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影視劇的穿幫鏡頭?


-

一言以蔽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穿幫」是可以吐槽,但無可厚非的。

-

《十二怒漢》里有一段戲,是八號陪審員在旁觀他人的對話。

他當時顯然一直處於站立的姿勢,所以給的幾次特寫鏡頭是這樣的——

但是,中間有一次,莫名其妙地,夾了這樣一個鏡頭——

這個姿勢明顯與前後畫面不一致,豈非正是傳說中的「穿幫」鏡頭?豈不會落下「不專業」的名聲?

恰恰相反,這處「穿幫」是故意的,是教科書式的經典剪輯。這個鏡頭是特地從別處「借」過來的,而如果不是拉片,一般觀眾根本不會意識到穿幫了,因為剪輯師正好給了觀眾期待的畫面——八號陪審員臉上一絲幾乎難以察覺的微笑,那是他對事態變化的反應。

這種「借用」在《讓子彈飛》里也出現過一次——涼粉案的擊鼓畫面是從強暴案的擊鼓素材里借來的。一拉片就會發現擊鼓的居然是一個人,所以這處「借用」後來還讓很多人解讀出各種隱喻來。

要拉片才能發現的「穿幫」,創作人員都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如果你在看電影的時候發現上一個鏡頭裡出現過的桌面上一個與故事無關的香水瓶在下一個鏡頭裡轉了九十度,你要怪的不是電影出現了連貫性錯誤,而是為什麼電影這麼無聊,會導致你分心去關注一個占畫面百分之三面積的香水瓶。

當然,我不是說因為香水瓶小且跟故事無關所以創作者就不需要關心。只要你有錢,你可以盡一切可能去避免任何連貫性錯誤。比如像《生活大爆炸》的劇組一樣,設置一個hot set(敏感區),拿封鎖帶把拍攝場景封起來,派專人看守,在拍攝間歇期不讓閑雜人等進入,以免移動了裡面的任何道具。

還有一堆工作人員拍攝記錄照片,確保銜接的場景里演員外貌、髮型保持一致(數碼相機發展起來以前,這道工序用的是成本更高的拍立得相機)。

場景里的每一個道具是什麼狀態,甚至爆米花碗里有多少爆米花,都有專人負責。

當你的市場回報能滿足你這樣玩的時候,當然值得這樣精益求精。

但是再大型的製作,也不可能擔保完美無瑕——「大家來找茬」時間到。下面兩幅截圖裡,哪件道具的位置產生了連貫性錯誤?(註:不是咖啡桌上的衣服,那是謝耳朵疊好的)

你能指責工作人員不負責嗎?

畢竟,即便是荷馬,也會有打盹的時候。

連這麼大的製作都避免不了的連貫性錯誤,其他製作自然也無法避免。因為這種瑕疵去指責創作人員,於心何忍?

有的製作成本太低了,冒出來的連貫性錯誤自然也多一點。但是製作成本低就沒資格拍電影了么?這是階級歧視啊。

-

說完「連貫性錯誤」,該說史實錯誤了。

事實上,尊重史實不是影視創作者的義務——除非是紀錄片。

不然《無恥混蛋》里刺殺希特勒成功的情節豈非能讓它登頂史上最爛片?

你可以批評創作者故事講得不好,或者價值觀、歷史觀有問題,但這些都跟他的作品是不是尊重史實無關。

不知道唐憲宗時的太保官服是什麼樣的也不能說明影視創作者無知。一百萬個人里能有一個知道這種知識么?創作者真的只是想講一個故事啊。

他的故事裡正好需要錦衣衛這個元素,所以他就把故事背景設在明朝了。

他的故事裡有一隻動物需要趕在建國前成精,所以他乾脆把故事背景設在清朝了。

就因為他對那個時代的人間萬象沒有爛熟於心,就無權拍攝了么?

一位朋友表示不服:「自己不懂,難道不能請個專家當顧問嗎?」

我說,「好啊,咱們來算一算。一部故事背景在明朝的電影,肯定要請一個明朝服飾史專家,一個明朝民俗專家。有吃飯的場景,是不是需要個明朝飲食史的專家?不然能不能吃辣椒都不知道對不對?有打戲,是不是需要個明朝武器史專家?這樣一路算下去,你看要請多少個專家?」

他說,「不不不,高明的專家一個就夠,肯定對明朝的事情都很了解。」

我說,「那好,假設真有這麼一個專家。去哪兒找這個專家呢?為了找到這個專家要花的成本其實比專家的顧問費還高你信不信?假如現在有五個備選的專家,不了解明朝史的我怎麼知道這五個里,哪一個是學富五車,哪一個是沽名釣譽?」

