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姿、梁靜茹、周杰倫、王力宏等一代人之後是誰,為什麼沒有好聽的歌了?是我年紀大了?
"利益"相關,我也是他們的粉絲,同時自己也算個獨立音樂人。
先回答題主的第二個問題。老了只是一方面,但流行歌曲確實現在不是高峰也是客觀的事實,這個客觀的事實不僅存在在中國,同時也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
在歐美,60年代,70年代以及80年代的音樂都有著他們鮮明的特點和光輝的高峰。以我比較了解的法國舉例,即使現在的小孩子很多也很熱衷80年代流行音樂,當然他們也很喜歡當下的流行音樂。但是很少有人會用00或者10來概括後來的流行音樂,一方面有音樂多元化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客觀的音樂品質的原因。
下面真正回答題主的問題。
從純音樂的角度去分析什麼是好聽的歌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因為分析的變數很多,而且眾口難調。比如旋律性,節奏的運用,和弦的使用等等。當然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但即使分析了也不一定能讓題主感到滿意。
我嘗試從更大的角度來回答樓主的困惑。
我認為華語音樂遇到了困境,它是互聯網時代帶來的必然產物。
題主說的這些人,是最後一批沒有被互聯網淹沒就成名了的人,他們當時的傳媒方式依然是比較傳統的,準確的說是 自上而下 的。
他們的公司做什麼歌,用多大的力度宣傳他們的歌手,他們就基本可以獲得相應的市場反應。作為聽眾選擇基本也不多。歌手寫什麼咱們就聽什麼。當年可沒有許嵩汪蘇瀧之流,老鼠愛大米才剛剛出現。
這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好的音樂需要積澱,需要有品質的專業團隊,然後再通過有盈利肯能的唱片公司發行,並通過傳統媒體得到宣傳。
而互聯網的追求眼球,追求時效性,和這種音樂創作模式本身就有矛盾。同時,由於歌曲的傳播路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傳統的唱片公司難以盈利了,傳統媒體的宣傳也沒有那麼大的作用了,版權問題也出現了。
那互聯網時代還有沒有可能做出真正的好音樂呢?先說結論,我認為絕對可能。但以大陸的現狀想做出來很難。
因為,互聯網也帶來了另一種可能,這就是難以估量的眼界與融合。
全世界的音樂由於互聯網的存在,得以得到及時的交流。無數的音樂愛好者都可以做自己的音樂試驗而幾乎沒有入門門檻。各種類型的音樂形式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使這個世界上的音樂變得豐富多彩。下面說的可能聽上去不舒服,但確實事實: 如果題主可以上Youtube,我可以給題主列出一堆國外的不知名樂隊或音樂人的傑出作品,不僅形式新穎,而且水平過硬。事實上,很多人也不是不知名,只是從傳統媒體的意義上來說不知名,他們在自己的圈子裡有自己的知名度,這就足夠了,而且可以生存下去。極端點的例子,我見過一個巴黎的流浪漢,他的作品在Youtube上火極了,有公司給他拍了無數高清mv,可他本質依然只是個流浪漢,在地鐵里經常碰見賣唱。這就是新時代的流行音樂的生存形式之一。
可是很可惜,因為牆的存在,國內的音樂愛好者根本接觸不到真正多元甚至草根的音樂世界,少數歌手也只是在模仿著歐美韓的某些主流歌手,但那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有的時候真的土爆了可他們自己還不知道。同時由於版權問題,音樂人確實很難在中國活下去。最後劣幣驅逐良幣,音樂品質越來越單一,越來越差,所謂要迎合聽眾的審美情趣,最後進入死循環。
本來就沒什麼創新和開拓的精神,現在沒了客觀的外部信號的刺激,主觀上只想先求得生存,怎麼創作出好的音樂呢?不同意最高票回答。這不是簡單的代溝問題。
實際上,中國在近5年內,確實沒有像樣的「偶像」出現。更不用提周杰倫這樣的國民偶像了。我猜題主所指的沒有好聽的歌實際上是就是這個意思。
剩下的,並不是沒有好歌或者好歌手,而是他們很難脫穎而出進入那些不關注音樂的人的眼裡。考慮到題主對於好歌的概念就是孫燕姿、梁靜茹、周杰倫、王力宏,我覺得題主也應該不是什麼特別關注音樂的人了。不是沒有好的音樂,而是好的音樂在這個時代並不能得到有效地大範圍傳播,社會的大環境使得可能只有所謂「神曲」才能真正變成國民級的歌曲。至於為什麼會這樣,我覺得是由以下三點原因造成的。
1.互聯網所帶來的信息潮。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互聯網所帶來的信息的快節奏傳播,同時也帶來的信息的快節奏衰退。人們越來越難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某個事物上持續很長時間了。而且計算機和互聯網所帶來的創作的低門檻化同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現在是個人有一台pc就可以把自己寫的東西變成印刷體放在網路上,是個人就可以錄下自己的聲音上傳到網上供大家來聽。被公開發布的歌曲總數量幾乎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成指數增長。所以想想區別吧。曾經S.H.E的一首《Super Star》能從小學二年級流行到六年級。周杰倫的一首《龍捲風》也是從學前班聽到初中。現在呢?即使是成功把握了最少上網的人群—中老年人的鳳凰傳奇、玖月奇蹟,他們的歌又有多長的壽命?
