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是不是過時的作品?

以下是原提問者的補充說明:

《三體》的火爆和持續的被推薦,正說明了中國科幻圈落後人家歐美,歐美上世紀50年代的題材陳舊,思想陳舊的東西還在中國流行,這不叫過時,我就不知道什麼叫過時了。 難道中國科幻必須連幻想都落後於世界嗎?

想不到引起三體粉絲們的不快,我很抱歉啊,其實我的重點是三體這種小說不是中國科幻的出路,硬科幻什麼的,技術派啥的不吸引讀者,當然三體粉絲除外,因為他們已經固定了品味,甚至有些還說除了三體已沒有什麼科幻可看了,你看這不就是中國科幻文學滅亡的徵兆么?讀者沒了,都抱著所謂經典,難道中國科幻要改成舊書出版社嗎?

三體是過時而落伍的西方科幻的模仿作品,而且模仿克拉克,阿西莫夫這種劍走偏鋒的科幻,這種作品只能曇花一現比沒有什麼文學價值。科幻小說只是應時之作。三體這種黃金時代的模仿作並不能說明中國科幻勢頭的上揚,反倒反應了科幻讀者們的價值陳舊和審美觀的落伍即我們的讀者還在沉浸於人家幾十年前的東西。

按提供決定需求的理論如果市場只提供過時的東西,那麼消費者是沒法想像和接受消費市場上最前沿東西,所以很多最新的翻譯作品得到國內科幻讀者的評價很低,也許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中國科幻讀者圈的落後和固步自封。

三體熱如果不是出於懷舊心態,那隻能說明中國科幻圈讀者們落伍非常嚴重,這也就找到了為什麼中國科幻成長十分艱難的原因,不重視讀者培育,不緊追最新的科幻前沿。總是拿些國外的過時貨來販賣,這種科幻市場能好才怪呢?並不是每個中國讀者都是喜歡軍事文學和落伍的文藝的。


大半夜的被炸醒了。長文慎入。

我在《做個專業點的科幻迷(附書單)》和《日本的科幻文學水平為什麼強於中國?》兩篇回答里說過,中國的科幻系統很弱,一方面是創作者的文章數量和質量很弱,另一方面則是讀者的基數少,且閱讀面少。而其中,不乏像題主這樣知道點科幻的歷史就肆無忌憚來臧否科幻作品和文學理論的人。

我想問問題主幾個問題:

  1. 劉慈欣個人的寫作風格的確和黃金時代的克拉克、阿西莫夫很相近,劉慈欣也特別推崇克拉克的作品。但是黃金時代的作品風格=過時?這樣的邏輯說的通么?
  2. 克拉克、阿西莫夫都劍走偏鋒了,那麼誰是世界科幻的主流啊?
  3. 我國科幻讀者水平不高的原因在於何處?
  4. 題主你覺得應該如何重視讀者培育,如何緊追最新的科幻前沿呢?

一 劉慈欣的《三體》是否過時?

事實上,這是一個偽命題,文藝作品並沒有過時的說法,除非這部作品本身已經不具有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平凡的世界》這樣局限於時代的作品依然坐擁著許多90後的讀者,我們能夠看到130年前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三部曲依然在市場上被翻印無數次。我們還看到《三體》的影響已經不局限於科幻迷的圈子中(雷軍大讚《三體》:不僅僅是科幻小說——雖然不知道這樣的影響是否正面)。

可以說《三體》的風格已經不是世界科幻的主流(當然,前提是要舉例說明哪些才是世界科幻的主流)。也可以說《三體》是模仿科幻黃金時代的作品。但是說《三體》已然過時,這隻能說明題主對文學理論沒有一點基本的了解。

文藝作品,有過時不過時的說法嗎?

二 克拉克,阿西莫夫是劍走偏鋒的科幻嗎?

