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騎行50公里,常年堅持,是怎樣一種體驗?
之前騎行過30公里,將近兩個小時,感覺累爆了。好奇常年堅持下來的牛人是什麼感覺,是如何堅持下來的?
講一個真實案例,關於一個曾經的胖子,一個永遠的吃貨,一個為了美食和高血糖抗爭的硬漢。
主人公是我們的用戶,ID叫「獅子」,每天50公里,堅持了三年,騎行的距離累加在一起,不僅能跨越太平洋,也足夠一個胖子瘦身成功,足夠一個糖友克服高血糖成為一個健將。
--------------------------------------------- 故事的分割線 -------------------------------------------------------
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胖子,「獅子」就是故事開頭的那個胖子。
三年前,他體重220多斤,還伴隨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用他的話說就是,走幾十步路就喘氣。
按照大夥的設想,故事的走嚮應該是「獅子」從此狠心戒口,自斷吃貨屬性吧?
然而,這並沒有在現實中發生。
這傢伙有一天,結識了一群車友,於是冒出了一個想法——
「騎行挺酷啊~還能減肥鍛煉身體!成功的話,血糖就降了,血糖降了不就又能愉快地吃喝啦!」
於是,每天早上6~8點,在城市依然熟睡的時分,「獅子」便在一群車友的陪伴下,開始了漫長騎行歲月。
剛開始,「獅子」車速之慢,也實在扎心,連一個老大爺都追不上。但逐漸地,他就從「新手模式」切換到了「地獄模式」——在陝西車手心中的魔鬼地帶「分水嶺」飛馳。
在分水嶺中騎行是怎樣的感受呢?曾經體驗過得車手是這樣描述的:
「上山時,山風吹得衣服劈啪作響,弓著身子才不至被推倒,別說騎了,推都推不動,側風過來,人和車就不由自主側移。「
」下山時,要把車座放到最低,剎不住車兩隻腳還能腳剎,隨便都比轎車跑得快,拐彎時都在甩尾……」
「過分水嶺下坡的彎,車速有可能輕鬆飆到70或80公里/小時。」(速度單位已更正,感謝知友提醒)
據說,騎過一次分水嶺的,已是英雄了,經常騎過分水嶺的,絕對已經是人生贏家了。
「獅子」也不是沒有打過退堂鼓,因為身邊幾十個車友越來越少隨行,但是,他看到自己騎車一年後身形的變化,就堅定了心思,要一直騎下去!
每天50公里的車程,兩個小時的高強度有氧運動,1800卡路里的熱量燃燒。
忍受烈日炙燒,忍受冬風寒號,也看過日出的光芒,披過星夜的風霜。
最終,「獅子」從220斤減到了170斤,三年來沒再受過「三高」的拖累。
我們問他,是什麼樣一種信念,能堅持到現在,能讓你自身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他說:「這麼刻苦,不為證明自己有多厲害,只為能夠放開胃口,隨心所欲吃上各種美味食物,不被糖尿病拖累,呵呵噠~」
人這輩子,其實有兩樣東西是別人絕對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肚子里的食物,另一個是藏在心中的信念。
事實證明,一個有信念的「吃貨」,是無敵的~~~
2009年開始接觸自行車。有一段時間每天60公里的馬路騎(biao)行(che)!
2011年9月28號開始,因為某些原因住在上海奉賢西渡,工作是在徐匯區建國西路高安路這裡,兩點之間的距離是30公里左右。當時的狀態時所有的錢都投出去了,每個月可支配的費用幾乎不到1000塊,在上海這個幾乎是不夠錢吃飯的,別說坐地鐵了。幸好有一班公交車叫「徐閔線」可以2塊錢從起點坐到終點,再換輪渡,坐船過黃浦江。也就是一天5塊錢,一個月100多塊錢。
為了省錢,我早上乘擺渡帶過江2塊錢,然後騎一輛山地車去公司,大概29公里左右。從最開始的1小時20才能喘成狗騎完,到破1小時,最後目標破50分,最好成績48分53秒。
晚上9點下班,騎車回家32公里左右,直接爬3.6公里的奉浦二橋。晚上車少,速度相對快一些,最好成績51分多。
當時的車子大概是這樣的,不過後來換了硬叉和光頭胎。
周一早上交通最堵的時候,基本上我是在整個滬閔路上最快的,摩托車基本都被我超掉。幾乎每個紅綠燈之間的時間差都能算出來,要在哪兩個紅綠燈之間達到多少速度的巡航才能趕在下一個紅綠燈變紅燈之前過去。
所以 幾乎是總是壓著黃燈衝過N個路口,以至於交警見了我都害怕躲著,比特么不掛牌的摩托車都嚇人!
