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的發病率有多大程度是可控的?

新聞鏈接:北京朝陽門一大廈暴發麻疹 23人患病

新聞里說今年北京麻疹感染率較去年同期上升了142.9%(28例),為什麼呢?

這類傳染病的發病率有多大程度是可控的?疾控中心都會有哪些舉措?


突然發現有個很正常的評論被刪除了還被扣除了友善度,且申訴按鈕不管是網頁還是手機app都按不了。罷了,刪除所有答案離開知乎了,感謝點贊的朋友們,希望之前的答案能對大家有幫助。


終於碰到一個專業之內的問題了,先佔坑簡單說一下要點,詳細資料之後慢慢補充。

專業背景:本科某985預防醫學,碩士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現在某CDC工作負責麻疹監測與防控。

1.麻疹是一種傳染力極強的常見急性傳染病,但有成熟的防控技術,有可靠的疫苗預防。

2.麻疹是最強傳染力的傳染病,期基本再生數是18.

看到下面有個回答說麻疹疫苗保護效力只有一年的,喔想肯定是你是錯或者看錯了。只要完成2劑次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接種,就可以擁有長期穩定的保護力。這個在疫苗說明書,國家的藥典,美國CDC和WHO的接種指引和立場文件裡面都有描述,大家可以查閱。

2.在我國目前的醫療條件下,麻疹預後良好,癥狀較輕。

3.麻疹疫情公眾關注,但無需恐慌。

4.目前整個中國,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的麻疹疫情都處於反彈,和相對高發的狀態。主要是由於疫苗接種率滑坡造成。2014年至今美國麻疹疫情也大幅反彈。

5.預防麻疹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是及時接種疫苗,呼籲大家及時接種疫苗

6.我國為適齡兒童免費接種麻疹疫苗。無論本地還是外地流動兒童,均可就近免費接種

先簡單說這麼多,後面有空再補充資料。

以上


謝邀!

半個早上都在查詢這個新聞及相關報道。所以首先把我關注到的幾句話(數字)貼出來吧。來自題主貼的新聞鏈接中的:一、截至26日共報告麻疹病例23例;二、1月22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接到東城區疾控中心報告;三、2015年1月1日-21日,北京市已報告68例麻疹病例,比去年同期上升142.9%(28例)。以下是來自新華網:北京出現麻疹疫情,提醒加強防護 的:一、2014年本市報告麻疹病例2391例,比2013年增加323.19%;二、2015年1月1日-21日,本市已報告68例麻疹病例,比去年同期上升142.9%(28例);三、在今年1月份的本市麻疹病例中,成人病例和兒童病例各佔一半;兒童病例中8月至14歲佔23.5%,8月齡以下佔26.5%。而外省來京就診的病例基本都是兒童病例,佔84.1%。 ——新華網的比新京報的詳細多了。

首先,看到比去年同期上升142.9%、比2013年增加323.19%、暴發等數字辭彙可能會覺得很嚴重的樣子,但注意到具體數字上去「2015年1月1日-21日,北京市已報告68例麻疹病例」——68例,「2014年本市報告麻疹病例2391例」——2014全年北京全市報告麻疹病例2391例,以北京2013年常住人口2114.8萬來統計計算,2014年全年北京市麻疹發病率為11.3/10萬(當然,和世衛的0.1/10萬還有很大差距)。對比一下這個數據:根據衛生部的統計資料,1950~1965年,未進行麻疹疫苗大規模接種前,我國年平均麻疹發病率為590/10萬。所以麻疹的發病率已經極大的降低了,這是已經發生的事實!

其次,新華網新聞中提到了這樣一句話:市疾控稱,目前該起疫情可控,尚無新增病例報告。——這是1月28日的新聞,而麻疹暴發疫情的報告發生在22日,也就是說已經6天過去了。麻疹從潛伏期最後2日至出疹後5日內均有傳染性,前驅期最強,出疹後逐漸降低,疹退時已無傳染性,因此,若沒有新報告病例出現,那麼這次疫情就已經是控制住了。

