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怎樣的?三觀在人生中是如何具體地慢慢形成的?


簡而言之,是在不斷的接受新事物並一次次的否定自我中形成的。

2000年初期,剛上初中,開始接受新浪論壇,鐵血論壇的洗禮。覺得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美帝跟日本無時無刻不在想盡辦法的顛覆我們偉大的祖國。

於是,變成了一個抵制日貨的無腦小憤青。

05年出國留學,第一次看到了牆外的世界,看到了中國和西方先進社會的差距。順便接受了很多美分黨的洗禮,開始覺得國家非常黑暗,都是體制問題。抵制日貨才是傻逼。

讀了幾年書以後趕上了奧運會,藏獨分子的行徑讓我忽然醒悟,中國沒有那麼差,外國也沒有那麼好。自己之前的偏激完全是因為對於事物缺乏整體的認知和專業的知識而導致了一種非常片面的認識。這個世界遠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會得到不同的結果。聯想到之前抵制日貨的問題,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建立貿易壁壘,促進國有企業發展。但是同樣會帶來由於比較優勢的流失和競爭的減少引發的負面作用。而且這事兒要分析還得從宏觀微觀兩方面分析,要考慮長期影響和短期影響,不僅要考慮顯性成本還要考慮隱形收益,不僅要分析經濟還要分析政治和社會,根本就是無解的一道題……

於是,我變成了無知少年。

再後來的後來,因為讀了貨幣戰爭,一度成為陰謀論的支持者,後來雖然明白了他在扯淡,但是至少讓我學會了一點就是可以從利益出發點入手去分析一盤事件。

再後來讀了三體,覺得當人類好沒意思啊,於是開始研究犬儒主義的現實意義。但是過了沒幾天看了舌尖上的中國我又覺得人生有了新的方向。

當然,明朝那些事兒讓我第一次有種由古鑒今的通透感,彷彿透過歷史一下子看懂了現實中的許多厚黑和糾葛,明白了一個人的眼光總是會受到時代的發展和階級的限制,開始了解所謂的君王之道和名臣之道還有庶民之道的區別。

這三本書其實不是很高大上,但是確實給我帶來了深刻的改變。

微博天涯還有身邊發生的各種段子讓我明白這個社會的現實和金錢的力量。

但是通過參加義工活動,看變形計讓我知道了有時候給予比得到更為重要。

曾幾何時覺得能考上清北哈佛,畢業進投行的同學都是非常的高大上。

認識了不少以後才明白哦 原來是這樣。

不過受益最大的其實是在虎撲還有知乎上跟噴子們對噴的日子,他們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曾經是否做過同樣的事情,注意自己說的每句話是否存在邏輯上的漏洞,為什麼顯而易見的道理別人會拒絕接受?

我覺得隨著我的人生不斷的進步,我對於自己三觀的認知也會不斷的刷新。回過頭來看看當初幼稚的自己,才會發覺自己的成長。不要輕易的相信別人的言論和判斷,保持一顆謙虛且獨立的內心。


每過一段時間,我就會認為之前的自己是傻比,然後此時的三觀就發生了變化。


世界觀:這個世界是複雜又多樣同時每個事物之間是關聯的,所以它會觸發無數種可能,而我做為這個世界中的一個個體,也就有無數可能降臨在我身上。當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對這個世界上發生的包括我身上發生的就會更淡然。

人生觀:人生就是誰都知道終點是哪裡但中途充滿未知的旅程,這個旅程中你可選走哪條路,看什麼風景遇見什麼樣的人,有時候又不得不無的走上一條自不喜歡的路。你可以只是一個旁觀者,也可以成為引領者,或者是某個路途中供人瞻仰的新的風景。我只想成為一個旅者,儘可能的經歷人的所有正向原素,這樣臨死回憶起這一生覺得沒白活,還算豐富多彩,我就含笑九全了。

價值觀:價值的體現源於結果,結果的達成需要過程,這個過程或許很短,或許很漫長,而且過程中會有很多變數影響結果,所以價值就是你想達成的結果和為此做的努力,最後的結果反而就不重要了。

我的三觀是我高中和大學的時候特別迷茫,內心出了厭世的心裡,甚至出現自殘行為,目前手臂還有兩個疤痕,我覺的這樣會出問題,就開始嘗試去尋找答案。


  • 什麼是『三觀正』?

如果有人問你,『我的三觀正不正?』

其實他是在說,『你的三觀是不是和我一樣?』

所以,從來就沒有所謂的『正』的三觀,只有『正好和我一樣』的三觀。

你可以認同我,也可以給我提建議,或者覺得我傻X。

對於前兩者我表示感謝。當然,如果你覺得我傻X,那你還是別評論的好。

  • 三觀是怎樣形成的?

我非常認同答主黃冶陶的說法。(鏈接:你什麼時候覺得你的三觀已經形成了? - 黃冶陶的回答)

我現在回過頭去看,其實我的很多三觀早就在那兒,只是之前我並未把這些東西『串起來』。只是散落在那兒,東一塊西一塊。當這些散碎的東西在某天、在某個節點突然被串起來了之後,我就突然明白我的「三觀」到底是什麼了。所謂『串起來』,就是所有的『觀』形成了一個自洽的體系。那種感覺,就好像是走在山路上突然看到了路標、大海中突然看到了燈塔。對不起我只能用這麼俗氣的比喻來說,因為沒有比這個比喻更恰當的了。之前,我是迷茫的、猶豫的、不確定的、糾結的;之後,我是堅定的、內心寧靜的、幸福的。希望我描述清楚了,但我知道如此抽象的東西,我未見得能表達清楚。

