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

你怎麼看待松子這樣的人和她的人生


其實 導演在電影裡面

已經借阿笙之口 評價了松子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一定要看兩遍以上

因為童話般夢幻的電影畫面

會渲染一些情感 稀釋一些本質

普利策攝影獎獲得者凱文·卡特遺言:

「對不起,生命中的悲傷遠遠超過了歡樂」

當時 離他憑藉那張著名的

禿鷲等待女童死去的照片獲獎不過三個月

是的

我們必須承認

生命中的悲傷遠遠超越了歡樂

但是這樣的真相下

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選擇

松子

太缺乏愛

所以她會犯一個錯——

任何人和事都愛得太滿

記得松子等殺了人的阿龍從監獄出來

她帶著花去迎接出獄的他

阿龍卻轉身逃跑了

理由是「松子的愛,太耀眼了」

於是

我知道

松子看似可憐的一生

是因為她什麼都愛得太滿

她不知道這些洶湧的愛

會壓死一些脆弱的感情

所以 我以為

再滿的愛 也要有分寸

再深的感情 也要剋制

可是刷第二遍的時候

我發現導演要告訴我們的

並!不!是!這個道理

諾,你看

所以以這個評判標準的話

松子的一身

並不是不好、可憐的一生

我們常常誤以為

殘忍的根源在於仇恨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愛的反義詞不是恨

而是平庸」

沒錯

她是一直在得到,也一直在失去

但是她每一段經歷都毫無保留

拼盡全力付出自己

就連進監獄這種事情

她也沒有頹廢喪志

所以

松子的一生 是璀璨的一生

世界是沒有錯的

如果非要說這世界的罪

那就是

我們這個世界對自我遺棄極其縱然

她沒有目標 沒有依靠

像極了某些階段的你我

你可以說她積極向上選擇愛

但是你也可以說

除了愛 她沒有別的選擇

她只有付出付出付出

然後才能換取一點點存在的價值

而她 也習慣了這種

毫不等價的交換

你別忘了

她可殺過人!

可你為什麼並不覺得她殘忍呢

大概就是因為

她一直那麼跌倒、爬起、跌倒、爬起

好像從不心疼自己會不會再跌倒

那種執著而無奈的笨

你除了心疼

卻恨不起來

這是她死前的鏡頭

臃腫難看

但是你不會覺得她孱弱 卑微

上天給她的每一個經歷

她都傾盡所有 毫無保留

哪怕一無所獲

那又怎樣

她怕過嗎?

從來沒有!

所以呀

年輕人

這是很好、很長的一生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導演中島哲也用最唯美的畫面講述了一個最殘酷的故事。影片結尾部分,53歲的松子體型臃腫且肥胖,頭髮像一堆雜草,躺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悄然死去,身邊是璀璨的小黃花,那個背景,分明是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時刻,但是,我們的主人公,一輩子都在渴求得到愛的松子卻和世界做著最後的告別。

看完影片,覺得導演真的很殘酷,他把一個悲劇用喜劇的鏡頭表現出來,讓無知的我們輕鬆入戲,被各種幽默橋段逗笑,可是,笑著笑著,眼淚已經不知不覺落下來,濕了臉頰。我們不知道是在同情可憐的松子,還是因為某些橋段觸及了內心不為人知的傷痛,我們就像一個慢性病患者,任由隱隱的疼痛慢慢流向全身,當影片走向尾聲時,我們的情緒也被帶向高潮,最終失衡,久久的無法回落。

影片中的松子美麗、可愛、善良,還喜歡唱歌,她本該過著幸福平淡的生活,可是,命運出其不意地捉弄了她,先是妹妹從小體弱多病,父母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妹妹,讓松子漸漸形成一種渴望愛、無法忍受孤獨的性格。她為了討好父親,為了讓父親對她微笑,她不惜一次又一次假扮小丑,破壞自己優雅的形象,來博得父親短暫的一個微笑。即便是這樣,她也不能再奢求得到更多。在內心深處,她痛恨她的妹妹久美,她覺得是久美搶走了本該屬於她的愛。

童年的愛,如同最原始的生命的養分,當這份養分缺失時,往往會造成一生的缺憾。松子恰恰背負了這些沉重的枷鎖,為她後來命運的一錯再錯早已打下了伏筆。人生就像一條有著很多岔路口的大馬路,一步錯,步步錯。縱觀松子的一生,她其實也有很多幸福的機會,可是她後來慢慢養成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選擇只能離幸福越來越遠。

比如,童年時,如果她不是那麼在意父母對妹妹的偏愛,承認家庭關係中她得到的愛沒有那麼多,然後尋找自己為自己創造幸福的機會,她的命運就會得到糾正。不是為了父母去選不喜歡的專業,不是為了父母去做自己不愛的工作,也就不會委曲求全包庇偷錢的學生,最終導致自己背黑鍋,被逼辭職,離開學校。這次命運的捉弄,不僅使她丟了工作,還丟了一份珍貴的愛情,那個有著一口白得耀眼的牙齒的佐伯先生,應該可以成為松子幸福的依靠的,可是,她一不小心就弄丟了他。

松子是個單純的人,她把佐伯先生對她的愛戀毫無保留地講給久美聽,卻遭到父親的嚴厲呵斥,這次打擊是致命的。因為她太需要愛了,像久旱的稻田,好不容易遇到了甘露一般的雨水,被愛所滋潤的幸福是那麼閃亮,她需要分享給最親最愛的人。但是,這樣小小的權利對松子來說都是奢侈。可惜,她是不懂得自我反省的人,因為太單純了,因為太需要愛了,眼裡心裡看到的只有愛的影子。她從來沒有想過她的生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她只是把所有的埋怨拋擲在久美身上。父親的這頓斥責是壓垮她精神的最後一根稻草,當她失去工作後,她憤然離家,徹底把自己置身於無愛的境界。

松子開始了和她第一個男人同居的生活。愛迷失了她的雙眼,雖然影片沒有交代她和八女川相識相戀的過程,但憑藉想像也能猜到,她在極度缺愛的狀態下,是沒有發現真正的愛的能力的。她選擇了暴躁無能的,立志成為暢銷書作家的八女川,他逼迫她出去工作賺錢養家,還動手打她,當她臉上帶傷問弟弟借回錢來時,他非但沒有羞愧,卻用一種惱羞成怒的態度更加暴力的回報她。這就是松子的第一份愛情,可憐而又可悲。

松子問弟弟借錢的那個橋段,導演用了很多心思。松子蒙著一隻眼睛,閃躲著坐在弟弟的旁邊,舞台上表演著歌舞。松子哄騙弟弟誇讚著八女川,舞台上卻通過舞女唱歌說著:撒謊,撒謊,撒謊!表明看,這是幽默喜劇,其實是冷酷的諷刺。諷刺松子被逼無奈的謊言,烘托她在愛情面前的卑微與低賤。當她被八女川無情的暴揍時,她看到的還是八女川露出大腳拇指的襪子。當八女川在她面前被火車撞死,一條腿砸在地面上,那個從襪子里露出的大腳拇指再次對她的命運無情的進行了諷刺。

