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學霸都不愛做筆記?

已經發現很多學霸們無論是看輔導書還是聽課都不愛做筆記,做試卷的時候(尤其是閱讀理解)也不愛勾畫。他們真的是記憶力超群嗎?還是有什麼其他方法和其他原因?


題主觀察很敏銳。確實,我身邊(萬里挑一的)學霸們,大部分很少記聽課筆記,頂多在考前畫一個知識框圖。高中如此,大學以後更是這樣。

雖然我是個學渣,但在高中時除了化學和英語(主要特點:知識點相對較散,邏輯鏈條不長),別的課也從不記筆記,大學以後,我就所有課都不記筆記了(畢竟通常有電子版的課件)。

之所以學霸們不太喜歡記筆記,是因為他們很清楚:

記筆記的目的是給自己溫習,而不是練字、欣賞、沉迷於認真聽課的錯覺、或者借給別人抄。對真正的學霸來說,很多課的上課節奏並不快,如果不記筆記,他聽一遍就能基本理解了,若要認真記筆記,則要把一部分本來可以用來聽課的時間用來寫字,反而不利於在課堂上直接理解講課內容了。

展開說一下:

【1】記筆記可能會讓你遺漏重要的內容

記筆記的時候,我們肯定不能把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那麼,最讓人頭疼的問題是:到底哪些該記,哪些不該記?

這裡有一個悖論:很多時候,如果你沒有把一整段話聽完,你就沒法知道到底哪句話是重點,是需要記下來的 key point,但是如果你聽完了再總結,你就來不及記下來了,因為它會影響你聽下一段的內容。

既然如此,索性默默在腦子裡總結,不記下來了。

【2】記筆記容易讓人沉浸在舒適區里,降低急迫感,讓人無法專心

試想一下,如果你在聽課的時候知道若一段話沒認真聽、認真想,你可能就錯過了,一旦錯過,你可能就串不起講課的邏輯,接下來就全都聽不懂了,你會認真聽嗎?我想會的。人對可能造成的損失會非常焦慮,這種焦慮感會提升你的專註度。

但記筆記卻帶給人一種緩衝。

雖然我可能沒聽懂,但我可以把它記下來啊!上課沒聽懂,下課以後再慢慢消化。

這種想法當然不一定錯,但確實讓人進入了舒適區:我不必聽懂,只要記下來,就有機會再看一遍。時間長了,就可能會讓人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形成一種「記下來就是認真聽講」的錯覺:你看,老師說的我全都記下來了,聽課多認真啊!

但實際上,你只是完成了沒什麼技術含量的聽寫工作。又因為精力都在記筆記上,所以思考就少了,聽課效率是極低的(尤其是對注重邏輯的理工科來說)。

至於「下課以後再慢慢消化」……emmm……老實說,有多少人真的會下課後立即去認真看筆記呢?如果沒有大量作業的支撐,大部分人恐怕在考試前才認真看一下吧。

【3】若課程簡單,記筆記會讓你錯失一遍就懂的機會;若課程很難,記了筆記也沒大用

這也是有意思的一個點。

對於簡單的課程來說,認真聽課,一邊聽一邊思考、串聯思路,到下課時,你就學會了。再適當做幾道題目,這一課你在考試前就不用再看了。如果上課記筆記,思考就不充分,你需要再重新看一遍筆記才能結束這一課,而一次學習和兩次學習,其中的邊際成本差異是很大的。

對於困難的課程(比如很多數學課)來說,即使你認真記筆記了,再細細過一遍,你可能還是很難完全吃透知識點,一定是要翻書的。而當你翻書細讀時,你會發現自己的聽課筆記既亂又雞肋,還不如聽課的時候認真聽,再一邊看書一邊記筆記呢。

正因為以上 3 個理由,再加上現在上課越來越傾向於用電子版課件,可以課後下載,我覺得記筆記,至少在邏輯性較強的理工類學科中,已經沒什麼大用了。我不知道認真記筆記的學霸是怎麼想的,只知道對於我這種學渣來說,能讓我記筆記的唯一原因,大概是防止上課睡著吧 ^_^

********************

本文已同步在微信公眾號「普拉思在敲門」(ID:PlusZeng)上:別再相信什麼「學霸筆記」了,真正的學霸從不做筆記 ,歡迎大家關注!


謝邀。

在學校時,還真是沒怎麼做過筆記,最多也就是遇到一些聽不懂的地方,在本子上寫寫、畫畫,但工作後,我卻越來越喜歡上做筆記,還在很多回答下推薦大家做筆記。比如:

高太爺:讀的書很快會忘掉,那麼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高太爺:你的每日私人成長暗器是什麼?

如何構建自己的讀書系統?

