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心理諮詢的收費是如何制定的,依據是什麼?

我理解心理諮詢費用看起來好像比較貴的原因。

但是心理諮詢收費收費差別很大,每個具體的諮詢費用是如何確定的?

依據有哪些?

怎麼樣分辨虛高的心理諮詢定價?

作為諮詢師,你的諮詢費用參考依據是什麼?


坦白說,我認為心理諮詢就像定製品,不可能有統一的定價標準,價格隨服務質量、市場需求、服務稀缺性等因素而定。定製品,多高價都有,比如一套高定時裝幾十萬,有些人覺得貴,有些人覺得值,有人買就有人賣,有市場就能持續賣下去,沒市場手藝就消亡。心理諮詢也一樣,有些大師級人物,有錢人願意花超高價購買他們的服務,完全合理啊。只是高定品屬於奢侈品,心理諮詢大部分情況下是必需品,一般人對其費用會更加敏感。

以下的回答只能幫助你去理解心理諮詢收費的依據,具體到個人,我的建議是找你經濟能力能承受的最好(看清楚,是最好不是最貴哦)的心理諮詢師。資歷、技能符合你的要求就好,不要追求什麼性價比,這一行沒有性價比一說,心理感受是你自己的,你覺得你的心理感受值多少錢?我常勸周圍人去看心理諮詢的一句話是:「你身體生病了,傾家蕩產都要治;心理生病了,為什麼就捨不得每周花個幾百塊去看心理諮詢?」

以下是原答:


來,我給你理一下心理諮詢的成本。

為什麼心理諮詢費用高?

一、合格的心理諮詢師培養成本很高。

1、入行前的培養成本

國內行業尚未規範,諮詢師的成長路線因人而異。我拿香港的情況舉例,在香港,可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的三大行業入行前的培養成本如下:

a、註冊臨床心理學家(Clinical Psychologist):學歷要求臨床心理學碩士/博士,而香港的高校臨床心理學碩士/博士招生要求有心理學學士學位,所以要做臨床心理學家前後最少要學六年心理學。完成符合註冊要求的臨床實習不少於220天,服務對象必須包含以下三類,每類的臨床實習時間不少於44天:1.符合精神病診斷標準的成人;2.有精神問題的兒童或青少年;3.有慢性病或身體/智力/學習障礙的個案。

b、註冊輔導員(Counsellor,香港叫法,相當於內地的心理諮詢師):學歷要求輔導學(Counselling)學士/碩士,在讀期間要完成數百小時臨床時數的實習(不知道每間學校是否一樣,港大要求400小時),只計心理諮詢的時間,坐班、寫文書、見督導等其他工作時間不計。

c、註冊社會工作者(Social Worker):學歷要求社會工作學士/碩士,在讀期間要完成800-900小時的專業實習,具體實習內容因服務領域而定。

這三大行業的學習時間比一般行業長,比如香港普通碩士學位一年畢業,這三種可註冊的專業碩士最少讀兩年。另外這三個專業的學費也會比一般專業高很多,一年學費十幾萬,因為大多是小班教學,實習期間更是有專業督導一對一教帶,師生比很高。

2、入行後的培養成本

a、進修。註冊只是保證你具備了做心理諮詢的基本能力,通常根據個人興趣和工作需要,註冊後還需要持續的專業進修和註冊更專、精的心理治療師。比如我喜歡做兒童心理工作,就要去學習遊戲治療,積累臨床經驗並註冊遊戲治療師。如果跟美國遊戲治療協會的標準,前後通常要花個三五年,中國內地沒有符合要求的培訓和督導,定期去香港參加培訓、督導等費用加起來少說也要十幾萬;如果跟英國遊戲治療協會的標準,必須去英國讀一個遊戲治療碩士學位,費用更高。

