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焦慮與拖延?

本人新大四,從大二開始有這樣的癥狀。

我現在的循環是這樣的:

1.提前兩個月知道過2個月要考試了,知道還有60天,決定先放鬆一下

2.還有40天,覺得時間不夠了。於是天天找事做,就是不複習。心理徘徊在「我真可恥」和「就還40天了,我有那麼多事情呢,沒時間複習,考不好不賴我」之間。堅持把複習資料放在手邊,但是不敢翻開。

3.還有20天,癥狀加深,嚴重時玩兒過之後痛哭

4.還有10天,癥狀加深

5.還有3天,複習半小時,半小時自暴自棄,再複習半小時

6.考試失敗

7.再循環

我快被逼瘋了。我覺得我這是變態了- - 於是最近正處於第四階段,生不如死。

堅持不匿名啊不匿名

---------------------------------------分割線------------------------------------------

題主通過答案做了更新


謝謝邀請。

拖延這個問題,我已經關注好幾年了。從開始讀博,到修改畢業論文,到待業找工作,到正式上班,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思考。知道嗎?你這種拖延複習的癥狀,幾乎要算最好解決的一種拖延表現了。學習資料是固定的,考試期限是固定的,問題的答案是唯一的,周圍還有同學作為你的參照——你知道那些拖延論文的研究生有多羨慕你嗎?如果我10年前知道拖延症是怎麼回事,我得多拿多少獎學金啊!早幾年寫完論文啊!

好了,吐槽完畢,進入正題。

拖延不是一個知乎上的回答就可以瞬間解決的問題,如同屌絲不可能一天就追上女神。偏偏喜歡拖延的人,沒有耐心慢慢來,結果當然是循環往複,死去活來。

你可以先看看這個回答:

如何解決嚴重的拖延症?

針對考試,可以這麼做:

  • 先快速把學習內容過一遍,心裡有個底。不要巨細靡遺。告訴自己還會複習第二遍的,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完成。
  • 採用番茄工作法複習:番茄工作法.pdf_免費高速下載 (目前網上的拖延在線討論群體基本都在用)
  • 每天固定複習的時間和地點。以下想法請自覺屏蔽:

「我前幾天一點都沒複習,今天要一口氣學習10個小時」

(99%的可能是你做不到,於是你焦慮了3個小時,為了逃避焦慮又瘋玩了5個小時,晚上總拖著不睡覺想要熬夜複習,結果第二天到中午起床,然後又廢掉一天,最後還惡性循環)

「我得好好複習,列一個詳細的複習計劃,搜集所有資料」

(50%的可能是你列了一個特別完美的計劃,然後十分高興,決定去放鬆一下,然後又上演了上面所說的一幕;40%的可能是你列計劃的過程中發現要做的事太多,開始焦慮,又上演了上面一幕;10%的可能是你列完計劃好好乾了一陣子,接下來決定獎勵自己,然後,你懂的。)

「我的環境不適合複習,心情不好不想複習,天氣不好不能去教室」

(一天不複習,30天下來結果是零;一天複習半小時,30天下來是15小時——大學裡的一門普通的課程複習這麼久絕對夠了!不管有什麼原因,起碼複習半小時!)

  • 找人和你一起學習。哪怕他只是坐在你對面看小說,也比你一個人待在寢室「放鬆」要好。


前幾天看了卡耐基的《如何才能停止焦慮開始新生活》,覺得對你的焦慮,應該有些幫助,以下是這本書的一些要點小結:

  • 抗拒憂慮應該知道的幾個基本規則

規則一:如果你想避免憂慮。就照威廉?奧斯勒博士的話,生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里,不要為未來擔憂,只要好好過今天這一天。

規則二:下次你再碰上麻煩不論太小——而被逼在一個角落的時候,試試威利?卡瑞爾的萬靈公式:

(1)問你自己,「如果我不能解決我的困難。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

(2)自己先做好接受最壞情況的心理準備——如果必要的活。

(3)鎮定地去改善最壞的情況——也就是你已經在精神上決定可以接受的那種。

規則三:常常提醒自己,憂慮會使你付出自己的健康為代價,「不知道怎樣抗拒憂慮的人,都會短命。

  • 分析憂慮的基本規則

規則一:收集事實,記住郝基斯院長所說的:「世界上的憂慮,一半是因為人們在還沒有足夠的知識來做決定之前,就想做決定。」

規則二:在仔細權衡所有事實之後,再做決定。

規則三:一旦很謹慎地做出決定之後,就要立即行動去實現,不要為結果擔憂。

規則四:當你或你的同事為某個問題憂慮時,請寫出下列問題和答案:

(1)問題是什麼?

(2)問題的起因是什麼?

(3)所有可能解決的方法是什麼?

(4)最好的解決方法是什麼?

  • 避免疲勞和憂慮,並使你精力充沛的六個方法

規則一:在疲勞之前休息。

規則二:學會在工作時放鬆情緒。

規則三:如果你是家庭主婦,請在家裡休息,保護你的健康和容貌。

規則四:採用下述四種良好的工作習慣:

(1)把桌子清理好,只留下跟手頭問題有關係的文件。

(2)按照重要性的次序處理事件。

(3)能當場解決的就當場解決。

(4)學會組織、授權和監督。

規則五:培養工作熱情。

規則六:記住:從未有一人因睡覺而死亡。造成損害的是擔心失眠,而不是失眠本身。

拖延的話,先佔個坑,有時間補上。:)


說了這麼多,來點煽情點的改變你的思維模式吧,這是關於拖延,行動力和時間價值的中肯的教訓。

1、當你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一年之後,你會非常慶幸自己今天選擇了開始。

2 、It does not matter how slow you go so long as you do not stop

3、不想浪費時間在理念的縱深上,落地就是將你心裡所想的,用行動做出來,並且產生你希望的結果,邊做邊計劃。不要空懷夢想,一任自己在懊悔與嘆息中蹉跎歲月。

4、現在年輕人的問題是,書讀太少而想得太多。"

5、在對未來過多地幻想、考慮和焦慮中浪費了本該拿來行動的時間。有好想法,真的沒意義,去做了,只是比有想法的人強,堅持下來,有很強的執行力,成功才能屬於你。

6、人因事顯:

這個世界不關心你是怎樣的一個人,有怎樣的品格和想法,只關心你做了什麼。

7、一分鐘比一年更易執行.知易行難,大家都會說,當你去做的時候,就不那麼容易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做好身邊的有意義和價值的小事情。

8、別人說的再好聽,再勵志,再有價值,你只是看看不去行動與改變,那它們對你而言依舊毫無任何意義.頂多在收看後的幾天內打打雞血.

9、放棄一切幻想,一切假設。(別去想「到什麼時候,會怎麼樣怎麼樣。」,什麼都不會發生,因為你的現狀,就是你的過去的選擇的結果)不要以你已經做過的事情來判斷你的成敗得失。而要以你將要做的事情來判斷。

10、想改變,就去行動,現在就行動。(因為你改變不過過去,對將來的幻想也不會神奇地變成現實,你能控制的,只有現在)因為二十幾歲的時光會很快結束。

11、不把信息當作知識,不把收藏當作學習,不把閱讀當作思考,不把儲存當作掌握。

不提煉總結、不應用學習、不深入思考、不實踐反饋,就不會變成自己的能力。

12、別人所有的經歷經驗和人生總結,在我們手裡其實只是一張支票,上面的數額可以很大很大.但是如果你不去將之兌現,那它對你而言就只是一張廢紙.那麼多的道理知識經驗,絕大多數人都懂,可惜真正缺的是去執行.所以當你們看完我的回答,順便贊同感謝加收藏後,^-^ 千萬記得把以上其他人的回答做一個有價值的梳理,選取其中你真正需要執行的,然後堅持下去.那麼他們的知識就轉化到你自己手中了.一定記得要執行.!!

13、大多數人的都不願意承認的現實是,看著現在的自己,你基本上就知道,如果繼續按照這樣的樣子活著,十年後你會成為怎樣的人。不願意承認的原因是,我們還願意相信「人生是不可控制的」,「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是什麼,生活才會更有趣么」「要等待機會到來」這樣的話。

14、永遠不要認為我們可以逃避,我們的每一步都決定著最後的結局,我們的腳正在走向我們自己選定的終點。

15、每個人的生命就像沙漏,裡面裝的沙子總量大致相當,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頸部較細,有的沙漏頸部較粗。頸部較細的沙漏能抓住每一粒時間之沙,即使沙子總量一樣,也能擁有更長的生命。

16、視提前積累的強大力量。你比別人往後多看一年,你就比別人領先一年的時間來準備,這個差別是巨大的,一個5年計劃便可以讓你獲得從現在開始的5年準備時間。5年中每天騰出半個到一個小時專心於某一件事情,認準一個方向,每次走一點,其實不要說5年,兩年就會發現起到宏大的效應。

17、如果你有做總結的習慣,你在度過一段時間之後總結自己在某某領域投入了多少時間,建議千萬不要粗略地去計算有多少天下班後拿起書來翻看過,因為這樣你也許會發現書倒是常翻,但領悟卻不見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時間不少,收益卻不見得那麼大。因為看書並記住書中的東西只是記憶,並沒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個事物,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這部分推理的過程就是你的思維時間,也是人一生中佔據一個顯著比例的「暗時間」,你走路、買菜、洗臉洗手、坐公車、逛街、出遊、吃飯、睡覺,所有這些時間都可以成為「暗時間」,你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時間進行思考,反芻和消化平時看和讀的東西,讓你的認識能夠脫離照本宣科的層面。這段時間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將會產生龐大的效應。這就是所謂的「思維時間」,善於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可以無形中比別人多出很多時間,從而實際意義上能比別人多活很多年。我們經常聽說「心理年齡」這個詞,思考得多的人,往往心理年齡比較大。

18、餓死在乾草堆之間的驢子:

有人會因為無法作出決定就推遲決定,然而實際上推遲決定是最差的決定,在推遲決定期間,時間悄悄流逝,你卻沒有任何一條路上的積累,白白浪費了時間。但如果你有一些時間,不知道花在A上還是B上,不行,因為過了這段時間,這段時間就不是你的了。

所以,不管有多糾結,也不要從糾結中逃離,試圖推延決定,既然終究是個痛苦的決定,就痛一回,好好思考和調查之後作出一個決定並堅持下去,只要不是太不靠譜的行業(相信也沒誰會在糾結了之後卻選了一個不靠譜的行業的),經過你的積累總會成為高手。

19、避免時間黑洞,因為無形中消耗掉大量的時間。比如網路閑逛和漫無目的的不知道做什麼。只做增值的事情。你有時間嗎?總結總結最近得到的新知識吧。一般來說,我在一段時間 內學習的一些東西總是會在這段時間內一直在腦子裡打轉,一有時間空隙(譬如走路,吃飯)它們就會自己蹦出來,促使我去進一步思考和總結。永遠不要認為對一 個知識的把握足夠深刻,「理解」的感覺很多時候只是假象。學會反問自己對知識到底把握了多少,是很有價值的。(如何反問,前面的總結中有提到)。

20、以前讀到朱自清的《匆匆》,感悟不深,現在再去讀讀,你看看自己有什麼感悟。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迹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迹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21、肖申克的救贖經典台詞和感悟:監獄的時光太漫長了,大家都會想盡辦法來消磨時間,有些人收集郵票,有些人造火柴房子,安迪則成立圖書館,現在他需要一個新的計劃,那就是湯米,教他讀書寫字,這與他花費數年打磨那些石頭是一個道理,也與那些掛在牆上鏡中花似的美麗姑娘一個道理, 安迪開始了通往自由之路的挖掘,同樣的消磨時間,十九年之後,當安迪的身影離去,監獄的人們每每讚歎安迪的不可思議,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同樣的時間,做的事情完全不一樣,得到了不一樣的成就。

22、自由搏擊俱樂部里有段經典台詞:

德頓:(扣動了扳機)我的問題是你 想要做什麼?!

  店員:獸醫…

  德頓:獸醫 我知道了那表示你要念更多的書

  店員:是要念很多的書

  德頓:那麼你情願死掉嗎?