他說,「……那,總有些什麼鑒定辦法的!」

我說,「好,假設真的有什麼簡易的方法能找到這麼一個泰山北斗來當顧問。依據他的顧問意見拍出的東西是不是就不會有史實爭議了?」

他說,「那不是廢話嗎?不然怎麼叫泰山北斗。」

我說,「不不不,你知道歷史學裡得到多少同行認可就算得上『公認的史實』了嗎?」

他說,「多少?」

我說,「不知道,但我感覺過了百分之五十就差不多了。」

他說,「扯淡,少說也得個百分之八十。」

我說,「好,就算它百分之八十。電影拍出來了,剩下那百分之二十提出異議,認為這些細節有史實錯誤,你覺得普通觀眾會相信電影還是對這百分之二十異見的報道?」

他說,「……」

我說,「更別提還有很多歷史考據的細節根本沒有定論了,你怎麼拍都有人反對。《水滸》里吃牛肉的事,歷史學家都還沒咬清呢。你當初花了這麼多心血去找專家,搞顧問,做道具,不就是為了避免史實爭議么?結果呢?更別提有的電影本來就是要對歷史進行藝術加工才能把故事講得更漂亮了。」

所以,預算不高,當然有理由對這些細節不管不顧;有那閑錢,當然值得去考據,去殫精竭慮,去追求完美。但作為觀眾其實應該理解,臻至完美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在《從拍古裝電影找資料談起》一文里,胡金銓導演就講述過這個道理:「??又查到了明朝萬曆年間毛筆一支銀子一錢,茶葉一兩銀子一斤(指當時河北,南方也許便宜些)。皂隸每年工食銀三兩二錢(如不貪污,很難維持起碼生活)。但是問題又來了,茶葉一兩銀子一斤,是香片還是龍井?想一想,算了,再這麼追究下去,六年也拍不成一部電影!

再這麼追究下去,六年也拍不成一部電影。

(評論里有人以為胡金銓導演的作品是小製作,建議先百度一下哈。)

(評論里驚現「找個學明朝歷史的博士生來看看是否基本靠譜,有時甚至只是請一頓飯的事!上網發一個帖問問題,只是讀一兩小時回答的事!你邀一個有專業學識的粉絲在偶像出鏡那天去探班,人家背後不知道會給你倒貼做多少事!」。我這一段白說了。原來大家眼裡電影製作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難怪大家罵得如此歇斯底里。)

-

有些看起來很滑稽的「穿幫」,比如古裝戲的背景里遠處一輛拖拉機馳過,顯然是因為一方面受限於製作成本無法得到更好的拍攝地,另一方面負責監視的場記或其他工作人員可能注意力集中在前景的表演者身上,沒留意到畫面角落裡發生的這一點變化。這確實是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的錯誤。

如果拍攝期沒發現,拿到剪輯室才發現,怎麼辦?

如果有錢有條件,當然就重拍,或者用電腦特效來修改畫面。如果沒錢,只好是能將就的就將就了。

打個比方吧。

一、可樂瓶上的商標花紋印錯了,該不該召回這一批可樂?

二、可樂瓶上產品成份印錯了字,該不該召回這一批可樂?

三、可樂瓶上的生產日期印錯了,該不該召回這一批可樂?

顯然,第三種情況是必須召回的,第二種情況是需要看具體情況的,而第一種情況是完全不需要召回的。

當然,可樂公司有錢,第一種情況他們可能也召回了。

在影視製作中,道理也是一樣的。

-

我一開始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穿幫」是無可厚非的,但總有那麼百分之幾是值得批評的。

舉個例子,2010年電影《機械師》里,角色頭頂的麥克風穿幫了好多次。

這種情形中,剪輯師難辭其咎。

首先,它構成了嚴重的問題:在一個搖動鏡頭裡,整個環境都很安靜的狀態下,麥克風在畫面上方竄動,會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不像某些「穿幫」的靜物。

其次,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並不複雜,也不需要成本:把畫面放大就行了。

結果這樣一個問題呈現在了最終作品裡,剪輯師自然要負大部分責任。

所以你看,剪輯師命苦啊。剪成影史經典的剪輯手法也會被人說成穿幫,前期工作人員的疏忽也要剪輯師來幫忙擦屁股,最後還要被普通觀眾認為工作性質類似於「訂盒飯的」——

你對電影剪輯的認識是怎樣的? - Roc Lee 的回答

-


名詞:穿幫鏡頭

英文:Goof

屬性:電影術語

相關電影:[好傢夥](1990)、[陰間大法師](1988)、[霸王別姬](1993)、[肖申克的救贖](1994)、[泰坦尼克號](1997)、[珍珠港](2001)、[色戒](2007)、[天下無賊](2004)