當然,我不僅僅是推薦給大家,我自己確實是動手做筆記的:

聽一個TED,我會摘錄重要內容:

聽一節線上Live,我會摘錄、筆記,當然,比較簡單,主要是摘錄一些重點,能夠讓我回憶起整個live:

讀一本好書,我會做一份系統的筆記,比如《理解人性》我做了好幾萬字的讀書筆記:

為什麼從不做筆記的人,現在開始迷戀筆記了呢?

肯定不是因為記憶力衰退,雖然畢業快十年了,但我覺得在掌握了一些記憶方法之後,記憶力反而是有所提升的,也寫過不少關於記憶的回答:

高太爺:普通人如何通過訓練大幅提高自己的記憶能力?

高太爺:世界上真的存在記憶宮殿嗎?常人能掌握嗎?

高太爺:考研複習中忘性大記不住怎麼辦?

那為什麼呢?

個人以為,最重要的是大腦的能力與效率。

在學校時,一學期學到的東西就那麼點,不僅有老師的耐心、細緻講解,而且還有大量的練習任務,練習時間,可以說,只要把握了節奏,我們的大腦就能很好處理學習任務,並不需要筆記去輔助大腦。

但工作後,尤其是開始主動學習後,突然發現,大腦不夠用了,工作中有句話叫做,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真的是這樣,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要輸入的東西太多了,比如去年僅讀書就有八十多本,如果沒有筆記,那簡直是不敢想像的。

首先,筆記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我讀書時喜歡用word做筆記,對於摘抄的有啟發的知識點,我會用「【】」在後面記錄個人感悟,個人體會,個人見解,筆記讓我能夠深度挖掘知識:

其次,筆記是一個去蕪存菁,是一個提煉知識的過程,一本幾十萬字的書,整理成一兩萬字的讀書筆記,早上稍微早起,就能溫習一本書。

最後,筆記還是一個梳理知識體系的過程,筆記一定要整理,很多人這一點上做的不好,只是做筆記卻不整理,導致筆記沒有用,實際上,對筆記整理,整理成邏輯體系,這是筆記的核心最最核心的階段,我曾在一個回答中系統闡述過這個觀點:高太爺:讀一本書該怎麼做好讀書筆記?

之前讀書我是不做筆記的,所以,畢業頭幾年讀的書,不管當時多麼感觸,現在也就記得書名了,有時候想想真的心痛,耗費了時間,耗費了精力,關鍵還湧現了很多的感悟、感觸,但很可惜,這些內容只有很少很少很少變成了「我的骨頭和肉」。

這幾年開始做讀書筆記後,真的嘗到讀書筆記的甜頭,現在筆記思維,已經由讀書衍生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和別人聊天,我會把主要內容,啟發,收穫摘錄整理,因為這些東西的生命時間很短,甚至短到「靈光一現」,不能通過筆記抓住,整理,它們就消失了;

比如,在每件事情結束時,我會做一個復盤筆記,盤點下事情的得失和收穫,為什麼會做得好,為什麼沒做好,如果再來一次,如何才能做得更好?這些一個又一個的筆記,讓我甚至對失敗,都越來越有底氣。

比如,當我情緒不好時,我會做情緒筆記。以焦慮筆記為例,我會在感到焦慮時,記錄下我的焦慮想法,那些可怕的「未來一片黑暗」,在未來,我會發現,90%焦慮時可怕的事情都不會發生。

當我身處嚴重的焦慮情緒時,我還會在筆記中為自己制定「正確的事」,因為我知道,現代這個社會太複雜了,我們原始的大腦玩不轉,焦慮時思考只會放大焦慮,讓我們陷入牛角尖,必須要通過筆記這種文字思考,這種理性思考,幫助我們尋找焦慮的解決辦法,圈定可行的解決方案後,堅持按照計劃執行,堅持做正確的事,焦慮往往不翼而飛;

慢慢地,我還養成了清單習慣,我有原則清單,正確的事清單。清單本質上是對一件事的體系化筆記,因為現在事情越來越複雜,僅僅依靠記憶會經常出錯,而清單能夠很好解決這個問題。

不僅僅是上面幾項,我筆記條目分成了二十多項,不再一一羅列:

學生要不要做筆記,我沒法給出建議,因為,對於某些人,尤其是對於學霸而言,相對大量的在校學習時間、練習時間,書本上那點知識真是不夠看的,大腦就已經能輕鬆搞定,做筆記不僅是多此一舉,反而還會佔用時間精力,所以,學霸真的可以不用做筆記,雖然不公平,但確實是事實。

但如果你工作了,不管你曾經是學霸,還是學渣,不管你之前做不做筆記,不管你之前對做筆記的人是否有某種心理上的優越感,你都必須學會筆記,習慣筆記,因為,在一個碎片化時代,在一個信息超載時代,在一個個人競爭白熱化的時代,筆記就是大腦的外存,大腦的效率放大器,甚至說,是一個無限延展的「第二大腦」,如果拒絕筆記,那就是一件非常非常愚蠢的事情:

因為,你已經將優勢拱手讓人了!


