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賓虛》?
2016年10月10日上映
導演:提莫 貝克曼貝托夫主演:傑克休斯頓 等
《賓虛》的原著,來自於美國作家盧·華萊士的同名小說。作為他的第二部作品,《賓虛》讓這位曾經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將軍的作家聲名鵲起。事實上《賓虛》可能是美國19世紀最暢銷的小說,同時也是19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基督教書籍之一。所以,我們需要注意到的是,《賓虛》的偉大,和其與生俱來的宗教血脈是不可分隔的。
關於《賓虛》改編成影視作品的歷史也由來已久,它曾經在1907年、1925年、1959年三次被改編成電影,並在2010年被改編成電視劇。其中1959年版本的電影《賓虛》,堪稱上古時代的鴻篇巨製,在1960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中,橫掃十一項大獎,在電影史上只有《泰坦尼克號》和《指環王3:王者歸來》可以與之相比了。《賓虛》只是依靠著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電影技術,就展現了不可思議的波瀾壯闊的布景和宏達雄偉的戰爭場面,讓人即使在今天看到依然忍不住拍手稱讚,其難得之處,自是不必多說。片中對基督教文化和羅馬文化融合過程的表現,稱得上渾然天成,也是這部之所以成為經典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時隔50多年,米高梅公司作為發行方,再次將《賓虛》故事搬上大銀幕,由《刺客聯盟》導演提莫·貝克曼貝托夫導演,劇本由《為奴十二年》的編劇約翰·雷德利在基思·克拉克初稿劇本基礎上創作,齊聚了傑克·休斯頓、托比·凱貝爾、老戲骨摩根·弗里曼等實力演員加盟,藉助如今已經相當成熟的電影特效技術,準備再塑經典。很可惜的是,《賓虛》在北美市場上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投資超過1億美元的電影,卻只收穫了2600萬的北美票房,最終甚至間接導致製片方派拉蒙的副主席引咎辭職,讓人唏噓。
這麼說,新版的《賓虛》真的就是一部讓人失望的作品嗎?為什麼本片在海外市場上的表現會如此不盡如人意?
正如我開頭說的:「《賓虛》的偉大,和其與生俱來的宗教血脈是不可分隔的」。在基督教文化覆蓋了半個世界的海外,《賓虛》對於他們來說,幾乎就是基督教的代名詞。然而,這部新版的《賓虛》,雖然呈現出了更加火爆的場面,更加高水準的製作,但是卻偏偏弱化了很多宗教的背景,對於這樣的《賓虛》,海外觀眾自然是難以心甘情願買單的。
不過,對於對基督教文化不太熱衷的我朝人民來說,反而能夠更加客觀地看待這部電影。
首先從故事上來說,剔除了宗教的背景,影片被精剪成了一個非常典型的復仇的故事。主角賓虛和米撒拉是從小到大的玩伴,賓虛是猶太王子,米撒拉卻是被賓虛家收養的羅馬孤兒。多年後,參軍歸來的米撒拉成為了羅馬軍官,帶著羅馬的鐵騎踏入了耶路撒冷。一次意外的事件,將賓虛拖入了一場災難中,而此時逃不開關係的米撒拉卻沒有伸出援手,最終賓虛被賣作奴隸,家人慘遭毒手。五年後,在九死一生的奴役生活中歸來的賓虛對米撒拉展開了憤怒的復仇,最終在馬車大賽中擊敗米撒拉,奪走了羅馬人視之比生命還重要的榮耀。
劇本上來說,整體還是比較工整的,中規中矩。該有的鋪墊和起伏都有,當米撒拉對賓虛的妹妹進行追求而遭到賓虛的媽媽的阻撓的時候,當米撒拉奮力救回受傷的賓虛卻反遭冷眼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米撒拉遲早有一天會站到賓虛的對立面。孤兒出身的米撒拉自尊心強得驚人,也為他和羅馬帝國一樣走向極端做了伏筆。從小養尊處優的賓虛則性格溫和許多,無論是對羅馬人還是反抗分子,都帶著寬容的態度,天真地以為和平是可以繞開刀劍來達成的。這樣鮮明對立的性格,也早早地為兩位主人公的命運指明了方向。越是善良的人,他的憤怒就越發可怕。所以當我們看到親眼目睹家破人亡、從五年奴隸生涯中逃亡歸來、歷經了生死磨難的賓虛的時候,我們明白他的生命只剩下憤怒和復仇了。
對於兩位主演對角色的詮釋,我個人認為米撒拉的扮演者托比·凱貝爾比賓虛的扮演者傑克·休斯頓表演得更加成功。第一次看到托比·凱貝爾的作品還是在英劇《黑鏡》中,劇中他飾演的男子發現自己的妻子出軌後,瘋癲偏執地逼迫妻子盡述出軌的真相和細節,最後幾近崩潰,其表演讓人印象深刻,與他在《賓虛》中詮釋的逐漸走向極端的米撒拉在表演上其實有相通之處。比起59版《賓虛》中的米撒拉一副惡人的嘴臉,新版《賓虛》中的米撒拉在最後賽車的一幕中爆發出來的類似「獸性」的東西,顯得更加有力量。相比之下,賓虛的扮演者傑克·休斯頓的表演就差一些,對前期溫和善良的賓虛的拿捏還是很不錯的,但歸來複仇的賓虛身上,我們沒能看到我們期待的那種憤怒和仇恨。
當然,相比舊版《賓虛》,新版《賓虛》最大的優點,也是理所當然的一點,就是更加出色的視覺效果了。海戰的一段,大場面氣勢磅礴,小人物險象環生,比起去年被韓國稱為「神片」的《鳴梁海戰》,簡直就是爸爸級別的。最為重要的賽車的一段,雖然在剪輯和調度上,比起經典一版的《賓虛》,少了那麼一點驚心動魄,但是卻拍出了現代電影特有的暴力美感,堪稱古羅馬時期的「速度與激情」了。
很多觀眾吐槽的點,我相信會聚焦在復仇成功的賓虛和在比賽中敗北傷殘的米撒拉,最後竟然忽然就冰釋前嫌了這一結局的設置上。的確,之前的賓虛對米撒拉恨之入骨,即使復仇成功後,也並沒有理由去向米撒拉示好,而剛剛慘遭羞辱並且身受重傷的米撒拉,應該更加恨賓虛才是,這樣忽然的和解,無疑是顯得太突兀了。
可當我們靜下心來,思考這個結局的時候,就會發現宗教的基因在這部電影中,從來沒有被完全抹去。復仇並不能帶給人心靈的平靜,寬恕才能。這樣看起來「難以置信」的和解,恰恰是一種「神跡」!
