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內部出了什麼原因問題,導致小米手機全球銷量從第 4 降到第 7,國內銷量從第 1 降到了第 5?

2016年第一季度,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所佔份額下降了0.1%——從去年同期的24.6%小幅下降至24.5%,出貨量下降至8190萬部。雖然這意味著三星所佔份額仍接近於四分之一,但幾年前三星的市場份額是三分之一。

IDC估計,得益於眾多運營商促銷活動的幫助,三星Galaxy S7 和Galaxy S7 Edge在今年3月銷售量可觀。憑藉更廉價的GalaxyJ系列,三星在新興市場中表現出色。

蘋果所佔份額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至15.3%,首次在第一季度出現同比下降。蘋果iPhone 6S和6s Plus未能如期交貨,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更便宜的iPhone SE上,看它能否提振蘋果下一季度的銷售業績。

與此同時,華為所佔份額則同比增長3個百分點至8.2%,Oppo所佔份額同比增長3.3個百分點至5.5%,Vivo所佔份額同比增長2.4個百分點至4.3%。這意味著Oppo和Vivo取代了聯想和小米,分別成為全球第四和第五大智能手機生產商。


小米的起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相信這句雞湯大家並不陌生: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what makes you strong kills you。

小米發家,建立在精準對焦利基市場:一二線城市的男性的消費訴求,加上利用互聯網取消中間商的低價競爭策略。

而這兩點現在卻成了小米的掣肘。

小米的消費群體,和網路上手機消費的意見領袖是有很大重合。

以知乎為例子智能手機精華回答和參與評論的人群畫像如下

可以看到,智能手機活躍的主體是在生活在一線城市,互聯網相關從業者,且以男性為主。

意見領袖是足跡最為容易採集的人群,想法多,有主見。對商家而言,這群人最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也最容易產生共鳴,征服起來充滿情懷和快感,但競爭對手多,付出代價比較慘烈的人群。

而意見領袖的反面,是沉默多數。他們的聲量小,網路足跡較難採集,但一旦深耕護城河較深。

沉默多數的其中一群人,就活躍在小米很頭疼的線下。

這是IDC前六品牌的品牌體驗店佔比:該品牌在該層級的網點數/該品牌總網點數

一線城市(北上廣深)

一線城市智能手機滲透率高達94%,除更新換代需求外,上升潛力不大。

除開一線城市,再細分到市級:

縣級:

可以看到,縣級官方渠道覆蓋率較高的只剩下華為和oppo。單個縣城和周邊鄉村的市場雖小,扛不住總數大。對活動在這一範圍的居民來,手機更接近於大件消費品,他們對面對面的線下體驗訴求更高。因此,華為和oppo在這一層級的市場,猶入無人之境,可以愉快的喝酒吃肉。

線上低價雖然一開始成就小米。但現在線上線下的同價要求,和線下中間商的存在,讓小米在線下很難施展手腳。對被指責高價低配的華為和步步高系來說,由於線下網點的密集,他們可以很好的和低線城市的人群對話,而線上對他們來說是額外的高利潤,可以進一步反哺線下。

另外,小米整個消費群體直男氣息濃厚,在女性消費者中品牌知名度欠缺。

下面是百度品牌相關搜索中女性佔比分布(由於百度用戶默認性別為男,女性比例比實際值偏低):

華為也是個男性氣息濃厚的品牌。華為最近找了小鮮肉代言等營銷策略,可以看出華為對自身軟肋還是有一定認知的。

小米破局,需要在沉默多數的人群中,再次找到新的利基市場,進行精準定位。這群人可能對手機知之甚少,對參數一臉困惑。征服他們可能顯得有些無趣,但精英付出的一塊錢,並不比普通人的一塊錢高貴。

更詳細的討論:長尾理論,沉默多數 和 手機 - 數據冰山 - 知乎專欄


要搶購,不高興買了,現在選擇那麼多,。


1.供應鏈上確實在之前一段時間有放羊的現象,一年無主打,簡直「友商驚詫」。現已被整合回老雷手中;

2.人才梯隊建設不足,一度有斷血的癥狀。前500斯巴達貌似也就剩100多,現在正用各種手段回填;

3.互聯網流量紅利期結束,摩爾定律定價邏輯受到了渠道的強挑戰;

4.國內比較特殊的公關氛圍,每個月砸一百萬專黑你也是世所罕見。

但我認為這倒不是大問題。

因為小米是第一家完成生態鏈建設的硬體公司。不管我樂視的老同事怎麼揍我我也要這麼說。

MIUI已經是個成熟的跨終端流量平台,是小米全系列硬體產品的二級助推器。

當增量市場轉入存量市場時,產品的權重必然要讓位於渠道。面對渠道,公司的策略是「部分調整」還是「全面適應」,就是勝負手所在。

我們之前這群小蝦米們的思考是:長期存量市場有沒有高投入的必要?畢竟當年是靠重產品輕渠道的模式起家,就算全面轉型貼合渠道,效果也未必多好。我們沒有步步高的基因,我們也不羨慕聯想。

我們小蝦米們的結論,是應當踩的節點是「內需市場的消費升級」。這就意味著堅持產品路線,在材料、功能、設計、交互等各層面的拉升,同時保持可盈利定價而非競爭性定價。

最舒適的打法是集中力量在強節點產品上突破,中心開花。而我個人認可的強節點產品就手機和汽車,考慮到老雷不會像老賈那麼浪,小米可選擇的強節點產品就手機了。

但手機算是民用電子工業之花,小米現在還沒有能力做這個產品的升級。等到我們的紅色供應鏈整合完台灣的半導體後,可能會有點戲。現在就是蘋果能幹這事,而且貌似乾的也挺費力的...

