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是法西斯上台,德共黨員都被掛了路燈,而意共仍能保持幾十萬的游擊隊?


真是偷換概念
問:意共為何能在戰爭後期擁有大規模游擊隊?
答:先有義大利統治階級在西西里丟失後發生內杠,內部發動反墨索里尼政變將其囚禁。後有小鬍子派特種部隊將墨魚救出,並在義大利北部扶持傀儡政權,德國佔領軍在所謂盟友的地盤大肆搜刮和鎮壓。
換言之,義大利法西斯國家機器被外部重創一次(盟軍),內部發生火併一次,剩下的北部親墨魚派還要被徳爹摧殘欺壓個夠,可謂里子面子丟個精光,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銳鎮壓機器卻喪失機能的前提下才有了意共游擊隊的大活躍。

問:如何才能讓德共像意共一樣擁有幾十萬游擊隊?

答:在另一個時空,720政變成功監禁了小鬍子;

上台的軍政府試圖和盟軍議和但依然被當做戰敗國處置;

墨魚派出敢死隊救出小鬍子;

義大利軍隊在小鬍子鐵杆支持下佔領德國南部,扶持德意志社會共和國,並在德社各種橫征暴虐;

德國人民苦墨魚久已,同時又對英美十分不爽,於是紛紛在台爾曼帶領下揭竿而起……

~~~~~~~~~~~~~~~~~~~~~~~~~~~~

ps:義大利民族解放委員會的成員包括左派的共產黨、社會黨、行動黨,中派的勞工民主黨,右派的自由黨(跪舔墨魚不成26年被取締)、天主教民主黨(同樣於26年被取締,但部分成員參與了墨魚政權)。

所以,德共拉不起大規模游擊隊又不僅僅是他自己的鍋,是三德子的這屆反賊整體不行


這個問題很好玩,德國共產黨明明一直都很強盛但是在知乎卻很少有人了解。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它的情況,特別是德國法西斯開始強大到建立法西斯政府這一段時期的情況。

皮埃爾·布魯埃《1917-1923年德國革命》也許布魯埃這本書有一些答案。不過這本書主要講的也不是題主所說的那一段時期的事。不過我的確看不到其他介紹德國共產黨往事的書了(也許《台爾曼傳》里有介紹,不過我看不了。).........

以下引用布魯埃《德國革命》一書總結的片段。

簡單來說,德共的弱點,就是社會民主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的弱點的折射。德國社會民主黨是德國社會中的小社會,它在原則上反對德國社會,實踐中則適應德國社會,兩者完美結合,它所提供的經驗、責任與任務,並不適用於那些能夠與工人一起創造歷史的人,而只適用於那些想利用工人來參與政治的人。

工會官僚與社民黨機關的保守性質,使工人當中最有戰鬥性的分子反對集中制與組織的概念。共產黨的領袖來自戰前的社會民主黨,他們身上帶著社會民主黨留下的全部印記——消極被動的傾向,甘當事態的尾巴的習性。在這方面,大多數歷史學家都將其歸咎於共產國際的領導,我們對此必須予以大力駁斥。這是因為,在莫斯科與德共的關係上,莫斯科的成功、特權、然後是威信,最後是專制,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於德共的人員的平庸造成的。只要世界革命的前景仍是布爾什維克領袖關注的焦點,那麼這個缺點就是暫時的,是能夠得到克服的。但是,在這樣一個有利的環境中,俄國革命的墮落卻成了一個關鍵因素。在俄國黨內逐步掌握了權力的斯大林派,馴服了德共,在這個強有力的黨內,斯大林派僅僅遭到了微弱的抵抗,甚至當德共面臨著由納粹主義的崛起而造成的致命危險的時候,它遵照莫斯科的指示,執行了有罪的錯誤政策時也是如此。

  

在我們研究的德共這段短暫的歷史中,極左主義,以及一切自稱以盧森堡主義為基礎的理論,所提出的關於群眾自發性的觀點,都走進了死胡同,這是這段時期里最驚人的事實之一。革命的急躁情緒,以為由堅定的戰士所組成的小集團和活躍的少數派能夠代替廣大群眾的活動的悲劇性的幻想,對「榜樣行動」的優點的堅信,貫穿於德共的這段歷史。它們也是為這些因素而付出的代價:社會民主主義的實踐壟斷了工人運動的那段歲月,以及德共的缺點——它不能夠對無產階級的活躍的少數派對革命的渴望迅速做出響應。各種少數派的自作主張(既有來自德共內部的,但往往是來自德共之外的)使得德國資產階級的各種活躍而又組織的派別能夠應付各種艱難的事態,並能夠充分利用它們最根本的有利條件——工人階級隊伍中的分裂。

  

