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喜歡《冰與火之歌》,最喜歡它的什麼?
本答案涉及大量劇透,慎入。
- 這世上唯有凜冬是永遠不變的
「那隻不過是打發時間的遊戲。我們沒有惡意。」他猶猶豫豫地說,「你瞧,本恩死了,在黑水河上被砍死的。法洛和『鸛鳥』威爾也死了。馬克·穆倫道爾的傷讓他丟了半條胳膊。」
很好,布蕾妮想說,很好,他應有此報。她記得穆倫道爾坐在帳篷外,肩上是他的猴子,猴子穿一件小鎖甲,跟他互相扮鬼臉。當晚在苦橋,凱特琳·史塔克叫他們什麼來著?夏天的騎士。如今秋天到了,他們像樹葉一樣凋零……
——《群鴉的盛宴》
《冰與火之歌》的世界裡,唯一不可能被忽視的,就是它殘酷的底色。蘭禮的南境大軍,臨陣前還驕傲的歡宴,過後也不過跟蒼蠅一樣悄無聲息地死去——甜蜜的長夏是為了突出凜冬的殘酷,馬丁對季節的設定,太明顯不過地說明了,這是一個殘酷的故事。
而《冰與火之歌》好看之處,也在這裡。殘酷,是支撐整個故事戲劇性的支柱,沒有「紅色婚禮」,沒有「審判奈德公爵」,沒有泰溫抱著血淋淋的嬰兒屍體,獻給王座上的勞勃,這個故事就成了「騎士歌謠」了,那是珊莎曾經喜歡過的童話,然而最後畢竟要補一句,「人生不比歌謠,總有一天你會大失所望」。
- 七國風物,物相的豐富
凱特琳抬起頭,不斷抬高、抬高、抬高。起初,她只看到山石和樹木,夜幕覆蓋的崇山峻岭,漆黑一如無星之夜。接著,她注意到高處飄渺的花火,那原是一座城堡的塔樓,嵌築於陡峭的危崖絕壁上,其燈火猶如橙色的眼睛般俯視大地。在那之上,還有一座更高更遠的塔,再上去還有一座,幾乎只是夜空中一點閃耀的火星。最後,在飛鷹翱翔的極高處,有一片在月光下閃爍的白光。她仰視著高空朦朧的蒼白高塔,暈眩感頓時排山倒海般襲來。
——《權利的遊戲》
凱特琳初到鷹巢城的那一章可以作為馬丁創作景物的典型。凱特琳第一次到鷹巢城的時候,坐著騾子,冒著生命危險,在彷彿無限的山路上向上爬,途經危岩堡、雪山堡和長天堡 ,一整夜才到達聳立在山巔的鷹巢城。鷹巢城的高絕,不是靠全景展現,而是靠凱特琳攀爬的時間維度來塑造的。
馬丁筆下沒有重複的景象,沒有單調的城池:君臨的三座高丘上有紅堡和大教堂,舊鎮的參天塔,照明的火把永不熄滅,谷地的鷹巢城高聳入雲,多恩炎熱,臨冬城則酷寒,赫倫堡冠絕七國卻受到詛咒,絕境長城橫亘在國境之北,高庭鮮花綻放,物產豐饒,彌林和淵凱聳立著奴隸主的金字塔,維斯·多斯拉克遍布游牧民自己也不清楚身份的神祗,而秘之城布拉佛斯則不僅有泰坦,還有列神島這種代表自由貿易城邦信仰多元的神廟聚集區。
人與環境的互動大大增加了環境的可信度,以昆廷在瓦蘭提斯的遭遇為例,多恩王子所見的瓦蘭提斯,潮濕悶熱,甜膩糜爛,陽戟城的熱跟瓦蘭提斯的熱是兩種熱:「在伊倫伍德伯爵領地北部的高原上,不管白天天氣有多炎熱,天黑後空氣總是清新涼爽。不像這裡,在瓦蘭提斯,夜晚幾乎和白天一樣悶熱。」