為什麼要選這樣的人來愛呢?本可以愛得很高貴。本可以愛得很美好。可是,僅僅因為太需要愛了,飢不擇食,於是,就選了最不該愛的那一個來成全自己的愛情。當我們在為松子嘆息的時候,我們身邊又何嘗缺少這樣的傻姑娘。松子以為這是她命運的終結,但是命運那麼複雜,誰又能說得清呢。果然,半年後,松子開始了另一段新的生活。

這一段的表演,導演使用了更加誇張的手法。大段大段的歌舞穿插在裡面,表現著松子看似美好的狀態。她變漂亮了,開始唱歌,也有了新的愛情。可是,仔細打量,就會發現導演又在裡面埋下悲傷的伏筆。雖然看似有了愛情,但僅僅是給人家做情婦,當她天真的想要更進一步時,命運再次給了她沉重的打擊。那個讚美她身材很好的男人不過是因為八女川是他最強勁的對手,他不能打敗八女川,只好用佔有八女川的女人來滿足他虛偽的自尊。當這一層醜陋的白紙捅破時,松子的生活又被按下命運深淵的下一層。

她再次去應徵脫衣女郎,理由很可笑,因為丟棄她的岡野說過她身材很好。相比較第一次的羞澀,這一次沒等老闆開口,她自己就脫光了衣服證明給別人看。這是一種連她自己都沒有發覺的自暴自棄。她也沒有覺得脫衣女郎有什麼不好,還很認真的學習如何做好一個脫衣女郎,堅持鍛煉,當她終於成為店裡的number one時,卻遭遇酒店生意慘淡,最終只能無奈離開。

她更加瘋狂的消磨自己的青春。她遇到了小野寺,一個更加殘酷對待她的男人,不僅在感情上背叛她,還最終將她送進了監獄。當她殺死小野寺逃亡的過程中,她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個靠譜的男人,理髮店的島津賢治,他為她設計了新髮型,讓她對生活有了新的期待。愛情好像也開始對她露出笑臉,就在他們打算和幸福握手言和之際,命運再次捉弄了這個可憐的女人,兩個警察帶走了她。

從此,松子離開了給他希望的美髮師島津,開始了漫長的牢獄生活。在監獄裡,松子認識了她這一生唯一的一個好朋友澤村惠。監獄生活,導演再次利用了歌舞的力量,拋棄平鋪直敘的講述方式,將黑暗的日子也演繹出動人的旋律。只是,旋律越動聽,歌舞越好看,觀眾的心情也越沉重。

在影片中,導演對色彩的運用非常大膽,都是鮮艷的亮色,只有在監獄時,天空成了藍黑色,其實在監獄中恰恰是松子最安靜、最堅定的時刻。導演就是用色彩、用音樂故意和松子的生活形成強烈的對比,悲處有喜,喜處藏悲,把觀眾的情緒完全調動起來。當松子好不容易出獄,幻想著和美髮師繼續幸福生活時,她才發現美髮師早已有了新的家庭,雖然妻子的容貌根本無法和她相比,但是她又被幸福拒之門外。

松子的最後一段愛情又回到了她曾經的起點處。她的學生龍洋一,曾經陷害她背黑鍋的人,現在將一份愛情放置在她面前。她再次為之赴湯蹈火。他們互相疼惜,互相憐愛,這大概是她一生中唯一一份真正的愛情,可是,她還是失去了它。自此以後,她不再相信愛,不再奢求愛,將自己放置在瀕臨死亡的、空無一人的荒野,直到命運將她推向真正的死亡。

可以說,松子的一生就是悲劇的一生,龍洋一曾說,她是他的神。其實,松子何嘗僅僅是龍洋一的神,她是所有人的神,她真誠的愛他們,也渴望從他們那裡得到愛,可是她從來不對愛進行思考,一味的用感性去靠近愛。於是,一個悲劇接著一個悲劇,即便她善良博愛如神,她也抵不過命運的殘酷,最終向命運屈服。

正如片中松子侄子的女朋友明日香所說,人的價值,不在於從別人那裡得到什麼,而是自己究竟可以給別人什麼。明日香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她應該也像松子一樣渴望愛情,但是她又是理智的,當她得不到她想要的愛情時,她懂得放手。可是,松子呢,面對愛,她永遠只會說,就算是地獄,我也會去。話有毒,一語成訛。


不太能同意之前答案里「松子奉獻自己渴望得到別人的愛」的這種說法。

個人理解,松子的一生的幸福感就只是奉獻自己,她並不介意對方回報什麼,也無所謂認同或關注,她需要的只是這樣一個受體,能承受她所有的愛。於是她的憤懣悲傷不是來自於索愛而不得,而是竟然沒有人可以承受她的奉獻。她一生的所有快樂的時刻也是在這樣無止盡透支自己付出的時候。所以在八女川卧軌半年後,她也能夠欣然接受去做那個一直嫉妒八女川的有婦之夫的情婦,和龍洋一在一起後,說著「只為阿龍而活」。她生命里這幾個男人,無所謂愛的深淺,只要對方還接受她的付出,即使拳打腳踢也甘之如飴。對她而言生而為人的價值,就是「有人需要我」帶來的快感。

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松子呢也總是差那一點點運氣,後來她發現她給的愛被嫌棄了,給都給不出去,才灰心地覺得「生而為人,對不起」。「人的價值,不在於得到多少,而在於付出多少。」阿笙的女朋友去烏茲別克前留下這麼句話,也是對松子一生的呼應吧。影片提到太宰治很多次,《人間失格》里有這麼一句: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不會有悲矜來襲。可是松子做不到啊。


我來補充一點,松子的核心命題其實就是人性的終極命題──孤獨。

松子表現出來的就是"外面是地獄裡面也是地獄還不如選擇外面的地獄",

身邊好幾個看過松子電影的女性朋友,多數都認同松子,其實她們認同的是那個忍受不了寂寞的自己。

我認為"沒有辦法一個人"才是多數女性的愛情走向悲劇的核心原因,

如果可以學會只是"一個人",很多戀愛的問題都能消解,因為沒有那種對孤獨的恐懼來推進你做出和差勁男人在一起的行為。對待親密關係,其實所有的女性都可以更加冷靜和智慧,奈何對孤獨的恐懼,讓人頭也不回地追求愛情,即使受盡傷害跌跌撞撞也不要再回到"一個人"。

就和多數有天賦的美女一樣,松子美麗且有才華,只是這份天賦的禮物,在缺乏自我覺醒之前,更像是咀咒。

而只有必需願意學會獨處,才有機會好好看看那個一直以來不斷瘋狂尋求外界投射對應的自我,直面空虛,從內在找力量,而後才有機會變得堅毅並自愛。

看過這部電影的我的女性朋友之中,有20初頭的年輕姑娘,也有40好幾的中年阿姨,為何她們不約而同地贊同松子?

