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奢侈高檔的米其林餐廳,往往給人一種吃不飽的感覺?

我雖然沒去過(因為沒錢),但也看過不少米其林餐廳的圖文repo,整體感覺就是:大盤子,小分量,注重賣相但好像吃不飽?再一看價格,哇,沒有幾千塊拿不下來,難道有錢人真的願意花這麼多錢去吃一頓三分飽的美食?(回家會偷偷泡速食麵嗎……)

加一句:希望答主們不是以嘲諷題主為目的!!!我就是沒吃過才會問


簡單直接地回答問題:

以法餐為主題或受法餐影響很深的米其林餐廳,之所以往往給人一種吃不飽的感覺,是源於「新法餐(Nouvelle cuisine)」的要求,是廚師刻意追求的效果。


完整答案: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問題,此前已有各位答主為此題貢獻了詳實的解答,我也從中受益匪淺;但是在此,我想再從米其林餐廳的主調——法餐,其發展演變(新法餐/Nouvelle cuisine)的角度來談談這個問題。

我認為題眼在「吃不飽的感覺」

首先,必須要說:題主你並不是一個人,我回答這個題的起因是某日和我的法國房東及她的姐妹朋友們聊起了法餐,尤其是美食餐廳的法餐(gastronomique)她們向我吐槽「一個大大的盤子,就裝那麼點東西,我們跟讀課本一樣讀菜單,最後出來一滴紅色醬汁說這就是那一長串單詞描述的東西……」

聽著她們的吐槽,我腦中突然想起了這個題的題主,於是沒忍住就笑出了聲,正所謂「天下大同」。她們是教科書式的法國中產階級:住大公寓、養著一條金毛、一大家子享受著富裕的物質條件、有度假別墅、甚至還有自己的兩匹馬……自然,消費米其林餐廳對於她們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常去的里昂和巴黎也有足夠的米其林星星供她們消費)

為什麼她們和「沒吃過」米其林的題主會有同樣的感覺——米其林餐廳給人「吃不飽的感覺」?

因為這就是事實啊——法餐的廚師們確實會使每個餐盤裡的食物表現得「輕量化」,說人話就是讓人有「吃不飽的感覺」

你感覺吃不飽?那就對了(笑)~

追根溯源,這種奇奇怪怪的法餐製作要求是有「法典」規定的——「新法餐十誡」(Les 10 commandements de la nouvelle cuisine)


新法餐十誡得從新法餐聊起:

什麼是新法餐(Nouvelle cuisine)?

廣泛地說,新法餐是上世紀70年代初興起於法國的新式法餐料理,也是當今大多數法餐美食餐廳採用的法餐形式。

區別於傳統法餐,它輕盈、簡約而又精緻。

它的興起始於一場由當年前衛的主廚們和兩個年輕記者的合作——主廚革命;這並不是官方說法,但是有部紀錄片《主廚革命/La révolution des chefs》便是以此為題講述了法餐由傳統法餐變革為新法餐的過程。(這部紀錄片非常值得推薦但是沒有譯版,語言門檻大概是法語實際水平B2+,各位好奇星人請量力而行)

那兩個昔日的「年輕記者」今天赫赫有名——克里斯蒂安?米約(Christian Millau) 和 亨利?戈爾(Henri Gault),也就是著名美食指南GaultMillau的創始人。正是這二位,在1973年撰寫了新法餐十誡,作為新法餐的指導性綱領。

什麼是新法餐十誡(Les 10 commandements de la nouvelle cuisine)?

新法餐十誡是十條針對主廚們的方向性的餐飲操作要求,在此我介紹與本題相關的兩條——其八、其九。

第八條:你不會忽視飲食營養——Tu n"ignoreras pas la diététique.

其實「主廚革命」之前的傳統法餐的分量是很足的,整體的構成差不多可以用「重油、重鹽、重量」來形容。因此這條教誡其實暗暗提點了眾主廚注意縮減每個餐盤之上的「分量」,轉而關注其中食材的營養結構,以期為食客提供一份健康的飲食。將這條要求完成得出類拔萃正是新法餐概念的發起人之一——主廚 米歇爾?蓋拉爾(Michel Guérard)的 輕盈料理(cuisine minceur),這種料理理念在保證菜品美味的同時重視營養搭配,著力於控制每道菜的卡路里含量,憑藉著創造性的輕盈料理,主廚米歇爾也榮登1974年的時代雜誌封面人物。

第九條:你不會糊弄你的擺盤——Tu ne truqueras pas tes présentations.

這條教誡極大地提升了法餐的顏值屬性。從新法餐改革起,法餐就變得愈加精緻,這是從菜品口味、營養結構和擺盤呈現等方面的全面提升;重視擺盤意味著以美學意味的要求去調整菜品,因此傳統法餐滿滿當當的分量自然被嫌棄——這不利於主廚們表達自己作品的美感;在一段時間的發展摸索後,主廚們更傾向於用較大的盤子來承裝自己的菜品,就像畫家要求一塊合適的畫布,而空餘出的地方好比適當的留白。美食料理的體驗並不單純由味道構成,哪怕僅僅討論餐盤之中的部分,也是由眼耳鼻舌的體驗共同搭建。而正如題主所言,新法餐的體驗其實是「好像吃不飽」,美食餐廳里數道乃至十數道的紛繁服務下來,很難有吃不飽的道理。犧牲一點「飽食感」的表達,換取大幅度提升擺盤的視覺效果,是值得的。

這裡的第八條、第九條只是具體的指導戒條;事實上,更重要的是這種在烹飪中由「足量」甚至「過量」轉變為「適量」的思想。


總之,題主從米其林宣傳資料里接收到「大盤子,小分量,注重賣相但好像吃不飽」的感覺其實是廚師們遵循「新法餐精神」,苦心孤詣之後的成果。

此外,日餐中高檔料理——懷石料理,也有類似的追求,我了解不多就不展開了。

謝謝閱讀,歡迎討論。

引用參考:

  1. Gault Millau
  2. Bénédict Beaugé, Plats du jour : Sur l"idée de nouveauté en cuisine, Anne-Marie Métailié, 2013
  3. Nouvelle cuisine - Wikipédia

P.S.

