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政治與體育互相影響的例子?


Here I was, a public face prepared to risk his life, career, and everything that fame could have brought, all because of one ideal, one cause; the Croatian cause. — Zvonimir Boban

國際足壇有哪些沒落了的豪門?他們現狀如何? - 一隻北歐狗的回答 我在這篇回答中承諾了要寫南斯拉夫足球隊的故事,要寫博班、普羅辛內茨基、米賈托維奇等人的故事,借這個問題來填坑。

一.Boban』s kick

1990年5月13日,南斯拉夫聯賽有一場重要的比賽:薩格勒布迪納摩隊坐鎮主場迎戰貝爾格萊德紅星隊。這兩支南斯拉夫聯賽中的老牌勁旅一支代表了克羅埃西亞足球的最高水平,而另一支則代表了塞爾維亞足球的最高水平。比起眾所周知的紅星與游擊隊的德比,紅星與迪納摩的德比可能更具火藥味,因為這兩個球隊代表了兩個一直較勁的加盟國、兩個不同的民族,甚至兩種不同的宗教。

在這場比賽開始的十天前,圖季曼領導的獨立傾向政黨「克羅埃西亞民主聯盟」在克羅埃西亞首次多黨選舉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議會多數席位。這無疑讓當時本就岌岌可危的南斯拉夫形勢雪上加霜。

比賽當天,大約3000名紅星隊的球迷來到薩格勒布,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有組織的民族主義者。開賽後,客隊的極端球迷在看台上喊起了民族主義口號: 「Zagreb is Serbian」或「We"ll kill Tu?man」. 這樣的挑釁當然引起了主隊球迷的不滿,於是大規模的衝突開始了。從互扔石塊到大規模械鬥,戰場也從看台蔓延到球場上。大批的警察進進球場維持秩序,但主隊球迷認為塞族的警察執法有失偏頗,他們更加針對克羅埃西亞人。於是,警察的介入非但沒能平息衝突,反而使衝突愈演愈烈。

衝突發生後,紅星隊的球員很快就在警察的保護下回到了球員更衣室,而一部分迪納摩的球員仍然留在了場地中,隊長博班就是其中一員。為了保護一位正被警察毆打的迪納摩球迷,博班用一個飛踢的動作將警察踢倒在地。因為這個行為,博班受到了當局襲警的指控和足協的禁賽。這次禁賽也讓他錯過了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

博班在19歲就成為了迪納摩的隊長,他保護球迷的行為也確實對得起自己的隊長袖標,這一記飛踹讓博班成為了整個克羅埃西亞的民族英雄。而這個動作也成為了克羅埃西亞一個文化符號,廣泛出現在塗鴉、繪畫、紋身等各個領域。

在此之後,克羅埃西亞與前南斯拉夫之間的戰爭打響,並且持續了五年,數十萬人在戰爭中喪生。而這場球賽、這次球迷騷亂也被普遍認為是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開始的標誌。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克羅埃西亞人把5月13日當做一個節日在慶祝。人們也在這場比賽的場地薩格勒布馬克西米爾體育場外豎起了一座紀念碑(下圖),紀念碑上寫著:「紀念那些在1990年5月13日首次對塞爾維亞發動戰爭的迪納摩球迷們,以及那些把生命獻給克羅埃西亞的人們。」

因為政局的動蕩和民族矛盾導致了一場球迷騷亂,而這次球迷騷亂又成為了一場戰爭的開端。我想這在體育界實數罕見,這也是體育和政治互相影響的一個很極端的例子。然而,對於南斯拉夫來說,這並不是政治與體育互相影響唯一的例子。

二.黃金一代

時光回溯到1987年,南斯拉夫隊參加了在智利舉行的世青賽。那一屆的南斯拉夫青年隊彙集了許多天才球員:米賈托維奇、普羅辛內茨基、博班、蘇克、賈爾尼…...堪稱南斯拉夫足球的黃金一代。這支球隊的表現也確實對得起他們的天賦。小組賽中每場比賽都狂灌對手四球(小組賽對手包括後來進入四強的東道主智利隊),淘汰賽中先後戰勝巴西隊、東德隊和西德隊,最終獲得了世青賽的冠軍,也讓南斯拉夫足球第一次受到世界的矚目。

隊中的克羅埃西亞球員在那一屆的比賽中大出風頭,其中普羅辛內茨基、博班分別獲得了金球獎和銀球獎,而蘇克則憑藉五個進球拿走了銀靴獎。南斯拉夫隊奪冠的過程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場比賽是四分之一決賽對陣巴西隊的比賽。巴西青年隊是之前兩屆世青賽的冠軍,1987年的比賽他們自然也是奪冠熱門。比賽中,巴西隊率先進球,並一直保持領先。直到比賽第60分鐘,米賈托維奇接到博班精準的助攻,頭槌將比分扳平。最終,憑藉著普羅辛內茨基在比賽最後一分鐘的直接自由球絕殺,南斯拉夫隊才涉險過關。

在這屆比賽中,米賈托維奇和博班各自為南斯拉夫隊打入了三粒進球,此後他們分別成了塞爾維亞隊和克羅埃西亞隊的核心,也分別在皇馬和AC米蘭這兩家豪門俱樂部證明了自己。米賈托維奇在回憶1987年對巴西這場比賽時認為這是他人生的重要時刻,他的進球並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更多的要歸功於博班的助攻。而若干年後,當博班接受採訪回憶起這場比賽,回憶起這屆比賽時,卻沒有米賈托維奇這樣心潮澎湃。

博班接受採訪時冷淡的態度令人唏噓,我想他給出這種態度的原因更多的是政治上的,是出於對南斯拉夫以及塞爾維亞的厭惡。在18、19歲時他們還是很好的隊友,他們一起努力,他們甚至一起奪得了世界冠軍。可幾年之後,他們卻成為了陌路人,甚至成為了仇敵,這大概也是政治對體育的影響。

三.世界盃絕唱

1990年,義大利仲夏。世界盃發生在薩格勒布那場著名的球迷騷亂之後,南斯拉夫國內的政局已經非常糟糕,但這不妨礙南斯拉夫國家隊被視為那屆世界盃最有可能成為黑馬的球隊。雖然博班被禁止參加這屆世界盃,但南斯拉夫隊的中場仍然有斯托伊科維奇、普羅辛內茨基、薩維切維奇、蘇西奇等等一眾才華橫溢的大師。

小組賽中南斯拉夫隊兩勝一負,有驚無險的進入16強。八分之一決賽對陣老牌強隊西班牙,南斯拉夫隊在場面劣勢的情況下,憑藉核心斯托伊科維奇的兩粒精彩絕倫的進球,通過加時賽,以2比1戰勝西班牙隊進入八強。斯托伊科維奇現在是廣州富力隊的主帥,他年輕時技術細膩、球風飄逸,在歐洲足壇叱吒風雲,被稱為「東半球的馬拉多納」。

在之後的八強戰中,兩位馬拉多納相遇了,南斯拉夫對陣強大的阿根廷。比賽開始前,南斯拉夫隊的主力後腰卡塔尼奇懇請教練員不要把自己派出場,原因是他收到了來自斯洛維尼亞國內的死亡威脅。與克羅埃西亞一樣,斯洛維尼亞也是南斯拉夫各加盟國中獨立傾向比較強烈的盟國。比賽中,失去了主力後腰卡塔尼奇的保護,中衛薩巴納佐維奇犯下錯誤,他在防守馬拉多納的過程中兩次吃到黃牌,比賽僅僅進行了30分鐘就被罰下。此後少打一人的南斯拉夫隊在120分鐘內頑強地0比0逼平了阿根廷,在點球大戰中2比3敗下陣來,結束了黑馬之路。(點球大戰中兩位馬拉多納先後罰丟點球)

