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何解脫後悔的情節?

比如高考失利,比如前女友,前男友呢?比如親人的離開,比如人際交往中失去放的錯誤,比如沒有把握住機會等等,就是說過去發生了的事,自己後悔沒有做好,一直困擾著想,如果自己換種方式去應對,結局就是自己想像的結局了,如何從這種情節裡面解脫開來?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張棗

我好希望在爸爸去世之前,對他說過我愛你。

我好後悔在上大學的時候,沒有認真對待我的學業。

我好後悔當時沒有拉住他的手,對他說,別走。

……

你呢,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

商業雜誌《第一財經周刊》在跟名人面對面訪談時,會問他們一個相同的問題:「如果你能夠重新回到25歲,你希望改變什麼事情?」。

這個欄目持續了5年時間,訪問了200多個社會名人。他們其中有政治名流,也有商業巨頭,有20多歲的中國電影明星,也有80多歲的義大利畫家。每個人的回答千奇百怪:有人後悔將自己的一生都固定在台北這個城市,有人後悔自己還是個年輕女孩時不敢於和男性競爭,有人後悔應該提早10年辭去工作去創業……

在這200多位名人中,只有僅僅幾個人回答,我沒有什麼想要改變的。

我們都渴望擁有後悔葯。我們希望能回到18歲或25歲的某個關鍵時刻,將事情再重來一遍。「如果能夠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我們說。

然而,現實讓我們失望——時間機器還沒被創造出來。這意味著我們將永遠承受後悔的痛苦嗎?對於後悔的事情,我們真的沒有可以彌補的方法嗎?我們該如何幫助自己從後悔中解脫?

我們為什麼會後悔

想想自己的經歷,你在什麼時候感到後悔?

「如果當時……就好了。」我們在後悔的時候,常常說出這句話。我們在後悔時說出的話,暗示著內心的兩個隱藏想法:我們不滿意已經做出的行為和決策帶來的結果;我們認為,如果我們當時改變做法,能夠獲得比現實更好的另一種結果。

美國心理學家Kahneman 和 Miller將這種想法稱為「反現實思維」(counter-factual thinking)。我們在腦海中虛擬了一個假設結果,用來跟現實比較。它是「可能」發生的,「應該」發生的,但沒有實際發生。

我們用來衡量現實的標準,就是我們腦海中幻想出的這個假設結果。如果假設結果比現實結果好,我們會覺得現實更加糟糕。如果假設結果比現實糟,我們對現實就會感覺更好。

然而,這種標準並不公平。我們常常會容易將事情幻想得無比美好,無法客觀地分析出另一種可能性的風險和困難。因此,在「反現實思維」中,我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覺得現實更加糟糕,從而陷入「後悔」的負面痛苦情緒之中。

3種後悔葯:如何從後悔中解脫

1. 提醒自己,另一種選擇很可能更糟

後悔產生於我們將美好的假設與糟糕的現實比較。你需要反覆提醒自己,用頭腦中的幻想和現實比較並不公平。

我們普遍存在一種「樂觀傾向」。我們喜歡暢想未來的美好生活。我們總認為,自己會比一般人活得更久、身體更健康、事業更成功,而車禍、癌症這些噩運不會降臨在自己身上。

Kahneman 和 Miller 的實驗證明,當某一事件的結果呈現出來時,人們對其的反應往往不是直接評價,而經常是將個體頭腦中該事件的「應有結果」與現在的結果相比較。要知道,我們選取的標準不同,評價的結果也就不同。

你可以做一個小實驗。拿出一張紙,強迫自己列出另一種可能性的5個糟糕狀況。不列完5個以上,不許自己離開桌子……例如我後悔沒去參加了舞會。那麼,就寫出去參加舞會的5個可怕後果。

怎麼樣,列完了嗎?現在是不是感覺好多了?

2. 為了人生的後悔最小化,大膽地選擇去做吧

還記得我們之前提到的「後悔的時間性模型」嗎?研究的結論簡單來說,做了後悔一時,不做後悔一生。

Gilovich和Medvec找到了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如果你去做一件事,「做」產生的後悔在一星期之內的初期階段更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後悔的強度也會驟減。反而「不做」的後悔雖然也會隨著時間推移下降,但下降的速度遠遠不及「做」產生的後悔。這就導致從時間跨度超過一個星期的長期階段來看,「不做」的後悔程度要比「做」更深。

當你面對不確定的選擇,不知道 「to do or not to do」 時,想想這個結論。如果不想在長期的人生中後悔,去做比逃避是一個更好的選項。但要注意,首先得想清楚做這件事情將會給自己造成的最大損失是什麼。你能夠承受嗎?有其他辦法可以彌補損失嗎?如果答案是yes,那就大膽地去做吧!

