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調就可以表示所有音符為什麼要弄這麼多調式?

C調就能表示其他的調 為什麼要弄這麼多調
我的意思是比如說把音符落實到樂器上,例如我所說的吉他D調彈奏Do,Re,Mi 在吉他指板上位置為2弦的3品,5品,7品 那如果當成C調彈奏還是同樣的吉他指板上的位置,音符就變成了Re,Mi,#Fa , 所以我的意思是無論什麼調的都能當成C調彈奏,只不過是把音符改了,所以最後我的問題就是所有的音樂都能當成C調彈奏,為什麼還要弄這麼多調?


題主舉了吉他作為例子,那我就講下吉他這邊的罷。。

吉他上不同調式的指法會完全不一樣的。舉個例子如斯卡保羅集市的雙吉他版本,兩把吉他就分別用了一個夾第七品的Am和不夾夾子的Em。如此,兩把吉他雖然音符音高是一樣的,但是高把位與低把位的音色和指法安排都會不同,可以形成對比。

至於指法如何不同,在EADGBE上你如果彈E調的話那你135最低可以低到6弦0品上,但是C調只能5弦3品,這個感覺也不夠好,根音太高了,托不起上面的音來。又如E(001220)和C(01023x)兩個和弦相比,E有一個五和弦在456弦上,所以彈奏的時候很好在123弦上發揮旋律。但是C比較疼,稍微改一點兒根音以上的音就全亂了——作為代價,常和E一起出現的和弦如#Cm,B和與C出現的Am,G等相比就難按一些。所以吉他還會有很多種別的調弦法來適應不同的和弦、旋律、表現效果。[del]所以吉他編曲很麻煩的[/del]

另外,不知道題主有沒有一種感覺,當一首吉他曲子從原曲的A, E調或別的,出於"簡化"的目的,被改成C調之後——


說不同調的色彩很不相同的,我覺得是有些過了。其實選擇不同的調很多時候是受到了樂器的限制。


就拿卡農來舉例,鋼弦吉他最好聽也好彈的音區應該是在7品到12品,而大多數的卡農是D調或者C調的。用吉他來演奏D調卡農的時候,到大家熟悉的高潮部分,要不就是在2品到5品之間,要不就放棄1弦,將把位升到7品到10品之間。不管哪一種方法都不夠好聽,怎麼辦?如果這時候選擇演奏G調的卡農,高潮部分的演奏位置就在7品到10品之間,旋律音在前三根弦,這樣就會好聽很多。


但是問題又來了,如果這時候吉他要和小提琴合奏,小提琴也去拉G調的卡農,那就變成悲劇了。因為那樣的話,演奏的G調要麼低到小提琴整首曲子基本用不到最好聽的一弦,要麼高到幾乎到了音孔附近很難按弦。這兩種方法也都會很難聽。


所以你看那些世界名曲在演奏的時候,為了把最好聽的旋律放到樂器最好聽的部分,就選擇了不同的調。


所以,與其說不同調之間色彩不同,不如說樂器在不同音區的色彩不同。音樂要讓人聽到是要藉助一種媒介的,不管是人聲還是樂器;而不同樂器演奏同一個調,色彩也是千差萬別的。所以,說「XX曲子只有X調好聽」(「卡農只有D調好聽」)這種話的人,一定是沒有聽過其他樂器的演奏。我覺得,沒有最好聽的調,只有最合適的調。


