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越善良越不受尊重?
做成一件好事需要兩個因素
1.好的動機2.足夠的能力通常提到善良,大家會先想到前者。很多人更是認為只要動機好,就算是善良了。然而很顯然,如果只有動機沒有能力那麼所謂的善良也是不會被認可的。
而且有些時候,有的人因為自身能力太差還會以善良的名義去傷害他人。這就會更加讓人反感。
因此無法落實的善良不是善良。永遠不要因為自己動機好就認為自己是個好人。
等到你有意願也有能力的時候,接下來則要考慮時機。同樣是做好事,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是絕對不一樣的。何時何地去做,如何的順序,如何照顧他人感受,這又是另外一個層次。
換句話說,做好事也不能著眼於事而要著眼於人。
肯定有人會問,照你這麼說做個善良的人不是很麻煩?
對!世上最難的事情就是做好事,因為做好事只要一個細節不考慮到,就會把好事變成壞事。而做壞人則破壞就好了,根本不必想太多。就好比考試考100分和考零分一樣。後者簡直易如反掌!
那為什麼還要做好人?
真因為難,真因為做到的不多,所以好人才可貴,好人才能有機會。社會的大部分中堅就是這樣的好人構成的。總之,不要同情自己!如果你做了好事卻沒得到認可,那錯不在別人而在你自己。要麼是你能力不足,要麼是時機不好,要麼是沒有看明白他人的心思。檢驗你是否是好人的標準只有一個,別人是否領情。
謝邀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感覺到你的善良也許在他們眼裡,你的所作所為不過是一層虛偽的表現罷了。因為人皆逐利。
所謂人善被人欺,別人發現你善良,就會損害你為他們自己謀點利,你善良嘛,又不會報復他們。有問題也會推到你身上,你善良嘛,當然要替他們著想了
片面的善良從來就不是什麼好的品質,統治者為了馴服老百姓,不停片面宣傳善良,寬容,以德報怨等等。別人害你你也不能反擊,實際上呢,這不就是縱容嗎?
該怎麼做: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善良對付善人,以兇惡對付惡人。只會善良,就會為人所欺;只會兇惡,就會眾叛親離。兩種手段,缺一不可,做人就要恩威並用。
人在沒有成績沒有實力的時候,越把自己放低命越賤,越破鼓萬人錘。人只有在有成績有實力的時候,才是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弱肉強食、更古不變
因為很多人不理解真正的善良是什麼。很多人只是自以為善良而已,並不能做到真正的善行。
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不向國家領取金錢。孔子說:「賜(端木賜,即子貢),你錯了!聖人做的事,可用來改變民風世俗,教導可以傳授給百姓,不僅僅是有利於自己的行為。 現在魯國富的人少窮人多,向國家領取補償金,對你沒有任何損失;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首先要區分善良和懦弱,亦或者是爛好人。人們對於善良往往定義偏高,所以也就無視了多數的善良。人總是具有兩面性的,光明的一面和陰暗的一面。善良的一面和自私的一面。除了修為有成的道德高士,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在善惡兩面中掙扎著渡過。
所以說為什麼善良的人不受尊重?說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話,過度的善良,其實往往是過度妥協和怯於爭取自己應有利益的人。換句話說,就是爛好人。人們之所以不尊重爛好人,是因為看不起那份骨子裡的懦弱或者沒有原則。
所以說不是善良不受尊重,人們不尊重的是那種懦弱的被迫的那種所謂的」善良」。
什麼是善良,一次施捨,一次讓座,一次無私的救助,等等。善良的行為每天都在發生,但是你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善良的人。因為太普通了嘛。那什麼是善良?什麼事都是讓著別人,受了委屈也不敢說的爛好人?這不是善良,而是懦弱。在別人眼裡這也不是施善,而是不斷的妥協和讓步。
