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眼鏡店毛利極高但是凈利潤卻一般,說明這是一種落後的銷售模式么?

眼鏡店眼鏡的最終售價是物料成本的十倍以上,卻因為高額的房租和較低的銷量沒有獲得暴利。看眼鏡店的員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閑著。這是否是一種落後的模式?


謝邀。非常認同您的觀點。記得那是2003年的事了,有一次我出差去濟南,陪經銷商去拜訪他們很重視的一家連鎖店的老總,預約好的時間並一再確認後去了老總辦公室,在會議室等了40分鐘後被帶進老總辦公室,做為廠商也是品牌商,雖然見慣了零售商的傲慢與短視(大多數隱藏得很好,但不難感知到),但這位第一次見面的溫州老闆在短暫的半個小時的談話中,還是讓我見識到了做服務的企業竟那麼輕視技術、輕視產品設計和品質、輕視自己的員工,隨後也證實,他們眼中的眼鏡生意就是簡單的買進賣出,而顧客,就應當是無條件認可他們、付錢爽快,並且有問題不麻煩他們的。就這樣的企業即便到今天,也仍然有足夠的生存空間。

我自己每次遇到陌生朋友,寒暄中聊起他們認為暴利的眼鏡零售服務時,我最多聽到的就是:「每次配完眼鏡我都不知道到底有沒有被騙?」。

加上您所分析的運行效率較低的問題,我也覺得目前的服務模式有很大的改善機會。


這是網上查到了80平米的開店資金。

下面引用一篇文章

你的眼鏡店為什麼會倒閉?

更新時間: 2012-11-13 17:01:05

在中國,賺錢的事不能夠公開,當世人都知道這個行業有暴利時,往往距離全行業白熱化競爭已經不遠了。

  1998年開始,在「暴利」的誘惑下,大批懂行與不懂行的投資者紛紛加入眼鏡零售業,不斷冒出新的眼鏡,給老店們帶來了巨大壓力,價格戰因此升級。在白熱化的競爭中,很多眼鏡店靜悄悄地消失了。據有關資料統計:

  近幾年,南京倒閉的眼鏡店達40多家,其中大部分是國際知名眼鏡店;

  廣州市每年都有近百家眼鏡店倒閉,以北京路為例,在10年前曾有眼鏡店近20家,如今僅剩5家;

  蘇州觀前街7年前曾有27家眼鏡店,如今僅剩7家;

  單浙江溫州地區,2005年就有近30家店倒閉或轉行;

  ……

  從商業的基本規律來看,盈虧都是正常的反應,眼鏡店的倒閉也不是什麼怪事。但「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很多看似微小的細節卻成為眼鏡店倒閉的致命因素。因此,分析其具體原因對正面臨困境的眼鏡店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選址失誤難治硬傷——夭折死

  眼鏡店地址容不得一絲偏差,否則就會嚴重影響客流與銷量。某城市飛霞南路的一家品牌店,儘管店務管理和促銷做得有聲有色,但生意一直沒有起色。後來詢問前來配鏡的顧客,才知道顧客都覺得這裡只有一家點店,選擇的範圍太小。由於單兵作戰缺少市場氛圍,該店經營二年之後便匆匆關門另尋出路。

  據某城市大醫院附近開眼鏡店的陳女士介紹,由於選址不當,她的眼鏡店僅堅持了一年便放棄了。她回憶說,當時附近的眼鏡店多數位於醫院大門左右道路旁,而她選址時由於沒有更合適的地理位置,加之資金不足,便選擇隔一條馬路的小門面開店。原本想藉助該商圈眼鏡零售氣氛較好的優勢帶動客流,但後來無論她如何處心積慮的宣傳,都與先前的設想相去甚遠。深度透析其店,醫院大門左右道路旁的眼鏡店大都是消費者進出醫院必經之路。而她的眼鏡店則在馬路對面,消費者在選購時即便看到她的獨家店面,也會因為途經馬路不方便,周邊又沒有其它眼鏡店相襯映而放棄對該店的選擇意圖。顯然,馬路的阻隔對她的眼鏡店人流量產生了致命的影響。