就像他所說的,把很多已經在那裡的三觀『串起來』,形成一套自洽的體系,就是三觀形成的過程。

我對此的理解也是大同小異,我們通過歸納法和演繹法來認識這個世界

所謂歸納法,是指基於大量事實和經驗,提煉出它們的共性或遵從的規律,而形成的精鍊的概括和總結。

而演繹法,則是利用已經形成的精鍊的總結,來解釋這個世界,並且指引自己的行為,甚至提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由於最近在研究學習戰略和方法,就以此為例解釋一下歸納法和演繹法吧。

經常有學弟學妹問我怎麼學習,這個問題的答案很長,我正在專門寫一本書來論述這件事。這裡,就只談談我是如何形成這個答案,以及為什麼我有資格回答『怎麼學習』這個問題。

——————————————————————————————————————————

1. 高中應該樹立怎樣的三觀? - 學習這一問題下高天學長的答案說的很對:

同樣的,剛剛畢業的學生就像剛交卷的考生,分數還沒出來呢。他們當然有自己的感悟和體驗,但是也局限在自己的視野里,只能從高中的高度去看高中。尤其在魚龍混雜的網路上,你請教的那個人未必就比你強了。

我同樣也認為,如果要談學習方法,一個剛剛畢業的高中生,哪怕他是個高考狀元,也是不一定能回答好這個問題的。雖然他們的知識和經驗都是最新鮮的,可以給你許多諸如『如何做筆記』『如何聽課』『如何做錯題本』等零散的建議,但是離形成一套系統完整的體系還差得很遠。

當然,如果你有能力從他們的方法中歸納出學習背後的規律,比如從戰略角度來說學習是一個『定位-計劃-執行-檢驗-總結』的過程,那麼你便會受益頗多。

2. 為什麼我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從高中畢業開始,到現在大學畢業,我曾不下數十次地給別人介紹我的學習方法,並且將他們整理成書,幫助到了近萬名同學,自己親手帶的四個學生也是分別進入了南開、西交、武大和人大。在這一過程中,我對自己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並將它歸納成了戰略、戰術和心態三個層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洽的體系,並且在這套體系里,我可以自己演繹出更多的方法。

我對這件事有熱情,並享受能夠通過自己的分享讓他人變得更好的過程。

3. 一個可能的矛盾?

如果你直接掌握了這套體系,但是沒有對比,是無法理解它的優越性何在的。

我們都有一個經驗,就是我們可能聽了別人的話卻不以為然,但一旦現實一次次印證了他是對的而你是錯的,你才會信服他。這並不奇怪,畢竟親身的經驗會帶來最強烈的感受。

就像我前幾天和一個同齡的朋友說起我的學習方法,她直到現在才知道她高中時候的想法是有多麼愚蠢,這裡就不細談了。

——————————————————————————————————————————

當然,說以上內容只是為了舉例說明歸納法和演繹法是如何使用的:我們結合自己平時的學習經驗,以及他人分享給我們的學習方法,歸納出學習背後的規律並形成一套體系,然後在這一體系下我們又可以演繹和派生出新的方法,只要這種方法是符合規律的。

認識世界的過程也同樣是如此。諸如『順其自然』,『鮭魚價格會上漲』,『不能性愛分離』等規律也是按照這樣的過程來得到的,並且在之後可以指引我們的生活。

  • 那我歸納出了什麼?我的三觀是什麼?

四個字:順其自然。

所謂順其自然,指的是順應因果、順應趨勢。這八個字說的是一個道理,即事情會往它最可能的方向發展。

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也是順其自然的道理。你的努力到了,成功的條件都滿足了,那麼你的收穫就是自然的。(反過來說,沒有成功,一定是自己的某個條件沒有滿足。)

當然,我們可以給這層因果關係添加一層期許,『言之命至,人隨己願。』

這句話的意思是:生命中你所期待的東西,隨著自己的努力和堅持,總會在生命中出現。

@甜不辣 發過一條朋友圈:

『我媽說,一般你有這個想法了,你都能做到。

我也不知道,她對我的迷之自信從哪裡來。』

我想,這種自信是一旦建立就無法摧毀的。

這種自信就是對自己努力和堅持的自信。

還有一個贊數非常非常多的答案:你有什麼道理後悔沒有早點知道? - skiptomylou 的回答

如果在截止目前的人生里,有什麼事情是我認為我領悟到的最重要的,那就是人的生活就像投資品價值一樣,是存在均值回歸的。那個均值,就是你內心最深處的衝動,是你真正的慾望,是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也曾用另一個詞來表達過相似的意思:『收斂』。

必須承認,人生也是有『收斂性』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的不確定性是越來越少的,你的內心應該是越來越篤定的。(別糾結收斂的定義了,其實我最開始用的好像是『價值回歸』)

而 @skiptomylou的答案,則指出了收斂點在哪裡:

就是你內心最深處的衝動,是你真正的慾望,是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們最終都會成為我們一開始選擇的那種人。

  • 接下來如何演繹?