  店員:不!不情願

  德頓:(收起槍)我要拿走你的駕照我隨時去看你 我知道你住哪 要是你六星期內沒當獸醫 你就死定了!跑回家去吧!(店員狼狽的跑走)

  我:我有罪惡感

  德頓:你能想像他的感受么?

  我: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德頓:明天會是他一生中最美的一天他的早餐會比我們吃過的每一頓都甜美。

如果不是被一把扣動了扳機的槍指著頭顱,你會不會立刻放下這乏善可陳的日子,不顧一切地投入到自己最初的夢想道路上?

  拋棄一切,才有自由有一種能力看透並拋棄,不在乎失去一切。

  你是願意當一輩子懦夫,還是當哪怕一秒鐘的勇士?

最後我想說:

人是由他做的事定義的,而不是他知道的道理定義的。就像我寫下了這麼多條,也完全說明不了我是什麼樣的人。這世界根本不在乎我是誰,我知道什麼,只在乎我做了什麼,我能做什麼。


你現在最主要的不是去想你怎麼能不拖延,而是想你為什麼會拖延。是什麼導致你不想去準備考試。聽你敘述,你是對準備考試沒有動力。你仔細考慮一下這個問題


我是一個正能量的人,我喜歡給自己樹立目標,制定每日計劃,

但是我總是因為各種原因,養成了拖延的壞習慣。

我經常會給自己制定計劃,但是我總是不去不執行,一直拖延,最終我沒有實現自己原先制定的計劃。

我就是這樣今天推到明天,明天又推到了明天,就這樣惡性循環下去。

如果按照正常的法定工作時間一天8個小時計算,我發現大部分的時間都被我白白浪費掉了,

我可能有7個小時都在干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只有最後1個小時乾的才做最重要的事情,

正是因為我的低效率,導致我經常加班,為此我的生活變的一團糟糕。

我意識到,如果我再這樣一直下去,我永遠無法實現我的目標。

如果,我能提高自己的效率,做最重要的事情,專註的做事情,

其實,我每天只需要工作4小時,甚至2個小時,我的產出也會超過我平常8小時的努力。

我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難題,我相信非常多的人都有這種困擾,

為此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去實踐,終於我找到了一種簡單的方法。

我為什麼會拖延?

1:我太想做好了這件事情了。

我的內心非常想做好這件事情,正是因為非常想把它做好,反而把事情做砸。

我發現有一個規律,我越是想做好一件事情,我越在乎一件事情,我就越做不好這件事情。

在愛情中也是,我發現我越在乎一個女人,我就越得不到這個女人的愛,這是一件非常顛覆常識的理論。

就好一條繩子套住我,我越在乎,這條繩子就越捆住我,把我勒的緊,那麼我不在乎,我不怕犯錯,這條繩子就處於鬆弛的狀態。

2:我喜歡瀏覽微博,微信等娛樂信息,我的注意力,時間被這些娛樂信息吸引了。

我原本是想放鬆自己的心情,有了好心情再開始一天的工作,

但是當我看了一些娛樂八卦和新聞頭條後,我總是被這些信息吸引著,

讓我看完一條後又被下一條娛樂八卦吸引著就這樣不停的一條看一條,

甚至我會加入這些話題去評論,去爭吵,我的所有寶貴時間也慢慢消耗掉了。

3:我試圖找到最完美的標準答案,我內心想節省時間,想花費最少的精力完成任務。

我每次做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想先尋找標準答案,看看有沒有前輩或者高手,做過這件事情,

看看有沒有人在網路上分享這些心得和經驗,為此,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尋找這些標準答案。

事後我仔細想想,我花了那麼多時間去尋找答案,

如果我能把這些時間用來自己解決答案,那麼我早就靠自己解決了,

這代表了我2種心理,

第1,我太懶了,我希望別人直接給出答案,然後最短的時間完成,

第2,我的內心不夠自信,我認為別人比自己優秀,別人的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我不夠自信。

4:我內心完全不想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和我的價值觀,道德觀有嚴重抵觸。

有時候,我遇到一些事情,是我內心非常抵觸,

和我的價值觀或者道德觀抵觸,我就非常不情願的做這件事情,

比如,我做這件事情會傷害到別人利益的事情,

或者讓我撕破臉皮去求別人的事情,我就特別不愛去做。

我是如何克服拖延。

1:我按照番茄鍾,專註,一次做一件事。

番茄鍾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

使用番茄鍾規則非常簡單,拿出一個計時器,開始計時,

讓自己專註做一件事,做完25分鐘就算完成一個番茄,

做完一個番茄讓自己短休息5分鐘,連續做完4個番茄長休息15分鐘。

做番茄鐘的時候必須保持專註,排除一切干擾,一次做一件事,

如果中途被打斷了,那麼這個番茄鍾只能作廢,重新開始一個番茄鍾。

番茄鍾這種方法非常適合大腦的節奏,當我們的大腦高度專註時,只能維持大約25分鐘,

所以完成每個番茄鍾後是一定要休息5分鐘。

有些人,心裡太著急了,他們可能完成了25分鐘番茄鍾後,感覺不累,繼續接著做下一個番茄鍾,

但是這樣的話,會影響了下一個番茄鍾時,大腦的專註度。

同時5分鐘的休息時間,你可以讓自己舒展筋骨,看一看遠處的風景,這對身體非常有益。

你可以通過下載一些番茄鍾計時器軟體來配合使用,

或者購買一些番茄鐘的計時器,非常便宜,淘寶可能就是5-10元左右,

當然如果你的廚房有計時器也行,這一個很強大又簡單的方法。

2:我告訴自己完成勝過完美。

傳統的觀念,教育一個人做事情要做好,要做的完美一些。

非常多的人養成了完美主義傾向,特別是處女座的人,非常苛求完美,

但是,完美就好像一種山一樣,意味著你要攀爬這座山,需要付出的代價非常大,這種恐懼讓人產生了逃避的情緒。

我發現做事情,常識很重要,完成肯定勝過完美的。

最差的是什麼都不做,

然後,是做,但是做的非常糟糕,

最後,是做,但是做的非常完美。

如果,你有過購房裝修經驗你就會明白,

一個毛坯房變成精裝修不是一步到位的,是一點點優化,慢慢變好的。

而你做事情的時,你也應該抱著這個態度,先完成,然後再逐步進行優化,變成完美,

千萬不要有那種做第一次就企圖完美的想法。

3:我每次做事情前,我都會先熱身,熱身是我的起點。

奧運會的運動員,特彆強調熱身,

一個運動員在靜止的狀態下,突然進行劇烈運動,很容易拉傷肌肉,

所以需要預先熱身,通過熱身後,運動員才能達到最佳的運動成績。

做事情的時候也應該有熱身,

做一件事情,如果一開始就讓你進入奔跑狀態,你會感覺很彆扭,不自然,並且你也非常難發揮你最好的狀態。

這個時候,你可以通過適當的熱身,讓自己找感覺,你可以粗放的做事情,如果做的不好,可以事後再刪除,

而熱身的過程也能讓你告別拖延,當你熱身後,你自然會慣性過渡到你的制定計劃中。

4:我先做最不喜歡做的事,最後再做喜歡的事。

這是最後一條法則,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法則。

從心理學來說,最不喜歡做的事情,說明這是最能提高你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正是因為你的不喜歡,所以你的本能會讓他拖延。

而你要想進步,只能克服你的本能,每天把最旺盛的精力,做最不喜歡的事,把這個作為你的第一件任務。

你願意接受我的邀請,從今天就開始嘗試這些方法么?

著作權聲明:

吳草包發布的所有文字,圖片,視頻都是本人原創,首發在本人的微信公眾號,本人自願放棄一切著作權和稿酬

許可任何人,以電子、網路或紙張等載體自由複製和自由傳播。

傳播人可以免費傳播,也可以用於商業贏利,傳播人也可不署我的名字,

傳播人無需以任何方式徵求我的同意,因為我只想讓更多人看到,能幫助更多的人。


我寫過一篇有關拖延的專欄文章,寫了我面對拖延和焦慮的做法和經驗,文章如下:(鏈接是:[知乎專欄])

1.

這是一篇關於拖延的文章,也是一篇以乾貨為主的長文,仔細而完整的閱讀下來至少要20分鐘,閱讀過程中或有有不適,請做好心理準備。

如果您有拖延症,以本文的長度和閱讀耗費的時間所帶來的壓力,我相信您現在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閱讀全文,那麼不妨先轉發朋友圈,再收藏本文,待以後有時間、有耐心、更有心情的時候再去閱讀——這是拖延症患者的典型處理方式。

既然是拖延症患者,那就按照拖延症患者的方式去處理事情,不然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拖延症患者,你應該都不好意思跟人到處講你是拖延症重患。

當然,既然你已經閱讀到這裡了,不妨繼續的閱讀下去,拖延一下再關掉本文,這點拖延也無妨。

2.

最近做了一件近兩年來很少做的事情,那就是專註而快速讀書——花了兩三個小時讀完了《拖拉一點也無妨》這本書。

為何會讀這本書?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拖延症患者,甚至是拖延癌症患者。我努力的在尋找方法治療我的拖延症。

我糾結於徹底改變自己的拖延癥狀,能讓自己變成想到就做、說到就做的這類雷厲風行的人。我卻始終做不到這種「極好」狀態,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總是不想做這件事情,搞七搞八的做一堆無關的事情,拖到一定程度上,迫不得已才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有意思的情況出現了。我自認為自己的拖延症還是挺嚴重,但很多朋友卻認為我其實蠻高效的,總是能做很多的事情。我有些哭笑不得,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是如此的不同。一方面自己自知在各種拖延,另一方面在別人眼裡自己是一類高效人士,這是一種什麼狀態呢?

這種相矛盾狀態,讓我感覺非常不好,所以我謀求改變,至少要變得表裡一致。找了很多的文章閱讀,也跟一些戰拖牛人交流,更買了不少關於拖延主題的紙質書和電子書去研究。這本《拖拉一點也無妨》就是在微信讀書上找到的,是我第一本在微信讀書上花錢買的書。

我這幾年讀書其實是處於很散、很慢的狀態,這也是一種拖延的表現,比如上一本書,我是2015年9月份開始閱讀的,直到今年3月份才讀完,前後拖沓了半年多。可是,這本關於拖延的電子書,我一口氣花了兩三個小時就讀下來了,可謂是這幾年少有的事情。

為啥讀這本書我沒有拖延呢?這本書中作者的自我狀態的描述,簡直就跟我一模一樣,完全就是對我的狀態的描寫,而作者給出的狀態解釋和改善拖延的方法,也完全適用於我自己身上,甚至說我也早就用過的。

3.

我們讀書,一般有兩種模式。

一種模式是驗證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讀書的感覺一般是這樣:讀完一段文字,仰天長嘆——就是這樣,跟我經歷的幾乎一模一樣。

另外一種模式是學習新的知識和經驗,讀書的感覺則是:讀完一段文字,不太理解,反覆讀幾遍,拍案叫絕——我明白了,長見識了。

我讀這本《拖拉一點也無妨》,屬於第一種模式,就是驗證了自己已有的、對拖延的認知和理解,也讓我明白為何我自己覺得自己拖延的厲害而其他人覺得我高產高效,我在自覺不自覺當中運用了這本書作者在書中提到的方法。

說到這本書本身,說實話,我並不認為是一本很好的書,至少不是整本書都是。

這本書前三分之一,作者是一個睿智的拖延症患者,找到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去改善自己的拖延癥狀;而書的後面三分之二,作者就變成了一個看似睿智的哲學家,講了一堆的或哲學或不哲學的道理和建議,但對別人借鑒的意義並不大。

所以,如果您要讀這本書的話,我建議您只要看這本書的第一章的序言、第二章的結構化拖延,這兩章基本上就夠了,夠掌握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和方法。後面的內容,加了很多後續補充上去的文章,以及做的一些例證或者其他細節方法的思考,實在有那麼一點點狗尾續貂的感覺。

當然,你也可以不去讀這本書,只要繼續閱讀我接下來的分享即可。

4.