後來有一次經過顓興東路路口的時候,好像感覺到自行車前輪沒氣了,正好路口黃燈要變紅燈了,就停下來看一下輪胎氣壓,然後旁邊跳出來一個交警:
大概就是這樣子吧,直接把我按住了:"麻辣隔壁的,那天在這個超速闖黃燈就是你吧?!電子眼測到你超速,老子被上司罵了半天,交通狀況有這麼差還騎個破自行車騎這麼快,當自己是阿姆斯特丹?!"
2個月的時間,體重從148斤,掉到125斤(當然沒錢吃飯時主要原因......)
2012年4月份開始參加上海自行車聯賽,從C組開始,騎了一輛破山地,穿個體恤衫帶個TB買的頭盔,穿著一雙板鞋去參加比賽的(當時還不知道啥叫鎖踏),結果乾掉了一多半的公路車......
2012年6月騎行川藏線2200公里
2013年6月騎行貴陽-拉薩3600公里
當前單日騎行最長距離383公里
也站過獎台......下圖中間穿黃杉的這個是我。
路上被違規的汽車差點刮到過一次,騎車追了2公里上去罵司機,司機看的一臉懵逼......當然上海交通相對沒那麼好。
有的時候路上騎著突然開始哭,騎川藏線的時候頂著蠶豆大的冰雹、雨夾雪爬東達山,一邊缺氧騎車一邊哭,5000米海拔缺氧到啥都想不起來,難受到想自殺......很多事情都是在路上想通的。
可能有人會問,你這麼亂來,你女票不擔心嗎?
2013年9月25號報了上海國際馬拉松,就開始跑步訓練了,跑了2個月就去參加上海國際馬拉松,跑出來3小時43分01秒的成績。2014年開始接觸越野賽,2015年參加杭州100公里越野賽,後來跑步比賽參加的越來越多,最近一個參加的是2017年北京TNF100公里越野賽——賽事記錄鏈接看這裡
【超級馬拉松】22個小時跑完100公里山路是什麼感覺? - 知乎專欄我為什麼從自行車運動轉向了跑步運動?可能是因為這個吧:
(這樣才能帶著老婆一起去騎車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沒什麼體驗,騎行騎行、騎就行了。
堅持上下班騎車有7年了,北京,長安街東四環到西四環,往返40公里。7年里大部分時間每周上下班五天都通勤,每天的騎行量加上在二環復興門建國門兩個橋間繞圈早1晚3共4圈近100公里(20+14+14+14+14+20=96),風雨無阻,去年被車撞了骨折休息了半年現在基本恢復得差不多了,現在有孩子要早點回家改成早2晚1繞三圈大概也差不多80km(20+14+14+14+20=82)。
兩點最大感觸,一是安全第一,路上見過無數所謂的騎行高手或者吃瓜群眾出事故,大事故一般出了就可以告別騎行了,我自己也出過比較大的事故,恢復了半年,所以我不闖紅燈路口減速觀察從不跟車也不較勁從來都是一個人單飛,把公路車也換成了剎車給力的山地車。二是身體素質有提升,七年前極速也就35,現在靜息心率35最大心率190,每次體檢平躺心率40醫生讓我裝起搏器,170-180的低無氧心率平路無風山地車40巡航一小時沒問題,150-160的高有氧心率下平路無風山地車能到35,好多公路車tt鐵三車喜歡和我較勁,基本最多5公里就被我甩下,當然我有自知之明北京好多優秀的業餘騎手比我強太多,只是我永遠遇不到,他們出來長安街刷街訓練大殺四方的時候,我早已經回家哄兒子睡覺了。
至於怎麼堅持,其實想想也很講究,總體來說就是循序漸進,絕不能瞎騎,科學騎行最重要,否則大運動量下膝蓋身體很快就廢了,膝蓋損傷是不可逆的。好車,騎行服,上鎖,踏頻,心率,正確的騎行姿勢和鎖片座高調節,缺一不可。有幾個點一定要注意:
首先是「有台好車」,一輛好車是能堅持騎下去的最重要的基礎。車方面我是旅行車轉山地轉公路最後轉回山地,以上都是大眾牌子的頂級系列的鋁合金車,要的就是結實耐用少維護,小擦小蹭也不操心,選五千左右的頂級系列鋁合金車是因為確實比一兩千的好騎,這塊不能省,至少也要是105公路套或者山地deore套。總之車一定要買好一點的,至於是鋁車還是碳纖維就見仁見智看需求和財力了,騎車歸根結底騎的是車,車不好那就很難堅持,車不一定要貴、但必須合適,相信廣大騎友嘗試過共享單車的肯定是接受不能。
