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容易導致子宮脫垂嗎?


答案是肯定的。

我看評論里又有說老一輩的生育多也沒見到脫垂的。事實上,老一輩多產女性人群中,發生盆腔臟器脫垂的比例非常高,不僅僅是子宮脫垂,還可能是陰道壁脫垂、膀胱脫垂、腸脫垂,這些都是盆腔臟器脫垂

這個比例有多高呢?盆腔臟器脫垂的人群發病率大約7%,如果算上尿失禁、大便失禁、膀胱過度刺激這些,所有盆底功能異常的發病率大約37%。只不過很多情況因為癥狀輕微,並沒有引起重視,很多人不願意去醫院就診罷了。

比方說子宮脫垂,並不是只有脫出陰道口才叫子宮脫垂,只要子宮的位置不在它正常的地方,而是更靠下了,就都是脫垂,因為癥狀輕重不同,大家只是把重症的才認為是發生了脫垂。

而且,因為這種疾病比較私密,可能很多人並不會隨口告訴別人自己的癥狀。比如在美國,接近80歲的婦女中,有11%接受過臟器脫垂的手術,這個比例是很高的。

所以,因為老年人一方面比較能忍受不適,一方面疾病比較隱私,並不是很多人了解這個疾病的高發病率。

那麼盆腔臟器脫垂和生二胎有沒有關係呢?

肯定有關係。

目前已知的,肯定和盆腔臟器脫垂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和陰道分娩次數。

年齡增大,發生脫垂的風險明顯升高。有研究說從20歲到59歲,每增加10年,脫垂的發生率就增加1倍。還有研究說,年齡每增加1歲,脫垂風險增加12%。——也就是說,即使一個孩子也不生,隨著年齡的增大,盆腔臟器脫垂的風險本身就是在升高的。

陰道分娩的次數增多,發生盆腔臟器脫垂的風險也明顯升高。這個升高的程度不同研究之間有些差異,比如有針對全人群的研究顯示,每增加一次陰道分娩的次數,臟器脫垂風險增加1.2倍。而另外一項針對住院治療的患者的研究顯示,生過2次的比生過1次的風險高出8倍。也就是說,生育次數可能不僅僅增加了發病率,而且還會增加脫垂的嚴重性。

另外,陰道分娩過程中的一些「特殊因素」,也會增加脫垂風險。比如胎兒體重過大、產道助產、第二產程過長、嚴重的產道裂傷等等。這些因素之間可能會有相互影響的關係,比如胎兒體重過大,會延長第二產程、增加助產機會,而助產又會增加產道嚴重裂傷的風險。

所以,對於孕婦來說,孕期控制體重,是需要非常重視的一件事。這不僅和日後的臟器脫垂,而且和很多婦產科的疾病有很高相關度。

有人說,既然陰道分娩肯定會增加脫垂風險,那麼我做剖宮產不就行了嗎?事實上,目前對於「增加臟器脫垂風險的,究竟是懷孕還是分娩」,在醫學界還存在一定的爭議,因為孕期增大的子宮,對於盆底的壓迫作用不容忽視,即使做了剖宮產,在懷孕時的作用也是無法避免的。

而且,即使剖宮產手術可以降低盆腔臟器脫垂的發生,但是手術本身還是會帶來其他相關問題,比如對於月經的影響,這些風險也是不容忽視。所以,有研究顯示,假設女性一生中因為盆腔臟器脫垂或者尿失禁而做手術的危險度為11%,然後如果每一位女性都為了逃避這11%的風險而去做了剖宮產手術,那麼會有90%的女性並沒有從中獲益,同時卻要承擔剖宮產所帶來的手術相應的近期和遠期風險。

因此,僅僅因為擔心盆腔臟器脫垂而要求做剖宮產手術,這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要做剖宮產手術,還是應該有相應手術指征時再做。