「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新約·歌羅西書》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公眾號:影武者聯盟。)
任何重拍一部經典電影是需要巨大勇氣的,更不用說《賓虛》這種彩色電影上古時代的奇蹟,此片誕生在彩色電影出現的後的第二十九年。1959年米高梅推出了這部由1888年盧華萊士小說《賓虛:一則基督的故事》改編而成的212分鐘的彩色長片。而這部電影在第32屆奧斯卡橫掃11項大獎,直到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追平了11項大獎的記錄,霸佔這項影史紀錄近四十年。
這種封神級別的影史巨著,一旦打算翻拍基本就是以「撲街」,沒有一部能與前作抗衡;再者很多人都會有意與前作比對,單單是先入為主這點上,評論家對於後作也會絕不留情。
本文所指16版的《賓虛》為16年大陸上映版的《賓虛》,這裡我們必須明確一件事情就是,現在大陸院線上映的版本與海外發行的版本還是有一部分的出入(這一點我們下文還會再展開)。
16版《賓虛》已經具備了翻拍的一些條件,當下火熱的「IP電影」,《賓虛》絕對是一個火熱的大「IP」;《賓虛》劇情上需要大量的外景和龐大的戰爭場面,在59年靠搭實景來完成電影的大部分場面,還有那個幾千人實景的競技場,而現在有更好的3D技術,以及CG技術來製作更加逼真的場面,甚至不用說現在的數字錄影領先彩色電影早期的膠片已經好幾代了。而更重要的是半個世紀過去了,除了部分電影愛好者或者電影人會去扒出上古時代的電影,耐著性子看四小時來欣賞;絕大多數的觀眾可能連《賓虛》兩個字都沒見過。
那麼《賓虛》翻拍賬面上很好看啊——有技術、有錢、觀眾聽過沒看過、IP熱門、觀眾近幾年看慣蒙面緊身衣的「gay佬亂斗」和激光火花的爆炸場面是時候看看公元1世紀的《極速風流》和猶太版的《王子復仇記》。
《賓虛》的原著屬於兩個世紀以前的小說,59版電影屬於上個世紀的電影。所以看《賓虛》某種程度上說和我們欣賞莎士比亞戲劇是沒有什麼分別的。它足夠古典,帶著非常那個濃厚的古典戲劇的氣質,又加上本身是關於「基督」的故事,帶著非常濃厚的宗教氣息,所以黑我們當下的時代,當下的文藝作品是有很大差距的,換而言之不夠「摩登」,我們以及習慣性地認為電影的娛樂性是第一位了,就是一個字「爽」。已經不習慣像20世紀的觀眾一樣可以接收在電影院思考或者燒著腦細胞看電影。
綜上所述,59原版、16海外版、16大陸版,這三個版本之中,摩登的水平一次是16大陸版&>16海外版&>59原版,對你沒有看錯,我大概是歷史上第一個誇廣電剪片子剪得好的人!(我自己都覺得有些amazing!!!!)
59版賓虛其實是一個具有宗教宣傳性的電影,而16大陸版則更為純粹,我覺得反而讓這部片子更加接地氣一點,娛樂性也更加強一些,畢竟娛樂電影更加現代。16大陸版的《賓虛》的故事仍然是完整的,我們可以看出這片子的革命性:一對不同階級、不同民族出身的「兄弟」,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大霧),然而隨著階級轉換和民族矛盾,國讎帶上家恨,反目成仇,視若仇雌。我們的主人公,前地主階級,後奴隸階級的苦大仇深猶太青年賓虛同志,長期在羅馬侵略者的軍艦上從事戰船奴隸職業,並且沒有按照勞動法給予適當報酬和人道主義待遇,被迫參與了與希臘的海戰,戰敗逃生之後,與同樣是被羅馬迫害的非洲酋長老年版的盧西奧·摩根·弗里曼(髮型很酷)結下深厚的階級革命友情。隨後,二人策劃參與馬車大賽,以期獲得冠軍來侮辱羅馬人(神之古典邏輯)。最後大團圓,所有原來以為死了的家人都沒死,兄弟二人冰釋前嫌,攜手共建美好猶太明天,共鑄一曲和平發展的讚歌。
這劇情有屌絲逆襲,有土豪落魄,有兄弟相鬥,有飆車,有老司機!很一顆賽艇!