1000個以上元器件的產品小米不好做,那300個左右元器件產品的升級,小米就遊刃有餘了。

小米生態鏈產品,更準確地說,米家,成為了小米「四面開花」的具體體現。

通過未來10年左右的時間,在100到150款高頻民用電子消費品里實現產品、品牌標杆;在其中30到50款產品實現三分之一市場壟斷。

這是我的一個猜測,我認為依靠整個雷軍系的力量,這是可實現的。

我11年入職小米的第一個星期,劉德德哥就在卷石天地里給我畫了個大圈:最裡面是手機;外面是電視、路由器等;再外面是手機、電視等相關的配件;最外面是服裝、電影、食品等。

我當時還幫法務註冊了小米薯片,不知道他們後來有沒有註冊小米辣條。

反正在我呆小米的三年里,我一直認為我做的是一個國民品牌,是超越手機這一個品類之上的。

以這個邏輯作判斷,小米在手機上採取積極守勢即可。在不傷害產品的前提下做渠道,這個局要跟,但是不show hand不all in。面對未來的寒冬,小米要過冬的資本其實是夠了,小米真正在儲備的是產品。小米是產品型公司,最後支撐小米過冬並完成轉型的必然是產品而非渠道。

很多公司現在在拚命攢籌碼,小米籌碼是夠了,但他還在拚命攢牌。

老雷自身就是國內頂尖的銷售CEO,他當年100天賣出100萬套金山毒霸時我還在看《本能》。在過去一年有很多拼銷售的機會他都放過了,我相信他有更大的想法。

以上是「我比雷軍聰明」系列,歡迎觀看。

PS:老雷是名勤奮的天才,而且是名相信實業的勤奮天才。作為一名看著家鄉千家紡織廠倒閉得乾乾淨淨的佛山人,我期待雷總在實業上給出的答案。


我一度認為,小米的問題是產業鏈布局不足。

這兩年它暴露的幾大問題:國際化問題、渠道下沉問題、核心技術研發問題,都可以說是產業鏈布局不足的問題。但對於一家成立僅五年的公司,想短時間內做到這種沒有十年時間就做不好的事情,未免太難了。

據說小米內部復盤,覺的融資還是不夠激進,如果當初多融幾十億美元,也會不同。

但我這兩天改變了觀點。

我覺得小米的問題是心態問題。

小米 4 的「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小米 5 的「黑科技」,都是心態不好的體現。我相信小米的手機團隊也對這兩款產品的賣點會有心虛,但還是硬著頭皮就上了。

MIUI 加廣告,也是心態不好。不敢相信產品經理做這個決策時捫心自問它的產品體驗是對的。但也硬著頭皮上了。

這種硬著頭皮上,曾經是 ok 的。也許五年前行,三年前行,但這兩年就不行了。只是因為智能機的人口紅利結束了,消費者變精明了。

心態不好,導致產品不再是國產安卓機行業階段性最好的,導致口碑被傷害。

其實小米不用做什麼真的黑科技,不用像華為一樣做自己的晶元。小米只要保證一直是國產安卓機里品質最好的,只要保證自己的口碑一直非常好,成為海量消費者換機的首選,它就足夠安全。

其實蘋果就是這樣。蘋果從 iPhone 4 之後,哪兒還有什麼黑科技,只是因為它能保證自己足夠好,品牌沒有被超越,保證自己是消費者的首選,它就有足夠時間和空間去運籌下一步。

創業公司,產品始終是根基。在紅海里需要信仰,相信正確的事情。


多圖殺貓!!!!

回答這麼問題的大多是懂手機的,但是我天朝人數眾多,你以為的常識在別人看來可能是冷門,比如「內存」是什麼,你覺得全國百分之多少人能真的知道?

大家買手機第一點是廣告,朋友宣傳,還有自己百度查。

讓我們看看百度搜索小米手機怎麼樣會出來什麼

1.小米手機

點開第一個看看。

很標準的水文,自己聲明自己是客觀的,回答的話處處說小米不好,作為一隻手機圈的萌新,你第一感覺是什麼??卧槽,賣手機的都不賣,質量太差了吧。

然後點開下面的百度經驗

不穩定,卡,死機。

想買手機的各位萌新。看了這些對小米什麼感覺???

2.華為手機

讚揚,跟外國大廠比完全不輸。

然後,百度經驗裡面

不錯啊,竟然有罵的

再往下看

相比全是黑的小米百度經驗,這裡面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

再看另一個百度經驗的

裡面全是誇的,我就不截圖了。。

小萌新感覺怎麼樣,卧槽,手機不輸蘋果啊,卧槽,信號好啊。卧槽,買

3.oppo手機

總體都是誇

vivo截圖相似,不放圖。

各位想買手機的萌新從百度上查到的資料怎麼樣。初步認定小米手機好不好,回答當然是不好。你買嗎?似乎要猶豫吧。用過朋友再隨便一句,玩起來有點燙啊,小萌新們估計就徹底放棄買小米了。。。。


上半場3:0大幅度領先,下半場被人連灌幾個球。我把小米的表現比作足球。

看了不少答友們的回復,從各個角度分析了小米運營出現的「問題」,我的觀點不同,我認為小米沒變,變的是市場。

上半場

小米成立之初,相比國際品牌的四五千的定價,相比國內眾多山寨品牌慘不忍睹的品質,相比國內正規廠商產品一般、為渠道所累。小米以絕對的性價比,加上世界准一流的品質,殺出血路,瞬時成為國內品牌銷量第一。

