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1902年的漫畫「俄羅斯與世界」


歷史不會重演,但會押韻。—— 馬克吐溫


[轉自劉邦和項羽誰稱得上英雄? - 歷史人物]劉邦游而不擊,項羽才是抗秦主力。項羽巨鹿等大型會戰九戰九捷,劉邦打過什麼大型會戰?一分抗秦,二分應付,七分發展。抗秦勝利後鴻門和談,項公仁慈,放走劉邦,後來經過廣武,滎陽,垓下三大戰役才奪了天下。後來劉邦又搞了一系列政治運動,迫害功臣。導致偉大的韓副統帥死亡。死後差一點讓老婆呂后奪了江山,幸虧周勃老帥,陳平主席發動政變才沒讓革命果實被竊取。後來經過文景二帝無為而治,韜光養晦,才取得了巨大經濟成就。後來武帝上台,一改前朝黃老治國理念,懲治貪污,削除地方諸侯蕃王,獨尊儒術,建立絲稠經濟帶,對外一改前朝媾和政策,主張強硬。對了,其妻衛子夫能歌善舞,是其第二任皇后。

項公千古!!


記得白岩松在《痛並快樂著》里寫道,他去採訪趙鑫珊,問:我們都到了二十世紀了,為什麼還要用十八十九世紀的音樂來滋養我們的內心?趙答:人心的進化是很慢的。

我覺得這也可以回答為什麼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我們跟一代代的古人相比,只是在物質層面上飛速發展,但是面對的社會問題、精神問題和歷代古人都沒有本質的區別。歷史上人們經歷過的事情的形和勢,形有異而勢不變,總可以拿來做參考。所以,歷史總是相似。教訓總是吸取不了。


相似的並不是歷史,而是人性。


人還是那些人,事還是那些事,歷史發展的規律從未改變


人性是相似的


從問題的語法結構上看,您似乎在尋求一個定理或事實的證明。但實際上「歷史驚人的相似」並不是定理或事實,而只是一個修辭手法而已。



相比較不同,我們更容易看到相似。


借用聖經中的一句話來答:「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讀歷史書少,但私以為,造成『循環』的原因之一是『分類的籠統』。也就是說,當你不對歷史進行細化的分析和研究時,你可能得到的就只是興與衰的交接。

所以我在猜測,會不會是歷史並非在循環,就如法律在案子中的應用不應該簡單地被理解為法律的重複使用,而應該是法律的演變與發展,因為沒有絕對一致的案情嘛。

同理,我一直對『歷史,循環』這種看法持懷疑態度,因為循環性越強,說明分類愈需要細化~

讀書少,歡迎噴~


因為,千百萬年殘酷的自然選擇歷練來的,固化在人類大腦里的,最根本的幾個思維模式,沒有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改變。


人類歷史只是整個歷史的一小截兒,在這麼短的階段里,發生的事情很類似就像物理和化學有規律一樣。但是人類之前,或者將來與非人類文明之間的歷史,就可能不會相似了。


有人問我為什麼覺得雷同熟悉,悠悠歷史,時代的車輪重蹈前人覆轍,泱泱大地,人與人之間也有著人生歷程的共鳴,作為一個生靈,既有個體的整體感知,也只是天地寰宇之間滄海一粟,世間各個角落發生著類似的事情,重複著同樣的對白,演繹著同一種橋段。歷史彷彿已經為我們寫下了劇本,何須驚異似曾相識,何慨冥冥中自有定數,不過在因果的輪迴中走一遭而已……


在編程中常會有循環,如果條件符合循環將一直進行下去.同理,在條件相似的情況下,歷史必然驚人的相似.


因果循環


因為人性的弱點永遠無法克服


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

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莊子·德充符》


我們說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之所以相似並不是因為歷史本身的重演,而是因為歷史是人創造的,重複呈現的是代代人類都有的共性——人類的本性。


不同時期的人們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從了一些共同的法則,事物依照這些法則表現出來的時候就體現為共性,所以相似


推薦閱讀:

如果吳三桂成功了,他會被大家吹成下一個冉閔嗎?
有沒有關於貓的詩句?為什麼讀詩時候很少見?
三藩之亂,吳三桂為什麼會失敗?
天將雄師里的「絲路三十六國」是指哪些國家?
「黑衣宰相」姚廣孝是個怎樣的人?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世界歷史 | 歷史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