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在面試時,總被說「你就是個做具體功能的執行的角色,聽不出有規劃產品的能力」而拒絕,怎麼辦?

在面試中總會遇到以下幾種詰問,

「你只是leader指示要做什麼,就做什麼,為要做的功能編寫詳細需求文檔和原型,沒看到你有自己的產品方法論。」

「你就是個做產品迭代的,沒做出過真正對產品有價值、給公司帶來收入的功能或模塊。」

「你就是個執行的角色,聽不出有產品規劃的能力。」

我是一個2年的產品經理,面試了好幾個月,因為這些原因已經被拒絕很多次了,很迫切希望得到幫助。

我之前的公司也是正經過互聯網產品的,不是外包或政府項目,產品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的那種產品,但活得也還可以。

我在實際工作中真實做的事情也確實如面試官說的那樣。我上一份工作,我接手時產品在基本功能上不完善,只有商品列表頁和購買流程,而競品已較成熟,我的工作,首先是參照著競品補上了商品詳情頁和個人中心頁,之後又做了優惠項目,陸續上線了代金券等優惠手段,產品之前有許多體驗不好的地方也都一一改過來了,平時會接收運營需求,不斷改進和完善商品在購買和消費過程中的規則。

我上上家公司,是網頁端產品很成熟,我做的事是將功能移植到移動端,主要工作是功能取捨、功能詳細設計、界面架構設計、交互設計,最最被要求細摳的、花時間最多的地方是用戶體驗。

我在工作中也沒有不動腦子,每一個功能採取什麼具體設計方案都比較鑒別過,為什麼這樣做而不那樣做都能說出理由(主要是功能詳細設計、原型設計、交互設計)。但是如果說到規劃我確實說不出來,因為產品缺失的部分實在太過明顯,普通用戶也能看出來了,知道做什麼了,所以我講不出什麼聽起來含金量很高的分析。

我沒有數據統計過,因為我們沒有建設起來數據統計系統,只能簡單地看到一個總用戶數,而我們的每次功能上線時都伴隨著營銷活動,所以也很難說用戶說的增加是因為我做的功能還是因為營銷活動。

我從來沒有經歷過什麼正軌的互聯網產品分析的方法,因為我們做什麼功能都不需要經過調研、分析,直接老闆說做什麼就做什麼了。

我不知該如何給自己定位。我看到有人說薪資和能力不符,我並沒有要求不切合自己實際的職位和薪水。但我現在在拉勾上幾乎看不到15k以下的職位,如果有的話,基本上都是要求應屆生或稍高,我的年齡又比較尷尬。而現在找我去面試的,則基本都要求了規劃能力。

也可能有人會說我自作自受,我2年經驗了,應該不止這個水平。我30歲了,之前不是做產品的,後來轉行的。我做產品之前有幾年是在比較封閉簡單的環境中工作,所以看起來可能會比同齡人幼稚。我知道這個年齡這個經驗不好辦,但是我還是想繼續做產品。我之前的工作中,也是很認真的在做,但是可能因為環境的原因,沒有得到過好的教導和帶領,告訴我正確的做產品的思路和步驟是怎樣,我只是埋首於每天的繁忙的具體工作中,設計一個又一個界面,沒有時間也沒有意識去想「產品應該怎麼做、應該做什麼」這個問題。我也嘗試過,以我以前做過的具體事情為基礎,進行一個提升和總結,但是無效,沒提升起來。

我本人本身能夠意識到自己以前的問題,以後是真的是想多開眼、多動腦做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往者已矣,來者可追,以前的事情,可能有內因有外因,不過都已經是過去的事兒,再多說也無用,我現在最亟需解決的,是當下的問題。

——————

我自己也回答了這個問題,歡迎大家和我探討。


先說兩個問題。

第一,題主你不會面試。大多數人的面試都不是有什麼說什麼的,不是你做過A,然後就直接說A,你做為產品經理更應該懂的面試官想聽什麼,說個A+對於你獲得這份工作的幫助是很大的。什麼意思呢,我舉個例子。