其次是「配齊裝備」,裝備有人身和車身兩類、分別說。人身裝備依次進階要配的主要是頭盔、騎行褲和騎行服、鎖鞋、心率帶,頭盔我覺得只要不是山寨的、買淘寶上百元左右的銷量靠前的就行,再貴也就是塑料泡沫;騎行服特別是騎行褲的重要性不多談,某種意義上其保護作用可能比頭盔還重要,當然穿騎行服緊身褲上下班需要一些勇氣,騎行褲一定要買帶背帶的,有錢的買蠍子、一字米、禧瑪諾S-PHYRE,沒錢的至少也要買淘寶那幾家大店的,個人推薦森地客和monton,前者質量好後者時尚,特別是森地客的車隊版騎行服值得一買;鎖鞋如果有已經騎行基礎且要長久騎下去一定要配,除非是經常出去xc、dh、am否則無論山地公路都上公路鎖主要是為了穩定騎行動作保護膝蓋,這個建議直接上頂級不用省錢, 禧瑪諾的321、171,rc9我都買了,推薦買帶旋鈕的rc9,另外多說一句321和171本身騎不出區別,主要區別感覺就是二者鞋墊有差別導致321比171舒服很多,如果diy能力強改造下鞋墊其實171性價比極高;心率帶也是騎行進階必須要有的,有錢上佳明配表好幾千,沒錢迪卡儂的手錶心率帶也很好用。車身裝備主要就是表、燈、踏、架、功:表就是碼錶,有錢上佳明整合一切的好表,沒錢也至少上個帶踏頻的也就五六十塊;燈分兩類,主動照明用和被動提示用,主動照明用就是前燈,夜騎必備,亮是硬道理,不多說,被動提示用就是尾燈、輻條燈、青蛙燈等等,也是夜騎必備,丑不醜雷不雷沒關係,能讓別人注意到及時閃避別撞上就行;踏就是配合鎖鞋的鎖踏,上面說了最好買公路車鎖踏,受力面積大踩起來舒服,需要注意的是禧瑪諾分三種鎖片紅藍黃,推薦用藍色的相對好用,當然紅色的0度鎖片調節好了是最給力的,可惜我總是調不到位感覺差一點,實在沒時間整天折騰調鎖片了,調整鎖片屬於技術活要麼找專業的fitting要麼自己慢慢摸索;架就是水壺架,配上水壺,每五到十分鐘補下水特別是夏天,至於什麼騎行包、修理工具、打氣筒除非去郊區、市區騎行都沒必要帶;功就是功率計,進階愛好者推薦使用,主要問題就是貴,我想買嫌充電保養麻煩,等以後技術進步了有免維護的再買吧。
接著是「科學騎車」,可以說大街上90%以上騎車的都不會騎車或者說不科學,很多人騎久了身體難受屁股疼更是司空見慣,要想學會騎車就必須要經過大量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摸索,而這點正是很多騎友欠缺的,不正確的騎行姿勢或者說不會騎車必然會加速身體損耗讓人早早告別騎車甚至告別舒適的生活,這裡主要談三個方面:fitting、踩踏、數據。Fitting方面,有多高深不多談,專業的fitting一次就夠買台車了,簡單說幾個自己fitting的心得,人和車主要有三個接觸點手臀腳,fitting的目的或者說結果之一就是要讓這三個接觸點承重的平衡,個人感覺公路車手臀腳承重比例是122,山地車手臀腳承重比例是111(公路車趴姿手承重比例太多肩部受不了),以山地車承重比為例,就是正常騎行過程中,感覺兩隻手、屁股和正在踩踏的腳分別承擔了身體三分之一的重量。如果坐墊過高或過低則臀承重過大壓迫前列腺且踩踏發不了力。在買對車輛尺寸的前提下,其實初學者能調的主要就是坐墊的高低和前後了,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調高低讓自己的腳後跟踩著腳踏到最低點,腿正好伸直時座桿的高度為佳,調前後讓自己坐穩後,一隻腳前踏當曲柄與地面平行時,從上往下看,膝蓋與腳踏的軸在一條線上為佳,當然這只是簡單調試,隨著身體和車的適應調整,還可以進一步優化調整,再進階還可以調把立高低把橫寬窄。