因為松子就是女性內心深處那份依附性的象徵代表。

當你覺得一個人是地獄時,兩個人就是加乘的地獄。除非你開始知道,其實"一個人",也可以是天堂。

--

2017/12/27 更新

針對這篇舊文,寫了一篇延展的推文,附上傳送門:怎麼評價《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


我的心裡住著松子,時多時少


生而第歐根尼綜合症,對不起。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我看的第一部日本電影。

平心而論,我不太喜歡日本文化。雖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早早就聽說過這部電影,一直沒敢看。沒錯,是「沒敢看」而不是「沒空看」。因為據說它是一部略沉重的電影,我實在是怕看了心沉。但是今天晚上,突然想試一下,因為畢竟明天周六,就算難過到失眠,也沒有太大關係。不過好在130分鐘左右的時長,正正好好大腦不會疲勞;看過後也沒有預想的那麼沉痛,突然覺得自己其實還是蠻堅強的。唯一遺憾的是對日語一竅不通,單純的看字幕也不知道對故事的把握度能有多少。

看完整部電影,第一個映入腦海的詞就是「菊與刀」,這似乎已成為日本文化的代名詞了。但此處我所說的「菊與刀」並不全是露絲·本尼迪克特所指的意思。我覺得松子自身就是一個太大的矛盾體,許多人性的方面在她身上被無限放大然後呈現到我們地面前。換言之松子的一生無非是情節被誇張放大後的我們的一生的縮影罷了。如果要說我對松子性格的整體印象,無非兩個詞,第一個是「堅強」,第二個是「軟弱」,難得的是這兩個詞在松子的一生里那麼明顯地交織存在並且沒有絲毫的維和感。雖然任何人不分種族都是矛盾統一體的存在,但這一點在日本人身上似乎體現的尤為突出,正如本尼迪克特所說的「菊與刀」,也許真的是文化的雙重性所決定的吧。

看鳩山由紀夫、川端康成包括村上春樹的作品,對日本作家表達出來的美總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我一直覺得那是一種「變態美學」……我個人感覺就是美好的事物皆不長久,與其任其衰敗,不如在最美好的時候毀滅它,方能使其美麗永存。就像《金閣寺》,一種很奇怪的美,但又覺得正因為此所以才又有著無可言說的誘惑力。《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也給我這種感覺。松子一直都是很美的。非常美。說實話讓我很驚訝,從她唱著歌作為一個老師出場,到她被那個叫徹也的作家打傷眼睛戴著眼罩去找弟弟借錢,再到她去做脫衣舞女,去和亂七八糟的人交往,就算她進了監獄,她都是那麼美,真是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她明明活得一團糟,但是那張臉哪怕被打哪怕到了四十歲還是那麼光彩照人。所以電影到了她五十歲獨居突然變胖胖到行動不便時,我產生了一種惡毒的想法「為什麼不讓她在五十歲之前死掉」…起碼死在最美的時候,才對得起這樣曲折而又傳奇的一生啊。所以之前種種,我都沒掉眼淚,只有看到這裡,面對突然又老又丑的松子,突然有種莫名的悲涼,我落淚了。因為我知道,也許她不會活太長了;日本美學下不允許這樣的松子再活下去了。

從電影角度來說,可能是拍攝年代比較早,拙劣的電影特效,滑稽的動畫效果和整體故事的背景以及發展情節都顯得格格不入,但感覺意外造成了一種荒誕的美感。換言之,並沒有因此感覺這部電影很low,反而感覺非常unique。松子的侄子阿荃整理她遺物的畫面,一直都是橘黃與黑色調的;回憶松子的故事時,背景色也多以橘黃與黑,幽綠與黑為主,下雨天出現了至少兩次。以致整部電影的基調其實都是沉重的卻又平靜不乏溫情的,松子每次人生變故中都穿插著花朵,無論玫瑰、櫻花還是雛菊,無論是遊樂場的熱鬧還是台上歌手顏色鮮艷的背景幕布,都給我一種「熱鬧是別人的,我什麼都沒有」的感覺。世界很美好很熱鬧,卻與松子沒有任何關係,她是格格不入的,是被拋棄被遺忘了的。她從始至終都是孤單一人的。

看到很多答案提到了「生而在世,我很抱歉」這句話。很有哲理的感覺,遺憾的是我不是太懂。關於松子與作家徹也的感情,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的一個細節(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太好的電影,前後情節呼應、畫面處理表達太好)在徹也自殺的前一天,松子在家裡遭到徹也暴打,其中一個鏡頭是松子被打倒在地時瞥見了徹也的腳趾;而徹也的腳趾,在他自殺後,連同那一截殘肢,導演給了一個很大的特寫。很難想像松子看到這一幕的心情,只記得她臉上那種錯愕的表情。讓深愛自己的人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死去,面對自己零落殘破的屍體,我不知道徹也是怎麼想的。但是從「腳趾」這個細節,足以看出松子對徹也的愛真是卑微到了極點。她愛的太卑微了,卑微到塵土裡去了,她累,徹也何嘗不累,她眼中心中的「太宰治」轉世,卻寫不出稿子來。這樣的愛,他負擔不起。

後來她遇到的那個有家室的男人,以及那個利用她賺錢又甩了她以至於她發怒殺掉的男人,我覺得她對他們都不是真愛,只是逢場作戲罷了。要是真愛,不會找上家門對人家老婆炫耀,也不會出手殺人,更不會在殺人之後自殺又放棄。「我的身體感覺要活下去」只不過是個借口罷了。真正讓她又動了真感情的是那個理髮師,因為在經歷了許多大風大浪後,她想找個老實的人嫁了,平平淡淡的度過餘生,而這時,這個「眼神老實」的人走進了她的生活。如果不是電影情節需要,其實松子嫁給他,未嘗不是最好的選擇。

監獄裡,面對「人生為何?」的問題,有人選擇家人,有人選擇自尊,回憶,愛情,金錢……松子說,「不為什麼,不為任何人」。其實,她要真這麼想,就沒有這些是是非非了,但也許也就不是松子了。一個晚上,想到那個理髮師,她說「我活著為了愛,如果有愛,我就可以愛,愛就是人生。」這才是松子一生悲劇的根源。愛的確很重要,但愛不是人生的全部。她把生活的全部重心都放在了「愛情」上,事業可以不要,自尊可以不要,只要你愛我,我可以為你做任何事情。包括後面與原來的學生阿龍做愛時一遍遍地讓他說「再說一遍,不會離開」,被打時認為「被打也比孤獨一人好」。全靠愛情讓生活苟延殘喘,實在是太愚蠢。

松子是個極度缺愛的人,電影沒提到她的母親,父親又把所有的愛給了有病的妹妹,弟弟們一直不理解她,唯一希望她回家的妹妹,又是奪走她父愛的「罪魁禍首」,她不會原諒她無論她再怎麼放低姿態。所以她感到被家人拋棄了,所以她拚命的想用愛情來填補內心對愛的極度渴望。所以她每愛一個人,都愛的撕心裂肺肝腸寸斷。她付出的太多,從一開始就不對等的愛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她把愛看作生命的全部,為了愛可以作土耳其浴女郎,可以和別的男人上床,可以支持阿龍混黑道只要你不離開我。愛到如此卑微,如此沒自我,如此軟弱,如此沒原則,註定是被傷害的結果。

松子的一生是寂寞的,因為我覺得她始終沒有遇到那個真正懂她愛她的人。至於阿龍最後所說的松子是他的神,其實是敬重多於愛。但我覺得她並不悲傷,而且是個出奇堅強的人。經歷如此種種還能堅持活下去並且生命不息折騰不止的女人,誰能說她不堅強呢。但她對於事情正誤的決斷力以及對於愛情的態度又顯得那麼軟弱…難道女人的剋星是愛情…?