學霸就像一部內存很大的電腦,處理少量信息根本不需要藉助外部存儲。

這不一定是好事情,因為學霸們終有一天會遇到海量知識,導致內存不足需要藉助外部存儲,但是他們讀寫外部存儲的技能不夠熟練,需要練習。

所以那些內存很大,還同時通過高帶寬的IO把信息備份到硬碟的學霸才是最可怕的。


謝邀。

不是不愛記,而是知道什麼時候該記什麼時候不該記。

比如大學裡專業課的PPT,有的人疲於抄寫,恨不得在上課的時候抄完PPT上的東西。殊不知上課的重點不是抄寫,而是跟著老師思路理解和記憶。

愛做筆記在大家眼裡就是以筆記數量論英雄,同樣一個科目,你寫了100頁,我只寫了10頁。好,那你就是愛記筆記。

毫無邏輯。

愛記筆記不是會記筆記。

書上有的東西,在書上勾畫即可,有的人依舊強迫症一樣非要原封不動的在本上抄寫。效果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後者在本上多寫了90頁的廢話而已。為了安慰你,給你一個「愛記筆記」的美譽。

會記筆記的知道哪裡是重點,知道如何更好的表達筆記。記下重點也許僅僅只需幾個字,不同學科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比如地理,記憶秘魯寒流只需要在地圖上畫個箭頭即可,有的人非要一根筋的用文字表述諸如「南美洲西岸由高緯流向低緯的洋流叫秘魯寒流……」

這又是何必……

明明可以簡單解決的筆記有的人非要寫很多字 徒勞無益的用假勤奮在考試失敗的時候用所謂「我已經很努力了」的借口安慰自己。

學霸不是不愛記筆記,而是知道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達到記筆記的根本目的。筆記的根本目的是掌握知識便於複習,而不是比誰的筆記更多更密。而且那些筆記記了很多的人,面面俱到等於沒有重點,複習直接一臉懵逼。

本來胳膊痒痒只需要撓撓胳膊即可,有的人非要洗個澡解決問題。

學霸的厲害之處在於總能用更有效率的方法達到或超過別人拼盡全力之後得到的結果。但有的人不自知,一邊抱著自己毫無效率的方法洋洋得意,一邊在心裡疑惑:為啥學霸都不愛記筆記?

哦,對了。忘了說,你永遠不知道學霸在課下用了多長時間去整理筆記。而你做筆記的時間只是上課的45分鐘而已。

——————————&>3&<&>3&<——&>3&<——&>3&<——

記筆記沒效率?

強行推薦 康奈爾筆記法

特意弄的中英文對照版

T^T體現我為人民服務的決心(其實是因為閑的沒事幹)……


謝邀。

不是學霸,只能談談作為一個學酥的經驗:不記筆記是因為記錄影響了我的單線程處理效率。

聽課是最重要的環節,聽課的同時調動大腦所有資源去理解和記憶是第一位的,而記筆記就得佔用一部分資源去寫。很多學生覺得【記筆記】是以一種【我認真聽課了】的標誌,然而他們記的東西往往他們自己都一知半解。

我不記筆記還有個因素是懶,喜歡下了課借其他人的筆記抄,哇那端正的字跡,美麗的排版,非常賞心悅目,回頭看看我自己的筆記丑得和翔一樣。再抄一遍別人的筆記就相當於鞏固了,現在想想覺得自己簡直有心機(笑)

我記筆記的情況只有兩種:我覺得重要考試會考(一般也就記號筆標記下)+課本上沒有的內容

筆記是個錦上添花的東西而不是學習必須品,大腦運速不夠的還是開手機錄音吧。


非學霸強答一發。高一時上物理課, 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每天上課記得密密麻麻的,字跡之工整內容之完善讓我自我感覺很是不錯,然而最後做題時沒什麼思路,考試每次單科倒數,差點讓我有了放棄理科的想法。到了高二扔掉了筆記本,只是隨手記下一些關鍵思路和方法,把注意力放在理解方法和物理模型上,做題反而順暢了很多,最後單科成績也到了班級前列。回想這三年的學習,那些理科科目,筆記記得工工整整密密麻麻的成績很多都不會太理想。其實這種科目重在理解,上課主要精力放在理解老師的分析過程比較重要,需要記錄的只是關鍵的方法和一些比較巧妙的思路,而不是一個一個的知識點。將精力專註於記筆記的,將筆記事無巨細密密麻麻記得滿滿當當的,很多進行的是純粹的機械搬運,很多都來不及跟上老師的講解,到最後效率會很低。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學霸們的學習方法似乎就是傳說中的「武林秘籍」,吃瓜群眾們往往只看到表象,卻不知道學霸們究竟是怎麼學習的。我們來看看心理學研究是怎麼告訴我們的。

正如很多答主所說的,「不愛記筆記」並不意味著「不記筆記」;所謂的不愛記筆記,其實很多時候不過是不再將「記筆記」作為主要的學習方法,並且以一種更科學、適當的方式做這件事情。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可能會有人「天賦異稟」,確實可以不記筆記也學的很好。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記筆記仍然是維持對所學知識的長期記憶的重要手段。

記筆記到底有沒有用?