還是說回拖延症這個話題,這是那本書的主題,也是這篇文章的主題。

我搜索了下對於拖延症的定義,百度百科上給出的定義是:「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從這個定義出發,我們先不管什麼拖延症是不是「自我調節失敗」造成的,但是拖延症的前提是「能夠預料後果有害」。也就說,基本上不會有什麼人覺得拖延是一件好事情,不會認為拖延會帶來好結果的。多數人的認知中,拖延是一種負面的、消極的行為,嚴重時可以看成一種病症,就是所謂的拖延症——這是我們討論拖延症的最為基礎的認識之一。

在工作生活中,我們能看到的拖延症往往會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拖延著不願意開始一件事情;二是拖延著不願意結束一件事情。這其中又以第一方面為主,就是不願意開會一件事情。對於多數開始的事情,我們總有各種辦法和緣由讓它以各種可能的結果來結束,哪怕是不結束,也是一種結束。

一件事情安排給了自己,有明確的結束日期;一看時間,還有很長時間呢,不著急做這件事情,先雜七雜八的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吧;時間過了一半,依舊不著急,還有一半的時間,依舊充裕著呢。

還剩下一天的時間,心中有些著急了,開始要去做這件事情了,先好好的做準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磨磨蹭蹭的耗了好幾個小時,準備工作也只進展了一半多些,再看時間,發現只剩了三五個小時,再不開始就交不了差了,於是各種神經緊繃、感官啟動,全負荷的投入到了事情當中,居然效率不錯,趕在截止日期之前還是草草的把事情都完結了,結果質量如何且不說,起碼是可以交差了。

以上的這種情境的描述,如果在你的工作生活中經常遇到,那麼恭喜你,你有很強的拖延症。拖延真是病,拖起來真要命!不過,也不要太有心理負擔,因為這個世界上你絕對不孤單,你有一大幫的拖延症的病友們,也包括我。他們跟你一樣,也天天在這樣拖延的輪迴中痛苦的掙扎。

現在網路上有各種各樣的戰拖的協會、社群之類的組織,裡面聚集了許多癥狀輕重不一、數量龐大的拖延症患者,比如在豆瓣上就有戰拖群組,是豆瓣上很大的一個群組。市面上也有各種各樣的戰拖書籍、戰拖的文章,教你如何去戰勝拖延的各種方法和經驗,成就一個高效、高產的自己。

只是,這些戰拖群組、戰拖書籍和文章帶來的效果如何呢?看到那些群組依舊規模龐大、人員活躍,還有那些戰拖的書籍和文章依然火熱,就可以知道其效果怎樣了。

5.

關於戰拖這件事情,我先給出一些經過我自己驗證而證明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隨後再討論戰拖這件事情是否靠譜。

一、2分鐘原則

一件事情到來,你稍作評估,認為這件事情2分鐘之內就可以搞定,那麼你就花兩分鐘的時間把這件事搞定,不要拖延到以後去做。

這個策略是能帶來非常明顯的效果的。帶來效果,並不意味著這個策略是有效的,因為這種2分鐘能搞定的簡單事情,往往是你用來拖延其他更困難、更重要事情的拖延理由。

你更願意做這種2分鐘就能搞定的事情,可以獲得即時成就感,以替代那些更重要、更困難、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見到成效的事情。

二、5分鐘策略

前面說,拖延有兩種情況,其一是拖延不去開始某件事情;其二是拖延不願結束某件事情。這個5分鐘原則,適用於第一種的拖延不去開始某件事情。

一件事情到來,一番評估後,覺得這件事情比較困難、比較耗時,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做,這個時候,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開始去做它個5分鐘。這裡的5分鐘是虛數,泛指做個幾分鐘,表示開始去做一件事情了。事情一旦開始了,就會有莫名的情緒動力或者其他的推動力,推動你繼續的往前去做,做著做著就會發現事情不像事前自己想像的那樣困難,不知不覺間就可能把事情做完。

有個段子說,螞蟻啃大象,最難啃的是哪一口?答曰:第一口。只要啃了第一口,突破了心理的恐懼,啟動了慣性,那麼接著的第二口、第三口……都跟隨而來,啃掉一頭大象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而已。

5分鐘原則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比如把一些看起來難以啟動的事情轉變成很容易做的事情。舉個栗子,你要讀一本書,這件事情看起來很難,一想到厚厚的一本書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讀完,你就沒有行動的慾望;你把這件事情稍微轉變一下,變成你要把書打開,再進一步你要讀完第一段文章……僅此而已,要讓事情啟動時所需要的能量最小,啟動受到的阻礙最小,那麼你行動的可能性最大。

這個策略針對的是拖延不去開始做某件事情的狀況,是有些效果的。當然,也有它的問題,那就是不管是5分鐘,還是一秒鐘,對有些人來說是沒有區別的,他們面臨的問題是他們有「完美」情結,或者稱之為「完美」借口,不管是5分鐘,還是一秒鐘,他們覺得做不完美,那麼乾脆就不做,也就沒辦法開始。

這個策略,要跟下面講的另外一個策略一起去用可能會效果更大一些。

三、別無選擇策略

這個策略,既可以針對拖延不去開始做一件事情,也可以針對拖延著不願意結束一件事情,甚至於用於後者的情況更多。

我們拖延症犯病時,常見的表現是找個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去做,而不是去做當前的事情,尤其是在我們做一件稍顯困難的事情過程中,我們很容易跳出當前的事情,去上網、聊天、娛樂等,這些事情更容易去做。

我原來在諮詢公司的時候,參與一些項目的競標,在這個項目的競標團隊里負責一塊內容,這些內容我並不熟悉,需要好好的研究資料,請教專家,然後梳理相關的內容。你知道我經常做什麼事情么?先確定自己研究的細分內容,找了一些資料開始研究,研究來研究去,發現總是弄的不是很清楚,心理壓力比較大,就會想去網路上搜索一下相關的內容。打開瀏覽器,打開搜索引擎,剛開始確實在認真的搜索內容,隨後就想著稍微看看新聞,再看看郵箱什麼的……就這麼看來看去的看下去,意識回到要研究的內容,半天已經過去了。

別無選擇的策略,針對類似的這種情形,要求自己在特定的時間裡,只去做自己既定的要做的事情;如果不想做這件事情,也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哪怕是打電話、看新聞之類,只可以冥想或者發獃,保持一種類似事情空白、無事可做的狀態。

這種策略也是真實有效的,人們無論是拖延也好,還是拒絕做某件事情,不是因為他什麼都不想做,只是不願做當前這件事情。事實上,當一個人無所事事,處於一種空白狀態時,他的壓力是更大的,他一定要找些事情太擺脫這種無所事事、閑的發慌的狀態。

當然,這個策略也有問題,問題在於你真的能讓自己在做一件事情的特定時間裡,不願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能做到一種什麼都不做的而別無選擇的狀態么?如果你有拖延症,你往往有一個很強的特質,就是你大腦中自我欺騙、自我找借口的能力是相當強的。所以在別無選擇的狀態下,你往往會給自己一些選擇的。

四、差不多就好策略

有些人會有些「完美」情結,認為這件事情沒有準備完美、不能做到完美,寧肯不去做。你看,這是多麼冠冕堂皇而又完美的理由啊?

問題在於你真的是在追求完美么?還是以完美作為借口,去拖延不去做這件事情呢?如果是真的在追求完美,問題又來了,你真的能把這件事情做完美么?且不說哲學上講的完美,就是實際做事上的完美,在這個事情上,你是否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是否有能力做到現實意義上的完美?

我相信,對於多數人來講,你根本沒有達到跟人拼完美的境界,你也沒有能力去做到完美。那麼,講什麼追求完美,都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借口。

你也許會講,我要去做到我自己能做到的最完美的狀態,這是我要追求的完美!你事情都拖延著不知道能否做成,何談什麼自我追求的完美?你在截止時間最後的幾個小時搞出來一個東西,難道還比你充分運用時間細心打磨的東西更完美?

不要再扯什麼完美的幌子了,一件事情要做,就馬上去做吧。開始做的時候,心裡要清楚做到差不多就好了。事情有開始、有結束,就已經算是成功了。在結束的基礎上,能做的更好點,那就更好了,沒有必要追求什麼完美。

事情,首先是去做,然後是做完,接著是做好,而後做的蠻好,最後才是完美。之前的步驟都做不到,後面的完美就是扯淡的事情。即使前面的做到了,對後面完美的追求,還要看二八原則、看性價比、看投入產出比,這才是有意義的完美。

這就是我說的差不多原則,在多數的情況下,對多數的人而言,事情做到差不多就足夠好了。

6.

上一部分提到的一些策略和方法,都是我以前使用過的,也都是在我身上起到效果的。但是,這麼多年下來,我還自認為是一個嚴重的拖延症患者,那些策略並沒有讓我戰勝我的拖延病魔。

幾年後,看網上的各種戰拖群組、社群依舊火熱,各種戰拖的書籍還是十分暢銷,可想而知,對多數的拖延症患者,戰拖的各種策略和方法,也許減輕了病症,但並沒有徹底治癒拖延症。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拖延症是不可戰勝的,也是不可治癒的。所有那些說可以徹底治癒拖延症的戰拖的靈丹妙藥,都是騙人的。

拖延症,它不是一種生理上的疾病。生理上的疾病,只要能找到其病發的機理,就可以對症下藥,治癒這個病症。拖延症,是一種心理上的病症、性格上的病症,是一種很複雜的心理行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戰拖就跟要改變自己的性格一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有涉及到人類心理行為的改變,都不是簡單的某一方面的改變。人,所有的性格和品質都不是像積木一樣一個模塊一個模塊獨立存在的,而是互相糾結成一張很複雜的關係網路,動一發而牽全身。

我們以「堅持」這個事情為例。要做到堅持,需要背後一系列複雜相關的其他品質或心理做支撐。我們想要堅持一件事情,需要怎麼去做呢?首先是把堅持的事情,例如跑步,要做一個合理的安排,讓自己能輕鬆的啟動起來,這裡需要你做事情要「有規劃」、「有條理」;事情啟動了以後,在剛開始的時間裡,你需要不斷的重複重複,要逐步的形成一種習慣,而要不斷的重複,你需要「意志力」或「毅力」的支撐;重複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人性天生喜新厭舊,你得能「吃苦耐勞」並有一定的「堅韌性」,從而不會「輕易放棄」;重複到一定的程度後,重複成習慣,習慣成自然,才可能比較輕鬆的堅持下去。

這裡說的算是簡單的過程了,只是這麼簡單的過程,你就至少需要「有規劃」、「有條理」、「意志力」、「毅力」、「吃苦耐勞」、「堅韌性」等各種其他的好的品性做支撐了,這些品性的每一種也都不是簡單得來的,也是需求其他更多的品性支撐的,甚至於他們之間相互支撐,螺旋提升的。任何簡單的一方面的改善,都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可不是隨便一劑靈丹妙藥就可以搞定的。

戰拖所面對的就是這麼一種情況,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網路的改善,可不是一種簡單的策略就能徹底的解決的。把拖延當成一種性格的缺陷,參考類似性格改善的方法,先承認拖延、直面拖延,而後去逐步的改善拖延的癥狀,降低拖延帶來的壞結果,甚至合理利用拖延的癥狀,帶來一些好的結果。這樣拖延症不治也治了。

戰拖,意味著跟拖延症站到對立面,跟拖延症死磕,正如上面所說,我認為這是不靠譜的。相反,合理利用拖延,讓其產生好的結果,這是我所認可的。而這一點,正是《拖拉一點也無妨》這本書中表達的核心觀點。

7.

