還難,因為它未必契合物理世界。

莊子早就發現,有限的生命,經不起求知的消耗。

比較現實的做法是以拿到畢業證為目標,誰說一定要走學術路線。

還可以收窄視野,專攻一個最基本的細分領域。個人腦力實在有限。


先批評樓主,什麼叫「真正弄懂、全面了解一個理論、一個國家、一件事」?麻煩你給我舉個例子從古至今誰做到了這點?

然後送上一碗雞湯:樓主你得了「什麼都想知道病」,要吃「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步有近一步的歡喜」這葯。

最後給你一個勺子:向我學習,進行自我心理建設——你看昨天的我好傻逼,哈哈哈哈哈,今天我又學了點東西,頓時感覺高大上了。


題主不要糾結,送給題主一個詞:經世致用。

我們學習前人的理論是為了解決當今的問題。前人的理論多如牛毛,好用就拿來用,解決不了問題就扔掉換下一個理論,再不行就根據實際需要把它們拼成自己的理論。不要被前人的理論過多耗費自己的精力,最終成為一隻書櫃。


世上有那麼多的食物,怎麼吃的完?進食以果腹,讀書以致用。


你讀書的時候,快樂嗎?


放心,沒人能看得完!

我不是學霸,也不是有思想者,也不清楚國際關係是學什麼的。但是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回答了,因為我也困擾過。但很快就想通了,可能是個人比較隨意、散漫。

對你讀書煩惱的看法是:我覺得同學你就是太操心,太認真了!

以下是當我有這個問題時的想法,希望能安撫下你的不愉快~

關於第一個問題,有些人寫書是為了賣錢,有些人寫書是為了死前給世界留點貢獻。所以自己覺得故弄玄虛的書可以放棄。

像做人一樣,有些人低調的一句話意味無窮,有些傻逼說半天也說不到點還硬裝,我覺得書也是。是果斷轉身還是忍耐聽就看你的選擇了。

第二問題,你想我們只是這世界上的一瞬,幾千年都沒解決的問題,我們才能活幾十年,怎麼可能那麼容易就解決了呢。即使它事實上是假的,即使它被文人幾番加工,只要對自己有用就行。用它有利的部分,其他的隨便想想。這種事是歷史研究人員和教授們互相撕逼的事情,你看看樂一樂就好了。

第三個問題,確定以及堅定自己三觀和知識體系。不要什麼都依賴書,我覺得沒有什麼東西有標準答案,只有目前還不錯的答案,根據你自己三觀和知識體系在還不錯的答案上篩選添加。我覺得重要的是你怎麼看,而不是你知道了專家是怎麼看的。

我自己是以下這樣的,如果你覺得還行的話可以參考下~

1.
改讀中國古代的經典書。言簡意賅,經歷長時間的驗證。

2.
讀行業最基本、最權威的一兩本書,把自己覺得符合你讀中古書而形成的人生觀的點記住。其他就當看著消遣。

3.
「道、天、地、法、人」根據這幾個對自己看書得到信息做一個分類,經常總結。

4.
要做好一個準備:人生總有遺憾。人生總有那麼幾件死前也沒辦到的事,人也不可能讀完所有的書。


這才像讀書人問的問題,還得用書回答,推薦金克木的書《書讀完了》,可以解。


冒昧回答一下,說說自己的看法,以期拋磚引玉: 題主所說的問題應該是非常普遍的,曾幾何時,熱衷於收藏好書,然後發現即使是只看好書,經典,這輩子也有看不完的好書。只是後來慢慢淡然了,個人原因有以下幾點,歡迎補充: ·吾生也無涯而學無涯,找有用的或者有興趣的書來讀。對於有用常常被人批判,實者不然,知識有用時,往往更能激發興趣。學以致用,往往能理解更深。 ·半部論語治天下,我不是說論語有多好,而是這句話說出了一個道理——很多事物的道理是相通的,觸類旁通,舉一而反三。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具體的知識往往是道(規律)的外在表現方式而已,如果只記得知識,卻忽視知識背後的規律,獲取知識的方法,難免有書獃子之嫌,買櫝還珠。 暫時就想到以上三點。再舉個例子,譬如經濟學,學來學去,最後發現就一個核心——理性人的假定。而經濟學大抵也都變成了一個理性人效用最大化的問題,尼爾科森的原理與擴展一本書都在說這個問題。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

PS:貪功躁進是兵家大忌


推薦 金克木先生的 &< 書讀完了&>


觀看各位答案,各種實用主義啊。各種負能量啊~~~

我想這肯定不是男主想要的。男主要的是真理啊。

如果男主是實用主義,會來問這麼白吃的問題么?

有篇文章,說中國高才生和美國高材生對真理,智慧,財富,權力,美的選擇。 中國的高材生們,無一不選財富和權力。我想我也會選權利,因為這是中國的文化體系決定的。

可是真理高於一切啊

百度百科下:真理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

重點是規律。歷史總是會驚人的相識。

多思考,方能悟到,也就學有所成。

論語有云:朝聞道 夕死可矣

看問題里出現多次真相,

真相和真理請分清楚額,

一味的尋求真相,才是書獃子所為,

前人所書雖為經典,不過也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時代的變化,平台的變化。這也是給後來者超越的機會呢。不是么?

如果《潛伏》里的翠萍死了 ,會有個叫翠花的人出來,這應該是個偶然和必然的關係吧。

一點愚見哈哈。


看到這個問題遲疑了一下,好像不夠資格回答,既不是學霸又不是思想者。作為一個學習者說兩句吧。

胡適先生說的:管它真理無窮,進一寸得一寸得歡樂。這樣也算是回答了,可對於你的疑惑你一定不會覺得這是解答。但事實就是這樣。

還有就是你現在這個階段,不建議想太多,把事情想大了會造成心高手低,對於實際求學會產生無力感。做一些實際的事,例如你學經濟的,你先把本專業學好,再去操歷史的心。等做好一件事,弄懂一件事,下次你在對事情有疑惑你就會有方法基礎,不會只生煩惱。

希望有幫助。


路人甲:我有滿滿一衣櫃衣服,可以想穿哪件穿哪件,真快樂

路人乙:我有滿滿一衣櫃衣服,可是還是不知道穿哪件,真鬱悶

~~~~~華麗的分割線~~~~~

1.有書可讀總比沒書可讀要快樂的多。

2.讀書不是盲目的接受,而是通過自己的思考,有選擇性的接受。古代有個老漢咋說來著?「學而不思則罔」,然也。


書不在看多少,更重要的在於記住多少。看的書是否對您有幫助,有啟發,有感觸。


kindle在手 天下任走


讀書的意義就在於讓人認識到宇宙與時空的無窮無盡,書讀不完,也不需要讀完。


推薦閱讀:

人在什麼時候最容易產生學習的動力?
世界上真的存在記憶宮殿嗎?常人能掌握嗎?
雅思考11次還不過是為什麼?
商業規律具體是哪些規律?
如何理解 低效率的勤奮不如懶惰 這句話 請說出你身邊的故事?

TAG:思考方法 | 學習方法 | 獨立思考 | 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