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蘇軾《赤壁賦》中「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這句話?

前赤壁賦中,有句話說:「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物的無盡例如水與月的無盡,而人的無盡卻是由水與月的無盡直接推出,這樣的推理合理嗎?

如果合理,是怎樣推出的?物與我皆無儘是什麼意思?


文章自然是前後文聯繫起來才叫文章,否則就是斷章取義。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於是乎,文章就給出了答案。所謂變與不變,所區別者,全在於角度不同。「自起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在此之下,天地尚且一瞬之間,何況水月?而「自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不變」 角度一變,境由心轉,宏觀化為微觀,時空凝聚在此刻,我與外物,不都是宇宙中存在的一分子,存在即永恆了嗎?

這一段中,重點就在這「變」之一字上。你所問的水與月的永恆,不是推來的,我的永恆,也不需要去推論。他們是否永存,就在於你的眼光此刻是唯物還是唯心。

蘇軾仕途不順,泛舟江湖,何以得脫?是苦結於官場政事,才華難疏?還是變中求解,自在於天地永恆?

料峭春風吹酒醒,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莫名想起史鐵生的《我與地壇》

「但是太陽,他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輝之時。那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處山窪里,勢必會跑上來一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

當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嗎?」

作為個體的我可以死去,但是作為人類的我會繼續延續下去。所以物與我皆無盡也

我個人感受是這樣的


自其變者觀之,則運動永在,天地始終處在運動與變化之中,沒有一刻是恆定不變的,是故天地不能維持一瞬的固定。自其不變者觀之,則物質守恆,水也好,月也好,雖然有盈虛消長的變化,但卻處在一個動態平衡下的循環往複之中,就如莊子的觀點,物我皆為一氣所化,氣聚則生,氣散則消,而氣本身是長存無盡的,只不過在聚為此物和聚為彼物之間往複變化而已,所以物我皆為無盡。

簡單說,水與月的盈虛變化是時時不停的,而在盈虛間的循環往複,是恆久不變的。所以「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而不僅是水和月,事件萬物皆是如此,「逝者如斯」、「盈虛者如彼」就是「自變者觀之」;「而未嘗往也」、「而卒莫消長也」就是「自不變者觀之」。


私以為蘇軾的態度和這個視頻很像。

http://c.open.163.com/mob/video.htm?plid=MCR1SMKR4mid=MCR1SQLGC#share-mob


曾經我也想從這句話里得到自己能夠永恆的方法 我想 如果我有這個不變的視角 我就可以永恆了?可是 永恆的視角我拿不到 這個只是蘇軾的感慨 使用了莊子的思想 對客人的回答。物與我皆無盡 這句話 可以這樣理解: 道等於我加物 除我以外的都是物 我和物組成道 而天下之大 道無窮無盡因此 我也永恆了。


就是對自己作拉普拉斯變換


推薦閱讀:

生命禪院是邪教么?雪峰又是哪號人物?
想要找一些有禅意的壁纸,但搜出来的良莠不齐。请问,有没有好一点的网站可以搜到这样的壁纸资源呢?
杭州有哪些不為人知深藏不露的寺廟?
明心見性所見的是真實的自己還是如如不動的本性呢?

TAG: | | 人生觀 | 蘇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