作為一個作家,馬丁也善用環境的改變來外化人物的感受,瑟曦遊街的時候,君臨的骯髒發臭更甚以往,泰溫的葬禮上冷雨飄飛,提利昂在洛恩河上沒完沒了地思考人生的時候,大霧瀰漫,詹姆收到瑟曦求救信的時候,河間地下了第一場雪……
還不提環境對民族性的塑造作用:北方人粗獷、豪放,偏愛蓄鬚,南方人則精緻、秀美,臉颳得乾乾淨淨;長城之外的自由民鄙視七大國下跪的習慣,而效忠鐵王座的人們則斥之為蠻夷;鐵民頌揚大海,認為青綠之地的馬會令人虛弱,而多斯拉克,馬背上的民族,則視馬為男人身份的象徵(不騎馬者是最卑賤的奴隸和殘廢),視海水為馬不能飲的毒水;淹神信仰中,風暴之神暴虐而無情,但在三姐妹群島,舊神是浪濤女神和天空之主,每當他們交合之時就會掀起風暴;修士信仰七神,北方的先民信仰舊神,拉赫洛的信徒認為只有唯一的紅神,而布拉佛斯的無面者則信仰千面之神——只有一個神,卻有千百種面孔。
家徽、飲食、貨幣、衣著,鋪開談篇幅恐怕不夠,可以參考「舊鎮圖書館」――《冰與火之歌》謎題與資料詳細中文索引_冰與火之歌吧
- 「 我更喜歡將我的角色染上一種灰色的色調,以避免他們變得臉譜化。 」
「瑟曦怎麼樣?還像以前那麼標緻嗎?」
「她美麗動人,」反覆無常,「金光燦燦,」然而虛偽。
——《群鴉的盛宴》
哪一個小說像《冰與火之歌》一樣有這麼多苦於身份認知的人?侏儒提利昂,私生子瓊恩,殘廢的孩子布蘭,殘廢的劍士詹姆,身為女人的布蕾妮,毀容的勇士克里岡,被廢的繼承人山姆,污點騎士……所有人都是願望不能實現的可憐人。
瑟曦可以說是POV人物中人格最能簡單明晰概括的。瑟曦是典型的權利慾炙熱,殘酷,自作聰明,狂傲和無知,但即便是這樣的人物,馬丁也通過她兒時的預言,寫到了她的動機:恐懼。從聽到預言的那一刻起,瑟曦就不再單純是凱岩城驕傲跋扈的領主之女,一輩子恐懼著迫害。
我一直認為,布蕾妮是馬丁在《群鴉的盛宴》中替代提利昂的人物,馬丁對世人眼中的怪胎和異類有同情,但在寫作過程中則是快感,因此提利昂不能出場時則請出「美女」布蕾妮。在他們眼裡,世人高懸的善惡美醜標準本來就是無稽的,而對這種標準的抗衡,是馬丁主要的創作方向。
貼上對喬治馬丁採訪時他談的創作態度:
問:你是不是故意把好與壞的界限寫得這麼模糊,然後把好人全部殺光什麼的也是故意的吧? 答:當然是故意的。無論是從作者還是一個讀者的角度出發,我都更喜歡故事的情節是難以預料的,我更喜歡將我的角色染上一種灰色的色調,以避免他們變得臉譜化。- 皮薄餡多,歷史感及其他