b、專業督導。心理諮詢需要在專業督導的監督和指導下進行,一個沒有督導的臨床工作者不可能提供合格的專業服務。督導通常是資深的從業者,督導水平和督導費通常成正比。我一直跟的是香港最好的遊戲治療督導,目前的督導費支出,按照個案難度和頻次,每個月1000到6000不等。非常資深的從業者,沒有更資深的人可做督導的情況下,也會與同等資歷的朋輩從業者進行朋輩督導。

c、交流學習。做心理諮詢不能關起門來埋頭做,也要時時關注行業的新發展、新動態,也要了解其他流派的做法和成效。短期的、交流性的學習是很必要的,比如參加行業論壇;自己不打算深入學習但是也想了解的心理療法,也可以參加一些短期培訓;參與相關的社會服務、活動等,比如校園心理健康計劃之類,很多諮詢師會象徵性收費甚至義務提供服務,這也是一種人力成本。

二、心理諮詢有其特殊性,服務成本很高。

a、人力成本。一對一、個性化服務從來都不會廉價,同時,心理諮詢師在提供服務的時候需要付出極大的情緒成本。這情緒成本極大地限制了諮詢師的服務量,通常成熟的諮詢師會給自己每天、每周接案量做一個限定,達到這個限定量就停止接案,因為消耗太大,需要休息和調整啊。比如我一師姐限每天最多6小時,每周最多25小時。如果是我這種做遊戲治療的,消耗更大,因為通常一整節或蹲或坐或趴在地上陪孩子玩,遇到精力充沛的娃還可能要跟著TA四處爬,好累的。

情緒成本也體現在,諮詢師一邊見個案,一邊也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去見自己的諮詢師/督導尋求情緒支持,這也是要花錢的。比如我自己每個月回香港找我的社工做輔導,每次1-2小時,1000/小時。我的督導更貴,說實話我都捨不得用督導時間來尋求情緒支援,但這不是買菜可以自主選擇,當出現有可能影響到工作的情緒,就需要找督導了。

b、場地設施成本。心理諮詢需要私密性,所以必須有合適的諮詢場地,不同療法需要的場地大小和設施也不同。不同諮詢師做法不同,有些有自己的場地,有些租諮詢室,有些在相關機構做全職或兼職,由機構提供場地。

有些特殊的療法這項成本會高一些。比如我做遊戲治療,因為在深圳找不到用同樣療法的同行,我只能自己租場地來布置遊戲治療室,成本包括租金、遊戲室里大大小小各種玩具和設施幾千件、日常維護、清潔和消毒。具體費用不提了,我最鬱悶的是經常做完一節遊戲治療遊戲室里就像經歷了一場龍捲風,要收拾很久,遇到孩子玩的時候流口水了,還要給沾到口水的玩具消毒,想像下這工作量T_T每當這時我就好羨慕那些做談話為主的療法的諮詢師。

c、其他成本。如行政、通訊交通、宣傳等。

心理諮詢費用多少算合理?

看我上面算的成本,心理諮詢費用高很正常,費用低才不正常。低價的心理諮詢,除非你對這位諮詢師的資質非常了解,也清楚知道TA低價提供心理諮詢的理由,這理由也非常合理充分,否則千萬不要去。

不過,費用向誰收,成本誰來分攤,不同地區的做法導致了來訪支付費用的巨大差異。

一、香港的心理諮詢費用

1、收費:

香港的社會福利體系很成熟,社工機構、慈善組織非常多,各類社會服務也非常成熟完善,所以香港大部分的基礎心理諮詢服務收費形式是政府/慈善基金/教會購買,民眾免費使用或象徵性付費使用。大部分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普通從業者會受雇於政府、社工機構、社會服務機構、慈善組織、教會等,像公務員一樣上班,領固定工資,有規定的最低工作量,無績效工資、績效獎金之類的東西。