在這個階段,也是國內智能手機普及階段。任何普及,都有一個順序,智能手機的普及同樣是先城市後農村、先總監後廠妹、先博士後文盲。然而前者佔有了信息、經濟、思維的優勢,小米產品不需要廣告也會被這類人迅速理解。在硬體發展極快,硬體還是智能手機發展的絕對瓶頸的前幾年,小米以發燒的配置,流暢且更為優越的本土化UI,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勝利。

3:0領先,分別進球的是:配置、價格和系統

下半場

小米的陣容沒有做出調整,繼續以極客的態度在做產品。而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幾近普及,後普及的人群,極易受外界影響,關注偶像代言什麼手機,喜歡手機冠名的綜藝節目,曾經保腎卻沒有擁有某款身份機現在還對其外表想報復性擁有。

此外,這兩年國人,尤其是產線工人收入增長明顯,對於價格早就沒有之前那麼敏感。網紅主播的盛行,網紅臉手機同樣走紅。然而這個時候,智能手機的瓶頸似乎已經不是CPU,發燒逐漸成為貶義。

同時,對手也逐步成長起來,尤其在營銷和水軍方面更是登峰造極。對於線下渠道的投入,對手遠勝小米;對於線下平台,售貨員小妹賣一台小米提成30元,賣一台他牌提成200元,導致小米喪失了球迷。對手在下半場連進三球,進球的是:營銷、網紅臉和線下渠道。

----------------------------------------------------------

沒錯,小米這些年沒有變,變的是市場。同時,小米的確在最最良心的追求高配置的路上,被高通驍龍810和820坑了一把,前者是發燒,後者是遲到,導致小米旗艦線新品發布節奏紊亂,錯失了太多的機會。

我們不得不去追問為嘛OV品牌如此低的配置,以如此高價(通常近兩倍),並且在UI還是落後很多的情況下,銷量還能超過小米,甚至還在以如此迅猛的增速?問題也在於市場,一種不成熟且不健康,又有些康髒的市場存在。因為我們人口中的大部分,是很受周邊訊息影響的,轟炸性的水文自媒體能夠潛移默化的改變目標受眾的心理。

同時,小米自身也太受助力自己成功的性價比所影響。小米一直以來追求極致的性價比。然而長期以來一直把天花板設置在1999元的弊端是,無法用更多的新技術、新理念。我所知道在小米note產品籌劃時期,還是有太多的黑科技沒有運用,事實上消息這些年有太多的技術儲備還沒有投入實戰,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價格限制。

當小米5發布的時候,一如既往的成為國內所有新發布手機中的最大熱門,網路評論熱度之高也讓渠道之王們望塵莫及。但更多的比較評論是:和蘋果6s、三星s7/edge的比較!尼瑪小米5的售價只有後兩者的四成啊!所以,我想像:如果小米放下價格包袱做產品,把儲備科技運用到產品之中,採用更多的新科技和新技術,尼瑪產品一定吊炸天。試想三星和蘋果在設計旗艦機的時候,可不考慮採用哪些新技術、新材料的成本問題!

------------------------------------------

紅米品牌已經也採取代言人模式,小米之家也開啟了線下渠道的浪潮,豪言要做四五K的手機勢必也放下了價格包袱。雷布斯拜訪三星,也是在尋求CPU不扎在同一棵樹上的風險。這些都是這場比賽後的調整吧。

小米手機雖然在去年、今年上半年的確不是很給力,但小米始終都沒有改變自己的價值觀,未來不存在任何的道德風險,只會擁有更多的分手之後的想念、再重新回到一起。此外,小米在這兩年里大大開啟了生態鏈產品模式,未來會是手機和生態鏈產品兩條腿走路的互相支撐模式。

當太多的人知道O牌的確不是國際品牌、V牌的確不是全世界拍照最好的手機,知道很多品牌渠道利潤就近千元。小米這類全心做產品,性價比逼近盈利極限,UI更新重來不忘老用的品牌,且從來不打偽愛國牌的廠商,現在的頹勢,僅僅是間歇性萎靡吧。因為整個賽季,俱樂部的輝煌歷史才剛剛開始!

以上是我作為一位米粉的留言。


這取決於看問題的角度,對比前幾年的增長斜線,15年是有問題的。 但考慮一家創立6年的公司營收,目前仍是超級成功的。

小米前幾年的爆髮式增長太過罕見,2011年營收5億,2014年營收超過700億,按營收可以躋身中國五百強100位左右。這種增長基本將有利因素用到極致,智能手機市場容量的擴大,互聯網營銷,性價比優勢,代工。當市場基本面發生變化,整個市場增速降到個位數,競爭加劇,銷售手段同質化,性價比優勢不再時,銷售放緩甚至下滑是必然的。

這種變化未必是內部做錯了什麼,可能只是市場發展的自然結果而已。

如果一定要說內部的問題,那有可能是幾個方面:

1)對企業的發展速度沒有足夠的準備,太過迅猛的發展本身就是問題。團隊建設,戰略,人才儲備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企業領導層對前幾年的增速應該是始料未及的。 而就算是預料到,應該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2)經驗,雖然領導層都是有久經沙場的成功人士,但是管理一個銷售額五百億以上的公司,他們都是新手,都要摸著石頭過河。

3)沉溺於過去的成功。營銷手法這幾年基本沒有變化,發布會,搶購模式。

4)產品定位不成功。小米,紅米,紅米note,一系列產品似乎都在主打性價比。沒有差異化,就沒有差異化的利潤。

當然此上種種也都可以歸結為公司創立時間短,發展速度太快。換了任何人,用如此的時間做到如此的規模,每天面對龐雜的事物,很可能更加迷茫。

小米仍然有足夠的時間,足夠的空間,期待可以墊實根基,穩步增長。


我認為這個問題有些問題,我認為小米內部有問題,但是問題不大。

為什麼呢?

