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心理諮詢要收費那麼高,讓普通大眾消費不起的?

參考鏈接(非題主補充):

國內心理諮詢多少錢一小時? - 心理學

國內一次心理諮詢多少錢? - 心理學

心理諮詢 價格 時間? - 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收費貴嗎? - 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為什麼這麼貴?如何找到靠譜的心理諮詢師? - 心理學

國內外心理諮詢的收費都比較昂貴,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病人減少支出? - 心理健康

為什麼心理諮詢不能先諮詢,後收費? - 心理學

沒錢做心理諮詢怎麼辦? - 抑鬱症

有沒有可靠的免費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收費還是普通大眾消費不起的?

  1. 因為要通過高收費去篩選掉那些只想『不勞而獲』,而不想在心理諮詢中付出思考的人。當你成為心理諮詢師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將來的生命中有無數的人問你:『誒,我最近碰到一件事,你幫我看看誰誰誰是不是有心理問題?』稍微有點情商的人都能發現,這個人問的問題並不是他想知道的內容,而是通過『利用』你這樣一個專業人員的嘴,來滿足他對誰誰誰的攻擊慾望。高收費可以有效避免這類人群,因為他們真的不是來求助的。
  2. 心理諮詢學習成本很高。至少在我上大學期間,心理諮詢師證是收費最高的一個勞動部證書,那還是在好幾年前。然後考完證你還沒有辦法上崗,需要再學習大量的培訓班操練技術。然後你還需要參加個人成長或接受心理諮詢,至少是同輩之間的成長,因為心理諮詢師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用勞動者的人格來做工具的工作,因此要確保你自己人格的健康。這還沒完,然後你還需要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尋求督導,也就是通過更高級的心理諮詢師幫你『理清思路』。督導這個過程不會因為你的經驗豐富而消失,它是伴隨你整個職業生涯的。
  3. 假設一名心理諮詢師諮詢一次收費300元,排除掉房屋水電市場推廣其他成本我估計能剩下200,在排除掉上面說的各種學習培訓50元,凈掙150。周末每天不可能工作8小時,因為你還需要在諮詢後做記錄做整理做分析思考,就算直接接諮詢5個(這真的已經是非常多了,一般人體力跟不上);平日里每天接2個,工作3天(給自己2天休息)共接待6個諮詢。能達到這種個案量水平的基本上已經能夠在一個大城市獨當一面了吧……算下來每周16個個案,盈利2400,月盈利9600。來,如果你是北上廣的人,請告訴我哪個行業在本城市做到頂尖水平(例如你們城市最牛逼的廚子、最牛逼的司機、最牛逼的老師),月薪只有不到10000元?還有如果你是心理諮詢師,請告訴我你認識的哪個同行,每周能接待16個人的個案量?同時保證定期參加培訓和督導哦。

∴綜上所述,心理諮詢的收費雖然高,但是1.高的有意義;2.依然養活不起從業者。

好吧再說第一個問題,心理諮詢為什麼要收費?

這個問題其實看起來就像是:去醫院看病為什麼要收費?去剪頭髮為什麼要收費?去修自行車為什麼要收費?去捏腳為什麼要收費?首先心理諮詢的本質不是一個助人的道具,而是一種吃飯的技能,只不過它是通過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說白了它只是一個產品,不要賦予它太多的意義。

這只是從市場經濟角度上來說,為什麼心理諮詢要收費。

從心理學角度上,收費的意義就更大了。(世界上有兩種產品的價格是它價值的一部分,第一個是奢侈品,第二個是心理諮詢)

  1. 收費能夠確保咨訪雙方保持工作關係。換句話說是來訪者通過鈔票來購買諮詢師的時間和知識,進而輔助自己解決問題。例如曾經有人努力地想和諮詢師發展成為朋友關係,因為作為朋友可以無所顧忌的聊天,談錢傷感情。這樣諮詢師的『工作』和『跟朋友聊天』就混為一談。如果是工作,就要分析來訪者內心的想法;如果是朋友,就要主動發表自己觀點與對方碰撞或共鳴。於是兩種角色混亂了。
  2. 收費意味著『沒人能無條件陪你一輩子』。諮詢做到一定程度後,來訪者會感覺諮詢師是這個世界上最理解自己的人,最值得依靠的人。於是很多來訪者就會選擇拒絕和更多人交流(例如拒絕找對象,因為有諮詢師在,這種感覺比談戀愛還好),彷彿這時候的諮詢師就是來訪者最完美的社會關係。但是費用在中間會打破來訪者的幻想,因為這種無條件接納的關係是在鈔票的作用下因為工作才產生的,它不是真實的,如果你想要,請回到你自己的生活中去建立真實的親密關係。可能你會覺得『諮詢師成為來訪者最完美的社會關係挺好的』,但事實是:諮詢師可能有著無數個這樣的來訪者,而且他還有自己的生活。
  3. 收費有時候可以呈現來訪者的心理問題模型。有的人會報怨收費高但每天都來,有的人會拖欠費用讓自己和諮詢師都很難受,有的人會選擇每次來每次付費,有的人則選擇一次付清接下來10次的費用,有的人交錢很痛快然後跟你絮絮叨叨很久,有的人總覺得自己花錢了就努力拖延諮詢師讓諮詢延時……相同的諮詢師收相同的費用卻產生了不同的結果,這中間的變數就是來訪者的心理模型,通過費用問題,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個人是如何與金錢建立關係的,這種模型也很有可能是這個人心理問題的源頭。