對於巴斯修士所著的《巨龍,怪蟒和飛龍:他們奇妙的歷史》他就更不抱希望了。巴斯是個鐵匠的兒子,最後在「仲裁者」傑赫里斯一世當政時期榮升為首相。他的敵人總是聲稱他比起修士來說更像是巫師。「受神祝福的」貝勒登上鐵王座後下令銷毀了巴斯的所有著作。十年前,提利昂曾讀到一塊僥倖逃脫聖貝勒的《奇妙的歷史》的殘片,但是他猜測巴斯的著作有沒有可能傳過狹海。當然更加希望渺茫的是得到那本殘破的,不為人所知的,鮮血浸透,有時稱謂《血與火》,有時稱為《龍之死》的那本大部頭,據推測它唯一殘存的抄本正深藏在學城地下緊鎖的密室中。
——《魔龍的狂舞》
即便奇幻小說普遍注重歷史,《冰與火之歌》也絕對是其中出眾的。馬丁的本意是創作一個沒有魔法和龍的,按照現實世界法則運行的世界,既然《權利的遊戲》最初就脫胎於英國歷史上的玫瑰戰爭,馬丁在這方面毫不馬虎。
《冰與火之歌》里的歷史非常具體,具體到只要是有教育經歷的人物都會引用以前的歷史事件來說明事情。魯溫學士在教育狼家子女們的時候經常引用歷史上北境之王的典故,相應的,賽爾彌會告訴丹尼莉絲坦格利安的家史,守夜人會想到歷任的司令官,鐵群島的人會回憶起選王會,瓦蘭提斯人不會忘掉虎黨和象黨的鬥爭史,而多恩人則會提到《多恩征服記》。
傳說跟歷史構成了「今時今日」,也正因為歷史的詳實,網上對劇情發展的推測才有意義,才能有的放矢。
可以說,《權利的遊戲》的時候,主要的還是線性敘事,首相要找出殺害前任首相和皇后亂倫的真相,穩固國王的統治,肅清奸小,所謂「 國王吃席,首相拉屎 」,但隨著故事發展,讀者面對的是一個無法用簡單因果解釋的故事。僅以九銅板王之戰為例,馬丁從第四卷開始,苦心孤詣,屢次為這場戰爭添加戲碼,伏筆深埋,潛藏起坦格利安家族自己的紛爭,對黑火叛亂的描述篇幅甚至比許多著名的戰役要長。看完第五卷,如果僅僅關注維斯特洛的最新發展,是斷無理解馬丁挖坑之深的可能的。(附上【全卷劇透】蜘蛛、乳酪販子的真實立場意圖以及「布龍」的身份真相 (評論: A Dance with Dragons))它的真實就在於沒有主角光環,而且一遍遍的提醒讀者這件事,不信你去數數全書里出現了多少次valar morghulis(萬類莫過一死)
感覺老馬丁只是把歐洲地圖轉了個45度角,就當作維斯洛特大陸了!北境=俄羅斯確切的說應該是以俄羅斯為代表的整個東歐地區!遼闊、寒冷、人煙稀少、民風彪悍……不用多解釋了吧!三河=德意志不要看德國近現代很牛,在普魯士崛起之前,中世紀時期的德意志就是標準的一盤散沙,總之是被人虐的菜!三河的地理形勢則基本上是照抄萊茵蘭和尼德蘭,就是北德、荷蘭、比利時一帶。鐵群島=斯堪地維亞納鐵群島維京海盜的特色太明顯了!谷地=中歐、巴爾幹山地國家的綜合體鷹巢城跟哈布斯堡的關係不言而喻,五指半島沒人覺得跟希臘半島有點像嗎?風暴地=義大利
義大利中世紀時跟德意志一樣,一直是一盤散沙。拜拉席恩兄弟幾個也是一盤散沙。而且拜拉席恩家族的性格也像極了熱情奔放的義大利人(說白了其實有點二,只是不知道他們足球踢的好不好)!而且如果風暴地是義大利的話,那君臨就是羅馬了!