稍微對世界科幻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雨果·根斯巴克1926年創辦了《驚奇故事》。而1938年坎貝爾接任《驚奇故事》的主編後,正式開啟了科幻的黃金時代。而克拉克、阿西莫夫和海因萊因更是黃金時代的中流砥柱,是世界科幻的三巨頭。所有的科幻迷在談論科幻史都很難完全繞開這三位,而所有的科幻作家在進行科幻創作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受其影響,因為他們的前輩們,也是這樣過來的。劉慈欣的《三體》,既可以看見克拉克的飄逸,也可以看見阿西莫夫的厚實(缺點也一樣:劉慈欣的作品中一直缺少有力的女性角色),在作品背景和隱喻上,則頗有海因萊茵的風格(對現實批判和反思、同時文章也充滿爭議性)。

科幻黃金時代的作品風格是什麼樣的?它比較偏向浪漫主義:充滿個性、富有情感、進取性強,並且崇尚和追求科學的進步,多多少少還會帶有對現實的批判。阿西莫夫和克拉克的作品是這個時代的主潮,也是世界科幻史上的經典。

三 我國的科幻讀者水準低嗎?

這個是真不高。

關於中國科幻讀者存在的問題,我曾經在《做個專業點的科幻迷(附書單)》中論述過。基本有以下幾點:

  1. 科幻作品閱讀面小。
  2. 對文學理論缺乏基本的了解,對傳統文學缺乏尊重。
  3. 不知道中國科幻和世界科幻的歷史發展。

我國高質量和低質量的科幻中間隔著一條深深的鴻溝。前者的讀者數量,遠不及後者的零頭。

讀者的圈子小,創作者和翻譯者少,優秀作品稀少。是中國科幻發展不起來的直接原因。也是中國科幻讀者素質不高的直接原因。

但這些不是根本原因。

四 中國科幻存在著什麼問題?

中國科幻存在的根本問題是:沒有市場,不賺錢。

科幻生態圈的培養需要幾個東西,而目前這幾樣東西,中國都很少,也並不是單純地靠一本《三體》能夠支撐起來的:

  1. 政策的支持。
  2. 時間的發展——社會的影響力。
  3. 市場的培養。

關於第一點和第二點,可以參看我在《中國科幻在上世紀80年代陷入低谷的原因是什麼?》和《日本的科幻文學水平為什麼強於中國?》中的回答。我國目前的科幻真正起步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至今也就20年的時間。80年代末,中國由於政策問題,封殺了市面上所有的科幻作品。許多科幻作品由此轉行,不再寫科幻。當時中國科幻的領軍者鄭文光先生也在這一年患上腦溢血,創作生涯從此終結。

所以我國科幻的發展只有短短的20年。這20年的時間裡,首先要完成對「科幻文學」概念的普及,還要引入一部分國外經典的科幻文學,更需要培養一批中國自己的高質量科幻創作者。你覺得,20年的時間夠嗎?

答案自然是根本不夠。目前我們連「科幻文學」概念的普及都沒有做好。許多人對科幻的理解依然是那些地攤文學、快餐讀物。

科幻迷在自己的圈子裡自娛自樂,外人根本走不進來。

市面上面向兒童和青少年創作的原創科幻文學少之又少,《小靈通漫遊未來》仍在熱賣。許多人脫離那些「外星人大戰美少女」之類的地攤科幻已經是高中的時候了。面向初高中學生的《科幻世界》和面向初小學生的《科幻大王》只能創造出很少的一部分小眾讀者。這一部分小眾讀者在圈內自娛自樂,圈外人很難理解他們的閱讀興趣(請去看《小崔說事》採訪劉慈欣和韓松的那一期)。中國最好的主持人之一的崔永元,在面對科幻迷和科幻作家的時候,也感到尷尬和無所適從。

《三體》是目前唯一能夠走出科幻迷的圈子面向社會,讓圈子外的人也去閱讀的中國原創科幻作品。

所以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很多科幻迷被《三體》一葉障目了。他們拿來拿去對比的,都是國內的科幻作品。他們拿來拿去對比的,都是《科幻世界》翻譯的那些「世界科幻大師叢書」中的作品。他們會發現,《三體》的質量並不比這些作品差,甚至還要遠好於這些作品。於是,科幻迷們大聲高呼:中國科幻要走向世界了。