1. 最愛的人必須是自己,至少在還沒有伴侶的時候。

沒有人會因為愛自己太多而心理不平衡吧。

如果好好愛自己,而又沒有喪失愛別人的能力,那麼這麼可愛的我別人當然願意喜歡啊。

最好聽的話也應該說給自己來聽:你聽過的最漂亮的一句話是什麼? - 鄭小武的回答。

『嘿!爺們兒我今兒真棒!』

聲音裡帶著笑意和鼓勵,以及讓人無法拒絕的滿滿誠意。

有人開玩笑說這是註定孤獨一生,這可不是如此。

我認為現在的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獨立完成,狀態並沒有調整好。如果現在一個女朋友進入我的生活可能為時尚早。我只要好好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好,對的人總是會出現,我是不必擔心的。

我相信順其自然的力量,這是不需要我煩惱的。

推薦王菲的《給自己的情書》。若是聽懂了它,應該會長大許多吧。

『拋得開手裡玩具,先懂得好好進睡。』

2. 關於戀愛和性。

首先,愛要先於性。年輕人千萬別碰哪些東西? - 張小姐的回答

@張小姐 說的很好啦。不信的可以試試看哦。

剛開始你會很享受,因為不用負責又很爽,還很有成就感。

但漸漸的,你就會迷茫。

在你遇到自己喜歡的人的時候,你會更迷茫。

這樣的經驗要不要告訴對方?

對方也有過此類經驗我能不能接受?

我到底還能不能分清楚什麼是做愛,什麼是戀愛?

這些問題,如果過早嘗試性愛分開,就會非常迷茫。

然後,如果遇見一個像 @蔡千嬅說的一樣『勢均力敵』的女孩子就好了。給喜歡的人發信息不回是怎樣一種體驗? - 蔡千嬅的回答

不要拿自己的好條件去吸引別人。你有什麼道理後悔沒有早點知道?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因為「好條件」不是恆定不變的,而且「好」的排名也是在競爭者的不斷加入中產生變化的。在煤炭鋼鐵價格高漲的那些年裡,你曬個採礦證就能吸引到不少妹子千里送炮,但是市場變化以後呢?金礦爛在那裡都沒人接盤,又有哪個美女來鳥你?

我曾經遇到過拿著「好條件」來誘惑我的男生,當時自己並不能清晰辨別是被他這個人吸引,還是被他的條件吸引。結果後來悲劇了,他的好條件產生了變化,我才能清晰看到,因為當初是被「好條件」吸引,所以讓我「共苦」是不可能的事。

反觀另外一個男生,相識很久,因為單純欣賞他的顏和堅韌內心,所以歲月荏苒,很多人事都已改變,卻始終堅定地支持他。不管他事業是好是壞,對我來說都不重要。

喜歡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3. 碰到傻X怎麼辦?

如果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又何必追求相互理解呢?

管好自己就夠了,又何必要理睬別人。

比如這個,在校大學生倡議安裝空調卻被某網站網友批判,合理嗎? - 袁本初的回答

他們這些公共網站的人,對於裝空調的事沒有任何決定權,也不參與其中的利益分配,甚至都不知道你是誰,搭理他們幹嘛?

又比如最近的老虎咬人的事情,大概是劣勢基因會進行自我毀滅吧。

有一個觀點我很喜歡:碰到傻X怎麼辦?支持他們的一切觀點,把他們培養成大傻X。

為什麼這樣做?從競爭的角度來說,這個社會的傻X自然是越多越好。

怎麼看待傻X的想法?看都不看。

大概就先說這麼多吧?

我是顏值擔當睫毛長又翹聲音好聽高暖好用小可愛、自信主動熱情有趣樂觀愛分享的李悅超。

謝謝大家。

給看到這裡的你一條福利:從17年8月20號起,微信公眾號「高中學習指南」會免費送我的高中數學筆記,快去領!

http://weixin.qq.com/r/5Sh5YbfEdOoLrfMC9333 (二維碼自動識別)


首先談一下三觀,粗略的講,世界觀——如何看待世界,人生觀———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價值觀——什麼是有價值的,重要的。

我個人認為,三觀的形成,是「個人經歷」+「他人經驗」+「思維發展」+「個人慾望」共同作用的結果。

1.個人經歷:這裡的經歷,指的是人生中的事件。也許你去過西藏,看過神聖的雪山;也許你曾騎行跨過大半個中國;可能你生於村莊,對農活了如指掌;可能你長於城市,從耳濡目染,看得到現代與繁華......等等,這些事件,就像武俠小說裡面的主人公的奇遇,奠定了認識世界的基礎。

2.他人經驗:包括書本知識,他人傳授,甚至包括網路上別人現成的三觀,都可能被人吸收、接受。

3,.思維發展:人的思維不斷發展,由小時候感性的認識世界,到後來思維能力逐步完善,開始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運用邏輯思維,

4.個人慾望:渴望安逸,因此三觀偏向輕鬆、與世無爭;渴望金錢,因此三觀更重利益;渴望感情,因此可能三觀傾向於家庭。僅僅作為舉例,因為慾望並不是決定三觀的唯一因素。

這四個要素對於三觀的形成是互有聯繫、缺一不可的。

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會對"個人經歷"、」他人經驗「、「個人慾望」的加工。當然,思維發展不良,這種加工就會比較粗糙,,假如一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較差,就可能會奉行「拿來主義」,社會上、網路上流行什麼三觀,直接不經加工就變成了自己的三觀。或者是經過了部分粗加工,但由於另外兩點,「個人經歷」與所得的「他人經驗」的限制,導致了這種加工質量並不好。

比如說,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一個男孩子追女孩子追不到,這是「個人經歷」,在網上看到了很多關於綠茶婊的評論,這是「他人經驗」,而他的思維發展水平又不是很好,加工水平較差,於是他很可能就覺得他追過的女生都是綠茶婊,這個觀點就形成了,類似的這種判斷多了,自然就形成了一種粗淺的三觀。這大致就是這四要素之間的關係,這四要素任何一個要素都有能力單獨成為三觀形成的主要依據,也可相互融合作用產生影響。


我用幾個拋出問題的方式來答題。

問題1: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關係是什麼?

