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嬰兒一直吐奶怎麼辦(少吃多餐、豎抱、拍嗝,這些方法沒有作用)?


漾奶是寶寶在嬰兒階段的普遍現象,有的寶寶從來不會漾奶,有的寶寶則漾奶比較頻繁,幾乎每次喝完奶都會出現。我家雪球就屬於後者,為了讓小傢伙不漾奶,我是費勁了心思。

我們先了解下漾奶的基本知識,再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各位媽媽們。

什麼是漾奶?

漾奶一般表現為餵奶後的一種強烈的、無壓力的 、非噴射性地從口邊流出少量奶汁。 每天可溢奶1次或多次, 但不影響寶寶生長發育,也無其他不適或異常情況。

漾奶通常也不會造成窒息、咳嗽、身體不適或嚴重危險,即使是在寶寶睡著時發生。

漾奶的原因

新生寶寶主要以平躺為主,胃呈水平狀態,再加上胃上口的賁門括約肌發育不全,而胃下口的幽門括約肌相對緊張,就好像一個口袋,上口用繩扎的不緊, 而下口又相對狹窄 。如果剛喝完奶就讓寶寶直接躺下來或劇烈活動, 就很容易使奶從胃中反流到食道、口腔造成漾奶。

不滿6個月的寶寶約50%都會出現胃食道逆流的情形,隨著寶寶逐漸長大,賁門括約肌也會越來越發達,到了1歲左右,僅剩5%~10%的寶寶還有胃食道逆流問題,過了1歲半之後幾乎都能自然改善。

另外餵養不當也會造成漾奶。如餵奶量過多,奶瓶嘴的孔太大,餵奶過急;另外,餵奶時奶嘴中沒有充滿奶而進入空氣,嬰兒在吸奶同時吸進很多空氣;或邊哭邊吸吮都會引起漾奶,這些只要注意改進餵奶方式即可糾正。

漾奶與吐奶的區別

吐奶是指寶寶吃進胃裡的奶被強迫性地從口腔中吐出,因為反應更加劇烈,常會給寶寶帶來很大的痛苦和不適。

寶寶吐奶的原因,大多會指向可能是病理型因素,例如腸胃炎、幽門狹窄、腸道阻塞不通、先天性腸胃道發育不良、腸套迭後期等,有些代謝性的疾病也會引起酸血症和吐奶。

如果寶寶出現頻繁吐奶(每天1次或多次), 或大量奶液嘔出,還伴有厭食、腹脹及哭鬧不安,或者在嘔吐物中發現血樣物質或黃綠色物質,應立即帶寶寶去醫院診治。

如何減少漾奶的頻率和漾奶量

要徹底解決漾奶問題是不可能的,但下列方法可以幫寶寶減少漾奶的頻率和漾奶量:

1不要讓寶寶吃的太飽,要少食多餐

因為寶寶的胃部括約肌發育不夠成熟,吃的過飽的話,很容易漾出來。所以盡量不要讓寶寶吃的過飽,要少食多餐。

雪球在20天左右的時候,每頓吃奶量就達到了100ml,結果每次吃完奶後漾奶非常嚴重。於是,我將每頓奶量減少到60ml後,漾奶就明顯改善了。

2餵奶前先幫寶寶換好尿布

如果剛喂完奶寶寶就便便了,最好將寶寶頭部墊高點換尿布。

每次給雪球餵奶前,都會給她先換好尿布,可是經常吃奶到一半,小傢伙就便便了。剛開始,直接把她平放在床上換尿布,結果小傢伙都是連吐好幾口奶,後來拿個靠墊或被子墊在雪球的腦袋下,她就不會漾奶了,換完尿布後,要馬上抱起來。

3要抱著寶寶餵奶,同時要保持安靜、平靜

不要讓寶寶平躺著喝奶,要把寶寶抱起來,讓寶寶身體呈45度傾斜狀態,同時餵奶時要盡量安靜、平靜且愉快,不要讓寶寶一邊哭鬧一邊吃。

有幾次雪球吃奶的時候不乖,一邊吃一邊哭鬧,結果吃完之後,就立馬吐出好大一口奶。

4每次吃完奶要給寶寶拍嗝

寶寶吃奶時常會吞入一些空氣,這會讓他感到不適,變得煩躁不安。母乳餵養和吃配方奶的寶寶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更常見於吃奶瓶的寶寶。這種情況發生時,最好停止餵奶,不要讓寶寶繼續一邊哭鬧一邊吃,這會增加他的不適感,甚至令他吐奶。