1. 對法餐的歷史或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考慮關注一下我的專欄 IPB門徒隨筆,近期我會試著整理出一些法餐的歷史發展的資料。但我應該不會放出完整菜譜,所以不必為了做菜而關注我的專欄。羞澀笑,再次感謝。

2. 大家真的都很忙,雖然我自認為說清楚了可還是有看不清的朋友,還是劃重點方便,請看正文部分帶有下劃線的句子。


首先,題主的認識是很清醒的,是好像吃不飽,而並不是真的吃不飽。至少在我認識的摘星愛好者中,沒聽說過有吃過挺多米其林餐廳但總說吃不飽的。

其次,一頓米其林沒有幾千塊拿不下來?未必,花好幾千塊吃一頓三星的雖然大有人在,但便宜的餐館也有很多。像我寫的這條帖子里的這家三星餐館,最便宜的套餐也就是150人民幣。米其林三星餐廳吃一頓多少錢?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所以,去吃一頓米其林餐廳的錢並不一定需要這麼多,也不會根本吃不飽。

那麼,有沒有花大錢去吃一頓吃不飽的米其林的情況?

有,比如我在香港米其林三星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的這次經歷。

吃不飽的原因是:

1.當天早上沒吃早飯,到了12點才到餐廳,而且這家店的餐前麵包不合胃口,就餓著肚子打算等主菜。前菜點了一份但馬牛小吃,但分量也不多。

2.米其林餐廳一般可以選擇點套餐或者單點。我單點了一份黑松露手工意粉和一份龍蝦risotto,和妹子分著吃。出於價格比較貴的原因,點的菜確實少了一點。

3.不知為毛,這天上菜的速度實在太慢,等一小時才上一道菜,沒吃飽也是因為之前餓得太厲害了。

需要說明的是,我吃過幾十家米其林餐廳,唯一一次有吃不飽感覺的只有這一家。如果多吃點餐前麵包,多點一個菜,或者他們上菜速度稍微快一點,都不會吃不飽的,這只是很偶然很偶然的情況。

其實,最後還是靠著甜品稍微吃飽了。

提拉米蘇

黑松露冰淇淋

巧克力甜點

還蹭了一下同伴點的意粉和各種肉類。

看完之後還是覺得吃不飽?那再舉個我邊吃邊松褲腰帶的例子,奈良的米其林三星和やまむら。

和やまむら主廚叫做山村信晴,以前也是一家料理名店的料理長,50歲時出來單幹,在奈良開了這家餐館,至今也有12年左右了。

餐前酒是栗子酒。圖就不上了。

先附。松茸和鮑魚,加了檸檬醋調味。

土瓶蒸。蝦、松茸、海鰻,冷天來一碗熱騰騰的湯再好不過。

薄造り。比目魚刺身。白色的球狀物是山藥,橙色的用來做酸橘醋。

造り。吞拿魚大腹、蝦、烏賊。

八寸。最上面一碟是章魚子,被紅葉遮住的是鰻魚牛蒡,右邊是烏賊和蝦,秋葵和板矢貝,下面的是蘿蔔泥葡萄,還有春菊,也就是茼蒿。牙籤是用海苔包著可食用的細烏冬面做成的。這幾道小菜里,我最喜歡的是秋葵和板矢貝的搭配。

海膽和胡麻豆腐。這家的胡麻豆腐做得十分粘稠,很是好吃。

燒物。常見的帶卵香魚。

冷物。松葉蟹肉、湯葉(豆腐皮)、叢生口蘑。

焚合,也就是燉菜,在日本又稱為煮物。這碗是芋頭、茄子和蓮藕根做的年糕,加了一些薑末。在湯汁里攪拌開來,粘稠又熱辣。

主廚山村信晴除了會做菜,還精通陶藝和書法,店裡的一些酒器就是他製作或者淘來的。要是在店裡點了清酒,就可以從價值不菲的酒杯中挑一個使用。我選的這個是信樂燒。

見我們喝酒喝得正開心,老闆娘又問我們要不要來一點下酒菜,然後端上了一碟美味的豆渣

主食時間。這家店提供四種主食,見我們猶豫許久,妹子服務生便問要不要都試試?

當然要啊,都給我端上來啊!

第一碗,螃蟹粥

第二碗,栗子飯。兩年前來的時候也吃過。

第三碗,黑胡椒沙丁魚飯

第四碗,魚子湯飯

四碗過後,萌妹子服務生問還要不要加,於是又要了一碗螃蟹粥。那天我和兩個朋友三個人一共吃了十四碗飯。覺得吃不飽的同學們可以一個人吃十四碗,不加錢。

餐後甜點。芒果、蜜瓜、葡萄啫喱。

這一頓吃了四個小時。我們是最早一批進來的客人,卻是最晚一批離開的。

吃飯時,我們問服務生有沒有日文菜單,服務生說只有英文的。主廚山村桑等到料理基本結束後,拿出一卷和紙給我們揮毫寫了一份日文菜單,蓋上名字印章,再用鋒利的菜刀割開捲紙。帥炸了有沒有!

