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把長頸鹿叫麒麟,可石刻雕塑的麒麟卻長的像獅子?


麒麟都是鹿字旁,應該就是一種鹿

而且從早期的《麟之趾》的描述來看,應該是一種性格溫順的鹿。在先秦時期從來沒有人說過它有鱗片,龍頭。所以麒麟似獅子,應該是一種演化,是融合了西域文化,最早不會早於漢代。

鄭和的時候,麒麟的形象已經演變得不成樣子了。而且這完全就是一次拍馬屁行為。所以用鄭和獻長頸鹿證無法明當時中國人普遍認為長頸鹿是麒麟。如果長頸鹿真是麒麟,那麼肯定會有麒麟頸似蛇的描寫。可是沒有。

…………………………11月5號更新……………………………

謝謝大家點贊

這個我記得是高句麗的壁畫,上面有鹿。可以看到,高句麗服飾和漢服有很多相似之處。

這個是網上找的,來源不明,但是應該是原始人畫的

地址在這裡

http://www.tplm123.com/picinfo-328648.html

可以看到角是很長的

好幾張都是這樣的,不過我覺得可能是被砍了角做鹿茸

野生的應該是這樣

但是沒有看到和第一張那樣有花紋的,我找到的古人壁畫一般都是有花紋而不是斑點

而且是這種雙螺旋紋

會是它們嗎?

反正不可能是長頸鹿,因為壁畫上一隻長頸鹿都沒有

………………………………11月5號更新……………………

對了雄為麒,雌為麟。麒麟的性徵應該是比較明顯的。長頸鹿就沒有那麼明顯的性徵,但是雌鹿基本上都是沒有角的,非常容易辨清楚。

(當然這個存疑,古人有亂取名字的習慣)

……………………………………

我後來又出現了疑問,就是爾雅裡面麒麟是獨角的

不過@石頭布 已經解釋了這個問題。麒麟應該是馴鹿


是如下過程:

有麒麟的傳說——見到了中國沒有的物種長頸鹿——把長頸鹿叫做麒麟。

相似的還有犰狳,本來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異獸——見到真實的「犰狳」——覺得它很符合山海經的描述——把「犰狳」命名為犰狳。

你說的管長頸鹿叫麒麟,大概說的是這個吧。

據鄭和親自立的《天妃靈應之記碑》記載,永樂十五年,鄭和下西洋時,各國都爭著進貢了本國的珍貴動物,其中「阿丹國進麒麟,番名祖剌法並長角馬哈獸;木骨都束國進花福祿並獅子……」

中外專家經考證指出,「木骨都束國進花福祿並獅子」,其中的「福祿」是索馬利亞語「faro」的音譯,英文譯為「zebra」,是「斑馬」的意思;花,則是意譯,指花紋、條紋。「花福祿」指的就是「斑馬」。「阿丹國進麒麟」,其所說「麒麟」是索馬利亞語「giri」,即英文giraffe(長頸鹿)。《天妃靈應之記碑》中也說它「番名祖剌法」,因此可以說,進貢的麒麟就是長頸鹿。

以通事(翻譯)身份三次隨鄭和下西洋的馬歡所撰《瀛涯勝覽》一書中有如下描述:「麒麟,前二足高九尺余,後兩足約高六尺,頭抬頸長一丈六尺,首昂後低,人莫能騎。頭上有兩肉角,在耳邊。牛尾鹿身,蹄有三跲,匾口。食粟、豆、麵餅。」 由此描述不難看出,所謂「麒麟」即長頸鹿也。據悉,在日本,直到現在,長頸鹿仍被稱為「麒麟」。


我們那裡民間有傳說,牛生麒麟豬生象,所謂麒麟,是跟捲毛牛差不多的,頭上有分叉的龍角。而象,自然就是長鼻子豬了。鑒於豬長了長鼻子真的跟象挺像的,尤其是野豬還自帶獠牙,我在想麒麟會不會真的是一種捲毛的偶蹄目角又分叉的存在過的物種。也許真的是一種鹿呢,畢竟鹿角是分叉的,鹿也有偶蹄、馬臉。


這個問題的確有一些學者研究過,目前我看到一個比較公認的說法是:鄭和下西洋時,在經榜葛剌國時曾獲得兩隻長頸鹿並以「麒麟」之名進獻給明成祖。因此當時開始把異獸長頸鹿稱為「麒麟」。

(《瑞應麒麟圖》明 沈度作)