你說你上一份工作相關的產品是一個只有商品列表和購買流程的產品,我們假設這是一款電商產品。

你描述的你做過的事情是A:「我接手時產品在基本功能上不完善,只有商品列表頁和購買流程,而競品已較成熟,我的工作,首先是參照著競品補上了商品詳情頁和個人中心頁,之後又做了優惠項目,陸續上線了代金券等優惠手段,產品之前有許多體驗不好的地方也都一一改過來了,平時會接收運營需求,不斷改進和完善商品在購買和消費過程中的規則。

如果你研究過各大招聘站的產品經理JD或者如你所說,你已經連續面試了好幾個月了,你應該知道,產品經理的面試不像技術類的,可以現場考核,產品經理面試過程中,大多是以談話的方式進行的,很多環節是要你表述自己做過的事情的時候體現你是怎麼想的以及你有了想法是怎麼去實施的。我們回頭看你前面這種小學生作文方式的描述工作經歷的話,難免人家會得出「你只是leader指示要做什麼,就做什麼,為要做的功能編寫詳細需求文檔和原型,沒看到你有自己的產品方法論。」

我隨便加一點潤色的話到你的A裡面,然後你的A+描述可以是這樣的:「我的第一份產品相關工作是在xx做的電商項目,我過去的時候,產品剛剛有個雛形,我花了大概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去做競品分析,市場調研以及產品前期做過的一些工作,對項目有個大概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列了五點在我看來這個目標受眾群體用戶最急需的基礎功能,包括商品展示,評價體系,支付,配送和反饋,並且與已有的產品目標進行了組內PK,我的方案勝出。我又針對這五點需求拉了個內部腦暴會議,商品詳情頁作為對商品展示的補充列做高優先順序需求,優惠作為支付的補充功能次之。在與技術和美術溝通完需求後,大概兩個星期不到,App內商品詳情的展示功能就上線了。這裡面有個插曲,我們本來第二版的計劃是做優惠券,但是在第一個版本上線後,通過總結用戶反饋我發現,有超過70%的反饋用戶他們非常強烈的想要關注某個商品的模特,看他的歷史搭配,這點在內部討論的時候優先順序很低的需求一下被拉到非常高的級別,我分析後認為這功能可能會成為提供特定商品展示入口的需求解決,第二版上線前期,我們又臨時做了需求調整,合併了兩個小版的迭代,加入了個人中心和互相關注的功能,並更新了我們的用戶模型,隨後的統計數據證明我們這個臨時需求效果不錯,關注的點擊佔了商品展示總pv5%………………」

第二,題主你不太注意自我總結。不太注意對所經歷過的項目的總結,很多細節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慢慢的被遺忘,這些是非常寶貴的財富。不太注意對自己工作的總結,很多你覺得無足輕重的事情其實是屬於你的獨特收穫。你說你的上家工作是」做網頁端向移動端的遷移,網頁端產品很成熟,我做的事是將功能移植到移動端……主要工作是功能取捨、功能詳細設計、界面架構設計、交互設計,最最被要求細摳的、花時間最多的地方是用戶體驗。「

這種大規模的業務轉移其實對產品經理業務提升是蠻大的,這裡面能說的點太多了。網頁端轉移動端,你必須要知道整個業務是怎麼在WEB運作起來的對吧;你得知道你們WEB端都有哪些數據類型對吧,你知道同樣的數據類型在WEB和在移動由於屏幕空間的展示不同,所以你得熟悉這些數據如何分布能夠符合移動用戶的閱讀等等。你說你做了功能取捨,那麼取捨後面的邏輯是什麼,業務優先還是你通過研究判斷的內容質量優先?其實產品經理最不應該說的部分就是界面結構設計,交互設計和用戶體驗,太虛,這是外行人津津樂道的事情,產品經理應該關注的是產品的運轉,是核心邏輯和運營。即使談產品的用戶體驗提升,也是產品邏輯層面的提升,而不是界面優化或者布局優化,這不是你的專業範圍的事兒。

再說到底怎麼辦。

求職難免會遇到坎坷,你這種情況無數人都在遭遇,但是你不能讓自己成為人生最大的坎吧。

「我從來沒有經歷過什麼正軌的互聯網產品分析的方法,因為我們做什麼功能都不需要經過調研、分析,直接老闆說做什麼就做什麼了。」這句話說出來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老闆的需求充其量只佔產品經理需求總量的10%左右,但是有一種例外情況就是,你們真的只是單純的執行,一直match不到老闆的思維軌跡,總是不能提前規劃產品的功能和迭代方向,總要讓老闆替你們想需求,那麼你們就一點主動性都沒有了。

每次老闆說一個需求,做歸做,你是否想過老闆為啥要做,你是否在考慮功能的時候加數據埋點進去,如果老闆這個方案不好用,你是否有換湯不換藥的Plan B可以扭轉乾坤。敢不敢試圖去質疑老闆的需求來源。敢不敢讓老闆拿出需求的數據支持?