  當然,選址失誤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周圍衛生環境差,對拆遷情況沒做了解,簽約期太短等等。由於眼鏡店裝修投入較大,所以在選址時必須做全面的了解,否則一旦投入就很難補救。

肓目」跟風 摸著石頭過河——淹死

  談到「肓目」開眼鏡店,其因主要在於 「眼鏡暴利」謊言。「眼鏡暴利」一方面誤導消費者,使眼鏡店的價格體系面臨極大的考驗。另一方面又使很多行外人以為眼鏡行業遍地黃金,從而誤如歧途,盲目開店。這些摸著石頭過河的投資者對眼鏡市場缺乏深度分析,更沒有多年行業的積澱,僅憑自信便風風火火的開起了眼鏡店。結果往往「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以前在醫院附近上班的張女士便是從媒體上看到了「眼鏡暴利」說法,便肓目而自信的在醫院附近開了眼鏡店。開始營業後,並沒有因「眼鏡暴利」使她一炮打響。究其原因,沒有經營特色和老顧客的帶動是一方面,但不熟悉行業情況,盲目跟風是失敗的核心因素。當初開店時總投資了近50萬元,即房租15萬元/年,裝修費10萬,硬體設備費10萬元,眼鏡成本費10萬元,其它5萬元。在高額的房租壓力下,每個月的業績不過不到5萬元,開店一年每月虧損都在1萬元上。最後不得不折價轉賣了存貨、儀器等,只收回7萬元投資。

  某城市一家小有實力的品牌眼鏡店,這裡以前有一兩家零散經營戶。聽信旁人說這裡可能會形成專業的眼鏡經銷市場,便想著自己捷足先登。肓目後,因沒有固定客源,也不熟悉該地段的人文消費,而這裡也沒有形成專業的眼鏡市場氛圍,加之它本身也沒有出台新穎的營銷策略,經營不到一年,就轉讓了店面,匆匆收兵。

對大多數市場已經基本成熟的行業來說,要想涉入必須有極其充分的準備,盲目跟風幾乎註定會失敗。

兒子大過娘 成本太重——壓死

  「毛利很高,純利近乎於零」,這是一位眼鏡店老闆談及經營現狀時的無奈之言。眼鏡店大都選址於城市繁華地段、學校及醫院附近。一般而言,房租、眼鏡進貨和其它費用三項經營成本各占固定支出的30%左右,而高額的房租使很多眼鏡店事實上是在為房東打工。在業績不高的情況下,很多眼鏡店往往入不敷出。以某家品牌大店為例,經營業績好的時候每月有4萬元業績,差的時候每月2萬元業績。核算其成本:月房租2.3萬元+員工費1.2萬元(9人)+物業衛生費800元+工商稅務費近1000元+電費1800元+房管費300元。不包括其他費用,每月固定的支出已達38900元。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即使在業績最高時支出成本也很困難。當經營業績不能上升時,過重的成本則在不經意之間壓垮了這家眼鏡店。

  再以劉女士的小店為例,她的眼鏡店生意好時每天能配二三副,加上其他盈利收入業績大概五六百元。大多數時間生意冷清,有時甚至好多天都是零收入,平均月毛利收入10000元左右徘徊。攤算陳女士的經營成本,月房租2500元+人工費用2200元+電費/房管理費及衛生費1200元+雜費支出1000元,工商稅費當時免收,其它硬體投入暫不計入,合計每月固定成本達6900元。不難看出,每月毛利收入很難承擔固定的成本開支,更不要說去盈利。

  眼鏡店的成本控制是經營的關鍵因素之一。有時侯即便業績不錯,由於成本過高也會無利可圖。特別是房租和人工等支出相對較大的項目更是讓眼鏡店老闆十分頭痛。所以,開店前關於房租的預算和開店後對人工費用的合理控制極其重要。

