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布扎體系外,建築界中還有什麼教育體系?
比如說ETH的教育體系,是不是和布扎體系是完全不同的?
謝邀 @章程
過年家裡應酬太多,才來回答,不好意思題主這麼一問我還一愣——孤陋寡聞,還真沒聽過什麼布扎體系和ETH體系。
因為我只知道兩個體系——巴黎美術學院體系和包豪斯體系後來我求助我天朝大百度
發現,題主所說的布扎體系(Beaux-Arts)就是巴黎美術學院體系,而ETH就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包豪斯體系我來分別說說
一,巴黎美術學院體系(布扎體系)
巴黎美術院體系就是我們嘴裡所說的學院派,大概在法王路易十四(1643年5月14日— 1715年9月1日在位)時期形成。
這段時期身處文藝復興的末期,文藝復興中如米開朗琪羅,達芬奇等等一系列震古爍今的藝術家對建築設計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是也正因如此,這些藝術家把建築設計的過程更多的看成是藝術創作的過程。
所以建築脫離了遮風擋雨的需求,成為了藝術家創作的載體
而文藝復興中復興的是什麼?復興的是古羅馬和古希臘的藝術。
這就導致了柱式構圖等等成為了建(藝)築(術)設(創)計(作)是主體。
也同時正因如此,學院派(布扎體系)最為注重的就是學生的素描等美術功底。巴黎美術學院的知識結構包含兩方面
一是要素(要素是指古典建築中的基本元素,如柱式,山花等等等)二是構圖(古典主義的構圖)其實布扎體系更為重要的意義,也正是因為它把古典的藝術形式變成了可以讓老師教授的課程,因為古典主義有著極其複雜且嚴格的圖形與美術形式,必須要找到其中的根本才能讓其變的可以教授。巴黎美術學院體系後來發展到美國,主要的院校就是梁思成先生的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同時由於中國第一代建築師多是這個院校學習或者受這個院校影響的,所以當把建築教育引入中國的時候就勢必帶上了巴黎美術學院的印記,以至於建國後,如劉家琨等一些建築師依舊是受這樣的傳統建築教育成長的,時至今日,依舊影響到我們本科所學的水墨渲染,建築學入門考試的美術加試等等。
賓大建築系主任哈卜生在《學習建築設計》中總結了布扎體系的教學特點,如工作室制度,高低年紀學生之間互助學習,實踐建築師帶領設計教學,競圖制度和快題設計等等,依然對我們現在的建築學教育有很深的影響。
而其實布扎體系的根本在於形式,當時沒有太多關於功能的論調,所以形式是一切的中心,也是設計創新的中心。
二,包豪斯體系
包豪斯體系發源於現代主義的發源地包豪斯。
這個教育體系與現代主義的產生是並行的,當德國那群以格羅皮烏斯為首的建築師成立包豪斯的時候,他們已經清楚的知道,工業革命的發展,資本主義的膨脹,科學技術進步帶來了新的革命,原本以裝飾為核心,以形式論成敗的建築理論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包豪斯與在其之前的新藝術運動和工藝美術運動有著血緣關係,它(包豪斯)不是否定裝飾,而是認為裝飾只是建築師需要考慮的眾多方面之一,包豪斯要將藝術與技術合二為一
包豪斯誕生後,讓自己的學生和很多手工業者一起工作,讓學生學習新材料,新工藝,希望讓形式與功能形成統一,讓藝術與技術成為互補。
後來一系列現代主義大師如柯布的新建築五點,密斯均質空間,萊特有機建築等等等我就不多說了,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包豪斯對功能空間,對比韻律,流線等等一系列的觀點和理論依舊影響著現代的建築教育,可以說是影響最廣闊的教育體系。
而題主所說的ETH教育體系也正是如此,從ETH中走出的張雷對營造的關注和研究可以算作新世紀的」包豪斯「
引用一個網上的段落
英國學者大衛·威利(David Willey)認為,在建築教育體系中有兩種傳統。