首先必須贊一下這片子的大場面做得非常優秀。
第一場海戰從賓虛的視角,在甲板下看整場戰爭,角度獨特,節奏緊張刺激,在3D畫面和優秀的聲效下,很好的還原多了公元一世紀羅馬軍團的海戰實況。連早期的海戰沖角戰術也還原地非常真實。
第二場競技場的飆車,這應該是近幾年最優秀的一場馬戲,有好幾個鏡頭向前作致敬,在視效上比前作節奏更加快,也更加刺激。賽馬絕對比賽車要刺激,這一點毫無疑問。
此外本片擁有大量外景,與之前59版搭景的粗糲感不同,畫面會更加真實和精緻。選角上也無可挑剔
另外就是我前文提到的,這片子無論如何都是爺爺輩的老片子的劇本改造的,故事架構也太老了,縱使技術優秀,但是劇本還是會有一些與時代錯位的觀感。儘管導演在動作場面上調快了節奏以適應當下觀眾的觀影體驗,但是文戲的溫吞還是和當下大部分電影的快餐式台詞很不一樣。當然大陸版因為某些原因,在劇情上欠一些必要的交代,當然無傷大雅。
我認為這片子是目前檔期中還是值得一看的,最好配合一下原著59版,另外有條件可以看一下16海外版。
翻拍經典向來是向來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不論時間過去多久,觀眾的苛刻似乎從未降低過。如果完全遵循原作,會被質疑固步自封,不思進取;要是創新過度,又難免傷害粉絲感情,被扣上「毀滅性改編」的帽子。從這個角度看,接手《賓虛》這個項目的主創們可謂腹背受敵,進退兩難,不得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賓虛》的投資高達1億美元,在沒有請重量級高薪演員的情況下,這個數字足以說明了一種誠意——錢都花到了製作上;同時亦體現了一種無奈——高成本給預期盈利蒙上了一層陰影。
新版《賓虛》的票房和口碑都不夠理想,很大程度上是由於1959年版的《賓虛》成績太過輝煌。後者單片11項奧斯卡獎的記錄,至今只被追平過;半個多世紀前的恢弘視效,和今天成熟的特效製作相比顯然更為震撼人心。最重要的是,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作品與時間發生了難以描述的化學反應。很多年後,觀眾或許已經不記得影片具體的畫面和情節,但卻對當初自己觀看電影時的激動無法忘懷。於是,新版《賓虛》要做的是試圖重現乃至超越這種情感,如同向一個沉睡已久的世界紀錄發起挑戰一樣。然而題材限制、輿論唱衰、觀眾好惡等不利條件實在太多,除了當下更先進的特效技術佔優勢,新版《賓虛》可以說輸了先機。
那麼,新《賓虛》真的滿是槽點嗎?對於沒有看過老版的觀眾來說。這個問題的回答或許是不。影片的兩場重頭戲:沉船和賽馬依然充分展現了好萊塢A級大片的應有實力,是最大的看點。在海戰戲裡,男主角猶大並非一線殺敵的英雄將領,而是戴著鐐銬在底艙划槳的苦工,鏡頭通過他的視線表現了戰鬥的殘酷與激烈,亦體現了個人在戰爭中的渺小感。而在賽馬戲中,猶大成為了絕對的主角。飛揚的塵土,失控的馬匹;落馬的選手,無情的鐵蹄;撞毀的車輪,殞命的士兵組成了一場鮮血淋漓、驚心動魄的死亡競賽。「最先衝過終點線的,才能最後一個死」。曾經親如手足的猶大與米撒拉如今竟以這種方式相見,令人唏噓不已。
猶大與米撒拉,他們之間的相同點幾乎與分歧一樣多。當米撒拉參軍後回鄉見到猶大,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我變得沒那麼大吧,兄弟」;無獨有偶,淪為奴隸的猶大5年後再見到米撒拉,第一句說的也是這句話。事實上,這是一句反語。無路是猶大還是米撒拉,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心中已經清楚地明白,自己已經完全變了。他們就像是彼此的鏡子,相見之時才明白髮生在自己身上的變化是多麼的觸目驚心。但是,他們依然固執地對自己,同時也對對方說,自己其實並沒有多大改變。這是嘗試著挽留兄弟但卻預知即將失敗的心有不甘,這是內心渴望從未改變但卻遭遇物是人非的自欺欺人。在這一點上,不管他們的差距變得多麼懸殊,猶大與米撒拉始終是惺惺相惜的。
整體上,新版《賓虛》堪稱極具代表性的好萊塢主旋律大片。雖然故事涉及國家,民族,政治,陰謀,但主線劇情卻是兩兄弟解開誤會,重建家庭。只不過講述兄弟之愛是通過其對立面恨來完成的。得知母親和妹妹被處死的猶大被仇恨蒙蔽雙眼時,妻子告誡他:「如果你心中有恨,就永遠是奴隸。」儘管由摩根·弗里曼飾演的非洲商人才是影片中男主角的精神導師,但在我看來妻子的這句話才是分量最重的箴言。猶大與米撒拉,一個被流放摧殘了5年,一個則在賽馬中失去了一條腿。在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後,他們才找回了自我。影片讓我想到,那些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美好事物一旦失去,往往要以很大的代價才能找回。因此,不要輕易與你至親至愛之人決裂。
殺死一個人往往很容易,而寬容他的過錯卻很難。最關鍵的是,明明雙方心中都有了拋開過往的心愿,卻礙於身份、情面而不願說出口,從而釀成了更大的悲劇。當猶大贏得了比賽,第一反應是回頭看米撒拉的傷勢如何;當米撒拉朝他舉起刀時,他卻先給了他一個擁抱。影片的結尾,這個一度失散、分裂的家庭終於重聚,難道不是因為愛打敗了恨?至此,影片的主題從復仇變成了原諒,個人認為,這是新版《賓虛》的最大改變,在老版中,米撒拉最終身死,這樣一來,影片便成為了一個無法挽回的手足相殘的悲劇。因此,新版《賓虛》結尾無疑陽光許多,亦給人以希望。它告訴我們人是可以被救贖的,無論是通過他人還是通過自己。
吐槽太多,但你留意過兩個神劇情改編嗎?