但是,事實遠非如此。劉慈欣自己都對此抱著悲觀的態度。因為中國科幻,沒有形成產業,甚至沒有形成一個產業的趨勢。

中國的科幻要擴大影響力,要有自己的科幻生態圈,首先就必須找尋科幻產業的盈利點,而不是單純地靠一些創作者和讀者的興趣驅動。讓商人有利可圖、讓科幻的從業者有利可圖,科幻產業才能夠發展起來。當年《基因戰爭》的作者dhew在知乎上回答了《日本的科幻文學水平為什麼強於中國?》這個問題,說了他不再寫科幻的原因:很簡單,沒錢賺。如果拿寫科幻精力去做其他事情,收益會是寫科幻的許多倍。

你看看人家美日。動漫、電影、小說、周邊、作品展、主題公園、電子遊戲。

中國呢?有啥?就小說?還就一本《三體》?

題主所謂的「這也就找到了為什麼中國科幻成長十分艱難的原因,不重視讀者培育,不緊追最新的科幻前沿」根本是扯淡。

真正限制中國科幻發展的原因是:中國科幻的從業者賺不到錢。

五 為什麼《三體》這麼熱?

so說到關鍵點了。為什麼《三體》這麼熱?

從讀者方面來說,很簡單:我們太久沒看到好的科幻作品了。

而從科幻行業的從業者角度來說。他們太需要一部具有影響力的作品來打開市場了。所以你會看到,像是《靈魂之井的午夜》《宇宙過河卒》這樣的外國科幻、王晉康的《與吾同在》等後來的許多科幻小說,都要拿著《三體》的名義去進行宣傳。三體已經熱了三年多了,再沒有更好的作品出來之前,它估計會一直熱下去直到人家對它不再感冒為止。

所以如果要討論《三體》對中國科幻的影響,像題主這樣單純談論《三體》本身其實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即使有些人把《三體》批駁得再體無完膚,也沒辦法否定的是,《三體》是我國目前影響力最大的原創科幻作品,也是我國目前最好的科幻作品。

題主說要「重視讀者培育,緊追最新的科幻前沿」,那還是請題主先找出(找出,而非寫出)比《三體》更好,或者比《三體》更具有影響力的中國原創科幻作品吧。

附:我在知乎上答過的科幻問題的相關鏈接:

一、中國科幻史:

  1. 《日本的科幻文學水平為什麼強於中國?》

  2. 《中國科幻在上世紀80年代陷入低谷的原因是什麼?》

二、對《三體》的評論:

  1. 《如何評價《三體》三部曲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劉慈欣在中國作家的地位?》

  2. 《簡評《三體》 》

三、對中國科幻作者的評價(一直沒來得及寫完這個系列):

  1. 《中國科幻作家簡評之一:王晉康 - 微吐槽 - 知乎專欄》
  2. 《中國科幻作家簡評之二:劉慈欣 - 微吐槽 - 知乎專欄》
  3. 《中國科幻作家簡評之三:韓松 - 微吐槽 - 知乎專欄》

四、科幻史、科幻理論書單推薦

《做個專業點的科幻迷(附書單) - 微吐槽 - 知乎專欄》


從頭反對到尾。

阿西莫夫和克拉克貴為科幻小說黃金年代三巨頭之二,真心找不到比這兩位更「正統」的科幻了,不知道「劍走偏鋒」從何說起。

三體的路數看起來是對黃金時代科幻小說的致敬和模仿,實際上和歐美那一套有很大區別。同樣是追求科學細節的硬科幻,大部分歐美硬科幻為了保證在嚴謹性上不捅婁子,都盡量選擇較小的故事背景、較簡單的故事情節、較短的時間跨度。比如《2001太空漫遊》,主要筆墨放在宇宙飛船在太陽系的這一小段旅程;比如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通篇講的是兩個科學家和外星人在語言學上的碰撞和學習。歐美科幻中最狂野不羈的想像力,幾乎全部用在了束縛更少的軟科幻上,比如《海伯利安》《深淵上的火》。而像三體這種,在保證了文中技術細節大部分都「看起來挺靠譜」的前提下(大部分在科學界即便不是正統理論,也有類似的猜想和假說),居然敢以整個人類文明社會作為小背景,以整個宇宙文明史作為大背景,往後推演了幾百年,直到第三部結尾突然加速到百億年記的時間跨度,這樣的硬科幻小說,即便是在歐美科幻史上也非常罕見。