這一頓的餐費是一萬日元出頭,換算成人民幣大概五六百塊錢。

我喜歡這家餐館的原因是:餐館開在城郊居民區里,外表上就是普通的小店,也看不出這是一家米其林三星餐館。一推開餐館小門,眼前所見只是二十來個座位,陳設布置也十分簡單,完全不像印象中一副高冷氣派的星級餐館的樣子。主廚倒啤酒的時候會不小心溢出泡沫,服務生是附近雇來兼職的女大學生,氛圍讓人覺得像是身處一家常有街坊來光顧的居酒屋,又像只是去一個廚藝不錯的朋友家吃個家常便飯。飯點時候,客人談笑的聲音飄蕩在滿是食物香味的空氣里。主廚和服務生會熱心地寫漢字或者用蹩腳的英文向我解釋菜品的食材,就連坐我身旁的歐巴桑見我點的清酒見了底,都會熱心地用她自己的酒壺幫我斟上一滿杯。

米其林三星都很高冷?盤子大飯菜少?沒幾千塊下不來?看著就吃不飽?

未必。

至少我去過的一半米其林餐廳,吃完後都是摸著肚皮出來的。奈良的這家是扶牆。

或者也有人會覺得米其林西餐吃不飽?那再舉個例子。神戶的三星西班牙餐館,Cá Sento。

Cá Sento的主廚叫做福本伸也。這位今年36歲的仁兄堪稱廚藝天才。20歲那年赴歐,在義大利、西班牙等地輾轉學廚。2004至2006年,福本伸也在西班牙瓦倫西亞的Cá Sento餐廳擔任廚師。2008年回國後,為向恩師致敬,在神戶開了一家與Cá Sento同名的餐廳。僅兩年後,Cá Sento獲得米其林三星評價,並一直保持至今。

餐廳在神戶三宮一帶,離車站有些遠。

餐廳只有5張桌子,靠門處擺著近期丹麥餐廳Noma的食譜。

酒水要了一杯接骨木果汁

烏賊,下面是烤過的洋蔥和鳳尾魚。

法式清湯Consommé製成的啫喱。裡面是毛蟹肉、秋葵和落葵。

這道我非常喜歡。菌類製成的湯,湯里的是叢生口蘑和松茸,下面還有一層蒸蛋。一口下去,滿是菌類的清香味兒。

日本產野生鰻魚,上面撒了細蔥,下面墊著無花果和杏仁汁。

接著,服務生給我們端上了一堆食物。

鳳尾魚

魚子蛋卷,蛋卷皮是土豆做的。

鴨血腸,配著蛋黃醬。

沙丁魚

秋刀魚

麵包

剝皮魚,醬是芫荽製成的。

龍蝦,配著蝦蟹製成的醬汁。龍蝦肉微微有些生,肉質非常彈牙。

熱蔬菜沙拉。端上來之後,服務生會往裡面倒上熱的芝士醬汁。裡面的某些蔬菜我實在是喜歡不來。

接下來終於到主食了。第一道是青森產的平鮋

珍珠雞,配著白菜和黑胡椒。

最後一道是類似西班牙海鮮飯的鍋物。裡面放了鮑魚、蝦、蟹、貝等。一起去的朋友非常喜歡這道主食,印象中似乎一共吃了三碗。

甜品環節。主食有三道,甜品也有三道,這家店真是太實在了。

我點的是姑娘兒果,外面裹著白巧克力。姑娘兒果一咬到嘴裡清脆地爆開,和白巧克力的甜味融在一起,還蠻驚喜的。

朋友點的是芝士拼盤

烤板栗皮和神戶水做出的啫喱。令人驚喜的味道。

最後的蛋糕和雪糕

以及茉莉花茶

這頓飯總共吃了四小時。我們不僅取消了神戶夜景的計劃,差點連回程班車都趕不上了。總價是18000日元,換成人民幣1000不到。菜品總共有約20道,其中主食和甜品各有三種。

還是覺得吃不飽的同學,把你平時的飯量分成20份,估計每份也就和這些差不多吧。

另外,即使在開頭的那家餐廳沒有吃飽,我也只是吐吐槽,但並不會抱怨什麼或者覺得不划算。光是黑松露手工意粉和龍蝦risotto的味道,就足夠值回票價了。

================================

個人微信公眾號:晃蕩范(FanViajero)

不定期推送旅行覓食日記和酒後胡言亂語。

http://weixin.qq.com/r/IXVlfS-E7XKSrWse9yAz (二維碼自動識別)


工作關係海外出差比較多,自己也不時出去旅遊,經驗就是:

在日本吃日料,在歐美吃西餐,從來都是吃撐的,餐廳越高級越撐,因為會更在意一頓飯下來菜式乃至所配酒水的完整性,以至於即便每一個菜的分量都不大,但一路吃下來要不是實在不捨得浪費都很難吃得完。