在亦舒的《喜寶》里看過這樣一句話「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我覺得松子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天真,善良,漂亮,堅韌,缺點就是過於軟弱,過於理想化,把愛情看的太重。其實關鍵還是遇人不淑,試想,一個松子這般長相性格的女人,放在現實世界,若非天意弄人使紅顏薄命,總不至於落的如此下場。畢竟是電影,情節誇大了才好看。但也不是絲毫沒有借鑒意義。

最後,情節在松子重拾生活的意義與希望時戛然而止,總覺得過於殘忍。死於一群小孩子之手,更顯的荒誕。但也許生活的本質就是如此吧。悲劇也好,悲劇讓人有所思考,喜劇太滿,則無可思,亦無所思。

我不覺得松子的一生是被嫌棄的。她這個人還是可愛的很的。起碼我很喜歡她。

以上。


人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觀看松子的一生,必然覺得她是可憐之人,反覆被拋棄,最終孤苦伶仃的死去,夕陽如此艷美,河水波光粼粼,青草悠悠十里芬芳,松子捏著人生最後一絲活下去的希望,拖著臃腫龐大的身軀想要奔向輕盈的未來,卻被殺死了。

許多影評說松子是個缺愛的人,只要有一絲的溫暖就可以飛蛾撲火,只要有人相伴日子便有了方向和意義,無私奉獻自己,拳腳相向惡語相衝又如何,你在我身邊,能讓我的人生有活下去的意義,天堂或者地獄,我都去。

乍一看像一個偉大的女性為愛奉獻一生的故事,但是松子的結局呢,每一段感情傾盡所有,卻都以被拋棄告終,不是說真心奉獻真心愛人就會被人所愛嗎?不是的,因為松子的愛,是上帝之愛,「原諒你怨恨的人,並且愛他」,而上帝最終,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

「生而為人,真對不起」,松子刻在牆上的這句話悲劇性的概括了她的一生,人是膚淺的,人是低檔次的,人總是在追求得不到的,而忽略擁有的,松子的一生都在為他人而活,因而松子是不被珍惜的,遭人嫌棄的,松子的愛同時又太重,太過於聖潔,所以她總是愛不住,因為所有人都想逃。

但若是追根溯源,松子到底是不是個充滿愛的,偉大的,無私的人,我以為不是。而松子所有拋棄自我的行為,歸根結底是因為——她根本沒有自我。

松子的父親因為妹妹的病一直疏忽對松子的照顧和關心,即使松子對父親百般討好,按照父親的意志走人生的道路,而父親心裡一直牽掛的,始終是卧在病榻的妹妹。松子缺少照顧缺少愛和關懷,缺少父親對她這一個個體存在的認可感,童年影響一生的心理發展,松子因此缺少了自我的內在價值感。

而正是因為一種缺乏的內在自我價值感,在外界對她伸出溫暖之手的時候,她便猶如遇上救命稻草般緊緊抓住不知收放,極度缺乏安全感,極度害怕失去,人生的存在意義便是別人對自己的需要,無論那人是誰。從同居的作家,作家的對手,河邊散步遇上的混混,自殺時候對她說話的理髮師,更甚至是當年害她失去教師職位的混混學生,只要有一絲的溫暖,人生便有了存在的意義,愛是存在的意義,因為當她愛的時候,她才擁有了自我。

沒有自我的人通常將自己的生命繩繫於他人之上,和認可自己的人在一起才有存在的價值,自己一個人哪裡都是地獄。內心不能認同自己,一個人無法好好以大寫的人的姿態站立在人世間,依附於他人的生命,像吸血的螞蝗,像纏繞的藤條,卻以愛之名。

你也許會反駁我說,但是松子真正付出了所有啊,這難道不是很偉大很真誠嗎?是的。松子的的確確付出了所有,寬容,忍讓,做出全部的犧牲。但是松子說,一個人是地獄,和他在一起也是地獄,那還不如有個人相伴呢,至少是兩個人的地獄。

愛是兩個人相扶相持完成個體在人世間的意義,而松子缺乏對自我存在的認同感,缺失自我價值的認同感,卻無法以完整的獨立的個體身份存在,只能選擇依附的姿態繼續人生的意義。「生而為人,真對不起」,也許,這才是這句話真正的含義吧。


看完這個電影最深的感觸就是,性格決定命運!

松子的一生真的很可憐很可悲!電影裡面的松子,歌唱得好、人長得漂亮、身材也是很性感。以她的條件,可以也應該有更好的生活!她悲劇的根源就是童年父愛的缺失,她感受到父親的愛和關注,只能通過扮丑的方式卑微地博取。所以,她沒有獨立的人格,一直在用迎合、順從,毫無原則的妥協來尋求著別人的關注和認可。父愛的缺失,所造成的性格是松子悲劇人生的根源。

在岡野離她而去的時候,她很無奈地嘶喊著「為什麼」,為什麼一個個都離她而去,都嫌棄她呢??

缺愛的孩子會普遍缺乏安全感,遇到問題會不知如何是好,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是自己的錯。就像松子遇到很尷尬或受到指責的時候總會下意識的做鬼臉,她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感受,那是正是她沒安全感,無助的表現;就像松子批評阿龍的時候,她反思是不是我措辭哪裡不對,其實小偷誰會輕輕鬆鬆就招了。生活是自己的,要愛自己對自己負責,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做好自己就好!

1、她的付出真的叫愛嗎?

我覺得她看似是一直在付出,對渣男們一直都很痴情,其實,她是在自私地索取!她對另一半基本上是沒有什麼要求的,只要能給她愛和關注,能陪著她,她就滿足了。她其實無時無刻在想方設法地獲得別人的關注和認可,即使是無條件的妥協、失去尊嚴,也在所不惜。

事與願違是必然的!因為對她來說,再多的關注也是不夠的,她恨不得每時每刻都有人關注她、認可她、讚美她。她對自己沒有客觀穩定的認知,存在感都是來自於別人的評價:岡野說,「你的身體很性感」,她就可以信心滿滿的去做浴室女郎;浴室老闆說,「你的手指很靈巧」她就可以做出好業績(電影中她的手在發光)……

她沒有自己的根,她是在為別人而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只要能獲得關注和認可就夠了。太膚淺,太幼稚,對人和事根本沒有自己的思考!

2、她沒有愛的能力!