——基本釋義——

①漢語方言。原指鞋幫穿了,露出了腳。引申為謊言露出馬腳或虛構場景被發現真實的一面

②現多指電影或影視劇製作時,出現在片段播放中的失誤畫面

——詳細解釋——

時間是1963年,地點艾德懷爾德機場,人物亨利·希爾。

▲[好傢夥],他和朋友抽著煙,背靠著一輛1965年出產的雪佛蘭Impala

▲與此同時,天上飛過一架瑞士航空公司生產的波音747—300

而這個型號的飛機,處女行是在1983年。

電影里出現這樣的鏡頭時,人們常將其稱作穿幫鏡頭,以上的穿幫屬於時代錯誤——

即片中出現了與劇情發生年代不符的景別、道具或對白。這類穿幫極為多見。

▲[色戒],抗戰時期老上海街道房牆上的空調外掛機

▲[肖申克的救贖],1966年,安迪越獄成功,他卻開著一輛1969年產的龐蒂克 GTO揚塵而去

據說攝製組曾聯繫好了一輛1965年的野馬,但車主臨時變卦,所以大家只能找到一輛GTO代替。

時代錯誤性的穿幫往往會因劇組資金限制,或事先安排不當而不可避免,即使是一部十分優秀的電影。

而穿幫鏡頭在一定程度上也許會影響觀影效果,但一部好的電影,足以讓你將注意力集中到劇情上,忽略掉那些「不靠譜」的地方。

所以在忍不住觀看很多遍時,不難找出其中某些「瑕疵」——

比如這位相當敬業的群演。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在銀行辦理業務,背景中有一位穿白衣服的男子,他一直在循環排隊辦理業務

或是[好傢夥]里,被殺死之後仍在呼吸的莫里斯。

▲左下角模糊處(莫里斯:「對呀,不如讓我開車,人家裝死也很累的!」)

▲以及[天下無賊]里,劉德華的「玩錢」雜技

這樣的穿幫,可算作邏輯上的錯誤。

它們或是由於拍攝過程的疏忽,或由於剪輯上的失誤。

分鏡太多、畫面信息太複雜,或技術原因,都有可能讓前期和後期的工作人員忽略掉穿幫的地方。

▲[泰坦尼克號]中,傑克受邀去參加晚宴,進門玻璃處,清晰可見攝影機的蹤影

諸如此類的穿幫數不勝數,據不完全統計,[好傢夥]中有五十多處,[霸王別姬]中有二十八處,[肖申克的救贖]中有十九處,但這些都無可厚非。

「穿幫鏡頭」甚至還曾推動了電影的發展——

喬治·梅里愛在某一次拍攝過路馬車時,機器出現了故障,於是停機重拍,等再次開機時,靈車突然經過。

放映時,便出現了馬車變靈車的效果,眾人沒看出不妥倒是被這神奇所吸引,這個穿幫勾起了梅里愛的探索興趣。

▲於是有了[梅里愛的魔術]裡邊,那個能隨著圖畫改變造型的男人

也有了「停機再拍」、「多次曝光」等電影技術手法的出現。

影史上,還有電影故意通過鏡頭剪輯造成穿幫錯像。

▲如[十二怒漢]中,那故意出現的與前後畫面姿勢不符的鏡頭,只為了細緻呈現出陪審員對事態變化的反應

一部好電影,其穿幫鏡頭也值得探究;而那些讓人一看便執意尋找穿幫鏡頭的影視,或許就沒那麼吸引人了。

但我沒法義正言辭地評價它。

▲畢竟它給我們帶來了數不盡的歡樂


某抗日神劇:

「兄弟們,如今抗戰已經到了第七個年頭,就剩最後一年了,大傢伙一定要頂住啊!」

哈哈哈哈~~

「不行啊老大,教育部說還得再戰六年。」

================吐槽的分割線================

評論區有小夥伴說是傳謠……大兄弟們,難道你萌沒有發現,真正想吐槽的是後半句么……前面都說「某」抗日神劇了,都沒說什麼劇目,何來傳謠一說啊!【竟然還有一位朋友說正片里沒有……我都沒說是哪部片啊!】

明明就是對教育部的吐槽,不要這麼認真啊我說!囧囧囧囧


絕大多數穿幫鏡頭都是失誤所致,但也有一些是技術性的。

早年看《大眾電影》雜誌,看到一個老演員的專題報道(可能是趙子岳),說他工作認真負責,除了演戲還操心別的事,比如兩個演員說話,桌上有一杯水,拍第二個鏡頭之前,他會提醒道具組的人把杯子里的水倒掉一些,表示演員喝過了。他是想通過這些細節來提高真實感。

但片子里並未出現演員喝水的鏡頭。

那麼,當你發現鏡頭切換了角度之後杯子里的水忽然少了,你會認為這是穿幫,對吧?