至於定位問題,打開各大招聘App,關於產品經理的招聘帖子挨個看,看看自己到底值多少錢,這個再簡單不過了吧。。看看高薪的要求是什麼,順便還解決了自己努力方向的問題。。。

總結一下就是,年齡和經驗都不是問題,沒有環境,創造環境也要上。多總結經驗,學習說別人喜歡聽的話。


受人所邀,已經有陣子沒在知乎產出乾貨了, @Michael282694 的面子是要給的

首先,用人方對於你的評估是否正確?

從你的描述來看,是沒有偏頗的。這兩年的時間裡,你的工作就是接需求、抄競品,那麼從產品經理的主動性、創意性上面來說,你是不合格的。如果是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從助理開始做起,那麼這兩年的表現可以說是中規中矩。但如果有從業經驗,涉世已深的話,那真的是差強人意,甚至說是不好。

其次,你是否是自作自受?

當然不是!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做出了抉擇,並且堅持走下去,而且階段性來看,在這個時節轉行做產品經理會贏得不錯的收入和視野,感受站在時代的前列腺上的感覺,還是不錯的。

然後,你的問題在哪裡?

不夠主動。不論是具體工作都是運營給的、競品給的,還是按部就班地一個頁面一個頁面的設計,還是你說因為沒有人帶或者怎樣,都是你不夠主動的證據。

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應該對自己服務的用戶、在做的產品、所處的行業有清晰的認識,不談能夠洞察行業走向之類的,你起碼應該對整體的業務流程、用戶流程足夠掌握,知道自己每做一個功能對於產品整體的影響,對於B和C的影響。當你在這方面有足夠的信心的時候,你就已經不是一個只是「埋頭做頁面」的產品經理了,更何況只知道設計頁面的那就是個畫圖的助理而已,談何經理?

上述的內容,伴隨著工作的深入,接觸的工作面越來越廣,應該能行成一套自己對於行業的看法,整理一套適用於自己的方法論了,這與有沒有人帶並無太大關係,況且一個30的人怎麼應該過分依賴別人的指導呢?

這裡說的比較尖銳,但既然你的情況已經非常糟糕,那我就不口下留情了。

再然後,為什麼拿不到面試機會?

假設你是用人單位,一個30歲,做了兩年產品卻還是入門水平。不管你有沒有家庭,在面試的時候你會要求多少薪水呢?起碼15K吧?但是你覺得你有競爭力嗎?

說句難聽的話,剛畢業的小牛犢子們比30歲的人猛多了,什麼都肯學,什麼都肯干,能加班通宵不回家,沒有老婆孩子的顧忌,這個社會獲取信息、知識、技能的途徑越來越多,拼學習能力的話沒有人能拼得過這群90甚至95後。

所以如果我是用人單位,如果和你同崗位的candidate里有要的薪水比你低,能力和你差不多,但是比你年輕的,我不會選你。這是非常殘酷的事實。

另外,會不會寫簡歷,面試時如何表現自己,如果你在這方面也有問題,可以私信與我討論。

最後,你該怎麼做?