踩踏方面,沒上鎖的要注意踩踏的接觸面是前腳掌而非足弓那或腳後跟,上鎖的話如果調好了就自然不用管踩踏接觸面的問題了,當然鎖片前後的調整騎行感覺還是有區別的,別太極端就好,這裡要重點說一下踩踏動作,要點是流暢、穩定、自然,流暢就是說保持一個均勻的運動速率做圓周、好理解,那種深一腳淺一腳的踩法對膝蓋壓力很大,穩定就是下半身高速踩踏時腳不要左右前後偏擺錯位且上半身維持不動、上鎖就能解決這一問題,很多騎友踏頻起來了屁股跳要麼是技術不夠穩定要麼是坐墊高度沒調好,最後自然要重點說說,很多騎友都在談上鎖後可以提速,因為加了一個提拉的力,並說要在踩踏時用小腿發力,我持堅決反對態度,因為騎行時應該是大腿和屁股肌肉主要發力,小腿基本不用太發力,除非搖車拚命進攻等極端情況、絕不能用力提拉,否則相對脆弱易疲勞的小腿很快就抽筋了,提拉只是一個讓踩踏看起來流暢的動作、實際車手此時小腿是不怎麼發力的,簡單來說,上鎖後,和不上鎖一樣自然靠踩踏發力就行了。最後說數據,主要就是速度、踏頻、心率、功率,速度沒有多大討論意義不談了,要注意的是市區不要太快否則公路車遇到意外根本剎不住,總之速度的意義在於,要將速度控制在自己能夠控制的範圍內;踏頻本身沒太多東西,一般平路保持在70以上100以下即可,過高和過低的踏頻力量損耗太大或者對膝蓋壓力太大,具體哪個數值合適因人而異,踏頻的一個小技巧在於,和一些水平差不多的高手過招時,通過調整踏頻變換髮力的節奏姿勢力度,可以取得一些小優勢,其實踏頻的意義在於要穩定一個均勻的輸出,這個時候就要活用變速了,原則就是起步停車小齒比、搖車發力大齒比,起步加速逐漸加齒比,滑行停車逐漸減齒比,到達巡航高速再想提速減齒比;功率不談了沒用過,談談心率,有很多種劃分方法,有很多系統科學的訓練方法,我個人一直用的是保留心率法,相對更加準確,無論想不想訓練都建議上心率計,控制住自己的心率輸出,才能真正系統提升訓練水平,如果不注意心率踏頻只看速度瞎騎猛騎,其實…提升也很快,只不過提升效率很差、且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
最後是「安全第一」,其實這個也沒啥好說的,多看看各種論壇貼吧的事故貼,就什麼都明白了,這也是我現在的常態,喜歡看事故貼…戴盔減速守交規什麼老生常談的,我就不說了。只說一個現象,7年前我開始騎車到現在,那些經常遇見導致已經眼熟的長安街上機動車道長時間巡航、闖紅燈、列隊高速騎行、鬥氣追逐的高手們,7年後的今天,我再也沒見過,當然,總有一茬新人補上了他們的位置…當然有時也看命,安全意識超高的我,去年也被一無厘頭違章的軍車撞得一度生不如死…安全大於天,遇到血腥紅寶馬、冷酷黑奧迪、蠻橫大公共、流氓小電驢,一定要謙讓、忍讓、避讓、躲讓,畢竟,騎車不重要,堅持騎車很重要,撞個車可不是自己殘了那麼簡單、會帶給自己家庭巨大的傷害。最後的最後,關於車本身的安全,常騎車的應該都知道,好車不上鎖,上鎖必被偷。
上高中時候每天騎公路車,來回之間一天有接近四十公里,每個周末和小夥伴騎行不定路程最少也有一百公里……然後高考失利去另一個地方復讀,沒車騎,就瘋狂的長胖,哈哈哈……然後高考完一年都沒騎車然後就去騎滇藏了,第一天完全沒體力感覺要死了,第二天也感覺騎不下去了,第三天以後就沒感覺了,我的腿已經不是我的腿我的屁股已經不是我的屁股……始終是有底子的,最後滇藏之旅在我們的小團體里我應該是體力最好的,每次上山我也是第一個到埡口的。現在瘦下來了,在學校沒車騎,腿痒痒……當然,身體倍棒嘍~