所以,就好像剖宮產手術其實有很多相關問題,你不能簡單的因為擔心盆腔臟器脫垂就選擇剖宮產手術;同樣,生育問題,尤其是生育二胎,需要考慮的因素也非常多,盆腔臟器脫垂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而且僅僅是生育二胎在醫學上的一個方面,生孩子對女性健康的利弊影響還有很多,而生育二胎所要考慮的,也遠不止健康這一個因素,還有社會、家庭、個人等等的方方面面。在作決定時,最好考慮全面些,而不要把某一方面因素的影響過於放大,才更有利於做出明智的決策。


我兒子4年多前出生,順產,不沉,但產程長。月子里便秘嚴重,同時用紗布纏過腰(感覺纏的太緊,方法也不對)出了月子發現陰道口有塊兒肉垂出來了,自己查是陰道壁脫垂,真的超擔心和自卑。去生產的醫院,醫生說沒事兒不嚴重就打發我走了。但是當時打噴嚏真的會漏尿,做婦科檢查真的明顯感覺跟生孩子前不一樣了。花400塊買過陰道啞鈴,吃過中藥(補中益氣丸和湯藥),自己也做提肛運動。大約可能娃兩歲了以後才不會漏尿,三歲左右那塊肉全都回去了。

後來上網上查過,有很多孕婦在孕期就有陰道脫垂現象,共性就是她們都便秘。對於擔心這些問題的姑娘們來說,順產不一定導致這個病,孕期控制體重,適當鍛煉,預防便秘(產後也要注意),產後別太早拎重物,吃些中藥補氣,家門口的醫院有條件去做個盆地肌肉測試,自己做做提肛運動。

以上是一個前車之鑒的誠心建議。


會。

所以發達國家不坐月子,但是國家會組織全民的免費的產後康復。因為後期花的錢更多,不划算,趁熱打鐵早治療,對家庭穩定度也有重要的作用。

我在澳洲的工作對象都是常規的國家提供的產後康復搞不定的客戶。

比較重度的患者,算是幫澳村醫療系統擦屁股。以及一些開始追求生活質量的華人老太太,算是幫我國擦屁股。

從康復難度來說:二胎比一胎費勁,年紀大比年輕的費勁,沒運動基礎的比有運動基礎的費勁,有傷的比健康的費勁。

這是我帶過的一些經驗??

最可怕的是多胎,年紀大,不運動,慢性傷很久的老太太??給她練出來,時間精力等於給她女兒練兩個周期??

老太太說生完後就一直憋不住尿,後來發現很多朋友也這樣,以為這才是正常的。

??

?

但是實際上器官脫垂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治,我們也只是能把骨盆底肌的練強,兜得住而已,功能上還能好好用而已。

器官其實是搞不定的。

天朝嘛,友善度友善度友善度。從讓我國婦女自己生自己養就可見一斑。

口可口可口達。

講真,如果不是真的喜歡孩子爹和喜歡孩子,都請先喜歡喜歡心疼心疼自己。


我已經知道了懷孕有可能流產,宮外孕,高血壓,妊娠反應過重,浮腫,生產要側切,有可能難產,最可怕的羊水栓塞(極端致命無法預防),怎麼生完還要面臨子宮脫垂的可能啊!


三年抱兩的我,大女兒出生6.9斤,小兒子7.9斤,兩個孩子相差兩歲半。感覺生了大女兒後容易漏尿,打個噴嚏就尿出來了,然後我特意加強鍛煉,半年後情況好多了,不過就是胖了就瘦不下來。然後到小兒子,懷孕到九個月體重開始下降,每周產檢都輕起碼一公斤,開始以為兒子出世應該不重,誰知道把產室的人都嚇了一跳,有了大女兒的經驗,這次我特別小心,出院後做家裡就做運動,產後42天去複檢盆底肌肉,得分有90分啊,然後體重直線下降,比生之前輕了十幾公斤,也不容易噴尿,所以產後恢復一定要做運動啊,其實很簡單的提臀就可以鍛煉到腹腔一系列肌肉了,當然控制體重也很重要啊,不要懷孕了就一直吃吃吃,肉上身了想減下來就很難了。管住嘴邁開腿啊!