如果拋開影片結尾那段大團圓結局,本片在故事流暢和視覺奇觀這塊頗能讓觀眾滿意,不過如果你是1959年經典版本的支持者,希望在這版《賓虛》中尋覓宗教上的神啟式段落,亦或者是劇場式風格的經典對話,勢必會遭遇挫敗,原因在於這部《賓虛》形成的是一種純粹的個人復仇樣式,並不時地加入對於人物「前傳式」地性格溯源,致使本片的前半部分總會讓人想到《蝙蝠俠前傳》系列或者近年來新開啟的《超人》系列。
《賓虛》是根據1880年盧·華萊士的同名小說改編,並在2016年版之前,多次被改編成影視劇,最為大家熟知的則是由威廉·惠勒在1959年拍攝的那版,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猶太貴族——猶大·賓虛和從小到大的寄養兄弟——梅薩拉之間的復仇故事。這種《基督山伯爵》式的通俗故事之所以在威廉·惠勒手中大放異彩,原因在於惠勒並沒有停留於文本,而是利用了劇場風格、奇觀場面、宗教「精神引渡」等創新手段來重構了這個「老套的歷史故事」。
對於看過原版《賓虛》的觀眾來說,惠勒式的宏大場面和競技場賽馬段落,已經被加冕為影史經典,如果在新片中再次出現這樣的構造,未免東施效顰,不能逾越。所以本片的看點應該是在電影的前半部分。雖然從全片來說,124分鐘的時長相對於經典版212分鐘的跨度,刪減和改版的部分自然不止前半段,但是從新穎點來說,恰恰是前半段的刪改才讓新版《賓虛》有著幾點閃光處。
在情節的增添部分,有了賓虛和梅薩拉的青年相處,和賓虛母親對於梅薩拉的嫌隙;在刪改部分,賓虛一家遭難從因為賓虛妹妹失手打翻了瓦塊砸到羅馬軍官改變為,由賓虛拯救的宗教狂熱分子在賓虛家族的城牆上差點射死羅馬軍官。這兩點的改編對於整部電影的基調和人物性格的定位來說,無疑具有決定性作用。
之所以增加了賓虛和梅薩拉兩人青年時光的生活和家庭內部的嫌隙,則是為了表明兩人之間的情誼深厚,也是為後面梅薩拉的背叛做了情緒上的鋪墊,很明顯,在養母反對他和賓虛妹妹之間相戀的因素下,梅薩拉完全有理由在日後具有反骨色彩,賓虛母親對梅薩拉說的那句「我們兩人信仰的神靈畢竟不同」後,在公元初由宗教和信仰支配人們行為的時代,自然具有弗洛伊德式的「潛意識」刺激。
整個《賓虛》故事的時間線可以分為賓虛和梅薩拉兩人的青年歡樂時期,梅薩拉三年在外打拚時期,以及五年中賓虛為羅馬戰艦奴隸時期,而在舊版中,對於這三段時期的反映,只是停留在最後五年的時間內,利用線性敘事模式來講述另類的「王子復仇記」,應該說是惠勒給我們烙下的古典印跡。但是新版則是通過客觀或主觀的閃回式片段對前兩個時期進行照應,則是把當下超漫英雄電影中流行的「前傳式」性格溯源模式在本片中作為敘事補充,這一點從共時性當下電影來說,平淡無奇,但是從歷時性統一故事電影來說則具有突破。
另一點則是對於賓虛家族落難原因的改編,這個同樣相當有意思,59年版本的「失手肇禍」可能是在回應電影中宗教式的宿命論,這和賓虛、梅薩拉等人的性格完全無關,是一種「天災」;但是在新版中,由於宗教部分的缺席,由賓虛個人復仇撐起整部電影的性格悲劇則是作為貫穿整部電影的內因。
本片中的賓虛頗似現代社會中的保守派和平主義者,堅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理念,所以對於羅馬他並不十分痛恨,對於企圖恢復猶太領土的宗教分子,他也不十分支持,但是人道主義的信仰種子貌似是紮根在他的血液中,所以他不忍心讓受傷的年輕宗教分子離開家門,只能將他隱匿在家中療傷。如此緣故,致使整個賓虛家族遭到滅頂之災,這種由於人物性格因素使他遭遇困厄,按照亞里士多德戲劇理論來說,就是真正的「悲劇」。
新版賓虛在動作場面雖然採用了複雜的現代鏡頭語言,但是難以和舊版相比,即使是最火爆的競技場賽馬段落,也不能超越舊版,但是僅從以上兩個劇情的增添和刪改來說,本片也具有當代電影異樣的亮點。
昨天,小殺姐姐去看了《賓虛》。
這部電影真可謂是爛片雲集的2016中的一股清流。當然,並不是因為它好。而是在國產電影前赴後繼撲街的大環境下,看到作為電影工業強國的美帝,也老虎打盹兒的把經典毀得碎了一地,著實的讓我心裡平衡了不少。59年版的《賓虛》講得是重回故里的古羅馬護民官米撒拉,為了維持對當地猶太族裔的統治,希望自己的童年好友賓虛幫忙。
但賓虛不願出賣自己的同胞,和米撒拉決裂。隨後,米撒拉找了一個借口治賓虛一家謀反罪,賓虛成了在戰艦上划槳的奴隸,他的家人則被關進了牢房。
賓虛在一次海戰中,救了落難的將軍,立下戰功,被其收為義子,洗脫了罪名。重獲自由的他,回鄉通過競技場上的戰車比賽,向米撒拉復仇。
最終,米撒拉在比賽中敗亡,賓虛見到了被關在牢里,患上了麻風病的家人。正當賓虛不知所措時,耶穌基督被羅馬人釘在了十字架上,他的血液被雨水沖刷,流進河裡,最終治癒了賓虛的家人,使其得以團聚。
影片實際有明、暗兩條線索,通過片頭明星啟示、聖嬰降誕的情節;
和當中賜予口渴難耐的賓虛水之人的背影;在高崗上給飽受羅馬人欺凌的猶太人傳教的隱約身姿;以及最終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的形象,將作為新文化崛起的耶穌基督,終將取代殘暴的羅馬文化的暗線,埋藏進賓虛向米撒拉復仇的明線之中。使整個情節充滿了厚重、滄桑的史詩感。與之相比,新版的《賓虛》則本著一切刪繁就簡的原則,最終呈現出了一派「天下大愛唯有基」的圖景。
首先,它將宗教線索整個拿掉,變成了一個單純的復仇故事,卻搞不清楚復仇的動機。
也許是導演覺得如今的觀眾,很難再被扁平式人物性格說服,於是就塑造出了「情有可原」的米撒拉,和有一定「咎由自取」因素的賓虛家族。
電影開篇,59版中從米撒拉返鄉說起,通過他與賓虛關係地轉變,娓娓道來地講述恩怨的開門見山式的敘事,在新版里變成了交代少年時期作為賓虛家僕人的羅馬人米撒拉,由於文化上與信仰上的不同,受到的「另眼相看」。
而59版中,導致賓虛家族被降罪的重要轉折事件,是賓虛的妹妹提爾莎,在屋頂觀看羅馬總督巡遊時,不小心將瓦片碰掉,砸傷了總督。米撒拉正好抓住了這個機會殺一儆百,以貴族賓虛的下場震懾反羅馬的猶太狂熱分子,從而坐穩了羅馬護民官的位子。在新版中則變成了賓虛收留了受傷的狂熱分子,致使羅馬總督在巡遊時,受到了這名狂熱分子的攻擊。總督要對賓虛家族處刑,米撒拉迫於壓力,無奈選擇了執刑。相比之下,新版米撒拉的角色立場十分尷尬——既不像為在羅馬帝國謀得高位的護民官,也不像賓虛情深意切的「光屁股兄弟」。觀眾對其是既愛不起來,也恨不起來。這使賓虛的復仇亦得不到觀眾的認同感。
難以帶入情緒,角色的轉變就毫無根據——何故迫於壓力而行刑的米撒拉,轉眼就忘了曾經的兄弟情誼,要在競技場上要置賓虛於死地?又何故戰敗受傷的米撒拉,只是沖著賓虛大吼幾嗓子,二人就能夠將之前的一切恩怨一筆勾銷,抱頭痛哭?