曾經音樂是多麼匱乏啊。30塊一盒的正版磁帶,每天從兩塊的早餐錢摳出五毛錢,要攢兩個月才能攢出一盒《奇幻旅程》。買回家之後塞在復讀機里每天裝作聽英語翻來覆去的聽。128M的MP3,放20多首歌,一節7號電池只夠聽10個小時。只要你做的音樂足夠好,有足夠的時間來讓你通過電台,通過正規的唱片發行渠道,甚至通過口口相傳去一點點變得流行。
那是一個不需要用洗腦的旋律,惡俗的歌詞,就可以真正讓走在大街上的男女老少都能會唱一首歌的時代,這是多麼難得啊。2.年輕人的文化水平(特別是外語水平)的提高。
我長這麼大,讀了15年書,感到最慶幸的事只有一個,我趕上了國家申奧成功,國家空前地重視外語學習,全民學外語的時代。學習英語讓我能夠開始接觸,並且更好地理解外國,特別是英語國家的文化產品。我從15、6歲開始就很少看中文的電視劇,聽中文歌了。因為作為文化產品來說,中國,包括港澳台的電視電影也好,音樂也好,跟好萊塢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這對於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幾乎是無法抗拒的,工業水平上的巨大差距。流行音樂的最大受眾,差不多就是14-28歲的年輕人。當這部分人開始有能力去接觸到國外的更好的工業體系的文化產品的時候,特別是當他們還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去理解這些文化產品的時候,這種差距會馬上體現出來。而且你也不可否認,在一個集體里,這種工業的差距所導致的水準差距會讓那些消費(實際上大部分是免費用盜版)國外文化產品的還年輕的中學生在心裡迅速建立起中二病式的優越感。
這對於本國的文化產品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3.媒體形式的極大豐富。
計算機的發展不只是帶來了互聯網,也帶來了更多比音樂更有吸引力的媒體形式。每次回家看到弟弟妹妹都只抱著iPad玩遊戲,而iPod早就被丟到一邊,就會開始覺得或許從他們這一代人開始,音樂的重要性真的開始淡出了。上學放學開始是父母開車接送,不像我那個時代還有大把在路上的時間可供揮霍。留給音樂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相比於我二三年級就開始自己買磁帶聽音樂,他們在回答諸如喜歡的歌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五六年級的小姑娘,竟然會說出學校老師教的主旋律歌曲的名字。這一點影響幾乎是在全球通行的,你也會看到讓日本唱片業回暖、偶像業再次進入戰國時代,靠的還是一群穿著短裙在台上又蹦又跳花錢能決定她們未來命運還能見面握手的萌妹子。
走在路上就能看視頻,玩遊戲,在家裡,網速支持在線看電視劇,電影,越來越少的人會選擇讓自己眼睛閑著了。所以歌曲這個東西,只會變得越來越小眾,以及更多地以其他媒體的附屬品的形式出現,而越來越難獨立地存在了。我嚼得現在社會浮躁能沉下心來作音樂的太少了
女生徐佳瑩不錯啊,男生除了五月天我聽的比較少不過周圍的朋友很多喜歡林宥嘉~他們也喜歡孫梁之類。然後,我是個很喜歡聽歌的人,我從來不會有歌荒的時候,因為我每天都在聽,我經常不定期聽不同的歌,我不一定聽新歌,更不會追排行榜聽歌。我會根據自己喜歡的歌曲還有歌曲找相似的來聽。或者看到一個歌單感覺不錯就聽聽。這樣就會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歡的歌。
所以實際上,我喜歡的歌手也很多,但是啊,現在確實沒有人像題主說的四個名氣實力走紅度並存並且達到他們的高度。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點吧。聽歌,自己喜歡就好了,管他紅不紅呢~然後你是不是老了?這樣說吧,有的人懷舊,聽歌聽的是一種情懷。認為當下的總比不上以前的。這個就沒辦法了。還有可能就是,你的興趣轉變了一個人老了那是對什麼都沒興趣,喪屍了對生活的熱情,也許你不愛聽歌。現在開始更多的投入事業,或者關注股票等各種投資。。。。人都是會變的。如果你覺得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來拿才是問題。不過看你說的那四個,你年紀也不會有多大,年輕人放鬆放鬆~調整心態就好了~我們都老了!