首先,小米最初的推廣渠道是微博這樣的新媒體,社群模式。現在小米對新媒體(微信,微博,評測,知乎等自媒體)的把控和影響能力絕對比當初高几個等級,而且應對自如。小米粉絲節,論壇的互動也在持續的做,對用戶的反饋也相對比較及時,互動做的很好(可能比最初有些下降)。

其次,小米的性價比策略,現在仍然在堅決執行。Mi5的標價在使用820的手機里仍然是超低的。紅米系列的價格仍然可以讓人大跌眼鏡。

第三,小米的知道暫時自己的品牌影響力不足以持續影響客戶,所以他用生態圈和互聯網思維構建自己的生態圈護城河,現在來看,一直在做,而且據說有盈利。

第四,銷售渠道,仍然堅持網路上的B2C(C可能是黃牛,或者用戶)和搶購模式,嘗試過現貨,但又回歸了老路。同時小米也在建立小米之家這樣的線下渠道。

第五,小米在嘗試自己的品牌形象提升。小米note雖然算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但至少說明了小米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兒。

第六,國內手機市場逐步飽和,小米開始布局海外。這點上也沒問題。

雖然對成本的控制出現過問題,現在也在回歸了。為什麼說小米出現了成本控制問題呢?因為他搞了一次現貨。紅米note2的現貨庫存應該是紅米note3遲到的最根本問題。現貨最大的問題就是預估銷量,小米的互聯網模式最大優勢就是和零庫存或極低庫存。只有庫存低,才能保證低利潤同樣可以盈利。低利潤的產品最大的問題是倉庫里有一部庫存,你等於少賣了N部手機,而搶購模式完全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的出現。當聽說紅米note2現貨發售以後,很多Mi粉都在嘲笑榮耀的搶購,我當時就說小米不可能一直現貨,現在的Mi5和紅米note3證明了我說這句話是對的。

如果說小米內部出了問題,那就出在執行力上了。雖然小米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但是做的太慢,或者說市場根本沒給他時間。

以前小米的優勢,比如「新媒體」「性價比」「搶購」「網路渠道」已經不能保持領先。魅族、榮耀、樂視甚至360、鎚子都以這些點來做營銷,客戶群是一群人的時候,客戶必然被對手的細分優勢帶走。魅族的外觀,榮耀的耐用,樂視的價格和視頻資源,都可以從小米手裡爭奪走一部分客戶。

小米的劣勢呢?雖然在補,但是進度太慢。

雷軍曾說過:"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現在的小米系列開始有設計感了。但是小米品牌的設計沒有一脈相承的感覺。也就是說,雖然初期小米的品牌定位很明朗,但是越到後期,小米越不會講品牌故事了。小米note,一款挺漂亮的手機,廣告語確實發燒到底~~。Mi5「探索黑科技,為發燒而生」,這算品牌故事么?這是硬把自己的設計特點搞成了沒特點。現在說華為的手機,說道mate總會想起他的商務(土鱉),說到P系列,總會想到輕薄時尚(現在多了一個萊卡);說到三星S和note,就會想起他的極致性能,黑科技(曲面屏,超高像素攝像頭);說到蘋果,第一個想到的是他的逼格,系統,豐富的APP;說到小米,只能想到他不太突出的性價比(現在多了個陶瓷外殼,但是價格真心跟當初比真心不突出了)。

小米的閉環生態,雖然夢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感。小米想以自己的手機為入口來建立生態圈,但是現在類似的智能硬體太多了,技術門檻非常低。在整個市場都在向開放性發展的時候,小米卻在做閉環。蘋果現在也只做了電話,pad,電腦,手錶和電視,而且手錶和電視都不能算成功,小米的影響力有多大呢?況且IOS一開始就是封閉的,安卓確是開放的系統,能不能做成不知道,但是進度太慢。

線下銷售渠道方面,小米之家的建設進度很慢,即使建成了,你會發現小米還有一個尷尬,沒有合適的東西賣。賣手機?線上線下同品不同價(渠道機的成本比網銷機型高很多,這也是為什麼華為和榮耀要分開最重要的原因)客戶會排斥線下渠道。如果線上線下同品同價,性價比就沒了。而到現在小米仍然沒有品牌拆分或者新建品牌的計劃,線下渠道建成了又有何意義?

小米現在屬於在護城河還沒建好的時候,對手就率大軍來進攻了。雖然互有勝負,但如果沒有護城河,小米遲早會被強大的對手完敗。

曾經諾基亞CEO約瑪·奧利拉說:「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希望小米不要說出這樣的話。

以上

謝邀


尹生同志是我最認可的產業記者,曾經寫過一篇叫聯想精神病,然後被柳傳志喊去喝茶,然後聯想就真的精神病了,為了治精神病聯想花了好多代價,他在2014年寫了一篇這樣的文章

為什麼說小米最多值200億美元?--百度百家

在2015年1月,尹生又寫了一篇叫做:手機是最唾手可得、也最廉價的故事--百度百家.