當時一些文人也就「麒麟出現,昭顯盛世」的題材作文。

有現代學者認為,當時之所以把進貢的長頸鹿稱為麒麟是因為長頸鹿產地的當地語言中,長頸鹿的名稱和中文的麒麟音似。

目前日語中麒麟的漢字仍指長頸鹿。

這裡有一些對於日語中「麒麟」的起源比較詳盡的介紹(http://www.ct.osakafu-u.ac.jp/~y_yuki/qilin.pdf)。


最初的麒麟具記載,唐代詩人李嶠的詠《麟》詩。詩中「漢祀應祥開,魯郊西狩回」告訴我們發現麒麟有兩次記載:第一次在公元前480年 (魯哀公十四年),說的是「西狩獲麟」。孔子的《春秋 左傳哀公十四年》記載了「西狩獲麟」這件事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有關的文獻記載。我們從《禮記 禮運》記載的出土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椰,中獲悉,麒麟和鳳凰一樣不和人類爭地盤,不和生靈爭食料,而是生活在郊外的沼澤中,因此,麒麟被人們稱為「仁獸」麒麟被意欲吉祥之兆,根據麒麟的長相為鹿形瑞獸的描述,唐代詩人李嶠的《麟》詩中 記載 大概講述魯哀公和漢武帝狩獵的麒麟當為大型的鹿形動物,後人推遲可能是長頸鹿。 當我們沿著古代文獻中的記述中去尋找麒麟的形象,還可以得出一個確切的答案:麒麟,就是長頸鹿。 當代古文字學長康殷著的《文字源流淺說》中說,麒麟的早期形象實際上就是長頸鹿,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長頸鹿形文,可以知道商代確實有長頸鹿的存在,到東周才漸漸滅絕,而現在日本還稱長頸鹿為麒麟。 明成祖永樂十二年(1414年)榜葛刺(孟加拉國)的使臣進獻麒麟,永樂皇帝看見那麼高大的麒麟,不覺得耳目一新,心情大悅,招沈度寫了一篇《瑞應麒麟頌》,並命他畫下麒麟畫像,這幅畫像成了國寶級珍品,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畫中麒麟就是長頸鹿,這是明代將麒麟認為長頸鹿留下的最真實的記錄。其實,國人很早就知道有長頸鹿這種動物,晉代稱為「馳牛」,宋代叫做「徂臘」。宋代開始,將長頸鹿和麒麟混在一起。明代宮廷講長頸鹿和麒麟等同起來。

麒麟和長頸鹿,前者虛,後者實,在我國古代對外交流中往往混為一談。雖然長頸鹿的造型和麒麟直接可以畫上等號,然而,長頸鹿的造型和人們心中的麒麟確是兩回事。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此特別重視「仁」麒麟作為「仁獸」受到了特別的重視,漢代的麒麟造型為鹿形,體態輕盈,動作輕快,造型優美。東漢時期,隨著印度佛教的傳人,在佛教中處於崇高地位的獅子成為人們心中的「聖獸」其強壯威猛的造型和中國本土的麒麟相結合,使得秦漢時期的造型古拙的鹿形瑞獸逐漸向著威猛的獅子造型靠攏。 漢末動亂,南北朝產生。北方被少數民族統治,戰亂不斷,南方比較安定,但也諸侯割據。各個諸侯死後希望彰顯自己的生前富貴 ,為了達到鎮壓邪魔,守護陵墓的目的,在陵前安置石獸的方式比較流行。在統治階級下,石獸雕刻的越來越高大,越來越精明,而又為了達到鎮墓的效果,麒麟的造型更偏向恢宏的氣勢。趨向於獅子和老虎的形象。 現在來到宋代,宋代「澶淵之盟」後為繪畫藝術高峰,造型逐漸偏向清秀美 ,失去了南朝的雄渾豪邁的氣勢,顯得清秀靈動。這也和宋代皇帝的性格和社會整體風氣有關。 明清時期的統治者出於鞏固政權的需要,對象徵著天子的龍鳳,極為崇拜,這是麒麟偏向龍的造型變多,隨著社會生產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技藝水平的提供,麒麟的刻畫更為細緻,明清時期 ,麒麟的頭部裝飾仿造龍形,身體的裝飾也更複雜化。 總得來說 兩漢時期的古拙美 南朝時期的雄健美 宋元時期的清秀美 明清時期的複雜美 這些麒麟的造型風格變化和各個朝代的社會風氣和密切相關。


反正我不認為麒麟就是長頸鹿,這個大坑我絕對不跳。


麒麟最早是馴鹿。到了明朝一幫傻逼把他變成了長頸鹿了。


我只知道日文的麒麟是長頸鹿的意思

中國古代還真不知道』


把長頸鹿叫做麒麟好像是日本?

因為最早誰也沒見過麒麟,只知道「龍頭馬身龍鱗」的傳說,憑藉想像做了石雕獅子的的那個形象

結果後來發現有長頸鹿這個東西,大家一看,頭上有角,頭頸長似龍身,「龍頭」沒錯、馬身不多說、身上的斑紋牽強說成「龍鱗」也可以

這不就是書上寫的麒麟嗎?所以把長勁鹿認作了麒麟


石刻的好像不是麒麟,是龍王九子里的一個,忘了叫什麼了,自行百度吧


明代人說的「麒麟」是東非斯瓦西里語giri的音譯,跟英語的giraffe是同源辭彙。

實際上南宋時期中國人就知道有長頸鹿這種動物了。


推薦閱讀:

漢承秦製為什麼秦二世而亡,漢卻可延續400年?秦朝滅亡根源是什麼?
李大釗如果沒死,在中共應該是什麼地位?
國民政府當年帶走的財富到底對台灣初期發展起了多大作用?
諸侯皆曰:『紂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還師歸。」武王出於怎樣的考慮而如此決策呢?
三國時的遼東公孫氏是漢人嗎?為什麼東吳陸瑁稱公孫氏為「東夷」?

TAG:中國歷史 | 中國古代文化 | 傳統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