以上


答主就是心理諮詢的從業者,身邊不太了解的朋友也經常會問起這個問題,就來回答一下吧~

「為什麼心理諮詢要收費那麼高,讓普通大眾消費不起?」

從專業的角度上說,諮詢收費最重要的是讓朋友關係變為咨訪關係(諮詢師和來訪者的關係),如此專業的有效性才能發揮出來。

下面我主要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分析:

將心理服務作為一個產業鏈的話,裡面有很多細分的需求,比如:心理健康知識的需求(比如講座、書籍可滿足這類需求)、心理保健的需求(比如團隊建設、拓展活動、親子活動等可滿足這類需求)、心理傾訴的需求(比如心理社交軟體可以滿足這類需求)、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師的任務)、心理治療(醫院精神科等)。

而作為一個產業鏈,不同環節的服務形式和收費就不一樣了。心理諮詢就處在中上層的位置,相當於智能手機產業中蘋果,相當於中高檔產品,「貴」就是自然的了。

「但覺得「貴」就是真的貴嗎?」

比如當智能手機只有蘋果的時候,你會覺得花大幾千塊錢買個蘋果很奢侈,即便你買的起,因為對智能手機的好不甚了解,要拿這些錢去買個手機你是拒絕的。這些因為產業沒有發展起來,還沒有足夠有細分度、多樣化的產品供你體驗。但當後來三星、聯想乃至小米都發展起來之後,你可以通過體驗低端智能機的好了解智能機的魅力,你就很有可能花大幾千塊錢把蘋果收入囊中了。

現在,「心理服務」這個產業也面臨當時智能機產業發展之初的問題,滿足各種需求的細分服務還沒有發展起來,心理諮詢雖然很好,但很少人想直接掏一定的價錢為這個服務買單,即使你腰包里是有錢的,心理諮詢的服務也值這個錢。

「所以不要怪我們不願意買單,我還不知道他的好處,我憑什麼買單?」

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要單純宣傳心理諮詢有多好,而是要從完善心理服務的產業鏈入手。而且也不是所有人對心理服務的需求都指向心理諮詢,最開始提到的其它層次的需求也十分重要。

那麼,作為一名普通人,我覺得可以從嘗試其它心理服務資源開始,畢竟對自己的身心是有好處的,就像先買一個價錢低的智能手機試試,無所謂低端高端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就好,又或許用過之後感覺不錯但不夠滿足自己的需求,那再多放點血買好點的便是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就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哪個環節的服務,不會被商家忽悠了。

寫在最後的

僅無責任地推薦一些我覺得不錯的idea吧。

推薦7 cups of tea

如果你在糾結要不要掏錢做心理諮詢,建議先體驗一下心理溝通的感覺,記住是心理溝通的感覺。當你真正的開始注重心理方面的溝通的時候,再循序漸進接觸最適合的自己的專業服務,這樣能有更好的選擇力和篩查力。

極力推薦一個心理疏導的網站是: 7 cups of tea,有經過一定專業培訓的lisener志願者實時傾聽你,而且是免費的,這些lisener的素質都比較高,不過最可惜是國外的網站,英語好的朋友可以嘗試下,好消息是近幾年來中文的lisener也多起來的,可以試一下。

國內類似的是叫暖丘,一個app,普通人相互的心理互助,和7 cups of tea的理念差不多,有心理諮詢師,也有普通人的相互幫助,普通人通過一些篩選和考試後還可以申請成為關懷師。氛圍還是挺暖心的,在裡面提一些問題,有很多人回應你,有鼓勵的,有幫你分析的,感覺自己的視野也擴展了,感覺是個有助於跳出苦惱的平台。