卡塔尼奇退賽事件只是當時南斯拉夫國家隊中種種憂患的一個小小的體現。因為政治原因和民族問題,這支球隊還存在著很多用足球無法解釋的問題。比如在紅星隊如日中天的三個火槍手:克羅埃西亞人普羅辛內茨基、馬其頓人潘采夫和黑山人薩維切維奇沒有一個人能在這支國家隊坐穩主力位置,比如隊中的克羅埃西亞籍球員蘇克、博格西奇、賈爾尼被牢牢按在板凳上幾乎沒有出場紀錄,再比如能力一般的波黑老將武約維奇可以一直霸佔主力中鋒的位置......當時的主帥Ivica Osim在若干年後的回憶中也承認當時國家隊的選人和用人需要考慮到很多政治因素,比如每個球員來自哪個地區。

設想一下,如果教練員可以自由地選拔和使用球員,如果場上的球員可以心無芥蒂的踢球,如果卡塔尼奇可以參加同阿根廷的比賽,如果足球不用被政治影響,也許,這支南斯拉夫隊會踢出不一樣的足球,雖然我不相信他們有奪冠或者晉級決賽的實力,但是也許他們可以創造奇蹟走的更遠一點。

四.分裂與制裁

經過1990年世界盃八強和1991年紅星隊奪得歐冠,雖然國內的形勢越來越差,但南斯拉夫球員的水平卻日漸成熟。他們在1992年歐洲杯的資格賽中勢如破竹,一路取勝。1991年5月16日,這一天是「克羅埃西亞獨立公投」的前一天,在這一天南斯拉夫隊在歐洲杯資格賽中以7比0大勝法羅群島,隊中的克羅埃西亞球員博班、蘇克和普羅辛內茨基都打入了漂亮的進球,但這也是他們為南斯拉夫隊打入的最後的進球,因為在這一天之後,克羅埃西亞的球員全部退出了南斯拉夫國家隊。

事實上早在半年之前,克羅埃西亞國內就已經組建了「克羅埃西亞國家足球隊」,但這隻國家隊未被官方承認。這支未被承認的國家隊曾經在薩格勒布的馬克西米爾體育場以2比1戰勝過美國國家隊,這場政治意義完全高於體育意義的比賽可以算作是克羅埃西亞國家隊歷史上的第一場比賽,或者說這只是一場政治秀。而被國際足聯所承認的克羅埃西亞國家足球隊也在1992年6月正式組建,同年同月,斯洛維尼亞國家隊也被國際足聯承認。此後,馬其頓國家隊和波黑國家隊也相繼成立,至此,南斯拉夫足球隊與這個國家一起土崩瓦解。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克羅埃西亞人退出資格賽後,南斯拉夫隊並沒有因此消沉,在之後的歐洲杯預選賽中他們取得了全勝,並以7勝1負的總成績順利殺入1992年瑞典歐洲杯的決賽圈。歐洲杯開賽前,前文提到的南斯拉夫隊的波黑主帥Ivica Osim宣布辭去國家隊主帥一職,他給出的原因是:「這是我能對我的故鄉薩拉熱窩做的唯一的事情。」 事實上,歐洲杯開賽前,波黑戰爭已經開始,而這一階段的戰爭也正處在塞族部隊攻打薩拉熱窩的穆斯林與克族部隊的階段。

圖為戰爭結束的20年後,我實地到訪薩拉熱窩所拍攝到的夕陽與夕陽下的墓碑,這種簡易的墓碑在薩拉熱窩隨處可見,當年戰爭的慘烈可想而知。

失去了主帥的南斯拉夫隊士氣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球員們如期來到斯德哥爾摩。他們格外珍視這屆比賽,尤其是在國內戰爭已經打響的情況下,球員們渴望用足球上的勝利給國內飽受戰爭摧殘的人們一些安慰。但事與願違,就在比賽開始前十天,因為聯合國的禁令,歐足聯主席約翰松宣布禁止南斯拉夫隊參加本屆歐洲杯。歐足聯只給了南斯拉夫的隊員和工作人員24小時的時間離開瑞典,連申訴和抗議的機會也沒有留給這支球隊。

後來的故事就是眾所周知的「丹麥童話」了,以替補身份參加了歐洲杯的丹麥隊最終爆冷奪冠。要知道,丹麥隊在預選賽中可是被南斯拉夫淘汰出局的球隊。人們在回顧這段歷史時往往只能記得美好的童話故事,23年後的今天,在哥本哈根的酒吧里這依然是個我已經聽膩了的日常話題。但在童話故事的背後還隱藏著其他一些人的傷痛。米賈托維奇曾回憶這段往事。

就這樣,因為政治的原因,南斯拉夫的球員錯過了1992年歐洲杯,不管是克羅埃西亞球員還是塞爾維亞球員,都失去了創造歷史的機會。與此同時,南斯拉夫其他體育項目也都遭受到了制裁,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南斯拉夫的運動員也被禁止代表國家出戰,而只能以個人名義參賽。

此後的1994年世界盃,身為歐洲區預選賽種子隊的南斯拉夫再次遭到國際足聯的禁賽,失去了前往美國參加世界盃的資格。1996年的歐洲杯,南斯拉夫隊同樣遭遇禁賽。另一方面,剛剛成立的克羅埃西亞國家隊和斯洛維尼亞國家隊也因為加入歐足聯時間較晚而錯過了1994年世界盃的預選賽。回想一下,1987年南斯拉夫的黃金一代在1992年是24歲,在1994年26歲,1996年28歲。這是一個足球運動員最黃金的年齡,但是因為政治,他們在實力最強的年紀無法參與任何國際足球賽事。很多人說體育是一片凈土、體育與政治無關、體育是純潔的、體育追求更高更快更強。但是事實上,當體育遇到了政治,它真的只能算一個附屬品。

五.國歌

故事的主角博班因為南斯拉夫國內的禁賽錯過了1990年世界盃,因為國家的分裂錯過了1994年世界盃。1998年,已經30歲的博班終於迎來了自己第一次世界盃之旅,他與同樣年過30的蘇克、普羅辛內茨基、賈爾尼和斯蒂馬奇參加了法國世界盃。這些參加過1987年世青賽的「黃金一代」們帶領球隊連克羅馬尼亞、德國和荷蘭,最終獲得了世界盃季軍的好成績。蘇克獲得了那屆世界盃的金靴獎而普羅辛內茨基憑藉著小組賽對陣牙買加時的進球和三四名決賽中對陣荷蘭的進球,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位代表兩支不同國家隊在世界盃上取得進球的球員。而他們的老隊友米賈托維奇和米哈伊洛維奇也在這屆杯賽中也代表南斯拉夫隊取得進球,年過30的黃金一代依舊勇猛。

1999年,南斯拉夫隊在時隔八年之後終於回到了歐洲杯資格賽的舞台上。巧合的是,他們被分在了資格賽第八小組,同組的對手包括克羅埃西亞和馬其頓這兩支前南加盟國球隊。8月18日,南斯拉夫隊在貝爾格萊德紅星體育場迎來了克羅埃西亞隊的挑戰,這是兩隊歷史上的第一次交鋒。克羅埃西亞隊的球員對這裡再熟悉不過,因為這裡也曾是他們的主場,他們也曾在這裡接受過球迷們的歡呼。曾經的隊友如今各為其主,成為了對手甚至敵人。南斯拉夫國歌和克羅埃西亞國歌先後在紅星體育場響起,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瞬間。當然,兩方的球員對這國歌有著完全不同的態度。米哈伊洛維奇覺得當大家還是隊友時,沒有一個人敢說南斯拉夫國歌不是自己的國歌;而博班則針鋒相對:「那從來沒有成為我的國歌」。