當然大調和小調之間確實色彩差異明顯,我這兒說的也沒提到大小調,因為問題本身的意思就跟大小調沒關係。


恩,學了一點樂理,也來班門弄斧下。

首先來說,樂理是總結性的理論,是先有的音樂再有的樂理。所以十二平均律什麼的也只是一種解釋音樂的理論。因為題主討論的是在平均律的範圍內,以下的內容也適用於平均律。

和弦是樂理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一定音程關係的聲音。將三個和三個以上的音,按三度疊置的關係,在縱向上加以結合,就成為和弦。拿樓主說的那幾個音舉例子吧。樓主說D 調的 do re mi嘛,一般來說後面至少會再跟一個sol 這就是D調的一級掛二。好嘛,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先去掉這個re,只保留 do mi sol,這是D調的一級大,但是這在C調中是什麼和弦呢? 你以為這是C調的 二級大和弦么?其實不是的,因為C調中根本就沒有二級大和弦 只有二級小即D minor。這就牽扯到大小和弦的問題了,D major是大三度, Dminor是小三度。大三度和小三度有什麼區別呢?感情色彩不同!對於普通人來說 major跟minor還是能聽出區別來的,一般來說 major比較恢弘,大氣而minor更加細膩和幽怨(這個詞用的不好),這種感情的差別就是因為音程的不同。那你說C調中為什麼沒有Dmajor呢,Dmajor 不就是re #F la么,可是呢,C調中偏偏沒有#F呢,這個要看十二平均律,這裡我就不展開了,因為我這邊已經夜裡1點28分了--! 不過這個可是中國人發明的,所以建議看看。

好,你說我才不管十二平均律呢,我就是把所有升降號都寫在一排,想到哪裡用哪裡,原則上來說是可以的,但是會導致一個離調的問題。比如說你用的是 最遭噴的 1645 和弦,C調的哦。 本來是C Am F G 但是你說我偏要用A,你可以在自己的吉他上試一試,會有一點點不和諧。好吧,如果你覺得還可以,那是因為你只是離了一下立馬就回來了,但是如果你把G 也換成Gm的話,情況就會差很多吧。這是為什麼呢,同樣是音程差異造成的聽感不同。所以說你要是都想用C調加各種升降號寫歌的話真的會聽感很奇怪的呀。

現在讓我們回到問題,所有的音樂都能當成C調彈奏,為什麼還要弄這麼多調,因為當你用不同調的時候你的音樂更有連貫性,更加悅耳。當然轉調,移調和偶爾離調會使音樂更加豐富多彩,富有變化,但是這種也是建立在不同調的基礎上的,也不是瞎搞的。

至於題主說的例如我所說的吉他D調彈奏Do,Re,Mi 在吉他指板上位置為2弦的3品,5品,7品 那如果當成C調彈奏還是同樣的吉他指板上的位置,音符就變成了Re,Mi,#Fa , 其實你記成do re mi, re mi #fa都沒問題,因為在你彈得時候已經按照音程關係確定的調彈了,就算你記成 3品 5 品 7品也是一樣的。

ps:這麼晚還跑來答題,完全是因為@大果爺啊,求贊!

pps:本人不是專業學音樂的,如有不妥之處,請告知,謝謝


很多知友都是提到了一個重點,就是各個調給人的感覺不一樣。而且c調的音階並不能包括十二個音,即使加上小調,而我覺得每個音有它自己獨特的頻率,造成音調上的差異,所以即使在樂理上所有調的和弦度數計法和c調是一樣,(或說c調和其他都一樣)但至少不同頻率組成出來還是有差異,也影響到聽者的反應和感覺。的確所有的調的音階排列和c調的音階排法都是一樣,但很簡單說核心(核心頻率)不一樣,所得出來的音效也不一樣。


而且基於人類的耳朵的聽覺范圍頗廣(相比下),對聽覺上的刺激需要也不會滿於單一吧,你想想要是你聽鳥叫的聲音都比只聽c調的音樂多變的話,你還會只安於聽一個c調嗎。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好像越內行的知友越沒把問題解釋清楚啊?

題主的問題大約等同於這樣的問題——

問:10 進位如此方便又符合直覺,為什麼我們還需要 2 進位,8 進位,16 進位,60 進位等等?