已經有很多心理學研究表明,比起不記筆記的人,記筆記的人對於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程度都要深很多。早在1973年,Fisher和Harris就已經通過對100多位大學生的研究證明了,在記筆記以及多次複習的情況下,人們能夠記憶更多的知識點;反之,不記筆記、而且從不複習的人,經歷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對知識點的記憶要顯著差於那些記筆記的人

但是,記筆記對於學習的作用其實是較為有限的。還有研究指出,記筆記對於學習的作用並沒有隨著學習層次的增加而得以提升。也就是說,隨著學習內容難度、深度,以及個人學習能力的提升,我們可能會越來越多的依賴於記筆記之外的其他方法來增進我們的學習效果(Kobayashi, 2015)。在某些情況下,記筆記甚至可能會對學習產生反作用。

Kobayashi(2015)指出,視覺學習的過程和記筆記的過程會相互影響。在試圖記錄視覺信息的時候,我們勢必會分散一部分注意力到自己手指的運動上,從而降低我們對於視覺信息的接受程度。從這兩方面考慮,這可能正是題主所提到的「很多學霸都不愛記筆記」的原因。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要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我們不但要發展在記筆記之外的其他學習方法,而且要使得記筆記對學習的產生的正向效果達到最好。

那麼,學霸們可能會用什麼更科學的方法來記筆記呢?

1. 使用筆和紙來記筆記,而不是使用電腦來記筆記

隨著筆記本電腦的普及,很多學生開始在課堂上使用筆記本電腦來記筆記。用筆記本電腦記筆記看起來確實會記得更多,但是,這卻不意味著人們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根據Pam Mueller 和Daniel Oppenheimer的一項最新的研究,用紙和筆來記筆記的學生其實會學到更多的知識。在比較了用筆記本電腦來記筆記和用紙筆記筆記的學生之後,Mueller和Oppenheimer發現,用紙筆來記筆記的學生對於所學概念的理解程度更高,並且更加能夠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這可能是因為,用紙筆來記筆記的學生和用筆記本電腦記筆記的學生所產生的認知過程是不同的。

用紙筆記筆記的話,人們確實不能把課程的全部內容記錄下來,但是卻可以通過自己的總結和消化,把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所能夠掌握的東西,進而增加了對於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

2. 運用圖形、色彩來輔助記憶

比起大段文字來說,我們的大腦更加擅長儲存圖形、色彩類的信息。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在筆記當中使用圖像和圖表的話,可能會讓我們更加容易理解所學習的知識。而將相關的內容都用同樣的色彩進行標示的話,也有助於人們將這些概念聯繫在一起(Uloop, 2015)。這也就使得思維導圖 (mind-map)成為了最為有效的記筆記方法之一 (Santos, 2014)。

運用思維導圖也有助於增強人們的批判性思維(分析問題,並辨明何者為真、何者為假的能力)。研究者發現,運用圖像的方式,可以使人們更為直觀的感受到各個概念之間的關聯,也更容易產生新的想像與聯想。

3. 反覆複習和理解你的筆記

另一個非常重要卻往往令人忽視的事實是:記錄筆記只是學習的開始。要讓你的筆記真正發揮作用,反覆的學習、查閱資料並往筆記里增添新的內容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者已經證明,在反覆學習同樣內容後,學生們不但能夠記下原來的那些重點,也能夠往自己的筆記里增添新的、一開始並沒有記下來的內容(Kiewra, et al., 1991)。

向別人(或自己)複述你的筆記內容也是一個提升學習效果的重要方法。向他人複述和解釋相關知識,往往需要你真正理解所學內容,並將其轉換為自己知識體系當中的一部分。如果你能夠使得其他人理解相關的知識,這可能意味著你也充分掌握了這一知識(Uloop, 2015)。

以上。

你有什麼記筆記的訣竅嗎?歡迎來評論區分享給我們~

Fisher, J. L., Harris, M. B. (1973). Effect of note taking and review on recal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5(3), 321-325.

Kiewra, K. A., Mayer, R. E., Christensen, M., Kim, S.-I., Risch, N. (1991). Effects of

repetition on recall and note-taking: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from lectur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3(1),120-123.

May, Cindi (2014). A Learning Secret: Don』t Take Notes with a Laptop. Scientific American.