這個我有資格回答,每天通勤來回60公里。除了霧霾下雨大風和冬天外基本上每天都是從北京西南四環去東北四環,單程30公里,早上比較堵車,通常一個半小時到,比坐地鐵還快十分鐘。我比較瘦170/53kg,後來發現騎車是減肥的運動…就有點鬱悶了…偶爾連續幾天會磨蛋,會扯蛋…嚇得在半路開房沒敢繼續騎回去,長安街比較爽,北京空氣太差,交通太差,逆行的人太氣,幾次逼停逆行電動車,罵他幾句就跑,至今還沒有被打………
常年堅持談不上,在過去的一年中,騎公路車一天50公里已經騎了超過80趟,加上兩次百公里小長途,總里程計超過4400公里。
均速算上停紅綠燈能保持在25以上。
一周騎一次,彷彿什麼都沒發生。
一周騎兩次,輕輕鬆鬆應付過去。
一周騎三次,隔天騎也沒什麼,但連續兩天的話,第二天不要期待太多。
一周騎四次,你需要毅力,特別是周五晚高峰的時候。
一周沒連續騎過五天。
然而一周一次也不騎,竟會覺得缺了點什麼。
大概就是這樣吧。
明天又該騎了~
去年四五月份保持了每周300公里的量,四月有倆周在日本
這300公里中有一些是小比賽
感覺就是很自然,晚上九十點回到家再出去溜三四十公里,也就一個小時出頭。
由於每天都出汗,這段時間的心理狀態一直很不錯,每天的心情都很棒。
更加地熟悉城市
但也變得更黑了,整條胳膊是黑的,手是白的。07年在杭州上學,當時咬牙用零用錢裝了一台山地車,買來後天天騎,每天晚上爬龍井,大概在30km左右一晚,周末去浙西的山裡爬坡,一般一天就100+km,節假日把浙江都騎了個遍,畢業後蹭沒上班又騎了一趟青藏線,從07年2月到08年7月,碼錶上一共13000+km,騎的已經算多了,但是也沒有50km一天.
最大的感受呢,就是真tmd累啊,特別是爬坡的時候,龍井的坡如果沒記錯應該在2.8km左右,浙西的山頭動不動就十幾二十公里,例如天荒坪龍王山之類的,浙南最崩潰,每天都是30多km的爬坡,但是當你騎到頂後會發現風景如此美好,飆車下山的時候風吹過耳旁是多麼暢快了,說白了就是爽.
但是工作了發現有時間的時候也沒什麼動力去騎車了,車都落灰很久了,後來才發現,是沒人一起騎車了,所以最懷念的其實是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日子
十歲的車車,很多地方都已經年久失修了有點小激動
第一次接觸山地車是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因為就快要升初中了,就需要買一輛單車了,當時買了人生中第一輛喜德盛山地車還是中國馳名商標呢,哈哈不扯了言歸正傳……第一次真真正正接觸騎行,是在一次被前女友甩了的情況下,覺得自己不在墮落了(當時我180+斤,身高180)活生生的一個小胖子好嗎!而且在被愛情拋棄的情況下,突然就有了減肥的衝動!買了一輛美利達公爵300!
就是它陪伴著我從時速每小時15公里,到每小時30公里,從180斤到120斤,8000公里,沒有出過大事故,但是修修補補倒是常事!這車讓我名副其實的成為了補胎小能手!日常騎行,日常補胎之後慢慢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騎山地去越野什麼的(當然了這個級別的車也談不上越野了)所以之後就換了第二輛車,捷安特的三公主,只不過改成了山馬黨(好像很多人對山馬都有很多偏見)個人感覺只要自己開心就醒了慢慢的我又發現了山馬不是我的摯愛!所以就有現在的車輛公路車,都說山馬換公路是必然的,果然如此!銀貝斯T1050,終於圓了自己的公路夢!!!
哈哈,沒錯就是我!順便曬一下自己的減肥過程照吧,拍得比較少,因為當時都沒想到能減下來!!!!!然而母上大人嫌棄太瘦了,又去健身房增肌!現在體重差不多有145斤這樣了!騎行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很多很多!