學院派發展出了一種「注重思考」(conceiving)的傳統,這種傳統強調社會、歷史、藝術文化等的價值,認為技術只是完成這種形式的手段,設計概念的創新、形式美的探索更為重要,向這個方向的偏離使不少建築師忽略了對新技術和材料的發掘。而另一種傳統則是「製作」(making)的傳統(包豪斯——答案作者語),這種體系注重技術工藝的教育,發掘新的材料,認為技術、材料和功用是設計創新的焦點,也是建築師決策的依據。這兩種傳統反應了建築師工作的兩個側面,比如,斯蒂文·霍爾和埃森曼傾向於前者,而福斯特和皮阿諾傾向於後者,貝聿銘等更多的建築師是兩者兼備。這些不同的傾向也使得建築設計領域多元化。
一個是注重形而上,一個是注重形而下
一個是由藝術家發展而來,一個是由手工業者,工匠影響而來。一個是重視想,一個是重視做
這就是兩者區別
胡亂回答,不知題主滿意不參考職業建築師的來源與建築教育體系【論文】從布扎傳統看中國當前的建築審美教育從_新藝術運動國內建築界一般區分布扎/包豪斯。正統的說法如阿爾瓦老師所言,我這裡簡單講點不正統的。
一,布扎。但是說布扎對於功能,空間,結構,周邊環境缺乏考慮,欠缺依據。事實上去掉新古典主義外衣後,巴藝對於功能,流線重視的傳統相當值得借鑒。
二,包豪斯。但是包豪斯相當分裂和極端,邁耶和伊藤的理念就十分不同。的確包豪斯有其重視工業和建造的特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包豪斯相當極端,現代主義運動不能只歸功於包豪斯教育體系。哈林,盧斯,柯布等都應該受到重視。
三,德州騎警。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德州騎警學派(Texas Ranger)試圖彌合巴藝與包豪斯和分歧,取其長處。代表人物柯林羅,赫茨里(Bernhard Hoesli),海杜克。德州騎警解散後,赫茨里來到ETH教授設計課,他對於歐洲的建築教育都影響深遠。
以上是三個比較重要的教育體系。布扎和包豪斯都相當久遠了,當代的建築教育多少都會從兩種體系中有所借鑒,ETH也是這樣,不可能完全拋棄布扎的傳統。
對於ETH筆者也不是十分了解,還得請那裡的學生來作答。筆者基本上只有三手資料。二手的是東南大學,他們90年代開始學習ETH。筆者認為東南大學的低年級課程訓練偏重形式操作,形式句法,與德州騎警的九宮格練習一脈相承,因此筆者推測ETH應該仍然沿襲的德州騎警的教育體系。
十分推薦賈倍思老師所著型和現代主義 (豆瓣),對於近代建築教育有所介紹。
對於ETH的教育體系可以看這本書歐洲頂尖建築學基礎實踐教程(上·下) (豆瓣)。處男答,謝謝:)大二寫的,應該對這個問題有點用
1 巴黎美術學院體系
在15世紀以前,歐洲的建築教育與中國傳統建築教育模式基本相同,以師徒傳藝的方式進行建築知識的傳遞。沒有正規院校,而有關於建築院校最早可查的為柏拉圖學院,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大師阿爾伯蒂建立的學院。儘管當時的建築教育計劃留下來的並不多,但是這所學院培養出了大量的藝術家,並且建築學家也認為這座建築學院的意義在於它證明了學院式教育在培養建築師時擁有師徒傳授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證明了建築教育和藝術教育原本一體。
受該學院以及文藝復興的影響,法國1671年成立了「皇家建築研究會」,與此同時,該研究會同時指導了一所學校,研究會主席F.布隆代爾兼任教授,每周有兩次公開講座。此外,該學校還會組織建築設計競賽。但是在大革命時期,所有皇家研究會被「國家科學與藝術研究院」所替代,其指導下的學校也被查封,勒魯瓦出任了建築學校的校長,1795年,「國民公會」頒布法令成立「專門致力於學習」的學校,其中第9所為專攻「繪畫雕塑與建築」,該學校成為重要的建築學校,並與雕塑繪畫專門學校聯合成為一個聯學院校。到君主制復辟,這些學校真正合併並與1819年更名為國立高等藝術學院,即巴黎美術學院。該學校演講課與設計課分離,這個傳統至今延續至今。
