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個子小但歐洲車引入國內都要加長呢?

那麼歐洲人豈不是坐的很難受?


很有意思的是,歐洲品牌在中國推出加長車型,而在歐洲很多外來品牌都要額外給歐洲推出小一號的中型車,歐洲標準的中級車是和國內現在大一點的緊湊型車基本一個大小的。

十幾年前我們就習慣了中型車車長應該超過4.7米,現在更是要接近5米,因為我們國家最開始引進的中型車大多都是美版,本田雅閣,豐田佳美,尼桑風度,別克君威。而最先大批量引進的歐系是帕薩特,加長10厘米才勉強和以上車型尺寸上達到一個級別……

舉幾個例子就知道歐洲人多喜歡「小車」了

大家都知道雅閣分歐版和美版,第六代美版的車身長度接近4.8米,而歐版不到4.6米。到了第八代雅閣,美版的車身長度已經達到了4.95米,已經超過了奧迪A6,寶馬5系,賓士E級這些高一個級別的德系車了,而歐版雅閣(國內的思鉑睿)依舊保持4.725米的「小巧」的車身。

提了雅閣就必須提豐田Avensis,初代車型(1997)長度只有4.49米,而1996款凱美瑞/佳美長度是4.82米。如今Avensis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車長才剛剛超過4.7米,軸距只有2.7米,和國內的卡羅拉一樣,而凱美瑞車長超過4.8米,軸距接近2.8米。

現代索納塔在歐洲年銷量常年在5000以下,最多的兩年是06/07剛換代的時候,分別是9545和9624,而2011年在歐洲砍掉索納塔,推出了i40,長度縮減了10厘米,轉年銷量就破三萬!

再比如,標誌407在歐洲也一直是中型車級別,在國內就只是緊湊型。賓士CLA雖然是A級的底盤,定位比C級低,但在歐洲算中型車,因為長度比換代前的C級還長10厘米。雷諾第三代拉古娜(2007-2015)車長不到4.7米,後繼者塔里斯曼尺寸漲到超過4.8米也算是和國際接軌了,但2016前11個月的銷量不到三萬輛,原來拉古娜的年銷量十幾甚至二十幾萬輛……

很多人說歐洲人對后座需求小,到底體現在哪?

首先,歐洲汽車普及率確實高,歐洲主流國家每千人汽車普及率在600以上,整個歐盟平均是498(2014),中國2015是128,排在瑞內瑞拉前面,阿爾巴尼亞是124。

而其中乘用車的比例,整個西歐在2012年超過美國,美國是439,中國……目測不超過40……即便是近幾年接近翻番,2015年我國的統計數據也只不過是90,而我國近15年這個數字還增長了幾十倍呢。美國和西歐是在二戰後就迅速的普及汽車了,1950年千人汽車擁有數就達到了300,之後基本每十年漲100,80年代就接近現在的數字基本沒什麼大幅度增長了。我國現在汽車普及的狀況差不多是一線發達國家二戰前的水平……

這也是為什麼說,他們是從爺爺輩就普及汽車,會開車,一般的家庭里基本一代人至少一台車,所以,整體來說,對於后座的需求並不是那麼大。

還有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三門的兩廂車銷量和五門的幾乎是平分秋色的。

除了對后座需求相對更小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路窄,很多人都說了,確實是真的。德國在歐洲算路況比較好的了,城市裡就不用說了,除了東德,雙向四車道都少見,很多國道也只是雙向兩車道,5.5米寬的,好點的是6米寬,兩台大車(標準寬度2.55米)錯車看著都懸。高速路很少有雙向八車道的,甚至相當一部分高速都是雙向四車道!下圖是慕尼黑市中心的一條主街,雙向四車道,不算電車的話只有兩車道:

在歐洲4.8米以上就可以算作大車,開5米以上的車明顯感覺不方便,路窄拐來拐去就不用說了,大多數停車場里的車位基本也都是給5米以下的車設計的。前一陣坐朋友的短軸版7系去宜家深有感觸,所有人都是一下就進去了,但我們要來來回回三次才能進到車位里,並且停進去之後明顯屁股比別人出來一塊。新7系的車外遙控停車很多人嗤之以鼻,但其實在歐洲真的是能用得上的……