另外,還有一款能陪人聊心事的智能機器人,微信上有,叫「小丘機器人」,以前想到過AI是否能做一些對孤獨、自閉的人的一些特殊幫助,沒想到居然真有這種機器人了。感覺這款機器人的最大亮點是把心理諮詢的一些問話方式吸納到了它的功能里,很有創意。但要說代替專業心理諮詢,恐怕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如果你需要國內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推薦簡單心理。

簡單心理是目前國內的比較精選的心理諮詢師的分發平台,價格可能有些高,但上邊的諮詢師應該是靠譜的。

總之,別勉強自己去嘗試有懷疑的服務,先通過體驗更易得的相關服務,清晰自己的需求,也形成對各個服務種類的合理期待。

本文章由女熊仔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交流請私信我啊~


小區大媽們的心理諮詢就不收費啊,你怎麼不去


If it"s free, it"s advice; if it"s charged, it"s counseling.


如果「收費其實是對來訪者和諮詢師雙方的一種保護」不好理解的話,那麼我粗暴的說:

就是因為在你們看不到的地方我們付出了無限的勞動,收費將服務範圍限定在諮詢室內,不收費界限就不分明,沒有人能做到無窮無盡的傾注關注和包容,這樣的人已經成佛了,我層次太低,只是一介凡夫。

你說就只是聊聊天,能有什麼成本?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進行專業學習,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去做個人體驗,找督導師,去學習系統專業的流派培訓。每一次諮詢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小時之內的事,我為每一次諮詢做詳細的記錄,反思,和覺察我的反移情,諮詢室之外做出的努力遠不止這一個小時。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一個心理諮詢師中了50萬,領獎時很從容。 記者採訪:你準備怎麼花這些錢呢? 他淡定的說:先把這幾年進修學習借的錢還了。 記者又問:那剩下的呢? 他45度角仰望天空:剩下的…剩下的慢慢還唄……


謝謝水月的邀請!

題主大概是把心理諮詢工作當成菩薩發善心一類的行為模式來看了。

發善心是可能的,只要政府出錢,組織人力物力,心理諮詢師不愁柴米油鹽,不愁職業生涯發展,不怕沒有後路,有時間有精力有專業知識,還怕不能「免費」給人們做心理諮詢嗎?

想要獲得專業的幫助,為智慧買單並不會有什麼損失,有勞動的付出就得有回報,否則善心是沒有動力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心理諮詢是一種求助行為,來訪者向諮詢師求助,如果想要獲得一種平等的感受,為你的諮詢師付費,能夠找到自尊和更多的平等感,而不至於在「求助」上糾結。


攝影不就是按個快門么?還收費

心理諮詢不就是說幾句話么?還收費

設計師不就是畫幾張畫么?還收費

矯正牙齒不就是幾個鐵絲么?還收費好幾萬!

-

並不是所有的成本就是看的見,摸得到的。

他在具備職業資格之前,交的學費,受過的委屈,經歷過的質疑,為了解決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而付出的徹夜努力,都不是錢么?

所以不要再說「不就是XXX」這樣的話。

尊重每一個職業。

每一個從事服務行業的人,他們也上有老下有小,也要養家。

尤其是心理諮詢師,他們讓你舒服解決你的問題,也走過很多彎路,吃過很多虧,這些就是自己交過的學費。更嚴重的是,有些心理問題的解決,需要諮詢師本身進入你的思維深處,甚至潛意識,這些有可能會把諮詢師本身帶進溝里去,這些都是未知的風險成本,你說,這些都不要錢的么?


照你這個思維模式,看病、飲食、公共廁所、交通、住所都是助人為樂,都不要收費了。。。


題主是用搞笑的方式來讓更多人關注心理諮詢行業嗎?

那你成功了,加油。


首先,心理諮詢師一項勞動,心理諮詢師付出了時間和精力,當然應該收費。

第二,收費的標準,我印象中收費應該按照來訪者的最大承受能力收,至於這個普通大眾消費不起,不知道這個概念是如何定義的。當然諮詢師有級別經驗的不同,收費標準也不一。

我覺得更直白的,你把你問的問題心理諮詢換成補習英語。然後再想想。看看有沒有合理之處哈。

樓主問這個問題,可能是被市面上的信息給迷惑了。也有可能是對心理諮詢的作用還是持懷疑態度,畢竟這也算個新生事物吧。所以問了這個問題。

當然,心理諮詢要收費,在心理學上也是有意義的。網上一搜到處都是,我就不粘貼了哈暫時。

水平有限,歡迎指正。

祝你生活愉快。


本來想說不應邀自答,結果發現被邀了。。。

謝水月邀!