答:10 進位在大多數情況下方便又符合直覺,但是在某些專業情景下,它一點都不方便一點都不符合直覺,所以各種專業人士們還需要使用其他進位。

記譜的道理是一樣的。C 調當然能記錄所有音符,相當於固定唱名嘛;或者你可以給鋼琴每一個琴鍵賦一個女友的名字(如果有那麼多的話);如果你記憶力更好一點,你還可以用每個音符的振動頻率來記譜。

問題是,它好用嗎?便於閱讀和書寫嗎?有助於人們理解和思考嗎?

以上問題,音樂界已經給出了答案——大多數時候,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更喜歡首調。這裡面有多大的歷史慣性?多大的理論依據?我們難以定量的度量,但是有兩點我們可以想像:

  • 如果你還使用五線譜卻不使用調號的話,那一定是滿篇的升降號和加線,根本就沒有可讀性。具體的視覺效果可以看@楊雨奇的答案。

  • 你需要唱譜嗎?如果需要的話,那麼是不是每個音符的名字都是單音節的才比較方便?想像一下,如果 C 調的 Do 不叫 Do,而叫做「塞巴斯蒂安.亞歷桑德羅.巴塔戈里亞」,你怎麼唱譜?而如果鋼琴的 88 個鍵都起單音節名字,比如「達、多、德、滴、嘟」,你還記得住嗎?

其實也有很多人不用這些啊,上次看一個訪談節目,何訓田說他用的記譜法是自己發明的。


等等這問的是吉他....貌似偏題了~以下是根據五線譜來回答的

來個歡快點的回答

這是一張降G大調的曲譜,但如果我們用c大調寫會發生什麼呢?

請看第一行(太累了所以只改一行,滿曲譜的升降號請自行腦補w)

倘若真的只有C調會怎麼樣呢?

作曲家:「嚶嚶嚶臣妾不幹了,一份交響樂總譜就要幾百頁,調性只有C大調,升降都得自己標,一旦要寫個降G大調(6個降號)降c大調(7個降號)的曲子得把臣妾累死啊,(經過上圖的嘗試,表示手畫降號真的很累)。而且很容易標錯啊!一旦有任何一個音標錯曲子的就不對了啊不對了啊!!!「(強迫症發作)

演奏家:」摔,標成這樣你叫我怎麼看!怎麼看!整個譜子都是降號,眼花繚亂的有木有!有木有!這要人怎麼演奏啊喂!」

新手作曲家:「我勒個去的,剛剛想模仿」悲愴「寫一首悲傷的曲子,但是有一個音全程升降標錯了,結果出來了最炫民族風啊!!被導師罵出翔了!喪心病狂!

--------------------------------------------吐槽結束的分割線----------------------------------------------

我是這麼覺得的(沒人告訴我為什麼有調性,純腦補)

1:省事省錢,方便快捷,

真心的,如果想寫一首有很多升降號的曲子,一個音一個音標很累,而且容易標錯,這時候開頭標一個調號很方便,而且沒有作曲家會變調頻繁到每一小節一變,在這種情況下,調性的存在大大的方便了作曲家

2:閱讀體驗好

滿譜子的升降號要我們這些演奏的人怎麼閱讀,看著看著就頭暈眼花了啊,到時排練的時候集體昏倒就不好了,而且估計報紙還得頭版報道;」xx作曲家因為作品中升降號太多,排練該作品的樂團竟在排練時頭暈眼花,集體昏倒,在此我們呼籲,為了保護樂手的生命,請作曲家不要給作品太多的升降號。「

感覺很奇葩的樣子

3:明確曲子的風格

轉:音樂中各調性以及音樂表達的情感的特點(以前有張很好的圖片說明,不過找不到了TAT)

因為在每個調性之中,音符之間的關係不同,而且就算升降相同,c大調和a小調的起始音不同,主和弦也不同,聽起來也不一樣

作曲家也可以根據自己想表達的情感來選擇相應的調性,而且根據轉調原則,轉調的時候不會顯得突兀而且順暢,資深的樂迷也可以根據調性來判斷曲子的風格

4方便裝逼

樂理學到後面能熟練分辨各種調性地時候,只要聽一段旋律就能說出調性還有轉調是不是感覺很牛~如果沒有調性了還怎麼裝逼呢w?