對。

但是,鏡頭既然不是連貫的,那就是說,假定它是真實生活的忠實再現,那麼,鏡頭無法全面體現每一個動作,也正常,漏拍了喝水的鏡頭就不奇怪。

咱們把自己設想在電影場景里,你就是攝像機(你就是他倆對話的旁觀者),當鏡頭對準女演員的時候(相當於你在轉身看女演員),男演員在畫面之外(也就是在你背後),他完全可能在這個時候喝了一口水,攝影機沒有拍下(你在現場也沒有看到),你能說那是穿幫嗎?(你能說男演員不應該背著你喝水嗎?)不能。

所以,穿不穿幫,看你怎麼認定。


電視劇穿幫是多正常不過的事情,即便是87版《紅樓夢》,黛玉葬花這麼重要的一段,也出現了黛玉換衣服、多拿道具的情況。

葬花時,粉紅衣服

葬花後離開,包括和寶玉的對話,都換成了綠衣服。

劇組採訪時說,每個人對前一個鏡頭時什麼裝束造型都記憶非常深刻,包括耳環怎麼戴等等,但是依然出現了衣服都穿錯的狀況。

為毛?電視劇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拍的,很可能我們看到的一集是分別在一年四季不同月份拍的,搞錯很正常。

然而,看的時候你注意了嗎?如果一部戲能讓你第一印象深刻的是穿幫鏡頭,要麼你是可以尋找穿幫,要麼就是劇已經爛到無以復加了。另外說一個穿幫,就是好聲音那英的穿幫,以及我是歌手裡觀眾鏡頭,都是剪輯作死,這個是不應該的。

影視劇幾乎沒有不穿幫的。有的話應該是動畫片。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引人入勝的劇情讓人忽略了穿幫

爛出屎的電影才有人無聊到寧願找穿幫也不願意看劇情


只要是能在前幾次觀看中不會吸引觀眾注意力的穿幫都是可以接受的,但那些十分明顯而吸引觀眾注意力的那些顯然影響觀看體驗。

這裡說的是穿幫,台詞邏輯有問題是道具和編劇智障。。。


至今從未自己發現過一個穿幫鏡頭,看影視劇注意那些導演想讓你注意的就好了,看出穿幫鏡頭的是在用心看嗎?

也可能是我智商捉急不要見怪。


反對前面高票答案。大部分穿幫跟劇作級別預算無關。hot set更是國內早已在使用的工作習慣。

以個人在現場工作的習慣來評價一下好了。

手機碼字,渣排版,看官見諒。

因為本人通常坐在攝影機後面,整個畫面里的穿幫問題都有我的責任。所以職業病的會關注一下。

所以,只要影視劇里看到會被我的職業病發現的穿幫,理應是極其基本,只需稍加註意就可以避免的錯誤。如果出現了,那就是影視工作者的不專業造成的。鄙視!絕對會在心裡吐槽噠。

需要我關注的並進行修正的穿幫,包括但不限於以下:

1 現場的「東西」(種類繁多不知道怎麼起名字)各部門的設備,箱子,話筒,燈腳啦等等等,較好理解也最常發生。一個大廣角鏡頭,畫面內容繁雜,或者長距離移動鏡頭最易發生。

這些東西通常出現於畫面邊角。或者極其暗的畫面區域,有時候我要用激光筆照才看得到。這些東西穿幫與否與我直接相關,說白了,導演在監視器上看到了大喊穿幫啦!就已經是我的失職了。必須避免。

2 人。包括工作人員和無辜圍觀群眾。這個也很好理解啊。不解釋。別的部門不知道這邊開機了,歡樂的跑入畫面經常發生。這種事情是我無法控制的。拍攝重要且一次性的鏡頭如果發生了的話。。。後期修修吧。。修不掉。。。那就祈禱觀眾發現不了吧。