三觀是有順序的,先有世界觀(即你是如何看待世界的),然後再有人生觀,即:人生在這個世界(回答「如何看待世界」之後的世界)應該如何生存以及人生終點的描述。有了人生觀才有價值觀,價值觀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你認為什麼是最重要的,如果說不能回答清楚人生的重點,那麼價值觀就不容易澄清,並且會反覆變化。所以,如果有了明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就會很容易推導出來。如果世界觀沒有澄清和確定,後續的觀念就會紊亂、波動。但是,由於很多人是先形成價值觀、再不斷往上形成的,所以,總是會遇到各種問題沒有辦法解決。

問題2:三觀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世界觀是你看待世界的那塊透鏡,如果它穩定了,就可以推導出人生觀、價值觀,如果三觀構建形成,你要解釋身邊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會有穩定的路徑,這條路徑可以自洽地解釋千變萬化的東西。

三觀越是穩定,可以解釋的事物越多,越早形成三觀,你的效率就會越提升,因為只需要掌握一件事情(三觀)就可以解釋萬物,所以,隨著自己活得越久,認知深度的價值就會呈現出來。我相信:三觀穩定的人在未來競爭力爆發的概率是極高的!關於這個結論的原因,我在最後一條也回答了。

問題3:為什麼要把人生觀分為若干種?

我在文章里提到過,人生觀包括至少三種:

? 人生和現實世界的互動關係

? 人生和真實世界的互動關係

? 人生和上帝視角的互動關係

為什麼要分為三種呢,因為這是世界觀決定的,既然存在著:站在上帝視角,看投射的世界,那就必然存在著投射和投影世界,所以,這並不是我人為劃分的。

這種劃分的價值就在於:它讓我們只是通過思考就能夠想像到真實世界的存在,就想要去探索那個真實世界,而這個「想要探索」就會產生巨大的、持久的、不受干擾的能量,推動自己前進

問題:認知深度和人生觀之間有什麼關係?

由於世界的分層,人生觀的水平大約也可以分層為:

? 1級:人生在無意識地只和現實世界互動;

? 2級:人生在有意識地只和現實世界互動;

? 3級:人生在無意識地嘗試和真實世界互動;

? 4級:人生在有意識地嘗試和真實世界互動;

? 5級:人生在有意識地全力以赴地回到真實世界;

由於人生觀的分層,所以很有可能對應著不同的認知深度,級別越高的人生觀,越有可能產生更為深層認知(這裡只是可能,如果不努力,光有可能也是沒有意義的)。

由於我尚未完全探索清晰,但是隱約中我認為人生的終點分別是求真、求善、求美,而回到真實世界是求真的人生觀,回到上帝視角可能是求善的人生觀,在現實世界做到極致可能是求美的人生觀。待我持續思考這個問題吧。

問題4:為什麼要去真實世界?

真實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我認為是:簡單。正如查理芒格所說的:記住那些淺顯的。真實世界是以簡單的規律在不斷運作,它一定具備著數學之美。而現實世界是一種投射,在投影過程中附加了各種複雜的變數,就變成了一個複雜系統構成的世界,各種因果關係混雜,充滿著各種雜訊,難以推導原因和邏輯,最終導致無法掌握。而你越靠近真實世界,變得越簡單,只需要幾種武器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那為什麼不去往真實世界呢?

正如我的夥伴梁海波問,為什麼要去往真實世界?可以類比想像,如果現實世界打分為1000分,而真實世界打分為100000000000分,那你想要待在哪裡?更何況,真實世界那麼簡單,那才是真正懶人待的地方,你只要掌握一個規律,就可以多領域應用,那為什麼還要在複雜的現實世界中呢?看過好的,就知道方向了。

問題5:如何才能去往真實世界呢?

由於我們的身體不能脫離低維的現實世界,只能在大腦中構建這個過程,所以,去往真實世界的方式是思考。

根據心理表徵的定義:如果沒有實踐,只能獲得認知,不可能獲得表徵。如果你是第一次見到這兩個詞,可以簡單地將其理解為:表徵也是一種認知,不過那是通過實踐之後獲得的認知。所以,如果想要去往真實世界,必須要思考,更重要的是將思考構建在行動上,而不是跑去深山老林打坐式的思考。

既然有行動,就必然有判斷、決策過程,也必然有做完之後的反思過程,這都是產生思考的重要節點。因此我給出了非常簡單但是卻又極其重要的工具:黃金思維圈 + 假設校驗表

在做事情前,請填寫你的思考決策過程,也就是完成整個表格的填寫,在做事情後,根據標準差(後續我會具體介紹這個工具)來判斷哪條假設發生了問題。

只用這一種方法就足夠了,你就會啟動回到真實世界的旅程,根據複利效應,這樣做開始會顯得非常慢,但是隨著認知深度的增加,你可以輕鬆超越1-4級的人。不過,我還是要說明一下,超越別人並不符合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否超越別人根本不重要,如果可以獲得更多規律及規律的應用,我寧可所有人都比我厲害,讓他們告訴我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最後,多說一句,那就是學習的價值。站在全新的人生觀角度來看,要學什麼、要怎麼學,答案基本上已經出來了。學習的目的是找到事物背後的邏輯(這個目的是求真者的人生觀推導的,如果你是求善或者求美的夥伴,請自行尋找你的學習目的),既然這樣,那麼概念明確、框架清晰的知識體系就非常值得學習,高手的心理表徵就非常值得學習,不斷和實踐結合的學習才是關鍵。

果然,學習、思考、實踐,讓每個人的心智得以成長!