德共在一九二三年的失敗,終究不能代表布爾什維克主義和斯巴達克主義的失敗,最起碼不能代表共產主義的失敗。它代表著整個德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失敗,德共曾試圖在無產階級革命的旗幟下,推動德國社會主義運動重新統一起來,但是,它的動作太慢了,被世界危機的發展拋在了後頭。 在此之後的德共的歷史,又屬於另外一章了,在這一章里,德共的一切原則路線都源自莫斯科。正是因為這樣,再也沒有人去始終如一地試圖建設一個群眾性的、革命的共產黨,在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鬥爭中,再也沒有人去利用德國工人運動的力量、集中、文化水平與組織了。

——第四十七章 對失敗的總結


意共的葛蘭西呵呵了。我對意共和德共了解不是太多,就簡單說說我的看法吧。

以兩國在一戰後的革命中的表現來說,

德國革命和俄國革命具有以下共同點:

第一、革命的背景都是本國當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受了重大的軍事失敗,國家暴力機器受到巨大損失,統治力大大削弱。

第二、革命最初都是以工人、士兵的自發反抗、罷工、暴動開始的。

第三、舊政府(德國皇帝和俄國沙皇政府)在這種自發革命中,摧枯拉朽的轟然倒塌,新的政權沒有建立起來,而舊的統治秩序已經崩潰,出現了一定時期的無政府狀態。

第四、最初的革命者中,都分為了左右兩派,而這兩派中的主力都曾經是一個工人運動政黨內的左右兩派,而這兩派在舊秩序瓦解後都進行了你死我活的鬥爭。(這也許是個很不確切的說法,因為德國社會民主黨內還有中派;而俄國除了社會民主工黨分裂為了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以外,社會革命黨也分裂出來左派社會革命黨。而這裡其實是要突出,工人運動的左右兩派在舊秩序瓦解後進行了你死我活的鬥爭。雖然我們可以認為右派實質上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但是必須承認他們也曾經是工人運動中的一支領導力量。)

第五、革命中都建立了蘇維埃,而在自發革命階段蘇維埃都掌握在了右派手裡,右派掌握的蘇維埃又都試圖承認右派組織的臨時政府。

第六、右派的臨時政府又都受到更反動的政治派別的威脅。俄國發生了科爾尼洛夫叛亂,而德國發生了卡普叛亂。

而德國社會民主黨左派與布爾什維克相比具有以下組織路線上的重大問題,導致了他們在十一月革命中的慘重失敗。

第一、我們需要認識到,在按照列寧的組織理論組建的布爾什維克以前,實際上世界上並沒有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如果有人因為反對列寧主義,而認為列寧主義不是馬克思主義的話,那麼我們可以退一步認為,布爾什維克是一個列寧主義政黨,而此前工人運動中的政黨都不具有確定的指導思想。)

這是因為當時的工人運動政黨都採取一種鬆散的民主的自上而下的組織模式。其主要內容包括:寬鬆的黨員發展方式,一般只要申請加入都可以得到批准,甚至可以自行宣布成為黨員;黨員並不需要加入黨的一個組織,可以不受紀律約束;黨的綱領又由這些通過「寬鬆方式」入黨的黨員民主選舉的代表民主決定。因此哪些內容能夠上升為黨的綱領並不確定,階級矛盾尖銳的時期革命思想就佔上風,馬克思主義的內容就會更多的進入綱領;而階級矛盾緩和的時期改良思想就會佔上風,修正主義的內容就會更多的進入綱領。而即便馬克思主義的內容進入了綱領,由於這個黨是鬆散的,也無法使全黨貫徹這些內容。這樣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是在和其他思想(比如拉薩爾主義、蒲魯東主義)在自由競爭著對工人運動的影響力,而在一個工人運動政黨內也是這樣自由競爭著對黨的影響力,而各個工人運動政黨又自由競爭著對工人運動的影響力,這些政黨又通過議會選舉自由競爭著對國家的影響力。這樣整個工人運動完全處於各種思想的自由競爭狀態下,根本沒有一種思想可以稱為國際或某國或某黨的指導思想。

而列寧主義的政黨是嚴密的自上而下模式的先鋒隊組織。其主要內容包括:嚴格的吸收黨員,黨員是按照一個確定的馬列主義的綱領、章程吸收的;黨員必須加入黨的一個組織,必須接受嚴格的紀律約束;黨的綱領、章程只有按照綱領、章程嚴格吸收的黨員選舉的代表才能夠修改。這樣就使黨的馬列主義綱領具有了「確定性」和「繼承性」,而嚴密的黨的組織模式,又使這一綱領能夠在全黨貫徹。列寧主義的「灌輸論」又通過黨對工人運動的「灌輸」,通過先鋒隊掌握工人運動的領導權和無產階級革命的領導權,把這一綱領貫徹於工人運動和無產階級革命。在革命取得勝利,建立社會主義國家後,又通過「先鋒隊專政」把這一綱領上升為國家意志。再通過組建集中統一領導的世界共產黨――共產國際,把這一綱領貫徹於世界共產黨各支部所在地區的無產階級革命,貫徹於世界革命。因此只有列寧主義的組織理論才可能建立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政黨(至少是一個指導思想確定的政黨),才可能把馬克思主義貫徹於一個黨、一國的工人運動和無產階級革命、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整個世界無產階級革命。