Mueller, P. A., Oppenheimer, D. M. (2014).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Keyboard

Advantages of Longhand Over Laptop Note Tak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6)

Santos, D (2014). 5 Popular Note Taking Strategies. Gocoqur.com.

Uloop (2015). Write Notes, Not Textbooks: A Guide to Better Note Taking. Huffington Post.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聽說學霸不愛記筆記?

這是我大一做的速記,上學期16萬字,下學期18萬字。

《西方文明》的速記後來彭教授拿去出書了:西方思想史導論 (豆瓣)

後記里有我……

說回正題:

我個人屬於愛做筆記的那一派,雖然有時候也會陷入「抄PPT」的困境,但是首先抄一遍也未嘗是壞事;而且,大多數情況下,做筆記更重要的是記錄老師口頭說了而沒有寫下來的東西。事實上我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覺:有些課的課件可能提前發了,或者是有教科書我也提前看了,但是聽了課之後才能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究其原因是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他會提供一些幫助理解的手段,這些手段往往是無法用文字表達的,或者這些手段具體到每個個體上所形成的文字表達是不同的。

我現在偶爾也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同學過來問我問題,我說「唉這個課上不是講了嗎?」,事實上可能教授課上並沒有這麼講,但是我用自己的語言總結了教授的意思之後記了下來。

可能有人會覺得我上面搬出來的速記稿就是犯了典型的「記筆記不分重點」的錯誤,但是我認為恰恰相反:

其一,我畢竟不是專業速記員,不可能教授說的每一句話都完完整整標點符號都不差地寫進去(雖然《中國文明》的筆記我是全程錄音的,但是總有聽不清的部分嘛),所以很多時候都需要結合上下文,用儘可能精鍊的文字把教授的想法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就已經有很強的選擇性了。

其二,我在做記錄的當天會把速記內容發在人人日誌上,但是隨後都會花時間把所有內容都校對一遍,特別是有些課上教授其實隨口說而說錯的內容,或者是隨口一提因而我可能只把發音記了下來的內容,這些在事後的校對過程中都讓我有進一步的深入學習。事實上即使重新把整個內容讀一遍,也是溫故而知新的過程。

其三,速記本身是一個很強的信號:這說明你很重視這門課。我為了完成完整的速記,根本就不敢翹課,全程也基本沒有開小差,即使是《中國文明》課我決定全程錄音,我也會在課上記錄下儘可能多的內容(之所以會錄音主要是因為《中國文明》課上的文言文嚴重影響了記錄速度……)。當你重視一門課的時候,自然也更容易學好這門課。

這三點同樣適用於記筆記:有選擇地記筆記能幫助理解,事後回顧筆記能溫故知新,記筆記這件事表達了重視課程的態度。

寫完看看還是有點跑題,就這樣吧= =

說實話,和普拉斯學長的觀察相反,我回想了一下,周圍大部分堪稱學霸的人,反而都有很好的記筆記的習慣……


你說的那叫學神

學霸才應該是那種瘋狂I/O的。學神就是CPU夠用內存夠大,而且分得清啥讓CPU跑啥讓GPU跑啥乾脆低優先順序處理甚至不跑,才不用像CPU或者內存一般的學霸那樣常年爆內存常年在Swap摩擦,不管是知識讀取還是寫入都賊慢賊沒效率,或者看見什麼東西都要自己不帶優先順序地處理。學神可能遇見這種任務就直接甩給學霸這種二級節點處理了,等他們處理好再直接調用

ps,反正我知道我自己『做了筆記也不會去看的』『雖然今天心血來潮記了筆記但是絕對不會堅持到第三天』的事實,所以很早很早就接受了這種設定而不試圖委屈自己做『心血來潮做筆記』這種蠢事


讀書的時候,我爸爸是我數學老師。

有一次講到一種類型的題,講了三種做法。班上很多學生都在做筆記,我沒做。

爸爸問我,你怎麼不記?

我說:嗨,這個一看就會。

他說:你會哪種?

我說:我哪種都會,做題的時候看感覺!想用哪種用哪種!

這種題以前出現過幾次,我從來沒出錯過。所以我爸爸聽完我這麼說也很無奈,因為挑不到茬,我之前也確實是每次都對,並且也用過不止一種方法解答。

結果。。。那堂課不久後的一次考試就有這種題,然後我竟然沒做上!

別問我為啥,我也不知道,就是考試的時候腦袋短路了。

發下卷子來的時候,爸爸問我:你的感覺呢?

全班鬨笑!

我也忍不住笑,我也不知道感覺去哪了啊,反正考試那天它失靈了。然後卷子發下來我一看,我會啊!這麼簡單的題!