河灣地=法蘭西看地圖的話河灣地佔據了維斯洛特最好的土地(大平原,水量充足、既不太冷又不太熱),這一點跟法蘭西很相似。「浮華優雅與浪漫之地 帥哥美女大叔蘿莉葡萄酒 熱情風趣功勛蓋世的騎士大老爺多如繁星 但真能上戰場的良將不太多 士兵也大多是滿腦子浮華夢的少爺兵 」總結的很充分了。多恩=伊比利亞(西班牙、葡萄牙)伊比利亞半島氣候乾燥少雨,歷史上曾經被阿拉伯人征服,多恩曾經被洛伊娜人征服。戰士女王娜美利亞與馬泰爾伯爵聯姻統一了多恩;伊莎貝拉女王與斐迪南二世的聯姻統一了西班牙。凱岩=英格蘭不解釋……冰火是一部讓年輕人長大的書
它沒有教人道理沒有給人指引
沒有給人啟示它沒向你揭露什麼你原本看不清的
沒有向你展示什麼你以前不知道的沒有讓你體會什麼你曾經不明白的但是你從冰火的殘酷中,因為愛長大是這樣,當你站在一個大坑的底部,好幾年都沒有爬上來,你當然會說:這個大坑真好,冬暖夏涼沒蚊子。。。
死胖子你得活久點。。。。。概而言之:神架構、神劇情、神人設。但這些在同類作品中或多或少也有。《冰與火之歌》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一開始就按照成人世界的邏輯造就,儘可能真實地演繹權力的遊戲,挖掘人性深處的善與惡。因此常人出人意表,又引人回味。
不僅如此,馬丁大叔還在人與人的安排之外,加了魔龍、異鬼、先知等元素,以人力不足以抵抗的危機,反襯信念的力量。對展示歐洲歷史、宗教、傳說的精神風貌,也貢獻卓著。
以下詳述。重點加粗。
「誰敢問我下一卷什麼時候出,我就再殺死一個史塔克。」關於《冰與火之歌》和作者喬治·R·R·馬丁,這是流傳最廣的段子之一。
信奉凜冬將至的北境史塔克家族,似乎是馬丁生殺予奪大權的縮影。
先是忠勇誠信的奈德·史塔克遭人誘騙,自承賣國之後被公開梟首。再是最像奈德的兒子羅柏為父興兵,分明打贏了每一次局部戰役,卻在孿河城血濺婚禮。如此看來,因窺破姦情而掉落山崖、終生無法站立的布蘭登,置身君臨虎狼環伺的珊莎,喬裝隱匿流亡天涯的艾麗婭,簡直是福報加身。
牽拉命運的絲線,將每個人物的際遇和歷史、宗教、傳說捆綁在一起,馬丁在維斯特洛七大王國的版圖上,演繹了一場權力的遊戲。背叛、算計、陰謀,時刻催生。人性、慾望、貪圖,無所遁形。
更重要的是,好與壞不再是臉譜化的二元對立。太多時候,豪雄與奸佞勾勒出同一個人物的不同面向。每一個面向,又連帶沉潛的心路歷程,糾纏的家族往事。《冰與火之歌》是一部成人特供的傳奇,輸出啞光的英雄主義,教人在晦暗中不離不棄。
征服者伊耿統一七大王國,不是落幕,只是序章。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冰與火之歌》開啟的,是英雄不問出處的亂世。
縱是「免死金牌」加身的三大主角,也各懷難言款曲。
侏儒提利昂·蘭尼斯特在臨盆之際「拖累」母親身死,終生未獲雄霸一方的父親青眼。姐姐瑟曦也對畸人的乖張與伶俐恨之入骨。唯有詹姆的同情與眷顧,才在成長里留下些微暖意。
瓊恩·雪諾的身世尚未揭曉,但因為奈德私生子的公開名分,受盡了凱特琳和世人的冷眼。廁身守夜人之後,禍福相依的戎馬生涯,也需要山姆威爾·塔利的友誼和耶哥蕊特的愛意來接續。
即便王族末裔丹妮莉絲·坦格利安,也只是哥哥的籌碼、馬王的情人。浴火重生的龍母,仍舊有域外復辟的遙調長路。
乍看之下,馬丁的奇幻世界,不按常理出牌。可深究起來,善惡一念、人鬼殊途之間,卻有忠實的原則。