國內一線城市的高級餐廳,還有就是國際品牌大酒店的餐廳,基本也是和國際接軌的。

也就是那些一客200g分量的非熟成牛排敢賣你200RMB,全程不提供麵包,然後菜單里還有蟲草花燉湯和揚州炒飯的所謂西餐廳,會給大家「高檔」西餐吃不飽的錯覺了。


我有一次真吃撐著了,當時大概就是題主說的這個樣子,大盤子,小份量。下面是翻出來的照片。

記得晚餐桌上擺滿各種大大小小的杯子、刀、叉、勺,令人眼花繚亂,然後主廚出來致辭,介紹今晚的菜色和酒品,和他設計今晚菜色的「動機」亦或「想法」(搞什麼東東?)。

先來個開胃菜,某種披薩餅什麼的,味道不錯我全吃了,邊吃邊想起來照相留念。

接著是龍蝦通心粉,酒是白酒Sauvignon Blanc。淺淺的一盤煮通心粉加點海鮮什錦和龍蝦肉,我覺得湯汁很美味,全吃了。

再來一道是魚了,紅鯛烤蝦,酒還是白酒Chardonnay。兩隻蝦一塊魚,做得挺鮮。保羅福塞爾在「品味」中說,「好吃的海鮮還就得做成粘糊糊的」(記不清了?)反正我全吃了。

啊,接下來的菜給我印象深刻,我直接叫它做「梨子果仁藍紋乳酪沙拉」吧。就是一小份,用生菜葉盛放著,視覺上別具匠心,也確實好吃。這道沙拉上來前,我就在想,兩把叉子都用過、被收走了,接下來的菜奈何啊?結果適應生給大家又上來擺了一遍刀叉。我當時想難道這是要重啟的節奏?

這回是主菜了,牛排,酒變紅酒了,某種Cabernet Sauvignon。牛排烤的很嫩,滋味很好。裡面有一片像某種火腿烤的脆脆的,口感類似咸餅乾。我,還是全吃完……覺得很飽,而且覺得有點吃累了(汗顏)。這時候主廚帶著二廚三廚跑出來慰問了一番,然後我聽到他宣布說,接下來還有三道菜,敬請品嘗。立馬有崩潰的感覺……所幸又是個玩笑,哈哈,活躍一下場上的氣氛。

最後上了一道甜點,某種蘋果餡餅和白切達乳酪,酒換成咖啡了。我居然還給吃完了。(我是真的吃撐著了,第二天早上五點多就醒了,跑步消食)所以講究些的西餐,每一道菜是相對少一些,看起來很精緻,但是架不住一道接一道上啊,最後恐怕真能讓你吃撐著。


因為很多人都不大清楚餐前麵包是可以續的。

我十九歲的時候打算開始學廚藝,那年的壓歲錢一大半拿去置備了幾把好刀,打電話問好價格以後揣著剩下的戰戰兢兢地走進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廳(御膳房Tasting Room)試試味道,心裡想著不怕,大不了少吃點出來買10塊錢一個的麥當勞的豬柳蛋堡墊巴墊巴。

結果哪知道點了一個四道菜的套餐,它上了七道...我第一次聽說還有pre-appetizer和pre-dessert一說的...

(當然和很多法餐一樣,最後還有塊甜得發人深省的homemade巧克力)

我覺得首先很多人怕有「吃不飽」的想法主要還是因為錢沒拿夠,拿夠了錢我就算單點我也能吃飽。

其次是因為對於@米其林指南的不信任,總覺得上了這個榜就很坑,其實拿到米其林星的二星三星餐廳有一半都是不賺錢的,論據來源於康奈爾大學的一篇叫《Behind the Stars》的論文。像這次我一個人去吃御膳房,我提出看看他們的米其林指南好方便點菜,他們看我一直邊吃邊看,主動提出把這本送給我,和經理寒暄了兩句又莫名其妙地被打了八折,說白了,精明的fine dinning老闆都知道一個道理——我這個產品就值這個價,錢不能少(我這情況特殊點),分量可以多很多~

有的人會覺得那些人好土啊,吃米其林居然是為了吃飽去的!其實我覺得也沒什麼不對,像我這種人也覺得吃飽了才會覺得愉悅,吃不飽會煩躁。想吃飽沒錯,問問能不能吃飽更沒錯好吧?不知道罵別人low的優越感都是哪來的。


關於米其林餐廳吃不吃得飽的問題可以看一下我之前寫的

http://zhuanlan.zhihu.com/plumestreet/20055871

由於菜太多了所以只好分上下來寫。

很多人會誤以為盤子大東西少=吃不飽,但如果隨便去一個米其林餐廳的網站搜一下它的menu大多數情況是裡面的菜品數量多的嚇人,這個時候又會陷入到底吃不吃得了的苦惱。

那麼是不是所有貴的餐廳都這樣呢,當然也不是了,尤其在國內有很多華而不實,貴的要死缺吃不出什麼東西的店,那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在這裡我不討論去吃高端餐廳的意義,只基於個人經驗回答樓主的問題

如果你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樓主可以這樣嘗試模擬一下就餐流程:

