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價格的單反相機與鏡頭對畫質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從3000的微單到數萬的頂級單反價格相差超過一個數量級。那麼器材對於照片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

歡迎相同場景不同價位的器材拍攝對比,盡量比較未調色的原片。


不成性價比

一分錢一分貨

兩角錢兩分貨

三塊錢三分貨

而且!

相機鏡頭的差距,沒有拍景的景重要拍人的人重要,被拍的主體重要

拍攝的光線重要,拍攝的參數重要,拍攝的後期重要

說白了,拍攝過程中的幾乎任何一個環節的影響,都比相機鏡頭重要!


有句老話:

一分錢一分貨

兩角錢兩分貨

三塊錢三分貨


區別在於你的需求。在於你用什麼標準去卡。

比如要求百米30秒內跑完,我和博爾特沒有區別。

比如要求十分鐘跑完一圈F1 上賽道,10萬的車和100萬的車也沒有區別。

如果你只是拍拍旅遊照,拍完往電腦里一放一年也看不了幾次, 那麼低端單反和高端單反也沒有區別。

但是當你把標準不斷提高的時候,器材的差距就會越來越明顯。


首先定義「畫質」。一般來說,影響一張照片畫質的主要有銳度(Sharpness),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畸變(Distortion),色彩還原,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噪點(Noise)等方面。其中,銳度、色差、畸變特性主要由鏡頭決定,動態範圍、噪點特性主要由傳感器決定,色彩還原則受二者共同影響。

下面簡單解釋一下這些概念。

1)銳度(Sharpness)。鏡頭對細節的分辨程度。銳度越高,景深範圍以內的細節就越豐富,紋理、邊緣等反差就越高。銳度一般由鏡頭的光學設計決定,即光學結構與鏡片材料、鍍膜技術等。素質較好的鏡頭通常銳度會比普通鏡頭高;定焦鏡頭通常比變焦鏡頭高;微距鏡頭通常比其他定焦鏡頭略高。不過,銳度的不足可以在後製中通過「銳化」來彌補,例如 Camera Raw 的 Sharpen 工具;另外,輸出媒介也對最終呈現出來的銳度有很大影響,例如低於 240ppi 的印刷,或者在屏幕上以較低的縮放比例查看,都很難區分鏡頭的實際銳度。用於網路分享的圖片尺寸通常完全不受鏡頭銳度影響。

2)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鏡頭對不同色彩(波長)光線的會聚程度。色差越小,紋理、邊緣就越清晰;反之,紋理、邊緣處容易出現模糊的彩色區域(即「紫邊」),黑白圖像則表現為紋理、邊緣處銳度降低。色差同樣由鏡頭的光學設計決定。素質較好的鏡頭通常色差控制較好;定焦鏡頭通常比變焦鏡頭好;復消色差(Apochromatic, APO)鏡頭則明顯好於其他鏡頭。與銳度不同,色差通常難以在後製中糾正;雖然 Camera Raw 中有相應的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紫邊」,不過效果通常非常有限。儘管如此,由於通常鏡頭在收小光圈後色差都會有明顯改善,實際使用中很容易通過這種方法來避免嚴重的紫邊;如果經常需要全開光圈或者拍攝逆光場景,那麼更高素質的鏡頭仍然是非常值得的投資。

3)畸變(Distortion)。鏡頭對畫面的扭曲程度。畸變越小,畫面的變形就越小,拍攝建築、文件等題材時就越接近原本的面貌(即「直線更直」)。畸變通常在畫面中心附近很小,在畫面邊緣處逐漸變大。素質較好的鏡頭通常畸變較小;定焦鏡頭通常比變焦鏡頭小;中長焦鏡頭通常比廣角鏡頭要小。不過相對來說,畸變也是最容易通過後製來糾正的,許多照片處理應用都帶有鏡頭檔案(Lens profile)來自動修正畸變。對於沒有檔案的、較老的鏡頭,也可以通過工具手動修正。此外,一些攝影師會故意不修正鏡頭的變形,尤其是廣角鏡頭,以保留「臨場感」或者「立體感」,因此這種修正並非必須。

4)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傳感器對於灰階的保留程度。動態範圍越高,拍攝大光比場景(例如日出)時高光和陰影的細節就越容易同時保留。反之,高光部分容易溢出(變成一片「死白」),陰影部分曝光不足(漆黑一片),而且即使拍攝 RAW,也不容易通過後製找回細節。一般來說,年代較新的傳感器通常動態範圍較高;大尺寸的傳感器通常比小尺寸的高;CMOS 傳感器通常比 CCD 高。此外,由於 RAW 圖像保留了傳感器所獲得的所有原始數據,其通過後製能得到的最終動態範圍也會比 JPEG 高。

未完待續。


知乎不知為啥喜歡流行一大堆廢話,大篇幅的浪費網友的時間與精力!

