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神話中龍族都姓敖?
一、龍族不都姓敖
怎麼定義「中國神話」?中國神話_百度百科 按照這個來說,所謂的中國神話中,龍族不都姓敖。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龍生九子_百度百科 沒有任何資料能顯示他們會姓敖
二、那為什麼我們都覺得是個龍就應該姓敖呢?
為一般讀者或者觀眾所熟知的龍族人物,大多來源於文學作品。 最有名的就是《西遊記》和《封神榜》了,恰好,它們中所有的龍族人物都姓敖。 東海龍王敖廣 南海龍王敖欽 北海龍王敖順 西海龍王敖閏 還有《西遊記》主角白龍馬,他是西海龍王的三太子,名為敖烈。 一般人能叫上名字的,中國神話中的龍族就這些了,所以,我們都覺得是個中國龍就應該姓敖。 這樣認為沒有什麼錯的,因為確實絕大多數龍都姓敖,而且不論是哪個文學作品中,龍王都姓敖。 但確實,不是所有的龍族都姓敖。三、龍為什麼姓敖?
1.龍本來沒有姓
龍_百度百科 龍是中華文化里的主要圖騰、主要象徵,是神話中的生物。所以在長期的歷史長河中,它是沒有姓名的。 龍代表著權威和神聖,沒有人會把它當個寵物去給它起個名字吧?2.龍的名字最早出現於佛經。
佛教傳自印度,佛經中的龍為「天龍八部」的眾生。和我國的傳說中的「龍王」或「龍」大致差不多,不過沒有腳,有的大蟒蛇也稱。事實上我國的"龍"的歷史已經被推到8000年前,就時間來說應該是我國龍的文化被印度吸收,佛經中有五龍王、七龍王、八龍王等等名稱,古印度人對龍很是尊敬,天龍八部大體長相說明是尊敬,認為水中主物以龍的力氣最大,因此對德行崇高的人尊稱為「龍象」,「如西來龍」,那是指從西方來的高僧。古印度人以為下雨是龍從天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這點也和我國古代文化中的龍很相近。曆本上註明幾龍取水,表示今年雨量的多寡。龍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羅龍王,他和幼女八歲時到釋迦牟尼所說法的靈鷲山前,轉為男身,現佛之相。她成佛之時,為天龍八部所見。 佛經中,有名字的龍都是龍王。 而「龍王」一詞,最早來源於佛經。如今大家所接受的龍王觀念,絕大部分都可在佛經中找到對應。 所以,事情是這樣的。中國龍本來沒有名字,中國也沒有龍王→
中國的龍觀念影響佛教,佛經中出現龍和龍王,龍開始有名字→佛經開始反作用於中國,中國開始出現龍王(多於文學作品中)→中國龍族開始有名字所以,要研究龍族的姓,就要研究「龍王」。
早期佛教中的龍王觀念:
宋代趙彥衛《雲麗漫鈔》卷十云:「自釋氏書入中土,有龍王之說而無河伯之說聞矣。」中土龍王觀念的形成受佛教影響之深,可見一斑。 首先,就名義來說,「龍王「這個名稱,是從佛經中翻譯過來的詞語。就是把梵文翻譯成漢語。
不過據前輩學者而言,這本身就是個歷史開的玩笑。 季羨林先生在《&<西遊記&>裡面的印度成分》一文中說:」《西遊記》里也講到東海龍王。同孫悟空只是文斗,沒有武鬥。龍王這東西本身就不是國貨。葉公好龍的龍,同以後神話傳說中的龍、龍女或龍王,完全是兩碼事。後者來源於印度,梵文Naga,意思就是蛇,所說龍王者實際就是蛇王。」也許是因為龍與蛇的某種相同之處,以至於在佛經傳入的最初,翻譯時產生了誤會,但是後來就一直這麼延續了下來,並沒有改正。 作為佛教中國化的內容之一,從早期佛經中的龍王觀念到後世的四海龍王觀念,兩者比較,可以看出是既有吸收也有揚棄的。 佛經開四海龍王之說,如《佛說如來興顯經》:「寶固在於海王龍王藏。又其大海摩尼珠。而有四角。在於四方海龍王宮。各自別立。」 佛經中海龍王往往有夜叉跟隨。如《菩薩本行經》卷下: 「 龍王夫人大海諸龍。一切夜叉盡奉十善。莫不歡喜作禮稽首。」 而中國後來的神魔小說中,夜叉基本上就成了海龍王的馬前卒和特有部屬。如《封神演義》中的李艮。 由於佛經中的「龍王」說,中國漸漸也有了龍王。 但佛經中沒有姓敖的龍族。3.「四海龍王」