1. 先按照平時的飯量把飯菜盛到一起

2. 取其中的60%。你說的3分有點過了,也不至於這麼少

3. 把取的其中的50%的飯分成大約七八份,按照大小排列

4. 開始吃飯,先吃小的,再吃大的。要點是你需要把這頓飯的時間拖到3~4個小時,然後再用一些方法分散每一份之間的注意力,比如打打遊戲,看看電視什麼的

5. 期間不停喝水,總量控制在1000ml左右。以氣泡水為宜,不行就喝蘇打水

你會發現,吃到第三份的時候差不多就不覺得餓了,吃到後面雖然沒有覺得飽,但是似乎也覺得不用再吃了。

對,就是這麼神奇

利益相關:吃貨


謝邀,我正在去米其林的路上~之前去過幾次都吃得很撐啊

————————

吃完飯回來了,補充下今天的圖片

這次的米其林是我所在城市很出名的一家,叫做Da Rina。作為一個沿海城市,高檔飯店從來都是專註于海鮮。

當然了,作為一個小城市,這家餐廳也只拿到2個餐叉標記,並沒有真正上星。所以我們這頓飯其實是團購來的,兩個人只花了70歐元。

如同所有的義大利西餐飯店,包含在座位費(服務費)里的,是有一碟麵包的。上菜之前如果餓得厲害是可以提前墊一墊的。

上前餐之前,還送了七八個炸丸子~一人能分上三四個,吃過麵包和這個炸小丸子之後,再怎麼也不會餓得兩眼發綠了

這丸子也是熱那亞的特產,用鷹嘴豆粉為主料做的,很有特色

然後就是前餐antipasto,一人一盤,可以選(我和女票為了嘗試更多的口味就選得全是不一樣的啦~)

這一道是熟的海鮮,包括中間的魷魚,後面的海虹,炸魚,以及地中海的特產鳳尾魚(薄片的和那兩條都是)

而另一份前餐則是生食為主的,包括生蚝一顆,韃靼肉排一塊(用現磨粗鹽調味,非常有層次感)

蝦米和螯蝦各一隻,生魚肉兩份(金槍魚和鱸魚)

然後才是主食(提供能量用的高澱粉食物)

一個人點的是龍蝦面~味道怎麼樣我覺得不太好解釋,龍蝦本身就太香了,然後麵條又是很有嚼勁的鮮面,配上番茄為基底的醬汁和富有清新氣息的歐芹~味道怎麼樣你自己想像吧哈哈

而另一份則是什錦海鮮燴飯(risotto)

這燴飯的火候非常的好,米飯外表軟糯,而中心有嚼勁卻並不夾生,軟糯的外表吸飽了海鮮和藏紅花混合出的鮮美汁水,味道沒的說!

這道菜之後,我就已經差不多飽了。

我當時有多飽可能不太好形容,但是在一個高端到連坐姿都不好意思不板板正正的高端飯店裡,我肯定是不能像酒鬼一樣灌酒的。

但是我和女票兩個人吃完了第一道之後,單純配餐用的一整瓶氣泡白葡萄酒已經喝下去一多半了~

然後……還有分量不小的第二道(secondo piatto)一份是石鮨魚,在橄欖油和白葡萄酒的醬汁中烹飪而成,略帶葡萄的酸味,肉質緊實鮮美

另一份算是歐洲版的天婦羅了,也就是日本tempura的始祖,很大一份

吃過這一道之後,我們兩個人果斷就撐得不行了

然後……還有一人一小份甜點……吃不飽?我們這時候吃東西某種意義上已經可以算是一種煎熬了,對,撐得,肚子在抗議表示實在吃不下了,可是嘴卻貪戀一道道美食的味道,完全停不下來!

絕大多數入了米其林法眼的西餐廳都是假定顧客是過來認真從開胃菜一直吃到甜點的,通常每一道都並不貴得離譜,但是分量相對不會太大(其實也不小啦,顯得少而已)可即使這樣,一整套吃下來也是對人飯量的一種挑戰(我還是我幾個小夥伴中公認的大胃王)

如果吃不飽,基本可以確定是你點菜點少了,去米其林那個檔次的餐廳就一定要做好大出血的準備嘛!

P.S 國外正式的一頓飯就是要吃全套的,這是西餐的進食習慣(自己在家吃當然無所謂)你去飯店高興的話當然也可以不點全套,但是回過頭來再抱怨吃不飽,或者表示自己就是接受不了他們的進食習慣不願意遵守,那對不起,這還真就是你自己的毛病了~飯量小這個鍋米其林不背!


你以為他們免費無限量供應麵包是為了什麼。。。


米其林餐廳分很多種啊,你說的那種是屬於比較新派的,大盤子小碟子什麼的,也有專門做西班牙海鮮飯的,專門做泡菜的(不是棒子那種),專門做壽司的等等,分量是根據餐廳的風格來定的,並不是米其林評判的標準。

當然,現在的人還是會有個觀念,就是如果分量很足就有點廉價的感覺。。。


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飲食習慣

中餐尤其炒菜,其實我們的餐桌習慣已經根深蒂固了

1.我們並不習慣把每一道菜吃乾淨——中餐很多菜品選取了大量的配菜,有調味的,也有裝擺的,它們不是不能吃,也未必不好吃,但是大多都不是我們對這道菜的主要期許。另一方面,在很多聚餐場合,把菜徹底吃光會讓場面十分尷尬(這不是好習慣,但是這是一種習慣)

2.我們相對更看中飽腹感——說白了,就是把飽,定義為肚子滿了。而不是到底攝取的營養以及熱量是多少。事實上兩大碗炸醬麵完成的飽,未必能趕上半盤金槍魚沙拉的實際效果。

3.水飽不是飽——以垃圾食品為例,其實洋快餐一份套餐如果一點都不浪費,基本上很多人都能吃飽,畢竟有一大杯可樂把肚子填滿;這裡尤其北方人,更在意的是如何用更實際的東西讓自己吃飽,而不是類似於飲品、冰淇淋、乃至小吃這種「不是飯的東西」。