網上有句話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界的專業人士站出來說,這話說的其實不靠譜。那麼在拖延界,我想說:人人都有拖延症,只是嚴重不嚴重而已。

關於拖延,有以下幾個事實:

第一、人會拖延,並不是想無所事事,無所事事更會讓人覺得不安或者有壓力;

第二、人們拖延,一般是借用做其他的事情,來避免做當下的這件看起來更重要、更有意義、更緊迫、更有壓力的事情;

第三、人們多數情況下知道自己會拖延,或在拖延;

還有,「江山易改、稟性難移」,這事兒大家也基本認同。

基於這些大家普遍認可的事實,《拖拉一點也無妨》這本書里,就提出了一種利用拖延這種消極行為而產生積極結果的方法,稱之為「結構化拖延」。

結構化拖延的方法,就是當你知道自己會拖延或在拖延的時候,設定一個自己不願意去做、會拖延的一個當下目標,然後去找一些看起來不那麼重要、不那麼緊急、不那麼有壓力的替代的事情,當然這些事情也是蠻重要的、蠻有意義的,甚至也蠻緊急的。你的拖延,讓你不願意去做當下那個既定目標,就會讓你選擇備選的其他事情去做,這樣你其實就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而不是什麼都沒做。

利用這樣一種拖延心理結構,就可以跟自己玩一些心理遊戲。設定一座大山,自己害怕翻不過去;那麼自己就會去翻一些小丘陵。這些小丘陵,應當是你安排好的、更需要去完成的一些事情。

例如,讓你一個星期之內,要寫完一部10多萬字的書稿,這是一座大山,你覺得自己可能完成不了,或者完成起來壓力太大,你就會想去做一些其他相對更輕鬆的事情,你可以給你自己安排寫幾篇篇幅在一兩千字的文案。後者做起來輕鬆愜意,很容易就搞定了,也許後者對你的工作更重要一些。這樣,雖然看似對你來講,最為重要的事情你沒有做,但是你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其效率和產能也還是蠻高的。

這就是跟自己玩的一個心理遊戲,那些必須要做的、優先順序高的事情,其實是沒那麼重要,也未必必須的,而重要必須做的,不妨做成可做可不做的級別。這樣,在不想做優先順序高、必須做的任務時,選擇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實際上也許就推動了那些真正重要事情的進展。通過這麼一種方式,讓自己對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做到: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

採用這樣的策略,也有些訣竅。訣竅就在於,要為優先順序最高的位置選對任務。最理想的備選任務有兩個特點:第一,它看似有明確的截止期限,但實際上並沒有;第二,它看似重要得不得了,但實際上並不是。幸運的是,這種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採用這樣的策略,你還需要一種很強的能力,多數的拖延症患者會具備的一種能力,那就是「自我欺騙」的能力。這裡所謂的「自我欺騙」不是真的欺騙,而是跟自己玩的一個心理遊戲,是真的安排一個「看起來重要」的事情,來促使「看起來不那麼重要」的事情的執行。否則,自己認為這是欺騙的話,自己是不會接受這種欺騙的。

這個策略還可以做另外一種變形,變形成推動當前想要做事情的進展的策略。這個變形策略很簡單。當一件事情,你不得不做的時候,你弄清楚其最後期限,你知道自己會拖延,你需要做的只有在最後期限之前找一件其他你更不願意去做的事情,這就是大山。當大山出現時,你就會願意做原來既定的不得不做的事情了。

所謂的「結構化拖延」,就是利用拖延這種原本消極負面的東西,帶來積極正面的效果。如此的話,拖延一點也無妨。

「有些時候,缺點也有額外的福利!」很多負面的東西,只要去合理利用,也可以產生一些正面的效果。這種理念可以嘗試借鑒到其他的地方,如何利用一件事情或行為的消極方面,轉變為有利的、積極的結果?轉換觀念,多數事情上都可以做到類似的效果。

8.

前面說,我在讀《拖拉一點也無妨》這本書的過程中,驗證了很多自己過去的經歷和知識,事實確實如此,舉一個例子。

書中提到了一個人,叫羅伯特·本奇利(Robert Benchley)。他在1930年為《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撰寫了一篇題為《成事要訣》的專欄文章,在文中他寫道:「只要某件工作不是某人當時本該做的事,不管工作量多大,他都能夠完成。」

對這句話,我深有感觸。

原來我使用日程表去規劃和管理我的事務,每件事務都安排在某天的具體的時間裡。結果發現,基本上在自己安排的那個時間裡,自己是不會做這件事情的,總是有其他的事情打斷,或者自己就是想先做其他的事情,回頭在做既定安排的事情。

從去年開始就不再怎麼用日程表規劃自己的時間,除了與人約談或者會議,這些不得不參與的,而且某種程度上是被動參與的事情上。因為我已經知道所有我當時應該做的事情,我都不能按照計划去做的。

從那時起,對於一天的任務安排,我只用todo list來管理,列出一堆的選擇,比如9個,允許自己只做到6個即可。剩下的就是自己在一天的工作生活中,選擇合適時間,找到恰當的心情和狀態,做到todo里9個任務的6個即可。這樣,對自己沒有什麼壓力,多數情況下,是可以做到的。

當然,除了這6個任務之外,會發現額外做了很多雜七雜八不在todo list的9個任務範疇里的事情。就是這裡說的,除了該做的沒做到之外,不該做的都做了。

這種方式對我而言是非常有效的,就是用這種方法做了很多的事情,被人稱之為高效、高產。

說的機械一些,我這是在摸索自己的使用方法,摸索我自己的使用說明書。我們每個人都沒有說明書,有說明書的都作古了或者即將報廢了。說的人性一點,我這是在自己跟自己死磕,自己跟自己玩各種心理遊戲,讓自己走向理性的自己想要的成果和未來。而感性的自己,從來都是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子。面對TA,你不能強硬,否則,TA的反噬更厲害;你也不能放棄,放棄的話,TA會任意生長,最後自己害死了自己。

從某個角度上講,這就是人性,這就是人生。

9.

內心中的這個小孩子,大概就是我們的天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認識到順應天性的重要性。

年輕一些的時候,我自以為有能力做很多事情,比如改變習慣和性格。最終各種嘗試下來,都沒有做到,或者沒有做到很好。

比如在時間管理方面,有段時間我很想要早起,做晨型的人,原因是看到好多文章說一些牛人都是早起的,並且早起有很多好處,比如有不間斷時間,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等等。堅持一段時間後,發現每天要早起真的是太痛苦了,還會讓自己的其他時間並沒有什麼效率,例如下午的時候,很容易睏乏,一整個下午都沒啥效率。

後來放棄了早起,嘗試針對自己的生物鐘狀態去安排事情。

例如睡醒後,我的狀態其實不是很好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比較清醒;我的狀態,上午的時候會很差,下午會比較好,傍晚前後最好,到晚上十點前後開始變差了。

根據這個規律,我嘗試在醒後還沒有完全清醒的時候,寫日記和其他的創作型的事情,睡眼朦朧,介於半夢半醒之間,頭腦沒什麼理性的禁錮,就可以天馬行空、信馬由韁的亂寫一通,往往會有些創意。

上午思維狀態不好,做一些常規事物性的安排、跟進,與人做各種溝通,必須要太多精密而費心的思考。

下午到傍晚,精神狀態好,就集中精力做一些需要較多時間投入和需要專註的事情上。

晚上十點以後,做些休閑或者讀讀書,或者做第二天任務的梳理,而後就準備睡覺了。

這樣順應自己的生理狀態,順應自己的天性,事情做起來就容易的多,也容易堅持下去,也就更容易取得成效。也可以嘗試改變,改的話,也只能是細小的微調,自己感覺不到,習慣後再調,慢慢的就會有很大的改變了。

10.

我不知道人有幾個自己,內在的、外在的?自我、本我?

不管有幾個自己,自己和自己都不是敵人,所謂的戰勝、克服、馴服……這些字眼都無法用到自己的身上。

我們只能接受我們自己的真實樣子,與自己妥協、與自己和解,與自己談心,與自己做朋友,順應自己的天性。

自己和自己是合伙人,是唯一伴隨自己一輩子生死的夥伴。


經過好幾年的研究(汗),久病成醫的我最近發現一個解決拖延的小技巧,試了一下,感覺方法略簡單粗暴,非常管用,分享一下。

這個方法可能並非適合所有人,畢竟只是我為自己量身定製出的方案,下面我將講一下設計或選擇適合自己方法的一些建議。

首先,的要意識到在面對拖延症時你的優勢劣勢都有哪些,以及由此而分析出的方法。

優勢(1):你既然意識到自己有拖延症併到知乎上提問,就意味著你想改變它。

劣勢(1):但是你僅僅在未發生拖延的時候摩拳擦掌,大喊」放馬過來啊!「恨不得將拖延症大卸八塊,卻在拖延的時候喪失了理智,放棄了改變的機會

——就像賴床一樣,你在昨晚設置鬧鐘,以為第二天起床毫無問題,第二天早上鬧鐘一響,你撲上去把鬧鐘關掉,繼續睡覺。

結論(1):你的方法必須在誘惑到來前的安全期準備,想在即將拖延時靠臨場思考說服自己,親測,非常困難。

優勢(2):因為上述原因,你或許搜集了各種方法,例如GTD,番茄時間法等等。這些方法還挺有用,可以基本保證你的堅持。

劣勢(2):要命的是,你對實行這些方法也採取拖延。

——有了神技能,但是CD太長,先決BUFF太多,就是用不了。

結論(2):你迫切需要一個引子去讓你開始這些方法,根據蔡加尼克效應開始才是最關鍵的。

優勢(3):人的絕大部分動作都受習慣支配,而習慣又與環境與生活的「大狀態」有關。例如我發現我在學校,自控十分容易,刷3小時題不在話下;一回到家,坐在我習慣在其前犯拖延症的桌子前,自控比登天還難,從6點到11點總共才學習6~7分鐘是常有的事。然而,由於「大狀態」貫穿你的整個生活,而由結論(2),只要在最關鍵的節點時間,開始行動,你就勝利了。

劣勢(3):拖延習慣久了的「大狀態」的改變豈是你說了算的?你只能隨波逐流!

——就像掉入河水中又不是很會游泳一樣。

結論(3):你必須有一些外力的藉助,強行在節點時間插入你的生活,改變「大狀態」的軌跡。

於是,我們最終得到方法如下的要求:

(1)必須在安全期準備,這是你的大本營;——鬧鐘

(2)需要一個引子去開始;——多點定時鬧鐘

(3)這個引子必須定時,且強力,足以保證你開始任務。——變態的多點定時鬧鐘

再於是,傳說中的宇!宙!超!級!無!敵!霹!靂!旋!風!一!擊!必!殺!拖!延!症!戰!術!出!場!啦!

需要的工具:手機,ipad等。(本人用的是ipad)

推薦軟體:

或者一個APP,叫「Alarmy」或者「變態鬧鐘」的,由於弄不到上面這款,我主要用這個。

很強悍的鬧鐘,必須要預設一張照片,然後以後要關掉鬧鐘,就要拍攝同一照片才能關掉。

有個二貨拍了個月亮。

有個二貨拍了樓下的妹子。

完!全!無!解!啊!

我拍了這張照片:

有人會問,沒有關不掉的鬧鐘,我只要把機子關掉就行了。

這是個好問題。我用了個「圍城必闕」的小技巧:事先許一個「毒誓」,要是膽敢用關機等手段終止鬧鐘的話,就要遭受怎樣的懲罰。(我還是挺怕這個的……)上圖的Pro.M就是其中的一個懲罰等級。

同樣的方法,也可以治賴床。

(由於在周一到周四段我已經找到了另外的方法自控,所以節點時間主要插在周末。)

不要選太好聽的音樂,不足以把你從拖延狀態打斷反而讓你感覺悅耳動聽的那種。如圖音樂是警笛,聽起來類似防空警報,真的要「死人」那種。

你殺死了「拖延症」。

恭喜獲得稱號「戰拖成功」。

這個方法可能適用於你,也可能不。但我相信總的規律應該也還是有用的,大家也可以研究一下適合自己的方法。

(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01、焦慮情緒的解析

焦慮情緒是指向未來,是擔心有不好的事情會發生。擔心的對象多種多樣,比如犯錯、失敗、被質疑、被否定、被貶低、被嘲笑、被冷落、被疏遠、生病、意外、死亡......以無意識的、快速的、自動化的、習慣性的、模式化的思維邏輯推理、畫面想像的形式存在,引發焦慮情緒體驗。焦慮情緒同時也在推動著上述思維形式。思維形式和情緒感受交互影響,相互促進、惡性循環。

02、焦慮癥狀的解析

焦慮反映在思維上:擔心有不好的事情會發生。焦慮反映在情緒上:緊張、不安。焦慮反映在身體上:胸悶、呼吸短促、肩頸僵硬、頭暈腦脹、頭沉、心跳加快、呼吸困難、腸胃不適、失眠多夢......焦慮反映在表現上:坐立不安、瞻前顧後、猶豫不決……焦慮反映在人際上:敏感、多疑,猜忌、迴避......思維形式推動著焦慮情緒,焦慮情緒引發身體不適和外在的不良癥狀表現,影響著自己對自己的感覺和看法,以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和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又影響著情緒變化......