她不知道怎麼去愛別人,不知道怎麼去愛自己的男人。她看似是很痴情,無論對方怎樣都不離不棄,她給的只是她想給的可能並不是對方想要的,就比如說岡野說,不喜歡她做的重口味的飯,要不就有人說留住男人的胃就留住男人了嘛,可是她不行……她愛的方式就是毫無原則的去迎合、順從和讓步。諷刺的是,當她第一眼看到岡野老婆的時候說,「如果是她,我贏定了」,而結果呢?又老又丑的女人都贏不了,你說她在別的方面是差到什麼程度了?

還有就是,她所謂的愛都是自己幻想出來的,她對對方根本就不了解,也沒有畫心思去了解對方走進對方的內心,從這點來說她也是很自私的。看到有人說是命運對她不公平,遇到這麼多渣男。我覺得根本問題還是在於她自己沒有愛的能力,我覺得她和誰在一起結局都會大同小異,都不真正的幸福!她根本不知道什麼樣的人適合她,她需要的就是男人的關注和陪伴,其他的都不去權衡,毫無目的的妥協。但是,又會執著的對她所認定的人付出精力和時間,就行是在監獄裡幻想著出去後就會見到那個多年未見對來來探望過她的理髮師,搞的那個女獄警一頭霧水。你說松子是能耐得住寂寞還是耐不住寂寞???答案是很顯然的了!

3、看著她無奈地嘶喊「為什麼」,為什麼一個個都離我而去,我到底做錯什麼了??

其實,她爸爸很愛她,久美更是不用說了,但是知道不能再挽回的時候她才知道。但是她老是想得到爸爸的關注,因此也是對久美懷恨在心,這也不能怪她,畢竟是年少無知。童年缺愛的經歷所塑造的性格是她一切痛苦的來源。

歸根結底,不是別人嫌棄她,而是她自己嫌棄自己,自己把自己排除在外,感覺不被別人所接受!

4、她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責任

在學生偷錢的事情上,都沒弄清楚真相她有必要替阿龍點付錢嗎?還是從別的老師那偷來的錢。這種事情讓學校來調查就是。她總是會把責任毫無根據地攬到自己的身上,什麼事情都以為是自己不對是自己的錯,都卑微到泥土裡面去了,誰也不會是萬能的。

她害怕不順從,不迎合別人,就得不到別人的關注和認可。

還有更神的邏輯,小店老闆質問她的時候,她腦子裡想的竟然是:說錢是我偷的就可以再點回去洗澡了。這說明她不能推遲滿足感,有什麼需要就必須立刻馬上,所以她耐不住寂寞,沒有時間用心去經營一份真正的感情。

5.她自尊心太強,看到比她好的人會感到自卑

她的朋友東惠算是很講義氣的了,就是因為別人找到了男朋友,有個人說「你回來了」,松子就離她遠去。這種人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太自私,只想著從別人身上索取愛,而沒有真心的去關心別人。

東惠說,阿笙和姑姑比較像,可以看出阿笙和父親的關係也比較疏遠,也是個缺愛的孩子,如果沒有松子的前車之鑒,估計也會很掙扎,很狼狽!

最後,怎麼有更好的生活?

看完這個電影最深的感觸就是,性格決定命運!

無論怎樣,從以前的圈子跳出來吧,擺脫父母環境的影響,創造屬於自己的新生活!

世界是自己的,首先要對自己負責,找准位置,完善個性,好好生活!


相信很多人看完電影印象最深的是松子發瘋之後寫在家門口那句: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生而在世,我很抱歉)。其實原話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同一句話。

松子和葉藏的命運很類似,幼小的時候一直活在周遭的責備和無視中,不管是幼年松子只有扮演小丑才能博得父親的笑還是葉藏在學校扮演「小丑」來博得同學的「親近」和「友誼」,這些都是因為他們在本該獲得愛的時期沒有得到對等的關注。內心本該需要填滿的地方空洞了一大塊。所以才在長大之後對周遭本能的不信任,瘋狂的愛瘋狂的尋找愛都是不信任的表現。還有就是心底紮根太深的害怕。怕孤單,怕獨處。怕說的話沒有回應,怕寂寞,怕給身邊的人帶來困擾以此失去他們的愛,所以寧可忽視自己的需要也要滿足對方,所以寧可犧牲自己去討好去取悅從而讓身邊的人給予愛和陪伴還有關心。因為這些是他們活下去的依附。

心理學上的依賴性人格障礙只是解答了一部分原因。我覺得根本原因在於從小累積在心底的恐懼感。

松子其實很勇敢。

嗯。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很容易被人利用

很清楚被人利用

心甘情願的被人利用


我覺得可以從兩個角度去解讀下松子這個形象:

1、被嫌棄的松子

這個是本片的片名,應該就是編劇和導演想要表達的松子這個角色的主要形象。

松子是個可憐的人,從小由於生病的妹妹,而很少得到父親的關注,片中好像母親也是不在的,所以是缺少父愛、母愛。另外,雖然有一個哥哥、一個妹妹,不過哥哥是不太通情理的,妹妹是卧病在床的,所以基本上很難在這個家庭裡面獲得愛。這客觀上決定了她分外渴求關愛的性格。所以在以後的生活中不管自己的男朋友、情人對她如何暴力相向,她都很「卑賤」的去乞求愛。

松子是個可悲的人,從被誤會被開除開始,命運都對她很不公。同居的作家由於太愛他而自殺,對她打擊很大;之後又被作家的對手玩弄,再次被拋棄;之後遇到改變她一生的學生本來可以往好的方向發展,卻再次被拋棄,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情感挫折,對這個本來就缺愛的可憐人來說,是非常致命的,所以台詞中屢次出現「我覺得人生完了」。

松子是個可恨的人,片中有一句台詞,是男主的前女友在電話中說的「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得到了什麼,而在於付出了什麼」,這個是很正面的一個人生觀,但是松子的人生觀很天真,一味的索取愛,而沒有自我,雖然屢遭挫折後還依然堅強,但都沒有進取,依然很天真的做著童話夢。

為什麼說松子是被人嫌棄的呢?覺得片中有幾個地方是點題的,松子被誤會被學校嫌棄,松子被同居作家的對手嫌棄,松子離家後被自己的家人嫌棄,松子被學生拋棄,生無可戀之時被鄰居嫌棄,重拾希望時被中學生嫌棄,其實很多點都不是因為她個人的原因,只是命運弄人而已。

2、被當做上帝的松子

這個觀點在後面才體現,不過感覺這也是本片感人的一個重要的點

松子是個天真的人,從小時候開始,松子一直做著童話般美麗的夢,不管是小時候陪爸爸出去玩,還是出獄後去看理髮師,還有各段戀情中都出現了特別夢幻般的場景,這應該是松子內心世界的外在體現。在這痛苦絕望的一生中,她始終懷著一顆純真的心去面對一切。但是現實就是現實,根本沒有童話,所以她最終還是被無情的現實摧毀了,像太宰治說的:難道純真無暇的信賴之心也算是罪過嗎?她天真的信賴著別人,但一次次被拋棄,這是我特別同情松子的一點