因此,你要是想批評三體在文筆人物等方面的軟肋我沒意見,但是說三體是「陳舊拙劣的模仿」是很不妥的。

關於最前沿什麼的。。首先,文學這東西很難說什麼是最前沿。歐美科幻作家最新發表的作品就是最前沿?不一定。很多歐美近年出版的科幻小說無論是題材還是立意都不見得和幾十年前的作品有什麼太大區別,不過是講了個新故事而已。倒是一些嚴肅文學作家寫的一些科幻向的小說會讓人感到一些新意,比如大衛米切爾的《雲圖》。不然你給我一個精確的定義,什麼叫做「現在最前沿的科幻小說」?

福克納,卡爾維諾,馬爾克斯,昆德拉的作品近年來中文新版頻出,難道對這些作家的追捧就是落後的表現?這叫對經典的尊敬。


題主喜歡軟科幻就直說嘛,喜歡大幻想作品就直說嘛,或者喜歡看一些披著科幻外衣的奇幻作品就直說嘛

硬科幻什麼的,技術派啥的不吸引讀者

你怎麼腦補出來的結論……


完全反對。

首先說明,不討論大劉的文筆問題,我一直認為聊三體時討論這東西與耍流氓無異,毫無誠意。

硬科幻什麼的,技術派啥的不吸引讀者。

這是依據什麼得出的結論?我能認為是你個人的觀點嗎?用沒有依據的臆測進行推論,只能得到不靠譜的結論。

三體是過時而落伍的西方科幻的模仿作品。

西方科幻被你一棍子打死,中國科幻也要滅亡,我們去看三哥的科幻好了。

至於克拉克、阿西莫夫等巨頭,如上面@曉漁所說,正統得不能再正統,怎麼成了「劍走偏鋒」?還「曇花一現」?

缺乏甚至毫無可靠的依據,憑著通篇神邏輯和自說自話得出來這麼個結論。

看了下面一個評論,題主自詡「說真話,反潮流」,說真話反潮流可不止需要激情。

——————————————————

三體不是過時的作品。

待續。

ps:您所謂的「最新的科幻前沿」又指哪些作品呢?


唔,我決定把截止至目前為止這棟樓每個噴你的都贊一遍。

給大家一起么么噠&>3


請不要把科幻小說往暢銷書路子上帶。好作品可遇不可求,讀者尊敬好作品,如果要消遣我有一大把網文可以下載。但《三體》從我初中陪伴到現在工作,是一段回憶和紀念;它讓我第一次覺得學了那麼多年的理化生存在閱讀的樂趣。科幻是個小說品類,沒有人讀書只讀科幻,科幻粉絲自然會有遊戲、電影、暢銷書來滿足需求;但當我們拿起科幻小說,尤其是難得的中國科幻小說的時候,我們是嚴肅的。《三體》並不完美,但帶來震撼,讓人不後悔閱讀,這就夠了。

提問的同學,你好好看過書么。


本來打了一大段來說一下,還是全刪了,我覺得樓主的邏輯我掰不過來,只是覺得樓主根本不懂什麼是科幻,也不知道你看過多少科幻。


我敢說題主是想火一把


三體是過時而落伍的西方科幻的模仿作品,而且模仿克拉克,阿西莫夫這種劍走偏鋒的科幻,這種作品只能曇花一現比沒有什麼文學價值。科幻小說只是應時之作。三體這種黃金時代的模仿作並不能說明中國科幻勢頭的上揚,反倒反應了科幻讀者們的價值陳舊和審美觀的落伍即我們的讀者還在沉浸於人家幾十年前的東西。

看到提問者能說出這種話,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呵呵。

阿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這種科幻巨頭都成了劍走偏鋒,我真不知道什麼是正統科幻了。

而且什麼叫這種作品只能曇花一現?還沒有文學價值?我真想問問你是不是沒看過這兩位作家的書就出來大放厥詞了?