「四海龍王」的名稱首次出現於《道藏·太上洞淵神咒經》。這本書的成書年代,應當在東晉末劉宋之前。
其中一段經文首次提出了四海龍王的說法,並揭示了他們的神通,體現了龍王的泛神化特徵。 但也沒有說出龍王的姓氏。 在這一次出現之後,數百年間再無現身,直至明初戲曲《爭玉板八仙過滄海》里才得以一個發展得比較成熟的形象再現,並得到上至朝廷下至民間的廣泛認同。而這數百年的時間,則是河神、河伯、龍王與龍神的百家爭鳴的局面。 在宋代以前,「龍神」一次使用更加普遍,「龍王」則更多是用於佛教領域之內。 但到了宋代,「徽宗大觀二年十,詔天下五龍神皆封王爵……」 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提高皇室權威,把龍神冊封成龍王,從那時起,中國龍王正式誕生。 青龍神封廣仁王,赤龍神封嘉澤王,黃龍神封孚應王,白龍神封義濟王,黑龍神封靈濟王。 這裡的龍就不是「四海龍王」,應叫「五色龍王」。 雖然「龍王」一詞正式誕生,但是他們還是沒有名字,只有封號。元代又在宋代的基礎上更近一步,在五色龍神之外又加了一個烏龍神,這一冊封的標誌著龍王概念開始和地理概念結合在一起,直接影響到後來龍王與「四海」的合流。
唐宋元是四海龍王觀念形成過程中的積蘊期。 早在元代就有許多戲曲作品出現「四海龍王」、「東海龍王」、「西海龍王」等說法,在這個時期,四海龍王的故事已經初具雛形,只是它們還沒有各自的姓名。到了明初《爭玉板八仙過滄海》中,它們才有了各自的姓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元代一雜劇《沙門島張生煮海》中,有寫東海龍王之三女,小名為瓊蓮,但是沒有提到姓氏。所以,龍王到底姓什麼,這時候我們還不得而知。4.龍王終於姓敖了《爭玉板八仙過滄海》見於《孤本元明雜劇》,成書年代有爭議,一說元代,但多說於明代。 「小聖乃東海龍鰲廣龍王之子。名曰摩揭。兄弟是龍毒。」 「小聖乃南海敖閏龍王是也。這二位一個是西海敖欽龍王。這一個是北海敖順龍王。……」 四海龍王終於有名有姓,在後世的流傳也為大眾所接受。 這劇戲開龍王姓名之先河,自此,所有龍族好像都開始姓敖了。可以說,龍族開始姓敖是有個分水嶺的。就是這部《爭玉板八仙過滄海》,以前都沒有姓,從這部以後龍族就有姓了。
自此,大家都以這個為依據,開始編龍王的名字。 龍王的名字可能換了十幾個,但是姓還是沒有變的。 至於為啥這部戲裡龍王就開始姓敖了,這個問題,可能就得問作者本人了,至今我還沒有看到什麼能解釋龍王為啥姓敖的證據。不過說法很多,大家可以看這個猜測一下。敖_百度百科 我也在網上看了一下,網友們大概有這幾種猜想:1.取「遨遊四海」之意 2.龍族性淫,而敖族也如此 3.龍族老是嗷嗷叫 也有其他的,反正是挺好笑的。 不過誰知道當時作者為啥起個這名呢,說不定作者暗戀的女孩姓敖,說不定作者心中的偶像姓敖,在歷史的長河中,很多事情都不可考了。不過我挺認可上面那個第二個猜想,敖廠長就很淫蕩嘛。哈哈哈,開個玩笑,姓敖的人別打我,不是我說的。
有人說,敖是字輩,不是姓,這個我不太清楚,無法回答。
還有人說: 好吧,我也覺得自己真無聊。。。 另附龍族名字表一張因為第一個遇到龍的人 見面的時候問了句:「你貴姓?」然後那條 龍 「嗷」了一聲
為什麼龍王姓敖?