------------------------------------------調侃的分割線----------------------------------------------------

以下是比較正式的回答

調性的存在是給予作曲家一個完整的模式來創作曲子,這個模式存有著一個框架,就像日本四格漫畫一樣,有著自己的起承轉合,一般來說,只要作品符合這個框架,寫出來的作品就不會太有問題,當然,能把這一套模式玩的很順的只有真正的大師了。

我來舉幾個例子。

比如曲子的開頭和結尾一定要在該調的主和弦上,

轉調的話只能轉關係調

通過轉調來傳遞樂曲的明暗色彩,形成對比等等。

總之調性就是給作曲家定了一個起點,然後指明了終點,至於怎麼走,這就是作曲家自己的事了


樓主的考慮其實很有道理呀。電影音樂錄音的譜子從來不寫調號的,都是用臨時升降。調號更多的是理論上解釋得通


從一個吉他手的角度給你說說:

根本上來說,在通俗音樂里,人欣賞的是音的相對關係,而不是絕對音高。

先從理論角度。什麼叫做「同一個音(比如#F)在不同的調中聽覺上不一樣?」你可以試一試:

首先演奏#G(6弦4品,下同) C(5.2) #D(4.1),等一會兒,然後加入高音#F(1.2)。

休息十秒鐘(忘記剛剛的聲音)

首先演奏G(6.3) B(5.2) D(4.0),等一會兒,然後加入演奏高音#F(1.2)。

聽到了沒有?這裡面的同樣的#F聽起來是不同的意思、不同的感情、甚至有一種錯覺,彷彿它是不同的音高一樣

為什麼?首先你要知道,第一組低音,是#G大調的I級大三和弦,聽覺上它是1 3 5(我知道你不認同這個,你要是認同這個你就不會來問問題了,沒關係),因此,它們仨會使得#F在你的耳朵里聽起來像一個b7,從而組成dominant7屬七和弦。這個聲音是「不確定的,好像沒完事兒的」,它有一種往#C上走的趨勢。你可以連起來聽聽。

而第二組低音,是G大調的I級大三和弦,聽覺上它還是1 3 5,因此,它會使得#F在你的耳朵里聽上去像一個7,從而組成major7大七和弦。這個聲音是「明朗,感性,有想像空間的」

感覺一下。音樂不是寫代碼,音符世界裡的定義清晰足以coding,不足以怡人。

---------------------------------------------------------從理論到實踐的分割線-----------------------------------------------

下面從實用角度來給你個概念:

栗一:

比如一首你喜歡的歌,我張嘴一唱,90%可能我唱的不是原調。但你不會聽不出來我唱的是什麼歌。你甚至會覺不出區別來如果你沒有受過多年的專業訓練而具備固定耳的話。

栗二:

比如你給一首歌伴奏,但歌手認為你彈的調太高了,要降低,或者反過來。你如果還想能彈出來的話,你需要知道和弦之間的相對關係(當然,建立在音的相對關係的基礎上)。

你是吉他手對吧?如果現在歌手要求升調,你可能會選擇夾變調夾。這時候你彈的音高就已經全變了,雖然指法完全沒有變。如果要求降調呢?降一個全音,你要夾變調夾在10品么?不能。就需要換算。

換算的時候,如果你不懂調式,你就要把每一個音拿出來算加減法,算出來結果再去指板上找。這是瘋狂的想法,你可以試一試。確定Key(選調),然後將同樣的相對關係,應用於其中(有時候對應的是,同樣的指法,在不同的品上),就不用換算步驟。


你說的沒錯,各個調式內部音的結構是一樣的。從這個角度看各個調式是相似的。

但是如果你對音色音響足夠敏感,可以試著體驗看看,各個調式的「色彩」是有所區別的。

這種「調式色彩理論」出現的很早,具體的演變過程和各個理論家不同的觀點,參見下圖。

近現代對這個問題論述比較系統的,是斯克里亞賓。

另外,從其他很多角度也能解釋為什麼音樂的發展需要那麼多調。總之音樂是講求色彩的呼應和對峙的,所以個人覺得給出色彩這個原因比較直觀一點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題主的思路其實沒錯,不過概念和表達混淆了。