並且,城市裡的私家車庫也小。我就認識一家人一台X5一台1系城市,平時1系是停在車庫裡,X5停在街邊,因為X5太寬,停進去司機不好出來。我還認識好幾家人都是一台豪華轎車/SUV加一台緊湊型甚至微型車代步的。下圖是前兩天隨拍:

有很多住宅的車庫是下圖這樣的升舉車庫,幾台車摞起來,這種車庫對車的長度,高度,重量,甚至形狀都有要求,我家樓下的就明確寫的,三位任何一個數字超過4.8 1.85 1.55米,重量超過1.8噸的車不可以停。

上圖還算好的,還有很多住宅區的車庫是這樣的:

旁邊詳細說明了車的尺寸要求,除了長寬高之外,連車頭長度,接近角,離去角,縱向通過角都有規定:

最終停進去的的兩台車大概是這樣的:

這也是為什麼官方數據車身尺寸不僅是長寬高,還包括後視鏡寬度,有些轎車的購買手冊上也詳細寫了接近角離去角等等……所以說,不僅路窄,車位也實在是太小了,大多數車位都不是給5米以上的車設計的。

另外,不少公共停車場高度限制是1.8米,這也是為什麼歐系大型SUV,包括尺寸巨大的賓利添越高度都只有1.7米多一點,而面向美國的大型SUV比如途樂,QX80,Escalade都接近2米。


確實歐洲人憋屈的難受。

然而就義大利 法國那些小巷子 你開個加長車 大SUV 得累死。

各地國情決定了

美帝滿地大高速 那就可以可勁的加大 V8

歐洲滿地小巷子 最合適就是兩廂小車


路不同。歐洲路是真窄。相比之下中國路寬敞多了。七扭八拐的小路上開加長車那不是自找罪受。在坐起來憋屈和開起來舒適之間總得有所妥協。因為歐洲人頭一輛車,一部車上坐滿的幾率不大,所以傾向買小車也是很自然的。

歐州富豪有錢請司機,不用自駕的也照樣買大車,羅羅、賓利、邁巴赫哪個短小了?與歐洲人同根同源的美國佬也是出了名的愛開大車,既便一個人開也愛買大車。條件使然,總是要找一個自己開起來或坐起來最舒服的車。


因為車子對國人來說,基本就是房子之外的第二大消費品,對於車子的要求自然要盡善盡美。這也是為什麼前幾年國產車型拼了命的在軸距和配置上發力,至少要讓消費者看得到的地方看上去更有競爭力。

至於歐洲車引入加長,我覺得更多市場環境下的抉擇,加長在大部分國人的理解上,基本等同於更大空間。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比如奧迪各種加長,你賓士、寶馬沒有加長版,從消費者角度就是不太厚道,不用心為中國消費者考慮,誰也不想被消費者這麼懟。所以如今我們看到加長已是常態,即使像英菲尼迪、雷克薩斯這些日系豪華品牌一樣繞不開加長環節!誰敢不加長啊,途觀都出了個途觀L呢,加長已經是常態、常態、常態!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加長這股風氣由來已久,第一款加長的豪華中級車是1999年的A6L,對於國人來說,對這種加長式空間的理解已根深蒂固,就是認這個東西,而且車企也是玩了十幾年的套路,加長屢試不爽,丟是丟不掉的,消費者認,車企就做,一拍即合。當然,一加長就是專為中國市場提供,這種標籤對車企來說何樂而不為。

其實我一直覺得空間需求是被國人誇大的一個點,主要還是車子在國人心裡的地位還是太重,抱著買了就是開一輩子的心態。而為什麼歐洲人不用加長,很多人也提到了,國外道路原因和用車習慣等等是很重要的原因,這個 @Fazioli已經回答的很全面了。


二更:

看到評論區有朋友對於軸距和後排空間的相互關係不是很清楚,所以就更新一下說一下我自己對這些的看法.

1,軸距和後排空間有直接關係么?

有!絕對有!而且有很大的關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發動機變速箱等部件同樣布置方式的情況下(謝@Fazioli提醒,加上限定條件)越大的軸距就有越大的布置空間,那麼在保持相同座椅數據的情況下就可以獲得更大的腿部空間。同樣對座椅來說,就可以有更加厚實的座椅,更加長的坐墊來提供腿部的支撐。略小的軸距確實可以用一些手段來獲得相對這個軸距來說較大的後排腿部空間,但是有得必有失,座椅舒適性,坐姿舒適性都會受到影響。

2,若軸距確定,那麼有哪些手段可以用來看起來有更大的後排空間?