我嘗試從主體間性和歷史發展等角度來講講心理諮詢為什麼要收費。

心理諮詢其實是助人自助——對於接受心理諮詢的來訪者來說,通過心理諮詢能夠學會覺察真正需求和在需要的時候幫助其自身,專業上簡單講是內在對話能力提升,心智提升等,而不只是幫助他人並且還幫助自己,就好像水月(我想用@但是出來的不是那貓頭像,好多重名的@@)說的如果換成學習英語,有的時候碰到好的心理諮詢師是學習到更好的對自身的理解表示,就好像一門心靈的語言。

理想上,對於心理諮詢師來講是授之以漁,不只是理性層面告訴來訪者怎麼條魚,而是與來訪者一起探索是否真的需要這魚,如何更好獲取,在生活中的需求、意義和滿足方式,如何自身去滿足等。

這和對於心理諮詢師和題主想說的普通人甚至收入低的人都可以獲得的援助,比如社會工作中的個案處理,與心理諮詢師/社會工作師這部份的助人自助,幫助別人-案主/來訪者的同時也對自身有很大幫助是有區別。

或則普通人的話,心理諮詢師也是普通人,但是可以描述成有著心理亮點的普通人。

從專業操守的角度來訪者利益(最大化)是大於心理諮詢師和社會工作師的,所以遵守設置等是對心理諮詢師/社會工作師的保護,而流派和技術是更有效安全工作和安身立命的關鍵點。 大家都是普通人,但是在心靈的覺察,心理的工作上有需求,有技能,花時間,花精力,花金錢……

(我想講的是 來訪者角度, 心理諮詢師角度/社會工作師角度,兩個人角度的共贏等 有重疊,有具體區別)

這裡為什麼加上社會工作師的個案處理呢,某個角度,在缺乏(足夠心智和能力)賺到錢的角度上,其實經濟不夠的需要的傾向社會工作中的個案管理,有些可能是社會角度所導致的,更需要調整的是社會資源的運用。

收費是普通大眾消費不起這部份的描述怎麼說呢,有一定的歷史社會和經濟發展因數在這裡。

(很感謝我們生活在當下一個相對更平等和自由,並且有資源獲取而能如此談話的時空中。 我們生活在一個普通人也可以學習,可以思考,可以有更高心理需求並提出滿足,有意識,並賦權的年代。)

心理諮詢是有定義的,裡面有具體的操作描述,可以參考 領路分享文稿:心理諮詢是什麼 - Sharing - 知乎專欄

為什麼要心理諮詢和心理諮詢有效在哪 - Sharing - 知乎專欄

歷史上Freud為鼻祖的談話治療等的起源和受眾是哪些人呢,明顯不是窮人,(很遺憾這麼說,但是我們現在生活在講究平等的時空,過去的話那是中產之類,甚至是上流生活無法過下去或者無法適應而不得不需要去治療的情況,按brand榮格派的分析心理學目測是最高大上。如:【心理分析】黑塞與心理分析 )

某個角度來講 「心理諮詢就是一個關於認識自己,更好與自己共處,更好生活的一個工作。 」 層層地認識自己,擁抱自身,而不只是活在外界的定義中,塑造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空間和時間和那些存在,本身就不會是一件便宜的事情,錢,只是裡面很小的部份。

即使不花錢,也不表示就不是心理諮詢。

有的時候深度心理諮詢是給那些不缺錢,花錢買感覺甚至有更高訴求的。

心理諮詢是有層次、角度、不同需求度、滿足等上的區別的。甚至於在心理諮詢中的不滿足(移情)然後主體意識和建構滿足的方式,這些體驗是更關鍵的心智化。

比如可以參考這個:

把深圳的房子賣了回老家發展是什麼樣的體驗? - 曹舟力的回答

某個角度,對於某些物質,社會能力已經達到一定水平的,那些在社會化過程中塑造出來的部份自我(也有的人稱為虛假自我)在滿足後,好像就一下子垮了,找不到存在的意義,開始不同角度的(自我攻擊),好像變了個樣子…… (當然這些都是有個體具體理由的)

會以不同的方式去回歸,心理上越是遠離越是分裂,實際上越是容易重複(那些糟糕的以求理解和改善,這和我們的進化機制,鏡像神經元和潛意識早期神經元通路建構都有直接關係)。

假設:當事人願意從事/耐受幾十到上百次的深度心理諮詢,探索自身的歷史和家族的鏈接中間心靈的各種真實存在,是可以穩定下來,相對更安全的發展的。

具體從細節品味上,拿美食做比較上可以參考這個 星巴克在外國地位如何?外國朋友們在自己的國家會選擇去星巴克嗎? - 中國

缺乏這方面體驗的人或者口味不在意的人會說都是咖啡么,速溶和手工現榨炮製的有什麼區別,像我這樣偏好奶口味的,30和300一杯其實我更喜歡前者,不是說價錢就代表品味或者自身定義等(當然要是要往這上面拉是個人需求)