生完孩子42天去做盆底肌檢查~別人孩子都是五斤多,我家娃七斤多~檢查就是把某個壓力計套上避孕套塞進你的陰道,然後讓你按照電腦上的提示夾,讓電腦上的小蜜蜂保持在某條線以上~

我稍稍有些強迫症的,想讓小蜜蜂保持直飛~結果某個大夫看了我家娃的體重,直接告訴我盆底肌力度為零,還特別肯定的告訴我,以後肯定會漏尿,性生活不幸福,巴拉巴拉……

建議我做她們那裡的某項恢復訓練,小兩千,十次~

我被那大夫說的覺得自己後半輩子簡直就要完蛋了~可還要獨自在家看娃,實在沒時間來做這康復訓練,就咬咬牙,謝絕了她們的好意~回家上網買了個理論上與她們說的電擊是一樣的電擊棒~

然後瞎子摸象似的,每天洗完澡探索著用,配合每天的提肛運動~

現在娃兩歲了,並沒有出現當初恐嚇我的漏尿,性生活因為順產,當然是跟以前不太一樣了,倒也還好~

反正盆底肌這個東西,是可以收縮的,只要生完孩子,注意提肛運動,還是可以恢復一些的~

好吧,我有點兒跑題,子宮脫垂,實際就是因為盆底肌無力~生完孩子多做提肛運動吧,不行也買個電擊棒,或者陰道啞鈴~為了自己好,得好好保養不是~


有什麼辦法生個龍鳳胎


盆底肌修復的概念現在還有許多人都不了解,正是因為孕產過程中的鬆弛素以及胎兒壓迫,讓骨盆和盆底肌肉變松、受損,簡稱盆底肌障礙,才導致了產後子宮、器臟脫垂,陰道壁膨出,漏尿等問題。不止是順產,剖腹產也一樣會有這些問題。

我國缺乏專業的醫務護理人員進行科普指導,缺少相關的專業書籍及設備,且相關部門對女性盆底肌障礙問題重視度不高,普及教育不夠,產後女性的科普似乎更關注母乳餵養、美容美顏之類的,非常缺乏針對女性骨盆底知識的科普,沒有需要就診檢查的意識,甚至不清楚該去何處就診。

在歐美及日韓等發達國家,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經重視女性盆底功能障礙問題,以法國為例,政府鼓勵產婦在分娩後一至兩周開始,在家做「盆底功能操」。產後42天,政府會免費給產婦提供一個療程的康復訓練療程(包括盆底肌鍛煉,生物反饋療法及電刺激療法等),從而大大減少了盆腔器官脫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同時,喚醒盆底的神經及肌肉,使陰道更好的恢復到緊縮狀態,從而提高性生活的質量。

哪裡是盆底肌?

1)大腦中形成骨盆下方開口的影像

很容易找到恥骨的下端、兩個髂骨和尾骨的位置。你要收縮的肌肉在這些骨骼裡面。當你直立時,從上往下俯瞰你的身體,骨盆的下方開口在深層肌肉的下方。

在腦海中勾勒出淺層盆底肌的結構影像,淺層盆底肌由前到後形成「8」字。

(2)坐姿,用力吹氣球,你會感覺到骨盆下部有塊區域在用力,這就是骨盆底區域。

(3)嘗試在日常生活中感覺盆底肌。比如,咳嗽,大聲說話,大笑,提重物時憋氣,吹蠟燭時,盆底肌都是處於受壓狀態,所以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鍛煉盆底肌。

如何鍛煉盆底肌?

(1)從前到後收縮肌肉

仰卧在地墊上。彎曲膝蓋,將足部放平。保持背部放平,骨盆稍向後傾。嘗試主動將恥骨和尾骨靠近。放鬆,然後反覆練習。嘗試感覺盆底中線的收縮。不要收縮盆底深層肌,也不要有上提的感覺。僅集中注意力前後收縮。你可放置一根指頭在中心肌腱上,或將手放置在整個骨盆底來檢查動作是否正確。收縮淺層盆底肌的運動和感覺僅僅是沿著盆底中線,且接近皮膚。要避免括約肌的收縮。