你們如果覺得我在黑小米,可以認真閱讀這位前輩兩年前的發聲。其實很多道理十分淺顯,只是身在利益體中的人用感情替代了理智,僅此而已。

-=====================================================================

簡單說幾句吧,先說觀點:不管內部有沒有什麼問題,現在這個業績下滑,對於沒有上市的小米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業績下滑會打亂小米的整體估值邏輯和投資邏輯,連續的業績下滑將會極大地破壞小米的生態布局,從而影響小米的戰略意圖。

再說利益相關:我將借用華為2015年度的財報來闡述我的邏輯,不會很長,我沒有收華為的錢,華為的海軍不要給我點贊,也沒事不要在評論里罵小米,我和任何廠商也沒有關係,我從投資邏輯角度來分析。

還有我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都說小米斷貨,產能有問題卻不願意承認小米現金流一塌糊塗?有點常識的硬體創業者和投資人都知道,在訂單足夠的前提下,產能和現金流高度相關。假設需求不是小米遇到的問題,那我只能說小米的財務指標並不樂觀了。看蘋果就知道,IPHONE6創了銷售記錄,但並不難買,那是因為蘋果現金流沒問題,所以產能沒問題。

2015年,小米就開始進入轉折的困境,從上一年的高速增長,從上一年(2014年)227%的高增長暴降到15%。而且在2015年,還出現了手機增速大幅下降,營收出現下滑的情況。下降幅度超過14%。

而2016年一季度,小米更是出現了手機銷量不僅沒有增長,而且出現負增長的情況,(而2015年一季度小米相對2014年一季度還有36%的增長)。

這麼說吧,這個降幅是十分嚇人的,可以稱得上斷崖式下跌。從227%的年度漲幅跌到15%的總漲幅,同期華為是72.9%,蘭綠廠我就不說了。2016年一季度,出貨量從1498萬台跌到1480萬台,就這成績還有人說說得過去,小米自稱去KPI也就是內部自我鼓勵,真不能當真。就這個成績單,足以把小米上輪估值打爆。

2016年,小米手機面對的競爭對手大概是這樣的,說真的面對這樣一個競爭矩陣,我竟無言以對:

2000元以上: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

1000-2000元:華為,中興,樂視,Oppo,VIVO,魅族

1000元以內:這是小米的死亡之海,面對死亡庫存和毛利率的壓力

巴菲特說:「趨勢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恐怕小米真不是什麼去KPI這麼簡單了

先看一張圖:

華為消費者業務在2015年取得里程碑式成長,全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70%。全年終端發貨量1.73億台,同比增長25%,其中,智能機發貨量同比增長44%,遠超全球智能機行業平均增速,成為中國首個年發貨量過億的智能機品牌。榮耀收入數十倍增長,成為互聯網手機領先品牌。

通過五年持續創新,華為迎來中高端市場崛起,實現全球市場份額提升。Gfk報告顯示,華為智能手機在中國市場零售份額持續領先,在全球市場以9.9%的份額穩居第三。其中,歐洲、拉美、中東、非洲等地區實現迅速增長和份額領先。在部分西歐發達國家,華為在高端智能機市場有重大突破,市場份額排名前三。

在渠道方面,華為全渠道建設進一步完善。2015年,直接合作的公開渠道客戶達1,400家,覆蓋全球135個國家。公開渠道(含電商)收入同比增長130%,佔比超過58%。全球零售陣地超過53,000家,大幅提升華為品牌的零售體驗。同時,華為以消費者為中心,面向全球100多個國家,在重點城市打造5公里實體服務中心和全覆蓋的多渠道線上平台,並建立線上線下協同的統一平台。

其實所有媒體在分析今年各大廠商手機銷量成長性的時候,都忽略了華為的成長原因。我們只知道華為今年變成了全球前三,並沒有去搞清楚華為為什麼在國內市場競爭這麼慘烈的情況下還能取得同比70%多的成長性,主要原因是:國際化

國際化是小米的死穴,也幾乎是阿里和騰訊的最痛的地方。小米的估值支撐,是靠每年50%以上的成長速度換來的,一旦任何一年這一數字出現下滑,小米的估值就會崩潰,這對一個非上市公司來說,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致命的打擊。如果小米敢公布年報的話,拿來和華為對比,關鍵經營能力指標PK上應該是處於下風的。

我知道在知乎很多人是小米生態的專家,一提到生態,侃侃而談,彷彿雷布斯賈躍亭再現。但是任何企業的價值,都是靠內在邏輯支撐的,我幾年前在評價400億美元小米估值的時候談過我對小米專利和國際化的擔憂,那麼,今天小米業績下滑,我直接說吧,大概因為下面幾個原因:

1. 產品不再具備巨大的競爭力,MIUI相對競爭對手的吸引力在降低

2. 產品毛利率太低,品牌溢價能力不高,正是成也性價比,敗也性價比

3. 消費場景服務基本沒什麼進展,最重要的是支付消費場景和雲服務,現在搞成了廣告推送服務,而華為的雲計算和阿里的雲計算都成了年報里最大的亮點,更別說阿里強大的場景服務一騎絕塵。

4. 國際化十分艱難,而國內銷量和利潤因為1和2的原因無法繼續攻克下一個里程碑

5. 2015年紅米出貨量太大,小米note銷量一般,導致這兩款庫存壓力較大(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6. 目前陶瓷工藝和高通820出貨量影響小米5的產能(也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反正是對的就是了)

7. 估值和融資能力因為增速下滑,銷量下滑會遇到巨大的挑戰

這麼說吧,小米必須儘快上市,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展開併購,一方面是擴大渠道銷售能力,擴大全球化能力,一方面是增厚利潤和擴大品牌影響力。任何一個這麼大的非上市公司,在這個時點還是個中國市場的公司,都是沒什麼太大前途的了。

小米到了創業5年來最危險的時候了,必須儘快上市,只有上市才有二次輝煌的希望。華為的成功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千億美元級公司的誕生,都不是靠風口,而是靠踏踏實實的積累和一步一步的艱難前行。最後放一張照片:

這是華為董事會,年紀最大的是任正非,最小的是他女兒孟晚舟(1972),但是華為從成長性來說,是一家創業公司,華為2015年利潤相當於創業板所有公司利潤一半(此處修正):

下面這個成長速度,遠超過創業板公司能達到的成長速度,那麼我最後提一個問題:

華為2015年3950億收入,369億凈利潤,手握接近600億現金,而2016年,華為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公布了手機的銷售預測,華為2016年年度出貨量目標為1.4億台,相比2015年公布的1.08億出貨量,增幅接近30%。華為表示,1.4億台年度出貨量當中,中高端產品線功將貢獻高達55%的出貨量。以這個成長性和真正的全球化生態,市值應該是小米的幾倍?