簡單的給樓主分析為何高價相機與低價相機的畫質差別:

==================================================

(1)畫幅大小的差別。全畫幅pk apsc畫幅,這個差別不用細說,原圖細膩度,寬容度,細節,色彩過渡絕對是非常明顯的檔次性差異。這個可以列為第一因素。簡單理解就是底大是王道,幅面不一樣的東西,畫質原圖絕對是實質性的差異。

----------------------------------------------------------------------------

(2)操控性能上的差別。高檔專業相機,擁有高級的多點對焦系統,更強悍的連拍性能。這個對實際上帶來明顯的影響就是人家拍得到的東西你低檔相機根本拍不到。下面分析日常使用中的影響。

一是就拿佳能單反比較對焦精度,入門的1200d,九點對焦系統加中心單點f5.6的對焦精度,上大光圈頭必須跑焦的機率大增,你拍10張光圈全開的圖片,至少有3張以上的虛的,而且你用上截幅旗艦7d2,那個強悍的對焦系統能保證你大光圈頭10張里可能1張都不會跑焦。

二是再說追焦能力,假如你拍一個運動中的小孩,7d2的追焦能力能讓你張張不虛,拍到精彩瞬間的機會大增,你拿1200d追焦的話,10張能追到5張就不錯了。

三然後再說連拍性能,最常用的運動場合,人家高端單反一快門按下去,幾十張照片都連拍出來,回家慢慢選精彩的照片,而你低端入門單反連拍個3-5張就卡殼了,眼睜睜的看到精彩場面按不下快門。

至於機身全金屬做工,更多方便的便捷的按紐,永遠顯示參數的肩屏,這都是低端機與高端機的差別。

---------------------------------------------------------------------------------------

(3)鏡頭畫質的差別。為啥把這個放在第三個來說,是因為這個是受限於第(1)條cmos底子大小的。先說牛頭與狗頭的差別,這個什麼鏡片用料啥的不廢話,直接說兩點最直觀的感受。

一是解析度,在同一台相機同樣大底上,牛頭的解析度肯定要比狗頭多,細節上來說(原圖數毛的情況下)牛頭要比便宜狗頭能拍到更多的色彩細節,原圖細節遠比狗頭強大。想想也知道你一樹脂鏡片的狗頭怎麼可能比得上高級玻璃的牛頭?透光率都不一樣。

二是色彩,牛頭的鍍膜比狗頭的鍍膜要先進很多,像cn的頂級牛頭,蔡司徠卡的鏡頭,它的鍍膜都遠比普通鏡頭高級,它能拍出與一般鏡頭不同的色彩,像所謂的德味,蔡司味,徠卡味,賓得味,佳能紅圈味都是它本身的鍍膜帶來的不同風格。你拿個便宜的佳能套頭,絕不可能拍得出紅圈調與蔡司調的。另外雖然現在ps後期極為強大,但是憑你人為電腦後期怎麼可能p得出牛頭特有的色調與油潤感?這個問題在此不多扯,簡單的說,牛頭出來的圖片跟狗頭拍出來的圖片,一眼看起來色調就不一樣。

牛頭比狗頭除了玻璃,做工,還有比如全時手動,對焦標尺,防水防塵等各種優勢這些不多說最突出的兩點上面說了。但是牛頭肯定是要在大底機上才能發揮它最好的能力,放在小底上,原圖細節與解析度都會受到影響,當然牛頭放在小底機上唯一的一點優勢也只有色彩還在了,但是仔細看色彩過渡也是不如大底。