坦白講,我沒有資格教導你應該怎麼做,因為你比我年長,而我也不甚了解你的其他更詳細的情況。所以,就只提一些意見。

  • 更了解產品經理這個崗位。PM到底是做什麼的,行成自己的認識。實話講,不同公司對PM的定位都是不同的,在你心裡PM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崗位,要處理什麼樣的事情?
  • 更了解你手裡的產品。用戶流程、業務流程、產品架構、產品方向規劃,甚至社區、內容、用戶運營,渠道推廣和市場合作,你都應該了解,因為那是和你所經營的產品息息相關的工種,大家的工作是互相推進、互相制約的;
  • 更了解你所處的行業。O2O的話連接B端服務C端,線上到線下的流程是怎樣的,B和C之間以及作為中介的App之間是怎樣的關係,你做什麼能為B多導流,為C提供更準確、優惠的信息,思考過嗎?B現在在市場上活得好不好,你的競爭對手有哪些,他們怎麼服務B和C的,這些你了解過嗎?同類競品之間產品架構、線下服務、推廣、商業模式上的異同,你比較過嗎?
  • 改變自己。從主動做起,主動思考,主動承擔工作,主動學習,主動與人交流

暫時就是這些,其實我給的方案你如果能做完,起碼也需要半年的時間,希望那時候你能比現在做的更好。

============================================================================

想了想還是給你個彩蛋吧。

1、相關的產品方面的困擾,知乎是個寶藏,盡情挖掘

2、有很多自媒體你可以去學習,比如早讀課、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

3、如果想要拜師的話,我推薦三節課,導師 @布棉|徐財星 是前趕集產品總監,課程是免費的

4、別跟我說什麼產品現在可以改進的東西非常少、不需要思考、顯而易見之類的話,你要是我下屬我就直接板著臉罵你了,做什麼事情都要動腦筋,顯而易見的事情背後的邏輯是什麼,揪出問題的癥結然後提出解決辦法,打嘴炮誰都能做,點子王誰都能當,但是真邁出腳步的人少之又少。


謝邀

這是我答的為數不多的邀請,希望可以幫到喜歡做產品的同學。

其實我覺得只需要明白這麼幾件事,你的求職心態會好很多:

  • 這是一個雙方match的交易,一定要是雙方都合適,也許他們公司很好項目很好,但是你不合適他們目前的需求,緣分未到,不必煩惱。
  • 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能力,自己適合做的事情,自己能做的事情,以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在[適合做的事,能做的事]這個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
  • 產品經理本身是一個崗位,就跟RD崗位一樣,你要清楚知道自己是什麼定位,就跟RD清楚自己究竟是做前端還是寫伺服器一樣。哪怕你是做O2O的,O2O項目里你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什麼事情也要清楚,就跟RD的前端也分html5、Android、ios一樣。
  • 能推進項目,能高效迭代優化版本本身就是很重要的技能。而且也是2歲的產品狗最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所以,不是你能力不行,是他們需要的崗位不適合你。

說到底,還是需求和用戶的問題,你說對吧?

快去找你的目標用戶吧


昨天有人在評論里問,產品經理對一款產品的影響是整個團隊里最大的嗎?

另一個人回答,我是做產品推廣的,我給你的答案:是。

微笑。

周末的早上有點悶,我來多寫幾個字回答吧。

1、對產品影響最大的,是產品模型。

什麼叫產品模型呢?你可以理解為方向、定位、策略的結合。說得更玄乎一點,產品在創始人腦袋裡「就應該是這個樣子」,來自他對使用場景、目標用戶、市場生態獨特的理解。

提出和建立這套產品模型的,往往是創始人自己。對於大公司,不存在創始人概念,高層一拍腦袋,產品經理就去執行,然後就砸資源唄~所以大公司做產品的成功率比創業還低,建不好模型也是原因之一。高層認為自己看準大方向就可以了,然後把建模型這件事寄托在「了不起的產品經理」身上,殊不知即便是了不起的產品經理,也存在和特定市場的相性。更何況「了不起的產品經理」何其稀有。

優秀的人才,基於對特定市場的熟悉和喜愛,全力以赴投入其中,有著極高的自主性與足量的資源,才有一定概率建立成熟的產品模型。這樣的事情,我們通常稱之為創業。

2、從模型上來看,產品分幾種,包括資源驅動型,運營驅動型,產品驅動型。

靠產品的功能、創新與體驗去驅動的模型是很少的,以最近三年的新產品新項目為例,目測不超過20%。

市場上大多數的產品以資源與運營驅動為主,產品的架構與設計只是實現運營想法的工具。當然,也可能產品經理自己就能提出運營想法,那很棒,所以最好的產品經理通常也要求懂一點技術,能判斷技術可行性與研發成本;也懂一點運營,能從運營角度提出產品思路。