需要注意的是,華為中端手機指的是200美元以上的價格,高端機指的是399美元以上,也就是至少55%以上的出貨都出在小米4C這個檔次以上。這恐怕是小米做不到的吧。

看華為,我們應該為小米的今天打多少分?最後還是要祝福小米,儘快提升毛利率,專註於渠道建設,儘快上市,真正成為一家有市值的企業,而不是估值的公司。

對了,半夜閑話,列幾個數吧:

2015第四財務季度,iphone賣了322億,全部的軟體服務加起來40億美元,在蘋果收入構成里,軟體服務大概只有5%不到的佔比,而納斯達克給Apple的PE是9倍。

能在美國市場獲得高PE或者PS認同的,大概只有Amazon獨一家了。鋼鐵俠的特斯拉,這麼牛逼的公司,去年全年服務性收入5200萬美元,總收入52億,因為是虧損的,所以PS大概給到了5倍的樣子。同比傳統企業豐田,PE是9倍,大概是2倍PS。

所以什麼會員費啊,廣告啊,軟體商店啊,歸結到什麼生態啊,這個情懷啊,那個黑科技啊,看看就好,看看就好..... 希望下面這句話,不會變成現實,余承東說過的所有話,其實正在逐漸兌現


董小姐還是沒沉住氣。10億就這麼沒了。


小米的用戶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看著他便宜,只要有更便宜的,他們會很容易流失。


看了前面幾個高票回答,發現似乎都沒有意識到,小米去年產品線的斷流問題。以及小米重心轉移問題。

小米去年全線都在被動挨打,一個小米4作為小米的中高端產品從14年撐到了15年。

810爆出的巨大問題也嚴重動蕩了消磨這個高通系手機廠商的出牌路線,在810無法使用的情況下,小米能打出的手牌極少,然而同期抱著聯發科和三星大腿的魅族,和自家麒麟功耗優秀的華為,顯然沒有這種情況。看看魅族2015一路上漲的市場佔有率也可以看出一二。

同時被給予厚望的小米4c,一方面因為塑料機身不得中高端人群喜愛。一方面因為邊緣觸控導致的多點觸控問題和續航(詳見百度小米4c吧)對銷量又是巨大打擊。

在這種情況下,小米能打出的牌極少,808的價格不低,如果要搭載808,那麼肯定只能選擇消磨產品線。然而小米4c的定位失利,導致小米自我封閉道路。同時業內對小米5的極大期望,和小米4c的存在,導致小米5沒有任何可能搭載808。於是小米產品線在整個2015都毫無作為。

而低端機的紅米又同時面臨魅族的魅藍系列,360的酷派大神系列,華為暢玩系列圍剿。而整個15年,紅米也幾乎全是在應付魅族的組合拳,然而在疲於應付的情況下,斷流,產能(實際上是因為紅米note3全網通soc價格居高不下)不足也頻頻發生。整個15年毫無疑問小米手機的戰爭都是失敗的。

但是小米在手機方面不作為外,在智能家居範圍卻有極大提升。小米電視第三代發布,空氣凈化器第二代發布,凈水器和空調,並且與美的達成合作。看看天貓空氣凈化器銷量第一的品牌,也許手機方面失利也情有可原?

總得來說,小米現在體量還不夠,應對各種危機情況的反應能力不夠。對各方面的覆蓋能力也不足,還有很長路要走。


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有人說這是全球智能手機界的趨勢,但此問題的關鍵點不該是:為什麼小米的銷量被其它廠商追上並甩在身後?

紅米note3發布時,我還是有點感興趣的。然後我買不到。

時至今日,上市4個月的紅米note3,你依然無法隨心所欲地購買。

紅米3發布了,我是沒什麼興趣,但是我猜,一定有不少人想買,買不到。同上,至今你還是不能隨意購買到你想要的版本。

小米5也出來了,同樣買不到,但我們說因為這是驍龍820啊,肯定要被三星坑的,而且上市開賣至今不過2個月,但也似乎聽說到小米某高管說小米5春節前就在爬產能。

好吧小米5供不應求,公司確實沒有在控制產量等零配件降價再大規模開賣,我懂。那我買小米4s總可以吧?處理器屏幕什麼的都不是新產品,總可以吧。

but 我還是買不到。

我再退而求其次,我買個小米4總可以吧,但是誰能告訴我,怎麼買到3g內存 32g儲存的版本?

作為一個消費者,我真的不懂小米公司究竟在幹什麼。

身邊有個2s 用戶換了個oppo,我問你不是說小米不錯下次還買么?

他回答前我當然就先猜到了。


(5-2日更新)想不到匿名回答還是得了這麼多贊,看來還是有很多米粉認可目前小米是存在問題的。並非趙剛之流口裡的運轉良好,全是黑子唱衰。

小米,華為,OPPO/VIVO,實際是代表了三條路線。ov是典型的線下傳統銷售模式,小米是典型的線上互聯網營銷模式,而華為呢,白貓黑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線上線下同時發力。其實無所謂對錯,線下線下只要做的好,都能成功。但是如果還有更高的追求,想從國內領先企業成為世界級的企業,光玩線上顯然是不夠的。這也是為啥小米必然會遇到瓶頸。

