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新推出的「微人脈」產品前景如何?


大家都說的很好,我也就班門弄斧評價下「微人脈」這個產品(僅僅從求職招聘角度),我覺得可以從五個主題來評估:招聘方(HR和獵頭)、求職者(我們每一個人)、新浪、做這款應用的友錄公司以及獨立做SNS的網站(大街網等)。

1.招聘方:

招聘方的需求無非就三個字:快、准、穩。

快就是得到候選人的反饋快,這背後需要很多支持,最顯著的一個就是對應渠道里的候選人數量要足夠的多,某中國在線招聘巨頭的候選人簡歷標稱有5500萬封,新浪的用戶標稱是4億,當然其中大部分人是沒有填寫完整簡歷的啦,所以在絕對數上新浪是大的,問題就是轉化數了。

的意思是候選人和職位匹配度要高,這個大體來說要注意兩點。

第一是演算法,就是某個JD和CV是否匹配,演算法是個技術活,連LInkedin都算的不是最准,這點上,大家一起加油吧。

第二,除了演算法,候選人的簡曆本身的真實度也是關鍵,否則演算法的賴以生存的基石也有問題了,真實度有兩點可以來做,第一,評價,新浪已經做了第二,第三方公正,這點某在線招聘巨頭在做了,而且是問候選人收費的,理由是,你誠信了,HR選你的概率就高了,所以你要付費啊,找好工作啊!!!理解它的苦衷,上市公司嘛,企業方和候選人方都有利潤點是最好的了,但是情感上,我覺得一切問候選人收費的招聘類產品,都不是好產品,我們老百姓都已經夠苦逼了。

的意思就是候選人入職後,雙方不要很快就分手嘛,這點上,最需要雙方要互相了解等等等,此處省略1萬字,具體看相親類教程,目前,招聘產品還都站在HR方為多,微人脈也是,當然,我不會告訴你,其實現在的職場,已經在變化了,候選人得到企業的信息、崗位信息、上司信息和他的穩定程度成正比。

2.求職方:

我們要的工作,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

好了,不YY了,其實我們要的是一份可以經過自己奮鬥,有上升空間,尚可的工資,人際關係不要那麼複雜的工作,當然,找工作,別讓我們再掏錢了,我們需要很好的了解招聘的企業、崗位、上司等信息,目前微人脈在這點上,只能說和傳統招聘相差不大,雖然有很好的社會化和溝通功能。

3.新浪

微人脈這款應用,又給了新浪一個試水的機會,看看職業社交類應用能不能更好的服務它的用戶,是不是可能賺錢,這點上,樓上的童鞋們看多看空的都有,我覺得,嘗試總是要鼓勵的,沒走過的路,巨頭不走,誰走。

4.友錄公司

友錄公司的產品在手機端叫友聯繫,就是中國版的移動互聯網的Linkedin,概念踩的准,目前發展不錯,這款「微人脈」應用,就是中國版的branchout和Fackbook,概念又踩的很准,這點不錯,做的產品,不但本身好用,連和資本市場對話也就是一句話可以描述自己的產品,當然,我也不會告訴你,友錄公司的Boss是人人出來的清華技術男,團隊也很牛,公司估值也很高了,只是他們很低調,友聯繫和微人脈如果能成功,中國互聯網江湖上又要多一個聲音了。

5.獨立BSNS網站

有些BSNS網站,很早就成立了,一直做不好,有些BSNS網站,成立了2,3年就面臨用戶質量下降的問題,現在又來了一個微人脈,那些本來就依託新浪微博,甚至只支持新浪微博登陸的BSNS網站,大家哭吧哭吧不是罪,哭完後,是聯合起來,還是就搬個板凳看像大街,天際,友錄這樣的公司play呢?你的地盤你做主。

最後,想邀請大家來玩海丁網的精準招聘應用(加微信Jingzhunzhaopin),我們海丁網不是在線招聘網站,做這個應用,是想為中國的創業圈的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產品的定位是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創業圈,因為這個圈子實在是太小太小了,前段時間看到新聞說公務員招生考試的火爆時,忍不住YY,什麼時候想來創業圈的人可以這樣呢,呵呵,還是洗洗睡了吧。


1. 從「友聯繫」 App 到 Web 端的「微人脈」,勝算稍大一些。至少在 UGC 內容創造和積累上不那麼彆扭,App 在生產文字 UGC 上真不佔優勢。

2. 「加人脈」的動作過於超前和功利,有點透支注意力。背後如果沒有更多豐富的 UGC 積澱,「人脈」就不可持續。點評、機遇這類信息在微博架構內依然偏快消,略顯單薄,恐怕較難形成所謂「數據」。離 $LNKD 就更遠了。

