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 ,應該注意哪幾點來確保不會很快遺忘呢?能否舉例說明?


受邀。

其實我自己也很難做到。一個東西,有段間不用就慢慢會忘掉。人的能力就那麼多。

只說兩點。

一件事。我原來上一心理課,第一堂課老師點名。點完名後,她說人名嘛,其實你只要用心,想記住就能記住的。果然在第二堂課上她就指著學生直接叫名字了。

我承認這有點誇張,但我總覺得,我那老師說得還是有點理的,就是要記住點東西,你真得的用心去記,真心喜歡。

另一件事。

我中學時,背古文最鬱悶了。但我後面那位總是背得又快又好。我問他怎麼做的,他說自己先把這古文翻成白話的記住,背的時候翻譯成文言文,就八九不離十了。

上大學時,班上有一牛人,本來就很聰明的,記性還特好,那麼多公式,過目不忘。問他如何記住的,他說根本沒記,其實就記了最重要的幾個,剩下的現推。記的,是其中的相互關係,而不是公式本身。

記憶這東西,如果你把它只當成是一取款機,拿肯定是提不了幾次就沒了。要想長期記住,要不停的寫入,反覆的寫。最有效的方法,或許是把知識的內在邏輯用自己最清楚明白的思路想清楚,這樣就不是記一個個的知識點,而是知識體系,這樣通過對自己的知識反覆的思考,反覆的再寫入,就越來越不容易忘卻。


謝邀。

這個只能算個人經驗,未必可照搬。

短時間內快速多次瀏覽某信息,似乎更容易記住些。

寫文章前,搜集大量信息(這個習慣很容易招致拖延症),但在寫作完成後,這些被用到的信息更容易被記住。

把新知識和舊知識結合起來,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通常」噢原來這倆是有聯繫的呀「之後,知識比較容易記住些。久而久之,結構成了型,哪怕記憶模糊了些,按結構一推導也能迅速回憶起。

文字信息和圖像信息互相映襯著來,容易記住些。

學語言的話,多找些語系相近的。比如會了英語,學法語就感覺好些(許多詞拼法都一樣,當然拗讀法要好久,唉……);學了法語尤其是陰陽性成了條件反射了,看西班牙語也會很順眼。

任何東西,都要找適合的讀。詩歌、歌曲這些東西朗朗上口,易於記誦;爛翻譯則很容易讓人節奏混亂。所以挑好的譯本很是重要。


1.學完後反覆實踐,反覆用

其實這是最簡單的道路,可以想像大學學習的理論知識我們還能夠記憶到多少?很多新知識學習了沒有實踐和應用場景,很快就會忘記點,甚至連基本的知識框架都會忘記掉。對於工作後學習的新知識,我們一般會在好幾年的時間都不斷在使用,這部分知識是最不容易遺忘的。即使遺忘了,很多時候思維線索,思考的方式都還在。

2.問題驅動的新知識學習

在我的記憶裡面,問題驅動的新知識學習現在還記得的最多。特別是讓你有慘痛的教訓的問題,或者說花費了你大量時間才解決的問題。這種場景下我們學習的知識遺忘率低,即使一個知識只應用了幾次,也不容易遺忘。

3.總結和記錄

如果沒有實踐的機會,也沒有問題場景驅動。那麼我們對知識的學習完成後一定要記錄和總結,不斷的針對某個知識點記錄和總結,類似在我博客上寫的某些專業化方面的知識,每過一段時間又會拿出來再談一次,一方面是對該知識有新的理解,一方面是增加記憶。

最後,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從來不會體現在大量的記憶上面。我一直強調的就是很多知識在學習實踐真正領悟後,需要記憶的內容會越來越少,你只需要記憶思考的方法和邏輯即可。


最近正好在整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藉此機會總結一下:

人的記憶分為兩個部分——「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我們平常所說的「記住」自然是指知識進入到我們的「長期記憶」空間里,想用就用。而「工作記憶」則是暫時的記憶,就像我們記一串數字,可能1分鐘內記住了50個,但10分鐘後就忘得乾乾淨淨了。

但「工作記憶」是進入「長期記憶」的必經之路。

於是記憶的過程就變成了「知識→工作記憶→長期記憶」。

現在,開始記憶的第一步:讓知識進入工作記憶。這意味兩點:

● 理解這些知識。

● 高效、深刻地理解。

於是,繼續:

一、增加你的知識背景

▲ 為什麼?加快你的深刻理解速度。這個屬於水滴石穿的那種,見效較慢,但又是相當重要。試想,如果你喜歡打籃球,從小就接觸了很多相關的知識,這時,讓你和一個從來都沒有打過籃球的人一起看一篇技戰術分析的材料,誰能更快看得懂呢?誰記得更久更牢呢? 此謂「厚積薄發」。

▲ 怎麼培養?針對你所學習的知識,大量地看相關的資料,書、論文、各種雜誌等相關文章……去圖書館找、去豆瓣搜、微博、搜索……這些工具都用上,所有的精力都在這門知識上,這樣相信你的知識背景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增強一些。若能堅持,自然最好。

二、思考

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

▲ 主動去尋找事實和規律之間的結合點,數量越多越好;

▲ 強迫自己多問一些為什麼,每個概念至少問六七個以上,深入理解知識的本質;

▲ 讓自己的想像力飛起來。想像你在按照書里所說的內容一步步地操作,想像書中呈現的內容在你的腦海里變成一幅畫,想像自己在和書里的人物對話……盡情地想像;

三、學習筆記

▲ 第一時間將你前兩個小時看的東西,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將內容的結構梳理出來。寫好之後與書本上的內容進行對照,要記得在筆記本上標註相關的頁碼。

通過這兩個步驟,你要學的東西應該已經大部分進到工作記憶中了,go on:

四、討論(演講、分享)

▲ 說出來。把你學的東西或者討論,或者單純的分享,總之,說給你周圍有一些興趣的人聽,如果他能夠和你形成互動,不斷地問你問題,然後你不斷地回答他。那恭喜你,你一定記得更牢了。

這也就是樓上諸位說的最直接的運用知識。知識開始逐漸進入「長期記憶」了。

五、及時的回顧

▲ 重複記憶:大部分人的記憶遺忘比較快,哪怕你前一天對他理解得很深,但只要內容一多,我擔保你能夠記住的一定不多。於是就需要及時地進行回顧(第二天就開始),回顧也有技巧,你肯定有的部分記得牢一些,有的部分都快忘光了,這時讀書筆記的用處就出來了(一定要用好,起碼可以讓你讀書的效率提高兩三倍),你可以根據筆記分層次地標出自己遺忘的部分,以問問題的方式進行回顧。

六、 更多的運用,記得更牢

▲ 如果你是中學生,那就去找經典習題來做,每題都想兩三種解法,然後自己創作一些習題;

▲ 如果你為了工作學習,那就趕緊用在工作中,沒有比這更好的了;可以結合寫文章,做實驗,或者去實際環境中檢驗;

此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則,上述過程中一定要讓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兩眼放光~

大概要點就這些了,記憶的技巧還有一些,諸如找關鍵詞、找規律等等,相信你自己可以摸索出來的,此類書也很多,借來看看也方便。


推薦閱讀:

越是時間緊迫,就越是懶散的人,應該怎樣調整狀態?
23歲對人生感到迷茫該怎麼辦?
天氣晴朗的下午在操場學習是怎樣的體驗?
是否要刻意讓自己身處逆境去鍛煉?
讀哪些書能使18歲的女生成長?

TAG:學習 | 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