文始道門兒里的民間故事——「唐僧取經念詞兒」,有這麼個說法。
玉帝的有七個妹妹,分別是:大仙姑絳衣,二仙姑素衣,三仙姑青衣,四仙姑黃衣,五仙姑碧衣,六仙姑紫衣,七仙姑玄衣。主掌月相的變遷,其他每人當值四天,大仙姑當值六天,正好一月30天。
因為「帝出乎震」,所以玉帝又叫東王公、屬木。木又代表慾望,所以玉帝的這七個妹妹的生活作風就有些問題,經常下凡私會個情人兒什麼的。
李老君開天闢地時,水的真靈幻化了一個叫「毛蛋」的東西,老人們說他是似馬非馬、似牛非牛,生活在水裡的一種神獸,我估計是河馬吧。
大仙姑思凡下界與「老毛蛋」私通,生下了龍(青龍)、麒麟(白虎)、雄鳳(朱雀)、龜(玄武)四方神。他們的私會場所就是花果山水簾洞,這就是為啥水簾洞傢具齊全且直通東海的原因。
大仙姑值月六天,每月的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初一、初二、初三。實際來說大仙姑暗喻的是女性的生理期,正好六天,所以她叫做絳衣,就是經血的顏色。
盤古在分解時,骨化為山,肉化為地,精血化為水……腦仁化為一個核桃般的鵝卵石。因為腦仁代表的是人的「意」,在文始道里「意」屬土,所以孫悟空就是真五行之土的真靈。什麼三百六十度啦,什麼二十四節氣啦等等咱們先不展開,單說這「九竅八孔」。很多人從這裡糾結孫悟空是胎生還是卵生,其實大可不必。因為這「九竅八孔」的寓意根本就不是這個。大家可不要以為9+8=17,石頭上有十七個窟窿,那就大錯而特錯了。其實就九個窟窿,那這「孔」和「竅」啥區別嘞?
孔,是通透的;竅,是不通透的「死胡同」。九宮分排八卦,對應周圍那八個孔;中宮屬土,那是一竅,此竅不通。這就是「九竅八孔」的具體表現。民間有個俗語叫「一竅不通」,說得就是這個意思,此一竅一旦通透,那就標誌著有了「靈性」,就具備道法修鍊的潛質了。你也可以理解為「頓悟」或其他什麼的。
那麼,這塊頑石怎麼才能把土性的真靈這一竅點通呢?
所謂,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因為他只是個純陽體,需要純陰來點竅。
大仙姑初到凡間,來到花果山,在這塊石頭上坐了一坐,歇歇腳兒,正好來例假,流了一滴在石頭上,隨後這塊石頭感孕成胎,後來蹦出了個孫悟空。也就是說,孫悟空是大仙姑的大兒子,是陰陽感應而成的。而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大仙姑後來與那個「老毛蛋」婚配後的孩子,是孫悟空的同母的兄弟。
當然這一點,孫悟空自己是不知道的,在文始道「唐僧取經念詞兒」里,還有孫悟空認母一出。
四象中的青龍,就是龍族的始祖。花果山在東勝神洲傲來國,傲來,本為「敖來」,意思是來回遊走閑逛,是後來人類為了紀念大仙姑下界遊玩偶遇「老毛蛋」,才取名為「敖來國」的。原來是神族,後來是人族,為了區分,就加了個人字旁,叫「傲來國」。其實「敖」「傲」兩個字在古文里有時候也是通用的。
龍族也被人們定為「敖」姓。其實遠古很多人或神,當時都是沒有姓氏的,都是後人追加的。
更多《西遊記》精彩解讀,敬請關注我的「知乎」。
本字是「鰲」,
中國民間傳說的龍王其實是佛教化的產物,佛教的龍王的原型就是海蛇,與水生生物的關係更密切。
而中國本土的黃龍和蒼龍,還未必和蛇有關,而是更接近蜥蜴。屬性也更多樣化
漢代瓦當.jpg結合紅山文化玉器,我們甚至可以斷言,中國龍的起源和蛇沒有必然聯繫我個人認為明清時期的黃龍形象發生蛇化,也是受到印度影響。但需要考證。黃龍旗.jpg正所謂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其實不然,龍性好淫,其支脈豈止九支邪?