順便再談談單反微單的套頭,俗稱狗頭,其實狗頭與牛頭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光圈大小,其次才是鏡片材料鍍膜等差異,狗頭一般都是f3.5-f5.6,這種鏡頭一是虛化能力比較差,拍不出虛化感的片子,二是光圈小了,室內暗光下勢必提高高iso來維持快門速度。說說家裡室內熒光燈下的環境,不打閃光燈的話,f3.5的鏡頭必然要上升到iso1600-3200才能保持足夠的快門速度,所以室內暗光鏡頭光圈要求一定是f2.8起步。總的來說狗頭永遠是狗頭,陽光下用用,室外旅遊用用不錯,光線不好的時候就是狗頭的本質。

至於什麼f8光圈狗頭跟牛頭沒啥差別的理論,放在陽光環境下確實可以用,解析度差距並不非常明顯,但放到暗光下小光圈狗頭靠拉高iso,出來的片子滿屏的噪點,直接歇菜一堆廢片。

====================================================

綜合上所述。幾千與幾萬,幾十萬的相機絕對是有很大的差別,前提是你要畫質網上看小圖,看縮略圖是看不出,但是你看到原圖,畫質解析度,色彩調子,各方面都是有差別的。另外高級相機的操控性能遠遠強大於低端單反,它能拍到很多你低端單反根本拍不到的圖片。像幾十萬的哈蘇拍出來的片子,如果你有機會下載到一張原圖,你打開它的原圖的時候,你第一個感覺就是細節上震憾,極致細節的震憾,這絕不是低端相機所能拍出來的。

所以攝影這個東西永遠是一分錢一分貨,能更貴的東西肯定有它更貴的道理!

但是畫質追求是無止境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

下面略談家用單反相機的選購

但是對於普通家庭購買單反相機而言,圖片基本是家庭留念性質,網路分享等,不會打開原圖數毛,所以沒必要追求非常高級的全畫幅與中幅等,追求極致的畫質沒有多大意義。

只要具有一定機身性能的中端單反,像佳能70d,尼康d7100這種就夠了,為什麼必須要一定的機身性能,是因為它能拍到很多低端相機根本拍不到的精彩瞬間。

至於鏡頭,能上盡量上能接受的大光圈鏡頭,普通的話,副廠就夠了如適馬17-50os,全幅的適馬24-70這種就夠了,原廠牛頭基本上萬的價格,差別主要在於色彩與極致的解析度,這些家用紀念照基本不會糾結的。但是有一條基本要求就是能上大光圈鏡頭,盡量上大光圈,因為大光圈鏡有更好的虛化能力,更快的快門速度捕捉精彩瞬間,大光圈能拍出小光圈頭拍不出來的片子。

大概一萬左右能搞定。

微單系統的話基本很少有大光圈變焦頭,有的話索蔡16-70oss,富士18-55等,加上機身下來基本上也大概接近一萬。所以說一萬這個預算家用就足夠了。

低於一萬的話,只能用大光圈定焦來彌補,這樣勢必要多個焦段定焦的組合互換鏡頭,總體計算下來價格也不便宜,而且經常換鏡頭也麻煩不方便。

================================================

順便再談談家用大底一體機的選購

(1)頂級畫質型。

代表rx1/rx1r,適馬dp,徠卡x2,富士x100s等大底相機。這種相機基本等於大底單反+牛頭的畫質效果,但是缺陷非常明顯,對焦性能跟普通旗艦dc小相機都不如,甚至於iphone的對焦性能都不如,慢拍擺拍,風景靜物這方面適合,其實這類最適合做專業備機用途,家用主力機絕對不夠。

(2)畫質性能折中型。

這種基本使用大底+變焦,提高對焦性能,提高便攜性方便性,加強家用的適用性。代表如佳能g1x mk2,g7x,松下lx100,索尼rx100系列等等,畫質比起頂級畫質機要差不少,而且也次於普通單反的畫質,但是在便攜的體積上,做出了比普通旗艦小底dc更高的畫質,更適合家用方便。畫質遠比iphone手機好,伸縮鏡頭體積又比微單相機便攜,而且還有大光圈鏡頭加持。所以如果家用對畫質有一定的要求,但又不是很高,而且對方便性與便攜性有要求的可以考慮購入


三千的和三萬的相機成像質量上自然差別很大,但很多人攝影水平根本用不著這個器材差距去彌補。


最近在做一個航天、一個軍工的兩套光學系統,就舉一個極端一些的例子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請首先思考下如果發射上天的是我們手裡5000塊買的入門級單反,會是什麼一番效果。

發射過程:

1、在20g的加速度和強烈的隨機震動條件下,普通塑料結構、鋼結構或者一般鋁製機械結構很容易就斷裂了,小單反被K.O.