但是有些人是在意,有些人很在意,有些人很擅長,有些人沉浸其中,而這些只是生活中滿足各種具體感受和生活場景的部份存在,就是實在不喝咖啡喝水什麼也可以。

但是對有些人來說是不一樣的,和好的咖啡可以讓喝的人幸福感滿滿的,甚至有(生理)快感。

心理諮詢某個角度就是在有心理需求後提供服務的一種方式,是否適應,是否適合,是否滿足要就具體定義。

可以是有效的具體幫助工具。

比如說(當然不能說主要是心理諮詢的功勞,更多是當事人個人生活場景) 幾年時間下來,一位及其家人擁有兩套房子,就是更安穩生活;一位放棄兩套房子中自身權利,而是追求另外個人自由和發展,也可以擁有月入五位數等。

十幾年下來(過去家族中就很有力的)收入翻倍,簽約上億美圓合同;年入過億等。

……

這些都是好的現象。可以具體體現心理諮詢的價值。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如何抱有自身想要的等。激發靈感與自身生命的創意。

「在心理諮詢中發現來訪者心靈所呼喚的,生命中所渴望的,以及在這麼長時間裡面是如何有的時候使得自己更加難以達到所想要的目標。」 理解這些發生的意義和必然性,並且達到。

有的人的人生可能三起三落,那麼心理諮詢某個角度是幫助人軟著落。 而這些是心理諮詢的價值所在,總的,對來訪者來說,總要覺得值而不是覺得那麼不值和怎麼更值。

否則也可能就是個更大的坑。

至於那些想買奢侈品,又覺得買的不值得,考慮裡面的各種防禦和僵化後的各種情緒情感。

題主問的是好問題,那些和父母有溝通協商的人是更傾向勇敢說我的預算是多少,我希望有怎樣的心理諮詢目標和效果等。

去選擇或者創造自己可以承擔的,提問,找出答案。

題主自己覺得呢?

在我看來很多人對於心理諮詢的理解並不符合心理諮詢本身,但是心理諮詢實質又是由其當事人所塑造與心理諮詢師共同孕育的。

普通大眾能消費起的有心理諮詢,可能更傾向社會工作的個案。


從提升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來說,心理諮詢收的錢,其實性價比超高的。

在帝都,同樣是花了一萬元左右:

全家去日本旅遊了一趟,

生二寶時請了個月嫂,

買了PS4+iPhone6S,

進行了20次心理諮詢

絕對是最後一個的性價比最高……

錢真的花出去了,再比,才有實際意義。


不是我不友善,而是樓主這個問題就夠看病的了


青年問大師: 為什麼心理諮詢師都要收很高的費用而我來問您問題您卻不收諮詢費呢?

大師拿出三根香遞給青年,指指香爐。

青年點上香,若有所悟,問大師: 您的意思是只要清心寡欲才能不計回報為人民服務是嗎?

大師又掏出來一個pos機說: 諮詢免費,一炷香300,三柱900,施主你現金還是刷卡?


那你餓了為什麼吃東西要付錢?飯店免費給人吃不也是很善心的么?你為什麼要拿工資?你為公司加油努力不是也很滿足么?題主的邏輯太可笑


你還是去找和尚給你化緣吧


專業心理諮詢是一項有償服務,主要採取按時收費的標準,之所以要收費,主要有以下理由:

1、心理諮詢是諮詢師幫助來訪者,非常認真投入地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心理諮詢師的付出是一種專業技術性非常高的特殊勞動,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腦力,收費諮詢是來訪者尊重自己,尊重諮詢師勞動的體現。

2、諮詢獲得效果的重要前提是,來訪者對心理諮詢師的信任,相信心理諮詢能給自己帶來幫助,付費諮詢是信任的最好表達。

3、收取諮詢費後,才意味著諮詢關係的建立,自然就形成一種服務合同關係,也表明了求助者的誠意和信任,同時,也賦予了諮詢師責任和義務,使得諮詢雙方始終保持一定的現實距離,容易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使諮詢過程始終控制在職業框架之內,從而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現實糾葛;在此情況下,

求助者一般會主動配合,按約諮詢,諮詢師收取了費用後,服務也會更盡心儘力,雙方都能全身心地投入,這樣諮詢效果才能得到保證。

4、諮詢收費本身就有一定的心理治療和人格矯治作用:心理諮詢的過程需要諮詢雙方配合,共同付出努力。不收費的心理諮詢,來訪者在接受諮詢時,主動自我探索和改變自己的動力往往不足,總希望諮詢師舒舒服服地把困擾自己很久的問題解決,這種等待他人援助而自身不作為,不付出的觀念,本身就是不切實際的,是一種認知偏差,需要矯治。

