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沒有娃娃兵的存在?

在很多電影的鏡頭當中都有娃娃兵的存在,國慶大片湄公河行動亦是如此,那麼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國有可能會培養娃娃兵嗎?並且目的與用途是什麼?


說沒有的都是臭五毛(誤)!其實中國軍隊為了避免計算機系統遭到敵方打擊之後失效的問題,專門培養了一支珠心算隊伍,算是「娃娃兵」的一種吧。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珠心算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珠心算隊成立於1994年11月6日,隊員年齡最小的9歲,最大的15歲,是解放軍隊伍中年齡最小的服役軍人。創造了世界和國家珠心算所有項目最高紀錄,並打破吉尼斯世界珠心算紀錄。人們把這支隊伍稱作「珠壇夢之隊」,國外有人稱之為「東方神話」、「東方魔法」。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珠心算隊曾先後在浙江、吉林、黑龍江、湖北等地特招第一、二批隊員,大部分隊員離開該隊考入大學。為了珠心算隊的長遠發展,該隊於2003年6月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招收第三批珠心算隊員。

招生工作由當地珠算協會推薦,家長、學生自願申請,並根據報名條件篩選後確定進入初試名單,然後由家長送孩子到該隊集中參加初試(由該隊所在系主要領導全場監督,珠心算教練主持考試),再由該隊所在系委派珠心算教練和一名幹部到人選複試的學生所在學校進行全面考核後報學院領導批准。最後確定珠心算預備隊員。預備隊員在接受試訓合格後將轉為正式隊員。

這可是算軍齡的啊,等他們退休了軍齡得多少年orz......


看來要暴露年齡了

在我的小時候有一部和《西遊記》齊名受歡迎的電視劇,名叫《少年特工》。

(80後回憶90年代一定有這四大名劇:《西遊記》、《新白娘子傳奇》、《小龍人》、《少年特工》,除了《西遊記》全部誕生在1992年。)

記得不?

有記得的不?

全家福,80後童年的偶像們

還沒想起來?主題曲能不能喚醒你的回憶??

主題曲

《祖國的呼喚》

手握衝鋒槍,身著迷彩裝

今天的紅領巾,明天的特種兵

勇敢機智,忠誠無畏

勤奮學習,刻苦鍛煉

只要祖國一聲召喚

我們就築起新的長城

只要祖國一聲召喚

我們就築起新的長城

啊……

我們是跨世紀的新一代

啊……

我們是祖國的英才

只要祖國一聲召喚

我們就築起新的長城

手握衝鋒槍,身著迷彩裝

今天的紅領巾,明天的特種兵

堅強的意志,卓越的膽識

超人的智慧,非凡的勇氣

只要祖國一聲召喚

我們就築起新的長城

只要祖國一聲召喚

我們就築起新的長城

片尾曲

《媽媽的太陽》

是誰說我是媽媽的希望

是誰說我是媽媽的太陽

春風春雨兒難忘

我不會忘了媽媽的衷腸

為她層層的白髮我去站崗

為她慈母的心愿我去守邊防

媽媽,媽媽

我是你的希望

媽媽,媽媽

我是你的太陽

是媽媽送我走上戰場

是媽媽教我扛起鋼槍

走遍天涯海角我不會忘了媽媽的忠腸

為她層層的白髮我去站崗

為她慈母的心愿我去守邊防

媽媽,媽媽

我是你的希望

媽媽,媽媽

我是你的太陽

你的太陽

想回顧可以來看下90年代初期80後少年們的生活

優酷鏈接:少年特工第一集

當年火的不成樣子,後來應該就是意識到這是「娃娃兵」,不合國際潮流,於是基本不再播放不再宣傳。


廣義上來講,文工團的小學員以及各八一隊的小運動員,因為他們都屬於特招入伍,所以也可以算作是「娃娃兵」。

例子:

金星,1967年生人,1976年(時年9歲)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前進歌舞團,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戰士。

按照她的回憶,當年他(男性)在軍區歌舞團里也需要參加常規軍事訓練。


美帝也有少年兵,瞞報年齡入伍的,最後強制退役了。

少年兵這種東西本來就不對,就像為了充饑把種子吃掉一樣,老毛子在列寧格勒被圍困到餓死不少人也沒動列寧格勒儲備的種子。兒童就是一個民族的種子,如果他們被打完了,那這個民族真的就是不復存在了。

