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芝麻信用滿650分ofo免押金?


It"s just begining. Better trust better society.

ofo引入芝麻信用啟動免押金租車後,將新用戶開通時間從10分鐘降到1分鐘,老用戶更是只要幾秒鐘就可以騎車。Ofo官微表示,押金從來不是一種商業模式,將推進共享單車行業標準的建立。

押金模式也嚴重影響用戶體驗,一方面佔用用戶資金,用戶會擔心退押金遇阻、擔心押金安全,成為阻礙發展新用戶的阻力,另一方面,押金模式下一個新用戶從下載APP到可以騎行,大概需要10分鐘時間。冬日寒風中,或者上下班趕時間的時候,這個時間還是挺長的。

雖然押金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但是在以前,單車企業卻不得不收,因為押金被認為是約束用戶規範使用自行車最有效的措施。

如今,芝麻信用為共享經濟提供了解決方案,這種基於信用的先享後付模式,也讓用戶感受到「被信任」的正能量。

來自永安行的數據顯示,作為全國性的自行車企業,通過免押模式服務的8500人次里,違約次數只有50次。事實證明,在一個良好的信用體系里,人們都十分珍視自己的信譽,違約率反而大大下降。

可以說,作為行業最大企業之一的ofo開始免押金模式意味著一種行業範式的普及和標準化:不靠押金形成的押金池來做收入或者盈利,而是讓利給用戶,用信用免押的模式回歸單車、共享經濟的本質。


我覺得ofo單單針對摩拜的大本營上海免押金就是在叫板摩拜,ofo在賭摩拜由於成本等原因不敢免押金,這樣就會有一部分用戶退掉摩拜押金綁定ofo,那麼就會刪掉摩拜的app,刪掉想裝上就難了,這樣自然會有用戶流到ofo,在這個時代,用戶就是爸爸,流量就是一切。

以上海為模版,ofo會衡量免押金帶來的利弊,一旦利大於弊,就會迅速推廣。

其實對於個人來說,跟信用相比,299塊錢還真的算不了什麼,但是押金也是摩拜一個龐大的資金引擎,因為一個城市的註冊人員遠遠比投放的自行車多吧,ofo也是,只是這個資金來源沒有摩拜的影響大,要不要也免押金我還蠻期待看摩拜下一步怎麼走了,希望有些有趣的路子。

之前還只是免費騎行、充值送錢,現在已經上升到戰略高度,雙方過招都是有來有往,越來越精彩了,瑪德千萬不要學滴滴快的優步搞到最後合併了,那樣多沒意思!

----------------------------3.21----------------------------

其實摩拜也有小動作,我發現微信小程序支持摩拜了,那我就再說點對於他們是否會合併的看法:

其實現在這麼多共享單車沒有哪一家敢拍著胸脯說他們盈利的,因為他們現在也找不到盈利點,指望用戶騎行帶來的收益根本抵不上成本、損壞和人工,所以啊網上很多人說共享單車就是大忽悠,遲早是完,還能跟你講數據,把我上面說的那幾樣擺出來然後列個標題「xx月共享單車必死!」。那請問為什麼很多風投還都來搶這塊「香餑餑」,是別人的風控團隊沒有你專業?還是別人的CEO都是大傻子?

在我看來就是兩點,創新和用戶。毫無疑問共享單車絕對算一個高度較高的創新點,在大眾創業的時代起碼以我的水平我從來沒有想過自行車可以做成這種模式,甚至一出來的時候,大家立馬就將其與政府有樁的單車進行對比,覺得政府的自行車完全是花架子、擺設。由於共享單車在某種程度上確實解決了最後幾公里的出行痛點,所以某種程度上只要是不自己開車出行大概率都會用到共享單車,所以這個用戶量蹭蹭的坐火箭一樣就上去了,有的人覺得這共享單車的用戶量沒有解決上面所說的幾個根本的成本問題啊,開始我也這麼想,這不,你看摩拜和ofo開始搞小動作了,微信小程序支持摩拜了,以後你騎著摩拜的車,扣微信錢包的錢,你的信用自然被共享給了微信,這不就是一個小的生態鏈嘛,即增加了打開微信的頻率,又方便的實現了共享單車的功能,ofo支付寶650分以上免押金也是同樣的道理,這種生態圈也是現在互聯網的趨勢,不然怎麼能叫「互聯」,這也算他們在找尋盈利點的一種探索。比如說廣告也可以是他們的切入點,只是現在共享單車競爭的太激烈,他們不敢在這上面下功夫怕引起用戶的反感,所以最終回歸到我最開始回答的他們會不會合併?我個人覺得是有可能的,而且可能性很大,因為共享單車做到就是那麼多的功能,會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而趨同。