確實有一些小手段可以來改變,下面舉幾個例子(網圖,侵刪):

  • 減小坐墊x向長度,

大家可以看一下,如果我把圖中的紅色區域去掉,那麼確實會感覺多出來一點腿部空間,但是這真的是感覺上的,首先當你靠下去時候,你的膝蓋的位置並沒有發生改變,反而由於沒有了那一塊區域的支撐導致了你的腿部缺少了支撐,影響了乘坐感受。

  • 用更薄的坐墊,減少坐墊z方向和x方向的厚度(這個不全部算軸距的影響):

我們在換一個角度,我們將坐墊的厚度變薄,那麼頭部空間就會獲得一定的增加,再搭配上更薄的靠背和縮短的坐墊就可以對x方向的空間一些幫助。不過同樣會對乘坐舒適性做出一定的犧牲。舉個例子,畢竟大家都應該體會過做小板凳小馬扎的感受,肯定沒有坐在正常高度的椅子上舒服。

  • 更小的夾角:

這也是一個常用的手法,這個做法相當於把椅背和坐墊的夾角變小,來省出空間。

綜上可以看到軸距不夠的話可以通過這些方法來彌補,但是畢竟是會對舒適性產生一些影響。所以軸距大了對後排空間的幫助很大,需要犧牲的東西就少了。

3,其它有哪些影響空間的因素?

車頂的高度,車頂的造型設計(溜背造型一般來說會影響一些後排的頭部空間)等等,在此不細說

----------更新一下:--------

1,其實如寶馬和賓士都已經在國內推出了標軸版本的3系和C,E級的車款,和加長款同時銷售,滿足了中國市場消費者對於標軸的需求。

2,評論里有朋友說到了歐洲開旅行車更多,這裡有一個概念要說一下,旅行車的乘坐空間並不比sedan三廂更大。C級標軸版的軸距為2840mm,C旅的軸距為同樣的2840。3系標軸版和旅行款都為2810mm的軸距。高爾夫旅行款和兩廂版本的軸距相差也在10mm以內。所以說旅行款的大是大在後備箱,其作用就是為了能夠滿足長途穿越時候的行李裝載。

-----------原答案---------

歐洲的車 你可以理解為 倆個人到三個人的乘坐工具 一般前排爸媽 後排小孩+安全座椅 或者狗……即使是兩代人出遊 也一般會開兩輛車 歐洲的老爺爺老奶奶的自駕本事那可是相當牛逼

我國的車 更多是家庭的唯一用車 逢年過節 一車坐四個甚至五個人的情況很常見 而大部分親友間對車的評價也還是停留在這車真大和這車真寬敞 需要的是能夠在滿載的情況下 讓家人更舒適地乘坐

市場需求 決定了產品的定義


前面的答者說的很全面了,路況不同,用車理念不同,家庭車保有量不同,審美不同等。

我補充一點,那就是國人大多不知道加長還有壞處。

1,車重增加,以ATS和ATSL為例,加長8公分,整車重量增加50公斤,相當於滿滿一箱油的重量,或者帶了個美女。看著保時捷為了減重0.01公斤,把車標換成貼紙,我為了減重,城裡開只加半箱油,這50公斤,真的不少了。

2,空氣動力特性惡化,老款圓屁股A6L是加長的鼻祖,同時,風阻係數由標軸的0.28上升為0.30。

3,車體扭轉剛性下降。

4,操控性能下降,但是手上沒有量化的數據。

5,ESP需重新匹配,不排除廠家不做重新匹配,留下安全隱患的可能。


個人觀點。歐洲人可能一家子兩輛車,甚至一個人就兩輛車。後排空間放雜物或者狗,好倒車好轉彎。中國可能一家子一輛就不錯了,國人普遍責任感強,注重家庭觀念。一想同樣的價錢,自己苦一點不要那麼好操控,換大一些的空間吧,後排還有可能坐含辛茹苦養大自己的父母呢,還要拉心肝寶貝大兒子呢,大一點,實用。


看奧迪宣傳冊上寫早先一汽奧迪的德國工程師不理解為啥要加長 公司就安排工程師和中國的經理去接孩子放學……工程師發現領導坐後面是要翹二郎腿的……


贊同 @Fazioli 的答案,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歐洲人喜歡「小車」。

我簡單補充兩點:

1、歐洲人豈不是坐的很難受?——是,很難受

當年的沒加長歐洲豪車就讓我懷疑人生,我在中學時代坐過的5系(E34),也算當年市裡面排的上號的「豪車」了,當時就很懷疑人生,這車有車載免提電話,有天窗,但後排竟然那麼窄(我當時還只有17X高),比老爸單位的美版雅閣還窄,這也算豪車?