樂理裡面分別稱作首調唱名法固定唱名法。題主就是想說,既然可以按固定調裡面的音階來唱,為什麼還需要那麼多調。

首調唱名法,就是Do Re Mi等等,Do Re Mi其實就是歌詞,來源於中世紀的讚美詩裡面的,特定詞的發音和唱時候和音高,因而成為傳統才延續下來的。既然是歌詞,固然是唱高唱低了都可以,實際上任何一個音都可以唱為Do,然後比這個音高2個半音的那個音就是Re了,以此類推。因此,12個音就有12個調了。這就是調的來源。

固定唱名法,是固定了C永遠唱Do,D永遠唱Re,直接就是對應C D E F G... 這樣的唱法對於學西洋樂器的人來說會覺得很方便(義大利法國等地方的傳統樂理就是這樣的,他們不用CDE來記音名),也難怪題主提出這樣的疑問。自然,在一把樂器(比如題主的吉他)組成旋律裡面,複雜是有限的,完全按固定唱名未嘗不可,同時,固定調還特別便於做和弦的配搭等,因為直接就是音名,思考起來特別直觀。然而,這種做法的缺點也是顯然易見的,首先不利於對作品的記憶和理解。絕大多數音樂作品是在一個固定的調式裡面創造的,各個音級就像承重柱一樣奠定了作品的根基,而完全用固定唱明去理解和記憶是相當困難的。

這只是我個人理解,我的業餘樂理書裡面只是介紹了兩種唱名法,並沒有說什麼時候用什麼。對我而言首調是最自然的,因為從自小開始模仿人家唱歌時候我就不知道那是什麼音,但這時候大腦對7音階的開始了根深蒂固的認識,學習樂器後才明白音名和唱名的關係,首調唱名法就是把固定的樂器發聲和相對的思維旋律對應起來的最直觀方法。

= 更新補充 =

馬克西姆鋼琴曲《野蜂飛舞》MV 鋼琴曲《野蜂飛舞》裡面,作曲家大量使用半音上下行來模仿群蜂飛舞的聲音,我們不可能從裡面聽出do re mi fa so的,因為這時候用的是12聲全音階,而不是我們熟悉的7聲音階。但不能說這樣就沒有了調概念,你讓彈奏家把這個作品移高移低幾個半音應該沒什麼難度的,但是同時要告訴其他提琴手,「這次我們要在 升X調彈奏了哦」(彷彿聽到一堆埋怨聲)。


題主你看過用C調記譜的#C調曲子嗎?

樓上好多都跑偏了,題主的意思大概是要那麼多升降號在譜子開頭幹嘛,彈著彈著老忘記變音,而不是說調性呀。


自己以前也困惑過這個問題,用一個C大調不是簡化的多,也沒有得到很滿意的答案,之前基本的結論就是像楊雨奇說的記譜、讀譜、唱譜方便。但即便是這樣——我們在記譜、讀譜時為方便是用各種不同調號處理之外,還有一層是在理解音樂和歸納音樂上。我覺得前者是在識記層面,而後者在認知上。

今天又看到這個問題,我對題目的理解是「曲子怎麼都是彈那些音,為什麼還要定義出其他調」。

但如果樓主的意思是「為什麼C調能表達的曲子還要寫成其他調的高度」,我想是因為不同樂器音域的需要,還有不同音區的音色、泛音列、緊張度之類的吧,感覺就很不同。可能還有在調性安排上的音區位置決定的低、中、高音的整體音響平衡效果(古典音樂家應該對這個更敏感)。

看到楊雨奇和PrestonM的回答對題,其他一些回答似乎就偏題。

於是再次思考了下,嘗試進一步回答。(另外樓主題目中的C、D應該是調性-不同的主音音高,而不是調式)