5、收費服務對諮詢雙方都是一種行為上的規範,在約定的時間,按商討的內容和程序進行諮詢,針對性更強,對加強諮詢雙方的自我意識、責任心等都有積極作用。

6、可以防止來訪者過度依賴諮詢師,對來訪者的成長有利,同時,也可以減少移情和反移情的情況發生,還可以防止諮詢師惡意攻擊來訪者。

免費的心理諮詢,雙方往往都是較隨意的、諮詢師的專業性也不夠。來訪者不大可能重視心理諮詢師的指導,可能會把諮詢師當作傾泄不良情緒和自我表現的對象,有時滔滔不絕,卻離心理問題癥結很遠,想說就說,想走就走,問題很難得到深入的分析和探討,諮詢師因為不收費,也難於保持責任心,和助人的熱情,甚至會感到自已的精心付出竟成為他人可有可無的東西,而倍受挫折。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不收費的心理治療,對患者是無益的。


樓主的邏輯,是該看看心理諮詢的。可是那要花錢啊少年


看到如題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意思,特別回答一下。而且這個問題是有著一股幽怨之氣,呵呵……很逗。

其實我決定收費是因為諮詢效果,曾經有幾年的時間我做的是「隨緣」的收費形式,但是後來我發現一個非常奇妙的現象:但是不付費或付很少費用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任何改變,心理問題沒有任何改變,這些人中我記得有一個美女使了大勁,付給我20元錢,哈哈哈哈……說實在的,我覺得還不如那些不付費的……

我是學佛的,曾經非常渴望能夠更多,更好,更有效的幫助別人,但是幾年下來,我越來越清楚的明白一件每一個人,每一個心理諮詢師必須明白的事,就是個案也好,或稱為來訪者也好,他們必須跟心理諮詢師共同努力才能夠解決心理及生活問題,但是,當一個人沒有付出,或付出很少,或低於他的付出能力所付出,以上任何一種情況,實際上都不能珍惜自己的付出,也對心理諮詢師沒有尊重和珍惜,心理諮詢師對他們的幫助會最小,甚至完全沒有幫助,浪費彼此的時間和精力。

我的個案中,在我隨緣收費的時候,人生改變最大,最有助益的是給我費用最高的人,她當時是按照普通心理諮詢師的標準付費,在我開始收費以來,我的收費標準對他們造成的經濟壓力越大,個案的改變願望就越強,效果就越好,所以我的個案很多人在半年以後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挨一個地升職加薪,這就是心理諮詢帶來的命運的改變,相對於這樣的改變,他們所付出的並不多,並且在付出不多的基礎上獲得人生的改變,你覺得值不值呢?

當然也有個別改變很困難的個案,但無論怎樣,他們都沒有放棄,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在起作用——我不能白花了這錢!

呵呵……所以對於我而言,收費本身就是治療的一個部分,而且我拒絕分期付款,拒絕打折,這些問題都不用跟我談,因為我不是做生意的人,不要拿錢來跟我啰嗦,任何人來與不來,跟我沒關係,而且對於我而言,每來一個新的個案,我就的多操一份心,要關注他們的生活和改變,要長期輔導他們。

如果為了錢,讓我操那麼多心,累!收多少錢都不值!尤其有著明確的神經症的人,更累!更不值!

所以我不為錢工作,但心理諮詢必須收費,我要的是每一個個案的心靈成長離生活的改變,他們的改變對於我而言是極大的安慰,也讓我感受到生命的意義,這樣的標準使得我更累,更操心!但很值,值得我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幫助他們。

另外,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決定了他在這個社會中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除非他是反社會人格者或者他繼承了他爹的財富,但是這兩種人的財富不會長期持有,四十歲左右基本就開始落敗,甚至已經落敗,所以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你的心理發展程度決定了你在這個社會中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也決定了你在家庭中的經濟地位和家庭地位。

這就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患精神類疾病或嚴重的心理疾病的人,甚至有的人談不到疾病的層面,僅僅是心理有問題和障礙,這種人大多數的經濟能力都不太好,工作事業不順,有的人甚至非常不好。

我記得知乎上有一個人問「為什麼患精神分裂的人的經濟條件都不好,甚至他們的父母都是社會底層」,我當時沒有回答,呵呵……因為一回答就打擊面太大,其實就是因為整個家庭都有嚴重的心理問題。