3. 尋找已有結果的積極意義,讓自己快樂起來

這可不是自我催眠。

後悔會消耗巨大的心理能量。後悔往往會引起自責、愧疚等消極情緒,同時還會引發身體的緊張。消極情緒和緊張本身都會消耗能量,而身體為了回到正常狀態所進行的調整,也會同樣消耗不少心理能量。

我們的心理能量就像一個錢袋子。如果只花錢而不賺錢,錢袋子很快將癟下去,沒有剩餘的錢來進行其他活動。心理能量也是如此。如果我們長期處於後悔中,心理能量將一直處於消耗狀態,影響我們完成其他行為的質量。

有沒有「賺錢」的方法呢?有——讓自己快樂起來,喚起積極情緒。Tice等人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研究,對積極情緒的作用進行了驗證。他們用意外的驚喜,觀看幽默劇等方式引起人們的積極情緒。然後讓參與者完成解迷宮等需要消耗心理能量的活動。實驗發現,積極情緒能夠明顯提高人們在隨後任務上的表現。

你可以逃到開心的事情中去,讓自己忘掉後悔這件事。但更聰明的方法是,從這件事情本身去尋找積極意義,讓這件事喚起你的積極情緒。


&>&>有溫度有態度的心理學知識,全球專業心理諮詢師資源,關注簡單心理,我們全都給你給你~(?????)


往好了說——車軲轆往前轉,人要往前看

往壞了說——破罐子破摔

怎麼解脫? 就是承擔後果,不想承擔後果的人總是後悔。


我覺得吧,人生的好玩在於每分每秒都有不同的選擇和決定,而這些選擇還交叉影響下一個決定的抉擇。

在一個處處選擇的的歷程中,難免有一兩個差評讓你有後悔的時刻。讓你覺得如果當時選擇了A你的人生就會有一點點的不一樣了。

可是它是一個交叉選項,你想後悔重來的時候,除了回到A,你還要回到B,回到C,步步關聯,最後也是悔無可悔。


其實我挺喜歡問別人這個問題的,當我們閑聊到過去他或她經歷的某件事的時候,我就會欠欠的問一嘴,你後不後悔?

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不後悔

然後我就接著問:為什麼呢?

這個時候的答案就多了起來,但是我得到的很多的答案是這個:

「因為這些(件)事讓我成為了現在這個我,而且我覺得我現在挺不錯的,blahblahblah」

真的是這樣的么?

說的不好聽一點,你要是真的不後悔你還能過成這個批樣子?

高考失利,前男友前女友,親人離去

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你說換做你會不會更努力一些?你會不會堅持再久一些?

我想對於幾乎所有人來說這答案都一樣吧

所以在我看來,不後悔這三個字的含義只有一個,那就是:沒有如果,無法改變

我們大家都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你選擇了放棄你就得不到了,這很簡單很好理解吧?

那你說怎麼才能不後悔?

其實回到最開始我的問題,在對方回答道:不後悔的時候

哈哈,他就已經輸了

那麼費勁面紅耳赤給我解釋為什麼不後悔的時候,這不正是後悔莫及的表現嗎?

但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人們後悔是因為本可以做的更好

而且很關鍵的是,他目前的狀態並不好

所以很現實的解決辦法,就是讓自己以更好的姿態看過去發生的事

相比於過去的事,未來更值得我們「糾結」不是嗎?

我們再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過去的事的的確確是過去了是無法挽回了,但是這些事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

這些教訓是我們人生寶貴的經驗,沒有人一輩子順風順水,大家都是在不斷犯錯不斷改正中前進成長的

對於這個社會的絕大多數人來說,道路是曲折的,未來是無法預見的,但是你的經驗越多,你越能在遇到新問題的時候做出令自己滿意或者是讓自己沒那麼後悔的決策

最後,看看那個被我diss的回答:

「因為這些(件)事讓我成為了現在這個我,而且我覺得我現在挺不錯的,blahblahblah」

這個說法真的無意義嗎?不是吧

你可以這樣想,如果真的有「如果」,你確定你能做得更好?

或者在茫茫多個「another world」里選了另外一條路的你真的能比現在過得更好嗎?

我看未必吧,就算你當初選了另一條路,今天的你仍然會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陷入這種情緒中,因為人就是這樣,大家都一樣

所以,安慰一下自己,多想想以後,你就會發現:

未來才是更讓人擔心的啊!


我覺得,後悔,意思是為了過去的作為或為了沒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這個詞本身就帶有悲觀的的色彩,當你想到這個詞的時候,內心就不免帶有悲觀的情緒。我建議,你想的時候,可以換一個詞,「遺憾」,它的意思是無法控制的或無力補救的情況所引起的後悔這個詞它比後悔多了一個形容詞,結果大不相同,它代表著你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儘力,依然產生了不盡人意的結果。雖然,每個人具體情況不同,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精神勝利法,總比沉湎於過去無法自拔要好吧。最後說一點重要的,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大部分是因為太閑了。。。。


推薦閱讀:

用一句話或一段話形容你最想過完的一生?

TAG:生活經歷 | 人生的路 | 人生道路 | 人生閱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