在波詭雲譎之中,靠天真和誠實,不可能贏得權力的遊戲。奈德的正義葬送了北境獨善其身的可能,羅柏的意氣間接促成了瓦德·弗雷和盧斯·波頓的合謀。機關算盡的瑟曦、觸角通天的瓦里斯、翻雲覆雨的小指頭,裹挾在暗涌之中,也唯恐行差踏錯。
託身危局,唯一不變的是變幻,唯一可信的是懷疑。權力遊戲的規則里,不必輕易地判斷任何人,因為無人可以洞察,也便無人可以相信。
瓦里斯曾對提利昂直言:「權力的力量寄寓於人心之所在,它是個把戲,如浮牆魅影。」說這句話時,誰也不曾料想,此後會引出提利昂弒父、瓦里斯和提利昂流亡東方的線索。
而詹姆被俘,由塔斯的布蕾妮押回王都,一路也披露了弒君者惡名背後塵封的隱衷。國王與御林鐵衛的名義背後,是瘋魔殘虐與熱烈輕狂的道德對壘。那個和姐姐亂倫、將幼童推落的反派,平添了人性的維度。
在生似浮萍命若轉蓬的時代,任誰都擁有難與人言的往昔,經歷冷暖自知的當下。哪怕王公貴胄,轉瞬之間,也會輕易掃地出局,甚至成為一抔黃土。
看《冰與火之歌》,猜測情節走向是至大的難題。也恰是人心飄忽,轉折才愈加震動。羅柏和喬弗里的婚禮變身葬禮是這樣,小指頭推落萊莎·徒利躋身鷹巢城領主是這樣,紅毒蛇奧柏倫親王與魔山的比武審判亦是這樣。
某種程度上,《冰與火之歌》是歷史題材。馬丁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小說受到英格蘭史和薔薇戰爭的啟發。為此,尚武的勞勃·拜拉席恩彷彿亨利八世,幹練的財政大臣小指頭有克倫威爾的影子,史塔克和蘭尼斯特、北境聯軍與西境同盟的征伐,也像極了約克家和蘭開斯特家領銜的王族內戰。
歷史題材的另一重意義是,史實與人物有更替,人心與欲求卻多有雷同。將背景架空到維斯特洛,既關乎中世紀的歐洲史,也指涉任意時空的權謀與詭計。如許的普世性,是同類作品欠缺的。
和《魔戒》、《哈利·波特》或者《霍比特人》、《納尼亞傳奇》不同,《冰與火之歌》從一開始就按照成人世界的邏輯塑造。它顛覆了傳統魔幻作品的潛在預設:英雄的進取不免波折,卻終將獲勝。邪惡的勢力強大如斯,也難逃敗落。
無所謂善類,也無所謂惡徒。在厚黑擔綱顯學的天地間,成人世界的殘缺,赤裸裸地撕扯開來。
而馬丁的傑出在於,人力與人力的制衡、命運與命運安排之外,還添置了長城外的異鬼、重生的巨龍、布拉佛斯的無面者和綠先知的預言。除了提升可看性,魔幻元素也在更大的格局上提供了爾虞我詐的破解之道:當更嚴峻的風暴來襲,哪怕噬血澆漓的世道,終極的信念仍將展現力量。
於是,長城的守夜人念下誓言:「長夜將至,我從今開始守望,至死方休。我將不娶妻、不封地、不生子。我將不戴寶冠,不爭榮寵。我將盡忠職守,生死於斯。我是黑暗中的利劍,長城上的守衛。我是抵禦寒冷的烈焰,破曉時分的光線,喚醒眠者的號角,守護王國的堅盾。我將生命與榮耀獻給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面臨最兇險的境地,他們還要與野人並肩退敵。雪諾的不凡,正是藉此實現。
丹妮莉絲、提利昂、包括艾麗婭在自由城邦和瓦雷利亞的行跡,也指向更廣泛的信條:Valar Morghulis,Valar Dohaeris。
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須侍奉。人力有竟,天道輪迴。英雄不是表淺的形象,它從人心中站立,向人心外開拓,最終交織成一曲冰與火的長歌。
我的理由不是最特別的,最感人的,很可能是最奇葩的。
在奈德死之前,我覺得這本書最神奇的是:我竟然可以不自動跳過景物描寫。我木有實物想像力無法把景物描寫自動腦補,所以看起來所有的景物描寫都是這樣子的「¥@…^_^8@@:」。唯有冰火能讀出來景物描寫和劇情的關係,雖然我還是腦補不出來,但是總算能共鳴了。