只有自覺看不到明天的太陽的政權才會把兒童送到第一線。比如希特勒和日本,他已經知道就算投降這個政權無法再維持下去了,所以才大量動員少年兵,讓自己的民族為政權陪葬。


首先聲明,有些人你看完答案再噴!我沒有否認國共雙方有娃娃兵的行為!我否認的是,是國共雙方的軍隊里的娃娃兵像非洲黑人一樣隨便抓小孩打一頓給條槍就送上前線!對有些人的智商實在無語。有人又拿抗戰內戰的時候小孩從軍說事兒,情況一樣么?那個年代的娃娃兵是政府抓來的還是政府動員的?別胡扯了,連國民黨抓壯丁都不抓小孩兒,抓來也沒用,體力根本跟不上戰鬥強度。之所以國共雙方都有那麼多低齡娃娃兵,是因為國破家亡,小孩兒根本無法生存,運氣好的遇到了隊伍,就被隊伍帶走了,給口飯吃,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洗洗涮涮幫個廚,也算是同情心。雙方軍隊對同胞孩子的同情心就被你們這幫雜碎自己腦補出來是抓娃娃兵?跟黑人那樣抓個小孩打一頓給條槍就趕上戰場一樣么?還小兵張嘎是特種兵,某些人的豬腦子腦補的邏輯還真是神奇,小兵張嘎哪一次真正參加了尖刀行動?都是溜達著玩順便打聽一下消息,繳獲胖翻譯的槍那次還有羅金保跟著,這管這叫特種兵?你們家特種兵出門偵查上級還得給你配個老兵油子當保鏢?按你這麼說,共產黨的兒童團,國民黨的童子軍都是娃娃兵了!腦子是個好東西!很多人提到國民黨抓兒童去挖戰壕,所以這些兒童是工程兵,這個邏輯多可笑我不說了,這些孩子挖完戰壕就被趕走了,而且,不要YY挖戰壕就是靠近前沿,靠近前沿的地方你是抓不到老百姓給你挖戰壕的,都跑光了,更別說小孩了,還一抓抓那麼多,如果國民黨的基層組織有那麼牛逼,也就不用抓小孩挖戰壕了,那都是預築工事,離真正的前線遠著呢,你可以說國民黨操蛋抓小孩挖戰壕,但是你不能說他抓小孩挖戰壕就是把小孩送上前沿送死。至於共產黨娃娃兵的問題我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有人非要拿長征說事,長征已經連根據地都沒了,哪裡來的前方後方,隨時都投入戰鬥,而且這些孩子在部隊並沒有受虐待,也不是被抓來的,都是孤兒跟著部隊走了有口飯吃,平時就是跑腿或者幫廚,部隊里的長官還要負責他們的飲食,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還要想辦法給他們弄點肉吃,綁了個地主的兒子當肉票,結果人家爹根本不相信共產黨你會殺了我兒子,最後沒轍沒轍用扁擔挑到陝北,還培養成了高級軍官,這種劇情這跟非洲那幫人一樣?


如果以12歲以下、直接參与戰鬥來判斷是否有娃娃兵的話,中國確實沒有。即使是相對緊張的大三線備戰時期,娃娃們大多也是12歲以上,而且通常是警衛員、通信員、衛生員等相對比較安全的崗位。

但如果以16歲以下,擁有正式軍籍管理備案來判斷的話,則確實擁有很多「娃娃兵」,而且這些娃娃兵不是文藝兵等樣子兵,是正經接受正規軍事訓練、並有特定專業方向的職業軍人。

國內有一種不公開的少年軍校,招收背景可靠家庭出身的子女,我知道的最小的有12歲,進入學校後是正規軍事化管理,根據年齡不同有不同階段的軍事專業課程,其他的文化課程方面與正規初高中一樣,甚至會組織參加正規高考——通常他們的成績也不錯。根據分配方向的不同,有的可能在軍校畢業後進入正規高等學府走技術路線,畢業後直接進入軍隊技術部門;有的會直接下放基層部隊參加實際軍隊生活,所有任務、內務、執勤等與普通義務兵一樣,但他們可以去更敏感的部門工作甚至成為領導。個人的發展選擇在軍隊系統里是完全尊重個人意見的,所以也有畢業後脫離軍隊的。

——————————————————————————

答案有錯誤,請參見包圓圓的回復。


呵呵呵呵誰說沒有,少共國際師。

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由一群平均年齡不到18歲的青少年組成的武裝部隊。與其他國家的青少年組織戰時只參與後勤、游擊等工作不同,這支存在僅18個月的由「紅小鬼」組成的部隊,經歷了短暫而輝煌的戰鬥歷程。在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初期,「少共國際師」部隊官兵表現出年輕人的朝氣和戰鬥精神,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英勇戰鬥,屢建奇功,為紅軍戰略轉移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相關史學研究或權威報刊登載的文章中,關於「少共國際師」組建與編成等一系列問題,說法常常不一致,即便有研究者先後對一些問題進行過考證【石軍:《「少共師」若干史實的考證--我的幾點管見》,《黨史縱橫》1994年第12期;李家福:《也談「少共國際師」--兼與方培虎同志商榷》,《黨史博採》(紀實)1996年第9期;李樹增、曹廣錄:《也談「少共國際師」--兼與方培虎、李鏡、朱仁學同志商榷》,《西安政治學院學報》1999年第3期。】,但並未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為此,筆者在查閱大量權威歷史文獻基礎上,考察了「少共國際師」幾個實質性問題,得出了相關的研究成果,敬請方家教正。