3. 又一個使用微博域名、透支微博品牌的產品。看還有多少品牌可以透支。


我不是互聯網大佬,也不是互聯網分析師,但是我天天泡微博。所以我就從微博的角度看。

微人脈會是一個好東西么?我個人覺得不好的成分多一些。

  • 微博用戶的需求和『招聘』、『求職』並不太兼容,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微博就是個娛樂的地方,沒有找工作的需求,微博天然娛樂屬性也證明其提供不了太嚴肅的東西。
  • 微博上信息的虛假,郭美美啊,美得驚動黨什麼的,各種假 V,以後微博上無數個唐駿我覺得不是不可能。專業招聘還有履歷造假的苦惱呢,微博就能給杜絕了?
  • 微博上名人效應太重,沒有人身攻擊的意思,比如 Fenng 說了微人脈好啊,幾千轉發,幾十萬人看到了,覺得很牛的樣子,但實際上覺得厲害的人有多少?多少人就是順手一轉,過把癮?

再看看人人網,很多學生都上人人,基於人人做招聘的大街算是很成功了,但是依然兢兢業業,小心翼翼。人人對用戶的粘性不如 fb,更不要說專業的 LinkedIn 了。人們把招聘這種需求當作一個附屬的東西,如果讓第三方盡情發揮,吸引那些想來的人,自然能發揮超過預期的能力,但是微博尋求突破尋得太著急了,按照新浪搶推密友來看,微人脈強行插入你我的時間線也不是不可能。官方急功近利的鋪開最終結果自然悲劇,原因就在於大部分微博用戶並不把微博當作一個求職的平台,這裡沒有這樣的需求。

社交網路就是社交網路,開放平台讓有能力的人在平台上做是最好的,Twitter facebook 的成功就在於此,而專業需求就給專業的平台做,LinkedIn,國內的丁香園。都是例子。

微博每每都想不通這點(也許上市了的公司,財報逼太緊),總想一人獨佔用戶所有需求,那最終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微博在數據上發力了。

這個產品有可能成為「中國的 LinkedIn」。我是說有可能。此前,中國沒有一家網站是 「中國的 LinkedIn」,儘管很多公司自稱是,但他們真的不是。


twitter的變種衍伸品在通往facebook的路上走不通,難道linkedin還會靠譜嗎?


weibo是一個用戶獲取的好通道,僅此而已。


新浪微博做「微人脈」,說不準。

如果騰訊跟進? 問題不大。

如果百度跟進?問題也不大。

如果,如果知乎跟進呢?

說不準了,感覺知乎的優勢更多一點,能呈現更專業而嚴肅的簡歷,同時,能對求職者進行一個更加精準的能力評估。


這麼多回答?

我來說說我個人的感受:1、我完全沒有使用微人脈的原動力,從測流上面來看,微人脈沒有讓人互動評分的獎勵機制。

2、獵頭很多,動態裡面一直刷。

個人結論:微人脈似乎嫣然已經偏離了初衷,走向另一個方向:獵頭社區。


支持一切有想法的新東西!


其實我特別想知道騰訊的童鞋們怎麼看,難道新浪微博人走在騰訊微博前面么,這種情況還會持續多久呢?


分享幾枚邀請碼:41800327、86246766、81916745、66844389


這個功能如果做成原生功能會比做成應用效果好。


現在的「微人脈」其實就是利用新浪已有資源把已有的互加關注關係重複操作了一遍。雖然從目標用戶群來說在新浪做職業人脈是OK的,畢竟職業人士不少,但是我感覺沒往關鍵點做,拓展、招聘、求職,這三點都做了,但是沒一個真的有用,沒有比已有新浪微博有多少提升。

人們加入一個平台,肯定是因為有價值東西吸引他,若平台做不到,進來的人只會覺得失望。大街網用了1~2年聚焦於大學生求職需求,造就今天的大街。微人脈一上來就做全微博用戶,現在模式是想先做大再做強,這個貪大求全的模式,也許最終把自己做沒了。


在中國通過互聯網開拓人民是個不靠譜的事


新浪微博推出官方的「微人脈」應用,這是意料之中的事。

1、
商務社交和社會化招聘,是新浪可供選擇的諸多盈利模式中,最靠譜的模式之一;

2、商務社交是微博服務的延伸,是提升微博用戶粘度的重量級應用,甚至有可能將轉往微信的中高端用戶再拉回來;

3、在商務社交領域,新浪沒有競爭對手,新浪最有機會成為中國的Linkein——市值百億美元的商務社交平台。


1.從今天看到騰訊彈出易訊賣五折移動電源說起,大公司也可以蠶食垂直業務了

2.今天微博上有消息說,(以下是微博原話)百度首席產品架構師孫雲豐提到百度O2O藍圖:依託地圖服務將消費深度信息深度覆蓋到餐飲、電影院、KTV、商場、酒店、公交、超市、公園景點等全門類服務,專門開發獨立的APP滿足用戶特點需求,並利用UGC和BGC方式共建LBS生態圈。

小結:包括新浪的微人脈在內,正在加速進入細分市場......