除了基情,我實在找不到其它合理解釋。
其次,它復仇的部分力量亦太過薄弱。
59版中的賓虛,經歷了苦厄的划槳奴隸生活,以復仇的堅定信念支撐著自己活了下來;
又在海戰中冒死救了落水羅馬將軍一命,成為其義子,洗清罪名,可以享盡榮華,卻仍毅然決然地返鄉尋仇;回鄉途中,他偶遇喜歡押注競技場的阿拉伯商人。在其建議下,才選擇了參加賽車的方式對米撒拉復仇。而新版電影中卻對此全都不表,讓賓虛直接在海戰中逃生。再為摩根·弗里曼飾演的非洲商人所救,展現自己駕馭馬車的天賦,便直接展開了復仇大戲。且不說,電影費盡心力建構起來的以「復仇」為核心的矛盾,就這樣輕易的得以解決,削弱了「復仇」梗原本強大的衝擊力。我只有一個問題——59版中的阿拉伯商人幫助賓虛,一方面是因為有利可圖——他喜歡下注競技場,他有最好的馬匹,只要有一流的駕車人,他便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有著共同的信仰徽記,並都受到羅馬人的欺壓。因此合情合理。但新版中,讓一個非洲商人在毫無任何籌碼與共同利益的情況下,願意為賓虛傾盡財力的下注,與羅馬人作對的情節是什麼鬼?如果不是因為摩根·弗里曼演過上帝,那就只能說,是基情,是這個非洲商人和賓虛之間的基情,偉大的基情!
最後,則是它實施復仇時的細節,刻畫太過草率。
59版中,米撒拉所駕的馬車是戰輪車——
這一方面突出了羅馬帝國的強盛,與米撒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也給了米撒拉的戰車可以撞毀其它參賽者的戰車合理的原因。同時,凸顯了賓虛在競技場實施復仇時的艱險。
但新版中,駕著普通輪子馬車的米撒拉,居然也能輕易的將對手的馬車摧毀,而自身毫髮無損,直給人一種不明覺厲之感。且更為厲害的是,這架「擦著既傷,碰著既死」的馬車,與賓虛的座駕親密接觸了數次,然而賓虛卻能安然無恙!別跟我說這是主角光環使然,從新版影片的種種跡象,我無法不相信米撒拉沒有刻意對賓虛放水,他們愛得太深了!
曾經關乎於宗教、歷史的經典電影,就這樣的變成了一部基情片。
《賓虛》原是盧·華萊士的長篇小說,全名《賓虛:基督的故事》。其數次被翻拍成電影,且每次翻拍對電影史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1907年,《賓虛》第一次被搬上大銀幕。
在電影藝術的起步階段,這部只有15分鐘的電影,除了首次向人們展示了賽車的刺激戲碼,還有一個重要的貢獻——
小說作者盧·華萊士在電影上映前兩年去世,繼承了小說所有權的他的家人,起訴了凱倫公司未經授權便將《賓虛》改編成電影,並最終勝訴。自此,在影視界開了版權意識的先河。
若不是這部片子,現在賣IP的主們,都得喝西北風去。
1925年,《賓虛》被再次搬上大銀幕。
這一版電影塑造了和小說原著形象最為貼近的賓虛,同時亦是這部大受歡迎的默片,將米高梅公司送入了影視行業的頂尖之列。遺憾的是,第一屆奧斯卡的出現,比這部電影遲了4年。否則,它必然會成為第一個對小金人大包大攬的傳奇。
1959年的《賓虛》,終將這一遺憾彌補。
它成為了影史上獲得奧斯卡獎最多的影片,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配角等11個獎項的小金人。
即便至今,也只有《泰坦尼克》和《指環王3:王者歸來》兩部片子的獲獎名目能與之比肩。
而這回的改編版本,雖然有3D技術逼真地呈現了海戰和賽車的段落,有托比·凱貝爾和摩根·弗里曼加盟的強大卡司,但若論其影響,恐怕就只有向天下昭告,我們的影視作品進入了無基不歡的時代了。
更多電影,觀影關注微信公眾號「殺死爛片」等你們哦~
一群人說好,無非兩種情況:1,逆反心理。2,老子就沒看過59版,怎麼樣!怎麼樣!
前者該打屁股,後者,拖出去喂狗。其實呢,反正近兩年派拉蒙和米高梅成績墊底,早已是輸紅了眼的賭徒,明明一手不怎麼樣的牌,偏偏要All IN。輸是必然的。想想59年的米高梅,那是什麼氣勢!