思維形式和內容、情緒感受、身體反應、外在表現、外界人際關係評價等交互影響,相互促進、惡性循環......以上任何一個方面,都可以成為新的誘發因素,引發一個新的惡性循環。

舉例:自己擔心某人會懷疑、否定自己,從而感到情緒緊張,從而身體僵硬、胸悶、呼吸短促、表情不自然,感到不舒服,他人看到自己緊張不自然,感覺自己心裡有鬼、不真誠......

03、常見的焦慮形式

廣泛性焦慮:經常或持續的無明確對象和固定內容的提心弔膽及緊張不安,肌肉緊張,難以忍受而又無法擺脫。是習慣性的對事物的消極預期和災難化聯想,以及習慣性的焦慮情緒和迴避做法。是一種謹小慎微、嚴防意外發生的身、心狀態。

軀體癥狀:焦慮情緒引起的身體不適感,如胸悶氣短、肩頸僵硬、頭暈腦脹、頭沉、心跳加快、呼吸困難、腸胃不適......很多當事人一開始的時候會以為是軀體疾病,跑到醫院檢查又發現不了什麼實質性的問題,醫生往往會給一個輕微病症的診斷,有的醫生會建議去看心理科,後來才知道是焦慮的軀體癥狀。

失眠多夢:焦慮情緒和軀體癥狀引起的睡眠困難。很多是因為擔心睡不好影響第二天的學習、工作或者人際關係而焦慮、睡不著。從某種層面來說,黑夜是對白天的逃避,真正的壓力源是學習、工作或者人際關係,現實問題解決了就能睡的踏實。

疑病症:為身心健康擔憂,對身體過分關注,感覺過敏;各種檢查均未發現器質性疾病,未發現主觀癥狀的軀體原因。對軀體癥狀的疑病性解釋和災難化聯想,引發焦慮,擔心、害怕。從某種層面來說,疑病癥狀是對壓力的一種逃避反應,是身心在給自己爭取休息的時間,爭取到更多的照顧、尊重和體諒。

驚恐發作:急性焦慮發作,無明顯誘因、無相關的特定情境,發作不可預測;在發作間歇期,除害怕再次發作以外,無明顯癥狀;表現為強烈的恐懼感,可有瀕死感、失控感等痛苦體驗;突然開始,迅速達到高峰,發作時意識清晰,事後能回憶。對身心癥狀的疑病性解釋和災難化聯想,引發恐懼,擔心、害怕。從某種層面來說,驚恐發作癥狀是長期壓抑的情感的急劇爆發。

強迫癥狀:窮思竭慮或反覆檢查,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體驗到觀念或衝動來源於自我;有癥狀自知力,感到異常,希望消除,但無法擺脫,因為焦慮和痛苦。實際上是身心試圖通過反覆思慮或檢查來獲得心安,以減輕焦慮感。或者通過某些現實層面無法實施的想像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社交恐懼:在意自己的表現和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害怕程度與現實處境不相符,對所怕情境迴避,直接影響社會功能。大多是因為擔心別人看出自己的緊張不自然,所以才會緊張不自然。社交恐懼症者內心深處是害怕孤獨的,渴望被陪伴和關愛。

04、焦慮的形成原因

從小到大的家庭、學校教育,以及後來的生活經驗,造成當事人內心自卑、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遇到事情容易焦慮,渴望成功和優秀,害怕失敗和犯錯。一般焦慮者有很強烈的控制欲,這一點會充分的表現在學習、工作和人際關係的各方面。

當事人也是閑不住的,一閑下來就能夠感受到內心的焦慮,同時也會感到壓抑,需要不停的忙忙碌碌,忙碌可以安撫焦慮的心靈。需要通過持續的證明自己,來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時間長了之後,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焦慮癥狀,緊張不安、身體僵硬、遇事退縮、挫敗、自責……逐漸演變成焦慮症。

當事人在遇到事情之後,會根據自己過去形成的生活經驗和自我觀念,預測自己會犯錯或失敗……他人會否定、貶低、嘲笑自己……從而焦慮,從而變得消極、退縮,這樣的自我預測可直接導致事情的失敗,從而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確實能力不足。

05、康復從想法開始

覺察自己的思維活動過程,發現是怎樣的生活經驗、自我觀念、自動化思維在使自己感到焦慮。需要先放慢自己,才能把自動化的、快速的思維過程認識清楚。把思維的內容和依據記錄下來,檢驗其真實性與合理性,對過去、現在、未來和自己、他人、環境重新進行解讀,用更真實、合理的想法代替原有的思維。包括:對過去發生的事情的解讀,對當前正在經歷的事情的看法,對自我、他人和環境的認識,對即將發生的事情的預設。

這就是認知重建,這一部分的工作量比較大。可以在實際生活中就事論事的,通過實際的焦慮事情,來發現自己頭腦中的想法,過去的生活經驗,既成的觀念,以及對未來的預設。具體的過程是:我感到焦慮了,剛才發生了什麼?我想到了什麼?我為什麼會這麼想?我這麼想的依據是什麼?我還可以怎麼想?我怎麼想更合理?我的想法改變了之後,我的感覺怎麼樣?

06、康復從情緒開始

覺察自己的情緒變化和身體反應。為自己的情緒和身體反應命名。做一些事情放鬆、愉悅自己的身心。情緒和身體反應的變化也會引起思維的變化。催眠引導放鬆、繃緊放鬆、語言暗示、畫面想像,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滿足自己的身心需求......

繃緊放鬆訓練:依次用力的繃緊身體上的大塊肌肉,比如小腿、大腿、臀部、腰部、腹部、胸部、雙臂、肩部、頸部的肌肉,持續的繃緊,直到感覺綳不住了,然後鬆開、放鬆。

語言暗示:輕柔、緩慢的語言暗示,放鬆、平靜、安心……

畫面想像:回憶曾經的美好體驗,輕鬆、喜悅、自信……的回憶。或者想像藍天、白雲、海邊……等美好畫面。想像的如同真實發生,儘管內容是想像出來的,但感覺是真實的,正如病理性的焦慮、恐懼感也是自己邏輯推理、畫面聯想出來的一樣。

做自己感興趣、擅長的事情:揚長避短,更容易專註進去,更容易取得成效,進而可以獲得輕鬆、愉悅、自信的感覺。

滿足自己的身心需求:對自己好一點,看到自己身體和心理的需要,給與適當的滿足,對自己多一些理解、寬容和愛。

07、康復從行為開始

覺察自己的迴避、退縮和拖延的行為習慣。

越是逃避的,越是焦慮和恐懼。打個比方說,自己遇到一隻狗,然後感到很害怕,轉身就跑,也不敢回頭看,跑著跑著就感覺在背後追自己的是一頭惡狼,更加恐懼,再跑著跑著又感覺在背後追自己是一頭猛虎,再跑著跑著就感覺背後是無邊的恐懼,從而更加的疲於奔命,焦慮、恐懼和疲憊,甚至會絕望。

尋求依賴、抱怨他人,會加重自己的焦慮。

一個是認為自己無力面對和解決,必須要依靠他人,再一個是別人並不欠自己的,也無法為自己承擔,所以也會拒絕。

依賴性強的人最害怕的就是被拋棄,因為自己無法給予他人滿足,反而需要持續的向他人索取,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樣,他人早晚會感到厭煩,從而拋棄自己。喜歡抱怨的人,儘管能夠獲得一時的滿足,但是從長遠來說,大家都會避之惟恐不及。

勇敢的面對問題和循序漸進的解決問題,能夠提升自信心。往往在面對了之後就會發現,原來它也不過如此。很多問題要解決起來都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如果總是想用最快的方式最好的解決問題,往往就會面臨失敗,而且還會受到傷害,失去面對和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勇氣。比如要跑100米,正常人七八十步可以完成,而心急的人卻想用兩步跑完,不僅失敗,而且因為步子邁的太大,而受到了傷害,從而一蹶不振,離目標還很遙遠。

系統脫敏法、暴露法,想像預演和生活實踐……

系統脫敏療法:把某個焦慮、恐懼的對象劃分為若干等級,等級要相對均勻,幅度要相對小一些,然後從焦慮、恐懼感最弱的情境開始,進行放鬆訓練,用放鬆代替焦慮、恐懼感,直到可以完全放鬆下來,再進行下一等級的放鬆,依次進行脫敏。

想像預演:對於某個焦慮、恐懼的等級,還無法從現實層面適應的情況下,可以先進行想像預演,就是把自己焦慮、恐懼的情境想像出來,然後置身其中,觀察自己的想法,如果發現不合理的地方進行調整;觀察自己的感受,進行放鬆訓練;觀察自己的做法,如果發現不合理的地方進行調整。從而通過語言建立理性的想法、放鬆的情緒感受、有效的行為做法,作為應用於具體生活情境的準備,提前獲得自信和經驗,再落實到生活中。

08、別人如何看自己

中國人都比較好面子,所以比較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

在自己目前還比較焦慮的情況下,自己就是會有一些不良的外在表現,他人因此也會對自己有一些不好的看法。理解、接納自己,容許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不管你接納不接納,它們都存在,所以只能夠容納、允許。隨著自己的思維方式、情緒和身體反應、外在表現的持續改善,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也會發生改變。

所以說這是一個由內而外的過程,我們採用壓抑、掩飾和偽裝的方法很難獲得他人對我們的認可,只有當我們真正的自信和勇敢起來,外表才會自然而然的煥發出輕鬆、自信的感覺。

09、找回真正的自己

在過去的負性生活經驗(他人的否定、自己的失敗)及所形成的自我概念(自己是無能、沒價值的)的陰雲的籠罩之下,就是真正的自己,是與生俱來的、本源的樂觀、自信和勇敢。清晰的認識到自己過去的生活經驗及所形成的自我概念(包括對自己、他人和事物發展變化的認識)對自己當前的思維方式、情緒感受和行為做法的影響。撥開雲層,看見真正的自己。如果沒有了那層陰雲(擔心、害怕、自卑、不安)自己會是什麼樣?擔心、害怕的背後是「我無能、沒價值」的自我概念,在自我概念的背後是過去他人的否定、自己的失敗,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自己,是與生俱來的、本源的樂觀、自信和勇敢。

10、綜合的調整自己

提高自我覺察的能力,覺察在焦慮發作時的思維活動的形式、情緒變化、身體反應和外在表現,認識到它們之間的聯繫,分別調整。可以提前進行想像預演,閉上眼睛,設計一個讓自己感到焦慮和產生焦慮癥狀的情境,放慢呼吸、放慢時間,看到其中的思維活動過程、情緒變化、身體反應和外在表現,看到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依次進行調整,發現、調整、暗示、實踐......