這是第一次回答知乎!也是最長最長的一次回答!去年從六月到今年的三月,因為工作調動中斷了。每天大概60多公里,時速從9,12,15,20一路到最後28-32。車子也從二手山地換成了全新公路。
先放一張去年的頭像。剛開始騎行是因為每天步行兩小時才覺得有點鍛煉效果,跑步又覺得肺部太遭罪,所以想換一個烈度低一些的運動,所以選了騎行。當時找了我最好的兄弟跟我一起,咱們一拍即合,一起入手一台山地,他鋁的,我鋼的。二手市場300兩台。我們啥也不會啥也不知道,無知無畏的開啟了單程32公里,來回60+的大冒險。第一次騎了三個多小時,原來是七月份。我現在還記得那大腿里子擦破皮似的疼,臀大肌中心的酸痛,足足疼了半個月。這半個月我們依然沒有放棄,還是堅持每天騎行。到中午吃飯的時候我爆豆了,吃了八兩飯,應該是我人生中吃的最多的一次!餓到不行!下午四點多又餓了!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們看著遠處的高樓,依然騎了二十多分鐘,咱倆懂了什麼叫望山跑死馬!第一次完全是煎熬,折磨。只有兩個人互相打氣,咬牙堅持。第二天本打算去買個沙發座,因為在我們淺薄的認知中,越厚越軟的座應該越舒服。行動前我想起了我的好友,他是捷安特當地的代理,應該懂這方面,然後致電給他。他巴拉巴拉給我講了一大堆騎行知識,調車把高矮,座椅角度,座椅高矮等等,把車子調整之後,哇塞,立刻覺得騎10分鐘之內屁股不疼了。頓時充滿了鬥志。之後是第一次雨騎,頂風頂雨,雨大到快睜不開眼睛,不停的用手擦臉。快到家的時候,一捏剎車就能聽到沙子磨車的聲音,於是我又殺奔迪卡儂買了車鏈子油刷子等養護小部件。這麼堅持了一個來月,有個問題啊,我不管早上中午吃多多,三餐之間都餓,於是,我去學了烘焙,給自己準備輔食!從此多了一項泡妞技能!送玫瑰誰都會,誰糕點的有幾個?出門不帶水,而是兩瓶自製奶茶,晚上睡前喝一杯自製酸奶,下午喝單位發的維c,每天日子過的那叫一個健康!騎了一個多月,慢慢速度從18提到了22,但感覺這車極限也就是25了,我心中的騷動慢慢按耐不住,入手了一台公路!速度立刻突破!勻速是28還是30忘記了。之後開啟了風雨無阻瘋狂模式。換公路之後第一次雨騎。從後鞧干到腦後勺。這是30多公里之後,去迪卡儂等我朋友買配件拍的。之後,集團組織騎行比賽,立刻點燃了我的激情,雖然我天天騎行量遠超常人,但畢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騎行時間又短,心中對奪冠著實沒底,但自問前十怎麼也是可能的吧?結果那天下雨,考慮到安全,主辦方取消了比賽。挪到下個周末,下個周末我恰好有事,沒有參加,十分可惜的錯過了人生第一次比賽的機會。ps:我右手邊這位哥哥後來說,可惜你沒去,我這都得第三,你去了第一肯定的。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之前的照片我是不帶頭盔的,之前我問過朋友,騎行裝備什麼是必須的,碼錶?鎖踏?他說是頭盔。開始不以為然,後來路上遇到一位騎行者出了意外,我才下定決心一定要買頭盔。夏天的時候,我這裡的溫度最低也有28℃,經常是32℃以上,到單位一身臭汗,換了速乾衣之後再也離不開速乾衣了。一路上有時候追求速度,有時候也會休閑騎,看看沿途的風景。有意思的就拍下來。時間很快,進入了九十月份,天氣轉涼。第一次遭罪是十月的一次陰天,我想了想,還是決定騎行出門,穿著全套衝鋒衣。上衣還好,防水不錯,但臀部後腰,鞋子里全都灌滿了水,凍的我腳已經失去知覺。之後雖然打怵,但每次下雨依然阻止不了我心中的熱情。那之後我就一直在想,我究竟能騎到什麼時候,因為我是東北人,這地區三九天真的很冷。我詢問了很多人,一般都說最多騎到11月,慢慢的我也堅持到了11月中旬。