一開場就暴露出底氣不足,鏡頭毫無章法。為了分切而分切,依靠大特寫和切換來製造早已沒有營養的電影感。看得出來,俄國人沒想法,自己也有點慌,只好用多機拍攝和快速剪接來找感覺。可他又不是約翰邁克爾蒂南或貝導。
可能是原故事太紮實,劇情推動還算好,可是細節處理上顯然覺得不必要太雕琢,過去就行。米撒拉的轉變雖然無邏輯硬傷,可是實在太快。
要我說,海戰場面和賽車場面再不給力,導演就該自殺了。但放棄人物塑造是導演膽怯的明證。我覺得他不是不想搞,但老闆要你拍暑期大片,你老老實實拍,砸了還可以推脫。你去塑造人物,萬一搞砸,錯全是你的。我覺得俄國胖子就是這麼想的。算了吧!
於是就有了讓我瞠目結舌的結尾,什麼鬼!這是幹嘛?有這個必要嗎?作賤自己也得有個限度吧!當然有說法是國內刪減了耶穌的戲份,但兄弟和好這麼廉價的戲碼是不可以的。
好吧,製片公司,導演都不自信。人不自信,幹什麼都是錯。大家在youtube上看拍攝花絮,明顯看出貝克曼貝托夫一臉懵樣……唉,屎難吃,人難做。這個問題不說兩句不舒服。
我是12日看的,大連萬達高新店,影廳共有132個座位,只有我一個觀眾。記得若干年前上映過法國戰爭片, 光榮歲月 (豆瓣),這是我印象中人數最少的一次觀影經歷,但是也有四五個觀眾。這次賓虛也算是刷新了我的觀影體驗。影片本身只能說是保持著好萊塢史詩大片的基本水準,人物塑造方面感覺有些無力,米薩拉的幾次轉變過於突兀,特別最後相逢一笑泯恩仇然後策馬奔騰,實在讓人無語。當然,海戰場面,戰車競賽都是不錯的,畢竟59年的海戰一看就是模型拍攝,水花和船同時出現的時候還是非常彆扭的,這也是所有模型拍攝海戰場面的通病,長度只有幾十厘米幾米的模型在水面上無論如何拍不出幾十米長真正艦船的感覺,好在現在電腦特技可以完美的做出這種效果,所以海戰無論如何還是比59年要好的,不過這也是廢話,畢竟五十多年了,拍攝技術進步了很多。最後還是要吐槽一下最後的大團圓,太狗血了,還把耶穌的鏡頭減掉,更加狗血,突然間母親和妹妹就都好了,然後就大團圓了,我覺得還不如在猶大走進軍營,看到米薩拉工作的地方空空如也,然後就結束比較好。
最最後,好多人都覺得59版是經典,經典不假,但是剛剛看過26版,覺得那一版更加經典,海戰場面居然是實拍,你能看出那些戰船不是在一個水池裡,而是在真正的寬闊的水域,不止一次出現戰艦衝撞的鏡頭,那些鏡頭雖然沒有現在拍攝那麼有魄力,但是絕對不是模型能拍出來。看著海戰一幕絕對是震撼的,何況那還是將近一個世紀前拍攝的鏡頭。59版好多鏡頭都是和26版一樣的,59版更加像是一個翻拍版。這部電影根本就不該立項。首先,1959年的版本是電影史上公認的經典。對於這種經典影片,翻拍看似能夠以情懷為賣點,非常穩妥的再榨取一次原作的剩餘價值,實際上卻從來都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近幾年一眾老片被翻拍或重啟,除去由原作導演喬治·米勒親自執導的《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大獲成功之外,無一例外,幾乎都是屬於口碑、票房雙輸的情況。其次,本片所屬的sword-and-sandal史詩片類型(聖經題材、古羅馬古希臘題材),近幾年同樣也是票房和口碑的重災區。2000年《角鬥士》大獲成功之後,在好萊塢銷聲匿跡幾十年的sword-and-sandal史詩片實現了又一次復興。2004年梅爾·吉布森導演的那部《耶穌受難記》成為了影史最賣座的R級影片,可以說是這次復興的一個頂峰。然而在此之後,這股潮流迅速退去,哪怕是雷德利·斯科特(天國王朝、法老與眾神)、達倫·阿羅諾夫斯基(諾亞方舟:創世之旅)這樣的名導,照樣無法逃脫票房口碑雙輸的境地。究其原因,上個世紀50年代,基督教依然有著強大的影響力與號召力;而如今的好萊塢,無神論、反神學才是潮流。這個時候依然去拍一部講述基督的影片,未免不夠「政治正確」。而如果想看大場面的特效,超級英雄片是相對更好的選擇。綜上,翻拍經典的sword-and-sandal史詩片在可以說在2010年之後就早已成為了票房毒藥+口碑毒藥。而這部影片除了摩根·弗里曼之外,演員陣容幾乎全是二線以下。近幾年財政狀況在好萊塢六大墊底的派拉蒙居然還有膽量為《賓虛》立項,只能說派拉蒙的管理層確實該反思了。P.S.:這部影片的反派彌塞拉的扮演者托比·凱貝爾,近來主演的三部影片《賓虛》、《魔獸》(飾演杜隆坦)、去年的《神奇四俠》(飾演末日博士),無一例外均是票房(北美部分)、口碑雙撲的影片,《賓虛》和《神奇四俠》更分別是當年暑期檔票房的最大輸家,簡直可以說是「票房災星」了。
尼祿燒羅馬,埃及豔后都是這些時代的巨大投入電影,沒有特殊角度切入超越黑澤明拍攝的珍珠港就是例子,不如拍攝亞敘,巴比倫那種國家
拿掉宗教線,還拍什麼賓虛。原著小說甚至是59年版電影,表面主角是賓虛,實際上耶穌的背影和隱喻聖經的金句無處不在,這個「影子」你是拿不走的,沒有了影子就沒有了實體。賓虛為什麼票房慘淡?因為他兩面都不討好,基督徒覺得它失去靈魂,無神論者卻還覺得是在說教。