如果把人的心理比喻成一部電腦,自己的觀念、思想、情緒感受和行為習慣就好比是事先設計好的程式。當事人的原有程式出現了BUG,需要修復,可以把新的觀念、思想、情緒感受和行為做法設計進去,或者設計一個更高的智能,讓當事人在「不清醒」的疑病狀態里的時候,高級智能就會來提醒他認識到思維的虛假性,從而從「不清醒」的疑病狀態轉回到「清醒」的現實狀態。這項工作需要在心理諮詢中,由心理諮詢師帶領當事人通過問題解析、認知重建、行為訓練和催眠暗示來逐步的實現。

11、給焦友們的忠告

要做的工作還是挺多的,自己要有耐心、要多努力,循序漸進、腳踏實地的探索、調整和完善自己。記住:慢就是快,快就是慢;足夠慢,才能足夠的快。這就好比跑500米,正常的是要用數百步跑到,而如果要求自己幾步就跑到,勢必就會感受到挫折和失敗,甚至是受到傷害。如果感覺自己容易迷失在自己的思維過程、情緒變化、身體反應和外在表現里,感覺自己調整有些困難,可以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協助,以加快康復進程。

本文摘自我的原創電子書《焦慮症的心理治療和案例解析》。


我也是一名拖延症患者,我無數次被別人說你怎麼那麼愛拖延啊,我不等你了。別人每次說完這一句話我才會開始有所行動,或者我還是一動不動。拖延就這麼拖拖拖下去了。

到目前為止,我還倍受困擾,不過自從我開始運動之後,整個人精神好,積極性高,做什麼都來勁兒,大腦似乎處於一個不安分的狀態。

前幾天我也打算著我要在哪天哪天看書,看到第幾章,然後上了一下網說要去查東西,查到一半,扣扣就晃動了,別人推介看電視劇什麼的,自己就去看了,看完之後時間已晚,書就看了一半,而且還是一邊玩電腦一邊看的,現在書里的內容我一個字都記不清了。

每次自己總想著規定自己在哪天完成哪一本書,然而真正到來,又被所謂的借口給躲避了,所以我的書總是漫漫無期看不完。

不過我現在已經慢慢改變我的生活計劃,只有多看一點書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美好不是嗎?其實心理暗示對自己是有幫助的,我在運動的時候總是告誡自己還有多少多少就可以完成了,我要變漂亮我要健康什麼的就有動力繼續堅持運動下去。在拖延方面上,我覺得先規定自己看書看到多少章節,然後就去放鬆一下,獎勵自己一些吃的或者其他東西,然後繼續看。也許這種間隔的方法不好,那你就試試把你一天需要做的記錄下來,現在這種記錄軟體的東西很多,你應該完成了才可以玩手機,要不就給自己一個懲罰。

拖延真的是一個不好的習慣,只有慢慢改變了,而且不要把拖延浪費在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面,你要天天告誡自己,要做一些值得自己去做的事,那樣你就會積極動起來。


應試過程中的懶惰導致的拖延問題跟個人時間管理混亂導致的拖延問題性質是不同的。

水平有限,僅談談題主所說的應試問題吧

個人覺得,一般情況下(對於普通的、正常的人),問題並不是出在「什麼時候應該刻苦努力,什麼時候應該放鬆休息「的計划上。而是:你準備通過一定代價和付出換取的東西,是否真的是你強烈渴求和嚮往的。

我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很少主動拖延,反而可能很積極,因為代價和收穫比起來很划算;

而類似考試或其他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做起來就沒那麼輕鬆了,我們頭腦里會不斷冒出各種借口希望給自己鬆鬆綁。「拖延」更是最容易突破心理防線的現象:「哦,我並沒有懈怠,只不過是準備稍微等一等,說不定放鬆一下後努力的效果更好呢……」,然後就是進入惡性循環。

就拿考試來說吧,在自己誇下豪言壯語準備應試的時候,先問問自己是否已經克服了心理上所有的障礙,可以全心全意投入進去了。不能還有以下暗藏的想法:

1、畏難:這個考試太難了(這門課一直都是我的弱項),這類考試從來都考不好;

2、努力無用論:報名的人太多了,機會渺茫,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我的水平努力也沒用;

3、動搖:其實我根本就不想考(含金量很低,不值得考),是爸媽非逼我考的;

4、輕敵:很簡單的,不複習也沒問題;我比別人水平高;

5、捷徑心理:我有關係(後台),考不好也能入圍;萬一沒複習好可以考前買答案……囧;

6、有退路:這次實在不行,還可以下次再努力。

……

有了類似以上的障礙,基本上一開始內心其實就已經動搖甚至放棄了,至於後來什麼」60天、40天「的問題,不過是各種掙扎和自我安慰。

經歷過高考的人,應該都有體會,那種連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議的毅力和堅持,都是被逼出來:你沒有退路,基本沒有第二次機會,只有前進才有未來,只有這唯一一條路才有光明。

同時,成功後的回報是你幾乎願意用任何代價去換取的。(誇張了,呵呵)

想從這種惡劣循環中解脫出來基本只有兩條路:

1、徹底放棄吧。這個世界上沒有哪條路是唯一的,非走不可的。別在惡性循環中繼續折騰自己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更有意義的活動中去,也許柳暗花明又一村;

2、破釜沉舟吧。想讓自己以後好一點,就要現在對自己狠一點。對,就是現在。立刻!馬上!別管什麼」60天、40天「的無聊問題了

一個堅定的決心比什麼都重要(戰略),具體執行的計劃和方法太多了(戰術),自己找個適合自己的,關鍵是堅持持續下去。

(小心別又陷入不斷挑選和糾結各種」學習方法「、」技巧「、」成功經驗「的深淵中,踏踏實實就是最好的方法)


我覺得拖延只是表面的,根本的原因是你害怕痛苦,你不敢直面痛苦,複習這件事情可能對你來說讓你潛意識聯繫到某種痛苦,可能是怕考不上的痛苦,可能是複習本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反正類似的,如果你敢於去面對痛苦,直面它,我相信很多癥狀會不出現,你可以看看《少有人走的路》,逃避痛苦是很多問題的根源


題主更新:

這幾天還是很困擾,就去做了諮詢,回來就看到有新答案了,親愛的我愛你們╭(╯3╰)╮

今天去做了60分鐘的心理諮詢。諮詢的老師是應對出國、考研、就業困擾的專業戶。

然後得到了幾點建議:

1.不要上網對照拖延症、狂躁症、抑鬱症之類的了,以免造成複式心理暗示。同學你很聰明很正常!

2.不要再做幾天、十幾天的計划了,以免給自己拖拉的借口。每天做每天的計劃,然後立刻獎勵自己,不要總是唾棄自己= =

3.拔掉網線來複習

4.游泳、跑步,讓自己精神狀態好起來

5.不要困擾於看不到結果。不要給自己一個「我必須XX」的暗示,考研可以報報名(對這一點我強烈存疑),工作呢也投點簡歷,出國也準備著。到時候能考上研就讀,有獎學金就出去,再不濟咱們找到工作賺錢去啦!


公司賬號有一篇文章正好說的是拖延與焦慮,有實際的案例,你可以參考下。

還在為你的焦慮而焦慮?這會讓你更焦慮

焦慮,是一種恐懼、害怕或者擔心的情緒,通常都沒有真正的理由。焦慮源於害怕,但有著比害怕更深刻的原因。與害怕相比,焦慮也許是那些表面看起來無害的狀況所引起的,或者只是一個人的主觀產物,是我們不能控制的內在情緒造成的。日常生活當中有一些焦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持續的、強烈的、長時間的或者反覆發作的焦慮就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可以解釋的了。

關於焦慮的原因有很多說法,弗洛伊德認為任何情感都與衝動相連,一旦衝動被壓抑,情感就轉變成了焦慮;還有觀點認為焦慮來源於人們感受到自我價值受到了威脅,可能跟自己在性關係和工作中的表現有關;行為心理學家把焦慮看做某些事件的反應,這些事件和過去給我們造成恐懼的經歷有某些相似的地方。

焦慮是我們自我保護的生存機制,讓我們面對任何事都有充分的準備。但是有的時候我們會重複一些完全沒有必要的,或者被放大的焦慮,這讓我們失去目標,陷在情緒里,影響我們正常的生活和學習,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拖延症了。

如果一件事情我不能預見到結果,我會一拖再拖,這讓我喪失了很多的機會、機遇。成功離我越來越遠,價值感越來越低,我越來越不快樂

案例一

在我的記憶中,我也曾經在愛的包裹下無憂無慮的生活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有了煩惱,不。當不如意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我開始試著思考,試圖解決困惑,仍然有意外時有發生。苦惱、無奈這樣的情緒在我的心裡滋生蔓延,我再次向身邊的人學習如何解決生活中的意外。這個時候我發現爸爸在遇到問題時總是緊鎖眉頭,有的時候就能夠克服難題。我恍然大悟,原來問題不是不能解決,是想得不夠周全。為了儘可能的周到,我在做每件事情的時候都想得很多,試圖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慮到,慢慢的我開始抱怨,我讓自己成為了受害者。

一旦陷入了這種情緒,我就覺得渾身都喪失了動力,於是越來越多不可控制的事情發生了。我感覺到了我的渺小、無助和無力,我開始徹夜難眠,腦袋在不停的思索,我想停下來,但停不下來,於是我學會了酗酒、吸煙、玩遊戲,並以此填充時刻處於焦慮的大腦短暫脫離焦慮。

看起來焦慮讓我如此痛苦,事實上背後一定有巨大好處。思慮周全讓我不用耗費能量,就能運籌帷幄。在事件發生前靜下來思慮可能性,一切皆在意料之中,使自己不慌不忙,沒有衝突。既能拿到利益又不得罪人。「君子動口不動手」也許就是這麼來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諷刺離我遠去。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踏實和安全感。我可以處心積慮的算計,用來最大化自身利益。

為此我付的代價很大。計劃趕不上變化,總是往意外方向發展,和我想要的背道而馳。我明明不想傷害別人,卻總是給人陰險的感覺,尤其是結果脫離了我的掌控時,我感覺都要瘋了。如果一件事情我不能預見到結果,我會一拖再拖,這讓我喪失了很多的機會、機遇。成功離我越來越遠,價值感越來越低,我越來越不快樂。年紀輕輕的我,有了白髮,好多,抬頭紋,好深。跟姐姐在一起,總被人問,我這個當哥的比妹妹大幾歲!

我決定必須改變,我開始學習改變,了解自己的模式,學會覺察、探索自己內心到底發生了什麼,嘗試跟他人真實的溝通。儘管在學習中我經歷了坎坷、痛苦,也有曾經的退縮、膽怯和懷疑,卻也深深懂得了什麼是快樂、陽光心態。

現在我每天給自己制定計劃,把精力鎖定在目標上,不無謂的精力耗損,不浪費時間思考虛無縹緲的東西。使自己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正確的時間地點,做有效的事。一切以目標為準,以達成導向,以自然開心喜悅充盈自己的生活。現在的我,工作比以前踏實、輕鬆了,效率提高了,有了自己的私有時間。家庭中沒有了吵架,多了份理解,沒有了指責,多了份關愛。

我害怕自己投入了全部的時間精力,做出的結果卻不是最好的,於是選擇拖延,在最後的時間裡敷衍了事,這樣就不會覺得自己很糟糕

案例二

我從小就是老師說的那種特別聰明的孩子,平時無所事事,成績總是在班級的中下游徘徊,但是一到最後一年,小學的五年級,初中的三年級,就會一躍成為班級的前幾名。在我看來,一切都那麼的容易,我想要的都唾手可得,所以從來沒有好好學習過。高中的時候,我依然延續之前的模式,這一次卻不好使了,高中的課業量太大,我再怎麼聰明都無法在最後一年消化所有知識。經歷了高考的失敗,我父母把我送出了國。

而我的焦慮就是從出國開始的。美國的大學本身就很嚴格,而我讀的又是社會科學類的專業,每門課每個學期都要寫大量的論文。起初,我的焦慮只在交論文前幾天發生,隨著截止日期的臨近,我會越來越焦慮,不停地去查資料找素材卻不動筆,終於拖得不能再拖,才在最後的時間段完成任務。沒有經過長時間打磨的論文雖然不會拿到最高的分數,但的確是最短的時間裡達到了最好的效果。

參加工作以後焦慮引起的拖延嚴重影響了我,我開始逐漸意識到自己其實是害怕失敗的。我害怕自己投入了全部的時間精力,做出的結果卻不是最好的,於是選擇拖延,在最後的時間裡敷衍了事,這樣我就可以說,我不是做不好,只不過我沒有用心而已,你看我不努力做出來的成果也沒比別人差太多啊。漸漸的,老闆不再把重要的工作交給我,就算我不用心做出的成果比別人用心做的還要好。沒有人會喜歡一個不負責任,不肯投入的員工。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是在心裡抱怨老闆太刻薄,更加嚴重的敷衍了事。

一直到某一天,我在刷網頁,發現我有的同學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並且在行業內小有成就。而當年,他反覆推敲修改一個月的論文,拿到的分數還比不上我一晚上熬夜的結果。現在,他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而他在行業內所取得的名氣和成就可能是我這輩子都得不到的。