一、關於「少共國際師」的成立時間

1932年12月,國民黨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調集近4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發動了第四次「圍剿」。1933年2月8日,中共蘇區中央局作出《關於在粉碎敵人四次「圍剿」的決戰前面黨的緊急任務決議》,要求「最大限度的擴大與鞏固主力紅軍,在全中國各蘇區創造一百萬鐵的紅軍,來同帝國主義國民黨軍隊作戰」【原文無時間。蘇區中央局《鬥爭》1933年7月25日第19期登載的1933年6月6日《蘇區中央局關於擴大紅軍的決議》中說「自今年二月中央局正確的提出了『創造一百萬鐵的紅軍,來同帝國主義國民黨軍隊作戰』和『動員所有模範營[隊]模範赤少隊整營整團加入紅軍去』的任務(見中央局2月8日緊急決議)」。據此判定緊急決議時間應為「1933年2月8日」。】。1933年5月中旬,在江西宜黃縣西南紅軍總部駐地舉行的全軍青年工作會議上,紅軍總政治部向中央提出了建立「少共國際師」的建議【參見蕭華:《中國青年的燦爛花朵--回憶「少共國際師」》,《艱苦歲月》,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第94頁。】。5月17日,時任中共少先隊中央總隊部總隊長王盛榮向少先隊發出迅速完成組建「少共國際師」的號召參見《紅色中華》1933年5月17日,第80期。。5月20日,少共蘇區中央局作出創立「少共國際師」的決定:「為完全徹底的粉碎四次『圍剿』,須要更快的完成擴大一百萬鐵的紅軍的任務……少共中央局決定由江西徵調四千,福建徵調二千,閩贛徵調二千,到今年『八一』節為止,完成『少共國際師』」【《少共蘇區中央局關於創立「少共國際師」的決定》,《建黨以來重要文件選編(1921-1949)》第10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212頁。原載1933年5月21日出版的《青年實話》第2卷第16期。】。23日,少共(青年團)中央局發出指示信,要求少共江西、福建、閩贛省委抽調優秀共青團員、少先隊隊員組成3個軍區少年先鋒團【參見《紅色中華》1933年6月29日,第89期。】。6月6日,中共蘇區中央局作出《關於擴大紅軍的決議》,強調必須執行中央局2月8日緊急決議中提出的「創造一百萬鐵的紅軍,來同帝國主義國民黨軍隊作戰」和「動員所有模範營模範赤少隊整營整團加入紅軍」,提出要通過「徹底解決土地問題」、「徹底實行優待紅軍條例」、「加緊政治動員」、「採用突擊方式以擴大紅軍」、「有計劃的領導和動員赤少模範隊整個組織加入紅軍」等措施,完成「創造一百萬鐵的紅軍」的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沿革 綜述(1)、文獻(1)》,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第761頁。原載《鬥爭》1933年7月25日,第19期。】。6月下旬,少年先鋒隊中央總部在瑞金召開了江西、福建、湘贛、粵贛等省和邊區的少先隊隊長聯席會議。朱德總司令親臨大會講話,他分析了國際國內政治形勢和根據地面臨第五次「圍剿」的嚴重情況,闡述了動員青少年積极參加「少共國際師」的迫切意義,號召團和少先隊的幹部、團員和少先隊員踴躍參軍,用武裝上前線的實際行動,保衛土地革命的勝利成果,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黑暗統治【參見李鏡:《儒將蕭華》,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8年,第83頁。】。6月30日,中革軍委決定,自1933年起,每年「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參見《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沿革 綜述(1)、文獻(1)》,第771頁。原載《紅色中華》1933年7月23日,第95期。】。為了在「八一」前完成創建「少共國際師」的任務,反「圍剿」主戰場--中央蘇區江西省興國縣長岡模範鄉幹部「日著草鞋去辦公,夜打燈籠訪貧農」,深入到廣大鄉村挨家挨戶做宣傳發動工作,用自己的模範行動,組織青少年積極報名參加紅軍,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少共江西、福建、閩贛省委在「八一」前如期完成兵員徵集任務【參見《紅色中華》1933年8月1日,第98期。】。

8月5日,「少共國際師」成立大會在博生(今寧都)縣跑馬場召開,中央軍委會代表王盛榮首先致詞,他略述了「少共國際師」成立的意義及任務,並代表中革軍委向「少共國際師」授旗。最後,江西省軍區政委李富春宣讀了朱德總司令、周恩來總政委的賀電。自此,集中了3個省少年先鋒團的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正式成立。【參見《少共國際師成立》,《紅星》1933年8月13日;《壯偉的少共國際師授旗典禮》,《紅色中華》1933年8月22日,第104期。】