員工消極 資源流失——拖死

  眼鏡行業缺乏高素質的人才是不爭的事實。部分眼鏡店甚至因為核心員工流失而導致業績急轉直下。在筆者的調查中,有二三位眼鏡店老闆都提及員工流失的煩惱。譬如,某品牌店經營期間,因主管人員忙於私事,在工作時間玩忽職守、責任心不強, 導致了管理機制混亂。從而影響到別的員工的積極性,使員工在工作中沒有了快樂之感。加上褔利待遇的不合理性,該店的優秀技術人員和有責任心的營業員先後跳離。由於一時沒招到合適的人才,只能勉強找人充數,最終影響到品牌店聲譽,經營業績急劇下滑。雖經後期的不斷調整,但也失去了穩定的客源與服務口牌,最終關門。

  「不是老闆創造財富,是其所擁有的人力資源創造財富」,這是很多商業領域公認的準則。 所以完善管理機制,做好員工的各項福利待遇,最大限度的調動員工積極性,眼鏡店才會保持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營銷戰略滯後——等死

  在眼鏡店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下,眼鏡店必須在營銷戰略上有所突破,力求以站高望遠的思維,不斷的革新營銷戰略,開發潛在市場。某城市一家經營失敗的眼鏡店負責人總結失敗的原因時,深有感觸的講到經營中戰略布局的幾點失誤:第一是沒有準確的市場定位;第二是場所布局不合理。該店內部格局、產品陳列等顯得很混亂,色調與裝飾風格與也不符合眼鏡店的要求;第三是管理混亂。所用管理人員懶散,沒有積極調動員工的銷售責任心;第四是安於現狀沒能創新思路;第五是技術能力型人才流失;第六是對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了解不夠。

  不難發覺,該店的失敗主要在於營銷戰略和管理的滯後。如果能抓住消費者心態,解析該地段人文消費意識而進行宣傳促銷,並創新銷售策略,想必也不會最終落下關門的結局。

  與之相反的溫州梁明光眼鏡店,在經營上敢於戰略創新,嘗試風格獨具的 「店中店」經營模式,利用超市共享客流資源的優勢,經營起了比店更有格調的中高檔眼鏡。在管理思路上,採用以制度為主、人情為輔的原則,並保持各環節信息渠道的暢通。最終在競爭激烈的溫州眼鏡零售市場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依賴」關係好運難長——短命死

  儘管商業經營中「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完全依賴「關係」網,必然經不起市場的考驗。據曾經開過眼鏡店的王女士介紹,她當初完全是認為自己在眼視光醫院和工商稅務部門有熟人才去開店。起初,部分客源靠醫院的親戚介紹,但這種渠道的客源畢竟有限,很難滿足眼鏡店的開支。「關係」不好運用之下,也做了一些促銷活動,但仍然沒什麼起色。經營不到一年,王女士的眼鏡店便低價轉讓,投入近25萬的店賠了15萬元。

  當然,市場上還有很多眼鏡店是成鏡生產廠或眼鏡配件廠設置的直銷窗口,這些眼鏡店習慣了天塌下來有人頂的依賴思想,缺乏憂患意識。一旦市場有波動或「關係網」稍有阻礙時,便不知所措,弱不禁風的倒下。因此,以「關係」當頭,難承風險的倒閉眼鏡店也不乏其例。

槽里無食 狗咬狗——窩裡「斗」死

  稍有規模、上點檔次的眼鏡店投資至少幾十萬。時下許多眼鏡經銷商礙於資金不足、「關係」不暢、技術難攻等問題,不是合股就是兼營,然而眾多的同道宴席不是因利益不均就是由於意見分歧而分道揚鑣。譬如,一家小有名氣的品牌店,由兩家親戚合股經營。一次,因採購意見分歧,影響了其中一方的某些利益,相互誰也不妥協。加上長期經營中積累了很多怨氣,最後,雙方均相互埋怨對方,影響到了經營的正常運行,其中一位只好退出,另尋他路。而先前那家眼鏡店由於內耗化費了大量精力,也沒多大心思繼續經營,堅持一段時間後,業績也不太理想,最終乾脆改行做了別的生意。