這件事帶給我的衝擊非常的大,我覺得如果我再不改變,我的人生就完了。於是我換了一份工作從頭開始,在新的工作里,我會記錄自己所有的想法,哪怕在洗澡的時候靈光一現,我也會帶著滿身的泡沫只擦乾手,把想法記錄在手機上;每天下班前,我都會拿出十幾分鐘的時間回憶自己一天的時間裡做了什麼,每一件小事都可以給我帶來成就感,因為我不再拖延。我不再浪費時間去焦慮,而是認認真真的工作,痛痛快快的玩。這樣堅持了有半年的時間,我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在工作中承擔更多的責任,自己也變得更快樂。

知己主義觀點: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在我們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就開始了,在我們準備好的時候就結束了。

轉載請註明來自知己主義公眾號:zhijizy


拖延的體驗大家都有,重要的是怎麼處理壓力與焦慮。

我有一個對自己很有效的方法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也不知道對你有沒有用,但我說一下。

我的方法就是堅持拖到最後一刻才做。

你會覺得我有病吧,但是實際結果在我身上就是:

第一,我不譴責自己了。其實我覺得對於拖延症來說,停止譴責是最大的止損。停止譴責,你的很大一部分壓力源和焦慮源會消失,後面做起事來更順暢。

第二,我的注意力轉向了。以前會覺得別人大概主要多長多長時間來做一個事情。實際上,這種經驗是可以改寫的。我的注意力會漸漸放在如何更快更好地完成一件事,也會慢慢學會分清主次,抓大放小。

第三,效率有了明顯提升。我從大學到研究生考試的複習時間與論文的實際寫作時間基本都被壓縮在兩天之內,應該來講算快的。我會不斷去找能讓自己更省事省時間的辦法,並把這個當成一種樂趣,以至於最後變成了一種優勢積累,比如很容易就把書或者論文的核心內容提煉出來,看個標題和目錄就知道哪一部分比較有用。這個還真不是聰明,相信我,這是被自己的懶逼出來的。

第四,變得不愛浪費時間。長大了自己就是自己的家長了,我發現對自己的管束也有一個逆反的心理!如果對自己說:「你該複習了!」常常換來的是「我就不」,而對自己說:「你該玩了」——我的行動會產生一個「好啊好啊~」到「求求你了我想干點別的」到「我偏不」的神奇轉變歷程。我自己是無數次見證了這一奇蹟的發生,這裡有很多弔詭之處我不太會解釋。但是有一點是要記住的,所有事情都能成為逃避另一些事情的借口,比如說玩是為了逃避學習,但有時候我可以用學習逃避另一個逼著自己玩到吐的遊戲。

第五,用實在的被懲罰來制約自己的下一次行動。這個不多說,有的時候人就是要跌一跤才知道疼,進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你要知道自己被自己坑了的屈辱滋味,然後強化對這種感覺的憤怒。但是成本要可控,比如說我喜歡旅遊,但打包行李這個事情上就特別拖,我就嘗試了一次臨行前才裝兩樣東西走什麼吃的也沒買的屈辱經歷,深受其害以後痛改前非。別說,這次我還真就明白了什麼是必須得帶的,以後我也就不磨磨唧唧了,走之前的整理邏輯也清楚了許多。這算是用教訓長記性了。

第六,找到更多的興趣愛好。這個是把拖延症有利的一面發揮出來的一個行動要領。我每次逼著自己不去學習的時候就「被迫」發展了很多興趣愛好,比如有段時間我就看學校海報欄上什麼稀奇古怪的活動和比賽都會想參加參加,還拿了獎居然,還有的經歷我以後找工作也能拿出來聊一聊。有一段時間我就什麼也不做天天翻美容和時尚雜誌,居然也有很多收穫。還有段時間考研複習堅持不下去,轉而天天抄英文詩……這些看起來只是為了滿足我變態愛好的屁用也沒有的事也會變成人生經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迫拖延時有助於發現自己更多的一面。

堅持拖延有這麼多的好處,相信大家都已經印象深刻了吧。其實你就把你自己當成一個有主動意識的電腦就行,開機開時間長了就關了散散熱,一個進程帶不起來就試試另一個進程。

但是我還是要發一個免責聲明,對於「逼著自己拖延以產生對拖延的倦怠情緒」這一方法只對我自己處理一些事情的過程中有效,我只是想讓大家知道還有這麼一種應對機制,不是想建議你們都來嘗試這麼干,那些本來內在節奏感良好的就更不要模仿了。對於那種有一定自省力和自制力但又被拖延症帶來的焦慮和壓力搞到崩潰的人我建議倒是可以嘗試一下。

我也想知道更多這麼做(對我而言)到底為什麼會有效的內在心理原理,如果有知道的不妨告訴我。


作為一個資深的拖延症的患者,常常被焦慮和擔憂所困擾,印象特別深的是碩士畢業之前寫論文的那段時間,有時候一周都寫不出幾個字來,整天混在網上打發時間,後來看了《戰勝拖拉》這本書,這本書還是挺實用的,試著用書里的方法來實踐,用了一周時間進入狀態,進入狀態之後靈感如泉涌一樣,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就把初稿完成了。把一些心得寫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1.憂心處理,導致拖拉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恐懼,作者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如果兩層樓之間搭一塊木板,恐懼導致你不敢走過去,但是你身後著火了,你就會義無反顧的踏上木板。大火就是deadline,而對任務的恐懼就是抬高木板的主要原因,恐懼當然包括各種內容了,比如對畏難情緒、對完不成任務的畏懼、追求完美的心態等等,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那本書。

2.逆向日程安排,之所以拖延,很多時候是畏難情緒,任務看起來一大坨,千頭萬緒,不知道如何著手,所以需要把任務分解成簡單的子任務,然後把各項子任務按照逆序進行安排,從簡單的子任務開始做起,慢慢的進入狀態。

3.堅持不懈的開始,拖延症是會反覆的,這件事情克服了,其他事情也會拖延,所以要允許拖延的存在,堅持不斷的開始任務,只要第一步邁出去了,往下就好走了。

要學會和拖延症共處,因為有時候拖延也有用處,很多事情拖一拖,會有柳暗花明的感覺。


自知自制力不強,在成功逼自己學了一陣子後,覺得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了。

暴力解決拖延——你不需要有意志力,有決心就夠了

核心理念

  • 受到誘惑時,人是不理智的。

  • 再強的意志力總有疏漏的時候,不能過於依靠意志力。
  • 最大程度限制誘惑源,改善環境。

消除一切誘惑源

1. 應用部分

  • 智能手機可以用,但是只留辦公軟體。我的意思是連購物、社交也不能留,你可以在休息時用電腦網頁解決這些問題。
  • 電腦上的遊戲必刪,遊戲賬號能刪就刪,不能刪的改密碼,並且把驗證郵箱改到一個不常用的郵箱,郵箱改密碼或停用。我指的改密碼是一次性的亂碼,不要記住。

2. 網頁部分

  • 電腦上Chrome瀏覽器的Wastenotime,Safari也有可在蘋果官網下載。請只把一定會用到的網頁添加到allow list,然後將密碼改成一個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組合(例如三個朋友的身份證後四位的組合)。
  • iPhone用戶可以限制Safari的訪問,像我這樣忘記限制密碼的(羞)可以將搜索引擎改成Google並禁用Safari的數據使用。

    Android用戶我相信你們有更多方法。

(大家應該看出來了,消除誘惑源的一個要點就是——給自己使絆子!)

建立合理工作體系

1. 周日制

  • 只有周日可以放鬆
  • 即使再忙周日也必須放鬆至少半天(推薦下午)

2. 拖延制(不要吐槽了近來答主中文水平不太行了……)

  • 工作時一切與工作無關的想法、衝動全部記錄下來,分為事後處理和周末處理。例如:事後給女友回簡訊、周末看某電影。(我在Wunderlist里有Delay和Sunday兩個專門列表)

3. 按時提醒自己設置Wastenotime

(這裡隱含了很重要一點就是——讓自己安心工作,不因面臨誘惑而焦慮不安)

不需要有意志力,有決心就夠了,因為邁出第一步以後就由不得你了

想起什麼再補充。


我覺得要解決焦慮與拖延,重點在於執行力,下面分享一篇讓我蠻受益的文章,文章總結了執行力的三要素,希望能讓更多人從此擺脫焦慮與拖延帶來的煎熬。

你我的經驗都是,如果一件事情你想干,通常都不會幹的太差,而且怎麼干都不累,執行力超強。執行力強,有3條非常重要的要素:第一,你必須有信心,也就是你覺得卧槽這事兒肯定行。第二,有清晰的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有明確的結果,可量化的KPI和截止時間。第三,有反饋,費半天勁沒反饋換誰執行力也持久不了。這3個要素是兄弟,缺了誰也不行,他們在一起組成了一個閉環。

如圖:

上圖提到的這3個因素,環環相扣。首先你要無比相信一件事情,內心深處你想的就是:不可能不行。光有信心不行,你還得把信心翻譯成一個明確的目標,這個目標你不能說是類似於「從今天開始我要好好學習了」這樣的屁話,目標需要足夠具體,說「在互聯網營銷行業,2016年7月31日之前,達到月薪2w」這才是一個清晰的目標。有了目標你去動手,你必須建立一個反饋機制,沒反饋還一直干那不是傻帽么,換誰也不能持續的執行,反過來你有反饋,積極的反饋讓你增加信心,消極的反饋讓你驗證一件事情是行不通的,執行不順暢讓你知道換方式,而不是持續打擊信心。

所以執行力差只是你看到的表象。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聊聊信心、目標、反饋這3個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了,執行力差的問題也就隨之而去了。

第一個問題:信心

沒錯,我是一個信心爆棚的人。信心和慾望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由於我自己執行力超強,所以我也想研究我自己,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和書籍,有一本心理學的書,叫《改變,從心開始》給出了一個科學的答案,這本書提到:思想,信念和認知,都會影響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每個思想都會轉譯成生化語言,由神經縮氨酸來進行傳遞。

有一個故事,說有個富商,去醫院做檢查,檢查做錯了,說富商有癌症,1個月之內就掛了,富商知道後天天抑鬱,無比的抑鬱,結果大家想到了,改變真的從心開始了,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反覆告訴自己,得癌症了要掛了,結果1個月之後富商真的掛了,這個故事裡應證了生化語言的存在,也應證了觀想的力量。

那怎麼建立信心呢?我建立信心的過程歸納一句話就是:目標小,馬上做,快速得到結果。我承認我是一個衝動性格的人,我想到什麼馬上就做,比如我在09年的時候突然想起來畫油畫,所以我馬上去買了畫架、顏料、松節油(當時我不知道什麼是松節油,還是賣畫品的人告訴我的),這是我在09年,從0基礎到1個月畫的畫

你看到了,我就是想這麼做,我也沒想當畫家,一個月的水平能讓我滿意,我做事情的信心+1。我們看這個建立信心的成本有多大?無非是買一套畫畫用品,然後管他三七二十一,畫成什麼樣是什麼樣。

很多人說自己執行力差,我們要看一下語境,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大多數人都會定一個看似很難達成的願望作為目標,比如:我想成為千萬富翁,我想買個帶游泳池的別墅,我想30天把英語說得跟美國人一樣好,諸如此類。這些「很難達成的願望」背後的意思是:這些願望這麼難,我達不到也是理所應當的。

你現在按照我說的方式,做一件很小的事情,給自己信心。說到這裡,這種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也像極了精益創業這本書裡面提到的,小成本去驗證用戶需求。別想那麼複雜,馬上把可以做的事情小成本做出來,見到成果,給自己信心。

第二個問題:目標

目標三個元素:結果+量化KPI+截止時間線

錯誤的目標舉例:「我以後想特有錢」

請你特有錢是有多少錢?請問以後是有多以後?請問為了特有錢你需要做什麼?完全沒頭腦的一個目標,這不能叫目標,只能叫願望。這樣的目標通常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你肯定有體感。