3.新浪的微人脈還是有點趕鴨子上架...(以下是幾點體驗的感受)

1).對於陌生人加你微人脈,還是需要識別;不過呢,這也說明,新浪微博已經在逐步提升用戶粘度...

2).新浪微博的微人脈,用戶體驗上還有待完善,交互,互動,還不夠...

3).用戶需求上看,微人脈有空間,和企鵝一樣,需要挖掘用戶價值

4).對於隱私的規避,和廣告信息,等等,對於新浪微博的微人脈也將面臨挑戰

5).盈利模式還是未知數,難道要做成公益模式?

6).新浪微博,正在涉足更多的垂直領域,細分生態,微人脈(微招聘),微社交商務(非電商),這有助於增加新浪微博用戶粘度,(類似微信的朋友圈的PC版,不過朋友圈暫時沒有PC版)


作為一個去年8月份開始在微薄上四處騷擾,然後妄圖從中理出頭緒,仗著自己一股蠻勁兒在尋找挖獵對象的獵頭,感覺新浪這次真心利用好了資源,這麼大規模的用戶,如果能將其合理分類,那將是相當大的一筆財富~雖然不是什麼大的動作,但這樣的動作足夠影響局面~我突然想到,清華penny梁斌博士依託於微薄上數據的微薄尋人是不是會受到衝擊了呢?


只能證明weibo這個平台自己什麼都想做


新浪微博,永遠就是微博,別想太多,N多的產品衍生都不是重點,主體戰略意圖應在防禦。當然,奇葩的莫名火起來後,可能有如QQ與微信的關係,這個可能性很小!一堆人在猜測微博的盈利模式,我想說的是,別人就廣告一條路,在走了……

關於微人脈,如上所說,目前主要就是一狙擊產品,「人脈」這玩意,被各大溝通平台,工具,早瓜分完了,想出更牛的線上產品,感覺要人品爆發才行。之前有看到說,中國的LINKEDIN做不起來,主要是中國人沒有「玩人脈」的習慣,不同於美國,這點完全不認同,中國對人脈需求還是很強的,看朋友圈生意做的火就知道,看各種線下聚會忽悠會費能發財就知道。

話說回來,如何做出一個好的「人脈」產品?這點要細細揣摩才行,本人也正在思考中,歡迎交流!


僅以自己小眾的看法來分析,個人認為微人脈有不可忽視的優勢和爆發力,但依託新浪微博來做也正是我認為雞肋地方。

為什麼說有優勢和爆發力?

1,新浪微博四億用戶不是蓋的,我不管你能不能做精準招聘,至少在信息傳遞和擴散上有絕對優勢。為渠道埋單,企業僱主也逃不掉。

2,看到樓上提到新浪是娛樂平台不適合嚴肅的求職,我不贊同。相反,我認為長遠來說是優勢,甚至是趨勢,人性喜歡將原本商務嚴肅的事情娛樂性,這個是本性誰不願意娛樂的同時搞定一切呢?國內外也有的是例子,這裡不列舉了。

雞肋在哪裡?

1,不得不說的是大數據,一旦微博和微人脈打通,在人物模型上,沒有任何一個候選人會希望生活數據和職業數據在一起,哪怕你在清風,生活和工作永遠不能混為一談。對微人脈來說大數據傷害了用戶。

2,微人脈如果用來僅做招聘,信息承載是我認為不如傳統招聘網站的地方,畢竟現在是用人方市場,如果做人脈,新浪是典型的Floow和陌生人社交,騷擾和地位不對等是痛楚。

我自身接觸更多的是學生求職市場,並不是很了解社會求職動機和人脈需求,僅以個人觀點評述。


不管怎麼說,國內需要這樣的產品

在微博海量數據的基礎上,我認為還是有成功的功能。


不管新浪微博再推出什麼新產品,該產品也不可能比微博本是更強。


潛力蠻大的

但有點疲軟有點敏感有點反感有點噁心

我覺得不如新浪投錢並提供介面在外面找波人來做更好…


推薦閱讀:

為什麼當年的博客中國會垮掉,而現在微博又在興起?
霍金為什麼會開通新浪微博?還宣布突破攝星計劃?
新浪微博為何強制收回 Love NBA 系列賬號?
怎麼看 HTC 新浪微博手機 「HTC微客」?
王凱的藍V體質是怎麼回事??

TAG:新浪微博 | 微人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