但這樣的產品做出來,終歸還得靠運營團隊去落地生根。

市場對產品經理的期待(妄想)是,既能建產品模型,又能提產品創意,架構與設計自然是分內事,最後還能帶領運營團隊去實現。拜託,有這個能力的人是不會在你手下做產品經理的,他早就自己牽頭創業去了。

3、不同產品模型中,產品經理的地位是不一樣的

一年前我的老同事辭職創業,請我推薦產品經理,反覆強調「產品經理真的很重要」。

我就很奇怪,你的項目明明是強運營驅動型,產品體驗基本過關就好了,這麼重視PM做什麼?

後來,她的產品存活了下來,正在成長期。如我所料,主要靠強運營拉動增長,產品本身並無出彩之處,也不依賴這個。

但我又想了想,重視PM的原因很可能並不是這個職位的推動力強,而是水貨產品經理的破壞性強。產品本身的排列組合選擇太多,一個不稱職的水貨足以摧毀整個項目,而業內的水貨產品經理如過江之鯽……人人都想找「靠譜的產品經理」。在北京,即便開出50-100萬年薪也是供不應求,哄搶者眾。

遙想2012年我做產品總監拿30萬年薪時,產品經理哪有現在這麼熱門。

跟鬱金香泡沫似的。

4、產品模型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產品的成敗

最後做個總結,「產品經理」本身是個含混的概念,經常被賦予「所有神聖的職責」。

這很扯淡。

在大多數情況下,對成敗的影響因素按權重排列是:產品模型 &> 從運營和資源出發的產品創意 &> 運營執行與資源利用 &> 產品架構設計 &> 產品創新與體驗 &> 產品界面。

你看,產品經理的典型職責在哪個位置?

誰是對產品最重要的人?

我們這個行業,無限拔高產品經理的價值,經常把產品經理與創始人混為一談,從而成功地吸引了更多水貨打入產品經理圈,泥沙俱下。由於對水貨的恐懼,進一步提高了合格產品經理的身價,吸引更多水貨打入產品經理圈……

寫到這裡我都忍不住笑出來了。

5、理性看待產品經理這一職位

對產品經理的污名化,把高層的愚蠢慾望和管理系統的混亂推諉給「產品經理是豬」;以及對產品經理的神聖化,幻想靠了不起的產品創新帶來戲劇性的顛覆;這二者同時存在。前面一種只是不了解內情,後面一種則是典型的投機心理。

對對對,我知道用戶想要的是更快的馬……我也知道你相信自己會是萬里挑一的蓋世英雄,踩著七彩祥雲……英雄你好,英雄再見。

本文作者 純銀V


現在很多產品新人關注的點在:原型圖,交互設計,視覺,文案,這些是基礎,當然要關注,但不是全部。產品經理的視野是非常廣闊的,一個產品基於市場的定位,調性,商業模式,業務形態,盈利模式,競品等等,還有很多,這些東西往往決定了產品的視覺,文案,調性,原型,所以拋開市場不談,拋開業務不談,拋開競品不談,就很容陷入樓主提到的狀態中去。


有個老闆跟我聊過,產品經理分三級:

第一級是需求實施,他們依賴已有的平台依賴領導的拍板,看上去很忙,其實也就做著誰都能做的事情,自我感覺還挺不錯;

第二級是挖掘與連接,有了商業模式的思考,但是有些停留在表象,有了系統間的協作,但是執行上總是束手束腳,干著員工的活操著老闆的心;

第三級是管理與執行,這裡的管理並非是管理公司的那個管理,而是對自己模塊的管理,橫向縱向,有了清晰的規劃定製能力,並且有強的執行落地能力,還是產品經理。

好了,這個是主觀的分級,客觀講還會再複雜點,但是畢竟不是招聘,不需要那麼細,你可以自己把握。


謝不邀。

我來向人間撒一些正能量。

且,由於產品經理這個行當是文人相輕的,所以,順便鄙視樓上每一個PM,除了覓路客。

產品經理的使命是什麼,這是互聯網的企業仍然在探索的命題。

1.如果說只是把產品做出來,那麼你是滿分的。

2.如果說還要思考做什麼產品,並且做出來,那麼你欠火候。

3.如果說思考做什麼產品,做出來,然後運營到死為止,那麼你就更不足了。

問題是如果你可以帶隊把做什麼解決了,又做出來了,還能夠一路把產品養大,這這這這...難道你不是CEO?