正確的目標舉例:「一周內,給我的網站引流500次網站點擊,平均停留市場超過5分鐘」。我們看到這個目標是一個互聯網營銷工作者給自己定的目標,結果是給網站引流,但是引流不能是垃圾流量,隨意對有效做了一個定義,平均停留超過5分鐘,KPI是500次點擊,這是一個清晰的數字,時間線是1周。

目標清晰的結果是,你可以很清晰自己應該做什麼,這樣你每一天每一個動作,都是為了完成你的目標去行動的,不會出現不知道做什麼的情況。如果你問,把目標定成「2年內,互聯網營銷職業達到年薪25萬」這個目標怎麼有反饋呢,這時候你就需要分解目標,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小目標一樣需要有明確的結果,量化的KPI和截止時間線。再繼續把小目標分解,直到分解出你今天應該做什麼。好了,現在你可以根據我說的方式,去制定一個自己的小目標。再次強調一下要素:結果+量化KPI+截止時間線

第三個問題:反饋

反饋的定義是:可以評估做一件事情的結果。你玩俄羅斯方塊,滿格了消除一行,這是反饋,你玩遊戲,打一個怪300經驗值,達到6k經驗你就升級,這也是反饋。在實際工作生活中,我們用互聯網營銷工作舉例。你寫了一篇文章,發布出去,你不知道這篇文章給你的網站帶來了多少次訪問,你不知道你的目標用戶到底喜不喜歡你寫的文章,這就是沒有反饋,沒有反饋就沒有調整,沒有反饋你就沒有成就感,沒有反饋你就只能做繼續寫下一篇文章的重複動作。在重複動作裡面,你是沒法找到自己文章的問題的,你的進步也就停止了。

反饋的意義是評估你手頭做的事情,是好還是壞。跑步一周,你瘦了3斤,你的標準是,只要比以前體重輕,就是好的反饋。你花了1000塊錢宣傳費用,帶回來500塊錢收益,說明宣傳費用花的不值,要調整。只要掙回來的錢,低於成本,那就是不好的反饋。所以你需要反饋來評估你的工作是否有價值,下一步的行動要以反饋為依據,你的信心也不是憑空而來的,是因為你有反饋結果。

信心、目標、反饋的閉環運轉起來之後,你就會進入一個馬太效應的循環(馬太效應: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為了目標而行動,你做的事情都有反饋,有反饋你就會調整,你就越來越有信心,有信心你就會有更多新的行動,你的日子過得不再單調,你活得很明確,不是你每天在追趕著時間,被動的去完成事情,而是你主動的去管理自己的人生。

人生中會有很多次這樣的感受:熟悉的即將流逝,面臨的一片迷茫,該抉擇的無口可出,該顧忌的捉襟見肘,想得到的力不從心,可觸摸的又不知何去何從,不能懶惰想懶惰的,卻必須奮鬥不想奮鬥的。如果你持續「道理都懂,然執行力差」,那這樣的感受會始終伴隨著你。你的出路有限的非常,要不動手去改變,或者每天過著同樣的日子。PS:環境不會決定你未來的人生,它們顯露的是你到目前為止所選擇的種種自我形象。

由於借用了人家的文章,廣告就不好給人刪除了。雖然不喜歡免費給人打廣告,但是對張君老師做的事情確實比較欣賞。大家有需求就去看看他的網站吧~~踏浪100隻學有用的,人一定可以通過學習改變命運

————————————————————

如果你是部門主管、老闆 ,讓你的員工上踏浪100學習,我們會讓你的員工徹底掌握互聯網營銷的思維、做事方法和具體技能。

如果你是愛學習的老闆或者創業者,上踏浪100看看課程,更好地分辨出哪些員工做的推廣是靠譜的,哪些是騙上司的,不要把你的錢再投給不靠譜的廣告!

如果你是市場運營的小白 ,立刻打開電腦,登錄踏浪100,在這裡系統地學習互聯網營銷,還能獲得市場總監的1對1指導。

如果你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 ,立刻打開電腦,去踏浪100,在這裡學習一個互聯網老兵的求職、面試經驗,讓你比其他競爭對手更早熟悉互聯網公司,最快一個月入職喲!

——————————————

關於踏浪100(踏浪100

一個互聯網營銷教學網站。8年經驗的市場總監授課+1對1指導。

只教好用、實用的營銷實戰方法。

拒絕假大空的理論和不顧用戶體驗的亂搞。


跟自己說,反正早晚都要做,為什麼不現在做?

然後最重要的,把書翻開。

有拖延症的人,都是挺聰明的人,因為時刻知道還剩幾時幾分幾秒,所以只要你看一頁書,你就會為了能讓「看的這一頁」不被浪費,能夠取得好成績,開始看更多的書。

如果你一頁不看,那麼你就真的拖下去了。


其實下面那麼多都是屁。

我現在奉行:一次只做一件事,絕對不與別人比。

…………………………………………………………………

很久以前就看過這個問題及問題下的答案,但是一直都僅僅處於「知道」的淺顯階段,沒什麼深刻的體會。最近受觀音菩薩的夢中指導(諾一臉),將一些觀點切實用到治療懶癌上,受益匪淺簡直感動得要哭。

所以接下來的內容,都是對我十分有效或正在實施的應對方法,效果因人而異,因理解而異。

1.列計劃表?

是的,一個好的計劃表可以充分利用時間,並且大幅度提高效率。

我覺得如果流於形式、不切實際的計劃,是產生焦慮與拖延的一大禍因。

比如我在初三寒假時的計劃是:上午看3節課程(在網校一節1.5h),下午寫某個科目1/3的作業。而事實上,整個寒假過完,我只有兩三天是完全完成計劃中的內容。

所以是否列計劃應該通過分析自己的效率、時間分配和可行性來判斷。而怎樣列好一個計劃表,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2.列好計劃表後,怎麼執行

首先,先行動起來。比如今天你要做的事情有ABCD,你想先做B,那就把A放一放。C和B是類似工作或思維,那就看做完B後還有沒有餘下精力做同類事情,沒有的話就先考慮A或D。保持注意力的前提下,穿插不同種的工作,我覺得換換腦子還是對接下來的長時間專註很有益處的

前一天沒有完成的任務不要強加到今天,應該當做一項新的任務安排。

不要只盯著「我還有.....沒做」。除了計劃,我還寫出今天自己通過克製做了些什麼。

正視自己的能力,「任務中有一部分有些困難,在那裡消耗了時間,所以我並沒有把計劃全部完成。但是我利用閑暇時間完成了明後天瑣碎的事情」。面對大量的任務,難免會產生焦慮,從而產生拖延(懶癌發作)的現象。接受自己普通的事實,行動可以安撫你的焦慮與拖延(雖然看似雞湯)

啊還有,適當的獎勵。以前大概看多了毛驢永動機的圖片,某天下午我往眼前放了包分享裝的黃瓜味樂事,當作完成且超額完成的獎勵。呵呵在薯片的驅動下,我愣是把兩天的活都幹完了。

3.在高壓環境下,娛樂會拖慢步伐,那麼是不是要減少甚至不娛樂?

娛樂還是要有的。看個情景喜劇,翻個文藝雜誌,擠個下午去壓壓馬路吃吃地溝油。

但是qq微博朋友圈..真的...至少把手機上社交app卸載了吧。

卸載的時候,客觀一點。我是問自己「它給我帶來了什麼」「在這個之後每天我要承擔多少自責與焦慮」「如果不卸載我能剋制嗎」「卸載後會有什麼後果,我可以避免這些後果嗎」。然後就心安理得的卸載了qq及微博,留個可以剋制的微信收個郵(hong)件(bao)

在專註的過程中!手機開飛行模式!!!!

另外推薦文章,也算應對拖延→壞習慣一大堆?別怕,還有救

=================

不成熟的想法:焦慮與拖延產生於「無法完成」的工作與對自身能力的錯誤認識,越做不好越痛苦,越痛苦越做不好。

所以以上對於焦慮與拖延,親測有效。

小弟高一新生,第一次認真回答問題,答案中不妥當的地方請多多指正包涵。

=================

其實說了這麼多,焦慮和拖延這種事,懷著尋找經驗的心態多跪幾次多哭幾次就好了。看再多答案,不從自身分析還是跪跪跪=。=


我也經常會出現類似的情況,講一個我自己的經歷吧,不一定完全適應題主的情況,但也希望能有一點點的幫助。

我從事疾控方面的工作,去年剛參加工作,作為對新人的鍛煉被拉去參加單位組織的技術比武,所謂技術比武主要是測試專業方面的知識,北京所、天津所、石家莊所三個單位每個單位派出三名選手一共九名選手競賽,分為筆試和實際操作兩個部分。筆試的複習資料印出來有兩公分厚,當然字也比較大一些,主要就是些傳染病的診斷標準和一些法律法規。最讓我緊張的是實際操作。要當著三個所的領導以及總局的大領導的面完成,當場打分,如果做不好就不是丟自己的人的問題了,而是丟單位的人。

實際操作又分兩部分內容:穿脫防護服和霍亂應急處置。操作細則、注意事項、評分標準都有,並不算太大的字印滿五頁A4紙。要求一邊操作一邊解說,同時卡時間,每項在15分鐘內完成。實際上就是一字不落的把這幾張紙背出來的同時完成操作。聽上去似乎沒什麼,但其實還挺麻煩的,穿戴一堆東西還要細摳一堆細節,時間又很緊張,所以就得要背的很牢,到時候嘴巴就像機關槍一樣從頭突突到尾,不然講不完,超時是要扣分的。

Po張圖,網上找來的,有個直觀印象,當時就是這樣子,主任說這是最高防護級別。

。。。。。。。。。。。。。。。。。。。。。。。以上都是背景。。。。。。。。。。。。。。。。。。。。

給我們準備的時間其實還蠻寬裕的,複習筆試和實操。實操是要實打實的背的,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一字不差,穿脫防護服偏操作一點,而霍亂應急處置幾乎就完全是背,這讓我頭疼不已,本以為畢業了就不用考試了,怎成想還要搞這種東西。必須要背,不然現場說不出話就完蛋了,但又實在不想背,拿起那幾頁紙就煩的不行,拖延症晚期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焦慮。

領導對技術比武很重視,期間所長還專門抽出半天安排了防疫,消殺,業務管理科三個科室的主任給我們講解了一遍操作。我們主任也時不時的問問準備的怎麼樣了?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煩躁,越來越不想背。最後幾天崩潰了,感覺自己完蛋了。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感覺有點看開了,這幾頁紙是一定要背過的,既然我不想背,那就讀好了,管他記住記不住,讀他個100遍,死我也瞑目了。

於是就拿著幾頁紙一邊踱步一邊大聲讀,讀的儘可能的快,反正也不過腦子。在牆上貼張白紙,寫「正」字嘛,當時打算寫滿二十個「正」字。讀完一遍在紙上畫一道,喝點水,活動一下繼續讀,讀著讀著發現好像沒那麼煩躁了,有空就讀,讀著讀著發現好像有些條目不看稿也能說出來,一直讀到第18遍,我發現我好像記住了。

技術比武當天我的嘴巴真的就像機關槍一樣從頭突突到尾,實操部分給了我滿分。

以下為總結。

簡單來說強迫自己學習的方法就是先找出學習中的一些機械性的不用過腦子的東西,或者把所學的東西分解找出不用動腦子的部分,先重複這部分,不用管他能不能掌握,重複幾遍就會進入狀態,同時也會逐漸掌握這部分內容,進入狀態之後再去做需要動腦子的部分。適當的休息,適當的自我獎勵,隨著掌握的東西越來越多,也就沒那麼焦慮了。

克服焦慮的辦法就是去做事,自己該做的事情是一定要做的,逃避是沒有用的,逃過了這一次,還會有下一次。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體會,不見得都適用,但也希望能有一點點幫助。


推薦閱讀:

針對災後救援隊隊員們的心理干預有哪些?由誰負責?
心理諮詢師在與來訪人交談之後是怎麼把自己抽離出來?
抑鬱,自閉,失眠該怎麼辦?
為何幼兒園小朋友會排擠那些智力障礙的兒童?
我覺得我被一個心理諮詢師騙錢騙感情了,怎麼辦?

TAG:拖延現象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