第二,

你錢夠,雕花麻雀舌頭尖也能把你吃撐了。


之所以你覺得菜吃不飽

主要是因為你不知道總共有多少道菜

法國人吃個大餐能累死

從晚上八點開始吃,一口氣吃到十一點

吃一道菜給你灌一口酒,你還別說,酒還不重樣,什麼肉配什麼酒,講究。

你著急還不行,大廚還要跑出來給你握手鼓掌。

十一點吃完,這法國街上感覺都不安全了。挺著肚兒回家,撐的睡不著覺。


光看各種菜品的圖片,是會讓人產生吃不飽的感覺。

但,那絕對是一個錯覺。而且大錯特錯。

原因有兩個:一是菜品數目多;二是時間太長。

最可怕的其實是時間長。有幾次我到後面差點睡著了。你能想像一頓飯從八點吃到凌晨一點么...


吃不飽的感覺有:

1.你點的太少了。

2.你沒點到主菜。

3.量少就是讓你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才能細品和回味。回味絕對是重點。

吃米其林如果吃全餐的話,除非是超級大胃王,你肯定能吃飽的: 類比,你去吃自助,每個菜吃一口,所有的菜吃遍。

在阿姆斯特丹的Okura酒店的Yamazato吃過一次晚餐的全餐。米其林一星。說是在日本之外第一家米其林星的日料。

115歐元一位。

這頓飯吃了4個小時。

大約有七道菜。從第一道的冷盤開始,基本上每道菜會有三道菜,三道菜的每道只有一口。

真的好吃。不辜負這錢。吃了一口意猶未盡,但是沒有了!只好下手下一道。

但是,好虎架不住群狼,樣式實在是太多了。

我飯量不太大,吃到第三道的時候已經要很努力的坐直了。

男票平時是出去吃飯吃雙人份的量。但是在yamazato四個小時之後,默默地他解開了褲腰帶。

吃的過程中,服務員妹妹會不時過來問你要不要休息一下再繼續吃。

我倆默默休息了兩個一刻鐘。

吃完晚飯回家已經十二點了。在床上躺倒兩點都睡不著,因為肚子太撐了。

不過,米其林餐廳絕對名不虛傳,真是超級好吃啊!從此以後不想吃別家的日料了!甜點是冰淇淋和點心套餐。每樣一口而已,吃了三種口味的冰淇淋和四種口味的點心!從此以後吃benjerry的冰激凌也沒有快感了。

樓主如果有機會,去米其林吃一次午餐,不知道國內多少錢,但是在國外大約400多人民幣一位。絕對比你吃兩次金錢豹給你的幸福感高一萬倍。


唉,看起來你們還真是沒吃過,2羊,奶eve.

大家別讓照片給騙了。每份餐點都"小",架不住它樣數多啊!

米其林餐廳(這裡主要說西餐吧,因為米其林最早是西餐評級)有好多都是不點餐的,相當於國內飯店的付錢吃套餐,主廚喜歡秀手藝一晚上給你端十四五盤上來都是有可能的。

不把食客餵飽了人家下次不來了怎麼辦?所以不但要餵飽,還得讓他們有眼巴巴看著誘人但是吃不下的遺憾,這樣才會有回頭客。

而且西餐廳是分餐,每人每次面前就一個盤子,吃一道收一次盤子。

為了追求餐桌擺放上的"藝術感"嘛,要用超級大盤子,上來就把視線佔滿。菜放盤子中間,往縱軸方向堆。不像中餐都是二維的,力求鋪滿。

這樣直徑12寸的大盤子,甚至是十五六寸的大盤子,有時候真就是給你裝一個扇貝柱上來,雖然盤子里看起來空空蕩蕩,但是這個扇貝有多大呢?有雞蛋那麼大,再加上配菜,其實也有快2兩了吧。

如果拍照,把盤子都拍進去,那肯定就是一道開胃小菜的效果。

就這麼連著上幾道前菜,湯,幾道主菜,沙拉,甜品,又上來一道甜品,又上來一道甜品。。。

正常人很少有能連吃十來份2兩的吧?你又不敢不吃光,怕主廚親自跑過來請教他的藝術創作為什麼入不得您的法眼。。。

唉,飯量不夠的妹子有時候還真蠻尷尬的。

當然了,就像其他答裡邊說的,實在不夠吃,您還可以吃麵包啊,米其林星級餐廳里的新鮮麵包真的好吃到會咬舌頭啊,更別提蘸著各種菜品裡邊精心調配的醬汁了。

沒長出兩個胃來,罪過罪過。。。


我以前也覺得量那麼少吃不飽...後來男朋友放血帶我吃了幾頓之後,發現真的使勁吃都吃不完

如果把每道菜都放在一個盤子里,真的不比中餐少,甚至更多,遇到特別好吃的餐前麵包我真的差不多吃麵包就快吃飽了.....

然後上湯,一般還都挺好喝,滋溜滋溜又在胃裡添了一層...

再來個冷盤/前菜,基本就7份飽了,

然後主菜真的很頂餓,不管是牛排還是魚,那一整塊肉雖然看起來體積不是很大,但是切成丁炒菜的話絕對炒出一整盤了。

我這才只算了3道菜,一般套餐里都會有個5-7道。還有各種海鮮/鵝肝,還有甜品那種高糖攝入,還有餐前/餐中酒溜縫。

之後我就再也不覺得西餐量少了,可能只是參照物盤子太大,又都是一道一道上,對整體份量的視覺感受不太明顯,但是量 真的挺多的...