再,我特別提到的上述新華網新聞中的第三點:成人病例和兒童病例各佔一半;成人病例和兒童病例各佔一半;兒童病例中8月至14歲佔23.5%,8月齡以下佔26.5%。在教科書中關於麻疹的章節中寫道「病程多為7-10日,傳染性強,主要發生在兒童,易造成流行,病後有持久免疫力」,這是我國確實地對麻疹防控做出了成果的表現吧。其中「兒童病例中8月至14歲佔23.5%,8月齡以下佔26.5%」,而首劑含麻疹疫苗的接種是8月齡,也就是說應通過免疫接種預防麻疹的人群為68×0.235=16人,而就當前的防控機制來說也只能盡量減少這個數字,但是,控制100到50還簡單,努力一下能控制到25,但再減半就有難度了。

疾控中心的問題讓疾控的回答吧!防控方面的也就是書上的內容,能說的也就是照本宣科而已。


傳染病三要素: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再說麻疹,我國早將麻疹疫苗列入免費接種計劃中,小孩出生後到一定年齡去接種的話,都會打,所以基本上是控制良好的。

對於怎麼控制,關鍵以及宗旨就是三要素了。具體措施也不是一兩句話說得清的,反正控制以後,如何治療就是臨床的事了


作為一名市級傳染病醫院的員工。不請自答。題主所說的百分比確實基數太少。還記得前年春節的時候整個期間都在醫院度過,麻疹爆發的數量就不透露了。總之是28例的幾十倍。其中九成為3歲以下兒童。今年收住的就以青年為主了。

傳染病的預防首先是接種疫苗啦。新爸爸媽媽們一定不能偷懶啊,寶貝該接種的各種疫苗一樣都不能少。這樣可以確保幼兒和兒童時期的機體抵抗力。

然後。一旦發病,比如有紅疹,發熱應該立即去醫院。麻疹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喝奶嗆咳,眼睛分泌物特別特別多。。最好別去普通兒童門診,以免確診麻疹或者水痘後再傳染給其他小朋友。住院以後如果沒有其他併發症的話病程也就5-7天痊癒。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發病一次就可以終生免疫啦。這個時候就要呼吸道隔離了。另外腮腺炎也是呼吸道隔離。就是帶口罩啦。空氣要消毒啦。作為我們醫護,當然要重視洗手這個過程叫做切斷傳播途徑。

最後,保護易感人群。比如平時抵抗力低下的,沒有接種疫苗的幼兒,父母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的,還有比如春季也就是傳染病發病高峰期最好就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啦。一定一定要勤洗手?保持空氣流通。

一般性的傳染病沒有這麼可怕啦。想當年也就2009年被單位派進甲流病房工作時穿一身防護服上班不給回家奮戰在第一線時場景。如今依然歷歷在目呢。。。。

另:手機答題。不足之處請批評與補充。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不知道為什麼,讓我想起瘟疫公司這個遊戲了。。


麻疹小爆發不是今年特有的現象 北京14年初麻疹發病率也出現過明顯上升 主要問題是很多原本幼兒時應該接種麻疹疫苗的人實際上沒有接種 這大樓里主要人群年齡人估計在20-40 估計也是這種情況 這些人幼年時我國幼兒疫苗接種體系還不完善 漏種疫苗很常見 美國的麻疹發生率就非常低 有些年份竟然全國都沒有一例 主要得益於高效的疫苗接種體系 再加上美國人普遍比較憨傻 一切都有標準流程 醫生讓幹啥就幹啥 沒腦子想那麼多為什麼和萬一怎麼辦 我朝人民天生命苦 多年來被坑怕了 求生本能又強 再加上個別傻逼記者死命宣傳疫苗接種後又是殘了又是死了的 家長對疫苗接種普遍有顧慮 造成不少幼兒故意漏種 很多根本不該發生的病例就這麼出現了 儘管麻疹預後很好 死亡率很低 但是因為故意或不故意漏種疫苗導致死幾個人真是很不划算啊


謝邀,已經有人說的不錯了,我也簡單重複幾句,多大程度可控這個要分傳染病的類型,不過對於麻疹這樣的傳染病,還是比較容易控制的。控制傳染病不外乎三個手段:

1、控制傳染源;

2、切斷傳播途徑;

3、保護易感人群。

接種疫苗是很簡單有效的方法。


謝邀。

麻疹在人口流動性巨大的大城市裡是很常見的。就個人工作經歷來說,在上海10萬人級別的社區中,每年的疑似麻疹疫情至少有一次,多的時候一年中發生7-8次也是有的,當然最後排除麻疹的情況也很多見。

說一下整個疫情的處置流程吧。首先由接診的臨床醫生上報確診(疑似)麻疹疫情;病人所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傳染病防治人員從疫情網上收到信息後組織人員進行調查;將調查結果上報CDC,CDC協調消毒和免疫接種隊伍對病人居住地消毒和可能接觸者進行預防接種。一般進行大規模應急接種後不再出現續發病例,有些拒絕接種的人可能會被續發感染,我們只能再來一遍。

所以北京的這次麻疹疫情暴發的主要原因應該是首發病例沒有及時就醫,以至於應急接種的啟動時間推遲了。

最後嚮應急接種了三千多人的北京同道致敬,你們辛苦了!