9月3日,即第19個國際青年節,經過一段時間緊張訓練的「少共國際師」在成立地舉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師大會。大會宣讀了周恩來代表中革軍委發來的賀電。隨後,新任「少共國際師」 政委蕭華作了具有強烈鼓動性的講話:「我們就是『少共國際師』,今日在博生正式宣誓。整裝待發要出征,粉碎敵人『圍剿』莫延遲。我們都是青少年,願把熱血染紅旗。」【李鏡:《儒將蕭華》,第89頁。】隨後,全師官兵高唱《少共國際師出征歌》:「我們就是少共國際師,九三日在江西誓師出征去……」【《少共國際師出征歌》由時任中華蘇維埃少共先鋒隊中央總隊部副總隊長兼總訓練部長張愛萍所作。參見《神劍之歌--張愛萍詩詞、書法、攝影選集》,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開赴前線。

二、關於「少共國際師」編製的沿革

「1933年6月初,紅一方面軍部隊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整編,取消了軍一級編製,將小師小團擴編為大師大團。」整編後,「部隊轄第1、第3、第5軍團和由12軍改編的獨立第1團。其中,第1軍團轄第1、第2、第3師,共9個團;第3軍團轄第4、第5、第6師,共9個團;第5軍團轄第13、第15、第34師,共9個團。」【《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沿革 綜述(1)、文獻(1)》,第40頁。】其中的第15師,是專門為稍後成立的「少共國際師」而預編的,但人們一直以稱「少共國際師」為榮。

「少共國際師」組建時,轄第58、第59、第60團,部隊歸紅一方面軍總部直接指揮。軍委會代表王盛榮8月5日在成立大會上宣布:「少共國際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XX軍團第XX師(即紅5軍團15師,作者判斷)【《壯偉的少共國際師授旗典禮》,《紅色中華》1933年8月22日,第104期。】,所轄三個團隨後也分別改成了第43、第44、第45團【《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沿革和各級領導成員名錄》,軍事科學出版社,1990年,第70、76、82頁。】。8月15日,紅一方面軍下達行動任務命令,紅15師(少共國際師)為總預備隊。【《朱德年譜(1886-1976)》,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347-348頁。】

9月4日,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紅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楊尚昆向軍委呈報請示:「擬調蕭華任十五師政委,馮(馮文彬,作者注)任政治部主任。」【朱德、周恩來、楊尚昆給軍委的《關於十五、十九師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的任命》(1933年9月4日),中央檔案館藏,檔案號33-22。】1934年5月15日,軍委電令「少共國際師」(紅15師)改隸紅1軍團領導【參見《彭紹輝日記》,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第7頁。】。

「少共國際師」開赴戰場後,官兵們在將軍殿、團村、大腦寨、驛前、廣昌、石城等地,進行過幾十次戰鬥,仗仗打得殘酷壯烈。然而,持續一年多的激烈戰鬥,部隊傷亡嚴重,由成立時的八九千人【參見《紅色中華》1933年8月22日,第104期。】銳減至不到三千人【參見《彭紹輝日記》,第63頁。】。

1935年2月9日,中央紅軍長征轉移到雲南扎西。經過幾個月的長途行軍和連續作戰,紅軍戰鬥人員銳減,儘管各軍團、師、團、營、連的番號依然存在,但是,有的軍團實際兵力不到以前的一個師,有的師的實際兵力不到以前的一個團,有的連隊才幾十個人。為了提高部隊機動作戰能力,中革軍委決定在組織上對中央紅軍進行整編,精簡機關,充實戰鬥部隊。2月10日,中革軍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來、王稼祥簽署《關於各軍團縮編的命令》,全軍進行整編。【《關於各軍團縮編的命令》,《周恩來軍事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73頁。】其中,包括「撤銷紅軍第1軍團第15師,人員分別編入紅軍第1、第2師」【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沿革大事記(1)》,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第131頁。】。至此,「少共國際師」也就成了歷史名詞。

三、關於「少共國際師」領導人的變更

1933年8月5日「少共國際師」成立後,年輕的官兵們在師長陳光和政委馮文彬《紅色中華》1933年8月22日,第104期。的率領下,立即展開了緊張的軍政素質訓練。

但不到一個月,紅軍總政委周恩來命令當時正在前線的青年部長、年僅17歲的蕭華迅速返回總部談話,向他宣布了軍委的決定,準備任命他為「少共國際師」政委,並鼓勵他「年輕幹部帶年輕的兵,這樣的部隊更有朝氣」【參見蕭華:《憶周恩來同志對紅軍青年工作的關懷》,《解放軍報》1980年1月5日。】。11月6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5軍團政治委員朱瑞、政治部主任劉伯堅簽署命令,任命蕭華為第15師政治委員【參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五軍團委任令(政字第十一號)》,中央檔案館藏,全宗號351,1933年第23本,第163份(中央軍委各軍1933年卷40號)。】。由此,蕭華在成為「少共國際師」 第二任政委的同時,還成為了紅軍歷史上最年輕的師政委。該師首任政委馮文彬改任師政治部主任,首任政治部主任羅華明出任15師第45團團長(不久改任政治委員)【參見《壯偉的少共國際師授旗典禮》,《紅色中華》1933年8月22日,第104期。其中,「羅華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沿革大事記》(1),第74、79、85等頁中的記載為「羅華民」。】。