科幻小說不是誰都喜歡的,這是肯定的,不喜歡也很正常,沒什麼可說的,但是不喜歡還出來胡說亂說就真的是你不對了。


「 而且模仿克拉克,阿西莫夫這種劍走偏鋒的科幻」

囧囧囧……

海因萊因老爺子很萌的!你不要黑他!


從這個提問裡面感覺題主有以下幾個特徵:

夸夸其談;不學無術;自以為是;固步自封。

最關鍵的是。。。題主,我跪求你舉例!

你說阿西莫夫劍走偏鋒,求給幾個正統小說我給膜拜一下;你說三體只是拙劣模仿,請問模仿的是哪部小說;你說硬科幻不受讀者喜歡,求數據。

最關鍵的是我看到排名第一的答案下的評論里,題主居然說對宇宙的思索是次要問題orz。

我也是給跪了。

P.S.第一次在知乎上根據一個人的提問評判一個人,求摺疊


我覺得題主認為《三體》陳舊不堪完全沒問題啊。

陳舊總是個對比嘛,有新東西當然就有陳舊啊。

所以如果題主能來一部天河倒懸前沿到爆想像力飆到天際秒殺三體一個銀河系吾等凡人腦容量完全無法承受其信息量和創新程度轟炸的作品的話,認為《三體》陳舊完全是沒問題的。

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

U can U up,no can no BB.

當然,擁有什麼樣的觀點是你的自由,我也有保留"只會嘴炮這種行為真是Low到爆了"這種觀點的自由。


我讀書少,不知道什麼科幻的新舊之說。

但是,我覺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都很好看啊,也有很多很多人都覺得這古典四大名著很好看啊。

所以,我們這些人都喜歡看幾百年前的東西,喜歡這麼陳舊腐朽的東西,我們落後,固步自封,我們都沒救了——我就是不喜歡《小時代》,不管他有多麼火。

不知道題主今天吃了什麼。麵條米飯?這不是小麥水稻的製品么?這不是古時候都能長出來的東西么?想不到你今天還在吃這些,你說你落後不落後!

難不成你去國內什麼餐館吃牛排了?這種歐洲中世紀就有的東西,劍走偏鋒不說,現在還在國內抄襲熱捧。

其實這不是你的錯啊,全人類都在吃這些東西,這就說明了全人類的落後和固步自封。

如果不是出於懷舊心態,那隻能說明人類落伍非常嚴重,這也就找到了為什麼人類成為宇宙文明十分艱難的原因,不重視新一代人類培育,不緊追最新的前沿、高科技食物。總是拿些國內外的過時貨來販賣,這樣的人類能好才怪呢?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吃這種落後的食物和劍走偏鋒的料理。

啊,愚蠢的人類!

題主趕緊回火星吧,越快越好,不要帶走愚蠢的人類中的任何一員。


嫉妒真可怕

一味地侃侃而談「舊」是如何,卻又不知「新」從何來


所以樓主的新的定義是什麼?

作品舉例?

《師士傳說》?《間客》?《慶余年》?

《海伯利安》?《安德遊戲影子系列》?洛伊斯·麥克馬斯特·比約德的」邁爾斯「系列太空歌劇?《真名實姓》?《星球大戰》?

故事本身沒有新舊之分,流派的新舊也不過是因為各個時期讀者口味不一樣,牛逼的作者一樣可以用老掉牙的太空歌劇題材寫出好作品。《冰與火之歌》難道不是奇幻界老掉牙的龍與魔法、玫瑰戰爭題材?

------根據題主評論補充以下內容-------

我發現其實我不太懂你的意思,感覺你同時在鄙視中國的作品和讀者品味還有科幻市場規模。

你一方面說不能寫硬科幻,應該注重市場反應,阿西莫夫成為了劍走偏鋒,一方面把好萊塢的超級英雄軟科幻、安德、海伯利安作為邊緣;然後把三體讀者作為中國科幻作者的代表認為他們高度評價三體=》中國科幻高度單一化=》沒有未來,我覺得這個邏輯有問題吧,第一中國不僅僅只有三體迷這一種科幻讀者,只不過因為三體的質量在這10年出版的科幻裡面算上乘,所以各界影響廣一些,加上各種社交媒體所以才有「逢人談三體」的錯覺,事實上除了三體系的嚴肅派硬科幻愛好者(包括各種早期大牛迷,然後王晉康迷,何夕迷從體裁看介於AB類之間)外(便於下文,稱為A類,排名先後不代表高低),我們還有不那麼嚴肅的高達迷(個人愛好,不用認真),星戰迷,星球大戰迷,星際之門迷,(B類)還有起點網相對其他類別不多,但是相比A類依然巨大的軟軟科幻-機甲類,末世類,系統類,穿越類迷(C類)這些讀者群的總和還是很龐大的。