就算是線上,小米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主要是華為榮耀,樂視和魅族三家。魅族基本是複製小米的套路,優勢是魅藍系列也不醜,配置也可以,可以奪取一部分對紅米外觀不滿意的客戶。榮耀則極力打造穩定的產品質量,在千元機上,榮耀不是性價比最高的,但卻是最耐用的。這樣容易獲得第二代換機用戶的青睞。樂視則極具進攻性,低於硬體成本銷售,靠後期內容來補貼,這種策略讓宣稱性價比最高的小米很難受。在2014年小米頂峰,能夠拿到線上35%左右的份額,而到了2015年和2016年,線上份額下降到20%多一點了。這其中一半是榮耀搶佔了,一半是魅族、樂視搶佔了。

再說線下,小米在幾年來不能說沒有進步,但是明顯要緩慢的多。線下體驗店的建設並不能彌補黃牛撤走帶來的損失。當然方向是正確的,拋棄黃牛可以提升品牌,解決諸多問題,但是小米之家建的也太慢了吧,競爭對手不會等著你的。現在滿大街都是OPPO,vivo店,MTK也能賣比你高通820還貴的價格,你沒任何脾氣,人家也是幾年如一日渠道品牌積累起來的。

----------------------------------------------------------------

一年前,在知乎分析小米的種種問題,指出小米將要下行,總被冠以米黑,海軍的帽子。

1,手機行業,沒有永遠的學生也沒有永遠的老師,不能學習他人終究會被超越。

小米在當年中華酷聯稱霸國內的時侯,靠創新營銷方式打開了一條路。當時有人分析,傳統廠商對小米是:看不起,看不懂,學不會。也就是說開始各大廠是輕視小米的。但是現在呢,反過來了,其他廠家把小米的那一套,能學的都學差不多了。而小米對於其他廠商的研發,傳統渠道,依然是看不起,看不懂,學不會,所以相對落後的就是小米了。

大家都在進步,大家都在學習他人長處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優勢,而小米還在吃MIUI和耍猴營銷的老本,其實也沒太多老本可吃了。

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最後你會發現,勝利者都會保持一種不膨脹的心態。也就是有錯就改,別人比我強我就學,不會一味的看不起友商。

小米就是犯了這個毛病,在14年如日中天的時侯,其實該加強研發但,高端品牌和渠道建設了,但是小米上下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卵用。結果自己變成了睡大覺的兔子,眼睜睜看著華為,OPPO,VIVO等烏龜爬到了前面。

2,學習他人的前提是要能清醒認識自身的不足。

看到竟然有人針對此答案進行反駁了,就再多說幾句。小米還有個致命問題忘記講了,就是不願承認自己的問題,尤其是外人指出的問題。雷軍說自己的問題,都是講我們時間短,很年輕,不成熟等等,怎麼聽都像是在誇自己:時間這麼短就這麼吊了。真正的問題不提。

小米高管和部分米粉也沾染了這個毛病,你要是指出小米的問題,不管有沒有理,一定有一群人出來,先給你扣個米黑的帽子,然後口水淹死你。這種心態,怎麼能知道自己的問題如何能改進?很多真米粉在罵小米,但都被認為是海軍所為,這難道不是掩耳盜鈴嗎?看看上面趙剛零零發的答案,小米什麼問題都沒有,呵呵。難道都是黑子編數據黑的?idc被友商收購?

余大嘴最初乾的不好,接了個爛攤子,第一年獎金是零,這傢伙樂呵呵去領了個獎。我就覺得他不簡單,敢認自己錯了,最終能改正,才能翻身。


小米的套路友商都會玩了,而友商的線下銷售渠道,小米跟不上。


我是小米2s的用戶,手機實在是撐不住了,想換小米5

從發售的那一天我就在搶,當時準備了2700想換尊享版,實在不行,高配黑的也行。

每次搶購失敗,我就存一點錢,我懷疑再存下去我就能直接買iPhone7了……

……………………我是重要的分割線…………………………

5.26更新

感謝大家的關心,沒想到我只打算隨便抖個機靈還獲得了辣么多關注

再次感謝大家對我的關注,我的小米5買到啦(?????)?

…………………………手機到貨啦……………………這貨怎麼越看越像蓋世4啊……我把小米的logo一擋,我室友都以為我買了個三星


從渠道的角度看這個問題。

小米在大家眼裡就是互聯網渠道的典型代表,雖然小米有很大一部分貨是從線下渠道散發出去的,但實際上線下也只算二級渠道,一級渠道仍舊只有線上。而對於互聯網渠道,容量是相對有限的,或者說所有渠道都是相對有限的。舉個例子,在一個縣城,假設沒有網路渠道,所有用戶都需要到門店買手機,如果只有一家手機門店,幾乎所有消費者都要到他們家買手機,如果後來開到了十家店,那麼就是十家共享所有消費者需求,相對而言最早的那家門店銷量可能只會有最早時期的十分之一。

互聯網渠道也是類似情況,其容量在任意時期都是相對固定的,而早期只有小米一家互聯網手機公司,小米幾乎享有了所有的互聯網購機用戶,而現在,魅族樂視榮耀奇酷一加ZUK鎚子等等大大小小的手機企業加入互聯網大軍,自然會對小米的市場份額造成稀釋。這不是因為小米競爭力有什麼改變造成的,而是所處的競爭環境不同,線上渠道是趨於飽和的,在互聯網渠道的購機用戶不再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其他企業的加入必然吃掉原有小米的那部分目標用戶。

所以,線上渠道總體增長放緩,線上品牌增加這兩個因素是小米銷量萎縮的最大因素。

在小米5發布會上,雷軍宣稱與蘇寧合作進入線下渠道,也是為了拓寬渠道範圍所做的改變。只不過這一步走的太晚,線下渠道的競爭需要的布局比線上困難的多。oppo vivo在過去五年的沉澱讓他們有了如今的地位,華為也從兩年前開始大規模的線下布局,魅族兩年前的專賣店思路也讓他們可以靠兩條腿走路。而小米,雖然一條腿已經夠粗,另一條腿卻孱弱的厲害,那麼現狀就是銷量突然下滑。