出來工作後坐過老闆的沒加長老款3系(E46),我183的身高,後排直接頂膝蓋,比飛度差老遠了。

想在車是越做越大,20年過去了(暴露年齡…),我們再看兩款歐洲原版無加長的後排實拍:

前排坐了185的壯男,後排坐了183的我,後排膝蓋空檔不到1拳!!!(請無視本人表情)

前排坐了182的壯男,後排坐了182的小灰(我專欄的特邀作者),後排膝蓋空檔不到1拳!!!

如果坐的「躺」一點,直接頂到。

然後你猜猜這兩個分別是什麼車???

歐洲原版沒有加長的520i旅行車和A6 Avant旅行車,正兒八經的C級車,落地價都要超50萬的主兒

加長後的A6L,5系Li,後排直接多了1.5-2拳空間,那要舒服多了。

沒加長的Q5後排還沒老途觀大。。。好吧,現在新Q5也要羞羞的加長了。

2、為什麼歐洲車來到中國要加長?

常見的歐洲豪車,國內的加長版普遍加80mm-140mm,什麼概念?一拳到兩拳的腿部空間咯。

(圖片出處見水印)

最典型的寶馬5系Li和賓士E加長版,加長都達到140mm,坐後排的時候腿部空間縮短兩拳就是原版狀態大幾十萬買這個後排空間,你能接受算我輸。

你可能會說是高小強我太高太胖所以才這麼擠,我183的確不矮,但也只是和歐洲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差不多啊!

2014年的全球身高調查,平均身高最高的10個國家都在歐洲,成年男性平均身高都在180cm以上,最高的荷蘭達到182.5cm,也就是和我差不多。所以歐洲人肯定也難受啊,只是他們少坐後排所以不care罷了

評論區肯定有人問報告里的中國平均身高,這裡預防性上圖好了。(問題里的「中國人個子小」其實在全球來說也算中間水平,不算「小」啦)

說了這麼多,其實只要坐過幾次原版沒加長的後排,自然會明白歐洲車為啥要加長了。

參考資料:http://ny.uschinapress.com/m/spotlight/2016/07-27/99578.html


汽車在國內加長很正常。

1 老歐洲,文明悠久,道路老舊、狹窄,比如羅馬、米蘭。不適合大車。

義大利人偏好的汽車尺寸,在歐洲也算偏小,一定程度就是道路制約。(所以歐洲人喜歡兩廂車)

2 歐洲人均汽車保有量還是高過中國不少。

中國一台車往往要供給一個家庭的出行。因此對後排比較挑剔。

3 歐洲人在意的車輛操控,中國人最多只是嘴上在意。其實更在意空間和舒適。

4 中國人對汽車的審美,是以大為美。講究大氣。

5 部分高端車型,在國內存在「車輛擁有者坐在後排,前排是僱傭司機」的使用場景。因此後排甚至比前排更重要。


因為後排乘客要蹺二郎腿或是要抱孩子。


我在歐洲呆過半年,應該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吧。
首先,歐洲人高,但是街道窄,巷子多啊。我呆的地方是北歐,平均1.8米。但是上百年沒戰亂,又沒中國那麼愛好拆遷。所以很多巷子,如果你開一輛長4.8米的車,那就是自虐。所以高爾夫常年歐洲銷量冠軍。軸距短,方便。
中國你去老城區看一下,其實也是短軸距的車方便一些。

其次,歐洲人汽車普及率高多了。歐洲是汽車的發源地。汽車普及率比中國高多了。中國是一家人坐一輛車,當然是後排越寬越好。歐洲一般是一家兩輛車,不在乎後排空間的很多,因為基本沒人坐。