我來說個總結版的 放心 吃得飽 首先米其林不管1-3星 只要是法餐/西餐型 就是時間拖的特別長 在那裡坐也坐飽了

其次每道菜 好吃的不好吃的 都有點膩 很管飽那種膩 我形容不出來 比喻一下就是類似你吃涼拌菜不容易飽 但是來個油炸土豆肯定飽 那種飽

第三 去那裡除了吃飯還有社交 社交你要喝東西對吧 酒的安排一道一道上也能把你灌醉

反正以我吃米其林的淺見 那些看著小小的菜 最後都能把你吃飽 真是很奇怪的

這是最近吃的一個 甜點才想起來拍照


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真的不會吃不飽……直接吃吐了好嘛!

首發於「雜食動物C」。轉載請聯繫我拿授權,否則死磕到底哦~~

餐廳網站:https://www.azurmendi.biz/

拖延癌晚期患者。希望借著粽子節,開始寫寫在成為吃貨的路上各種酸甜苦辣。

作為一個孜孜不倦的吃貨,刷餐廳是我同一干吃貨小夥伴的愛好。看球賽、吃飯、逛博物館/拜神(消食),也成為本人旅行中雷打不動的幾大活動。尋找美食的過程,某種程度上也和球賽類似,雖說豪門大戶球星雲集、教練牛逼,總體勝率是高;但是弱旅登頂,強隊滑鐵盧也並不算特別稀奇。更不用提還有豪門沒落,新貴崛起這種歷史的進程。

餐廳屆也頗有些這意思。雖然說好餐廳通常意味著好廚師、好食材,在各種榜單佔據高排名的餐廳,多多少少有些自己的獨到之處。但實踐表明,好吃和有名,並不是一件可以等同的事情。

作為我們聖巴斯蒂安美食之旅中濃墨重彩的一筆,Azumendi在我和松仔的List上,大約就屬於這一類。

新意有餘,底蘊不足,用力過猛。環境一流,可以一試。建議單點,除非食量驚人,否則不推薦吃tasting menu。

這是我們對這家餐廳的評價。

米其林新貴,五感體驗

Azumendi 是一家排名上升非常快的餐廳。其主廚Eneko Atxa在創辦自己的餐廳之前,在聖塞巴斯蒂安的另一家米其林三星Martin Berasategui 工作過很多年(關於Martin Berasategui 的就餐經歷也是頗為drama,改天有空來寫一寫)。從他家的菜品中,也是能看出很多Martin Berasategui的痕迹,尤其是反覆出現到讓人難以直視的各種有餡的小丸子,還有處女座服務生不斷要求我們一口吞(小丸子)的執著。

Azumendi坐落在巴斯克地區的首府畢包(Bilbao),離聖塞巴斯蒂安開車大概一小時。因為主打「五感」體驗,除去味覺、嗅覺,主廚也很強調整個用餐的體驗、視覺等等,餐廳的設計不僅視野美好,更有不同的區域和一個完整的流程,在走廊、禪意花園、廚房、最後才到餐廳,搭配香檳、Appetizer以及正餐來完善這種體驗。在頂層還有個Gallery和菜園,餐中/餐後可以溜達,幫助客人理解餐廳的理念,也可以親近大自然(xiaoshi)。

戲劇化的用餐體驗

正經的介紹完畢,下面是亂七八糟放飛的關於菜品介紹、用餐過程以及吐槽。

由於Azumendi是我們那趟(2016年國慶)美食之旅的第一站,去之前可以說是相當期待。為了這幾頓,我和松仔半夜從斯京飛到馬德里,第二天又一大早起床開著小小的SMART驅車五小時趕到餐廳。所以到餐廳的時候真是風塵僕僕,灰頭土臉:一身運動裝,背著個backpack,跟高大上的餐廳以及其他華服的客人們形成鮮明的對比。可是當時也沒有辦法換衣服,只好自我安慰我們這麼大老遠趕去超有誠意,服裝那都是浮雲。

#1 長廊:香檳+Appetizer,追求野餐的感覺。

這一個部分基本是標準的,和最終選擇哪個menu沒有聯繫。

所有客人都會被offer一杯香檳/或者其他無酒精飲料,並且在這裡工作人員會問清楚你的一些忌口和要求,這一點必須要贊一下,還是非常貼心的。

酒喝起來,飯就開吃啦!先是一個精緻的野餐小籃子,裡面有各種可愛的小餅乾。注意,這裡是小丸子第一次出現(左下綠色),裡面包裹的是爽口的果汁。當時還是覺得略贊略可愛略開心的。第一次,工作人員提示小丸子要一口吃掉……我們也照辦。

#2 廚房

第二站是廚房。以前吃過的餐廳,還真沒有參觀廚房的,所以非常興奮。

整個廚房很乾凈,也井井有條,看著大家在認真的準備各種食物,我的內心真實滿滿的期待和莫名的熱血。在這裡又喝了一個飲料,吃了鵝肝和巧克力小丸子。由於松仔告知過不吃鵝肝,所以餐廳很細心的做了調整。這是小丸子的第二次出現。

#3 禪意花園

第三站是在一個美麗的小花園!玻璃頂。午後的陽光灑下來,與綠色的植物相映成趣,心曠神怡。我們一致認為這一站很能體現主廚追求「五感」的理念,是頗有意思的一段。

在這裡,工作人員一邊介紹裡面的植物/食材,客人一邊品嘗不同的Appetizer。

左邊是玉米汁,右邊也是餅乾之類。

然後是棉花糖和甘草味道的餅乾(紅色箭頭處)