今天剛看了。。。看完還是勸大家回去看1959年版吧。。。一部以宗教背景為基調的片子。。。編劇和剪輯你居然敢把耶穌的戲份都刪了,大陸版版更是仗刪得一丁點戲份都沒了。。。不知道原著肯定以為這是一部猶太二逼王子作死記。。。製片方這不僅是挑戰人家宗教的信仰,還是挑戰了神明。。。嗯,製片方估計連"祈禱"票房回本的機會都沒給自己留。。。。活該藥丸
2016版《賓虛》,因為前面三個不同版本珠玉在前,尤其是1959年威廉惠勒版本,剛一上映就被觀眾和媒體拿來做各種比較。乍看之下,主流聲音都在感嘆背離原著,經典被毀,翻拍不夠成功。但是,在時代思潮,電影技術,電影市場和創作觀念都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簡單地把二者拿來比較,對於新版《賓虛》是有失公允的。
酒瓶新酒,老曲新唱,是每一次翻拍創作都要面臨的根本問題。新版《賓虛》里的大船海戰,賽馬競技,都充分利用了電腦CG特效技術。
既完成了故事內容和角色塑造的需要,又滿足了已經習慣視覺觀感刺激的觀眾口味。而這幾個段落的宏大場面,流暢動作和緊張氣氛,只是新版《賓虛》翻拍亮點的局部。
所謂重顏值重畫面,而忽略演技,這裡面既有以偏概全的武斷,又是當下電影資本市場的客觀規律所致。1925和1959年版本的《賓虛》確實是超豪華的演員陣容,或者演員演技集體在線。因為那是在好萊塢大製片廠制度下的產物。就像很多人懷念tvb的五虎將時期,那時候周星馳和劉青雲都只能演匪兵甲。
而新版《賓虛》里啟動的演員,不僅充分完成了真人表演和特效合成的任務,也成功塑造了當下人心目中的古羅馬英雄。這是以前那些受過傳統舞台訓練,或者所謂只會磨練演技的演員們所不可想像的。新版里,傑克休斯頓和托比凱貝爾的男男CP,基情一點也不少。
再者,比如摩根弗里曼的出現,是以前白人電影里所不可能的。摩根弗里曼的「亂入」,既是明星演員對於電影票房的考慮,更是當下全球政治正確和文化思潮的時代符號。
至於電影的去宗教感,也是當今全球宗教世俗化的證明。即使國內上映的版本刪減掉了10分鐘,但想必國外的版本宗教味道也不會像60年前的老版那麼
濃烈。
《賓虛》的故事,耶穌的神跡從來都是背景和暗線,主角賓虛和馬賽拉的正邪兩極,尤其賓虛從富貴到為奴,從復仇到完成內心的自我救贖,都是人的自
我完成和拯救。
在希臘神話里,按照人類發展的不同階段,被分為了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和黑鐵時代。簡而言之,人類文明越發達,他們離神就越遠,甚至最終毀滅了創造人類的神。傳說中無邪天真,完美神聖的黃金時代因此成為了遙遠的想像和懷念。如果對比到電影
發展歷程中,也似乎存在這樣一個悖論,藝術創作和技術發展的不可協調。新版《賓虛》,在故事內涵,人物塑造和視聽創新方面基本做到了平衡和及格。
假如前面的《賓虛》是黃金時代的復仇英雄史詩,那麼2016年的翻拍則是黑鐵時代新的光榮和憤怒。它們同樣都有存在的意義,同樣也有不朽的可能。
今天佔個坑 我其實是來評價59版賓虛的,順便做個劇透
今天發燒 沒事幹就又在bilibili上看了一遍這部巨制 首先,我認為看這種級別的巨制,是需要劇透的,因為這類片子不是賣懸念的,不會因為你知道了黑影是誰就不再看柯南劇場版了。就像我大學有個同學,看了兩遍《教父》都沒看明白,最後還得我輔導了半天。像《教父》、《賓虛》這類的片子,絕對不會說看一遍的,而且每次看都會有很多體會。59年《賓虛》如果沒有一些宗教知識和羅馬歷史知識的話,看起開確實會不知所云。而這部片子妙就妙在各種隱喻,最終引向主題——基督教的意義,自然而又不做作
另外不得不佩服國外的群演,整片中群演表達的思想內涵我認為甚至比其中的一些主角要強,更能體現基督教的價值占坑 回來截圖解說一下國內版沒必要看,刪掉耶穌基督的賓虛故事做個不恰當的比較就是刪掉袁崇煥和金蛇郎君的碧血劍,這故事就不存在了.剩下的部分,其實故事很完整,事實上除了宗教問題這版賓虛其實比老版還深刻點,比如開始我們的神明不同,指出的是猶太人和羅馬人的不同,還有後來米撒拉和又賓虛的羅馬,猶太認同,米撒拉事實上塑造的比之前版本完善性格變化和賓虛一家的遭遇也更合理。但是人物塑造確實不如老版更細緻,但是我覺得這是電影時長的限制不是不想塑造,50年代版本的長度放到現在不現實。海戰的部分只描述船艙內部是人物塑造的一部分而且沒有了羅馬將軍這部分確實不用描寫太多,馬車的部分呈現的效果對於一般觀眾已經足夠好了。片子更強調復仇的主題和後來運動的話題也是基督教勢未的因素.至於票房的大失敗還是這個片子就不該立項啊,基督教也好,這種古裝刀劍史詩片也好,不適合這個時代了,看電影的觀眾並不感興趣這個故事,把上一版拿過來結局也是一樣,不是單純影片的問題。至於國內,哈,現在看電影的有幾個知道賓虛啊,更是沒什麼宣傳,不過這樣也好,好久沒有晚上看電影一個人包場了。
淘票票上的《賓虛》簡介竟然照搬59年的,我也是醉了,真是不負責任。感覺是由於影片時長的限制,沒能在細節上增加感情,在電影中間至尾,角色的對話似乎只是為了闡述劇情而不是突出主題情感。畢竟59年版的總時長是3小時42分,主題是基督。現在的主題就像是兩兄弟由於命運作弄歷經磨難後冰釋前嫌的過程。結尾顯得倉促無力,米薩拉讓賓虛受了五年陰暗潮濕的艙底勞工之苦,母親妹妹長年幽禁,都得了麻風,母親好像還精神異常,只因賓虛賽馬贏了米薩拉就能想通了原諒他並且家人恢復健康嗎?