第二、德國社會民主黨左派只局限於在黨內和黨的右派修正主義分子鬥爭,卻不在組織上獨立成立政黨。而列寧和俄國社會民主黨右派、孟什維克分子徹底的分道揚鑣,組建了馬列主義的布爾什維克。

第三、卡爾?李卜克內西、羅莎?盧森堡為首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左派雖然在理論上和伯恩斯坦的和平過渡、議會鬥爭思想進行鬥爭,堅持暴力革命原則;但是在組織上卻沒有按照暴力革命的要求去建立黨的組織,而是貫徹和改良主義一樣的組織模式,這種鬆散的組織模式正是適應議會鬥爭需要的;也就是說他們在組織路線上和改良主義沒有區別。正是這種革命的主張和議會鬥爭的組織模式的錯位搭配,決定了德國社會民主黨左派的必然失敗。

第四、其實在十一月革命以後,德國社會民主黨左派已經在實踐上改正了以上第二點和第三點指出的錯誤。他們建立了獨立的德國共產黨,而這個黨其實已經仿效了布爾什維克的組織模式。但是這並沒有使他們免於失敗。因為這一轉變已經太晚了!德國社會民主黨左派,直到1917年4月才和右派徹底決裂,而且還在和中派一起按照舊的組織模式組成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直到1918年12月才建立了仿效布爾什維克的獨立的德國共產黨,而這時右派已經對他們舉起了屠刀,一個月以後,也就是1919年1月右派的臨時政府鎮壓了柏林工人的「一月起義」,卡爾?李卜克內西、羅莎?盧森堡也被逮捕殺害。而「布爾什維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潮,作為一個政黨而存在,是從1903年開始的。」在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二大上,由於組織路線上的分歧誕生了布爾什維克。在1905年布爾什維克已經獨立召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三大,修改了黨章,貫徹了列寧主義的組織路線。1912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六大上,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在形式上徹底決裂,成為獨立的政黨。因此布爾什維克按照列寧主義的組織理論從1903年到1917年為無產階級的暴力革命進行了長達14年的組織準備工作,才建成了一個可以在二月革命後領導無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的革命先鋒隊。可見列寧是主動的為著無產階級的暴力革命做著長期的組織準備工作,而德國社會民主黨左派則是在殘酷的鬥爭驅使下、被動的和右派決裂、再和中派決裂、最後按照暴力革命的要求建立起嚴密的革命組織。

德共的問題在於受傳統議會鬥爭影響,組織不夠嚴密,而群眾基礎又不如社民,就醬。


我要提另一個情況,那就是和德國相比,義大利的國家建設可以說是非常差的,它根本無法對義大利進行整合,這也導致義大利不能是個嚴密的法西斯主義警察國家,因此義大利可以保存自發反法西斯力量。


除了義大利人弱雞,都找不出第二個原因了吧。南斯拉夫游擊隊靠打義大利人都建立起自己的空軍了。


先留坑。1943年意共1萬多人,1945年意共人數就增加了100倍,還逮捕了墨索里尼


看卡爾維諾的書


墨索里尼願意,仍然可以把義大利共黨掛路燈。

沒必要對內部實行大清洗,因為義大利初期 全國人民都是支持法西斯的。

後來二戰爆發了,義大利在東西戰場都失敗告終,不僅失去了北非 中東,遠征蘇聯也宣告失敗,這個時候國家經濟,軍事都幾乎崩潰了,已經沒有足夠的力量統治了,才爆發了義大利共黨游擊,可以說 國家先崩潰 才有游擊隊。

假設,義大利在北非 中東 蘇聯都取勝了的情況下,擁有石油 遠征軍 國防軍 ,根本不怕游擊隊的,一幫土匪是打不過正規軍的。


推薦閱讀:

相對來說,麥克阿瑟與艾森豪威爾誰的成就更大?
當下的娛樂有沒有黑歷史人物現象?如果有的話,如何看待?
在《奧德賽》中,為什麼奧德修斯決定調查獨眼巨人?
既然《蘭亭序》真跡未出,為什麼網路上有圖片?
未來的人們會怎樣稱呼我們現處的時代?

TAG:歷史 | 德國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法西斯 | 共產主義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