傳染病的傳播無非有三個要素

1、傳染源

2、傳播途徑

3、易感人群

切斷任何一個都可以切斷傳染病的傳播,疾控出台的各種措施也無非從這幾個角度出發。

至於多大程度可控,那就要看剛剛的三要素的聯合作用了,比如以前的非典(空氣傳播而且人群普遍易感)、艾滋病(血液體液傳播)。前者就需要三級以上的防護、後者只需要標準預防即可,在普通人群中日常交往無需防護。

另,題主有興趣看一下《國家傳染病法》,對傳染病的分類、防控傳染病的各類措施都有在其中體現。


2017年2月23日,國家衛計委網站公告中發布了16年傳染病疫情情況,其中我們熟知的手足口、其他感染性腹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占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的99.72%。手足口、感染性腹瀉、流感占丙類傳染病報告死亡總數的98.51%。

在哈佛公開課中,教授Marie McCormick用簡單明了的解釋告訴爸爸媽媽們,嬰幼兒的死亡率、發病率正在因為有效疫苗的接種而大大降低。但在我國,依然很多人,尤其是抵抗力低下的兒童因為沒有接種,飽受病毒侵害。

視頻封面哈佛公開課 疫苗是如何預防疾病的 - 騰訊視頻視頻

教授提醒我們,在手足口病、流感、肺炎、腹瀉頻頻侵襲我們的寶寶時,我們有一個有力的預防措施——及時接種相關疫苗。

今天小寶麻麻整理了一些0-3歲幼兒易感染,並能通過疫苗有效預防的疾病。這些疫苗大多不在我國一類疫苗免疫計劃中。

手足口大家都不陌生,孩子嘴上、手上、腳上長滿皮疹,還有噁心嘔吐。大部分患手足口病的孩子能夠自愈,但在引起手足口的20多種腸道病毒中,有一種叫EV71的病毒可導致80%的重症病例、93%的死亡病例。也就是說,大部分手足口輔助治療得當,嬰幼兒並無生命危險——不算EV71的話。

01疫苗狀況:

2016年年中,針對它的疫苗已經成功研發並上市了。也就是說,爸爸媽媽們可以去社康進行接種。

接種全球首支EV71滅活疫苗的李一菲小朋友

02接種年齡:

手足口病疫苗接種年齡為6個月~3歲的孩子。

03接種方式:

針劑。一般接種一次即可產生免疫效果,有些地方為兩針劑,免疫效果會更好。

04免疫效果:

目前上市的手足口疫苗只針對EV71這種病毒,它預防的是重症手足口的發生(心肌炎、腦炎等)。但因其手足口的病毒有20多種,即便打了疫苗,仍然會有感染其他病毒的可能。

輪狀病毒我們也不陌生。因為幾乎每一個5歲以下的兒童都被他「侵害」過。孩子發病起來上吐下瀉,很是可憐。如果不及時干預治療,還可能會引發脫水甚至死亡。

01疫苗狀況: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實際上是一種減毒重組的活性疫苗。口服後,2個星期時間就會產生抗體,對重症腹瀉的保護率達到90%。

02接種年齡:

2月齡~3周歲的兒童每年口服一次,3~5周歲兒童口服一次。

03接種方式:

口服。有甜味。

3周歲以前的幼兒需每年接種一次;

3周歲以後,5周歲以前接種一次即可。

04免疫效果:

疫苗效果有效期為一年~一年半,3歲以前需每年重複接種才能保證效果;3周歲以後接種一次即可。5周歲以後,感染率大幅降低,家長酌情考慮。

輪狀病毒是引起秋季腹瀉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重症腹瀉。但並不代表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就能預防一切腹瀉。

流感區別於普通的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分為甲、乙、丙三型。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的一種。