  總的來看,合營店利弊各半。合營可憑藉集體的力量解決經營中的某些棘手問題,但也容易因為意見不一和相互的指責而分道揚鑣。從趨勢來看,自己單幹畢竟力量有限,合作有利於長遠發展,因此雙方謙虛和寬容的合作心態才有利於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遇事猶豫不決——「鬱悶死」

  眼鏡店老闆遇事一定要理清思路,當機立斷。否則會丟掉商機。沈先生2004年在一家老牌百貨商場里銷售眼鏡。講到當時經營過程時,他坦言:交過場地費、配好產品品種後,便不用操心人員、經營、物業等其它問題(由商場負責管理),經營省心而且業績良好。借靠商場資源加之產品品種配的齊全,就可以吸引大量的郊區消費者前來光顧。後來因該地地段拆遷而需改址經營。當時,有人給陳先生推薦另外場地可繼續經營,但陳先生一時不知如何應對,主觀揣測、觀望,優柔寡斷磨蹭了兩個月。最後,這邊拆了那邊被人捷足先登,落得了個猴子拌玉米兩邊空,遺失了再次經營的最好商機。

  目前眼鏡零售業的市場變化越來越快,眼鏡店老闆必須快速適應市場的各方面變化,在運動中快速「投籃」。否則,機會稍縱即逝,後悔都來不及。

資金斷鏈水缺河干——渴死

  資金流就象人體的血液,一旦枯竭企業便面臨生存危機。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很多老闆有一共性:資金儲備較少。此現狀是因諸多老闆把大量資金壓在租房合同上(一次壓十幾萬到上百萬資金)或產品進貨上(小則幾萬多則幾十萬)。隨著竟爭的加劇和消費水平的提升,眼鏡店必然需要不斷創新才能更好的發展。而有的眼鏡店需要更新時往往因為資金緊張,在營銷、設備、服務及員工福利方面捨不得投入。一位剛剛轉店的品牌店老闆向記者透露,兩年前他的眼鏡店運行良好,後來競爭越來越激烈,業績逐漸下降。本想謀求更為專業高端的品牌店,但融資比較困難,眼鏡店一直沒有大的變化。最終入不敷出,只能放棄。而某些單打獨鬥的夫妻店店,本想以品牌之名打開市場,卻因前期投入太大望而卻步。隨著時間的流逝,相對競爭力不斷下降,最終也被市場淘汰出局。

  總體看來,倒閉的眼鏡店雖然原因各異,但毫無例外總在經營的某一環節出現了瓶頸。可以說,在很多競爭激烈的領域,經營成敗基本上是「一票否決」。所以,眼鏡店要避免倒閉,必須化十二分的力氣,積極研究市場動態和發展趨勢,不斷調整營銷策略和內部管理系統,把弄垮大堤的「螞蟻」及時趕走。最終形成市場運行的完整生態系統,否則隨時有出局的危險。


1、行業及切入時機

選擇在什麼行業創業,至關重要,比如,現在做「微商」營銷的分銷商,那玩意能賺到錢嘛,時機晚了,這一波財運結束了。

2014年雙十一節日,《淘寶》承諾不會封殺「淘寶客」這一天的收益,大批「淘寶客」摩拳擦掌,提前一個月開始布局引流,但事實卻是他們發布的各種跳轉鏈接都被某個瀏覽器劫持走了,全部投入顆粒無收,很多大「淘寶客」賠進去幾萬、十幾萬,甚至是幾十萬。

「淘寶客」是一個沒落行業,這時還想在這個行業發財啊,那真是正月初一賣門神——錯過時機啦。

廚電設備算傳統行業,這個行業的廠商品牌影響力遠遠大於經銷商影響力,你即使挺努力,如果客戶選定某個品牌,你很難說服客戶,我們做經銷商創業,選擇產品最好是選擇經銷商影響力大於品牌影響力的,比如,你銷售蜂蜜產品,全國沒有知名品牌,如果你能取得客戶信任,這個銷售主動權就在你手上啦。