關於巴黎美術學院(下稱「巴藝」)的教育體制,令人詬病的是巴藝注重圖面表達,把設計圖視作藝術品,一張好的效果圖更能獲得老師的好感,而空間與構造則是巴藝教育體系的弱項。但是經過建築史學家考證,平面流線以及構造藝術也是巴藝的重點。並且建造學是巴藝主課之一。而巴藝所推崇的古典比例,空間秩序等對現在的建築設計教育依然有實質性的意義。美國巴藝體系代表賓夕法尼亞大學,其學生路易斯康對現代主義的影響舉世公認,將古典建築的法則靈活運用在現代主義建築當中,厚重的質感,空間的秩序以及光影的迷離讓枯燥的現代主義方盒子產生了新的生命力。
2 包豪斯體系
包豪斯的起源來自於現代主義,而現代主義的起源則是19世紀初的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帶來了技術上的突破,技術的突破也給建築設計帶來了新的動力。工業革命以前的產品,從構思、製作到銷售,全都出自工匠之手,這些工匠以熟練的技藝包含了設計,因此,這些工匠便是設計師。工業革命以後,由於社會生產的分工細化,設計與製造相分離,製造與銷售相分離。設計因而獲得了獨立的地位。但是由於技術人員過於沉醉於產品的質量而忽視了產品的美感,導致大量產品美學水準急轉直下,當時的藝術家如威廉莫里斯,威爾德等人對此深惡痛絕,希望能將設計融入到工業產品當中。後來威爾德前往魏瑪,並被魏瑪大公任命為藝術顧問,並成功將魏瑪市立美術學校改建成市立工藝學校,這個學校成為包豪斯設計學院的前身。
1919年包豪斯成立,格羅皮烏斯出任第一任校長,對於格羅皮烏斯來說,建築可以將孤立的學科如繪畫雕塑融合在一起。對他來說,「建築」是社會,精神和象徵意義的核心。起初包豪斯的教育模式是以「房師議會」為首,下分學徒,僱工和房師。學生受教於房師 房師由藝術家和手工匠人組成,形成了藝術教育與車間製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此教育模式獲得了不小的成功。只可惜好景不長,學校在伊藤離開後不久,格羅皮烏斯提出藝術與技術結合的口號,只可惜在當時包豪斯強調功能,認為形式必須追隨功能。這種理念遭到了美術房師的反對,不久莫希和莫霍里.納吉辭職,內部矛盾卻未因此減弱,1927年,格羅皮烏斯辭職。邁耶出任校長,此人乃共產主義者,將政治激情帶入了包豪斯教育體系,並且邁耶更加敵視藝術家,認為設計是數據的收集計算然後加以分析出來的結果。在1930年邁耶被解任,密斯上任,只可惜密斯在任時期,由於過分注重於現代技術等內容,使包豪斯淪落成為一所技術學校,沒過多久,包豪斯被迫關閉。
在設計理論上,包豪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1.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2.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3.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這些觀點對於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步由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的、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上的自我表現和浪漫主義。這對未來現代主義建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德克薩斯騎士
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大量歐洲移民湧入美國,其中就包括了格羅皮烏斯和密斯,在當時,格羅皮烏斯在哈佛大學的設計研究生院並在那裡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密斯則創辦了伊利諾伊工學院建築系。此時,美國的建築學院分為兩類,一類便是巴黎美術學院體系,代表便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此體系的主要問題便是設計教育與新技術和新材料的結合較弱。而另一類便是包豪斯體系,代表則是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這個體系的問題便是否定歷史與學術的重要性,格羅皮烏斯認為學習歷史會限制學生的創造力。