第三,歐洲也有長軸距的車啊。老闆CEO 領導這種有司機的,他們的車後排空間也很大的,畢竟是自己坐。軸距就很長。比如勞斯萊斯,賓利,奧迪A8邁巴赫甚至超過6米的車身長度。

最後,中國人個子也不小。歐洲人,尤其是南歐和東歐的,個子也不大啊。歐洲和中國都是幅員遼闊,差異很大的地方,不能一概而論。


1、中國人觀念上喜歡大,相同的價格買更大的,大就是好

2、後排空間大,的確能不斷變換姿勢,做得舒服些。

3、空間大,能放更多東西。

4、歐洲廠商學聰明了,滿足中國人需求加長後,能賣的更好。


坐標英國和法國
因為歐洲人,除非女王和教皇那樣的,不需要後排坐,而中國人很需要。

關於車,歐洲人腦迴路是這樣的
短途通勤: 1.0 汽油,小到只有一排座位。
中長途通勤: 2.0柴,兩箱兩門。接同事一起上班?大家住的隔著10公里,多繞一圈不值呀!
更長途通勤: 坐公交啊,為什麼要開車?

要空間大: 買suv
家裡孩子多:買mpv
耍酷約炮:買跑車

要帶父母一起出行: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再者,老頭老太自己會開車。
父母來了,要去機場接他們:父母自己在機場租了輛車開過來了。
要和朋友一起出行: 大家都有車,約好時間,目的地見。

城裡車位少,大家共乘一輛車方便停車: 為什麼不坐地鐵?為什麼不叫出租?

大家喝多了,有人沒辦法開車回去:叫出租,知道今晚要喝酒為什麼還開車出來?

我是老大,我要坐後排擺譜:雇個司機人工很貴,如果你是ceo,可以買賓利,後排空間管夠,還有酒架。

在歐洲,三廂就是異端,就別提後排空間了

我拍幾張周圍的停車場,把三廂車圈出來,可以看看,確實不多


是不是因為歐洲的汽車人均擁有量高,後排不怎麼坐人。


主要原因大神們已經說的很詳細了,我在這裡補充一個原因吧。

歐洲的城市普遍都很小,幾乎不存在像北京上海這種巨型城市。從a點到b點所需的時間一般都在半小時以內。所以雖然一台車坐滿人會稍微不太舒服,但一般還沒感覺出不舒服就已經到目的地了。其實兩座的smart即使在喜歡小車義大利,只能坐兩個人的設計也一直受到詬病。而菲亞特500這種兩門四座車卻非常受歡迎。本人身高190,坐進500的後排雖然有些不舒服,但一般去吃個飯讓朋友捎帶一下完全可以接受。

並且歐洲不止城市小,國家也普遍不大,上述說的那種兩門極端情況其實推廣到四門轎車來說,道理也一樣。出行時間長短與對空間的要求肯定是正相關的。自然軸距這個影響空間的因素也會做出調整。


國內加長不是為了坐的舒服而是後排坐更多的人,你們有沒有試過5系後排坐6個人,E級後排坐5個人反正前幾年我家過年經常這樣... 車多人更多,用車的需求基本上是過年,平時車庫呆著。


因為我們窮,花A4的錢要當A6用,花E級的錢,要起到邁巴赫版的效果,無論是面子還是空間。


一是沒小孩時候後排使用率非常低,有小孩後那個空間是夠大的,孩子大了就給小孩買車了。

二是有搭載需求的都去買mpv了

三是車身大了駕駛感受會下降,油耗也會增加

四是車小一些在城市裡面好開,好停


加長是為了這幾個

1 空間需求

國人買車,最大的需求就是空間,國外很多人開的其實都是二手車,而國內又沒有良好的二手車市場和規劃制度,所以只能買新車,新車自然是貴很多,所以買車就需要考慮很多。

空間自然就很重要,而且加長主要都是體現在後排的空間。

另外,很多加長車型並不是特供中國,在國外依然也銷售。

2 面子需求


推薦閱讀:

德國汽車製造工業是否很強大?
擁有汽車的生活和沒有汽車有什麼差別?
為什麼國內很少有三星汽車?
同為日系車,豐田比日產的車優秀在哪裡?
男女開車有區別嗎,為什麼?

TAG:汽車 | 人種 | 身高 | 汽車行業 | 汽車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