現在才殺入廚電行業啊,如果沒有什麼優勢,那肯定是有些晚了哦。

所有的經銷商都知道一個道理,代理大品牌有面子,也能走貨,但整體利潤並不高,而賣雜牌才有利潤,那麼你的貨源組織怎麼一個搭配呢?這個你有過市調嗎?了解這個市場嗎?了解其他經銷商都是怎麼賺錢的嗎?如果都不了解,你一腦袋扎進去,呵呵,拿自己錢摸索經驗啊,虧大發了哦。

總之,行業選錯,努力白費。嗯,廚電今後會受到電商衝擊越來越大,這是大勢所趨,一個店鋪能有多大存活幾率呢?現在創業環境不是20年了哦。

2、盈利模式及核心優勢

我們有一位同學,他通過人脈關係拿到一塊市中心的LED大屏幕廣告業務,底價比兩家代理公司的價格低,他跑了一批大廣告客戶,但人家是電話不接,簡訊不回,拜訪不見,送禮不收,真是看得到錢,就是賺不到錢啊,問我怎麼辦?

在廣告圈子想立刻積累一批客戶資源,非常有挑戰性。能投放廣場LED大屏幕廣告的客戶,非富即貴,他們的廣告總監有身份,見多識廣,內心驕傲,想見他們一面或者交友,實在不易。比如,我在乳業集團做廣告總監,每天各路廣告人恨不得把門踢破,但都被手下人攔住了。

我也是電話不接,簡訊不回,拜訪不見,送禮不收,呵呵,大家想想,你想搞定我,好像不太容易吧。

現在廣告資源有了,就是短時不能累計客戶資源,無法快速開單,怎麼辦?

這件事好辦,只要調整創業盈利模式就OK。我給出的建議是:

馬上市調本市戶外廣告的代理公司,找到他們的客戶總監,人情搞透+利益驅動,客戶群立刻就有了。其中,利益驅動就是客戶總監拿七成利潤,咱們同學只拿三成。

為什麼同行願意合作?咱們拿到的廣告價格比競爭對手低啊,這算是創業的核心優勢。

廣場LED大屏幕廣告業務,因為是滾動播出,廣告數量級不受限制,客戶越多,收益就越多,所以咱們要儘可能多認識廣告公司的同仁。如果是固定式戶外廣告,一次只能發布一個客戶,該方案就不成立了。

戶外廣告代理公司能立足市場,手裡一定有大客戶群,他們的客戶既然能投放固定式戶外廣告,就有希望投放廣場LED大屏幕廣告項目,咱們算是找到精準客戶群了。

想接觸大客戶的廣告總監不容易,但想認識幾個廣告同行,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情?我在想,如果一年結交300位同行,就好比認識了900位廣告客戶,這個開發效率如何呢?

又是目標細分法,又進入咱們熟悉的開發客戶流程了,先認識50位廣告同行,關係熟悉後,他們又可以介紹圈內朋友了,這不就是《我把一切告訴你》中,我開發4A廣告公司的套路嗎?

咱們同學在省會城市,第一階段先搞定省會城市的廣告公司,第二階段掃蕩周邊地級市,因為周邊地級市也有廣告大戶,他們也有廣告需求嘛。

有同學問了,啊,咱們怎麼只賺30%的利潤?太少了吧。表面看我們每一單賺的少,但要是沒有同行幫襯,別說三成利潤了,一毛錢也賺不到啊。人家拿下廣告客戶容易嗎?就該他們賺大頭,對吧。再說了,一個單子賺3成利潤,要是開10單呢?呵呵,做人不要貪心哦。

我為這位同學調整了盈利模式,他的創業之路,是否好走很多?好,我們繼續做分析。那哥們你的商業盈利模式是什麼啊,團購?已經有很棒的下貨渠道?有一大批粉絲群?地產精裝修指定供應商?如果上述故事都沒有發生,你算怎麼做銷售?你有過仔細思考嗎?