問題6:人生觀到底有什麼用啊?

用處太大了!我送你兩個詞:後驗和先驗。

所謂的後驗,指的是事情已經發生了,你可以去解釋這個事情的原委。而「解釋」這個詞需要探討一下:有些人的解釋系統很簡陋,每一件新發生的事情,自己都要為這件事建立一套解釋方式,慢慢的自己擁有若干解釋方式,就會因為不自洽而衝突、矛盾。很多人的問題都是因為解釋系統的不自洽導致的,比如說:明明想做某事情,但卻就是沒有勁兒;很期待全力以赴地實現目標,但就是會放棄;很想找回曾經擁有能量和狀態的自己,可是就是不行;在外面對別人好,在家對自己家人很壞等等。

如果你擁有穩定的三觀,其實就是一套固定的解釋系統,無論什麼事情都可以用這一套理論解釋。更重要的是,這套理論本身就自洽,可以徹底解釋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情況,你的思考效率就會大幅度提升,把自己真正的能量用到人生最重要的目的上!

你看,這就是後驗,對已經發生的事情用同一套解釋系統進行解釋,如果可以通過解釋,就是校驗成功。即便只是後驗,都會讓自己的世界充滿真正的安全感,更何況是先驗呢!

先驗,是指事情還沒有發生,你就可以用穩定的三觀解釋系統給出可能,比如說:你說明天股市會漲8%,就漲了8%;你說這次考試一定通過,那就一定通過;你說這次創業會成功,那就一定成功。擁有穩定三觀解釋系統的你,就好像安珀國的王子一樣,他們在各個投射的世界裡,都是被人祭祀的先知、聖人,其實,不過是有穩定的先驗系統罷了。

你想想看,如果你可以先驗這個世界,那你還會在意賺多少錢、工作搞不定、家庭亂糟糟的事情么、是不是早睡了、鍛煉為什麼不能堅持、比不上身邊的誰誰誰么?

我不管別人要不要,我已經看到了這個世界的美好,我一刻也不想停,就想大步走上前!


創造價值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創造價值,完成價值,從而實現價值。

個體價值引導自身發展,

個人貢獻推動社會發展。

任何的插曲都左右歷史的進程,唯有不變的是向前演進的發展。

生存空間存放基本需求,

生活空間存放物質需求,

價值空間存放精神需求。

理想走在目標的路上,無堅不摧。

理想偏離目標的方向,不堪一擊。

人不是機械,情感無法不受激素分泌的影響。

即便是機械,也受制於程式的擺布。

與貪婪下注的賭徒,通常會血本無歸。

所謂傻人的福氣到底是什麼,因為他們:

人老,心不老。

活在當下,不慮以往,不憂前程。

神的庭院里,有一個水池。

假設的鰓,大膽地吐出泡沫,泛起真實的漣漪。

現實離開了幻想沒有意義。

幻想拋開現實,就不能存活。

進入軌道的彗星,以燃燒自身為代價,流浪在生命的倒計時里。

流星劃破天際,驚醒漫漫長夜,而與此同時,大地之上的花,

——開了

對於浩渺的時空而言,

有些東西已經走到盡頭,

有些東西才剛剛開始。

那麼,在你看來,時間又是什麼呢?

一滴濃墨,一張宣紙。

渾然天成的完美,防不勝防的缺憾。

不要太高估你的喜悅,因為墨水再濃,也會化開。

不要小看你的漏洞,因為差池再小,也可蔓延。

先有藝術還是天賦,天賦因感受而生,藝術為強調天賦而存在。

可是不論天賦何其之高,它所展現的部分,實則是高於藝術的強烈的願望,程度的不同就專註與否而論有直接聯繫。

會思考的心靈筆記 來自[@百度貼吧]http://tieba.baidu.com/p/4044664145?share=9105fr=share11:08


仍然在努力地重鑄三觀中。。。

最先形成的應該是價值觀吧。我覺得大多數人其實在最初的時候是沒有真正的價值觀的,記得學過的心理學課程上講過孩童習慣於模仿對他們來說較為主流的態度。我自己早期的價值觀都是由父母、老師乃至周圍的環境灌輸的,無意識地把那些沒有經過驗證的主流觀點拿來當做自己的思想,以為這就是自己想要的。比如當大多數人說我性格活潑開朗的時候,我也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是活潑開朗的,可是很久以後才發現自己屬於比較冷淡的一類人。這也算是獨立思考能力的一種缺失吧。

真正的價值觀形成應該源自於挫折。我並不是指那種外人可見的挫折,而是自己內心能夠感受到的受挫。比如當你進入到一個更大的環境中去的時候,發現原來自己相信的好像都不是那麼回事,於是原先構築的價值觀城堡一下子崩塌了。你開始思考原來我所相信的到底是不是如此這般,於是開始自己尋求答案,就如樓上各位大俠所講的嘗試各種各樣的事情,讀不同的書,然後你會經歷很多糾結痛苦和恍然大悟的時刻,這些都是價值觀形成的過程。最終,你會漸漸地發現面對每一件事情,你都會用自己的套路去分析,而並不輕信別人的答案,也不再迷惑於自己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喜好與厭惡,這應該就是價值觀形成的時候了吧。

價值觀形成了之後,人生觀就逐漸清晰啦。因為這個時候已經坦然地接受你自己,不會老覺得自己不夠好之類的,明白自己應該走一個怎樣的道路,然後就沿著這條道路堅定地走下去。如果你在做一個人生重大決定的時候,向別人尋求的不再是建議或者幫助,而僅僅是更多更全面的信息,那說明人生觀也形成了。