兩個月後,兩隊在薩格勒布馬克西米爾體育場進行次回合比賽,這也是歐洲杯資格賽最後一輪生死戰,克羅埃西亞隊只有在主場取勝才可以晉級歐洲杯正賽。南斯拉夫的國歌和球員們一起受到了現場球迷最刺耳的噓聲和謾罵。比賽的過程十分火爆,紅黃牌滿天飛,上半場還未結束南斯拉夫隊就被罰下一人。在層出不窮的暴力場面中,現場導播捕捉到了米哈伊洛維奇與蘇克相視一笑並擊掌互相鼓勵的鏡頭,這一刻,我相信體育是凌駕於政治之上的。最終,米哈伊洛維奇的自由球先後助攻米賈托維奇和斯坦科維奇破門,南斯拉夫頑強地戰平克羅埃西亞,將世界季軍擋在了歐洲杯決賽圈之外,而自己則時隔16年重回歐洲杯。

在歐洲杯決賽階段的比賽中,南斯拉夫隊首場比賽就遭遇到前南的另一隻加盟國斯洛維尼亞隊。在比利時這個中立的地區,南斯拉夫國歌再一次遭到了無情的噓聲,當然這種情況也是司空見慣,在1990年之後,只要比賽的區域不是塞爾維亞,不管比賽是主場還是客場或是中立地區,南斯拉夫國歌總是會遭遇這種噓聲。

這場南斯拉夫與斯洛維尼亞的比賽踢得蕩氣迴腸,憑藉扎霍維奇的兩射一傳,斯洛維尼亞早早地以3比0領先南斯拉夫。比賽進行到第60分鐘,南斯拉夫隊中後衛Albert Na?與對方球員發生衝突,隊中的老將米哈伊洛維奇為保護自己的小兄弟,立即出手將對方推到在地,米哈也為自己的不冷靜付出了代價,被紅牌罰下。米哈的罰下非但沒有影響球隊的士氣,反而激發了南斯拉夫隊的鬥志,他們在少一人的情況下,最後25分鐘內連扳三球將比分定格在3比3。在我的看球經歷中,見證過很多次的大逆轉,但這場比賽的精彩程度和戲劇性是獨一無二的。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重溫一次這場比賽:2000歐洲杯小組賽 南斯拉夫VS斯洛維尼亞 全場

那屆比賽中,南斯拉夫隊還留下了許多經典。比如三度領先西班牙的情況下被對手三度扳平並在補時中被絕殺;比如四分之一決賽中被荷蘭6比1屠殺。就這樣,南斯拉夫這個國家最後一次世界大賽的經歷在遺憾中結束。

2002年10月16日,貝爾格萊德紅星體育場,南斯拉夫隊憑藉科瓦切維奇和米賈托維奇的進球2比0戰勝了來訪的芬蘭隊,這是南斯拉夫這個名字最後一次出現在足球比賽中。

2003年2月12日,黑山的波德戈里察體育場,來訪的亞塞拜然隊的對手已經不是「南斯拉夫」,而是「塞爾維亞和黑山」,全場球迷高呼「Yugoslavia」,但也無法阻止那個時代的一去不復返。

2006年6月21日,慕尼黑安聯球場,塞爾維亞和黑山隊2比3負於象牙海岸隊,塞黑隊以三站全負的歷史最差戰績告別了德國世界盃,也告別了塞爾維亞和黑紗這個國名。事實上在這屆世界盃開始之前黑山就已經宣布獨立。

2006年8月18日,捷克烏赫爾堡,一支名為塞爾維亞的國家隊第一次在國際比賽中出場,他們在客場以3比1戰勝了捷克隊。塞爾維亞隊也成為了歷史上的南斯拉夫國家隊最正統的繼承人。隊中的斯坦科維奇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代表三個國家參加過世界盃的球員:1998(南斯拉夫)、2006(塞黑)和2010(塞爾維亞)。

六.新希望

在剛剛結束的的2015年世青賽上,塞爾維亞隊在決賽中以2比1擊敗了巴西隊,神奇的問鼎了2015世青賽。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與28年前的奪冠一樣,比賽的對手也是巴西隊,比分又是2比1,又是最後時刻的絕殺。誰又能確定現在這些年輕的面孔中不會出現另一個博班、另一個米賈托維奇、另一個普羅辛內茨基或者另一個蘇克呢,誰又能確定這些球員不會延續南斯拉夫足球的輝煌呢?

就像我在之前那篇關於貝爾格萊德紅星隊的文章中所表達的,因為當地人對足球的熱忱,我不相信塞爾維亞足球會因戰爭而消沉,因政治而落寞。同樣的,這也適用於克羅埃西亞這個國家,無論國內的形勢如何,克羅埃西亞也總能湧現出年輕的足球天才。

圖為我在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遇到的「在城牆上踢球的孩子」。 杜布羅夫尼克是南斯拉夫戰爭的重災區,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在戰爭中損失慘重甚至曾面臨被摧毀的絕境。如今,戰爭後的杜市重新恢復了平靜和美麗,如果看了我關於杜市的另一個答案,我希望大家能得到「和平真好」的結論:歐洲有哪些冷門國家適合旅遊? - 一隻北歐狗的回答

七.尾聲

最後想推薦一部關於南斯拉夫足球的紀錄片和兩部南斯拉夫的足球題材的電影。

紀錄片:&<南斯拉夫最後的國家隊&> 此片講述從1987年到1999年南斯拉夫足球隊的興衰,其中的一些訪談頗為珍貴,此文中的訪談截圖也都來自這部紀錄片。

塞爾維亞電影:&<夢的味道&> 此片以前南斯拉夫球星Aleksandar Tirnanic為人物原型,講述了南斯拉夫隊克服重重困難只為參加1930年在烏拉圭舉辦的世界盃的故事。 除了溫馨的足球故事外,片中的巴爾幹美女是此片的一大看點。

馬其頓電影:& 一部二戰題材的足球電影。講述足球與戰爭的故事。

一不小心又寫了這麼長! 估計又沒什麼人看了!


當象牙海岸晉級2006德國世界盃決賽圈的時候,隊長德羅巴帶領隊友在鏡頭前下跪,懇求象牙國內戰雙方停戰,實現國家和平統一。事實上雙方的對立也真的變得緩和了很多,甚至交戰雙方在有比賽的時候會一起觀看直播。

視頻地址 (有英語翻譯)

http://m.le.com/vplay_22156333.html

(實在找不到有翻譯又沒有廣告的,大家將就一下哈,15秒廣告之後就有了)

後來,他主張在叛軍控制的地區進行非洲國家杯外圍賽,以促進國家和平統一,被視為製造了奇蹟。有人更是說,如果德羅巴去競選象牙海岸總統,將會是全國都會認可的總統。可惜德羅巴認為政治不是自己的追求,並沒有參選的意願。

相關報道:

為了阻止內戰,他毫無懼色約見叛軍首領http://m.toutiao.com/a6212746747163525378

迪迪埃·德羅巴(Didier Drogba),不僅是破車的傳奇,更是象牙海岸的民族英雄。


發生在上個世紀的事情了 有可能是有史以來足球有關最大的一次政治事件吧

1969年6月9日,宏都拉斯隊VS薩爾瓦多隊的首場比賽在宏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爾波體育場舉行。主隊1∶0小勝的結果讓客隊球迷憤怒壞了。他們沖入場內大打出手。事後100多人嚴重受傷,其中宏都拉斯隊的幾名主力隊員已經被打得血流滿面,昏迷不醒。 而在薩爾瓦多,一位18歲的女球迷因傷心過度,開槍自殺。這位女球迷的葬禮成了國喪,連總統都出席了。一張當地的報紙這樣寫道:「這個年輕的女孩,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祖國跪倒在別人的面前。」 兩國報刊傳媒競相攻擊謾罵,煽動民族情緒。而薩爾瓦多球迷以「受害者」的身份威脅政府「要不出面解決問題」。 第二場比賽於6月15日在薩爾瓦多「白色花朵」體育場舉行。賽前,薩爾瓦多球迷就高呼著「將可恨的宏都拉斯隊打殘廢」圍攻客隊。薩爾瓦多政府對自己球迷的過激行為默許了。賽中,升起來的宏都拉斯國旗被破布代替,他們的國歌也受到侮辱。這場比賽薩爾瓦多隊以3∶0獲勝,但之後兩國都公開宣稱進入備戰狀態。 決勝局的比賽在墨西哥城舉行,這場比賽的結果是薩爾瓦多隊3∶2淘汰宏都拉斯隊取得世界盃入場券。但賽後,拉開序幕的是僑居在宏都拉斯的薩爾瓦多僑民被殺。成千上萬的宏都拉斯球迷手拿鐵棍、磚塊,甚至兇器,見到薩爾瓦多人,上去就是一棍子。許多老人跪地求饒,但還是遭到一頓毒打,婦女被剝光衣服,孩子們嚎啕大哭,慘叫不絕於耳。 令人震驚的是,宏都拉斯政府非但沒有阻止這種法西斯的殘暴行徑,15日當晚,政府又驅逐兩萬名薩爾瓦多僑民,並宣布薩爾瓦多駐洪大使為「不受歡迎的人」。之後宏都拉斯人對薩爾瓦多僑民的搶劫、殺害肆無忌憚。 6月27日,和解無效的洪、薩兩國宣布斷絕外交關係。 7月14日,備受球迷壓力的薩爾瓦多政府指責宏都拉斯屠殺其境內的薩爾瓦多僑民,向宏都拉斯發動強大的武裝入侵,這場戰爭在史上被稱為「足球戰爭」。

1969年6月27日,兩國宣布斷絕邦交,雙方關係急速惡化。

7月14日,薩爾瓦多空軍對宏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爾巴(Tegucigalpa)郊外的空軍基地進行轟炸,戰爭正式爆發,兩國空軍展開激烈的追逐戰。7月15日,宏都拉斯以轟炸伊羅班哥(Ilopango)的機場作為反擊,之後又轉而攻擊該國海邊的的儲油設施和煉油廠,從而打擊了薩爾瓦多的燃料補給。同日,薩爾瓦多派出12000多名地面部隊入侵宏都拉斯,並佔領若干邊境城鎮,以及泛美公路沿線。然而,受限於補給問題,薩爾瓦多軍隊攻入不久便被迫停止前進。

7月16日,薩爾瓦多空軍再度出擊,卻因機場航管不當,導致飛機擦撞,從而使機場運作停擺。同時,薩爾瓦多地面部隊得到補給,持續挺進。宏都拉斯則徵召1000多名退伍士兵組成榮譽衛隊營(Guardia de Honor Battalion),以運輸機載往前線抵抗薩爾瓦多軍隊,並以10架護航戰機騷擾敵軍。如此持續至薩軍佔領聖塔·羅莎·科潘(Santa Rosa de Copan)後,榮譽衛隊營才撤離。

7月17日,兩國空軍爆發空戰,薩軍慘敗,空軍戰力大減。同時,在陸戰方面,宏都拉斯也有斬獲,但受限於彈藥不足,沒能將薩爾瓦多軍隊趕出國境,因而使戰事陷入膠著。7月18日,薩爾瓦多開始在宏都拉斯境內展開小型游擊戰,以截斷宏都拉斯陸軍的後援。而薩爾瓦多也向鄰國收購戰機以重振空軍戰力,然而卻要五天後才能運抵國內。

1969年7月18日晚間,在美國與美洲國家組織施壓下,戰爭以停火協議收場,宏都拉斯軍並於當晚21:30停止前進,22:00撤離薩爾瓦多。而薩爾瓦多軍則到8月5日才退回國境。

1980年10月30日,兩國才簽署和約,從法律上結束了1969年的足球戰爭,將領土爭端交付國際法庭審理。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義大利足球。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對足球的操縱達到了極致。當時,法西斯對義大利的控制滲透到方方面面。體育運動在生理上成為軍隊訓練的延伸,心理上更成為麻醉劑,使得年輕人更少地思考國內政治和嚴重的失業問題。

1936 年,義大利青少年正在進行集體鍛煉

足球作為參與度極高的大眾運動,很容易被用來煽動民眾情緒,培養民族主義和黨派偏見。墨索里尼將世界盃當做展示自己治下國家風采、宣傳法西斯的重要機會。1930 年申辦第一屆世界盃失敗之後,義大利沒有參賽。等到 1934 年,墨索里尼希望義大利在賽場內外都獲得儘可能完美的成功,,一方面大興土木,動用國家力量保證世界盃的順利舉辦,另一方面不擇手段地將義大利國家隊送上冠軍寶座。

場館

1934 年義大利世界盃比賽在以下八座體育館舉辦,圖中標記了三座墨索里尼要求新建的體育館。

這些體育館在規模和設計理念上都堪稱世界頂級。其中最有名的墨索里尼體育場歷史上兩度成為尤文圖斯和都靈隊的主場,先後改名「社區體育場」和「都靈奧林匹克體育場」(用於 2006 年都靈冬奧會開閉幕式)。2011 年尤文圖斯更換主場後,都靈依然將這裡作為主場使用。

生死

1938 年世界盃,義大利球員身穿全黑球衣,行納粹禮

墨索里尼一手建立意甲聯賽,職業球員只能服從法西斯洗腦,禁止擁有自己獨立的政治立場。他又威逼利誘,在全世界招兵買馬,挖來了阿根廷球員路易斯·蒙蒂(前阿根廷隊長)、萊蒙多·奧西米和切勒·安德廖洛。

義大利國家隊教練 Vittorio Pozzo 將球賽比作士兵在戰場上打仗,並放話:「只有願意為義大利去死的人才能代表義大利踢球。」1938 年決賽前球員們更是收到一條簡短又駭人的信息:「Vincere o morire(獲勝或者死亡)!」

賄賂

1934 年世界盃,至少有兩名淘汰賽裁判受到影響:四分之一決賽裁判 Rene Mercet 和半決賽裁判 Ivan Eklind。Ivan Eklind 更是在賽前被墨索里尼親自請去喝茶(也有傳言稱 Eklind 本來就是墨索里尼特意挑選的裁判)。

決賽前的 Ivan Eklind

在空前強大的政治干預下,義大利國家足球隊連奪 1934、1938 兩屆世界盃冠軍。如果不是國際足聯因二戰取消了世界盃的舉辦,1942 年的冠軍對義大利來說也如探囊取物。得益於墨索里尼,義大利足球打下了紮實的根基,作為後遺症,義大利足球始終與政治緊緊聯繫在一起。


慕尼黑慘案:奧運史上的最陰暗瞬間

1972年第20屆奧運會在聯邦德國的慕尼黑舉辦。9月5日清晨,8名巴勒斯坦極端恐怖組織「黑色九月」(Black September Organization)成員闖進奧運村的以色列代表隊駐地,當場射殺了2名摔跤教練和運動員,並綁架了9名代表團成員作為人質,以此要挾以色列釋放被關押的該組織成員。

(進入奧運村以色列選手下榻房間的「黑色九月」成員在監視周圍)

事件發生時,時任奧運村市長Walther Tr?ger、西德奧委會主席Willi Daume、奧運安全總長Manfred Schreiber等都表示願代替人質但遭到組織成員的拒絕。西德警方草率對待了這次綁架事件,他們拒絕了更有實戰經驗的以色列特別行動小組介入,選擇在恐怖組織準備乘機離境時發起營救,計劃的完全失控最終導致了全部人質遇難,西德也在行動中犧牲了一名警察。

西德人舉辦奧運會的情感很複雜——一方面他們希望藉此抹去36年前柏林奧運會留下的污點,樹立正面的世界形象。因而慕尼黑奧運會成了當時史上規模最大、耗資最多的盛會。另一方面年輕的以色列會派出42名代表團成員,這些人將會代表當年最被德國排擠的那代猶太人,參賽的意義已經遠超過其它。但西德為和平形象而減弱安保力量、刻意抹去政治色彩的做法很幼稚,因而整個慘案中許多重要決定都顯得無助且充滿危險性,比如狙擊手的選位錯誤、無法做到第一時間射擊、第二步計劃的裝甲車甚至被圍觀民眾擠的堵在路上遲到半小時…這都直接釀成了最後的傷亡。