3、團隊管理

從乳業集團打工到現在創業,我相信716團隊的戰鬥力!如果你能讓團隊感覺快樂、能學到本事、薪水不斷提升,那團隊戰鬥力值得肯定。多說一句,前期創業非常辛苦,你能帶來團隊做到每周工作7天,每天16個小時嗎?如果不能,呵呵,創業難度再增加哦。

4、投資及現金流管控

創業一定要投資,白手起家都是傳說。賺錢、攢錢不容易,但賠錢卻很快,創業時花錢跟水龍頭似的,根本停不下來,早上一睜眼,就欠下房租、水電、人工和貨款……得,現金流緊張,又睡不好覺了,所以,請大家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那就是有一個好聽的名聲而已,實際收益又有多少呢?

創業一定要有實際收益,如果比不上打工賺的錢,這類創業大都是勞民傷財。

不要借錢創業。錢是人之膽,膽氣不足則做事畏首畏尾,根本放不開手腳,因為腦子裡潛意識會想,萬一賠了,怎麼還債啊,由此,創業心態受到很大影響。我有個觀點,想創業可以,先把創業本錢攢出來,別管親戚朋友借,一開口就不是創業高手的表現哦。

5、銷售及人脈資源

如果不是銷售高手,千萬不要創業。因為創業本質 = 賣貨,不是銷售高手如何賣貨?創業期間銷售壓力非常大,不可能等你三個月、半年才開單,那是船到江心才補漏——晚了。

曾有同學想進軍服裝行業,我說要做到三個積累:

第一,積累人脈資源。是指主動、有意識地結交廠家、線上線下各路銷售渠道、設計師、中間商和採購,數量級應該是200位行內人士,尤其要積累銷售渠道的熟,這批人脈資源今後必為自己所用。

第二,積累行業經驗。包括2個部分:

A、掃一眼產品,便能知道產品生產成本、生產工藝、進貨價、市麵價、面料品質、款式是否暢銷,了解每一年流行趨勢,信息靈通,有貨源優勢;

B、成長為店面銷售、招商和在線銷售三合一高手。

第三,積累投資。想在服裝行業創業,一定要有投資,白手起家已不太現實。

創業應該以批發為主,做零售沒有前途。需要指出的是,現在創業跟過去不同了,要求開門第一天就要賺錢,如果開門後才開始積累客戶,是在浪費自己的投資哦,一看就是銷售小白所為。所以,創業前,就該積累大量渠道熟客。

哥們你的客戶群在哪裡?上下遊人脈積累在哪裡?不會等著開門才開始做積累吧,呵呵,那要積累到猴年馬月去呢?最好先去這個行業打工做積累呀。

6、心態

創業期間,老闆的精神壓力很大,一個月收到一百個消息,其中97個是壞消息,只有3個疑似好消息,這時你還能保持心態平和,笑得出來嗎?

承受一個銷售指標的壓力,有些同學還要呲牙咧嘴,但我創業壓力 = 銷售壓力 + 財務壓力 + 生產壓力 + 管理壓力 + 物流壓力 + 研發壓力,好嘛,這麼多壓力瞬間加到你身上,頂得住嗎?這不是開玩笑啊,會真實發生你身上。

所以,創業期間,保持一顆好心態至關重要,一旦心態失衡,什麼事都做不下去了。不是銷售高手,不可能保持一顆平常心,請同學們明鑒。

創業成功幾率只有5%,憑什麼咱們能成功?

創業表面是自己說了算,好像獲得了人生各種自由,其實你的時間都是客戶說了算,更沒有自由度。一句話,創業比打工辛苦多了。

好,借著這個話題,有同學想在電商的婚紗行業創業?在這裡,我們做個簡單分析。

有同學想在電商的婚紗行業創業?