資深的從業者、特殊的心理治療師可能會獨立執業,商業收費,具體收費從幾百-幾千/小時不等。在香港還挺少看到心理諮詢機構的,通常都是獨立執業,最多就是幾個獨立執業的從業者一起租場,費用標準還是各定各的。這些獨立執業的資深從業者也可能會在政府/社工機構/社會服務機構/慈善組織/教會兼職,或者有需要的時候這些機構會直接購買他們的服務,包括但不限於心理諮詢、督導和培訓。比如我的一位督導,資深社工遊戲治療督導師,獨立執業,經常有社工機構付費請她給員工做團體督導,有時香港政府會付費請她去為虐待兒童案件中的受害兒童做心理鑒定(用於司法程序)及遊戲治療。

另外香港的保險業發達,商業保險覆蓋面廣,很多商業醫療保險會包括心理諮詢,有醫院診斷的情況下看心理諮詢可報銷,有些重疾險甚至可以報銷重病患者的家屬在照顧患者治療期間的心理諮詢費用。

2、成本分攤:

在香港,受僱傭的普通心理諮詢從業者的大部分工作成本不需要自己承擔。場地設施就不說了,成本里的大頭,行政、培訓和督導費用大部分會由僱傭機構承擔,機構的這部分支出大多來自政府和慈善基金支持。只要機構批准,從業者在機構外參加的培訓和督導也會有補貼支持。甚至有些機構會出資贊助從業者脫產讀書,畢業後要回來機構服務,相當於定向培養吧。比如我第一個實習督導當年就是在機構全資資助下讀了社工碩士學位。

所以剛入行的從業者會願意領普通的專業薪水(當然也不低,只是不會很高)在機構里做著沒有績效收入的工作,因為不愁個案可以迅速積累經驗,有機構支持不需要獨自承擔培訓和督導費用,行政方面有機構也很省心。

同時相當多資深的從業者並不想獨立執業,這個特點在社工里尤其明顯。因為在心理諮詢方面資歷深的社工通常多年專註於服務某個很小的群體,同時這些群體都是弱勢群體,沒有經濟能力尋求商業心理服務,比如受家暴的婦女、被虐待的兒童、老年人、殘障人士等,這些人的服務需求也不僅限於心理諮詢,作為社工還需要幫他們鏈接相關的社會福利資源、提升服務對象家庭福祉等。資深社工的工資也不低,一般能維持普通中產階層的生活水平,並且社工的職業價值觀決定了社工會關注社會公平,具體到工作上就是更願意為弱勢群體服務。大部分資深社工會在社工機構做到退休,有些熱愛這一行並且具備較強的實務能力的在退休後會獨立執業,通常收費會比同等資歷的輔導員、臨床心理學家低,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專業,而是他們並不靠這個賺錢,同時還是受職業價值觀的影響,願意讓渡自己部分收益以照顧低收入群體。

二、內地

內地的心理諮詢費用很亂,我也摸不清門道。如果嚴格按照合格從業者來培養,成本超高,同時沒有政府和社會來分攤工作成本,那麼收費高是必然的。但是收費高又會導致來訪者負擔太重,諮詢師的個案量會少,就會養不活自己也抵消不了工作成本,所以有些諮詢師會選擇減少督導和培訓等來降低成本,進而導致專業水準得不到保障,陷入惡性循環。問題是,沒有完善的監管體系,無法監管諮詢師的成本和產出,所以即使來訪者願意出高價,也容易懷疑自己給的錢到底值不值。好吧,這個疑問我也沒法回答。

我做遊戲治療收費算偏低(相對於同資歷的同行),如果按照我在培訓、督導和場地設施上的投入,那就是在虧本的。之所以定低價,因為我始終以社工自居,對商業運作比較排斥,也受社工職業價值觀影響,不想只服務有錢人,也不希望有需要的人僅僅因為經濟問題得不到合適的服務,所以定了一個我能接受的最低價,成本方面我情願做別的兼職來彌補。但是實際操作中,還是會有人嫌貴(雖然經濟實力完全能夠承受),也會有人認為我定價低水平就低,轉而去找更貴的諮詢師。另外我在社工崗位上提供的心理諮詢服務都是免費的,因為有社工機構給我支付工資了,但精力有限只提供給最有需要的少部分人,通常都是其他專業人士轉介給我的危機個案或嚴重的個案。