你看摩拜2.0以後成本越來越低,也越來越向普通自行車靠近,遠沒有第一代那麼的「互聯網風」,而ofo也意識到密碼鎖的BUG,所以他們也研究了智能鎖,但是ofo說他們不會引入GPS,因為成本太高,不利於他們快速擴張,最後的產品肯定都是在用戶體驗和價格之間均衡,既能快速擴張又有不錯的體驗,所以開始兩種風格極其迥異的共享單車的差異會越來越小,那麼如果趨同質化了,合併是遲早的事。第一,合併之後就不需要惡性競爭了,你看最近摩拜和ofo都是整周整周的免費啊,這都是錢啊。第二,合併後它們的技術共享很快就會實現我上面所說的達到價格和體驗之間的平衡。第三,而且合併之後這兩家會蠶食極大的市場份額,其它的共享單車多半要麼被收購要麼淹沒在這大潮中。第四,很重要的一點,從滴滴快的開始,互聯網幾大巨頭就互相交叉投資,導致滴滴快的合併後,微信和支付寶都直接支持滴滴服務了,放到現在的摩拜和ofo上也是極其的相似,不知道幾家互聯網巨頭和風投公司都暗地裡「勾搭」多少次了,如果最後摩拜和ofo合併了,那麼就是說只要中國出現了互聯網巨頭的苗頭最後可能都是走進這個模式,細思極恐。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不成熟的看法,請大神拍磚輕點。


這個只有在上海吧


其實事實是650並不能免押金,而是免除部分押金,商家玩文字遊戲永遠那麼666。。


為什麼我的沒有免押金,押金還從99長到199???忽悠人的企業呀!!!!


可是還是有很多人用自己的鎖把車鎖上(手動攤手)


支持,這才是對社會的推動;比某某說失敗了,就是做公益強多了。我很好奇,沒有了押金,怎麼創造利潤?


這個出來後的幾個月,一次急需用車的需求讓我第一次使用共享單車,當時我的芝麻信用750+,都可以看老司機開車的賬號,然後我按照圖中說的支付寶掃一掃免下載就交了押金。


五一節我騎車抽獎,抽到一個小米充電寶。一直沒有給我,我打電話,敷衍說是小米沒貨了(這是什麼理由?)當我六月份打電話就打不通了,不是沒人接,是打不通。這件事讓我對ofo很失望,一個這麼大的公司不講信用。但為了出行方便,雖然一直都騎摩拜,我都一直沒退押金。但不久前說全國二十多個城市免押金騎行,我就把押金給退了。然而那二十多個城市並沒有成都(好歹也算一線城市了居然沒有)押金也漲到了199.這次我徹底失望了,皮卡丘也挽回不了我。


很好啊,讓信用成為有價值的東西,多了應用的場景。


處女答,先匿了簡單說說,一會兒有事回頭再補;

利益相關:押了299,並充100+送110的北大認證摩拜粉(優惠價不漲夠騎n年,n足夠大到可以讀個生物PhD了);

我個人希望ofo迅速繳槍投降,減少不必要的資本損耗,同時減少對北大創業團隊這一標籤的侮辱。

簡單說,ofo的套路就是鋪,人海戰術;車成本低,數量多,輕便好騎是明顯的優點,所以網友紛紛表示支持小黃車;

但是,呵呵。作為一名北大人,看著ofo一點點兒起來的,我想說:ofo從一開始就沒有商業模式,到現在還是沒有

朱嘯虎說算算賬就明白,3個月就回本剩下都是盈利;但是看看ofo這耗損率、私用破壞現象,看看北大每個門口早7晚11攔住單雙號限行的大爺大媽、開著電動三輪的調度、維修工,我懷疑他這些沒算清楚(當然他去年還說單車大戰3個月就會結束,攤手...)。