買了很多裝備,防寒手套,頭套,口罩,登山靴,抓絨衛衣,耳包,抓絨小帽。其實最擔心的是爆胎,雖然有打氣筒和備胎,但東北的室外太冷,手指不帶手套,一分鐘之內就會被凍僵!如果爆胎換胎是個大問題。幸運的是這個冬天我一次也沒有爆胎,都集中在前幾個月了。在東北的冬季三九天,零下20℃很常見。室外的人們大包小裹依然害怕寒風的凜冽,像我只是三層穿衣法,不僅朋友,連家人們都覺得我不可能不冷,大家都很擔心我的身體健康會不會受影響。由於每個人都會問,我特意寫了個word文檔發朋友圈。未完待續,寫了一個多小時了,明天還要工作,有時間我再補充。以前上班單程26到28晃蕩,騎公路,穿鎖鞋,用時70分鐘到80分鐘之間,那段時間是近幾年體重保持最好的時候,大概持續一年時間
有時間必須拉40 50公里。不然渾身不舒服!基本都是單飛不會選擇騎游,畢竟訓練乃第一菜腿推動力。當然有組織約另說咯~
長時間騎行,如果你喜歡聽有聲書或者講座之類的,時間很容易過去。
十年前大學時候,為了準備騎青藏。每天50公里。25公里騎到香山,爬一圈下來,25公里回北京。騎了一個春天。
暑假一個月改成騎150公里,每天去延慶八達嶺,打一個來回,一周5天吧。這倆加上最後騎去青藏線(每天100左右),大概堅持了大半年。後來工作第一年也是每天40多公里…家離單位太遠…能堅持第一是因為坐車很容易遲到(騎車1個半小時肯定到了)…第二是騎車上下班,去健身房連有氧都不用做了…我沒有題主要求騎的那麼多,無恥的來答一下。 從小我最恨騎車,到10歲我還不會,學車的時候真痛苦死了,又挨摔又被罵。弄的我媽也哭我也哭。會騎以後媽媽咬牙買了一輛綠色的飛鴿給我上學用,那時感覺真漂亮,從朝陽區騎到西單那裡,大約10公里多一點,比擠公交車上學強多了。那時北京公交系統不太方便,人多車少線路少,有時要等一個小時以上才能上去,早晚都不方便。小孩在車上比較慘,成照片狀。有了自行車真是爽,想去哪去哪還涼快,偶爾停一下看看不要錢的漫畫,嘿嘿。回來發現同班同學居然住我們家旁邊,他也有車,好了! 飈車生涯開始了。那段時間往返也就20多公里,然後不過癮去公園走遠路,多走個幾公里人還少,這樣每天30多公里。長安街紅燈多單程也得有個40多分鐘,畢竟是小孩,覺得挺快的,當然是和邊上穿制服皮鞋的阿姨叔叔比,唉。後面國內開始從台灣等地引進變速車,大概就是現在的山地概念,可謂風靡一時,誰要騎這個犇有面兒。其實,400-500百塊買那麼個10-12速的,牙盤易形變,龍骨易彎曲,變速經常跳檔,剎車皮經常磨輪圈,修一下10幾20塊的玩意,唉。不過現在覺得那時日子真美好,每天都是新鮮玩意兒,哦對,那時我爸媽工資400-500一個月,我還是求著家裡買了,借口是我一定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你懂的。然後我同學也買了,大家好happy,玩晚點也不怕,半小時就回去了,雖然經常極品「飛」車,後來身上老帶著雲南白藥粉,包治百病,不錯。我記得個初冬,下課去打遊戲忘了時間,天快黑才出來,到家也差不多10公里,正好有一點小雪,路上車很少都沒什麼人,為了少挨罵甚至挨皮帶,我們兩個慫孩子一路用最大檔瘋狂站踩往回沖 (其實這樣騎不快,不過那時不懂,另外那時的變速器……唉) 闖了不知道多少紅燈,褲子上都是泥,我路上是不是別到幾個人我不記的了,嗯! 反正那次我真拼了老命了,25分鐘到家,扣去存車棚「整理捉臟」的時間,大約不到20分鐘,我很滿意……還是挨了皮帶……唉。上中專時離家17公里不到,四環路往返33,不過有了前面的基礎,都是小菜兒,可惜只能一個人走了。於是春天沙塵暴,夏天曬爆,秋天風吹爆,冬天凍爆,又陸陸續續騎了3年車,當然換了個好一點的國產車,好像是12速,好騎多了,我也個兒大了有勁兒了,那時單程好像是45分鐘,路上插個耳機自我感覺良好,嗯。