怎麼說呢,總不能一蹴而就,科幻本來就不是一個特別主流的書類(看看Waterstone裡面Fiction和Science Fiction的書架數目就能知道了,Sci-Fi裡面還常常亂入奇幻),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成為主流,而從市場發展來看科幻迷都是從入門較容易的C類B類入手,然後隨著對合理性和嚴肅性的需要(不一定必需)進入A類,在中國來說,三類科幻的讀者和市場都是客觀存在的,不過從作者來說C類很多但是人均作品的文學水平以及作者收入較低,而且收入最高的往往反而是「口水書」的作者,作品敘事能力一般但是足夠爽快,背景特別宏大以至於只能靠堆砌辭藻和設定來維持。另一方面,中國早一批的科幻作家基本都是A類作家,這是由中國現代文學(70-90)追求嚴肅,以及在科學方面怒追近200年的基礎差距導致的科學至上主義造成的,存在一定的「思考內容太深入嚴肅,各種反思流,強攀引用科技樹上高端領域「的問題,使受眾相對狹窄。中國缺乏的應該是B類作品,即具備一定思想性和討論性,同時在娛樂性和市場營銷上具備相當水準,不僅僅從小說故事而是從電影電視、動漫、玩具等產業鏈全方位來養活作者和相關人士。目前看來盛大已經在做相關嘗試了。

也許沒有直接回答你的問題,不過你的問題本身想問什麼也是挺模糊的,所以先這樣吧。

從你的回答,感覺你幾乎沒有接觸過起點,你可以去看看起點的《臨高啟明》《奧術神座》以及我之前提到的前三本書,然後你可以再思考一下中國科幻的未來。(大霧)

--------------------------------------------2014-8-20--------------------------------------------

27天決定科幻界命運起伏

摘錄:

3月的「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學術會」上,周揚的講話稿是《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講到了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的關係,和人的異化問題。據時任《人民日報》副總編王若水的說法,胡喬木對講話不滿,但沒有直接當面表達,卻臨時調整會議安排,旋即出現理論文藝界「存在精神污染現象」的論調,稱精神污染的實質是散布資產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腐朽沒落的思想,散布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和共產黨領導的不信任情緒。很快,「精神污染」字樣出現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標題和社論中,相關文章連篇累牘。

在這場運動中,科幻在行政上被定性為「精神污染」,受到直接正面的打擊。批評科幻「散布懷疑和不信任,宣傳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和商品化的傾向,正在嚴重地侵蝕著我們的某些科幻創作。」「極少數科幻小說,已經超出談論『科學』的範疇,在政治上表現出不好的傾向。」一時間,所有的科幻出版部門風聲鶴唳,噤若寒蟬。出版管理機關多次發文禁止刊發科幻小說,相關雜誌紛紛停刊整頓,已經試刊成功的《中國科幻小說報》,申請刊號的報告再也沒有下文。最嚴重的時候,中國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發表一篇科幻小說。

科幻創作界受到重創,鄭文光剛完成的長篇《戰神的後裔》預計作為《科幻海洋》頭條發表,雜誌都已經制好版,突然接到上頭命令,《科幻海洋》停刊,海洋出版社作為科幻出版重鎮,被勒令整頓。1983年4月26日,編輯葉冰如把這個壞消息告訴鄭文光,並約好第二天去辦公室取迴文稿。