第一、從自身分析該行業:

我們知道,開單才是銷售真正的開始,為的是追求回頭客和轉介紹,但想把服務做到極致,那是有成本代價的,婚紗品牌不存在回頭客,轉介紹也少之又少。所以,想建立粉絲群不容易,粉絲們就結婚這段時間活躍,一旦拍攝婚紗照和婚禮結束之後,關注度就結束了。

婚紗行業的品牌難形成。平日常接觸服裝品牌,容易識別,但對於一輩子只穿一次的婚紗品牌而言,曝光度弱,品牌陌生感強,有誰會知道知名的婚紗品牌?好,做個簡單市調,大家能說出兩個婚紗品牌嗎?

咱們進入該行業,有什麼優勢來支撐發財呢?是大牌設計師嗎?有充沛的渠道資源嗎?有龐大的粉絲群嗎?有雄厚資源掌握一手貨源嗎?婚紗行業是在一個變化不大的行業,也是一個成熟的行業,如果沒有核心優勢,很難打開新局面。

在休閑服飾行業,你打造出一款爆款,雖然也容易被競爭對手抄襲,但因為消費群龐大,分銷渠道眾多,咱們怎麼都能分一杯羹,而在婚紗行業,沒有這個可能性,因為受眾面小,一個爆款,分分鐘就被競爭對手抄襲走了。

可以說,休閑服飾行業還能比拼創意,而在婚紗行業比拼的就是企業實力了。

第二,從「競品」分析該行業:

婚紗品牌一般走兩級分化:

1、高端定製化。這個需要人脈平台,需要投資打造自身形象,需要跟隨大師團隊,需要時間做積累,不容易成功;

2、平面化,款式雷同,容易陷入一次性採購的拼價格的銷售模式當中,進入該行業,則意味價格有上線,只能靠走量,但自己沒用工廠,銷售渠道窄小,「走量」談何容易。

查看《淘寶》婚紗銷售情況,表面看是剛需,但款式雷同,群雄混戰,大都是200多元一件,都在薄利多銷。

第三,從消費者分析該行業:

結婚一般就一次,婚紗行業吃不到回頭客,因為不離婚的夫妻沒需求,離婚的夫妻也不會再回頭,因為他們認為咱們的婚紗沒給婚姻生活帶來幸福,沒辦法,躺著中槍唄。

這類商品並不少見,比如,戒煙產品。如果戒煙無效,客戶群會流失;如果戒煙有效,客戶群更會流失。好嘛,不管有效,還是沒效,都沒好果子吃,咱們能在這樣的行業發財嗎?

再比如,23期有同學加盟超市貨架行業,如果貨架結實,客戶群會流失;如果貨架不夠結識,客戶群更會流失。總之,這類行業都是員工混溫飽的行業。

說這個案例,無非是想告訴哥們你,就按照:第一、從自身分析該行業:第二,從「競品」分析該行業:第三,從消費者分析該行業……做分析,能很快看清創業項目的本質!

最後說一句,不是銷售高手別創業了,一定賠錢!因為你創業會面對很多問題,你都能很好解決掉嗎?呵呵,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最好有高手帶你玩,成長為銷售高手之後,再說創業才比較靠譜啊。

做銷售是一個積累客戶技巧提升能力發展人脈圈子的過程,如何3句話搞定刁難客戶,如果抓住銷售核心本質想做到並不難。如果大家想要交流學習銷售經驗想要拓展人脈可以來加我們的群,企鵝群號:【 288-399-104】 (驗證碼)務必正確填寫:(知乎


眼鏡店目前是兩個極端,有些很好做,有些很慘淡。


落後的不是銷售方式,而是生產方式,或者說市場需求超出了人類現有製造業的技術能力。

每個人需要的眼鏡都不一樣,所以說眼鏡市場屬於個性化定製市場。大批量的進行個性化定製被稱為「製造業的未來」。現有的生產工藝只能按照一個模子批量生產大量的產品,不能以消費者可接受的成本按照個人需求一個一個加工定製鏡片。

為了解決上述的矛盾,眼鏡行業只能先批量生產海量品種的標準規格鏡片,製造海量的庫存,再從庫存中尋找匹配個性化需求的型號。這一步造成了很高的庫存量和很低的庫存周轉速度,所以毛利極高但凈利潤一般。