所以不要迷戀不記筆記,很多時候記筆記一是記下來自己理解不深的地方回頭複習刷關鍵點省事。另一個就是記筆記可以幫助自己整理腦袋裡的知識點和學習框架。一門卷子有的大題沒有頭緒,想一想本門課程里還有哪個重要章節沒有考,對應著去想想那一章節基本能對上題目,如果你有知識點的框架樹,那麼很容易能對上頭緒。對於成績好的學生來說,他往往省略了這個關鍵步驟,因為框架都在腦海里,所以看上去好像就是看著感覺做題。可是,感覺這東西,有時候莫名的它就失靈了。所以你看雖然我次次都對,偏偏要在吹完牛逼之後就出錯,被爸爸嘲笑啊!該記筆記的時候還是要記的。


厚著臉皮裝學霸來答一波。

說一下我為什麼不愛做筆記,還有我覺得什麼時候應該記筆記。

【1】每個人的學習習慣不同,我就屬於「眼過一遍頂得上手過一遍」的人,也就是說,記筆記並不會有加深記憶的效果。而我又不習慣翻回去看筆記,所以有些筆記就沒有什麼意義

【2】很多學科,都有充足的參考資料(尤其是高中的學科),這些參考資料上有清晰的知識架構,完全不需要靠筆記來理清思路

【3】適應了快節奏的學習,自認為記筆記是種低效率的方法

【4】上課的時候,如果知識點很密集,會專心聽課,而放棄記筆記

我認為的適合記筆記的場合:

【1】自學一門新學科的時候:接觸一個新東西的時候,對它一無所知,所以把它的知識結構親手寫下來,能幫助你快速入門;把學習過程中的疑問和和想法記下來,不要讓它們流失。當你學完一本書,看著滿噹噹的筆記本,會很有成就感。第二次看書的時候,比對著之前做的筆記,也可以嘗試解答之前留下的疑問

【2】頭腦風暴的時候:可以把有意義的點子記下來,畢竟這是轉瞬即逝的

【3】錯題,新題型,新的解題思路記錄下來

總之,記筆記更注重記錄想法,而不是知識。

還有,很多學霸也是愛做筆記的,不存在學霸不愛做筆記的情況,學霸只是更會做筆記罷了

.


勉強自認學霸吧。考研400+,拿過兩次國獎。

的確不愛記筆記。

準確的來說是不愛記一般意義上的筆記,喜歡理解和總結。

-----------------------------------------------------

私以為讀書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理解,作為一個強迫症記筆記的話最後往往會演變為過於糾結細節而不能從宏觀上把控內容。

考研的時候看專業課,我一般是先花幾天把整本書過一遍了解個框架。

然後開始精讀,看完一章用不超過一張a4紙做腦圖總結。注重條理、邏輯,不過度糾結字詞。

一章一章看完整本後再梳理下框架。

一般這樣下來整本書在腦子裡基本匯成了幾頁紙的內容。

成體系成框架,有條理有邏輯。還不用硬背。


因為記腦子裡咯(⊙o⊙)…


大家直接打開天窗說亮話不好嗎?

為啥不願意做?

不做就是覺得對他自己沒用!!

他們聰明唄!

你不可否認這世界上就是有很多人比你智商高,就是比你的記憶力強啊!

人家在課堂上的時候直接把老師講的內容記在了腦子裡,當然懶得記在課本上或者筆記本上了!

甚至他們覺得記筆記還耽誤他們思考或者跟著老師的節奏呢!

事實上就是他不做筆記照樣甩開你十幾條街,

他就是覺得做筆記對於他的學習和思維沒有任何卵用

只能平白無故的耽誤時間!

你咋還不說很多學霸連聽課都不愛聽呢!

人家自學,隨便看看書就比你玩命刷題+記筆記+聽課獲得的知識總量還要大!

人家有人家的天賦,有人家自己的方法,跟你有啥關係?

你看了個現象,研究個道理就能用到你身上了?

你以為這種問題能具有普適性,能讓你參透天機變成學霸了?

還天天躲在這裡惡意揣測人家的學霸心態【裝逼啊,高冷啊】

還意淫出學霸也是跟你們一樣辛辛苦苦把課本概念都抄一遍的笨方法記筆記,只不過人家不說。在背地裡努力,有意義啊?

還有些不是不記筆記的學霸吧,跑出來捍衛筆記的尊嚴,什麼學霸也是記筆記的,只不過跟你們記得方法不一樣啊,記得都是關鍵的句子而已balabala一堆。

恕我直言,你又不是別人,你怎麼知道人家怎麼做的,怎麼想的?人家就是不記筆記不行啊!

人家不做就是覺得對他自己沒用!!

就這麼簡單,人不做一件事情就是因為他沒用!

哪那麼多有的沒的!

天天研究別人怎麼做有意思嗎?

很多人的心態都是被你這種奇怪的想法產生的氛圍帶歪的。

有些個逗比吧,明明智商很高,知道做筆記對他沒有什麼卵用,竟然還非要做筆記!

我問過我一朋友,你做這些筆記你覺得有用嗎?