但是第二天鄭文光沒有去取稿,他早上突發腦溢血,卧床半年後,終於能夠站立並歪歪斜斜走路,但右手完全萎縮,不能正常發音。他的創作生涯從此結束――這一年,他54歲。

葉冰如說,鄭文光那時候是科幻界實際上的領頭羊,他也是第一個倒下的科幻作家,隨後,葉永烈退出科幻界,童恩正和蕭建亨先後出國,其他科幻作家紛紛封筆。有一段時間,全國沒有一篇科幻作品,果然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

「清污」很快就在當時的國家領導人干預下偃旗息鼓了。但對於科幻來說,1978年,其興也勃,1983年,其亡也忽。雖然1980年代後期,新一代科幻作家開始成長,並時有佳作,但再也沒有恢復到1978年的「舉國繁榮」,而直到今天,2009年3月,中國的專業科幻作家仍鳳毛麟角。好像國際科幻界不在乎缺中國這一塊,中國的科幻還有未來嗎?

如果當年,中國科幻的生存環境稍微好一點,如果科幻自身的生命力和抗風險能力更強一些,如果有更成熟、更有說服力的作品產生……


首先,我反對題主以「太空題材過時」為由而將《三體》指責為「中國科幻文學滅亡的徵兆」,並且橫加為我等硬科幻粉絲蓋上「價值陳舊和審美觀的落伍」的大帽。討論「太空題材是否過時?」的話題並不包含在我的答案中。

---------------------------------實際答題內容------------------------------------

除了知道「克拉克」、「阿西莫夫」這兩個名字,題主究竟讀過多少他們的作品?

不用懷疑,他倆至今仍是「硬派科幻」的代表,如果硬要(為硬科幻)湊齊「三巨頭」,我會選H.G. 威爾斯。論點陳述完畢,現在開始批判。

歐美上世紀50年代的題材陳舊,思想陳舊的東西還在中國流行,這不叫過時,我就不知道什麼叫過時了。 難道中國科幻必須連幻想都落後於世界嗎?

歐美上世紀50年代的題材是什麼?太空題材,對嗎?思想陳舊?笑話,中國才剛剛把幾隻裸猿送到地球軌道上轉了幾圈,美國也開始在各種YY火星計劃。

科幻題材的變化是和人類技術發展趨勢相關的。上世紀中葉,火箭技術和核技術的火熱,讓科幻小說中充滿了rocket scientist和nuclear scientist的身影。而一段時間之後,一般的作家再想寫相關的題材,就很難再出新意,這是太空題材衰落的第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這個時代已經不是物理學的世紀了。生物科技和信息科技橫行天下,這些領域有多關心太空?太空技術太難了,簡單的(當然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並不如此,請不要自覺沾光)都已經被做完了,所以大家才去玩其他的。

所以,太空題材是一個標籤,標籤不會過時,過時的只是沒有新意的內容。但當你一旦寫出新意,出現了新的元素和新的思考,太空題材這個屬性不是「落後」的標準。你可知道2006年雨果獎長篇作品《時間迴旋》是在YY什麼?

三體這種小說不是中國科幻的出路,硬科幻什麼的,技術派啥的不吸引讀者......

同 @明鏡止水 問,題主究竟是怎麼得到這個結論的?你可以說「硬科幻」不能吸引所有讀者。但是被你這樣莫名代表,我和所有廣大硬科幻粉絲一樣很憤怒。憤怒完了,我想問題主一個問題——你喜歡的科幻是什麼樣的?請舉例說明。

喜歡某樣事物,代表著對其價值的認可。所以,既然這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必然和喜歡的主體——即「人」本身的特點有關。借Sandel教授的問題一用,對於下面兩部作品,題主「更」喜歡哪一個?

認可某種價值,是需要前提準備的。沒有人會天生下來就喜歡鑽石,但是聽過「one diamond lasts forever」這句逆天宣傳的人可能會。因為某些人認為「永恆」這一特質是浪漫與寶貴的,而從這句話他們接受了「鑽石是永恆的」之一觀點,並進而認為鑽石代表了浪漫而彌足珍貴。但是,喜歡鑽石的人不一定都認為Dirac方程很美,即便這個方程描述了鑽石這種結構存在的微觀機制,因為這個方程並不能被所有人理解。

同時,我並不否認某些即便被理解也無法被喜歡的事物的存在。比如對我個人,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就是這樣的存在(無意冒犯)。

喜歡硬科幻的人,對《三體》有何理解?請看這篇豆瓣書評「暢想一下改變光速和維度的物理機制 (評論: 三體Ⅲ)」。請問題主看懂了多少?