解決辦法是經常給寶寶拍嗝,即使他沒有不舒服的表現。吃配方奶的寶寶應每吃完60~90毫升就拍拍嗝。如果他正在吃母乳,那就趁著換位時拍嗝。

如果寶寶剛吃完奶就馬上豎抱給她拍嗝,這個時候會更容易吐奶,所以我一般是喂完奶10分鐘後,再給雪球拍嗝。一般要拍10~20分鐘左右,偶爾能排出好大一個嗝,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拍不出來。

如何給寶寶拍嗝,可以參考下面那個視頻,我當時就是看這個視頻學會的。

如何幫寶寶拍嗝

5喂完奶後要保持安靜,不要劇烈玩耍

寶寶剛吃完奶的時候也要盡量保持安靜的狀態,不要劇烈運動,同時注意不要擠壓到寶寶的肚子。如果要給寶寶拍嗝,最好也要等喂完奶10分鐘後再開始。

有幾次雪球剛吃完奶的時候,我抱著她調整姿勢的時候,不小心按到她的肚子了,結果,一大口奶裡面吐出來。

6將嬰兒床的床頭側墊高

用硬木塊將整個嬰兒床的床頭側墊高(不要用枕頭),然後讓寶寶睡覺。讓他的頭部高於胃部,可以防止睡著後吐奶造成窒息。把寶寶放到床上時, 最好採取先右側卧一會,再改為平躺仰卧。

這招當時我也用了,我是找了十幾本書,墊在嬰兒床一頭的兩個床腳下,把嬰兒床弄成一個坡度,但這招效果不明顯。

哪種方法最有效果?

說了那麼多種方法,到底哪一種方法對漾奶最有效果呢?

我有個好朋友的寶寶漾奶很厲害,拍嗝的方法對他最有效,每次吃完奶拍20分鐘左右,把嗝拍出來,基本上就不會漾奶了。

對於雪球,以上方法使用的時候,還是有效果的,但是如果拍完嗝就馬上把她放在床上,大多數情況下她還是會漾奶。還有幾次,小傢伙都睡了一個多小時了,竟然又出現漾奶,被驚醒大哭起來。

所以通常喂完奶後,我會先安靜地抱她10分鐘,然後把她豎抱起來拍嗝10~20分鐘,拍完嗝後再儘可能多抱她一會,越晚放下她,漾奶的幾率越少。吃夜奶的時候,一般她吃完就睡著了,所以就不拍嗝了,我一般是抱一個小時以上再放下她,這樣,她就可以一覺睡到天亮了。

最後就是等她慢慢長大,雪球大概在五個月的時候,就不再漾奶了。

每個漾奶寶寶都是不一樣的,媽媽們要多多摸索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寶寶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美] 斯蒂文·謝爾弗.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0-5歲).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6-01

2. 陳忠梅. 新生兒漾奶和吐奶的鑒別診斷. 中國社區醫師. 2011-07;

----------------------------------------------------------------------------------------------------

微信公眾號:雪球媽媽 ( snowballmom )

我是2歲小女孩雪球的媽媽,當媽2年來,積攢了一肚子的育兒經驗和教訓,無人分享。

歡迎大家和我交流育兒生活中的問題。(*^__^*)


很自然啊,過了半歲就好了,不用緊張


這個問題我公眾號上畫過漫畫,希望能解決你的問題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麻麻愛囤貨(mmath123)


說一下我的經驗:

1.情況:寶寶47天,之前吐奶嚴重,會從鼻子里噴的那種。拍嗝會出,但是真放肩膀上拍半個小時,或者其他姿勢,寶寶受不了,我也受不了,一方面是他很沉,另一方面是他如果不用力,或者扭動,拍多久都不會出。喂夜奶的時候,起來拍半個小時,挺困的。