從禪意花園出來,我們終於被領進了餐廳。

前三站已經吃下了大概三四杯大小不一的飲品,以及七八個小餅乾、小丸子之類的appetizer。雖然這時候我們還沒有發覺,但這鋪天蓋地的菜量,早已為之後的杯具埋下了伏筆。

#4 正餐

說句題外話,巴斯克地區的這幾家餐廳都有很值得稱讚的一點是餐廳不強行要求客人要選擇tasting menu,a la carte (單點)也不需要提前說明,當場決定就可以。

由於豐富的前菜,和考慮到接下來幾天的艱巨任務(還有三家要吃),我們放棄了菜品更加豐富的seasonal menu (多了生蚝等當季的海產,這個根據季節不同應該會調整),選擇了Classic的tasting menu。事實證明沒有選Seasonal 是非常明智的。然而還是……華麗的敗下陣來。

Full Course 的菜品大致如下,附上不走心的配圖和簡評。

橄欖和小丸子,裡面是融化的cheese。小丸子第三場。

麵包。還有雞蛋-也是要一口悶,變形的小丸子出場4.

藏紅花+蛋+蟹肉(右下白色)。這個還不錯,蟹肉新鮮,加一點辣味,總算不那麼膩。

龍蝦肉。還行。比較清爽。

在Cheese、鵝肝、巧克力附加大肉的轟炸之下,我們的狀態逐漸一路走低,越來越差,當第一杯紅酒喝完,服務生給我們換了一個Azumendi自產的,味道較濃郁的紅酒之後,到達了谷底……

這時候,我心心念念能上個清爽的食物,結果來了這貨:

豬肉+鵝肝+三種Cheese

終於,大胃二人組遭遇了滑鐵盧。

松仔直接沒有Hold住,一路奔向了衛生間,吐到衛生間掛上out of service的標識……而我也是故作鎮定,強顏歡笑,靠著一大杯白開水,才把反胃上來的食物又壓了回去。

作為兩名勇士,我們遇到了階段性的挫敗。而就在此刻,年輕帥氣的主廚出現了,彬彬有禮的和每一桌客人打招呼,詢問客人吃的如何(qiu zan mei)。

(此圖非本人拍攝,來自網路)

「Well, it』s nice.」

演技不足的二人,穿著運動衣,只能神情尷尬的應付過去。心裡想的是主廚回頭髮現我們吃吐了,心理陰影面積會有多大。

然而革命尚未成功,吃貨仍未放棄。

在意識到紅酒大約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之後,我們果斷的拋棄了紅酒,要了一壺茶。靠著茶水的幫助,完成了後半程的主菜以及甜品。

右上:小丸子再次出現(第五場)

小丸子和Cheese們的第七場

終於熬到兩個甜品。

最後還有一堆巧克力!

結完帳,在工作人員的推薦下,我們去了 餐廳頂部的菜地。參觀了旁邊的小展廳,裡面不僅展示了各種食材,還有當時餐廳設計思路的分享,包括如何利用熱循環來節能的原理。

在西班牙午後的陽光下,分外美麗,分外適合消食。

--------------------

歡迎大家來我的公眾號,基本就是關於吃的扯淡:

雜食動物C

http://weixin.qq.com/r/PDjO1vTEvanCrbC1920u (二維碼自動識別)


雖然每一份很少,但是分數多啊!

隨便點個tasting menu就8、9個菜,布魯克林有家三星19個菜。吃的你只想說:我擦怎麼還有下一盤啊。

連買帶送還有餐前麵包。吃不飽的話只有三個可能了:

1.食量太大

2. 對吃飽的定義是吃撐打嗝兒。

3. 只點了主菜。


我去過的那些米其林餐廳,除了米其林路邊攤以外,最大的問題在於

上菜太慢

這簡直不能忍,大家學生時代都出去聚餐過,你上菜,必須快,一下子全上來,我們好吃。要是一個一個上來,有一個滅一個,保准盤子舔得比洗過的都乾淨。比如這個號稱唯一一個女鐵廚做的,(我盜我家小蘿莉上個月的圖)

這頭盤,下面全是石子,只有兩個貝殼可以吃

這吞下去,2口就沒了,接下去你是不是得給我來個肘子?

沒了!等了10分鐘!早消化了好嗎?再給我5分鐘,我都能直接拉出來了。

等了那麼久,又來了一個

滾!不要跑過來問我的感受!我要看廚師做什麼!我要看豬肉!給我拿蹄膀來!

2口喝完湯,又等了15分鐘,來了這個,我就問問你,吃2口,等15分鐘,能飽嗎!能飽嗎!能飽嗎!

一邊等後面的玩意,小蘿莉拉拉我的衣角,大叔大叔,吃完這個餐廳,我想去吃麥當勞

走!給你買兩個快樂兒童餐!他們是一起上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國家的人把薯條這種頂級垃圾食品作為主食,而身材大多保持正常?
西餐中常用植物香料有哪些?如何搭配食材?
為何麵條的影響力比米粉大?
吃加碘鹽會引起甲狀腺癌嗎?
如何吃乾淨一隻大閘蟹里的全部蟹肉?

TAG:美食 | 烹飪 | 飲食 | 飲食文化 | 西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