松子是個善良的人,松子一直都是一個好老師,從學校開始,明知道龍洋一偷錢,但總想著怎麼在不傷害對方的情況下和學生去溝通。片尾的時候,哪怕自己已經生無可戀的狀態,卻還是告誡在外玩耍的中學生早點回家。可笑的是就是這善良的舉動害她一生,首先那個她不想傷害的學生害她被開除,最後被她告誡的中學生毆打致死,不太明確導演和編劇在這一點上是想表達什麼,但確實是善良之舉沒有善果。

上面是我看過這部片子之後,對松子這個人物的理解~~


松子是卑瑣的人,這其實就是影片的本意。

【她其實只是憤怒,她其實從始至終內心深處的是永遠消弭不了的是恨意。恨一切人,一切事。】

而這些對松子苦難的渲染,都是影片有意為之是影片故意從松子本人的角度敘述的產物】

放下你童年受的傷害即使是虐待。原諒和忘卻。即使你有一千一萬個理由痛恨。】

她其實自以為自己是聖潔,是愛,其實不過清白症。以自己對人 好來要挾。所有人都被她要挾。第一個作家,耐不住,覺得自己對松子的愧疚難以承受,便死了。第二個,松子自己還找到那人家裡,她其實根本不在乎在一起這個對象,根本不愛他。愛不會讓人做錯的事,而她根本不在乎她做的事情是對是錯。她其實只是憤怒,她其實從始至終內心深處的是永遠消弭不了的是恨意。恨一切人,一切事。

她似乎對人永遠無錯,對比起來永遠別人不好,她讓所有人感到自己不好,自己愧對她,她就是這樣以此獲得自己對自己高尚和正確的心理 需求。越往後,就越到那些暴虐的人那裡找這種清白感, 就是越爛的人,她還就越好,對比的清清楚楚,心理覺得自己那麼好那麼好的需要就被很容易的滿足了。並且當這個人對她不好或者要離開她 就正中她下懷:

你看你們那麼壞,我是最好的人。可我這麼這麼苦,都是你們的錯。

這就是她的內心戲。

這就是她為什麼可以隨便殺死那個背叛她的人,因為她本身就是恨的,就是不愛的。 所以她從未愛過任何人,從未愛這個世界,只是把自己偽裝成最愛所有人和世界的人。以此騙取愛,不是愛,是關注。她自己其實沒有關注過任何人。從開始的在學校里喜歡的那個笑臉男老師,一個細節是約會的時候松子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急著表達自己,根本沒有關注對方。

到最後, 對她來說沒有愛,她就轉向活在清白感之上。

而那個理髮師在她出獄後跟別人在一起更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人人都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付出代價天經地義。現實生活中,即使不是因為犯罪殺人,要求一個人等另一個人八年也是不合理的。而影片一直在以松子本人的角度拍攝 故意營造出一種松子在理髮師這段關係的悲情(下詳述)。

好像是她唯一的愛和溫暖的機會,世界也剝奪了。

其實呢,由於松子自己對自己的成長根本沒有傾注任何心血,只是一心祈求從別人那裡掙來關注和認同,自己沒有任何發展的松子在遇到想要的愛 時, 根本沒有任何資本,去贏得這個人和一份真正的有價值的愛。

所以憑什麼說松子是苦, 世界是錯?

而這些對松子苦難的渲染,都是影片有意為之是影片故意從松子本人的角度敘述的產物。就像是松子自己來說自己故事的版本(一)。 假設世人看到的真實的故事是版本(二)。影片只給你看了版本(一),但是在開頭已經藉由松子弟弟之口說了「卑瑣」這個版本。影片留給觀眾自己去判斷孰真孰。然而以松子的主觀版本版本一為主的敘事手法就讓很多觀眾直接產生了對松子極大的同情和憐愛,並賦予她一種神聖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美感。

影片只有兩個鏡頭從客觀表現松子年輕的時候: 兩次都是弟弟,找他借錢和開車那次。這個時候, 你會發現松子似乎是不一樣的,和正面描寫的時候。 這個側面才是最真實的,是故事的真實版本版本(二)。松子在那兩個鏡頭裡其實一直是悲苦凄涼又自憐的淡淡憂傷感,一抹慘淡的勉強的笑容,對弟弟,和弟弟的兒子。這才是真實的松子。而不是在男人注視下睜著單純的大眼睛像一個孩子一樣瑟瑟發抖的她。那是她在自己的戲裡的扮相。

她其實就是這樣一個自憐並陷入無盡自憐不可自拔的人,靠在不健康關係里的清白感,獲得對自己的認同。 就靠這個維持著自己活著。她自憐的是無人愛她,世人皆對她不利。側面描寫的時候可以看出她其實知道自己是怎麼一回事,但又無法自己走出這個模式。

在她自己眼睛裡的自己,沒有任何錯,她一直覺得自己是好的,是對的。可是她其實是騙了自己。她不願意承認掩藏在深處的是一顆荒蕪的恐慌的心。帶有恨和不平。包括對她的好朋友,拍AV發跡,版本(一)里暗暗有一種藐視。最後遠離這個朋友 也因她看不得人好,因為自己不好。

如果你仔細觀看,會發現一些荒誕色彩貫穿整個影片,一個小孩子怎麼可能瞬間就對死去的基本沒有任何交集的人瞬間了解、理解得比所有人都透徹?所以我認為,這個設置其實是表現了松子把希望有人理解自己,認同自己的需求放在這個小孩子身上,因為她認為這個世界,只有純真的小孩子才可能會理解那麼「純真」的她。並且這個孩子是她的親人,松子希望這個孩子能代表她的親人,最終原諒她理解她。所以我認為,影片的結尾,不過是松子死前的希冀的畫面。

松子必定凄慘地死去了,而她的死,也被塑造成一群孩子對自己的攻擊。而且她也是對他們好,才招致此等傷害。這故事版本,不就又是松子一直以來故事的重複和升級? 這同樣也是荒誕的,如若松子本身努力經營自己,怎會落得這番?她在屋子裡暗無天日吃東西發泄閉門不出那麼多年,心中充斥的怒火和恨意一直未平息,才導致她用直接傷害自己的方式企圖能夠報復生活,其實是她原來間接報復生活的顯化和升級。可是生活是報復不到的,只能更明顯更嚴重地傷害自己。

所以,我想說的是,松子其實自己有大錯。

不是不愛自己云云,反而,她其實太愛自己。

她帶著太多傷痛,不願放下和原諒。把自己的恨握得太緊。一直抓著直到最後。

如果她及時原諒了父親和妹妹,主要是父親,並下決心依靠自己,而不是用自己的犧牲去要挾別人和掌控別人。不再從別人處掙認同和關注--得不到,就覺得自己又受了害,不積累怨恨,不要不滿足,才能過上正常、享有尊嚴和愛的生活吧。

最大的問題,影片要告訴我們的,就是放下。放下你童年受的傷害即使是虐待。原諒和忘卻。即使你有一千一萬個理由痛恨。這也就是上面有的回復說童年缺失愛的孩子,他的人生真的不可控么?我覺得影片正是想以松子的故事告誡大家,不管你有什麼理由恨,請放下。因為這終將阻礙自己心靈的成長和成熟。