世界觀的定義我就不太清楚了。個人認為世界觀應該是最後形成的吧。不過如果你的人生目標只是關於自我價值的實現,過適合自己的生活,人生觀和價值觀就足夠了。如果是志向比較遠大,致力於改造世界的,那就另當別論了。

答得比較渣,匿了,這說明價值觀人生觀還不夠完整啊。。。


首先不管被討論對象知不知道,我們假設他都是有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

世界觀:假設某個人突然被放到一個黑盒子里,他必須慢慢摸索才能知道周圍有什麼。就像以前打遊戲一樣,一個人在地圖上,沒有探路之前都是黑的,探過的路就變成實際的江湖或者山川或者森林或者其他什麼的。由於人不可能記住每個細節,因此就知道世界上有江湖、有山川有森林有野獸等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有其他人,這些一個個元素在腦子裡,就是他對世界的看法,也就是世界觀。簡而言之,世界觀就是世界在人腦里簡化了存在哪些元素的看法,或簡單或複雜,應該是人人都有的。所以世界觀是發展的,小時候家裡就是世界,後來小鎮是一個世界,後來縣城是一個世界,後來中國是一個世界,再後來……

人生觀:就是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要成為怎樣的人。再打個比方,如果人出生後只看到一個人和周圍的世界,沒有其他人,那麼他的行為肯定是絕大多數地模仿這個人。這是因為,他不知道有其他什麼方式可以生存,只有和這個人相似才能儘可能避免矛盾衝突,或者只有和他同頻率,才能不斷地接受他的能量。但是當他看到2個人的時候,他發現一個人是不完美的,就會有選擇地去模仿;當他的認識拓展到一個小鎮的時候,他又看到了不同模板可供學習。這是初級階段,例如看到鎮里一個海歸很牛逼,立志出國學習,出去後發現其實很苦逼。。人生可能有很多這樣的過程,多經歷過之後,就會開始自己想像一個目標,或者可能是求空,或者是隨心所欲的人

價值觀:就是在認識世界存在的元素後,自己組織一套規律讓自己理解這個世界,並讓自己隨著這個世界運轉的一套想法。就是一種「世界應該是這樣的,事情應該是這麼做的」的一套思維體系。

如果說世界觀是認識一個問題,人生觀就是希望得到的一個解,而價值觀就是得到這個解的一個方法體系。

拿到當前的時代討論這個問題。本來世界觀是一個緩慢建立的過程,也就是這個地圖是要慢慢一步一步地探索開來的,但是現在的信息社會和高速交通很快就把地圖全部打開了。這帶來的問題是,對於一個還沒有發育成熟的大腦,我覺得其信息的記憶和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慢慢地進來信息,那麼有可能能夠較好地消化吸收並鞏固起來,但是如果突然丟進來一大堆信息,大腦往往措手不及,於是形成淺嘗輒止的習慣。帶來的問題是,這樣的大腦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元素,但是沒辦法進行組織和歸納,實際過程中表現為,別人說什麼他都知道,但是他一做什麼就會做錯。同樣,在這樣的世界觀影響下,也很容易接受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價值觀不斷地建立、摧毀、替換,最後就會變得十分混亂。

當然,如果這個過程中有一個高人指點的話,能夠適當地幫他組織一下信息,每次能夠讓他自己不斷地修正自我,這樣就能夠幫他快速地思維成長。

一點鄙見,敬請指點。


先說三觀是怎麼形成的吧。

個人覺得:

1、世界觀一定程度上,是天賦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世界觀簡而言之就是,你如何看待這世間萬物。但是,你不要忘了,你也是世間萬物之一,所以,可以說,你就是世界觀的一部分,你如何看待你自己,這是由你自己這個主體決定的吧,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自知之明。你先能看透你自己,你才能看透這個世界,並且,世間萬物都有其自身的規律,並不是人為的,它是客觀的存在。所以,世界觀是天賦的。它的意義在於讓你明白【是什麼】的問題。

2、人生觀:人生觀簡而言之就是,你對自己命運的把握。人生觀毫無疑問是由世界觀決定的,為什麼呢?因為,世界觀是讓你看清包括你自己在內的世間萬物,只有當你看清了自己,你才能掌握好自己人生的方向,所以,人生觀與天賦的世界觀不同,它是由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共同決定的,且主觀思維佔據著更重要的地位,你有深刻的世界觀,你就把握好了客觀事物這一面,再加上你後天漸進成熟的主觀能動性,你就能大概把握好你的人生髮展。所以,人生觀基本上是後天形成的,它讓你明白【怎麼樣】的問題。

3、價值觀,價值觀簡而言之就是你對整個世界包括你自己的看法、評價或持有什麼樣的態度。通常,我們會不自覺地把認識的範圍縮小,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生活環境是有固定圈子的,這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不是說,你去環遊世界一圈回來,你的價值觀就會天翻地覆,環遊世界一定程度上改變的是你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它讓你看到更多的你不曾了解的東西,於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對世界曾經的看法會有所改變(或者說修改補充)然後,隨之,你的人生觀也會改變,你知道你的世界以外的世界是怎樣的,所以,你對你的人生有了更深層次的要求和追求,改變了的世界觀讓你知道更多,知道更深,改變了的人生觀,讓你更加明白你到底該怎麼做,怎麼做得更好。而在這兩者之間,你還應該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價值觀就是這個為什麼。它涉及到你與你的世界裡的萬物的相處,也涉及到你與你以外的世界的相處。所以,一定程度上,價值觀的意義更在於你要思考你人生的意義,並且想明白你的人生為什麼應該是這樣的。所以,價值觀是由世界觀和人生觀共同影響形成的。