11月,陳光與吳高群對調工作,陳光任紅2師師長,吳高群任「少共國際師」師長參見黃瑤:《名將陳光的一生》,《軍事歷史》2007年第5期。。12月12日,在黎川東南的團村戰鬥中,吳高群被炸成重傷,不幸於24日犧牲,年僅23歲。吳高群殉職後,原紅7軍團參謀長曹里懷被任命為「少共國際師」師長。【《幹部履歷表--曹里懷檔案正本》,存總政治部檔案館。】曹里懷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後,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到「少共國際師」之前,曾在紅軍大學學習。

1934年5月,紅5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政委朱瑞向周恩來等紅軍首長提出建議,擬調彭紹輝任15師師長,李槐(曹里懷,作者判斷)任軍團參謀長【董振堂、朱瑞:《擬紹輝任十五師長李槐任軍團參謀長》,中央檔案館藏,檔案號502-3-66-4。】。隨後,紅9軍團第34師師長彭紹輝成為「少共國際師」第四任師長【《彭紹輝日記》,第2頁。】;6月,曹里懷到紅5軍團任參謀長【《幹部履歷表--曹里懷檔案正本》,存總政治部檔案館。】。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長征。「少共國際師」擔負掩護中央縱隊和殿後任務。在彭紹輝和蕭華的帶領下,「少共國際師」奮勇作戰,雖付出了慘重代價,但成功地實現了中央的戰略意圖。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隨著「少共國際師」撤編工作的展開,軍委對該師領導也作出了調整,彭紹輝調至紅1軍團司令部,任教育科科長。《彭紹輝日記》,第62頁。蕭華調至紅1軍團政治部,任組織部部長【《蕭華生平年表》,《蕭華畫集》,解放軍出版社,2011年,第302頁。】。政治部主任馮文彬調至紅1軍團政治部,任組織部副部長兼巡視團主任【《彭紹輝日記》,第63頁。】。「少共國際師」的撤編等善後工作,則由末任政委羅華明負責。之後,他調至紅5軍團破壞部任部長。

「少共國際師」是一支由「紅小鬼」組成的部隊,從1933年8月5日成立,到1935年2月10日撤編,雖僅存一年半時間,但經受了殘酷戰爭的考驗,既為中國工農紅軍書寫了輝煌篇章,同時也為黨和人民軍隊培養鍛造了一批棟樑之材。新中國成立後,他們中有的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有的擔任中央國家部委領導,而更多的是供職於人民軍隊,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本文作者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學員一隊軍事歷史專業碩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紅小鬼不就是娃娃,

長征隊伍里有一群特殊分子,他們是九到十七歲的少年兒童,被大人親切地稱為「紅小鬼」。

他們也跟成年人一樣,以難以想像的成熟和堅定,走完了艱險的長征路。

有許多文獻和歷史圖片,記錄了這些「紅小鬼」的活動。新中國成立後,他們也經常成為藝術家們創作長征題材藝術作品中的經典形象,這也使得他們的光輝形象被更加直觀和立體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歷史文獻和著作里的 「紅小鬼」

紅軍衛生隊里的小護工

在徐特立撰寫的《長征中的醫院》一文,詳細而生動地描述了長征中的特殊分子——「紅小鬼」。徐特立指出:「醫院的看護,大部分是兒童,其中有些青年,數量很少。」根據徐特立的敘述,這些作為看護的「紅小鬼」們照顧傷病員的工作並不容易。長征途中,除了跟部隊晝夜行軍,每到宿營的時候,「紅小鬼」們需要馬上去找門板乾草,為傷病員準備休息的地方。在文中,徐特立用疼愛的語氣描述了這些可愛的「紅小鬼」們的工作狀況:「我們行軍大部分是強行軍,醫院也是一樣。每日到達宿營地,看護馬上就把自己的包袱、乾糧袋、雨傘,向地上一丟,或迅速的掛在壁上,飛跑的去找門板,找禾草,替傷病員開鋪,恐怕慢了一點,門板被別人搬去了沒有了。看護雖然是兒童,他們的腳特別長跑步特別快,因為遲慢了工作,就要遭失敗。眼睛也特別銳敏,將到宿營地,眼睛四射,路上經過的禾草門板,一根一塊,都反映在他們的眼睛中。」