舊版中耶穌出現了幾次,都為片尾做鋪墊。賓虛贏了之後,米薩拉為了有榮譽地見賓虛而貽誤截肢時機而死去,而賓虛也看透了這一切都是羅馬帝國導致的,是羅馬讓米薩拉變得這樣,是羅馬讓原本寧靜的耶路撒冷變得動蕩,內心還是充滿仇恨。片末展現了耶穌受難過程和死後的度化眾生,母親和妹妹的麻風病好了,賓虛的內心也得到了安寧。這才是《賓虛》的主旨。所以,要麼是新版賓虛篡改主旨而難登好片之列。要麼,就是片中所有的耶穌橋段都被刪減了,你想想廣電會放過一部宣揚外國宗教的電影進入電影院播放嗎?我在電影院工作,今天排了10場,5場空,其他五場加起來也沒超過20人,還沒湄公河一場人多,可見。。。。好吧。我一會看下再來。
好想在電影院看59版....其實說實話,就今年這些電影...我覺得寧願看16版都不想去電影院(雖然可能有幾部不算太差的)
大學時候看了1959版的。幾點不同:一是從4小時壓縮到了2小時,劇情不再拖沓;二是海戰和戰車賽都聘請了歷史專家進行神復原,比如說那個時候的海戰就是用己方的船頭去撞敵方的側弦,一次撞不斷就倒車,助跑20米然後再撞上去;戰車賽也引入了技戰術,比如兩車故意留個空檔給第三車超車,等超到一半的時候進行夾擊,這叫Gate;三是耶穌這次露臉了,其實我覺得是種倒退。老版里從來都迴避正面出現耶穌的面孔,神話人物的形象應該留給觀眾自己去腦補;四是結局大團圓略狗血,梅沙拉一朝為羅馬鷹犬,怎麼可能再和你們一家子基督教徒Reunion?總的來說,當作爆米花看確實不錯,但在電影歷史上的意義是絕對無法超越1959版,很快就會被遺忘。
把人性當成牌子說翻就翻對這部電影的期待主要來自於預告片中海戰場面的驚鴻一瞥,透過舷窗,一個綁著活奴隸犧牲的戰艦沖角直撞過來,殘酷的古代戰爭氣氛壓得人不禁屏息,短短几分鐘對海戰的描述是我認可的全片最大的優點,沒用使用CG渲染整體場面,鋪排交戰雙方戰艦規模,而僅僅通過主人公的視角見證甲板之下被縛於鐵鏈的勞力們感受到的恐怖和無奈為所謂羅馬榮耀連累赴死的憤懣,以小見大,可以說這沉重的戰爭場面作為電影分鏡幾乎是清麗脫俗的。其他細節,也大有可圈點處,對耶路撒冷的還原精度,羅馬廣場的營構,戰車競賽的場面,都對得起預算,不過就大的層面來講,往往被羞於談起卻不得不談的所謂立意,這部賓虛,在已有的片長中顯然沒有做到一個清晰的解釋,情節勾連處缺乏流暢。賽車競技中,賓虛在被顛下駕駛席後全靠個人膂力拽緊韁繩把自己拉出險境的一幕甚至還被插入一幕他曾在底艙划槳所以身體鍛煉得很強作出解釋,這樣一解釋似乎就把觀眾當成白痴了,製作方一定料想看到賓虛把自己拽回駕駛席,眾網友肯定發彈幕說這是開掛了;主角光環不科學等等,不過連這都需要解釋的話,為什麼賓虛的羅馬哥哥再三急轉性格立場,熱情擁抱兄弟後立馬冷血下令處決家人,放完狠話的下一秒又笑著哭著懺悔自己,人格說翻就翻,這在片方看來難道就沒毛病,就能給觀眾以交代了?賓虛這個角色的心路也大多靠觀眾揣摩,傳記電影把這一點滯留下來不作過分鋪陳也無可厚非,甚至還增加了影片的意思,具體到賓虛,從製作者的角度說,情節展開的確是有一定難度,角色的敵我意識兩度峰迴路轉,而在不同階段他以為的敵人都相對模糊,開始時敵人是一切威脅自己家庭以致族人安全的過激活動;之後的奴隸階段他決意向羅馬復仇,可是羅馬對於他意味著什麼,似乎是一個太過虛幻龐大的概念而不是實物;最後他參與競賽和目睹耶穌受難後皈依信仰,沒有一個統一的敵人讓這個故事不容易講述,而影片中賓虛始終不明白未來潛在的威脅會是來自羅馬人還是自己人,或者這是一個兩可的問題,所以最後羅馬大將說這些渴望流血的猶太人已經是羅馬一員了,作為被設定為在一個動蕩的歷史階段中存身的人物,賓虛的迷茫可以理解,但是電影應該對這一點有所解釋而不是直抒以至於角色跳躍的行為主題間沒有銜接。對主人公的詮釋尚且如此草率,但出於情節難度尚可以理解,至於其他配角的薄弱的存在感,製作者卻是應受無可厚非的指責,米薩拉和妹妹之間的愛情呢?母女二人以麻風病人身份突然出現之後臨到最後又及時被耶穌神跡治癒成為皆大歡喜結局的一部分,後期這樣不受到重視,前面對二人不能說簡短的介紹,就顯得很突兀尷尬;摩根弗里曼角色被提起之後一筆帶過的前半生經歷;妻子不時露個臉,台詞和參與的情節都不關鍵,有嫌疑是為了確保演員出場鏡頭的分量。不知道片方是怎麼給這部電影以市場和作為電影藝術定位的,照我說這無疑是又一部僅能給觀眾製造淺薄的感官刺激而缺乏必要內涵的工廠型電影,大可不必抗上宗教這桿大旗,還是賦予角色更多的超能力要緊。
1、恨是分裂,愛也是分裂,但沒有分裂就沒有自我產生;
2、耶穌放棄了自我。
推薦閱讀:
※分享部主角虐殺反派的電影?
※說說你看過電影里最讓你熱血澎湃的畫面!?
※哪些電影你看過十次以上?
※你的 21 世紀十佳電影是哪幾部?
※有哪些電影的畫面震撼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