好吧,這不是馬丁一個人的功勞,屈大功不可沒。只讓說一點的話,提利昂
大約是在心理狀態比較複雜壓抑的階段,接觸到冰火。
1、首先要拜翻譯,屈老爺和譚老爺的譯文特別合胃口,介於本土化翻譯和朱學恆風格之間。在閱讀流暢基礎上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原作的「風味」;看不懂一切都白扯。
2、冰火最吸引的有兩點:
(1)「赤裸裸的現實」:出賣就是出賣、強暴就是強暴、死了就是死了、丑就是丑,悲劇就是悲劇;(2)希望與人的不屈:因為現實赤裸裸,希望顯得更加珍貴和打動人;目前基本上是:巨人密、小狼女密、龍女密、可能會發展為馬泰爾.真老烏龜.親王密;這一點劇集角色人選絕對有影響。阿亞太萌。------------------------------------------------------------------------------恐懼比利劍更傷人。HBO電視劇看了兩季,小說看了個開始一點兒(原諒我恆心與想法不成比例……我是試圖中英文一起讀的)。我是先看HBO,然後找小說來讀的(應該很多人這樣吧)。我喜歡的原因很簡單:架構大,背景設定清晰合理,雖算魔幻作品但相當輕魔,當成政治軍事題材也沒問題,幾乎沒有主角光環的存在(第一季結尾前那個砍頭真讓我目瞪口呆啊),人物不臉譜化。總之,寫這種小說是全憑想像力的,在這點上,此書實屬顛峰水平,一個人的腦子裡怎麼能有這麼強大的架構。
接觸這套書是因為電視劇《權力的遊戲》,當時看完第一季之後發現原來故事還可以這麼講,到現在除了a game of thrones以外還繼續讀了下去一步一步邁進Great Martin挖下的一個大坑(冰火粉都懂得),a clash of kings, a storm of swords, a feast for crows, a dance with dragons! 現在細細想來喜歡這套書的主要原因有: 1,全書擺脫了以往小說英雄拯救世界的俗套,比如在第一本書中剛開始看的人肯定以為正義凜然的Ned Stark要撥亂反正,肅清朝政!但是筆者話鋒一轉,處於正直守序陣營的Ned君在君臨城人頭落地。 2,小說擺脫了黑白的世界觀,這個世界是灰色的,更加貼近事實,更能讓人在其中看到自身的影子。Jamie Lannister在a game of thrones中被塑造為一個沒有騎士精神,墮落的豪二代。而隨著情節的發展讀者逐步了解了是非曲折,人物形象更為豐滿,讀者發現其實Jamie也不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壞人,他也有他內心的掙扎和身不由己! 3,權力的遊戲總是屬於少數人的,而大多數老百姓只是遊戲中的棋子,被指揮,被驅趕,被丟棄!Little finger說Chaos isn"t a pit, chaos is a ladder!但是在我看來Chaos can be a pit, at least for the most of us! 4,POV(Point of View)讓人更有代入感。上一章你還在跟隨Lord Snow處在寒冷的塞外雪地砍殺White Walkers, 下一章你跟隨Dany去遙遠的東方體驗龍焰的火熱。 5,宏大而又符合邏輯的戰爭場面!還有什麼能比中世紀騎士身披重甲,腰懸長劍,手執盾牌,端起長矛衝鋒更能讓人熱血沸騰的呢!