我的三觀:

1、世界觀:我的世界觀是,我是存在的主體,並且是存在的守護者,所以,我是環保主義者。

2、人生觀:我的人生觀是,不卑不亢,愛自由,堅信,毫無特性的人生,將一事無成。但是,與我理解的人生觀有所不同,我更願意順其自然,因為,我討厭自己活在期望之中,活在計劃之中,活在安排之中。

3、價值觀:我的價值觀是,管好自己,少戀愛,不結婚,因為,覺得自己會給別人造成困擾,而且,無法給人幸福,所以,一定不要隨便依附於某個人或者讓某人依附於我。我會陷入長久的自責和懷疑之中。所以,我寧願孤獨一生,也不願將別人毀掉。我是寧願別人負我,我也不願負人。我是獨身主義者。


曾經我以為,教科書是不會騙人的

曾經,我以為,,老師裡面沒有王八蛋


環境和書本。

環境,就是你周圍的一切,比如說,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時代背景),教育環境,自己在環境中的經歷,這些都在慢慢的對自己的三觀進行補充和修繕;

書本,特別是哲學書本,說寬一點是人文社科類的書籍,這是第二大的因素。很多經驗性的東西,比如如何從零開始xxx,你總會找到一些介紹別人經驗的東西。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書本的知識和自己實踐的結果相互補充,形成了每一個人的獨特個人觀念。


三觀的形成肯定與閱歷有很大的關係,所謂慢慢形成三觀是說我們需要很長的時間接觸觀察認知身邊的人和事,而有時人們還需要一顆清醒超脫的頭腦,能從繁複的生活里跳出來,站到高一點的地方理性地仔細思考所經歷的一切,這樣能給自己一些歸納整理,並從中得到明悟,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什麼,又是怎樣看待這個世界和發生著的每一件事情。渾渾噩噩的庸碌的人的三觀可能也是模糊不清的,因為缺少對自己明確的認識。


世界觀

由於多年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教科書中學習,我在高中就很快的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並且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當做行為和當做學習和生活的準則,尤其是其唯物辯證法的內容。我並非由於它是正統思想而接收或者非議,而是因為馬哲其中有很深刻的道理,帶著我看清了很多事物。

其中,辯證的唯物論讓我堅信了物質為第一性,不在因為鬼神和「今生來世」說而困擾;唯物的辯證法在現實生活中作用更大,給我更全面的看問題的角度,進而更好的解決問題, 私下感覺唯物的辯證法包含了中國古代的陰陽思想和經歷萬事後的至理的感覺,並且決定了馬哲是一個不斷進步的學科;認識論是對中國古代「知行」關係的一個深刻的闡述;而歷史唯物主義,就像一條線把歷史的珠子穿起來。(當然歷史方面還有很多學說都是很有見解,可能是由於一直這樣學習,感覺用歷史唯物主義解釋起來更順)。

我之所以相信馬哲,更是因為馬哲在中國有著舉世矚目的成績,從無產階級革命到改革開放,都是馬哲作為理論依據來支撐,所以我可以說在世界觀上很大程度的偏向於馬哲。

雖然大家認為馬哲說的都是最簡單的道理,但是我想說,在如此繁雜無章的事件中找到這些最簡單最樸實的道理,進而可以推出世間萬物,很符合心中「大道至簡」的原則。寫的好浮誇的樣子,但是這是我內心的感受。雖涉獵的哲學書目很少,不能拿其他的道理與之比較衡量,但是我覺得馬哲真是世界的真諦,是看穿虛假與真實的照妖鏡,是帶領我們前行的火把!希望大家不要因為它有很濃的政治色彩而拋棄它,對的才是最好的。

人生觀

《生命值不能承受之輕》這本書把我從一個高中生一下子拉到人生的詰問之前,我常常獨自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所在,知來世為虛妄,亦名利為無望,確定了很多目標,但是在生命有限的話題下一切都喪失了意義,徒覺生命空空,墜入存在主義的世界中。人,不過是孤零零的存在,當時的在高中痛苦中一切的活著都是為了怕父母的眼淚。

到了大學,雖然看了馬克思關於人的闡述,但是也是沒有任何的感覺,這樣的人根本沒有人性。幸好當時還是愛看書,讀了一些人本心理學的書籍,算是為頓悟做一個積累吧。頓悟發生在一個美麗的晚霞,我一面低吟古詩詞,一面行走觀賞晚霞。當自己讀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我突然醒悟到,人生就是一條從無機到無機的一場旅行,根本沒有終點的意義可言,意義寄托在整個路途當中,如果就是這樣,何不擇一繁花似錦的阡陌,緩步人生。故一切釋然。

然而,繁花似錦並不等同於享樂一生,而是全然領略到人生的五味雜陳,但是整體來看應該是向上的樣子,一種平淡的幸福。然而,何為幸福?