隨便說說,我看一是市場繁榮選擇性廣了,二是現在社會價值多元化了,再出現全社會共同偶像的可能性不大了吧;另一個可能是市場永遠都是以利益優先,造星還是針對年輕人群,他們才是買演唱會門票和CD的主力軍,問問他們有喜歡的明星和歌曲么?應該有,可能只是不適合你吧。
最近聽見李榮浩
你老了,過了接受新事物的年紀了。上一輩的人會感嘆四大天王一代人之後就再沒好聽的歌了。再上一輩的人會感嘆beyond 張國榮 譚詠麟 之後就在沒好聽的歌了。and so on
你們都不聽掏糞男孩的歌嗎?
1你說的是流行音樂吧,個人覺得喜歡的只有周杰倫。現在火的薛之謙之類的我不喜歡,感覺無病呻吟,全是情歌,生產工業化取向媚俗化2好聽的不只有流行音樂啊,試試古風或者戲腔吧,很不錯的。
順便安利幾個古風圈的歌手,我最喜歡的是雙笙,還有排骨教主、玄觴、劉珂矣、銀臨、少司命、阿傑。。。。哎呀好多
3還有其他不知道算什麼品種的。。。。許巍,齊一,萬曉利,齊秦,戴荃除了第一個,其他人名甚至用輸入法都不能直接打出來,很小眾的好聽的歌哦!你能說出這幾個名字,說明你已經老了,過了瘋狂聽歌追星的年代,好好打拚你的事業和經營你的家庭吧…
不是沒有好聽的歌了,而是我們已經接受不了現在那些所謂好聽的歌了。簡單地說就是隨著我們慢慢長大,聽的歌的風格類型早已定型。所有人都喜歡自己在年少時聽的歌,美好的年華聽的歌也總是顯得格外美好。就像我們的上一輩聽的歌不被我們理解一樣,我們的下一輩可能也不會理解我們聽的歌。所以不必糾結為什麼沒有好聽的歌了,我們喜歡的歌都在最好的青春里聽過了。我也是最近才想開的……嗯,對!
華語音樂在這些人之後就再也沒有有點能耐的了,我早已轉入歐美日韓流行音樂了,四五年沒聽華語歌了,最近開始聽古典樂
如果沒有善於發現新事物的眼睛,就只能接受別人發現的「經典」很不幸,我就是這種專吃剩飯的遺老
請試著聽聽新歌。你會有驚喜的。
不只是因為老了,中國現在唱片業不賺錢也是原因之一吧。
李榮浩 蕭敬騰那些都不錯啊
為什麼現在聽甲殼蟲仍舊覺得經典?為什麼陳百強的偏偏喜歡你經久不衰?為什麼古曲金蛇狂舞聽起來仍舊喜慶?為什麼西方古典音樂傳承百年英雄交響曲還是震撼人?個人認為經得起歲月折騰的才是好音樂,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只不過是數量多少而已。。。。
音樂市場不景氣 所以投入低了產出也低了
然而,除了周杰倫。其他的歌手都不和新力(索尼)音樂發片了。
沒有完美的歌了,只有旋律還不錯的歌,還是周董的新專輯最值得期待,不過他說婚後以家庭為重,出一張少一張了,珍惜吧!
難道不是版權問題嗎(盈利問題)?
也就是現在的唱片市場的不賺錢,人家也是要吃飯的啊。以前唱片市場靠賣唱片來獲得收入,現在呢?唱片沒人買,網上下載歌曲不要錢。唱片公司沒有盈利來源,誰給你寫歌作曲造星啊,可能給影視劇寫主題曲比較能賺到錢。對比歐美,人家下載歌曲是要錢的,而且創作者很賺錢。
對比日韓,偶像一堆堆,周邊衍生品一堆堆,新歌打榜也是拿錢投票的,各類粉絲掏錢掏的心甘情願。
對比我國,唱歌的作曲的都去拍戲拍電影了,老歌手去參加個我歌刷刷存在,新歌手苦苦掙扎無知名度,也就周董有才又有粉的出專輯有人買(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會買賬)只要版權問題或者說是盈利問題解決了,唱片市場就會再繁榮起來了,不過短期不太可能……叔叔,我也是魚迷,當然我也是王菲的粉!也是嵩鼠!我算是最外圍的粉吧!不參加他們任何形式的求關注(稱叔叔是暗示你思想守舊;說嵩鼠是提示你試著接觸新人;提外圍粉介紹自己不想膚淺)原諒我的思維跳躍:我想屈原臨死時和那個漁夫的對話了。
推薦閱讀:
※姚貝娜的唱功在何種檔次和水平?
※如何評價李宇春的新專輯《流行》?
※為什麼在 2000 年之後再也沒有像羅大佑、李宗盛、齊秦、張雨生、童安格、齊豫諸如此類的流行音樂大家?
※如何評價3unshine的新歌《朵蜜》?
※什麼時候會出現中國的big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