從徐特立的描述中可以得知,「紅小鬼」年齡雖小,但他們在長征路上並不是簡單地跟著部隊長途跋涉,而是在行軍的過程中要完成各種各樣的工作。

還有一些文獻資料,是「紅小鬼」們的回憶文章。嚴朝維撰寫的《紅小鬼和「紅小鬼營」》提到,「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八十八師,在長征途中曾有一個由五六百名少年組成的戰鬥集體,它沒有正式名稱,沒有正式番號,人們管它叫『紅小鬼營』。當時我是這個集體中的一員,雖然這個組織僅僅存在三四個月,但在我腦海里一直難以忘卻。」實際上,根據相關資料,最早到達陝北的紅二十五軍絕大部分是十二三歲到十七八歲的青少年,還有少數八九歲的小娃娃。

「紅小鬼」們年紀雖小,但他們的革命信念是堅定的,在艱苦卓絕的長征中,很少有人動搖。這是因為他們「深深相信,只要有紅軍存在,就一定有我們這些娃娃兵。」正是在這種堅定的革命信念的支撐下,「紅小鬼」們頑強地完成了艱苦卓絕的長征。

參加過長征的「紅小鬼」楚今白

在1937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我們同樣看到了「紅小鬼」的身影。他專門用一節《little red devils(「紅小鬼」)》描述了他在陝北見到的「紅小鬼」,尤其是參加過長征的「紅小鬼」們。在採訪過程中,一個小號手給斯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諾在文章中記述,在邊區,「在每一個紅軍駐地里都有一個少年先鋒隊『模範連』。他們都是十二歲至十七歲之間的少年,他們都來自中國各地,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像這個小號手一樣,熬過了從南方出發的長征的艱苦」。

斯諾還在文章中說:「少年先鋒隊在紅軍里當通訊員、勤務員、號手、偵察員、無線電報務員、挑水員、宣傳員、演員、馬夫、護士、秘書甚至教員!」書中還指出,「紅小鬼」們參加紅軍時年紀較小,「許多人不記得自己的父母是誰,許多人是逃出來的學徒,有些曾經做過奴婢,大多數是人口多、生活困難的人家來的,他們全都是自己做主參加紅軍的。有時,有成群的少年逃去當紅軍」。他還為我們留下了一張珍貴的「紅小鬼」照片,那就是參加過長征的「紅小鬼」——「山西娃娃」楚今白。

斯諾在書中介紹,這個「紅小鬼」綽號「山西娃娃」,是山西洪洞縣附近一個鎮子上的一個店鋪的學徒,因為受不了店主的打罵,從店鋪逃跑後,加入了紅軍隊伍。

「紅小鬼」留下的長徵文物

楊世才長征時留給母親的川陝蘇區布幣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有一件紅四方面軍「紅小鬼」楊世才長征時留給母親的川陝蘇區布幣。這件川陝蘇區布幣的幣值為三串,是在川陝蘇區流通的貨幣,在當時也叫「紅軍票」。

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奉命撤出川陝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前,楊世才的母親到部隊來看望他。母親臨走的時候,楊世才把一張在革命根據地使用的三串的布票子交給母親,讓她做回家用的路費。從此母子二人便失去了聯繫。直到1950年四川解放,楊世才開始尋找自己的家人。由於參加長征時只有十二歲,不知道他的家鄉究竟是四川省的哪個地方,後來通過熟人,才知道他的家鄉是四川省內江市一個叫楠木寺的村子。就這樣,離家多年的楊世才跟家人取得了聯繫。1950年12月,楊世才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楊世才的母親見到兒子後,激動萬分,她從家裡茅草房的牆縫裡,取出一個竹筒,裡面藏著的,正是楊世才長征出發前留給她的那張布幣。原來,楊世才離開後,她沒捨得用掉這個布幣,而是把它當作兒子參加紅軍的紀念品留了下來。國民黨軍來了後,她怕受牽連,就把布幣放在竹筒里,藏在了家裡茅草房的牆縫裡。十多年來,一想兒子,她就把這個布幣拿出來看看,一解對兒子的思念之情,看完之後又藏起來。沒想到,十多年後,她終於盼到了兒子回來的那一天。

後來,楊世才將這件飽含著母子親情的珍貴的布幣捐贈給了博物館。這件長征歷史文物,可以說是參加長征的「紅小鬼」留下的最為直觀、最為感人的「歷史遺存」。

館藏藝術作品中的「紅小鬼」形象

正因為「紅小鬼」們在長征時的大無畏精神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新中國成立後,這些「特殊分子」成為了藝術家們進行藝術創作的主題和對象。從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一批與紅軍長征有關的藝術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作品中都出現了 「紅小鬼」的形象。