(原本打算偽裝成工作人員的西德警方和機組人員臨時改變主意,混亂的計劃讓當時事態完全超出控制)

(「黑色九月」在與警方的交戰同時引爆了直升機,機上人質全部死亡)

慘案之後,以色列集結了摩薩德特工組成的「死神突擊隊」,對「黑色九月」進行了代號「天譴行動」的暗殺報復。2005年斯皮爾伯格導演的《慕尼黑》還原了當時的慕尼黑慘案及後續事件。

(當年9月8日,以色列奧運代表隊的受害者遺體抵達以色列LOF機場。)

(2010年7月3日, 「黑色九月」頭目阿布-達烏德去世,他也是慕尼黑慘案的主謀。達烏德生前說,巴勒斯坦武裝人員為尋求民族解放而訴諸武力,但殺戮行為事與願違,「慕尼黑慘案」引起的強烈抗議遠遠超過對民族解放事業的同情,他感到懊悔。)

2008年北京、2012年倫敦和2014年索契冬奧會都投入大量安保,嚴苛繁瑣的安檢自然會降低很多人看賽參賽的體驗,但或許這才是繞不開的現實,畢竟世界並不太平。

荒誕而無辜: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炸彈襲擊

1996年奧運會在美國亞特蘭大迎來百年誕辰。反墮胎組織成員埃里克·魯道夫策划了一起針對亞特蘭大奧運會的炸彈襲擊。7月28日凌晨1點20分,一顆背包式炸彈在主新聞中心旁的奧林匹克公園露天音樂會上爆炸。爆炸導致了1位婦女死亡,多達111人受傷。

(奧林匹克公園露天音樂會旁正是當年奧運會的主新聞中心)

主犯埃里克·魯道夫一直逍遙到2003年才被正式抓獲,此時距離亞特蘭大奧運會已經過去整整7年。2005年魯道夫方才認罪,被判處終身監禁。魯道夫事後強調,他的恐怖所為只是想讓美國政府在世人面前出醜,並非有意針對平民。然而這種辯解很無力,有什麼可以挽回無辜受害者的傷害甚至死亡呢?

蒙上陰影的國家德比:2002年歐冠半決賽場外汽車炸彈

西班牙國家德比在2002年歐冠半決賽上演,皇家馬德里在主場伯納烏迎來死對頭巴薩。當時擁有菲戈、齊達內、卡洛斯和勞爾等巨星的皇馬1比1戰平巴薩,以總比分3比1晉級並最終拿到當年歐冠冠軍。可就在當天賽前3小時,馬德里發生了兩起汽車爆炸,第一起爆炸就發生在伯納烏附近,爆炸毀壞了一些建築,造成17人受傷,好在並未有人死亡。

(爆炸發生在賽前3小時,此時場外並未聚集大量球迷,因而未造成人員傷亡)

(伯納烏能容納超過8萬人觀眾,每逢比賽社會名流眾多,安保壓力也非常大)

當時一段時間馬德里爆炸案頻發,這起汽車爆炸案的始作俑者是名為「埃塔」的巴斯克分離組織。馬德里警方在事件發生前並未收到任何預謀爆炸的風聲。爆炸發生後,歐足聯經過慎重考慮,最終決定當晚比賽如期舉行。

伯納烏球場除了是無數球迷朝聖的聖地,也一直被恐怖組織惦記著,此後2004年「311爆炸案」前,基地組織一度將伯納烏定為爆炸發生現場。試想如當時歐冠半決賽前的爆炸發生的再晚一些,正是球迷聚集人數最多的時候,也許最終結果就是完全不同的一種慘景了。

首起針對馬拉松的爆炸案:2008年斯里蘭卡傳統新年馬拉松

每年4月,斯里蘭卡會迎來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僧伽羅和泰米爾新年。這相當於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斯里蘭卡新年有個活動就是傳統新年馬拉松。2008年新年期間,傳統新年馬拉松在首都科倫坡附近的維利瓦拉亞鎮舉行。就在準備發槍時,起點線附近發生了一起自殺性爆炸襲擊,造成至少12人身亡,另外有90餘人受傷。

亡者包括前奧運會馬拉松運動員K?A?卡魯納拉特納和國家隊教練拉克什曼?阿爾維斯,以及斯里蘭卡公路部長傑亞拉傑?費爾南多普萊。當時費爾南多普萊作為發槍嘉賓,正搖旗示意馬拉松比賽的開始,「一團火球就向他沖了過去」。現場一片混亂,街道瞬間鮮血斑駁。斯里蘭卡軍方後查明,爆炸系反政府武裝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所為。

(斯國公路部長費爾南多普萊的葬禮,有人認為他就是本次」猛虎「襲擊的目標,無辜的跑者則不幸成了犧牲)

傳統節日加上馬拉松現場大量的人群聚集,讓「猛虎」組織尋得了策劃恐怖襲擊的契機。單論傷亡,這場2008年斯里蘭卡傳統新年馬拉松爆炸案要比此後的波馬爆炸案更為嚴重,但在危險頻發的動亂地區,人們對恐怖襲擊的關注顯然不如後者,現場留下的照片也寥寥。

(事發現場非常血腥)

未開賽,先離別:2010年非洲杯,多哥國家隊遭遇槍擊

2010年安哥拉非洲杯期間,多哥國家隊的大巴在出行時遭遇「卡賓達解放陣線」武裝分子襲擊。槍擊造成了助理教練阿巴洛和新聞官奧克盧等4人身亡。發生在身邊的槍擊案讓球員們一時驚魂,不過在短暫的退縮後他們決定繼續參加非洲杯。但多哥政府則要求球隊趕緊回國,不要再參賽。

(原本準備迎接一場杯賽盛會,但在開賽前多哥國家隊卻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突然打擊)

多哥總理吉爾伯特?豪伯說:「如果在非洲杯的開幕式上,出現了在多哥旗幟下的多哥隊或者多哥代表團,那麼那一定是假的。球隊必須返回。我們理解球員們希望通過一些方式悼念他們的同胞的想法,但我們沒有義務為了安哥拉當局去要求我們的球員這麼做。」多哥頭號球星,效力於熱刺隊的阿德巴約也對外聲明,他和球員們一直希望繼續參加非洲杯,只是多哥政府要求他們必須回來,並派遣了專機去接回他們。

面對多哥臨時退賽,非洲足聯的表現卻很怪異,他們對多哥國家隊實施制裁禁賽4年,認為是政治干預了足球,並指責他們是不聽指揮私自乘坐大巴在安哥拉境內跋涉才導致事件發生。這個決定也在當時引發了很多爭議和指責。安哥拉的安保也確實非常糟糕,確認的5名襲擊者只有2人捉拿歸案,並且誰也不會料到下一次潛在的危險會發生在什麼時候。

(非足聯的禁賽決定顯得牽強也無理,外界對此的質疑聲頗大)

武裝分子原本的目標是象牙海岸——一旦得手,擁有更多英超球星的象牙海岸隊顯然會造成更大恐慌情緒,這個結果也會更入恐怖勢力的下懷。

不太平的伊拉克:多起恐怖襲擊都挾持著體育

世界上很多恐怖襲擊都在有組織有預謀的情況下發生,而對伊拉克來說,恐怖陰雲如同家常便飯,平安反而是最珍貴和奢侈的東西。多起恐怖襲擊也都將體育挾持,以造成更多傷害。2006年5月,一個恐怖組織殺害了Iraqui Taekwondo跆拳道隊的15名成員;同月伊國家網球隊一名教練和兩名隊員被殺害;7月16日,約50名槍手闖入巴格達的一個體育會議,劫持30名運動員和多名官員,包括伊拉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在內。