如雷軍所說,在風口,豬都會飛,如今只是風速慢下來了。


銷量排名和網路營銷成本預估基本一致,除去逆天的蘋果和「逆天」的魅族。

營銷的戰場你不去搶,有人就會去佔領。我相信小米應該也看到自己以前沒有關注的地方。線下開店,線上營銷,兩手都要硬。


個人什麼都不懂,只是作為一個消費者的角度談談自己的感受,用過小米,魅族,華為,中興,愛瘋,諾基亞,。諾基亞就不提了,中興現在也是爛的一匹。用過魅2-3-4-NOTE2,但是從魅4開始魅族就做爛了,就放棄了。期間用過米2米3紅米NOTE,華為P8。首先來講,在魅3以及魅3以前的時代,小米是完全比不上的,儘管那時候魅族的廣告投放很少,但是確實算上小眾精品。

而從魅3開始,小米和魅族開始打價格戰爭奪市場,兩個月降兩百瘋狂的降價佔據市場份額也使得其他手機廠商不得不跟隨降價挽留市場份額,在那之前,國產安卓機至少都要兩三千,在那之後,一個三千多的手機過了不到一年變九百多了這誰能信,價格戰的結果只能是利潤的銳減,以前背後的廠商的利益。由於利潤的縮減小米開始考慮預算了,這一點是我非常重視的一點,也是我覺得小米最失敗的一點:虛假廣告!!

那段時間我用魅族,魅族開始做的爛我也感覺到了,價格戰的因素使得魅族的利益也受到大幅影響,以至於後來的官網上開始主推耳機而不是手機了。魅4的推出以後,遠遠不如魅2-3那麼出眾那麼獨樹一幟了,外表也開始大眾化,系統越來越卡,我剛買的魅4用了兩天就開始卡了。但是儘管魅族做的這麼爛,作為一個魅粉對它是有感情的,畢竟當國產機普遍那麼爛的時候,魅2-魅3給了我不一樣的體驗,出門在外大家還會說這手機真好看。

有點跑題了

說了以上這些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說魅族儘管做的有些爛,但是它的宣傳是完完全全真實的,魅族的FLYME系統,完完全全也不需要收費,就可以有像愛瘋一樣的感覺。

但是!!!

小米在利潤縮減以後,宣傳依舊是那個宣傳,但是我想大家都明白,裡面的硬體配置屏幕等等,真的跟宣傳不一樣,偷工減料省預算。

試問,對於一個普通消費者來說(不算拆機大神),如何能夠發現這些?

是完全發現不了的,我們只能看宣傳的配置,要是連宣傳都是假的,那就是欺騙消費者,完完全全算是欺詐行為,也就是我不懂法律沒用小米。如果我是個懂法律的人,我是個影響力大的人,我一定會上法庭!一定會!

魅族的好處在於什麼,在於他有實體店,在魅3以前完全不出名的時候可以去實體店試用,儘管硬體偷換去實體店也可能試用不出來,但是一個連實體店都沒有的手機試用都沒法試用只能看你的配置決定買不買。

還有一點,這一點也是我吐槽小米和魅族的

比如魅4魅5的時候,你給他的定位就是低端機,大家就是覺得性價比高才會去買的。

你還搶購?弱智的行為,如果一個手機壞了的人他這周沒搶到,他著急用還會等到下周再繼續搶?

你庫存壓那麼多你還搶購,你手機出新那麼快你還搶購。

你是什麼非常好的手機么你還搶購

你要是個黑莓那我還興許每周去搶,但因為你是低端機,那麼對不起,再見!

以上就是我作為消費者我個人的想法,僅僅是我個人,不喜勿噴!


感謝讚的各位,想不到一個普通知乎用戶,竟然獲得二百多贊,真有點受寵若驚。不過我當然知道不是我說得有多麼地好,而是大家對小米的怨氣實在太深了。

~~~~~~~~~~~~~~~~~~~~~~~~~~~~~~~~~

(以下是原發言)

其實小米內部有無問題我不知道,但是小米的銷量下跌就是有點活該了。現在國產廠商都在向高價手機的方向前進,而小米這種所謂搶購的方式,其實就等於關掉了自己走向高端的大門。試問一個對價格不太敏感的消費者,(簡單來說就是有錢),又怎會有時間有精力,去進行所謂的搶購呢。難聽說一句,說出去都掉面子啦。而且小米搶購的時間也很奇怪,上午十點,這個時間,正常的成年人都在工作啦,難道個個的工作都是坐在辦公室無事幹嗎?這個時間對誰會比較適合呢?只有是學生(還是不喜歡上課那種),或者無業的人。試問這種消費群體又怎能走上高端呢?

當然你可以說加價購買。我本人並不反對加價購買。但是加價購買總會給消費者心裡有個陰影,總覺得做了冤大頭的感覺。試問誰會喜歡這種感覺。

華為的高端系列也有加價行為,但是別人有做廣告啊,而且廣告還算成功。

我本人是支持小米公司的,就一家公司而言,小米不但成功,而且有可取之處,同時給消費者一個廉價的選擇。但是現在國內手機市場如此殘酷,我真心覺得小米公司,現在遇上重大危機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zealer的一加手機測評?
一台手機能用多久?
為什麼有人鄙視給手機套外殼的行為?
新手機的設計,製造,需要哪些流程?為什麼那麼容易泄密?
如何評價一加手機和鎚子手機的LOGO?

TAG:手機 | 小米科技 | 手機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