也許「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調式、調性」在它形成時未必就有什麼道理,而後挺好用就歷史習慣了,這個我也不知道。所以我的回答主要是從「這樣區分調性有什麼道理和好處」的角度。

1.前面已有的回答——記譜、讀譜、唱譜方便。

2.最重要的,我想正是「為了構造模式-調式」。

在歐洲中古調式以後,大小調的音樂發展成為主流。就根據樓主說的C自然大調(CDEFGABC)來討論。一般我們提到大調,就是12345671這樣的「音與音之間的固定關係模式」-調式。

可以這樣簡單想,的確可以按樓主所說「所有的音樂都能當成C調彈奏」,而這樣不就意味說C調本身也不存在或是沒意義了嗎,大小調式也不用區分了,a自然小調不就是彈C大調的ABCDEFGA。這樣理解的話,調式就不用存在了,更不說調性了。雖然在創作和聽覺方面還是有調式規律,但是在傳達和歸納上都是在C大調上一視同仁鋪開。

比如D大調的1231這旋律是D,E,#F,D,現在簡化調性拋棄D大調這玩意。「在C大調上」演奏D大調的1231,還是D,E,#F,D,但這時C大調的概念就沒有體現大調的音級關係和主音音高這個調性特點。給我說彈一個C大調的譜子對作品特點沒指導意義,反正它裡邊的旋律和大調、C音可能也沒什麼關係,模式消失了。

但是人總是喜歡歸納來便於理解和傳達東西的,所以我認為正是為了構造模式-調式。因為有調式,所以得有調性(總得說明哪個是主音吧);如果沒有調性,調式也就無從很好體現了。

以前自己很困擾這個問題,現在從這個角度想,覺得還是很自然的。

3.可以指導純律演奏的精確。

吉他是十二平均律樂器,而以前歐洲古典音樂是純律的,比如弦樂器。

純律下,作曲家想表達的是12345671的旋律,用C大調演奏是CDEFGABC,如果移到D大調演奏,並不是簡單的所有音升高兩個半音平移。比如D大調的2不一定就是C大調E的音高(舉例,懶得推算了,有興趣可以找平均律和純律資料看)

而如果只是用C大調來表達和認知D大調的旋律為DE#FGAB#CD,那這個調里的2級音E該怎麼演奏呢,就不那麼靠譜了。

第3點我也不確定,因為不了解比如純律在D大調的2的E音是否要微調(這樣轉調不是太複雜了?),還是和C大調的E一樣處理。如果是後者,那就像阮之復興說的C調的Re音和D調的Re感覺其實是不同的,同樣是大調但是音程的頻率比有細微差別。有了解的人或拉提琴的可以進一步補充。


簡單點,個人的嗓音不能唱所有調式的歌曲——你能唱的調,女聲就不一定能適應。

高級點,不是所有的樂器以C為準,會發出最美最完整的音律。管樂和弦樂的樂器盯調就不會都一樣,所以很多曲子選調都是非常講究的。(我說的是古典,現代音樂這個基本上請參照第一條)

再高級點,不只是因為歌唱家唱的音高限制的原因才會搞高高低低的各個調式,這裡面有太多音律的結構問題。你要是能稍微看懂一些巴赫的作品和創作的精髓,就明白,在文藝復興時代那會,人類已經把音樂像數學一樣吃透了,我們現在的音樂創作只不過是一顆巨大樹上的一枝分叉上的小枝條上的一個花骨朵,那麼返回頭這種調性的問題,實在是太大了,如果單純用數學的邏輯來推算,也是一個無限的結論。

在學樂器的過程中,都會有樓主這樣的疑問。很正常,畢竟有些和弦難記得住嘛,推算那麼多調狠煩人,呵呵。慢慢你要從別的調式和曲目里找到各個調式和配和弦的邏輯中找到那些曲子的用意,你會茅塞頓開的,你一定會驚呼「擦,這曲子還真得用這個調式!」


那麼多人回答,沒有一個正中要害的!