2、高速穿出大氣層由於與大氣強烈摩擦,產生強電磁干擾,小單反的感光元件、電路結構抗電磁干擾能力較差,電子元件大量擊穿失效,K.O.

上天之後:

1、真空環境:一般單反都沒有設計排氣孔,鏡組內部是一個大氣壓,相對於外面的真空環境,這個大氣壓可以使鏡片嚴重變形甚至直接就崩裂了,K.O.

2、強輻射環境:大量的宇宙射線以及太陽輻射條件下,一般單反使用的光學材料不抗輻射,很快就變黑掛掉,K.O.

3、太陽照射時的高溫條件:超高溫條件,一般單反的玻璃的熱膨脹係數較大,太陽一照就膨脹,就算不損壞鏡片或者壓圈,像質也已經差到不能用了。

4、太陽沒有照射時的超低溫條件(幾K到幾十K,地球常溫是300K):熱脹冷縮同上條,像質太差。

就算這個小單反活下來了,那麼它能做些啥呢?答案是基本上啥也做不了。

1、5000塊的單反帶的鏡頭,口徑應該不會超過100mm,焦距應該不超過200mm,可能可以拍個地球輪廓,別的就說不好了,放大一看全是像素點。

2、太陽強照射條件下,CCD就算不掛,也嚴重過飽和了(噢,現在民用相機大部分是用CMOS,這玩意兒早掛了,就算不掛,噪點也夠喝一壺了)。並且,這種強光源足以給沒有特殊處理的相機帶來極強的雜散光,就算是拍其它東西,畫面里的雜光和太陽的鬼像已經可以蓋過你想拍的對象了。

3、拍星星?謝謝,就這點兒口徑,還是算了吧。

好了,這麼一番設想之後,我來告訴你3000、30000、300000和3000000?的區別在哪裡:不僅僅是大家都討論的從像質上(鏡組和感光器件)來說優化得更好,還有重要的一點:環境適應性。

專業級單反相機可以允許你在水下拍、強機震條件下拍(如直升飛機航拍)、夜間拍、遠距離拍、想怎麼拍怎麼拍。

而一般人用的渣渣單反,對不起,就算拍個夜景,你放大看,哎喲不好意思,自己數下噪點量下像素點大小,回家洗洗睡吧。

=============================================

用之前回複評論的內容補充一下跟問題的關聯吧。

需要注意的是單反機身和鏡頭是分開的,但是此處為了便於敘述,我們按鏡頭/機身同檔次的套機來討論。

專業級單反相比於一般相機,最突出的優點在其環境適應性,也就是說專業級單反可以在各種惡劣條件下完成符合畫質要求的拍攝,而在這些惡劣條件下,普通單反甚至無法工作,遑論像質。

1、夜間就是一種典型的不良拍攝環境,專業級單反感光元件感光度高,相對於普通單反更能拍出好照片。

2、超遠距離(比如拍攝野生動物時)也是一種不良拍攝環境,具備長焦鏡頭的單反毋庸置疑地強於只配了個小痰盂的單反嘛。

3、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體育賽事)或者瞬態畫面(閃電、子彈穿透蘋果)也要求專業級的相機啦,普通單反拍人的運動和閃電也還好,子彈運動那就很困難啦。

4、強機震條件下,比如航拍或者在車上,裝備有更強大的陀螺儀的相機更適應於這種環境,一般相機很容易就模糊了。

5、水下環境,這個就很好理解了,沒有專業防水裝置的相機肯定是活不了的,更不要說拍照。

*6、極寒環境或者極熱環境,這個我順便說說,一般單反都還是能hold住零下20度到零上50度的氣溫的,加上*號主要是想說手機的鏡頭,手機鏡頭環境適應性當然更差啦,去年天氣太熱,我老師的手機拍攝功能就掛掉了。

討論完環境適應性,我們再來說說一般情況下的對比吧,說實話由於現在一般說來相片也不會沖洗得太大幅,日常生活中的相機也不會要求太高的分辨能力,一般人看不出來差異實屬正常。那麼到底區別在哪裡?