1954年,德克薩斯大學聘請哈威爾.哈里斯出任建築系主任,同年赫茨里也來到學校,起初德克薩斯大學的建築教育混合了包豪斯與巴藝體系,美術課沿襲巴藝,而設計課和包豪斯一樣,將建築歷史與建築設計課分開,因為赫茨里深厚的建築歷史功底,他清楚知道建築歷史對設計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赫茨里對學校忽視建築歷史的建築教育計劃非常反感。希望對建築教育進行改革並得到了系主任哈里斯的支持。赫茨里負責教育改革。之後,他們聘請了柯林羅等著名的建築學者。這些人經過一系列討論,得出了幾個重要結論:1.建築學校的教育不是只是培養職業人才,更重要的是學術素養;2.指出了巴藝和包豪斯都不是唯一的路,應該結合兩者的長處;3.現代建築設計教育是可以教授的。可以通過分析現有的建築實例得到一套實用的建築理論。
根據這些理論進行改革的課程計劃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但是引起了保守派教師的不滿,因為教師之間的鬥爭,新教程只實行了幾年便宣告破產。眾多改革派老師黯然離開學校。但是這些人探索出了一條新的建築教育道路,而他們離開德克薩斯大學後,在各自的工作領域繼續發光發熱,赫茨里到了蘇黎世高等工科大學,那裡諸多學生接受了德克薩斯改革後的教程,並深受裨益。他們被尊稱「德克薩斯騎士」。
「德克薩斯騎士」的作用不僅僅是探索了新的建築教育的路線,而是重新思考了學術與實踐的關係,他們批判了包豪斯體系只注重實踐而輕視學術,因為學校存在的意義最核心的還是在於學術,並利用學術去指導實踐。
《型和現代主義》前半本大概的縮寫吧,還參考了幾篇論文,貌似有《西方學院派建築教育述評》。
beauxarts本身代表了一種混雜了新功能思想卻形式折衷較難突破的藝術體系 單純叫做教育體系欠妥 他在包豪斯的過渡影響是會留在任何一個時代的 就像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一樣。西方教育體系大多互相借鑒 互相影響 不同時期的教育體系都有其存在的進步意義
ETH
我來答一記
布扎—包豪斯兩摻體系,應用於我國絕大部分建築系(除了最好的那幾所學校以外,差不多都是這個味了)。具體表現為大一的專業課設置上,既有水彩渲染又有小板凳製作,有平立構成但給你講不清楚構成原理——構成課上的是包豪斯,信奉的是布扎那一套:自己畫去吧,多磨磨洋工就懂了。
該體系的成因是由於我國建築學教育重實踐輕理論,在十幾名以後的建築系裡,老師們理論多數稀鬆,沒有明確的指導思想。主張學生「自我開悟」,或以布扎式的苦役,充實漫長的開悟過程,嘴上卻要說我們這是包豪斯體系。因為這樣說顯得洋氣。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還有誰不知道?這貨算不算中國建築屍小升初體系當中最具代表性的節點
一個是古典審美,讓你從古希臘、羅馬到文藝復興的立面描到手抽筋。另一個是工業時代審美,疊紙/陶工/木工之類的你都能輟學開店去.
努維爾 包贊巴克 佩羅 都是巴黎美院畢業的 再看看他們的設計風格。。。 所以說巴黎美院的教育風格還是和我們想的不大一樣的. 巴黎美術學院建築系在68年學生運動之後 建築系就從美院分裂出去了。從那時起, 傳統美院教育就死亡了, 之後歐美建築教育都是巴黎美院教育與包豪斯的融合了。
德州騎警,是eth前身。
推薦閱讀:
※景觀都市主義在國內現在有學者正在研究並且運用在國內的規劃設計上嗎?
※大學學風景園林最後一年。想問問還有沒有救?
※如何評價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輪風景園林學科評估中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並列 A-?
※景觀/城市/建築設計的前期調研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