2.我的方法:1)喂完先不變換姿勢,輕輕拍後背等一會,因為有時候著急變換姿勢,都會往出吐,也是夠了;2)讓吃飽睡著的寶寶趴在媽媽胸前,媽媽半躺,然後空心掌拍後背,這個姿勢對媽媽來說,輕鬆一些,還可以閉上眼睛一邊拍一邊休息,拍完了,通常我家寶寶不扭動的話,還是不會出嗝,然後給他按摩後背,他就扭動,通常就出了。3)趴在胸前20多分鐘吧,有時候我跟他一起睡著了,時間會長一些,要注意安全別讓寶寶摔下來。有些嗝要慢慢等著出,所以這20多分鐘,寶寶一扭動,就是那種不舒服的扭動,我就會抱著他從半躺或躺坐起來,幫助他排出氣泡,然後再躺下。也等於自己做仰卧起坐了,順便鍛煉了腹肌。折騰幾次後,基本上就沒有大嗝了,至少睡覺不會再從鼻子里噴了。

偶爾會偷懶,還有婆婆會過來非要抱寶寶睡,都會開噴。所以,不管怎樣花式拍嗝,一定要堅持每次喂完都要拍。

寶寶趴在胸前還有感覺挺好的,和寶寶呼吸起伏,特別親密,偶爾寶寶抬頭看看,特別有愛的感覺,不過有時候壓的乳房痛~


我想我有發言權。我兒子現在六個月了還吐奶。頭四個月基本一天吐十幾二十次。不管什麼辦法,吃什麼,做什麼。都吐。什麼益生菌,什麼調節腸胃,什麼中成藥健脾散,四磨湯,媽咪愛,什麼風重要用雞蛋包著銀滾肚子去風,大人不亂吃東西,吃飽豎拍沒用。本來不亂動,他不會吐,可偏偏他自己喜歡用力,一用力就吐。直到五個月後我實在忍不住添加了米糊,可能也因為長大了,腸胃消化功能好點了,一天最多吐兩三次,基本吃米糊不吐,只是餵奶才會吐。睡前吃奶,吃完馬上平放睡覺,睡醒一定不吐。(因為他在睡眠狀態下不會動,所以不會吐)我只想說,只要孩子精神好,體重沒有太大變化,都不用過於擔心。我兒子出生5.7斤,現在快6個月體重14斤。體檢也是合格的。不要和別人孩子比較。畢竟人比人,比死人。也就是說,吐著吐著就會慢慢好了。就是大人洗衣服比較累。建議買一打口水圍。我就買了三十條……


個人意見。

看見嬰兒吐奶就很緊張,各種拍各種抱是最不提倡的,因為這會嚴重影響嬰兒的睡眠。

畢竟嬰兒吐奶得看情況處理,有些是正常的,不正常情況請看育兒經或請教醫師判斷。

以上來自我和老婆的經驗,在吐奶這件事上,我倆處理得很失敗。


可能是reflux。建議看下醫生,嚴重的需要干涉下以減輕小孩子痛苦。

應該叫胃食道逆流,如果總吐奶,並且是酸味絮狀,就很有可能是這個。

這個大了會自然好,小的時候嚴重需要干涉。


去看醫生!我家寶寶也是頻繁吐奶,醫生B超檢查是幽門狹窄,明天準備手術…希望一切順利…


先換尿不濕再餵奶


寶寶是大口噴奶還是溢奶?或者只是偶爾吐一小口,體重增長是否正常?奶粉餵養還是母乳餵養?精神狀態如何?


是不是吃的奶粉?


是不是嬰兒本身腸胃功能弱,奶粉選的不適合?或者換換奶瓶試試,是不是奶瓶設計的會使吸入氣體增多?


推薦閱讀:

怎麼減輕孕吐反應?
1歲以內的寶寶有什麼書籍可以推薦,比如繪本之類?
準備給明年3月出生的孩子寫本故事書,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寫給周歲兒子的寄語 如何短小精悍又意義深遠?
寶寶4個月大,一不抱就哭。哭的竭斯底里的那種,有什麼好的辦法糾正?

TAG:育兒 | 嬰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