為了提高庫存利用率,現在的眼鏡行業在銷售環節傾向於各個眼鏡店本身不設置庫存,接到訂單後再到一個集中的鏡片倉儲貿易商那裡拿貨。

即使解決了上述問題,還有另一個問題:眼鏡需求量很小,還需要當面驗光不能只靠在線交易。所以眼鏡店離消費者居住區不能太遠,店的數量很多。結果平均每家店的銷量很小,員工經常閑著。換句話說,驗光服務因為需求量太少所以便宜不了。


有幾點因素:

1.戴眼鏡的人多,但是勤換眼鏡的不多。需求量是存在的,但是不大。很少人有很多副眼鏡

2.眼鏡款式多樣,就我自己而言買眼鏡時還是選的挺仔細的。商家持有多種少量的庫存。

3.驗光的必要性。大量門店開在市區各處。

如何顛覆:(瞎掰)

引入概念: 眼鏡不再是用品,而是時尚。 宣傳眼鏡服飾的搭配,培養和鼓勵用戶換眼鏡搭配衣服等。擴大新舊市場。

改造生產技術和理念: 3D列印。 Mass customization。 Pull production。

配過眼鏡的都知道,一般情況下都要隔天取眼鏡。所以為什麼不能這樣?用戶選擇好款式,下單,生產商製作,完成,發貨到家。這樣的好處是所有的製造都是根據市場需求來的,減少浪費,減少庫存花銷。但是現在的3d列印成本較高。咱們拭目以待!

隨便瞎掰了一點,第一次回答,如有說得不好的地方還請各位包涵。

手機殼也有天天換的,衣服也是天天換的,髮型美妝都還有天天換的,女朋友都有天天換的,why not 眼鏡不天天換?


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這個行業或許存在顛覆性的商業機會。眼鏡應該是一種類似服裝鞋帽的一般消費品。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應該被顛覆。謝謝題主。


是否這樣考慮?毛利只是生產的成本算進去了,可是現在時代不同了,有很多宣傳啊渠道啊提成啊這些才是真正的競爭力和成本所在,但是根據會計準則這些在計算毛利的時候不考慮 所以才造成了毛利奇高的「假象」?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我們縣有毛利很高,盈利也很牛的店

一般都是家族化的比較多,特別是三四線城市

我們縣城姜*坤連鎖三四家,都是一個老闆開的,這個老闆三個孩子,每個孩子找對象都是江西老家的做眼鏡相關生日的,嚴禁找眼鏡圈外的對象,甚至包括侄子侄女都是。

我一直都是按照10幾年前的心裡價位,100多一副眼鏡,卻不知,現在高中初中特別是鄉鎮的家長帶著孩子來配眼鏡,什麼牌子都不知道,什麼鏡片都只看營業員推銷,一般都是七八百起步,如果低於七八百,好像就被人瞧不起,鄉鎮上略微奔小康的家庭有輛家用轎車的基本給孩子都配1000多以上的,而且只任姜*坤眼鏡連鎖店,這個老闆可能因為加盟費的問題想換自己的店鋪名開個新店,結果新店慘淡很多天不開張,最後無奈繼續使用姜*坤的牌子。

目前,我們這裡姜*坤的老闆在我們縣城有好幾套房子,每個子女也有獨立的一套,在江西老家自己買地蓋的別墅那KTV桑拿房都有,他兒子和女兒在我們縣城每個月零花看的人瞠目結舌

所以,毛利很高利潤低的都是沒有跑起量的,只要把店鋪名字推廣好了,神馬都不是事兒

PS,那老闆這兩年搞到一個市級還是省級鎮邪委員的頭銜,不錯吧


推薦閱讀:

眼鏡片上面的油是哪裡來的?
你有沒有有些時候覺得近視也蠻好的?
為什麼那麼多眼鏡店,眼鏡的利潤還是居高不下?
眼鏡行業到底有多暴利?
近視患者戴虛擬現實眼鏡(VR設備)對電腦模擬出的遠景會不會看不清?

TAG:銷售 | 眼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