(Iraqui Taekwondo跆拳道隊小隊員手中相冊上的人物,正是被殺害的隊友們)

傷亡最大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5月14日,自殺式襲擊者攻擊了伊拉克泰勒阿費爾地區一場足球賽,導致了至少25人喪生,超過100人受傷。爆炸案由基地組織策劃。當比賽進行到下半場時,一輛小型客貨兩用車開進球場並引爆了炸藥。當地屬於什葉派庫爾德人聚居地,基地組織直言要給什葉派帶來「昏暗和黑暗」。死亡和血腥則是實實在在的讓原本充滿希望的伊拉克體育一直在瘡痍中舉步維艱。

以上內容都來自《恐怖襲擊:運動很美,而陰雲常在——曆數七大體育之殤》,還有一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與政治因素基本無關。(知乎專欄:http://zhuanlan.zhihu.com/runningstory 首發:運動很美,而陰雲常在——曆數七大體育之殤 )

除了這些還想到一個:

第一個在奧運會馬拉松比賽中奪冠的亞洲人:孫基禎

朝鮮人孫基禎是第一個在奧運會(1936年柏林奧運會)馬拉松比賽中奪冠的亞洲人,也是奧運史上第一個跑進230大關的馬拉松運動員。只是當時朝鮮被日本佔領,孫基禎為了參加奧運會只能參加日本的奧運選撥賽,並作為日本人,用了「孫龜齡」的日本名字,奪冠讓日本國旗在奧運賽場飄揚,讓孫基禎倍感屈辱。

後來的韓國人徐潤福和咸基鎔都師從孫基禎,並且青出於藍,分別在波士頓馬拉松奪冠,徐潤福還創下了當時新的世界紀錄。(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可以看看《田中茂樹:波馬冠軍、亞瑟士分趾鞋和19歲的「原子彈男孩」》http://zhuanlan.zhihu.com/p/20692992?refer=c_28998075 ,也是這段歷史之後的故事,有提到波士頓馬拉松、亞洲選手的一些軼事,二戰後的十年,亞洲人在波士頓馬拉松曾有段非常輝煌的故事。)


這必須得提傑西歐文斯啊!不僅剛正面希特勒,同時剛正面羅斯福,把歧視黑人的德國人美國人狠狠地打了臉。

1936年,歐文斯代表美國參加柏林奧運會,當時,希特勒想通過奧運會向世界證明德國的力量,特別希望德國運動員取得好成績。同時極力宣揚雅利安人種是人上人,將黑人描述成下等種族。

但是!但是!但是!

歐文斯單屆奧運會四枚金牌!前無古人!(後有來者,卡爾劉易斯)100米,200米,4×100米,跳遠!

之後,希特勒還是「驕傲」地只和拿到金牌的德國運動員握手,奧組委對此提出意見,要求希特勒要麼與所有冠軍握手,要麼全不握手。希特勒礙於自己種族的「崇高」,選擇了後者,想必內心也是極其不爽的。

而對於那些有關希特勒拒絕和他握手的報道,歐文斯還是很大度的,事後還說:「當我經過主席台時,他起身向我揮手致意,我也向他招手。我想那些作家在報道當時德國人的時候染上了壞毛病。」

但是他大概最不爽的其實是羅斯福,「希特勒並沒有怠慢我。對我不夠尊重的人恰恰是羅斯福先生。這位總統先生甚至沒有給我一紙電報表示祝賀。」

之後,歐文斯也從來沒有被羅斯福或杜魯門授予任何榮譽,直到1955年,艾塞豪威爾才讚譽歐文斯是一名「體育大使」。

儘管當時德國籠罩在納粹和種族主義的陰雲之下,但是歐文斯依然在柏林贏得了11萬觀眾的掌聲,而且當人們在柏林街頭遇到他時,也紛紛向他索要親筆簽名。當時,美國也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現象,但是歐文斯作為一個特例,被允許住宿在白人的旅館中。

歷史級別的田徑運動員!而且用自己的絕對體育實力強行讓希特勒低頭,讓羅斯福蒙羞!

如果說馬丁路德金引燃了燎原之火的話,那麼傑西歐文斯就是第一次「黑人之光」!

Ref:

https://zh.m.wikipedia.org/zh-cn/傑西·歐文斯


謝邀。AC米蘭和貝魯斯科尼。


1.電影《勝利大逃亡》

《勝利大逃亡》這部著名的影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二戰時期,德軍的一個戰俘營中關押著很多會踢球的盟軍俘虜。一天,德國少校向一位戰俘———曾經的英格蘭國腳科爾比提出讓德國隊和這裡的俘虜隊伍踢一場比賽。科爾比考慮到自己和身邊的俘虜可以趁比賽時逃亡,所以答應了德國少校的要求,比賽被放在巴黎的科隆體育場。

比賽的日子到了。上半場,德國人在裁判的偏袒下,連進四球,他們粗暴的打法甚至讓劉易斯 不得不受傷下場。但是少一個人的盟軍聯隊反而激發出了鬥志,在上半場結束前一分鐘扳回了一球。中場休息時,按照原計劃,所有人將從更衣室的下水道離開,但是這時劉易斯表示他不願意走,他相信自己能打敗德國人。

下半場,當這群堅強的人把比分扳成4比4平時,還有什麼奇蹟不能出現呢?最後時刻,斷了手的劉易斯一記漂亮的倒鉤射門反超比分。可是裁判卻判罰給了德國人一個點球,不過這一次,哈奇神奇地撲出了點球。盟軍勝利,全場歡呼,球迷們湧入場內,簇擁著他們的英雄,人浪最終衝破了體育場的大門,沒有從陰暗的下水道溜走的隊員們,以英雄般的方式實現了大逃亡。

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故事,可是歷史上電影的原型卻沒有這麼幸運。

這部片子的靈感來源於在基輔的一系列真實球賽:在德軍佔領期間,烏克蘭的頂級球隊基輔迪納摩隊的多數球員到一家麵包房工作,他們和麵包房的其他員工組織了一隻球隊,來抵抗由傀儡政府和德軍組織的球隊。在他們擊敗了德軍空軍基地的球隊之後,該球隊被勒令解散,一些隊員被蓋世太保逮捕,四人被槍決。

《勝利大逃亡》原型:蘇聯戰俘打贏德國人被槍殺

2.卡拉澤一 從CCTV5走向CCTV1的男人。

卡哈·卡拉澤在球員時代,曾經效力喬治亞的第比利斯迪納莫俱樂部、烏克蘭基輔迪納莫俱樂部以及義大利AC米蘭俱樂部。在效力AC米蘭10年間,跟隨球隊拿下了2個歐冠冠軍。

退役後的卡拉澤選擇進入政壇,成為了喬治亞的副總理,他還身先士卒的進入抗洪前線。

當他再次出現在中國球迷的視線中時,已經不再是CCTV5,而是CCTV1,卡拉澤成為了李源潮會見的喬治亞客人。

3.喬治維阿一賴比瑞亞人民的「喬治王」

喬治.維阿在球員時代先後效力過摩納哥、巴黎聖日耳曼、AC米蘭、切爾西和馬賽等著名球隊。他獲得了歐洲足球先生(1995年金球獎)、世界足球先生(1995年)和兩屆非洲足球先生(1989、1995年)。然而維阿終生的遺憾就是沒有參加過世界盃。

在世界足球史上,以世界足球先生的世界綠茵第一人之尊而居然無緣世界盃者,只有喬治·維阿一人,這是世界足球史上的最大遺憾之一。作為一名賴比瑞亞的孩子,維阿最大的夢想是能夠代表祖國參加一次世界盃,在這個世界最大的足球舞台上展示祖國的魅力,為此,他個人長期資助賴比瑞亞國家隊,甚至負擔了賴比瑞亞隊參加1998年世界盃預選賽所有客場比賽的費用。無奈賴比瑞亞隊實力太弱,維阿的願望最終落空。