另一邊摩拜最近一系列動作倒是終於打出了一點兒優勢;

面對監管的跟上,社會(輿論)對亂停放不滿的增加,摩拜先是利用硬體優勢祭出「紅包車」,說是幫助調度,實際上主要針對違停,對政府也算有個交代;然後抱大腿微信小程序,降低使用門檻

這兩招ofo無法效仿,於是ofo尷尬了。尷尬之後必須要想出對策,就像上次應對摩拜單車開學季直接通過北大校園打入北京市場一樣,ofo又想出了一個爛對策:進一步發揮自己唯一的優勢,繼續降低使用門檻;同時,遵循敵人大腿的敵人就是自己的大腿,投向了阿里。

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這是一個爛對策:

1、眾所周知,押金是共享單車很重要的一個資本,現在這個資本減少了。雖然信用650的人有多少、有多少ofo潛在用戶有這麼多信用、信用650+已交押金的人有沒有辦法退押金,我不知道,所以不好去衡量其負面影響有多大;但是無限制的降低使用門檻不一定是好事,影響用戶群體和商業模式(因為沒有所以我也不好噴);

2、現在可以用支付寶App直接掃+騎,ofo當年廢了半天勁要從微信服務號里跑出來,現在又要跑進支付寶App里去?只能說這一步戰略上不明智,也不優雅;而摩拜和微信的合作,降低了需要下載App的用車門檻,利用微信錢包支付,某種角度上也算降低了支付門檻,損失了一部分流量,補了兩個短板,值了;

3、ofo這個合作對支付寶來說,接入了掃一掃流量,調用了芝麻信用;摩拜的合作對微信來說,接入了掃一掃流量,推廣了大寶貝小程序;個人感覺,平手,甚至微信更划算;一個是支付寶留宿的路人,一個是微信認的乾兒子,大腿的扶持程度想必也是不一樣的了;

好多人說摩拜該怎麼辦;ofo單車成本小於押金,摩拜單車成本大於押金,兩個從來都不是一個套路,更不是一個商業模式,所以,摩拜肯定不會降/免押金;那麼要怎麼辦呢?

抖個機靈,摩拜的對策就是直接把摩拜信用分接入芝麻信用,增加摩拜信用就能增加芝麻信用,分分鐘我就可以又騎摩拜又能免押金騎ofo了;支付寶願不願意?那就要看支付寶對摩拜用戶數據+GPS數據價值的判斷了,我若是支付寶肯定是願意的。真正的對策,是對自己的利益的增加&>自己對合作方&>對手對合作方&>對手,甚至對對手也是增加利益;

既然說了這麼多,恨鐵不成鋼一下吧:某些創始人啊,sometimes拿衣服,說話還是要注意一點兒的,什麼「知道怎麼賺錢就不需要融資」啊,什麼「大不了就做公益」啊,既沒有經濟學常識也對不起投資人,情何以堪;別個創始人沒有商業模式都還沒說這話呢(雖然他們說過「最開始想把自行車鎖的鑰匙藏在一個地方然後發消息讓你們找」這種...想想也就算了求別說出來...嗯)。


信用。


ofo是想一條路走到黑,作為消費者,我是強烈支持的,反正又不用押金,還能隨隨便便領他幾十天免費,美滋滋。

不過從長遠來看這種模式是無法持續的,就像滴滴等打車軟體剛出來的時候一樣,那時候新註冊的用戶一大把的優惠,現在用戶飽和以後,轉向盈利,自然沒有那麼多了。所以ofo這樣搞只有兩種結局,要麼用戶飽和逐漸減少補貼,要麼玩到沒錢被迫取消補貼。


推薦閱讀:

Uber 的車費定價體系是否可以作為一個好的「有效市場」概念的案例?
Airbnb 如果通過收購小豬短租進入中國在線旅遊市場,會威脅到攜程嗎?
最近出現了幾個互聯網租衣的應用,基本分兩種日常類服裝(包月型);主打輕奢型(按次出租),哪個更有前途?
到底應不應該成為一個Airbnb的房東呢?
如何看待「共享經濟」?

TAG:支付寶 | 分享經濟 | 芝麻信用 | ofo小黃車 | 共享單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