而且模仿克拉克,阿西莫夫這種劍走偏鋒的科幻,這種作品只能曇花一現比沒有什麼文學價值。

這實在是吐槽無力啊。題主認為主流是什麼?什麼樣的作品才具有文學價值?《查泰來夫人的情人》?《暮光之城》?還是《小時代》?

按提供決定需求的理論...

我不認同你的供求理論在這裡的實踐。


怒答,憤怒的答。

大劉最擅長的就是科幻創意能力,世界科幻史上在一套小說里科幻創意點密集到像三體三部曲這樣的,目前我想不出可拿來對比的,或許阿西莫夫可以,但可以如此比較,已經足夠說明三體的創意價值。

提問者,我真不相信他都看過引用問題背景資料里那些國外作品。

大劉作品當然不完美,三體也不完美,但過時兩個字,真心用錯了,他一個人甩下了國內同行作家不知多少條街,而且這基本是共識。

十年過去了,依然沒有看到新的可以跟大劉一爭高下的科幻作家出現。

了解大劉之前,我不太相信生活里有什麼一騎絕塵這種事。現在我相信。

見證三體的誕生,是你我一種幸運,希望不要只有三體而成為一種悲哀。

可能對科幻曾很用心過,的確看這種讓人抓狂的問題,可以讓人憤怒。


這是我在知乎看過的最沒水平的一個提問~~


說三體劍走偏鋒,硬科幻、小眾。題主有無去分析跟判斷過喜歡三體的人在整個科幻迷裡面占的比重?甚至很多非科幻迷都極度推崇這個系列的原因?

一個思維嚴謹的人,下的任何結論跟判斷都是有一定調查基礎上得出的,而題主的結論明顯是唯心主義的結果。


實際上我是《三體》第一部的粉,對第二部無感,第三部呵呵。

但是我認為,如果中國科幻屆再也無法出一部新的科幻史詩級作品,則《三體》不朽。

至於《三體》為什麼不會在短時間過時。原因在於大劉在披著硬科幻的外表講述中國潛規則,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有的產物。

中國一直沒有長篇科幻的傳統。就算短片科幻也是大約千禧年開始小範圍流行,那時候恰好是劉慈欣剛開始出道,王晉康活躍的時候。那時王晉康的素,劉慈欣的巧是中國科幻的中流砥柱。我集全了2000年到2007年的《科幻世界》及其周邊如《飛》《驚奇檔案》《奇幻世界》,想想九州也是那時候開始關注的,可惜越來越沒意思。那時中國還沒有像樣的長篇科幻,直到《星雲》的創立。

《星雲》第一本是一個穿越長篇,叫《天意》,寫韓信的。這部作品可以說在文字上與敘事上都是中國長篇科幻中的佼佼者,但可惜篇幅太短。《天意》的姊妹篇《天命》很可惜沒有讓作者成功轉型,只能說是《天意》的點子的續篇罷了,整體無法成為一部科幻穿越史詩。

《星雲》第二本是大劉的《球狀閃電》,此時業已看出大劉的野心。作品呈現了大劉一貫的作風,就是從中國本土文化的小處著點引導出問題,然後高大上到對物理的剖析,對人類文明的探索,進而產生對人生的思考。《鄉村教師》是這麼一部中短篇,《球狀閃電》是這麼一部中長篇,《三體》則是這麼一部長篇,內容實際上是一脈相承的。不一樣的是對物理,對宇宙,對人生思考的漸進。


推薦閱讀:

江南的龍族4馬上出了,那麼對於江南這個作家評價是怎樣的?
有什麼好看的吸血鬼小說?
你最喜歡或不喜歡辛夷塢的小說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九把刀的文章為什麼吸引人,和大陸網路小說作家有什麼區別?
現實生活中普通人如何毀滅世界?

TAG:科幻小說 | 小說 | 三體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