1、光電感測器件(CCDCMOS)大小和質量

畫幅區別是顯而易見的,幅面大的感測器信號串擾小,信噪比高,像面更大、畫面解析度也更高,也更加適應於大口徑的鏡頭。

評論區有人提到同樣是全畫幅相機拍攝夜景的圖像差異不大。全畫幅也有分CCD和CMOS如的,這個我自己是沒有做過試驗也不好下定論,但是從理論上來講,由於原理和製造工藝上的根本區別,CCD相對於CMOS的雜訊低、暗電流低、感光度高,夜景拍攝主要影響因素也就是感光度和雜訊水平,我相信拍攝效果一定是有區別的。

哆啦未指出用CCD的賓得645D等機型的感光度不如用CMOS的佳能EOS 1DX。我想也可以理解,就像田忌賽馬一樣。民用相機因為要考慮市場,對成本的控制是很嚴格的,佳能尼康等光學公司的最讓人佩服的能力就是低成本高質量。在能保證用戶需求的情況下,用集成性高、耗電量低的CMOS當然遠勝於「笨重"的CCD,這也是目前主流的民用相機都是CMOS的原因。

不過在成本控制不那麼嚴格的航天、軍工領域,感光元件普遍使用的都是性能更好的CCD元件(數萬元或數十萬元一片)。

2、鏡頭性能

相對孔徑(1/F=f/D)是決定光學解析度的關鍵,像差校正水平是決定鏡頭質量的根本

之前的回答里提到,在太空中就算一般單反能存活,那也幾乎拍不到什麼東西,因為口徑太小,口徑小進光量就小,光學解析度當然受影響,口徑小當然景深大,這對於追求主題突出的攝影(就是所謂的前景/背景虛化效果)而言顯然很不利,專業級單反之所以長得像長槍大炮,就在於其口徑大。

口徑越大的系統像差越難校正,答主本人做光學設計真是深有體會= =為了校正像差,玻璃材料要求更苛刻,鏡片數會更多,有時候會引入非球面、二元面等等複雜的面型,複雜的面型加上大尺寸高精度,這類光學元件很難加工,所以專業級單反就比一般相機貴了很多。

3、CPU+自動控制系統

評論區也有人提到對焦和測光的問題,認為這個是高低端相機的區別。

自動對焦主要有兩種方法:對比度法和位相法。對比度法是在調焦的過程中,AF系統自動判斷畫面的對比度,因為前後離焦時的對比度都會低於準確對焦時的對比度,自動控制系統判斷以對比度最高的情況為準確對焦。位相法是把AF系統中的光路分成了兩部分,分別成像在兩個輔助CCD上,如果兩個CCD上的成像信號間隔等於事先設定好的基準值,則認為是準確對焦。我們可以看出,對焦精度和速度取決於CPU的運算能力和自動控制系統的功能。

測光系統主要是由四個部分組成,包括測光部分、運算部分、顯示部分和驅動部分。測光部分包括測光元件(如硅光電池)和對數壓縮電路,其他各部分主要是運算電路、LCD/LED顯示、硬體驅動,都是很成熟的技術。

單反相機的自動控制系統設計的科學性和CPU的運算能力(DSP性能)從軟體上決定相機的表現,這歸根到底與電腦性能對比是一樣的,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不用贅述了。

4、模擬(A/數字(D)轉換精度、取景系統、圖像存儲、耗電量這些也是一些需要考慮的內容。

個人相機的選擇應該視需求和能力而定,日常生活的拍攝我個人覺得普通單反就夠,更重要的是攝影的內涵和匠心。當然,數碼攝影的後期處理也非常重要,技術能力很重要,但歸根到底取決於攝影師的審美能力。


痴迷過攝影,竊以為技術(構思、構圖、洞察等)第一,後期第二,器材第三。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技術上升了器材不能滿足了就該更換了。