3 軸線問題。這問題兩說,剪輯和攝影都有可能犯錯。前期拍攝時拍攝越軸鏡頭但是想好了剪輯點,但是剪輯不按照你們現場的想法來,你敢信?剪輯白痴。剪輯跳完素材發現根本沒有合理合法跳軸的鏡頭,兩邊胡亂跳,就是攝影和導演小白了。大師級的剪輯也許可以讓觀眾發現不了。也許。

這問題跟影視審美有關係,有人說現代人的理解力更好了,軸線問題不是問題。杜可風跳的軸更被人當成佳作來欣賞。

我個人在這方面還是比較保守的。看到別人跳軸就不舒服。非處女座。

4 接戲。這部分有點複雜。簡單的有觀眾很容易發現被吐槽最多的,演員服裝,化妝和接戲道具。前鏡滿臉血,轉個身沒了什麼的。這個我真心無法理解怎麼會出現在最終成品畫面里。服裝化妝道具各部門那麼多人專門負責一部分,攝影現場留意,場記專門記錄接戲內容,剪輯師後期把關。天哪,得要有多麼不負責任的一群人,才會讓這種作品呈現在觀眾眼前。為了一條項鏈重拍過一天的戲我會亂說?而且不是什麼高預算的片子。

嚴重鄙視這種穿幫。完全不能忍。

5 剪輯錯誤。主要是動作時間銜接點的問題,比如前面有人提的12怒漢坐著還是站著的問題。我沒翻看這個鏡頭,倒是很同意內容豐富,劇情精彩的電影,會讓觀眾難以發現這種剪輯錯誤(說是故意的我暫時無法理解,願聞其詳)

這種錯誤很常見,個人認為責任在剪輯多一些。因為工作習慣上我們都會在剪輯點之前接動作,多機位或碎鏡頭多的場景內容多重覆蓋的拍攝方式在當前影視製作上是默認的常態。

特別是數碼時代,大家常說,唉又不是膠片,多拍點唄。但是導演不一定會負責的跟後期,剪輯可不一定按照你的剪輯順序和剪輯點來。儘管如此,作為專業的剪輯師,還是不應該出現這種錯誤。

至於歷史性錯誤之類的。。。我不覺得是穿幫範圍內討論的事情。

擦。。。。真閑。居然打了這麼多字。。。還好明早開工比較晚。。。碎覺


與導演無怨無仇的話,就好好認真欣賞影視劇的故事情節。


其實偶爾有一兩個穿幫鏡頭是一個樂趣,但是中國電視劇普遍性的要露麥克風這就絕對是一個行業性的問題,潛伏這樣的劇照樣多次出現,我雖然不是這一行的,但根據我的了解,中國的燈光,麥克都是非常不受重視而充斥著很多不專業的人,但問題就是現場的導演,攝影,後期的剪輯他們幹什麼去了?


亮劍裡邊穿幫太多。。。


多難興邦,多演穿幫。


有些鏡頭是可以忍受的,但你特么這個叫我怎麼忍受?

圖選自電視劇《刁蠻俏御醫》


好劇則瑕不掩瑜,

爛劇則罪加一等。

所以穿幫鏡頭並不重要。


如圖,在某部抗日神劇中,日本男足集體陣亡。


初學者答個題~

拍過,也剪過,其實很多時候穿幫都是無心之失,直到剪輯的時候才發現,真是一拍大腿,當時怎麼沒想到!

穿幫一般出現在演員做出動作,接著有鏡頭切換的地方。前期寫劇本、分鏡頭的時候沒想到這裡可能會穿幫,中期拍攝沒發現這個問題,後期剪輯的時候大腿拍爛了都沒用。

有條件可以補拍,不行只能通過剪輯來彌補(比如盡量把動作銜接起來或者避開這個動作),再不行只能硬著上了!

如果不是帶著十分挑剔的眼光來看的話,一些小小的穿幫是不要緊的,觀眾可能都沒發現。

總之,能完全不穿幫是很厲害的,不嚴重的穿幫,就讓它過去吧。


總覺得穿幫也是為了炒作。


我上一年級的弟弟都說好假


推薦閱讀:

在動作片里,BOSS 的武功一般強於主角,但最後總會被主角逆轉,那麼如何設定逆轉的情節會顯得比較合理?
電影《大護法》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辛普森 美國製造》,到底有多deep?
如何看待宋祖德的弟弟劉信達提議沒收《戰狼2》全部票房並封殺吳京,及中國網友們對劉信達和尹珊珊的辱罵?
分享一部捨不得刪掉的電影?

TAG:電影 | 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