真龍曾與天池金鯉魚交合,誕下一子,名曰:敖拜。
因其血脈不純,呈作魚形,九次躍龍門而不得,不得已化為人形。其投身行伍,英勇善戰,終官至極品。
終其一生未能化龍,其終不敢以敖為姓,又因真身為魚形,故改姓為「鰲」,後人稱之為「鰲拜」。
其後鰲拜驕橫跋扈,自稱真龍天子,欲廢康熙。終於康熙八年死於「小白龍」韋小寶之手,一代偽龍至死也未能成就真龍道果。
——《龍族秘史》水生動物很多都有螯,有螯就有戰鬥力,有螯才可以在水中橫行霸道。作為水生動物的頭頭,個個都姓」螯」,這不奇怪吧?
後來,龍王可以變為人形後,覺得自己是高級生物、羞於和螃蟹蝦米們為伍,就偷偷把姓氏中的」蟲」給取了。這樣,螯廣就洗白成了敖廣。
為一般讀者或者觀眾所熟知的龍族人物,大多來源於文學作品。
最有名的就是《西遊記》和《封神榜》了
恰好 它們中所有的龍族人物都姓敖如:東海龍王敖廣 南海龍王敖欽 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唐僧的白龍馬,他是西海龍王的三太子,名為敖烈一般人能叫上名字的,中國神話中的龍族就這些了,所以,我們都覺得是個中國龍就應該姓敖 這樣認為沒有什麼錯的,因為確實絕大多數龍都姓敖,而且不論是哪個文學作品中,龍王都姓敖但確實不是所有的龍族都姓敖
作為佛教中國化的內容之一 從早期佛經中的龍王觀念到後世的四海龍王觀念 兩者比較,可以看出是既有吸收也有揚棄的 佛經開四海龍王之說 如《佛說如來興顯經》:「寶固在於海王龍王藏 又其大海摩尼珠 而有四角 在於四方海龍王宮 各自別立」佛經中海龍王往往有夜叉跟隨 如《菩薩本行經》卷下:「龍王夫人大海諸龍 一切夜叉盡奉十善 莫不歡喜作禮稽首」
而中國後來的神魔小說中 夜叉基本上就成了海龍王的馬前卒和特有部屬 如《封神演義》中的李艮 由於佛經中的「龍王」說 中國漸漸也有了龍王但佛經中沒有姓敖的龍族
「四海龍王」的名稱首次出現於《道藏·太上洞淵神咒經》這本書的成書年代 應當在東晉末劉宋之前。其中一段經文首次提出了四海龍王的說法,並揭示了他們的神通 體現了龍王的泛神化特徵但也沒有說出龍王的姓氏 《爭玉板八仙過滄海》見於《孤本元明雜劇》 成書年代有爭議 一說元代 但多說於明代四海龍王終於有名有姓 在後世的流傳也為大眾所接受 這劇戲開龍王姓名之先河 自此 所有龍族好像都開始姓敖了 可以說 龍族開始姓敖是有個分水嶺的 就是這部《爭玉板八仙過滄海》 以前都沒有姓 從這部以後龍族就有姓了自此 大家都以這個為依據 開始編龍王的名字 龍王的名字可能換了十幾個 但是姓還是沒有變的嗷嗷叫的是狼吧?
周代東遷之前,楚國一般稱自己的國君為敖。所以敖也是王的別稱
因為人家,驕傲啊,但人家不是人。所以不能姓傲吧,然後就姓「熬」
龍生九子,九子不同……老龍王的綠帽子戴到了腳後跟了吧?這種煎熬生活還過了幾萬十幾萬年,不姓「熬」還能姓個啥呢?
如果龍王看見了這個問題一定會問,奧巴馬姓奧嗎,居里夫人姓居嗎,憑什麼隔壁東海老龍姓敖我就姓敖了?
@敖廠長
祖龍就不姓敖
非也非也
這就是論資排輩排的字,只是幾個龍王這一輩的都叫敖什麼的到他們下一輩排摩字摩昂什麼的所以敖也好摩也好,都是名字不是姓至於他們的姓呢,據說他們的爹叫平和,母親叫胡飛龍所以他們如果隨父姓,就姓平,隨母姓,就姓胡饅頭饅頭
因為敖字夠酷唄對了,敖是第二聲 不是第四聲喔 : )
我的天吶!那鰲拜是龍嗎?
因為爺傲奈我何
因為龍族的祖先姓敖。
子承父姓。
公安局不讓改姓。
推薦閱讀:
※如何用現在或者未來可展望的科學技術做出一條中國龍來?
※人們判定沒有龍的依據是什麼?
※擁有一條龍是什麼樣的體驗?
※世界上有龍嗎?沒有翅膀它們是怎麼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