價值觀

幸福,為內心慾望得到滿足。

精神分析的角度是自我和超我的和諧相處,但是我跟願意從馬斯洛的需求觀點來詮釋,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認同的精神需要(最後一個需要是我自己補上的,因為我認為真正的幸福是自己對自己的正視,知曉自己的人格和狀態,並感到滿意,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同感,讓你不會貪婪索取,也不會無謂的緊張)。

然後,如何來滿足這些需要,我比較認同社會學習理論,一方面,自己對過去的自己的不斷修正,一方面,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找到位置,並和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不斷的滿足需要,就是我一生的價值所在。

後記

提一下如何形成自己三觀的,其實在環境的影響,加之自己的思考和閱讀形成的,具體的細節很多,其中大多數的認識到都是從書本上,作為學生經歷的世事很少。給提幾個建議:

  • 熱愛讀書,讀書可以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到很快的進步,尤其是知乎上推薦多次的社科讀物,每次讀完都感覺發現的新的看世界的視角。並且建議:1,閱讀知乎推薦的書,從教材到社科讀物;2,要把握核心的內容,不要糾結於觀點的小細節;3,閱讀的時候加上自己的思考,把一些知識穿起來。下面是我自己的書單,不求多,但求精,我都讀過,收益很大。從幼稚到新生
  • 學會思考。從生活和書本上總結自己的理論,然後把它應用到生活中,去解釋現象。倘若有哪裡不通,再回過頭修改自己的觀點。
  • 不逃避問題,花費時間和自己正視,而非逃離問題。過多的手機娛樂就是對自己問題的逃避行為。
  • 多去經歷這個世界,多去嘗試。不斷的嘗試會圓滿你的系統,充實你的內心。
  • 多刷知乎,刷知乎必須在自己思考之後,把知乎上人們的觀點和做法補充到自己的想法之中,讓自己的想法近乎完美。

願結交一起走人生之旅的你!


三觀的形成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個人經歷,生活環境,信息干擾,報刊雜誌。

有的時候一本書,一部電影,一首歌,一幅畫面往往會起到三觀形成的催化作用,使你開始逐步思考自己的三觀形成路徑,以及自己為自己所架設的一整套以三觀為標準的思維選擇體系,事務處理方法。


三觀以及對在行為中的體現

一 世界觀:

這個世界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但是真假無關緊要。我把它當成半真半假。

世界有美麗有醜陋,我只選擇看到美麗。世界有危險,所以同時抱欣賞和警覺之心。

平時多賞美景,保持身心愉快。面對危險,最多只退三步。意識始終存在,所以永遠不失去放棄任何事物的勇氣。

對正常的生存而言,世界上有可以走的正道。通過智慧、努力和對慾望的控制可以獲得幸福。

正在做的:

更豁達

學習和發現規律

用心生活

完善自己

不貪婪、不急功急利

二 價值觀:

不負恩義。

正在做的:

回報親人

反饋朋友

三 人生觀:

我來到世上,是為了欣賞和創造美好的。不是為了成就、挑戰、證明、與外界和諧。

我希望自己有明亮乾淨驕傲的內心。我想做美好的、也能有益於社會的事。

我跟隨我心底所感受的,無論世界如何。我在世上做的,一為了回報恩義,二為了見識美妙。

做到了,在任何人、事上:

不仇恨

不反擊(除極特別情況,和威脅到親友)

不嫉妒

不爭搶

不算計人

不故意傷害

正在做的:

學習做美好的、也能有益於社會的事,並計劃選擇一個做為未來謀生之道


當我認識到干好眼前的事三觀突然就煉成了


你逃不出這個社會,所謂的三觀都是洗腦的結果。


1.世界觀:相信世界裡沒有多餘的元素,每一個單一個體的存在都一定有他/它的意義。就像胡適之先生所說「個人造成歷史,歷史造成個人。」,我們的經歷都必然有其發生的因果,個人,歷史和社會之間相互影響,而我身在其中,只要活在當下就好。

2.人生觀:人生如夢,但是既然只能經歷一次,那就要不斷追尋自己想要的,做一個轟轟烈烈的夢。

3.價值觀:從心所欲,不逾矩。並且能尊重並容忍異己。


19歲的我,也對這個感到非常迷茫。我常常在思考"我是誰",包括我喜歡什麼厭惡什麼,有什麼性格,習慣,人際關係如何還有各方面能力等等。我認為首先要先認識了自己,才能認識自己的三觀。

我現在得出的答案不多,姓名身高這些廢話不值一提,喜歡和討厭的只能找出比較淺的如喜歡玩遊戲,喜歡和朋友閑聊,討厭吃冬菇榴槤等,這些都是很淺的。至於更深的,還在自省途中。我的性格,面對普通朋友,很外向,樂觀幽默,面對喜歡的女生或不是一個圈子的人,卻會很內向,無法清晰表達內心所想。有時候不在意別人的目光,走自己的路,有時候又很重視別人的看法,擔心忤逆對方所想。有時候對一個人好,不會讓對方知道,深藏功與名,有時候又會急於表現自己,想讓別人知道我的成功。經常在和朋友談心時嘴說一套心想一套,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究竟怎麼想的,卻常抱怨沒人懂我。昨天很省錢,看上去很會理財,今天又買這買那,像富豪家的紈絝子弟。唯一不變的一個讓我喜歡我自己的是從來不闖紅燈,考試從來不作弊。很喜歡將心比心,見到個乞丐會想如果我是他,甚至見到一隻狗都會想如果我是它。但我明白很多時候的將心比心只是將我的思想放到他人身上,這並不管用。

或許我的三觀隱藏於上述文字中,但我自己也不清楚。所以我認為首先得清晰認識自己。目前我還在努力的認識自己的過程中。


推薦閱讀:

汶川地震對親歷者的人生觀產生了哪些影響?
什麼是命?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
你願意為什麼而死?
天堂有什麼?
獲得幸福是人生的終極目的嗎?

TAG:價值觀 | 調查類問題 | 世界觀 | 人生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