該運動會收縮球海綿體肌,而不是肛門外括約肌。剛開始練習時,很有可能會同時收縮多層肌肉。當你繼續練習、重複鍛煉時,收縮的肌肉定位會越來越準確的。

(2)左右收縮肌肉

仰卧姿勢同上。儘力將左右兩側的坐骨結節靠近彼此。和上述練習的方向相反,本次鍛煉左右收縮肌肉。你可以觸摸坐骨內側以感覺該肌肉的收縮。

收縮的類型

l 長收縮:收縮肌肉堅持數秒(7秒為佳),然後放鬆(時間等於收縮時長)。放鬆時深呼吸。重複5次。

l 強烈和快速收縮:儘可能強烈的快速收縮肌肉,不要超過2秒。然後完全放鬆,深呼吸。注意是左右運動。重複5次。

注意:在收縮肌肉後,要有相同時間的肌肉放鬆。此刻的放鬆特別重要,因為這可以避免對骨盆底太大的壓力,也能幫助你更準確的感知肌肉。

你需要清晰地分辨這兩種不同的肌肉鍛煉類型,這需要你幾天勤奮的練習。

(3)前後左右交叉收縮

仰卧,姿勢同上。這次嘗試同時進行左右、前後交叉收縮。注意和收縮盆底深層肌的「上提」收縮不同,淺層肌的收縮不需要上提。按上述收縮的兩種類型來鍛煉。

(4)收縮肌肉時協調呼吸

在15秒的長呼氣中,柔和地發出「嘶嘶嘶嘶嘶」的音節來收縮肌肉。再嘗試發出「夫夫夫夫夫」的音節,呼氣的速度稍快些。然後嘗試發出「哈哈哈哈哈」的音節來收縮肌肉,呼吸速度更快。呼氣時要盡量把氣全部呼出去。最後,你可以嘗試在大笑、咳嗽,跳躍或準備跳躍時收縮肌肉。

這些鍛煉可以讓你更好的協調骨盆淺層肌和日常呼吸模式的協調。開始時,你可能只在鍛煉時能協調呼吸和骨盆肌肉收縮,但隨著規律的鍛煉,你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必要時都會做到這點。肌肉的收縮已經成為你人體反射的一部分。

【收縮和強化深層盆底肌】

(1)收縮整體深層肌

嘗試將肌肉向上向內拉,收縮會將肛門向上和向內提。不要和之前收縮淺層肌的動作混淆,只需要將肌肉向上向內提。以下是幫助你找到深層肌的建議:

l 不要收縮肛門括約肌,而僅僅是上提肛門。

l 感覺深層肌是一片伸展在整個盆底的「布」,不僅僅只收縮盆底中間部分。區別收縮淺層肌和深層肌的不同感覺。

(2)盆底肌向上收縮

呼氣時發出「夫夫夫夫夫」的聲音,將骨盆上提,想像骨盆底的3層肌肉在「爬樓梯」。

第一步:向上提深層肌,僅僅上提至第一表層。收縮5秒鐘,保持規律和輕鬆的呼吸。然後完全放鬆深呼吸。

第二步:向上再提一些深層肌。再次收縮5秒鐘,然後完全放鬆深呼吸。

第三步:儘可能提高深層肌,想像你的肌肉在「爬樓」。盡量使盆底肌的整個表面提升,保持規律的呼吸節奏。然後完全放鬆。注意感受盆腔器官重量是怎樣使得盆底肌擴張的。

重複練習以上3個步驟數次。

(3)盆底肌向下收縮

盆底肌也可以做「下樓」的收縮運動。「爬樓」的時候,收縮強烈;在「下樓」的時候,在每一層都要停留幾秒鐘。在最下面一層時,完全放鬆,做幾次深呼吸。

開始練習時,你可能忘了呼吸,即在憋氣。而當你在練習盆底肌「爬樓」和「下樓」的時候,要學會協調呼吸規律、流暢。

(4)快速收縮

重複以上動作,但是收縮和放鬆的時間更加快速。該鍛煉可以幫助你應對突然對骨盆的壓力,比如打噴嚏或咳嗽時。

(5) 不對稱的收縮

盆底深層肌肉形狀像一個碗的內部,包含骨盆的器官。你可以只向右或只向左收縮,使得另外一邊放鬆。感覺好像你只是在上提腹部的某一側。開始做這個練習時,很有可能會同時收縮其它的肌肉,比如面頰、下巴、手或腳。隨著練習的次數增多,這種現象會逐漸消失的。