首先,價格的差距在於感測器尺寸,也就是常見的APSC還是全畫幅。尺寸越大價格越貴,這個很好理解。不再贅述。

其次,是看你追求什麼,或者說你的用途。對於體育記者,高速連拍是必需品,所以高速對焦,測焦,高速快門就是重點照顧對象,而其他用途可能就不會這樣,比如影樓,就可能是用中畫幅來解決問題。。。

最後。。。機背永遠是消耗品,而鏡頭是更加長遠的投資。。。這是我的私貨。。。不認同請忽略。。。


說實在的,平時自己拍拍東西,不是那種專業商業使用的話全副差不多相同,半幅差不多也相同,當然鏡頭也是一方面


事實證明,好天氣比什麼都重要。


先說結論:價格影響的只是器材的泛用度,是操控和畫質的雙重提升。在一種相機能勝任,另一種相機不能勝任的場景中,出片的差別是非常懸殊的;在各個相機都能勝任的場景中,畫質的差別並不會有價格差別那麼大,也就是所謂的一分錢一分貨一毛錢兩分貨一塊錢三分貨。以下所有數字只是打比方,請不要較真:

如果說三千塊的手機可以勝任25%我想拍攝的場景,那麼在搭配的鏡頭不短板的情況下:

三千的微單/單反就可以勝任50%,

七千的微單/單反能勝任75%,

兩萬以上的微單/單反勝任90%,

而五千以上的卡片機能勝任30%,

四萬以上的旁軸能完美勝任30%,

三十萬以上的單反能完美勝任10%。


你的器材決定你攝影的深度,你的腳步決定你攝影的廣度。當你廣度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對深度的要求。對於初學者來說,任何一部單反或微單給他的深度都足夠。


「換了全畫幅,我的水平肯定能提升兩個檔次」

「買了這個鏡頭,我就超過99%的群友了,哈哈哈」

其實,價格越高的器材,更多的作用是讓攝影師獲得更高的心理滿足感。

永遠記住:攝影的關鍵,是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什麼全畫幅、金圈、紅圈統統不重要!


看到回答里居然沒索尼教徒和尼康粉的回答,那我就替他們業餘又粗淺回答一下,就說其他人都沒重點說的動態範圍,俗稱寬容度。

說到高端的單反全畫幅機身對比低端的單反或低端微單,優勢最大是在感光原件(俗稱CMOS)上。

除了佳能自家製作的CMOS之外,索尼和尼康都用的是索尼製作的,它對比佳能的CMOS的最大優勢就是寬容度高。

寬容度好的話優勢在哪裡呢?

首先在大光比的條件下(例如逆光,烈日下拍風光),不用後期拉曲線都能獲得較多的細節。

其次是在拍照過程中,不小心過曝或欠曝,通過後期增減曝光度,都能較好得還原照片,不是說佳能低端不行,只是一拉噪點漫天非,圖片質量下降非常嚴重。當然一切都是在RAW的條件下。

最後不用過多解釋了,結合前面就知道這樣還能得到更大的後期空間。

反正我不是索尼教徒,不匿了


大部分人的攝影水平還不足以用鏡頭區分畫質


其實是一般用戶看不出來的影響,只有專業人士才會在意。比如說紫邊問題,家庭用戶可以幾乎不會去在乎逆光拍攝的時候邊緣那幾個像素偏紫色的問題。為了減輕這個問題專業用戶可能就要花費好幾大千換鏡頭。


現代的用戶都被寵壞了。


80%基本看不出區別,反正基本能到想要的。但是成像效果就見仁見智了。 價錢越高,細節越完美,可用在的場景就越多,體育競技,沙漠,全天候。

只是一般人用不著這些環境下而已。基本國家地理的攝影師都用的最頂級的設備。。畢竟那是賺錢的工具,而不是業餘玩玩的玩具。


對於大部分人的水平來說,還遠遠不到比較入門和中級的差別的時候。


推薦閱讀:

攝像是如何對焦、跟焦的?
請教跟團去吳哥窟旅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為什麼拍產品的攝影師會說自己拍不來人像?
拍照的時候應該怎樣擺動作,才不至於顯得僵硬,拍出好看的感覺?
攝影師主動開口免費幫女生拍照片,為什麼?

TAG:攝影 | 攝影器材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