父母有心理問題,子女就會有精神類疾病,因為子女一定會繼承父母的心理問題,並且會呈現更為嚴重的發展狀態,絕對不可能父母是心理健康的而子女患精神分裂,這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狀態,所以最低限度,父母也是標準的彼得潘綜合症患者,而且這個家庭至少已經有兩代或三代是彼得潘綜合症,到第三代的時候才會出現精神分裂症患者,這在中國尤其普遍,因為我們國家經歷了建國以後,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最無知,最缺乏教育的年代,塑造一批彼得潘綜合症,這些人他們對自己的心理狀態根本缺乏最基本的認識,而他們本人或他們的子女,又趕上了獨生子女政策,於是這批獨生子女不但繼承了父母的問題,又使得心理問題發展壯大,於是我們就可以觀察到現代年輕人的患心理疾病的人非常多,多到令人咋舌,因為很多人雖然沒有去醫院,沒有做心理診斷,中國也沒有專業的統計,並沒有準確的數字,但是看到這些人的行為,就知道行為背後的心理狀態是有很嚴重的問題的。

而彼得潘綜合症的特點就是逃避責任、撒謊,偽裝,完美主義,貪婪、嫉妒、憎恨……等等,這就導致了他們必然在社會上無法獲得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這其實也是中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心理背景,當然貧富差距的問題會得到改觀,因為很多富二代的心理健康本身就都有很嚴重的問題,這些人根本沒有能力保有他爹創造的財富。所以我常說中國經濟會洗牌的,只要你是心理健康的,或努力追求身心靈的健康,你會有翻身的機會的。

再繼續說,這些心理不太健康的人,他們沒有能力去承擔自己的生命,甚至談不到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的問題,把一件事慎終如始地做好,對於他們而言都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一般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這是基本上是一種必然現象,在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是如此,所以其實心理諮詢,不但是解決你的心理問題,還是改變你的命運,讓你學會過幸福生活的最簡單快速的渠道。

想要解決這些人的問題,首先他們必須要自己願意去解決,一個不願意解決問題的人,任何人都幫不了他們,就象一個睡著的人,你可以叫醒他,但是一個假裝睡著的人,你永遠無法叫醒他們,所以越是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的人,他們的改變願望越小,越是期望不做任何努力就能獲得命運的改變,最好天上掉下來一個大餡餅,不用動就能得到。所以他們對於心理諮詢的收費越是不能理解,也越是抗拒,越是不想付費而能夠得到幫助。

因此,如果一個人因為費用的問題而不來見我,對於我而言是解脫,這樣的人其實他們的心理問題是很嚴重的,越是貧窮的人,心理障礙越大,越是心理問題嚴重的人越是貧窮,這是一個惡性的循環。

一個人必須先付出,然後才能索取,只想索取的是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幾乎是無法改變的,對於反社會人格障礙者想要讓他們改變,必須要親歷死亡之後才有機會。

有一點點改變機會,治療機會的人,都不會只想索取不想付出的人,無論他是多麼的貧窮,否則他自己的心理都不會平衡,這種不平衡,這種虧負感其實會加重他的心理問題或疾病。

而且一個人的付出與得到必定是成正比的,這就象佛教中的一個故事一樣,有一個女人,在菩薩面前將自己僅有的幾文錢捐出,然後方丈親自為她做法師,幾年以後,她成為皇妃,回來還願,布施了很多錢,方丈派一個小和尚替他做法事,她不明白為什麼,方丈說你當年即便付出了幾文,也是你全部的家當,這種心是不一樣的。

心理諮詢也是一樣,但是有一個極大的不同就是你付出幾文,你的人生也只會得到幾文的幫助和改變,再多一點,你自己就會逃離,因為你無法承擔那種良心上的虧負感,除非你是反社會人格者,呵呵……

所以改變命運是很容易的事情,問題是獲得改變命運的願望和願意付出努力的心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上面的只是一個小故事而已,而且是完美主義者編出來的小故事。

曾經有幾年的時間,我試圖幫助這樣的人,但是因為我沒有明確收費,只是隨緣,所以這些人付費的時候,雖然有些人是很謙卑的,但絕大多數人是以一種「恩主」的狀態在付費,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玩的現象,越是貧窮的人越是傲慢,越是富有的人越是謙卑,明明是你幫助了他,然後他還會以一個「恩主」的姿態出現,所以這種人的心理問題是不可能解決的,無論怎麼幫他都沒用,而且這種人也不可能有好的命運,因為他的人生中慢慢地就會缺乏貴人,缺乏願意幫助他們的人,他會覺得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欺負他,都看不起他,甚至都對不起他,其實這些人的內心非常卑微,自尊心發展程度極低,低到了骨子裡,所以一旦有機會,他就要展示他「恩主」的姿態,以維護低到泥土中的自尊,所以他們的「恩主」姿態其實是一種防禦,當一個人展開防禦機制的時候,他已經不可能在心理諮詢中獲益。