01疫苗狀況:

接種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預防流感及其他併發症的手段。流感疫苗毒株的更換由WHO根據全球檢測結果來決定。

02接種年齡:

6月齡以上兒童。

03接種方式:

針劑。

6月齡~3歲以下兒童注射兩針,間隔1個月,每針0.25ml;

3歲以上兒童注射一針,每針0.5ml。

該疫苗一般在9-12月接種。

04免疫效果:

流感病毒每年都會有新的變異,所以流感疫苗也會保持更新,才能起到預防效果。所以,流感疫苗預防有效期一般為一年。所以需要每年重複接種。

同樣,流感疫苗可以有效抵禦重症流感,尤其是甲型流感。但並不代表,打了疫苗孩子就不會感冒了。

肺炎是讓爸爸媽媽們談之色變的疾病。雖然我們知道肺炎也有輕症和重症之分,但並不懂醫的我們,免不了還是會認為:肺炎了?是不是很嚴重?引起肺炎的原因有很多,它也是很多疾病的常見併發症。能夠預防它,對寶寶來說也是一種保障。

01疫苗狀況:

7價疫苗是結合疫苗,針對2月齡~2歲的寶寶,預防7個肺炎血清型的感染;23價疫苗是多糖疫苗,適合2歲以上的寶寶,預防23個血清型的感染,包括7家肺炎的所有血清型。

02接種年齡:

7價:2~6月齡,連續接種3次,每次間隔4周以上;

7~6月齡,連續接種2次,每次間隔4周以上;

12~23月齡,連續接種2次,間隔8周以上;

23價:2歲以上,免疫力低下、體弱兒童、感染肺炎球菌高風險的兒童建議接種。

03免疫效果:

雖然目前世界上已經發現了90多種血清型的肺炎球菌,也就是說,這90多種菌都能導致肺炎,但是其中20-30中血清型導致了全球80%以上的致病。

目前研究顯示,13價(7價的升級版適用於2歲以下兒童,只是還未在國內上市)疫苗,對5歲以下的兒童致病肺炎球菌血清型的覆蓋率達到了74%-88%,這說明它足矣大概率的降低寶寶罹患肺炎的風險。尤其是對於抵抗力低下的兒童,意義更是重大。

如文章開頭哈佛教授Marie McCormick在公開課視頻中所說「疫苗,是我們擁有的最成功的公共衛生策略之一」,「20世紀初,10%的嬰兒在他們第一個生日前死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遇到了傳染病的感染。」但通過讓大部分人接種疫苗,社會群體可以獲得保護。所以,在今天,我們的新生兒死亡率大大降低,疫苗功不可沒。

很多家長對於二類疫苗存在一些誤解,在我國,一類疫苗劃入國家免疫計劃,屬於強制性接種疫苗,也是免費接種的。二類疫苗屬於自費疫苗,國家按照「知情、自願、自費」的原則推廣。很多人就以為,自費的,那就可有可無了。

並非如此。疫苗類別的劃分並不是完全從醫學角度劃分,還要考慮國民情況、國家經濟狀況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等等。在我國的很多二類疫苗,在一些發達國家都已納入免費疫苗。有條件的家長,可以通過自費的方式,讓孩子接受更全面的保護。

另外,有些疫苗可以根據寶寶的身體狀況酌情考慮。比如肺炎疫苗,如果寶寶身體素質很棒,很少感冒生病,其實可以考慮不接種。

小寶麻麻:我自己的孩子曾經3次感染肺炎,也感受過輪狀病毒有多讓人崩潰,3歲以前更是無數次感冒......,那時對二類疫苗的誤會,某種程度上導致自己孩子多遭了很多罪。所以,希望更多的粑粑麻麻們了解這些知識,可以給孩子們一個更好的保護。

本文參考資料: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官網2016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

關注公眾號:森巴育兒(ID:senbayuer),了解更多育兒資訊!