人家跟我說,有個屁用啊!要不是周圍這幫垃圾天天做,那麼玩命,那麼辛苦,做的都跟藝術品一樣了!如果我不做就會被他們罵裝逼,罵xx,那我還是做筆記吧~

還有些個傻逼吧,看著學霸不做筆記,自以為自己掌握了學霸的精髓,然後上課也開始不做筆記了,結果一節課都在神遊。完全不知道老師所云。還不如記筆記能學到點東西呢!

最後還有些個腦殘吧,這種人知乎上特別明顯!

人家學霸不記筆記就跑到人家學霸面前指指點點,什麼你必須做筆記,你不做筆記你就是不對,然後天花亂墜擺了一堆道理,彷彿記個筆記就一定是政治正確了,不記筆記的都沒有好下場。

結果學霸呵呵一笑,不理你。

你就背地裡開始陰謀揣測人家學霸了,什麼xx牛逼什麼啊?不就是聰明一點嘛,竟然敢不做筆記!看你以後遇到更強的人或者更難的知識,看你做不做筆記!

對於這種王八念經,不聽不聽還四處噁心別人的人,我只有一句話:

You"re sick!!

蘇格拉底說過

認識你自己

這句高中歷史課本上就有的話,至今很多人都沒活明白!

放在這裡,那就是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少,

然後選擇合適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固然學習方法有時可以參考別人的方法,

但歸根到底還是要自己實踐,去根據你的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你自己的方法。

而不是天天琢磨別人的學習方法然後本末倒置耽誤自己的學習。

更不是人家不和你的學習方法一樣你就指責別人,就惡意揣測別人!

誰給你的臉?

人家不做筆記就是不想做,你要做你就做,沒中間那麼多彎彎繞的,就是這樣!


前面的所有答案都是在解釋為什麼學霸不做筆記,我想簡單說一下,這個做法不一定可以模仿,且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用GMAT或LSAT的Logic Reasoning來說,就是A causes B無法得出B causes A。邏輯鏈是「學霸 → 不做筆記」,滿足「不做筆記」是無法推回「學霸」的。而學霸產生的邏輯鏈是「智力基因好/專註力強/家庭環境好/毅力強/有名師指引等 → 學霸」,而不是「不做筆記 → 學霸」。

因此非學霸不能盲目學習學霸的做法。

另外說具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我覺得做不做筆記是看grading criteria。比如這個老師的考試內容都從筆記來,還不上傳PPT,且筆記和課本內容不一樣,那做筆記就非常重要。我遇見過幾個這種老師,有的連PPT和板書都沒有,那必須全神貫注恨不得每一句話都記下來。

但有的老師上傳PPT、考試論文內容和筆記無關,那就沒必要做筆記。多去Office Hour、刷題、去writing resources center是正途,上課就是刷attendance及幫助理解。比如一個老師的期末grading就是兩篇大論文,那一次次去刷他的office hour問有哪裡需要改是最關鍵的。


假學霸來告訴你。

1.(最重要的原因)已經有人說過了,真的是來不及記筆記。上課的時候我都是儘力一直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如果有地方卡住了那就跳過去,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把卡住的內容當作已知條件來用。如果同時再抄個筆記,腦子根本反應不過來啊,等再一抬頭,卧槽滿黑板的都是什麼鬼,這東西哪來的啊。然後就惡性循環,反正也不知道在講什麼,先抄著吧。漸漸的腦子也不轉了,只是單純地把看到的寫下來而已。所以我得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跟緊老師的思維上。

2.我字不好看,抄完後連我自己都不想再看它。

3.我很懶懶懶懶懶懶懶懶懶懶懶懶懶懶懶懶。

4.(第二重要的原因)我有好看的同學啊,我同學寫字很好看啊,排版也很好看啊,而且一字不落啊。她抄完了我掃描一下就好了呀,費那麼大勁抄一遍是何苦。

有人可能會說自己抄一遍印象深一些。我敢賭1塊錢,大部分人抄了一節課,下課了你問他這節課你抄了什麼內容他根本不知道。

其實還有個隱藏原因。

5.假如考試考得好,就可以這麼得瑟:老子上課不抄筆記照樣考得好~

假如考砸了,可以這麼甩鍋:我都沒記筆記,考不好也是正常的。

(新技能:教你如何假裝是學霸2333333333)


上課的時候,老師講的大部分東西課本上都有。而把老師的板書原封不動地抄下來,大腦沒有對信息進行處理,對提升記憶和理解幫助不大。

比較有意義的筆記是下課或晚上逼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回憶、整理整節課的內容。因為這時候你是主動回憶,而且與信息有一定時間間隔,這對提升對信息的長期記憶很有幫助。