我們這有一種撲克玩法,叫七王五二三。聽說這本書講七王的,然後就開始看了。
這是一曲失敗者之歌,裡面上至王侯將相,下至販夫走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自己不為人知的過去,在時間中越走越遠,直到邊上。隱忍不發,或對著世界吼叫,皆為皚皚白雪所覆蓋,旁觀者如你我,唯有掩卷嘆息。
沒有主角光環——凡人皆有一死
上來兩成功中年男人勞勃和他基友。。。對不起我名字忘記了掛的那麼簡單,真把我唬住了。
我就喜歡他把裡面角色說搞死就搞死的霸氣- -
不過跪求留洋蔥騎士一命。。。如果說《魔戒》讓我認識到人的內心中有多少光明與力量,《冰與火之歌》就讓我認識到人的內心中有多少邪惡與陰謀。不提小指頭與八爪章魚的深沉心機,丹妮莉絲看似單純下縝密的權謀,連滿腦子騎士公主幻想的珊莎都在險惡的環境里學會了偽裝與隱忍。當道郎?馬泰爾在《群鴉的盛宴》最後一章輕輕說出那句"It was a pot of molten gold. We princes make our careful plans and the gods smash them all awry." 才終於明白這個被痛風囚禁在輪椅上的衰弱老人,看似昏聵無能,對有血海深仇的蘭尼斯特家唯唯諾諾的馬泰爾親王在策劃維斯特洛大陸上最大最精密的陰謀。 Valar Morghulis
大學最喜歡三部美劇:生活大爆炸、權利的遊戲、行屍走肉。我是從看權利的遊戲才開始接觸原小說的。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不按套路走的小說。也沒有所謂的主角光環,前一刻牛逼轟轟的人,下一刻立刻撲街。前期,艾德·史塔克看起來是很厲害的一個人物,但是他的正派和死腦筋卻導致了他的悲劇。我承認我是在他被斬首那段徹底喜歡上冰與火之歌的,誰能想到這麼重要的一個人居然毫無徵兆就給幹掉了!再比如他兒子羅柏·史塔克,在軍事統帥能力上在小說里是排前幾的,連泰溫都沒打敗他,就是這麼一個被認為會在艾德·史塔克之後統領史塔克家的人,一下子就死在血色婚禮上了!馬丁不按套路寫小說,這樣的小說才好看!最後公主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哪個屌絲願意看!?
另外這部小說塑造的人物性格豐富,而且沒有一個完人。No one was born perfect. 羅伯特年輕的時候英勇無敵,老了酗酒,不聽政事,最後打獵給野豬殺死。艾德·史塔剋死腦筋,羅柏·史塔克因感情誤事,泰溫表面很嚴厲私下裡和兒子的妓女睡在一起。最值得一提的是小惡魔,雖然出生高貴,但是畸形的身體導致他的悲劇。儘管有時候自暴自棄,有時候嘴硬傷人,但是他內心還是有他自己的堅持。在長城上和雪諾談話,當長城派人到君臨告急的時候也只有他為之著急,這些都體現他善的一面。小惡魔就像每一個普通人,有自己的缺陷,但是不向命運低頭,爭取在各種不利情況下活下來。君臨之戰,他指揮軍隊抵抗史坦尼斯簡直帥呆了!他和他哥哥形成鮮明對比,他哥哥是一出生就順風順水,後來遭遇不幸,而他是一開始就在人生的低谷,一直努力向上爬!希望馬丁最後能給他一個圓滿的結局!
喜歡這一系列小說還有一點原因,那就是馬丁真是坑王啊!隔五六年才出一部!真心希望他在有生之年能寫完最後兩部小說,別挖坑不填。也是由於作者出書的龜速,許多粉絲自己寫了同人小說,而且國內國外也有很多粉絲聚集的論壇分析劇情走向,這在另一方面反倒是由於出書的緩慢帶來的另一點好處:粉絲都深入的讀了已出的小說,對小說的忠誠度很高。「栩栩如生的人物」只是表象,很多小說都可以做到,紅樓夢之所謂極大成是將中國千年歷史裡的幾乎每一種思想與人性都安置進去了,通過人物來表現曹對「什麼都是浮雲」的悲憫。
馬丁的《冰與火之歌》則是對西方的思想、哲學、人性的集大成,人類歷史上每一段時期的社會和人性特徵都能在書中找到對應的表現,而馬丁著重於談的是,人性可以如何釋惡,制度可以如何腐敗,善良如何可能一無所用。這一類文學作品並不是在繪製臉譜,簡單的區分善與惡,而是慢慢向讀者解剖每一種邏輯背後的人性,「缺乏人性」者是如何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的人性,史詩,魔幻
推薦閱讀:
※美國黑人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種族歧視佔多少?
※在哪些瞬間會覺得自己特別渺小?
※如何看待【新世相·圖書館】這種商業模式?
※名著與暢銷書的價值不同在哪兒?
※如何評價羅伯特·麥卡蒙的《奇風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