(6) 日常生活

你可以運用以上鍛煉在日常對骨盆底產生壓力的場合,比如打噴嚏,咳嗽,大小,跳躍,跑步或提重物時。

【收縮和強化恥骨直腸肌】

盆底深層肌的最中心部分是恥骨直腸肌。該肌肉沿著泌尿生殖裂孔。這是女性生產時的主要通道。這也是盆底器官失去支撐的薄弱點。恥骨直腸肌和3個器官相鄰,形成沿著裂隙分布的厚牆。恥骨直腸肌對支持骨盆內的器官,特別是膀胱和子宮是不可缺少的。該肌肉在器官的開口處,特別是肛門處,形成弔帶,所以在主動控制排便時起重要作用。該肌肉的薄弱會使體內器官容易下垂和失禁。以下的練習會加強這深層的肌肉。

(1)大腦中形成恥骨直腸肌的影像

想像中線的3個開口:尿道口、陰道口和肛門。開口的上方3-4厘米的深處,每個開口的左右兩側被起於恥骨的肌肉環繞,該肌肉沿著3個器官的邊緣,最後包繞在肛門的後方,形成長形、狹窄的U形肌肉。恥骨直腸肌大概50px厚度,如果強度好的話,會更厚一些。

(2)收縮恥骨直腸肌

該U形肌收縮時有兩個作用,第一能收縮肛門向前,第二能加厚肛門左右兩側。

在開始收縮恥骨直腸肌之前,需要先重複上述收縮深層肌肉的練習,提升「吊床」形的整塊肌肉至上腹部,在保持提升至這個平台時,然後將肛門儘力向恥骨方向拉。接著再完全放鬆,深呼吸。重複以上練習數次。

(3)強化鍛煉

可變化動作,從以下3個步驟達到強化鍛煉的效果:

l 呼氣,向上拉恥骨尾骨肌,保持收縮。吸氣,再次呼氣時將肛門橫嚮往前拉,保持收縮,吸氣。

l 再次呼氣,再次將肛門拉向更前方,保持收縮不放鬆,然後再次吸氣。

l 再次呼氣,再次將肛門更強烈的向前拉,盡最大的力量似乎要把肛門往恥骨方向拉。然後完全放鬆,深呼吸。

按照以上步驟,重複練習2-3次。你要堅持連續鍛煉幾天,你會發現肌肉的持續收縮力加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規律的練習。一開始,你可能會誤收縮腹肌,但隨著鍛煉次數增多,你會準確的分辨出你要鍛煉的肌肉。


我姥姥生了六個孩子,當初醫療條件和衛生意識都跟不上,90年代的時候做了子宮切除手術,當時她才60不到。


4歲娃的媽媽,現在肚子里老二馬上就要出來了。我說說自己的經歷。生完第一胎後明顯感覺漏尿,打噴嚏必須夾緊大腿,不敢跑跳,內褲總是濕乎乎的,非常苦惱。後來產後去醫院檢查,親眼見到隔壁床大嬸脫垂出來的子宮,真!的!嚇!死!了!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帶著老公乖乖到婦幼醫院產後康復科交錢,做系統的治療,電擊刺激,配合回家做凱格爾運動,堅持了2個月,盆底肌力達到5級,恢復正常。在醫院治療盆底是按次數收費,大概70多元一次吧,還需要買盆底治療儀,費用大概上千吧。現在懷二胎期間感冒打噴嚏依舊會少量漏尿,在孕期我也有意無意的做些凱格爾運動。大夫說孕期做凱格爾效果不會很好,建議生產後再檢查治療。我的經驗就是產後體檢非常重要,自己要愛惜好自己的身體,才能有能力愛惜身邊的家人。