放下一路上積累的傷害。 傷害總會有,一生之中難以避免,不要攜帶和累積,而是主動清理和放下。不要一直向外界要愛,自己做一個能給與真愛的人。 只有這樣,松子才會開始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才不再會通過自虐獲得那一點點賴以生存的清白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去睜開眼睛,愛別人。

畢竟,只有原諒了這個世界,才能不再去交換愛,而是給與愛,對人對己。


我是太陽,近我必傷


因為太久沒有寫這麼長的一段話了,如有不恰當或妄下結論之處,請見諒。

下面開始跑題。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過韓劇 &<繼承者們&>,在我看來其中的男二崔英道在對愛的態度上與松子相似。

我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他在劇中說過的一句話,翻譯過來的大致意思是

我愛你,但我無法得到你的愛,我無法欺負你,就要欺負除你之外的其他所有人,而這所有人之中也包括我自己。

我覺得他和松子的相似之處在於:

愛得太濃烈,愛得太卑微。

我想把這樣的一群人稱為「缺愛者」。他們在極度缺愛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缺愛者在成年後心中往往懷有對父母的怨恨,在我看來,他們自己都不知道這怨恨其實來自於對於父母愛得太深。

正是因為極度缺愛卻又渴求愛,缺愛者認為如果我把自己的愛完全展現給父母或其他人那他們至少就會得到一丁點愛了吧。可惜的是,缺愛者因為從小沒有習得如何被愛,所以不懂如何去適當地表達愛。他們傾其所有地把自己認為對你好的東西都給你,(正如松子扮鬼臉只為博父親一笑)不求回報,但事實卻是哪怕你能給他們一點小小的回應,他們就能在心裡樂呵半天,是真的開心。

缺愛者的行為在他們自己看來再正常不過。

我愛你→不懂怎麼愛?→只能按照普世價值觀把好的不管是自己的還是誰的都給你,就想對你好,只希望你好,你好了他們就好。

我想這就是他們表達愛的方式太過深沉又太過卑微的癥結所在。

可惜在有愛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正常人」看來,缺愛者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是奇怪又荒誕的。看到之前的回答里寫說:松子的人生中只有愛,也只剩了愛。誠然,除了愛,人生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需要「正常人」去分身考慮,他們對於愛的表達絕不像缺愛者這般。(懇請哪位有愛的兄台行行好告訴答主不缺愛的人到底是如何表達愛的,因為這一點答主到現在都沒有參透/捂臉)

有的「正常人」在收到缺愛者如此強烈的愛意事會下意識地拒絕或者逃跑。

這恰恰擊中了缺愛者的命門。

缺愛者潛意識裡會把自己放在比他們想要愛的人低一等的位置,如果你拒絕了他或者逃跑了,缺愛者會想 「我本以為你會是最懂我的那個人,我已經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都給你了,你為什麼還是這樣對我」 他們會頭也不回地走掉,因為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了,缺愛者只剩了愛,可連這你都不願意給他們。

缺愛者在這時的決絕往往比「正常人」還要狠得多得多得多得多得多。就像松子頭也不回地離家出走一樣(其實這裡劇情有點忘了,回頭重看如果說錯了再回來改)

缺愛者極度憎惡背叛,(對,雖然缺愛者表面上看來完全付出不求回報,但他們內心是認為自己付出愛你就理所應當要回報給他們愛,殊不知這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更別提背叛了)或許是童年缺愛導致缺少安全感的緣故吧。

你背叛他們一次,他們記你一世。

就這樣缺愛者的玻璃心一次又一次地被「正常人」摔裂後自己縫合,早已傷痕纍纍。如果足夠幸運能夠遇到一個願意接納缺愛者濃烈又卑微的愛的「正常人」,帶領缺愛者從此走上有愛的陽關大道,那是最幸福的事了。

無奈事事難料,可憐如松子。

當她一次又一次地以為自己已經遇到了對的那個人。

一次又一次地全心全意地付出。

現實總是給她一次又一次的重擊。

松子不得不學會自己給自己打強心針。既然得不到別人的愛,滿眼只有愛只關注愛只有愛才能活下去的松子如果再不給自己一點愛的話,她會死的。心死。

學會自己注射強心針是會上癮的。

就像吸毒,你習慣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和正常的自殺相比,吸毒是慢性自殺。只不過一個死的快,一個死得慢。一個到最後也許死有全屍,一個到最後形容枯槁如同殭屍。

很顯然,松子選擇了後者。

且不說松子自不自知。

當松子發現原來自己注射強心針比日日卑微地企盼著別人帶給她的愛收效尤甚時,她就上癮了。她學會有事沒事給自己來一針。

在與學校男老師約會時只沉浸於自己的幻想;在去見有婦男大老婆的路上唱著歌自我陶醉;在被有婦男拋棄後去做頭牌;在監獄裡發奮學習生存技能。也許在「正常人」眼裡,那不過是一個不可理喻的人一步一步地走向自我毀滅。但在松子自己眼中,她是堅強的。

她的原地滿血復活技能不斷升級,被捧起又被摔裂的心反而因為一劑又一劑的強心針變得堅固僵硬,密不透風。

心,早已麻木了。

誠如松子一般,暴食,自閉,一蹶不振。

也許她認為是所有人都辜負了她,但從她選擇奮不顧身地去追求自己幻想中熱烈而又虛妄的愛時,

就註定人生這條路,她只能一個人走。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如同松子一般對愛的要求如此純粹,在世俗的觀念下近乎苛求。畢竟有婦男最終選擇大老婆是人之常情,理髮師不待她出獄另擇佳侶而居也是人之常情。

最終,她也會辜負她自己。

正因松子缺愛,她對愛的憧憬與幻想只會一日比一日美好,一日比一日更不切實際。無奈世人皆眾人,誰也給不了松子所企盼的愛,也許

只有神能給她。

影片結尾阿龍說松子是他的神,也許能給松子她內心中真正渴求的愛的人就是她自己吧。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缺愛者都和答主一樣,總是有自虐的傾向。

可能在每一個缺愛者體中,都有兩個矛盾的自己。

一個熱情似火,無所畏懼地追求愛。

一個卑微至極,只求得到一絲愛。

而熱情似火的自己總是會做一些轟轟烈烈甚至傷害自己的事來感動卑微至極的那個自己,一邊流著淚一邊歌頌著為愛奮不顧身的偉大。

可是人生,怎麼會只有愛呢?