從足壇退休後,維阿不再匆匆忙忙地在各大綠茵場上奔跑,而是用平緩的步伐行走在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林陰道上,姿態里張揚著「平易的威嚴」,他向選民們宣稱,他會為飽受戰亂之苦的祖國帶來和平和安定,而他的同胞們把他稱為「喬治王」。

在這個被部族紛爭、政客和內戰弄得支離破碎的國家裡,維阿成為了超越各種藩籬的英雄。

2004年11月維阿宣布參與競選總統,11月15日,第二輪投票驗票完成。選舉結果顯示,維阿獲得了全部選票的40.6%,剩餘的部分,屬於他的對手裡約瑟。儘管如此,對於政壇新人維阿來說,日後還有積展經驗和捲土重來的機會。2014年維阿在參議員競選中贏得了一個席位,很有可能將參加2017年的總統選舉。

離開足球的賽場,在政壇這個戰場上 喬治維阿 任重道遠。


1936年奧運會

右側行舉手禮的是,受邀回國代表德國參賽的

女子花劍比賽亞軍

海琳邁耶,猶太人

===================

補充一點

由於政治原因,奧林匹克運動會運動員的致敬禮被廢除了

這是行致敬禮的運動員

希臘代表團

奧地利代表團

————————

更正一下,這是舉手禮,是奧地利代表團臨時更改的

法國代表團

以下是和舉手禮的對比

義大利代表團

德國代表團


推薦一部電影《伯爾尼奇蹟》

據說該片放映時,當時的德國總理施羅德看後淚流滿面。這是足球,也是一代德國人精神的體現。一個國家,從千瘡百孔被世界遺棄,到煥發重生再次成為世界強國,僅僅是三十年內的事情,而這個重新站起來的契機,就是一場足球賽。


這道題實際上我是很有感觸的,因為當時上學的時候學過

黑人民權運動中,出現過很多偉大的運動政治互相影響的例子。

大家也許知道傑西歐文斯,也許知道42號的羅賓遜,更多人會知道拳王阿里,他們都是偉大的運動員,憑個人努力走上巔峰,為黑人贏得尊重。

但是我想分享的是下面的這個事件,可能很多國內的朋友不太了解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代表美國的田徑運動員Tommie Smith和John Carlos分獲男子200米金牌和銅牌,Smith更是打破了世界紀錄。68年的時候正是馬丁路德金JR被刺殺的那一年,黑人民權運動從一個高潮走向了迷茫期。

在由金博士帶起的民權運動高潮漸漸散去後,美國黑人的待遇還是令人堪憂。在這種迷茫壓迫的情況下,一個新的概念,從MalcolmX那一支傳來的black power慢慢在年輕黑人中傳播。

在國內政府不斷打壓,禁止遊行示威集會的壓力下,Tommie Smith和John Carlos得到了在境外,在全世界矚目下出場的機會。他們沒有放過這個機會,在頒獎禮上,當美國國歌奏響時,Smith和Carlos脫下了鞋子,只穿著黑色襪子走上領獎台,表達了對黑人落魄生活的控訴。他們低著頭,伸出一隻帶著黑手套的拳頭,表示了黑人的憤怒和對不公的控訴。

當然,他們這一行為立刻遭到了美國國內勢力的打壓。頒獎禮結束後他們便被控制,回到國內後遭遇了國內媒體和很多種族主義大眾無情的打擊,家屬也受到了死亡威脅。他們的行為被曲解成為是國內暴力集團「黑豹」的宣傳,更是受到了人身傷害。

萬幸,最後他們倆也都有了好的歸宿,在2008年兩人都獲得了Auther Ashe 勇氣獎。


說點最近的事吧,事情發生時間是在2014年10月15日,在2016年法國歐洲杯預選賽,塞爾維亞vs阿爾巴尼亞的比賽

塞爾維亞隊員摘下帶有政治寓意的旗幟

雙方隊員扭打在一起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亞洲40強預選賽上,中國vs香港過程中,香港主場球迷有「噓國歌」行為,並且出現疑似帶政治寓意的政治標語。

巴薩球迷自製加泰羅尼亞旗幟



本來想說奧運會的相關話題,畢竟奧運會——不管古代奧運會還是現代奧運會——的發展史從始至終都和政治密不可分,後來想想這未免老生常談了,說點別的吧。

中國體育奉行舉國體制,這一點眾所周知。之所以出現這個情況,是因為新中國成立之後很長時間內都處於封閉狀態,對外交流渠道和方式都很有限,西方國家的普通人很難對中國有足夠的了解。當封閉狀態被逐漸打破,對外交流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的時候,體育就成了一個合適的手段。作為世界性的體育盛會,奧運會是一個天然的舞台,中國人在這個舞台上的所有表現都會被全世界的觀眾所目睹,因此樹立國家形象的任務自然就落到了運動員身上。另一方面,中國人自己對於世界的了解也很有限,當國門打開,發現自己和世界的差距時,如何樹立國家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是一個問題,而競技體育的勝利恰恰可以極大地激發這兩點,這可以看作是舉國體制的現實基礎,即從一開始,體育就是為政治目的服務的。

客觀的講,這個目的並非中國或社會主義國家所獨有,基本上其他國家也都有同樣的需求,只是中國當時渠道少,因此對體育的依賴性更強一些罷了。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中國在體育項目的選擇上也是花了功夫的,乒乓球、體操、舉重(尤其是後來的女子舉重)都是相對適應中國情況又更容易出成績的。大量運動員從小開始進行訓練和選拔,層層選拔集中最後到國家隊,然後統一集訓代表國家出征奧運,如此多的資源堆積到幾個項目上,成功就不是意外了。

這一目的我認為到北京奧運會之後就已經基本實現了,幾十年的征途中,中國人的形象和中國的發展逐漸被全世界認清和接納,中國不再是拖著辮子的東亞病夫,而是雄踞金牌榜首的經濟大國。國人也從最初為金牌而歡呼雀躍到開始反思舉國體制的必要性,說明普通人已經不再需要從競技體育上獲取自信心和自豪感,關注點開始轉移,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社會數十年的變遷。這兩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幾十年來的社會政治變遷。

如今有些國家正走在中國的老路上,比如朝鮮。朝鮮這些年在國際上表現出色的項目,女足,女子舉重,都是國際上不算熱門,更容易通過大量集訓出成績的項目。和韓國代表團在半島旗下一同參加奧運會入場式更是明顯的宣傳攻勢。可以想像,今後的很長時間內,朝鮮都將重複中國當年的故事,今後也可能會有別的國家重複朝鮮的故事。只要競技體育依然能夠稱為政治舞台,這種情況就不會絕跡。


1982年夏,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的主權而爆發戰爭。英國方面稱該島為福克蘭群島,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

阿根廷在80年代初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對加爾鐵里總統為首的軍政府的示威活動。阿根廷軍政府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派軍強行佔領了馬島。當時英國首相是著名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雖然馬島離阿根廷本土很近,距離英國則有萬里之遙,但是英國還是派出了航母艦隊。雙方實力差距巨大,最後英國奪回馬島。

英阿兩國雖然在國際上逐漸淪為角色國家、邊緣國家,但是在足球王國里,英阿就是絕對的大佬。馬島海戰的失敗,使得阿根廷人對英國憋了一股火氣。

1986年世界盃在墨西哥舉行,拉美國家作為東道主,對馬拉多納的阿根廷寄予厚望。希望在足球場上擊敗英國,一雪前恥。

四分之一決賽上演了不朽的經典,馬拉多納憑藉著有爭議的「上帝之手」和狂奔50多米連過六人的精彩進球,阿根廷隊以2-1擊退英格蘭。

老馬真應了那句:我忍了四年,就是再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證明我有多了不起,我是告訴別人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拿回來。直到最後奪得大力神杯,老馬成了拉美世界的救世主,奠定了「球王」的稱號。