這個說起來可能要挨打的。這個價格有很大隨意性。國內大部分諮詢師都不是全職的,因為全職養不活自己。找到客戶不容易,即使每個小時都有諮詢客戶,賺的錢也沒有那麼多。(每個小時都有客戶那種是醫院,醫院完全不一樣,且醫院診費太便宜,不靠那個賺錢。)

所以很多諮詢師可能花更多時間給人上課,或者有其他全職工作。因此,當他做諮詢的時候,並沒有生存壓力,更多是有姜太公釣魚的心態,價格只要你願意給,就OK。這時的定價有很多因素在裡面,比如諮詢師覺得這個價位是否能有客戶,覺得自己的服務應該值多少錢,自己認識的別的諮詢師收多少錢,自己所在的平台一般都收多少錢,等等。

也有些諮詢師是掛靠機構的,機構負責招客戶,那麼他們的諮詢費里,有相當一部分是機構的分成。

完全靠網上掛牌,全職做諮詢養活自己的諮詢師,收費都比較低廉,畢竟這樣更容易找到諮詢客戶。

但這個價格,是否跟質量掛鉤,是沒法判斷的。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的思維,不完全符合這個市場。我見過收費1000的水平很差的諮詢師,也見過收費300的非常有效的諮詢師。都有。因為行業的特殊本質,所以也並沒有國家認證收費機制之類來監管確認。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消費者只能自己碰運氣。很多平台上的口碑也不可盡信,一來和客戶的具體問題,及本身素質有關,二來有的諮詢師也比較會管理自己的評價,所以作為咨客(來訪者),口碑信息也需要自己判斷一下。

美國的心理諮詢第一次都是免費的,以便於客戶挑選。但國內也這樣做的話,難以想像會是什麼結果。美國的心理諮詢師,很多也是進入醫保網路的,所以對於咨客(來訪者)來說,並不是很大的壓力。相信未來國內也可以,但目前很遺憾還是不在保險範疇內,而價格的無序,也相當程度造成了服務質量問題。


非常贊同上面的回答。想再補充一些,是關於諮詢師承擔的風險問題。風險也是成本的一種。諮詢師承擔的風險比通常人們認為的大許多。先說來訪者自殺自傷的風險。諮詢師的一項工作是對來訪者的診斷評估。部分來訪者存在自殺自傷的風險。對於這一部分來訪者,諮詢師的處理方法各不相同。有些建議去專科醫院住院,將風險轉加給醫院。有些與來訪者簽署協議,還需要與來訪者家人溝通。但不論怎麼處理,一個諮詢師的來訪者依然有可能在諮詢關係存續期間自殺。而來訪者家屬對這類時間的處理方式也不同。現實中存在一種情況,雖然不多但確實存在,一個諮詢師的來訪者自殺,家屬將諮詢師告上法庭,要求巨額賠償,諮詢師敗訴,身敗名裂,傾家蕩產。這種概率很低,但也需要考慮在成本當中。諮詢師不同於醫院的大夫,有了醫鬧醫院是醫生們堅強的後盾。一個諮詢師遇到這種狀況,單槍匹馬難以應對。另一種情況是在諮詢過程中受到攻擊,騷擾,殺害。這種情況比較極端,但也確實存在。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來訪者不遠萬里到大城市去做心理諮詢這個舉動?
如何應對焦慮與拖延?
針對災後救援隊隊員們的心理干預有哪些?由誰負責?
心理諮詢師在與來訪人交談之後是怎麼把自己抽離出來?
抑鬱,自閉,失眠該怎麼辦?

TAG:心理學 | 心理治療 | 心理諮詢 | 心理健康 | 心理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