文章來自:小寶麻麻(森巴育兒)

添加微信號:senbayuer1 為好友,森巴將邀請你進群一起聊聊育兒經和婚姻八卦


謝邀~

看到題主的問題,第一反應就是疫苗的群體免疫力下降了,導致了現在的麻疹發生病例升高,換句話說就是人群中麻疹抗體陽性的比例降低了,降到了能有效抵抗麻疹病毒的比例。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在青年中補種麻疹疫苗。因為麻疹疫苗免疫後血清陽轉率不是100%,且隨時間延長免疫效應可變弱,所以4~6歲或11~12歲時,應第二次接種麻疹疫苗;進入大學的青年人要再次進行麻疹免疫。

其他大家已經說得很詳細了,我就不贅述了~


先介紹下,公共衛生本科畢業,不是985或者211高校,現在傳染性疾病控制副主任醫師。其實麻疹這幾年在我們國家的發病率已經大幅度的下降了,但是從2014年以來又有些走高的趨勢,因為有些數據不好公開,但是發病人群有很大的變化,通俗說就是年齡組的提高,以前都是小孩子得,現在要麼是8月齡以前的,要麼是二十多歲以後的,為什麼?免疫空白人群啊,我國免疫規劃是8月齡接種麻疹疫苗,二十多年的計劃免疫(現在叫免疫規劃)還有2008年以來對中小學生持續的免費強化免疫,還有麻風腮、麻腮、麻風(麻疹風疹)等二類苗的使用,基本控制了從8月齡到20多歲以內的發病(以年度來推的),剩下的就是免疫空白人群,還有部分攜帶者是不會發病的,像我自己小時候患過麻疹,也不用擔心這個了。

說了那麼多,其實一句話總結:相信我們的免疫規劃與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


謝邀,基本網友的回復都很全面了,我就修修邊邊角角吧。

傳染病可控,也可以說不可控。醫療在發展進步,病毒也在進化變異,厲害的傳染病就像西班牙大流感、非典、禽流感,一個又一個,每個都讓人措不及防,危害蒼生,在沒發生前都是不可控的。好吧,扯遠了。就說說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吧。

13年在廣州社區實習過,那時候社區也出現了幾例麻疹,那陣子真是忙的要死,宣傳、外出免費接種,儘管最後控制住了,但事實上效果不佳。宣傳的時候,民眾不甚重視,或者根本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宣傳資料隨手接隨手扔,有的人看到我們甚至遠遠避開,房地產傳單都比這個受歡迎。在社區裡面搭台免費接種,過問者寥寥無幾,甚至去拉客般拉人都沒幾個願意接種,一疫苗儲存箱沒打幾隻。其他的入戶調查、宣傳之類就更別說了,純熱臉貼冷屁股。這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箇中原因就不去探討了,但這確實是日常公衛工作一個很大困難(社會效益投入小、群眾不重視)。

回到控制的問題,很多傳染病突然爆發是輸入病例造成,大城市人口流動非常頻繁,你完全無法控制傳染源,儘管現在大大小小醫院都普及傳染病上報制度,但都是發病後才發現,發病前那段潛伏期你控制不了,還有些人拖到病重才去醫院(這又涉及到醫療的問題),這段入院前的時間都是可以傳染他人的,你只能挨個做工作,排查、宣傳、消毒。當患者頻繁出入多個人口密集的公關場所,單靠你公衛機構,是控制不來的,因為你沒有強制力,也沒有那麼多人力物力,即便你工作做到位,人家也不見得願意配合,非典之所以能成功控制,是因為有國家強制力介入。就像現在窩疾控工作,政府禁止活禽宰殺,禽流感病例就沒報過,一開放,禽流感病例又出現。

傳染病治本辦法是源頭上隔絕,但這個目前應該做不到,治標辦法就是疫苗接種。天花是個很成功的案例,但不是每種疫苗都能做到終身免疫。一旦社區出現案例,醫院隔離,疾控排查消殺,群眾懂得立馬去接種,這是控制傳染病的重要舉措,但顯然這條路路長漫漫。


謝邀,傳染病發病率有關因素包括,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傳染源與宿主和病毒或菌基因有關,傳播途徑與環境有關,易感人群與自身免疫和基因有關,通過以上幾種因素,可控的因素最容易實現的是易感人群和傳播途徑,將這兩個切斷


傳染病控制只有三要素:控制傳染源(控制傳染他人機會),切斷傳播途徑(阻止傳播),保護易感人群(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