我奶奶就是,生了七個孩子,屬羊的,今年80+,去年開始就有這個癥狀了,晚上經常需要起夜,慢慢嚴重了,去了醫院,安了一個子宮托。老一輩人對這種病說不出口,奶奶應該受了不少罪。放假回去,她就給我說,人老啦,病多了,是時候死了……我勸也不好勸,只是覺得心裡非常難受


說不會脫落的都是沒有醫學常識的男的


子宮脫垂主要跟兩個方面有關:一是被動的損傷,比如我們懷孕期間胎兒過大、體重增長過快等,在短時間內把子宮撐得很大,這樣子宮就像一隻被過度拉扯的氣球,容易脫垂;二是跟我們的氣血有關,氣血足,對人體器官的提挈能力就強,皮膚就緊緻有彈性、子宮也不容易脫垂。現在很多女孩多次流產、子宮寒涼、月經不調等等導致氣血不充盈,脫垂也更容易發生。二胎之所以容易脫垂,因為很多媽媽一胎並不注意自己的子宮及盆底肌的恢復,留下很多隱患,再懷二胎便容易出問題;而且二胎媽媽大部分是28歲以後,身體由盛而衰的開始,也容易發生脫垂的情況。明白這些以後不要害怕,積極對待,備孕時積極增強自己的體質,氣血充盈了便不容易出問題;懷孕期間體重不要增長過快,防止子宮骨盆壓力過大;坐月子的時候一定靜養身體,科學補充氣血,對女人很重要;產後積極恢復,把孕產對身體的消耗補償一下,這樣以後便不會出現很多問題了。


莫言的《蛙》里就寫過這個現象。

我記得裡面姑姑說過一句話,具體怎麼說的忘記了,大致意思就是,誰誰誰家,別讓你家老婆生了,子宮都掉下來了


這個我要匿了 !

大學舍友,大一的時候跟我們說她母親子宮脫垂。當時一臉無知還滿臉不可思議。當時真傻。

然後那次偶爾說起來原來她是家中老三,

有過一個姐姐,早年夭折,當時她母親肚子里懷著一個孩子,結果流了(流產對子宮和身體的傷害我就不說了)後來修養了幾年又有了她,過了幾年又有了個妹妹。她母親也挺不容易的。

子宮下垂的原因有很多種,子宮韌帶受損,盆低肌肉受損鬆弛,長期便秘,咳嗽給腹腔增加壓力,盆腔手術,難產,巨嬰,蹲廁時間過長也有可能。

生產的話,避免高齡,產後做保健操應該能行。

反正我是第一次回答,你們隨便看看吧


有一期《養生堂》專門講這個的,看完頓時覺得很可怕,據說這種現象在舊社會的農村婦女中很多見,主要是因為生孩子過多加上月子沒做好就下地勞動,子宮直接就掉出來的都有,需要一些措施將其塞回去,具體畫面自行腦補。手動憂傷臉再見。


別說二胎,我連一個都不想生。如果沒有志同道合的伴侶,就自己努力賺錢,一個人也挺好的。


你們不要討論這問題了。你們不要跟國家作對,不然會被關了這話題。


不僅是多次生育,第一次懷孕的後期和分娩,有長期的負重活動,絕 經,過度肥胖,先天性盆腔肌群軟弱鬆弛,久咳,甚至是便秘等都可能成為致病因素。

年輕女性也可能出現;特別是不少女性產後急於瘦身,或操持家務和帶孩子勞 累過度,或多次懷孕人流後沒休息好,均易發生子宮脫垂。


對於有些人的回答,我只想說,不是你沒見過黑天鵝就意味著這世界只有白天鵝。


推薦閱讀:

有沒有人為了好生和好恢復,從孕初期開始就控制熱量控制體重以及鍛煉的?
懷孕前需要補充葉酸嗎?天涯有個帖子很多人說補充後容易胎停,可是醫生說最好補充。謝謝各位專家 ?
懷孕能不能化妝?

TAG:婦產科學 | 懷孕注意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