說到體育與政治的聯繫,德國人和德棍「嗷」的一嗓子就像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溜走。

對,我們說的就是德國,現代奧運會歷史上最「不幸」的東道主。

不可否認,德國是個體育大國也是體育強國,德國包括分裂時代的民主德國聯邦德國,常年都是奧運會金牌榜第一集團的成員,但是輪到德國人自己主辦奧運會時,卻陰差陽錯,2012年倫敦奧運會前,國際奧委會宣傳部門曾經委託調查公司對全世界幾十個國家上萬人進行過一次調查,大家普遍認為現代夏季奧運會最成功的幾界包括:1896(第一屆雅典) 2004(雅典現代奧林匹克百年復興)1984(洛杉磯,商業模式拯救現代奧林匹克)2008(北京,規模、政府支持、志願者、服務、場館無與倫比)1952(赫爾辛基,二戰創傷平復),比較出色和代表性的也有,1964東京,1988漢城,2000悉尼,1992巴塞羅那等等,但是調查中提到人們印象中最差的三屆夏季奧運會,居然毫無懸念,獎牌全部被德國人拿走,那就是1916柏林(一戰取消),1936柏林(納粹意識形態),1972慕尼黑慘案

要說1916年是戰爭因素,1972年慕尼黑慘案則是嚴重的一次政治干涉體育事件,巴勒斯坦激進組織黑九月成員潛入安保形同虛設的奧運村,打死兩名運動員教練員劫持9名以色列人,以色列摩薩德等機構要求直接參与營救卻被德國內政部以主權國家不得被他國武裝人員侵犯為理由拒絕,而德國自己主導的救援行動簡直是一團糟,在奧運村的強攻行動,通過電視台別出心裁的直播,眼睜睜的放給屋內的恐怖分子觀看,在強攻失敗後,恐怖分子提出進一步要求,在機場轉移過程中,德國警察和軍事部隊又誤判恐怖分子人數,少安排了一名狙擊手,造成狙擊手開槍擊斃數名恐怖分子後,剩餘的那人有充足的時間殺害了所有人質,可以說,慕尼黑慘案,是現代奧林匹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1936年柏林奧運會,被公認是最糟糕的一屆奧運會,這屆奧運會是因為他舉辦的太好所以才被所有人認為糟糕,因為36年奧運會舉辦,完美的讚頌了納粹意識形態,讓體育向政治低頭,嚴重違背了現代奧林匹克精神。

話說,傳遞火炬這樣莊嚴又富有象徵意義的儀式,也是納粹德國想出來的。

納粹德國還專門為這屆奧運會拍攝了現代奧運會歷史上第一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也是紀錄片歷史上的偉大里程碑作品,是電影學院放映無數次的教材,可惜也是納粹意識形態的邪惡藝術宣傳品。


體育和政治的關係一直沒有斷過,尤其是在美國,特別是籃球和橄欖球這些已黑人為主導的運動。這裡就說幾個這幾年因為種族糾紛引起的幾個事件吧。

1. 2012年,邁阿密熱火『我們是特雷沃恩·馬丁』

特雷沃恩·馬丁事件可以說是這幾年美國種族衝突的導火索之一。特雷沃恩·馬丁是一位時年17歲的非裔高中生,在2012年2月26日下午,馬丁正在佛羅里達一個僻靜的社區行走。29歲的拉丁裔社區協警(Neighbor Watch),喬治·齊默曼正開車經過此地。他覺得馬丁的行為可疑,於是報了警。之後兩人發生了衝突,齊默曼鼻子受傷。之後齊默曼掏出了自己的手槍將馬丁打死。此時在美國上下引起軒然大波,特別是在非裔群體中間。佛羅里達的奇葩法律Stand Your Ground Law 自衛法律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此案的結果也是另一個讓非裔群體憤怒的焦點。在13年7月13日,陪審團得出了齊默曼二級謀殺罪名不成立。

在這個事件背景下,12年3月23日,同樣生活在佛羅里達的勒布朗在自己的推特上發了這一張照片,#WeAreTrayvonMartin,#Hoodies,#Stereotyped,#WeWantJustice

熱火全隊穿上了Hoodie,因為Hoodie在美國一般都與幫派,犯罪相聯繫,但小年輕們也非常喜歡穿Hoodie。而且馬丁在案發時也身穿Hoodie,並且帽子朝下。此後Hoodie成為了代表馬丁的符號

此外,熱火隊員們也在賽場內外有所表示

2.2014年,聖路易斯公羊舉手事件

2014年的邁克爾·布朗命案以及之後的弗格森騷亂是這個事件的導火索。邁克爾·布朗命案比馬丁案複雜的多,各種證據證人的證詞錯綜複雜。2014年8月9日正午,布朗和朋友(監控證明他們正是不久前便利店搶劫案的嫌犯)正在回祖母家中的路上。他們並沒有走在人行道上,而是走在交通阻斷的大街中央。弗格森郡警察達倫·威爾遜發現並叫停了他們。之後不到三分鐘里,事件急轉直下。威爾遜與布朗發生了言語上的爭執,布朗也許有襲警的嫌疑。其中沒有證據表明威爾遜和布朗提及了劫案(有可能他根本就不知道布朗是嫌犯)。之後在布朗逃跑並聲稱其沒有武器是,(朋友的證詞)威爾遜連開數搶,布朗當場斃命。事件過後,弗格森地區發生了持續數周的騷亂,民眾抗議警察濫用武器。

2014年11月30日,聖路易斯公羊主場和奧克蘭突擊者的比賽進場儀式是,5位公羊隊隊員舉起了雙手表示對布朗案的抗議。因為其中一份證詞表明,布朗在當時舉起了雙手,說了『別開槍』。

Hands Up Don"t Shoot 也成了遊行的口號之一。

3.2014年底,NFL,NBA球星著『我不能呼吸』球衫

2014年7月17日,紐約史丹騰島居民埃里克·迦納因為涉嫌無證售賣香煙被警察丹尼爾·潘塔雷昂等問詢。接著雙方發生了爭執,警察試圖逮捕迦納。潘塔雷昂用手臂把迦納的脖子夾住,(雖然NYPD明令不能使用窒息手段)並最終導致其直系以及死亡。(完整視頻網上有)

引起人們憤慨的是12月3日的大陪審團裁決,大陪審團決定不起訴潘塔雷昂。眾多球星紛紛做出了表示。

眾多來自各隊的NBA球星在熱身時穿上了印有了『I Can"t Breath』『我不能呼吸』字樣的球衣,因為迦納在倒地後重複了11遍這句話。

NFL球星們(現役和退役的)也做出了同樣的事情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抵制,中國獲得15枚金牌。

1988年,漢城奧運會,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回來了,中國只獲得5枚金牌。


盧卡雷利,意共黨員,因為這點也多少限制了職業生涯,他可以走的更遠。所在俱樂部利沃諾,紅色城市的小球隊。拉齊奧,部分隊員和球迷有納粹傾向,俱樂部對此也是默許甚至縱容。這倆隊遇一起,球迷間好像有過不和諧。


宗主國與殖民地。

法國與阿爾及利亞。法國國家隊很多阿爾及利亞後裔,典型如齊達內,本澤馬都是阿爾及利亞後裔。而阿爾及利亞國家隊大部分在法甲踢球。

比利時與剛果。孔帕尼,本特克都是剛果後裔。

德國與土耳其雖然不是宗主國與殖民地,關係也很微妙,厄齊爾,京多安等都是土耳其後裔。


推薦閱讀:

2016 年出現的花蓮獨立是什麼情況?
五年後越南普選意味著什麼?
如何評價《女子落語》這部作品?
周王權是如何衰落的?
假如中國的房價很低,我們的生活會發生什麼變化?

TAG:歷史 | 政治 | 體育 | 足球 | 籃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