謝邀。由於本人非流行病學方向,主要做分子,之前同行們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所以僅發表一點淺見。至於傳染性多大程度可控?首先,傳播途徑,比如通過空氣傳播的病毒就比蟲媒病毒之類可怕得多,後者可以通過斷絕傳播媒介,前者的傳播概率顯然要大於後者。再者,作用機制,病毒是通過各種機制?發病表現和體征?急性發病(埃博拉)還是長期潛伏(HIV)?這些都會影響傳染病的控制,短期發病快也易控制,長期的則容易造成潛在危害,這就需要加大宣傳,結合傳播途徑來提醒廣大群眾注意。還有一點就是重視程度,當然了,也包含區域性問題,比如埃博拉,主要在非洲流行,這片貧瘠的土地對於大的醫藥公司來說顯然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利益也是驅動防治和研究的因素之一,研究的人少,自然進展就慢。


謝邀。剛工作1年,且不是在地方疾控工作,對傳染病幾乎0接觸,為此剛聯繫了一些市疾控工作的同學,結合他們實際工作的情況綜合給出作答。有錯漏的地方,敬請批評指正。

一般說來,都是疾控中心接到報告,說什麼地方發生了什麼傳染性疾病多少人,然後派工作人員核實疫情、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採集標本、實驗室診斷等。根據疾病的不同,採取的措施會有些許不同,大致會尋找首發病例,分析發病原因,該隔離的隔離,該治療的治療,控制疾病的蔓延。有疫苗的疾病可能會評估一下接種情況,給予兒童應急接種什麼的。還會給密切接觸者監測,對患者接觸環境消毒,通風啊什麼的相應措施;進行宣傳教育,家長兒童老師等……撰寫調查報告,有死亡病例的還需收集病案和發病經歷,另寫一份死亡病例報告。。

對於傳染病,每一種的傳染源、傳播方式、易感人群均有不同,針對不同傳染病有不同的上報時限、控制措施等。所以對於多大程度是可控的這個問題,個人認為要看報告的時機,當疫情起初僅有幾個傳染病例時,對於已知疾病幾乎是可控的。若疫情已經發展到大規模感染了才採取措施,這就有些難以控制,畢竟人力物力有限。。。故有發現傳染病的,請及時向當地疾控中心報告,但非疾勿擾,核實疫情也是要花人力物力的,虛假信息就不要報告了,謝謝。

語文功底爛,寫的沒有條理,見諒。


首先這屬於流行病中的暴發,暴發就是同一時間同一空間出現大量病情相似的疾病,所以暴發相對來說是較好控制的。因為只要能切斷其傳染途徑的任一環節,傳染便得到控制。而麻疹的傳染途徑較簡單,所以不用太擔心。


謝邀!基於本人資歷尚淺,回答有錯漏之處請大家指正,共同進步。

傳染病來來去去離不開三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發病率是針對急性傳染病某時點被發現的病例數,可作為判斷該傳染病疫情強度的參考,但不作為是否可控的依據。

是否可控,關鍵還是看剛剛提到的三要素,下面逐個分析:1、傳染源是什麼?如果明確清楚了傳染源,控制住了這個源頭,對控制疫情就有很大幫助。非典當年為什麼失控?傳染源不清楚!從人到動物,到野生動物,步步排查,最後結論到果子狸身上,大家就開始針對傳染源作相關措施。麻疹不一樣,傳染病還是明確的,就是人!所以好辦,隔離治療!非典初期發病率也低,但最後還是失控了,這跟傳染源不清晰有很大關係。麻疹容易人傳人,但一般不會形成大流行,因為傳染源明確。

2、傳播途徑。爭對傳播途徑作出防控措施,病原就沒辦法有效傳播,疫情自然就得到控制。(類似舉例子的話省略)

3、易感人群。該傳染病的好發人群是哪些?知道了哪些是易感人群,針對保護該人群,對疫情的控制也是重要。(省略舉例子的話)。

至於疾控中心會作怎樣的處理?學醫的人基本上都能背出三句話: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每一步都對傳染病的控制有重要意義,在清楚三要素的前提下三管齊下,是控制傳染病疫情的基本思想。

最後再次感謝邀請,作為專業菜鳥和知乎初哥,我要學的也很多,希望大神們指正,多交流學習,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也曾多次爆發鼠疫,卻沒有留下像歐洲對黑死病那樣的深刻歷史記憶?
像SARS,H7N9這類傳染病事件是如何收尾的?
醫生在手術中感染艾滋病等傳染病的可能性有多大?
醫學工作者在進行高危傳染病治療時如何保護自身安全?

TAG:傳染病 | 疾控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