《過雪山》 吳作人 1951年

1951年,吳作人為原中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創作了油畫作品《過雪山》。在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巍峨險峻、雲霧繚繞、白雪茫茫的大雪山上,紅軍戰士們正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手腳並用地努力向上攀爬。其中,一個背著糧袋、手拄一根棍子、腰裡掛著軍號的「紅小鬼」,正在回頭看他身後奮力向上攀爬的戰友們。在畫面的右下角,也可以看出一個「紅小鬼」正奮力從坡上向上攀爬的樣子。

《長征路上的宣傳員》 趙以雄 1959年

《長征路上的宣傳員》由趙以雄先生在1959年創作。雪山頂上空氣稀薄,地勢兇險,紅軍宣傳隊員們會喊著號子,唱著革命歌曲,給戰士們加油鼓勁。在這幅畫作的畫面上,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紅小鬼」宣傳員,正站在路邊鼓勵著艱難地爬雪山的紅軍戰士們。

《小號手》 肖璉、楊發育 1959年

1959年,肖璉、楊發育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革命史陳列創作了雕塑作品《小號手》。這一作品塑造了一個身著羊皮襖、腳穿草鞋的「紅小鬼」,一手叉腰、一手持號、鼓著腮幫子吹響軍號的樣子,表現了「紅小鬼」們朝氣蓬勃、充滿革命熱情、堅信革命將會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精神。

《紅軍宣傳員》 張照旭 1979年

1979年,張照旭也為博物館創作了雕塑作品《紅軍宣傳員》。這件雕塑作品表現了「紅小鬼」小宣傳員們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表明他們在艱苦的長征歲月里,仍然保持著不怕困難,積極樂觀的革命精神。(本文作者何志文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保管二部副研究館員,圖片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保管二部提供

歷史就是歷史你能否認嗎?一般影視劇是不說的,當年的潘東子就是紅小鬼



謝邀

題主大概不知道兒童團是什麼,也沒看過《小兵張嘎》一類我國電影。成年人不夠的時候自然會拿未成年人充數。我國目前還不斷的裁軍,成年人都用不完,至於上娃娃兵么?真打起仗來,規模大到成年人都不夠用的時候,你以為少先隊員就不用上了么?真是圖樣圖森破


12歲的國軍第14師42團上等兵


少共國際師戰功赫赫,指戰員平均年齡不到18歲,大批共和國開國將軍均出自其中,深受敵我雙方敬佩,如尋淮洲戰死之時,王耀武為不能一睹風采甚為惋惜。

有朋友提到兒童團,兒童團不是戰士,自然算不上。


嘎子哥?


你以為少先隊是怎麼回事?

你以為兒童團是怎麼回事?

好好,你都不知道。

小兵張嘎看過沒?


實名反對樓上多數嘴炮。

如果未成年人就等於題主所說的娃娃兵,那我告訴你,有,而且不少。

每年部隊都有很多15-17歲的未成年人入伍。我同年兵就有個16的。


作為一個80後,當年電視,電影,文學裡的娃娃兵,真是太多了!殺人就跟殺只雞一樣!實在是小意思!

小孩們對於 黃繼光,董存瑞一類高大上的英雄,也只是隨便看看,寫作文時,努力擠出幾個詞稱頌一下英雄。都是套路。

甚至還有點煩,因為學校經常組織去看這些「大人的英雄」,我們看過好多次啦!最討厭的是,還要寫議論文!最討厭議論文了!得搜腸刮肚想形容詞,又臭又長的。

還被組織看過《三大戰役》,小學生們看的滿臉懵逼啊!這都是誰啊?開的沒完沒了的會,都啥意思啊?不如地道戰有意思!

還有《毛澤東和他的兒子》,這個倒是能看懂。只是不明白為啥能演這麼長一個電影?兩三句就該說完了啊!死人超正常啊,嘎子電影里死了好多老鄉,不也沒啥。小孩思想單純。毛主席家出了烈士,多光榮啊!哭啥呢?當時我們還想,我爺爺奶奶咋不是烈士呢?後來我們就趁老師不注意,偷偷跑回家看動畫片了。

當時的老師也懶得講那麼多,只要求背生字。家長也沒文化,更是不會講~~~我們整日都是趕驢上磨,迷迷糊糊的。

各種兒童團,少先隊的主旋律電影就簡單明了,小英雄們化妝偵查,刺殺,爆破。等於是我們那個年代的007嘛!

《閃閃的紅星》有一幕,主角潘冬子趁著半夜偷偷潛進地主老財的卧室,用煤油燒死了他。當然,前面的劇情是,這地主是還鄉團的,殺了不少人。

當時的小學同學們只覺著解氣!爽!手刃仇敵!男子漢就該這樣!

潘冬子就是我們那個年代的春哥!鐵血真漢子!純爺們!