然後大學去了外地,然後回家上班在王府井,到家又是10公里左右,大約騎了一年,由於鼓樓地安門一帶實在不適合飆車,到單位要打領帶所以騎得比較文明,這時車已經很好,好像是捷安特Hunter1.0,旋把內手變18速,換擋時輕輕一轉沒有聲音,感覺像騎摩托車,由於有了好手變開始理解變速器的作用,後來學了開車,再不站著爆踩了……但是木已成舟,經過多年錯誤的低踏頻爆踩,所以我的腿你看……好多年不怎麼騎車,這3年朋友迷上了騎行拉我一起,賣了hunter1.0換了個網上的鳳凰27速學生公路,馬馬虎虎,騎了好幾回通州,後面把立磕頭兒,外胎挨扎,手變不爽,於是500公里以後賣了換了個入門公路小強頭子5700。爽! 哪兒遠去哪兒! 哪兒高去哪兒! 不會用鎖鞋鎖踏沒關係,不太會調車下把位不舒服沒關係,這特么才叫車啊! 後來陸陸續續又買了個30速山地在海南騎了4個月4000多公里,買了個便宜死飛在山東圍著門口個破湖騎了3個月。公路也上了鎖,也懂了踏頻尺比核心耐氧乳酸啥的,感覺挺好,不過就那麼回事兒。相比之下,以前就是上學上班而已,被逼的…… 要說我個人和自行車什麼時候感情最深,還是騎著牙盤嘎嘎叫的破車滿大街小巷亂躥的時候,下雪冬天闖紅燈作死的時候,暑假補課被麵包車別跳上人行道的時候,地下通道沖坡被水滑飛的時候,一幫小崽子公園跳台階兒的挨摔的時候,剎車桿斷爆死前騰翻坐地上犯糊塗的時候……只要在路上,我騎故我在,這感覺挺好。
有一段時間剛入坑,每周兩次100,高海拔差的鋪裝路面。
體驗就是,在參加了幾次比賽後,左膝蓋積液了呢每天45公里現在,早六點20,晚五點四十,各20-25公里,每次用時50分鐘。我是按照運動生理學一張圖騎車的。是從每天17-25公里加上來的,還只維持一星期,並將長期堅持下去。
感受1:兩個月以來體重下降15斤,準備下到60公斤開始練速度,從現在28巡航加到35就可以了。
感受2:個人覺得對膝蓋影響很小,在保持穩定踏頻基礎上,在知道齒比搭配基礎上。並且騎車後下雨天膝蓋不疼了。
感受3:起居吃飯活動工作的時間點規律了起來,雖然工作時間內還是開小差,但是不累,以前要是刷個20分鐘知乎就犯困的,如果能更加自律,效率會提高一大截。
感受4:一個好習慣養成,需要一個過程,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圖片來自 @張兆坤 言簡意賅的回答:
鍛煉30分鐘後才消耗脂肪正確嗎? - 知乎過去十二個月的騎行數據,因為是愛好就無所謂堅持了,反而不騎會不舒服。
中學時期學校很遠本來住校的有一學期突然很想家就每天騎行上下學。來回正好50公里。每天天還沒亮就要出發。披星戴月,經過公路,經過立交橋,省道,國道,鄉間小路,到了校門口。時間若早就在門口吃一碗雞蛋紫菜湯。等則校園開門推車進去。跑進宿舍把冰涼的手伸進同學的被窩。
下午放學沒有一絲逗留,急匆匆的踏上回家的路。到家吃過飯又累又困睡去。兩三點起來寫作業。然後出門上學。日復一日,孤獨的騎行,有時能也能遇到夕陽紅老年騎行隊。前列腺炎加膝關節磨損
我父親近年迷上了騎行,每天七八十公里。前段時間和俱樂部去了一趟秦皇島,再到葫蘆島,沒多遠二百多公里。他們那個車隊比較休閑一些。騎行四個月,他瘦了走二十多斤。有句話是,什麼事都要先去做!誰誰說都沒有用,自己去做才會有成果。
推薦閱讀:
※有哪些類似「龍櫻」的勵志日劇?
※你聽過的最勵志的歌曲是哪首?
※你們減肥的初衷是什麼?是什麼當初激勵你去減肥?
※出現「道理我都懂,但還是。。。」的情況的時候,是真懂了還是假懂?
※把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身外之物全部奪走,你還活得下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