有人提到了十二平均律,但只差一步了。純律!是純律啊!

平均律的框架下,十二個半音的頻率等距分布。剛好是2開方12次的倍數遞增。但這就註定,除八度以外的合聲頻率都不是有理數比例(簡單整數比)。

古典音樂最好聽的是純律,因為純律用的是簡單整數比,聽起來最和諧。但這註定12個半音不是等距分布。假如C到D是9/8倍增加,而C到E是5/4倍增加的話,那D到E就不是9/8倍,而是10/9倍,差了1.25%(對比原答案有改動,因為這兩組比值更平均更合理)。

也就是說,在純律里,C調的Re音和D調的Re感覺其實是不同的

普通人聽音樂,不會刻意去在乎那點細微差別。但音樂家不一樣,他們的耳朵非常靈敏。在純律的框架下作曲就要寫明是什麼調式,換一個調的話音程就會有細微的改變。

純律的音階系統最早由畢達哥拉斯創立。而平均律好像也是巴赫時代才發展起來的(在中國的明朝由朱載堉完善的)。純律統治了世界兩千年,可見其影響之廣。平均律解決了變調的難題,但是因為它的音程不是小整數比那麼優美,所以還遭到抵制。


試答。

調式理論的發明是為了記錄不同情感風格的樂曲,比如悲傷的,歡喜的,絕望的,光明的,抑鬱的,瘋狂的等等,之所以會有風格出來,是因為在這些不同風格的樂曲中音的排列結構有它一定的特點。

現在再回頭看音都有哪些特點?音高、音強、音長、音色,其中音高和音長對樂曲風格色彩的影響最為明顯。

好了,調式是什麼你應該知道吧:按一定音程關係組成並以其中一個音為主音的樂音體系是吧,那麼你來說說C調和D調的區別好了,對!C調是站在板凳上的家族,D調是站在桌子上的家族。

而你現在非要站在板凳上的家族玩出站在桌子上的范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為啥不能先把家搬到桌子上呢?特別是有一天你想玩出在房頂的效果的時候,是否還打算呆在凳子上呢?


調性不一樣色彩也不一樣啊.這是第一

通用記譜法主要是首調記譜和固定調記譜 分情況和樂器用.這是第二 因為有很多樂器需要首調記譜

確實c調音名是用的最多的 但是調性色彩不一樣 所以才有了豐富的大小調呀~


業餘人士來湊個熱鬧。

如果我沒理解錯你的問題的話可以這麼回答:

調式是曲子內在的規律,和你如何記譜以及唱什麼唱名沒關係。

比如D大調卡農,你用首調唱是mi si do sol,你用固定調唱是#fa #do re la

但是不管你怎麼唱他的調式還是「D大調」。

再比如大調經常落在首調的do上,小調經常落在首調的la上。

這點不會因為你記譜記成別的調式而改變。


忍住,不吐槽。。。略懂一點點樂理,給樓主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好了。我感覺樓主對基本樂理的理解出現了很大的偏差。

首先,C大調中是沒有#Fa的,C大調是CDEFGAB,對應鋼琴上是全白鍵。

第二,一個八度裡面有12個音,而每個大調只用了7個音,誰說C大調就可以表示所有的音符的?而且你要在吉他上彈C大調的DO RE MI,按你的例子,應該彈的是2弦的1、3、5品才對。為了方便樓主理解,我找了一張各個大調對應彈的琴鍵的示意圖:

第三,樓主你說的所謂「無論什麼調都能當作C調來彈」,其實你感覺到的是「所有大調的音程都一樣」,什麼是自然大調?就是如果每個音之間的音程大小,依序為『全-全-半-全-全-全-半』的時候,這就是自然大調。 C調和D調的關係就是D調相當於是C調所有的音整體上升了兩個KEY(半音)。樓主你這種首調唱名的唱法已經升升地毒害了你。你應該用 I、 II、 III 、IV 、V、 VI 、VII七級音來理解調式。