所以,只有當強勢的一方向弱勢的一方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我們才說是善良。就像同樣是十塊錢,你捐助給失學兒童自然是善良。你被地痞搶走十塊錢而不敢說話,那不是善良,是懦弱。人們會尊重捐助者,而不會尊重被欺負的人,最多是可憐一下。
我說的都是多數情況,社會上也真是存在那種比較極端的例子,但終究是少數。
最近看了《芳華》,很少看文藝片,陳老師還評論說:「任性,你年輕能看的懂嗎?」然後一個疑問的表情。其實,也是有感而發,談一下我這97後的不成熟見解。
上學時很多同學討厭一個女生,我也變得討厭她,沒有理由,因為我不想讓自己顯得特地獨行。路上遇到倒地的單車,我思索幾分鐘,還是沒有選擇去扶正,因為我不想讓自己顯的很裝逼。在公交車上,一陌生人痛哭流涕,我還是沒有勇氣去給他遞上自己包里的紙巾,因為我想著那麼多人,為什麼別人不去做?。。。之前有位學長給我說過,覺得人的一生沒有必要善良,只要不犯罪,不違法,然後和自己親近的人過好這一輩子就好了,也是圓滿了。剛才我特地搜了下知乎上面「人為什麼要善良?」這個話題,很多人都是在自責,就如我上面提到的事情,如果,當時我做了,會怎麼樣。如果說善是有結果的,那它一定不是善,好人難做,但我們仍然要做個好人。在這部電影里,心懷善念的人看的更多是劉峰最後和何小萍在一起的幸福,而我們大多數人還在糾結為什麼給了林丁丁那麼一個還算完美的結局。
活雷鋒的劉峰,他每天為周圍的人默默做著事情,人們也漸漸習慣了他的存在,也習慣了他為大家所做的一切,因為他是全團的楷模,「活雷鋒」標兵,他應該為大家做著這些。在那個渾濁的背景下,善良顯的那麼單薄和活不下去。他被眾人環繞著,內心卻是一個孤單的人,準確說是一個孤獨的人,追求林丁丁,在擁抱的時候被男戰友看到,第一句話是「好哇,林丁丁,你居然敢腐蝕活雷鋒。」然後,被打壓,被發配,之前的榮譽也沒人會看。「為什麼善良總是被欺負」當你是個孩子的時候,你就會被灌輸了絕對正義的概念。然而非常不幸的是這個世界沒有完全正確也不會有完全錯誤。人是一種複雜的情感動物,並且非常易於受到權利、金錢等等的誘惑。在絕對利益的面前是沒有情份可講的。這個多元文化衝擊的世界,正義與邪惡的分界線非常模糊,你一定要明白這一點,過度的善良是一種愚蠢的行為,一味的退讓會讓你變得懦弱。真正的善者聖人是建立在自身實力強大的基礎上的。古語有云:人善被人欺,只有建立起威信來才會讓你的善良發揚得更遠。人為什麼要善良?我們很多時候只是為了感動自己,追求自己的心安理得。善良自知。好像跑題了首先要分清善良和爛好人。
其次,不是有那麼句話,君子可欺之以方。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聽過一句挺有意思的的話:沒有獠牙的善良就是懦弱。在很多時候我們善良之前我們是否讓自己有足夠手段勢力去還擊,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否則沒有提防的善良是無益愚蠢的。再者,我們真正有能力的時候又是否還善良?我猜想大多數人與我一樣只是沒有壞的資本與膽量罷了。真要得勢恐怕又是另一番天地。最後,我們總被告知要善良,可沒人教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多少黑暗。這就讓有些人在被欺負時才恍然意識到壞的一面。欺軟怕硬人之常情。善不要寫在臉上,甚至在面對欺凌的時候要把惡掛在臉上。這樣別人才不會冒犯你。但我還是覺得那些有能力知輕重而依然善良待人的人是最值得尊敬和跟隨的。好得謹慎些,壞得坦蕩些。
因為有些人太貪婪了,永遠得不到滿足,以為這就是理所應當。所以得寸進尺,不顧他人感受,去爭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方法不對。社會的教育不合適讓人得到尊重。
感覺單獨討論善不善良沒有意義,它只是一種需要被嵌入情境中去才能被定性的一種存在,實在無法單獨界定到底是褒,貶,中性之意,愚善屬不屬於善良呢?安樂死屬不屬於善良呢?一千人一千個哈姆雷特,先有蛋還是先有雞呢?
供需不匹配。供給方給的低於預期,或者需求方預期過高,更一方面,可能供給方並不知道需求方正真訴求,需求方也不能理解供給方的意圖。
所呈現出來的東西不一樣吧
有的人呈現出來的是善良但是可能表達不好就成了 好說話 好欺負也有的人本身就是滿懷惡意的
會嫉妒你的善良從而覺得你是心機婊 聖母婊
加以諷刺因素蠻多的誰知道的 現在這個社會有時候在某些方面就是會讓人很無奈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