或許到最後松子會發現,自己從未愛過任何人,她愛的只是那個被熱情似火的自己感動了的卑微的自己。

------------不和諧的分割線-------------

手機碼字,有錯請告知,謝謝。

知乎第二答,有錯請告知,謝謝。

因為是很早之前看的這部電影,當時很受震撼,無奈現在記不太清情節了,答題的時候又沒有條件看,有錯請告知,謝謝。

以上部分內容節選自《被嫌棄的川狒的一生》之主人公內心獨白

最後賣個萌╭(╯3╰)╮ 歡迎討論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是我在幾個禮拜前獨自看完的。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每一位女孩都至少看一遍這部電影或者原著。

松子的一生是悲劇的,她當過教師,做過脫衣女郎,殺過人,進過監獄,最後在亂棒下孤獨地死去。但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影片始終圍繞著一個字眼展開敘述——「愛」。

松子的愛總是太滿,她把苟且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男人們,她用盡全身的力氣去愛每一個步履匆匆出現在她生命里的情人。正是因為這樣,阿龍說:「松子的愛,太耀眼了。」松子不會知道,她這樣洶湧炙熱的愛,會壓死一些脆弱的感情。

「再滿的愛,也要有分寸。

再深的感情,也要學會克制。」

但其實,松子的愛是很廉價的,她只需要一個受體,一個來承受住她狂熱的愛的「受體」,而這個對象是誰其實並無所謂。

簡言之,松子只想要愛,去瘋狂地愛別人,去瘋狂地為了別人而活。

然而,這何嘗不是一種缺失愛的表現?

如果,她能把40%的愛別人的氣力花在愛自己身上,我想,她的結局一定會大不相同。

但是,影片真的就只想告訴我們這些嗎?

當然不。

「我們常常誤以為殘忍的根源在於仇恨,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愛的反義詞不是恨,而是平庸。」但松子的一生絕不平庸,她用一生的時間去付出,她的每一段經歷每一份感情都毫無保留。《聖經新約》里有句話:神就是愛。「…她讓人歡笑,讓人打起精神,就算自己變得傷痕纍纍、不入流,甚至笨得不行,我卻覺得,這個上帝值得信仰…」所以,阿笙才會覺得,松子是所有人的神吧。

她的一生,明明是璀璨的呀。

「小的時候誰都希望自己的將來閃閃發光,但是長大以後,自己的夢想,卻沒有一個能夠變成現實,既痛苦,又對不起自己,而且還反過來埋怨。」總有人埋怨這世界,然而世界本沒有錯,錯的永遠只會是自己。

如果非要說這世界的罪,那就是,我們這個世界對「自我」以及「自甘墮落」永遠都是持縱然態度的。

誠然,以松子為例,她沒有目標,沒有自我,像極了某些階段上的我們,或者說,這就是現在的你:為了獲取他人的贊同而迷失自我;為了遵循社會的外律而捨棄自我………

「把自己做成一扇門,喜怒哀樂的鑰匙全交給別人」

你可以說她積極向上選擇去愛,你也可以說,她除了愛,別無選擇。那時的我們何嘗不是這樣,通過一點一點的付出,來換取微小的價值。

可是,你也不必氣餒,更不必因此而懷疑自我。畢竟,人啊,對生命是永遠欠一句抱歉的。

雖然我不敢苟同,但還是堅信這句話的力量,並且願意把它帶給每一個正在迷惘的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得到多少,而在於付出多少。」

晚安,想去烏茲別克。


這部電影比較怪,怪在我從來沒有聽到身邊的朋友談起過,也沒有主動上網去搜過劇透和短評,這是為數不多的我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又深度投入的看完的一部電影

縱觀全片,松子的一切悲劇的來源其實是深深的自卑,從小時候被父親輕視留下的心理陰影,這顯然一個正常觀眾觀影之後應該看到的東西

而我看到的,是不顧一切不計後果的熱烈的奉獻,這不是愛

她渴望愛,她所做的只是把自己徹徹底底的奉獻出去來換取別人的愛,這不是相愛,這是勒索

她一直渴望被愛,對每一段感情都投入全部身心,最終的結果盡皆是悲劇

她害怕孤獨,於是急忙的把自己交付不同人的手中,把自己完全張開,任由他們索取,任由他們改變,最後的結果總是被男人粗暴的對待

想像你面前撲過來的一張張開的網,全面的不留餘地的完全貼附在你身上的一張網,你會不躲,你會不掙扎著拳打腳踢著要掙脫嗎 不會

這就是松子


看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和小說《人間失格》總會有一種出離的憤怒。

多數人看完可能會悲憫主人公的遭遇,她和他相似的不幸童年致使悲劇結局。

但我認為童年缺愛固然可憐,失去為人的資格卻是咎由自取,顧影自憐罷了。

蹉跎一生卻失去了真實的自我,生而為人,對不起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吧。

松子和葉藏的童年極為相似,不論是做鬼臉還是刻意出醜,都是為了他人。

即使對人類有極度的恐懼,依舊要靠扮小丑來保住和人類的最後一絲聯繫。

這種妥協,屈服,依賴型人格,從童年持續到了中年,又糾纏到死亡來臨。

松子寧願被欺騙、被鄙夷、被辱罵、被毆打,捨棄自尊來博得所謂的愛情。

葉藏表面上招女人迷戀,女人需要他,何嘗不是他對女人難以言說的依戀。

我為什麼會憤怒?因為在他們身上我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過去和現在。

寧願抹殺自我、否定自我也要回應他人期待、極力去取悅他人的可憐樣。

所以我總是憤怒,憤世嫉俗,自命清高,內里終究是個顫顫巍巍可憐人。

葉藏和松子的悲劇不在於交友不慎,而在於其本身就是「沒有自我」的。

我的不幸乃是一種缺乏拒絕能力人的不幸,難道不反抗也是一種罪過?

葉藏其實很清楚問題出在了哪裡,他恐懼的是「人世」而不單單是人。

所以他羨慕梵高這類畫家,因為他們絲毫不會顧及別人的看法,可笑。

能八風不動的都死了,活著,就只能在這世間不斷為「失格」所困阻。

可世道艱辛不是自我放棄的原因,他們身上令人艷羨的熾熱與聰慧,投放到了相反的方向。

太宰治說「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而松子在死前最後一刻對世界仍抱有最強烈的愛。

倘若把這份熱烈投射幾分到自己身上,何以至此呢?為何一味朝著深淵索愛?不過虛妄罷。

有人說在這兩部作品裡看到了希望,恕我不才,所見絕望遠大於希望。

看《熔爐》固然痛心,很難對這個社會抱以太多的希望,現實太殘酷。

可仍會說「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能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和《人間失格》更像是對邊緣人最客觀的呈現。

當你在裡面看到自己,你又將在何處見到最真實的自己?

只希望將來回首一生只會說:「生而為人,不抱歉」。


松子的悲劇只是常人的悲劇戲劇化了。

仔細想想,我們和松子的差別又在哪兒呢?

從小察言觀色的長大,填了志願去一所不喜歡的學校,學一個不喜歡的專業,交幾個男女朋友。

在學校里,有意識無意識的討好混混頭子。

為了某個人一直在追求,瘋狂的丟掉自己。

想走出一了百了的那條路,卻不敢行動。

以為自己的人生完了,卻每次都敗在命運的捉弄。

看著大河的流逝,我們不過在時間裡流逝罷了。


推薦閱讀:

電影《怦然心動》為什麼備受好評?
電影《後會無期》中蘇米說的「568 包鍾 868 包夜」有什麼內涵?
如何評價《軒轅大帝》這部電影?
《小時代》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如何評價電影《心迷宮》?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