比如你說:

吉他D調彈奏Do,Re,Mi 在吉他指板上位置為2弦的3品,5品,7品

你這裡把D調的 I、 II、 III級音說成是Do,Re,Mi,是首調唱名法的唱法,什麼是首調唱名法?就是不管是哪個調,上來 I、 II、 III 、IV 、V、 VI 、VII七級音都發DO、RE、MI、FA、SOL、LA、SI,搞民樂的喜歡這麼唱。

而你又說:

如果當成C調彈奏還是同樣的吉他指板上的位置,音符就變成了Re,Mi,#Fa

這裡你實際上又是以固定調唱名法來說事了,你一會首調,一會固定調,搞得整棟樓的人都急死了。而事實其實很簡單,就是吉他的2弦的3品,5品,7品在首調唱名法下是Do,Re,Mi,在固定調唱名法下是Re,Mi,#Fa。你所謂的C調是C調的唱名,而我們一般說的是調式,即各級音之間音程的關係。所以我理解你還不知道世界上有【固定調唱名法】這個東西,按照你的邏輯,你想問的應該是為什麼不把所有的調都按C調唱名來唱吧?這裡我想說,有的,一般學西方聲樂的同學們為了保證固定音高,一般都是用固定調唱名法來唱的。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搞那麼多調主要不是為了唱名方便,而是因為:

1、不同的調的音樂整體的音高不同,因而情緒高亢程度不同;很多歌唱到高潮會轉調,典型的例子如光良的《童話》,原調是#F,第一次轉調變成了降A,第二次降B,每次抬了兩個半音,你會感覺分別有兩次唱到「我願變成童話里。。」的時候情緒一下子高亢了不少,也越來越難唱上去就是轉調的緣故。

2、不同的調式也是因為不同歌手、不同樂器擅長和適合的音域不同,同樣一首歌,男生唱和女生唱一般就不在一個調上,雖然聽上去旋律是一樣的。還有說法說不同的調色彩不同,這種說法逼格就比較高了,但一般的沒有小宇宙的普通人估計很難會產生這種通感。


強烈反對排名較高的幾位的答案,人家的問題是調性,有的人回答的甚至是在講調式。

至於什麼調性色彩的理論,實在是太難以服人了。

為什麼要用到不同的調性,我認為,最主要是受樂器(人聲)的音域、音色、演奏法的限制。

1、首先是音域。如果是C調,用低音提琴奏主音,則可以奏到它的極限低音,但如果是Bb調的話,就沒法子奏到最低音,往往就要翻高八度跟大提琴重疊了。

2、然後是音色和演奏法。一般來說,弦樂器的空弦音色是最好演奏的,就意味著相對來說更加容易獲得好的音色。比如說,吉他在奏E和弦的時候,有三個音都是空弦,如果再接上Asus2(四個音是空弦)的話,這個和弦進行就會非常的好彈。然而如果把這個和弦進行移一個小二度變成F-Bb的話,就會難演奏的多,至少音色是不同的,這樣就會有不同的需要。


題主是用指位譜的思維來套五線譜。

前者是視覺信息到視覺符號,後者是聽覺信息到視覺符號。完全是倆系統,混了就亂了,所以大家答的五花八門。

另外,「C調」這個詞,沒有表明調式。因此,問題根本不成立,按照題主的意思,改成調性差不多,也就是不同的

key。

具體有了電腦再來答


推薦閱讀:

吉他弹唱的时候该弹什么?
彈吉他到底是看五線譜還是六線譜,如何學習吉他的樂理?
怎樣的吉他掃弦手勢才是正確的手勢?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吉他如何系統地從看譜彈唱進階到即興solo或聽到一首歌能快速利用吉他進行伴奏?
我想知道吉他每一根弦每一品的音,這有什麼規律的嗎?

TAG:音樂 | 鋼琴 | 吉他 | 樂理 | 吉他樂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