學習和記憶大致上也遵循 "no pain, no gain" 的法則,如果只是無腦抄一下筆記,其實挺輕鬆的,也有一種儀式感,但幫助不大。另外,即時抄的筆記也容易事無巨細,忽略重點。

「第一個壞習慣,就是上課時狂抄筆記。筆記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無的。這是因為抄筆記有一個無法補救的缺點——聽講時抄筆記分心太大!將不明白的東西抄下來,而忽略了要專心理解講者的要點,得不償失。我肯定這是一般香港學生的壞習慣。例如好幾次我故意將頗明顯的錯誤寫在黑板上,二百多學生中竟無一人發覺,只知低著頭忙著將錯誤抄在筆記上。 筆記有兩個用途。(1)將明白了的內容,筆記要點。但若覺得只記要點都引起分心,就應放棄筆記。明白了講者的內容是決不會在幾天之內忘記的。很多講者的資料在書本上可以找到,而在書本上沒有的可在課後補記。老師與書本的主要分別,就是前者是活的,後者是死的。上課主要是學習老師的思想推理方法。(2)在課上聽不懂的,若見同學太多而不便發問,就可用筆記寫下不明之處,於課後問老師或同學。換言之,用筆記記下不明白的要比記下已明白的重要。 」"—— 張五常:《讀書的方法》


我不是學霸。

我從不做筆記,除了老師直接要求所有人照黑板抄筆記。

不記筆記的後果,就是——老忘事兒。

當然那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否則我會用照相機把黑板上的筆記拍下來。


非學霸,課上不怎麼做筆記。

很簡單,下課總結,月底總結,私下裡這麼多時間,為什麼非要用上課那一點點時間來做?

如果說有些重要的東西需要記,那不如劃一些幾號,記關鍵詞,因為一般人很難在聽課的狀態下做出條理清晰的筆記,下課整理可以增加對知識點的理解,梳理脈絡可以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其實我認為中國的教育有一個很差的習慣,就是動不動就拿個小本子在那裡記東西。

好像我們學知識的目的,是要把它背下來。

錯了。

學知識最差的層次是背,好點是聽,再好點聽了,理解。再好點,理解了會運用,再好點就是悟。

大概學知識的最高境界就是悟。

我曾經看很多心理學的書《少有人走過的路》、《哈佛幸福課》、《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邊界》。

看完這三個課程後,我就真的有那種頓悟的感覺,一下就感覺認知升級了。

我為了解決心理問題,學習了很多知識。基本上把我的抑鬱症、自卑、情商低、懦弱、敏感、社交恐懼、缺愛等等心理問題,我都解決了。

我從來就沒有記筆記,我自己看書、聽音頻、在外面報培訓聽課。

我就是帶著耳朵聽,然後自己理解,自己去實踐,最後就是悟到。

記筆記不過就是停留在最淺的背誦的層次。

比如,我們應試教育,就是讓我們背。

請問你們還記得高中,初中學的很多知識么?

如果只是背,沒有理解,沒用形成知識體系,那麼,隨著時間一下就會忘掉。

而且不運用也會很快忘。

學習學習,學而時習之,學了要經常實踐,要學會運用,當然,學而不思則罔,還要反覆思考。

很多時候,我們學東西就是學了,然後知道了,既不理解,又不思考,又不運用。

其實思考就是幫助理解。

用你生活實際的例子,去分析,去論證,去思考,最後理解,幫助你融會貫通這個知識。

除了學心理學,社會科學和自然回科學都是一樣的。

比如整個社科龐大的知識體系,講的就是兩個字。

人性。

其實你只要圍繞人性去搭建知識體系就好了。

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的時候也很少

背更多的都是理解。

理解之後你會發現很有趣,自然就記住了。

劉瑜說過一句話。

知識淵博的人就像蜘蛛網,隨時可以用網粘住知識的小昆蟲。

而我的大腦,像是西瓜皮,知識小昆蟲一踩上去就滑的無影無蹤。

學習要從簡單易懂的開始,慢慢要學成體系,最後進入化境,融入血液成為智慧。

這個才是學習的完整的過程。

你問為什麼不做筆記?

因為做筆記和學習有關係么?

再說了,你何時回去看過筆記?

不是不可以做筆記,而是把你認為非常重要的記下來,偶爾回去翻閱也是可以的。

但是這不是重點。

重點,還是帶著心去聽,用心去感悟。知識不是僅僅是邏輯,知識還是一種精神填充物,它可以打通你的大腦神經,讓你連接新的世界。


推薦閱讀:

如何高效的學習並掌握一門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學科?比如說微觀經濟學?
人一天能學到的東西有沒有上限,會不會發生知識吸收飽和的情況,人一天最多能高效學習多久?
經常被誤會是學霸的學渣該怎麼辦?
如何在不影響工作效率情況下合理的使用電子設備?

TAG:學習 | 學習方法 | 學習能力 | 高效學習 | 閱讀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