如果明天就發生戰爭,我們也不絲毫不介意燒死幾個敵人。

現在的影視劇不會再有這種畫面了,現在講究「政治正確」,不能有過分渲染暴力的場景,只有喜羊羊了。


少年兵,原本就不是一個健康、正常的國家和武裝力量里應該存在的。如今中國的常備武裝力量里已經不需要少年兵了。

現在的世界上能看到少年兵的都是一些極度戰亂的地區,比如非洲、中東、東南亞。其中又以各種毒梟、軍閥、反政府武裝里居多。用少年兵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好控制。

看到有拿少共國際師做例子的。他們跟現在的少年兵看起來很像,到本質不同,少共國際師知道為什麼戰鬥、要跟誰戰鬥,現在的各路少年兵根本就不知道為什麼戰鬥,只知道殺人。

最後,看到很多人說中國沒有槍,怎麼培養娃娃們的軍事素質!我覺得這個不用擔心,看下圖就知道了。

正所謂:十年空軍,百年海軍,千年陸軍。(大家別當真,會心一笑就好)


看進入戰鬥部隊還是負責支援工作了。

兒童體力,經驗,思維上嚴重欠缺。打仗的時候效率很低。在部隊里又占人口又占補給。不是什麼好兵源。好處吧。。大概是個子小?一輛步戰里能塞二十個?

TG的用法里兒童團更多的時候是站崗放哨,查通行證,送信,照顧傷員,偵查這種勤務性工作。參與作戰很少。

看小兵張嘎。電影里張嘎很明顯被剝奪戰鬥資格的吧。我記得是一直不允許帶槍,張嘎自己偷偷拿槍藏鳥窩裡後來被人發現了。最後是進城偵察被抓,趁著部隊攻城偷跑並在城裡放火報仇。。一直算不上戰鬥部隊。

現代軍閥手底下的少年兵。感覺更多的還是因為易於控制加上無知無畏弄出來的消耗品。


時刻準備,建立功勛,要把敵人,消滅乾淨。

有人說我不放全歌詞,那就放全另一首的。

準備好了么?時刻準備著,

我們都是共產兒童團,

將來的主人,必定是我們。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小兄弟們呀,小姊妹們呀!

我們的將來是無窮的呀,

牽著手前進,時刻準備著。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帝國主義者,地主和軍閥,

我們的精神使他們害怕,

快團結起來,時刻準備著。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紅色的兒童,時刻準備著!

拿起刀槍參加紅軍,

打倒軍閥地主,保衛蘇維埃。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少年,兒童。可惜幼兒不會說話唱歌,否則我這還能放第三首。


給題主介紹一位現代中國成就最高的娃娃兵——開國上將肖華。肖華生於1916年,父母都是共產黨員,年少時家裡是地下交通站點,肖華本人經常負責送信,1928年加入共青團,同年12月20日參加興國暴動,參與活捉當地縣公安局長。13歲任少共興國縣委書記,14歲參加紅軍,參與過紅軍反圍剿和長征,17歲任師政委。抗戰開始後的1938年,年僅22歲的肖華任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肖華上將算是現代中國最成功的娃娃兵了。

在建國前的那個年代,各種勢力角力,需要大量的男丁補充軍力,國軍、共軍、土匪都有很多娃娃兵,現在還活著的老紅軍老八路基本也都是那個年代的娃娃兵。古今中外打仗,有組織的正規軍一般不會殺婦女兒童,所以吸納娃娃兵當擋箭牌是比較不厚道的。湄公河行動中有一位經常就因為猶豫是否向小孩開槍被打成重傷。現實戰爭中也有類似情況,越南保衛戰的時候開始我軍也是不殺小孩,後來很多次被小孩拿槍打死打傷,所以後來會選擇性殺敵國娃娃兵。這些不光彩的黑歷史也不再贅述,戰爭進行到最慘烈的階段男子死光了只能婦女兒童上,這是無奈之舉,所以和平年代的我們也很難從道義上批評他們。值得慶幸的是現階段中國不需要娃娃兵,甚至不像很多國家那樣要人人服兵役,幾乎沒人會死於戰爭。

縱觀幾千年人類史,戰爭從來沒有停過,似乎比和平持續的還久,或許我們的和平年代只是在戰爭的短暫間隙中。武器升級的當代死傷會更慘重,戰爭是一切非暴力手段失效後最極端最差的交流方式,幾乎不會有人成為贏家,所以大家絕對不要崇拜、期待任何形式的戰爭。


誰說沒有?

戰時:

和平年代:

古代少年從軍的也很多的。沒找到照片。

找到一個太平軍少年張皮綆的畫像:


推薦閱讀:

steam上的insurgency(叛亂)在擬真上做的如何?
如何看待日本計劃從韓國撤僑六萬人?
部隊軍演是真的在演習嗎?
日本戰國時代,為何會發生數十人擊潰(退)幾千人的戰例?
蒙古海軍實力如何?

TAG:電影 | 人性 | 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