還有些人根本不付費,因為他們覺得心理諮詢沒什麼,我得到幫助是應當的,我記得有一個男人性無能,找到我,讓我幫他解決問題,諮詢之前跟我說,如果你能幫我解決問題,無論給多少錢都可以,因為他找了很多地方去看病,很多年沒有解決,我也不明白他為什麼會找到我,結果當然是解決了,他明確地說他又回到了年輕時的狀態,但是他根本沒有付任何費用,呵呵……並且消失得無影無蹤,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啊。

任何人的心理是需要平衡的,還是那句話,除非他是反社會人格障礙者,他佔了一次便宜,絕不好意思再占第二次,所以這樣的人很快就消失了,他們也不會接受行為療法,不會願意被督促改變。

呵呵……不過我很感謝他們,沒有他們,不會有現在的我,我也不會象現在這樣對人類的心理了解到如此程度,但是很遺憾的是他們成就了我,而我無法成就他們,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當初我沒有明確收費,有的時候,我想起來就會有一點後悔,如果當初收費了,也許這些人的心理和生命就會獲得更大的成長,當然這也是我的幻想,過去的事情永遠過去了,希望這些人能夠主動聯繫我,我還是會幫助他們。

其實如果一個人,為了得到心理諮詢的幫助而努力賺錢,或努力攢錢,呵呵……其實他的心理問題很快就解決了,當然這隻適用於某些人,對於這些人來說,這本身就是一種行為療法。這本身就是心理諮詢的一個部分,所以我常跟我的個案說,無論你來還是不來,當你開始跟我諮詢的那一刻,無論你付沒付費,心理諮詢已經開始了。

另外,心理諮詢的收費其實是對心理諮詢師和個案雙方面的綁定,任何一個收了費的心理諮詢師,如果他的心理是正常的,他就會負責任,否則他自己都過不了良心這一關,所以作為想要作心理諮詢的人,不要認為心理諮詢的收費只是對個案單方面的約束。

以前我做隨緣的時候,我做過一個就過了,我也不太關注他們,但是這幾年開始收費了,我就必須要關注他們的成長,有的人要等待,有的人要關注,要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來解決問題,這無疑比隨緣的時候要付出很多的心力,但是如果我不做,就會良心不安,所以以前我的個案不跟我聯繫,我可能很快就忘了他,但是現在,即便我不跟他們聯繫,我也會關注他們的生活和成長,會擔心他們,很多人在我的朋友圈,我可以看到他們的生活狀態,在有問題的時候會提出建議,我隨時等待我的個案向我求助,這種心態是沒有收費的時候絕對不會有的,所以有的時候我也後悔開始明確收費,因為收費對於我這樣渴望絕對自由的人來說,其實是很強大的約束。

而且我也發現,心理諮詢師其實很難幫助到自己的親朋好友,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心理諮詢師沒有辦法對這些人收費,對於免費的東西,沒有人會珍惜,沒有人會當回事,這是人類共的心理,而且因為無法對親朋好友收費,所以也沒有金錢所製造出來距離感和對彼此的尊重,這是嚴重影響心理諮詢效果的一個因素,當然只是因素之一。

最後說一句,看了我的回答,別把我當聖人,不要以為我什麼都能做,什麼都應當做,也不要認為我什麼人都能幫助,我也懶得當聖人,我也不想裝成聖人,你也別說我裝聖人,當然你說了裝聖人,我也不以為然,呵呵……我的回答一向會觸動一些人的敏感神經,所以理性一點,鎮靜一點……

特別聲明:有不同意見的人煩請保留意見,反正我也不會回復,而且「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多說無益,更關鍵的是很多人根本沒看懂我在說什麼,就急匆匆地提出情緒化的言語,還總是需要手動刪除太麻煩……所以,你也別費勁,想要表達你的意見,想要攻擊我的,可以另外開帖,痛快地罵,痛快地反擊和控訴,反正即便是你放在我的回答下面,我也懶得理。


收不收費和助人不助人沒關,跟需求有關。劊子手還得收費呢。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說高鴻業的經濟學教材不好?
如何反駁「愛國就不買IPHONE」?
為什麼國外的東西賣的那麼便宜,而在國內這麼貴?希望能以經濟學的角度來回答。
當一個家庭在決定是否生二胎時,通常需要從哪些方面來進行考慮?
為什麼很多人在買菜這種小事上斤斤計較,而買大件商品的時候差幾百塊錢倒不是很在意?

TAG:心理學 | 經濟學 | 心理諮詢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