所以,在我看來更大的問題,並不是能力問題,這是沒有止境的。你是否應該好好篩選一下公司和崗位。既然你是專註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強,欠缺規劃能力,那麼就去尋找需要你的崗位和公司吧。

我也29了,馬上30,水平不好說,眼界咱們大概是一樣的,給你一個參考吧。

1.只是把產品做出來,崗位描述一般就是UI/UE或者網頁設計師,你就放心奔向這個職位吧,一定可以找到稱心的工作,一定可以有足夠的薪水,還可以順便碾壓UI功力不足的絕大多數人

2.能夠規劃產品,並且帶隊做出來,崗位描述一般是產品經理,也就是你碰壁的地方,現階段不碰為好。

3.規劃產品,帶隊做出來,並且還可以養大產品的,崗位描述是產品運營/運營/市場策劃/,這些崗位擁有實權干預需求,實際上就是擁有更大權力的PM,現階段也不碰為好。

待到題主找到好工作,再在工作中制定計劃,進一步學習吧。就像題主說的,解決當下最重要,這不就是一個能力拔群的執行者的基本素質嗎?題主加油,看好你。


1,我不認為沒有規劃能力的產品經理就不高級,不夠好。能踏實打磨產品,把用戶體驗在細節上做到極致的一定是非常優秀的產品經理

2,其實細節裡面充滿了創意,遠比大方向更容易讓人驚艷。

3,你能思考每個細節的改動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建議你再增加一個習慣,去思考:這個細節怎麼樣才能做到更好?

4,一個產品或者一個公司,不需要太多人有規劃能力,在規劃方面百花齊放不是好事,是噩夢。我見過太多的產品由於太多人都參與規劃而導致變得沉重臃腫,定位模糊,最終死掉。其中不乏非常著名的產品。

5,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你應該先當好士兵。最終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將軍,但是好士兵同樣非常重要。

如果你細節體驗確實花了功夫並做的很好,那麼你大可以驕傲的對面試者說:我最擅長的就是執行,我能把一個二流的產品思路執行成一流的產品體驗,我能讓用戶感受到每一個細節帶來的酸爽。

這種產品經理放到任何一個大公司,都是寶貝。


嘴炮打得不夠好啊親!

以下是認真回答:

如果題主真如你所描述的那樣,能把這些工作都做好,我覺得你就不必在乎別人對你的評價了,做自己,那些工作不適合你,那些公司不適合你,僅此而已。


首先真心不想噴什麼東西,各位產品大神們或者起點很高或者又獲得了很多的機遇,這些都是題主沒有的,而題主的問題也是很多跟你一樣境遇的PM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有一個共性,就是你們沒有自己的產品方法論。

什麼叫產品方法?別覺得高大上,其實特別簡單。舉個例子啊,你玩LOL比如你打輔助,首先你知道自己輔助是什麼,然後你了解你輔助對象的技能特點,你開始琢磨你的出裝和你的走位套路。進入遊戲後你的對手出現了,你看到對家的你開始分析他們的情況,然後在對位的過程中了解競爭對手的習慣手法。這一些你都了解了你開始針對對家的特點和自身的特點制定你的輔助路線。並且觀察你的打野,最後就是你完爆對家!

其實從上面玩遊戲的過程中就是你的遊戲方法,我們反觀產品,產品將產品的階段劃分好,PM最重要的是讓自身的產品對用戶以及對公司產生預期的價值。而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對用戶的理解和需求的把握。好 那我就說一個學來的關於需求的產品方法

1、對產品進行行業及用戶的細分,將行業及用戶分的越精準你才能找到你真正的用戶,否則的話你真正的用戶在哪裡都不知道更別提什麼用戶需求了。

2、定義你的問題,最簡單的是5W2H,把這些都想仔細想想,就能明白從哪方面入手研究你的用戶了,還有衛哲的3+1,都可以很好的分析你的用戶需求及產品需求

3、列舉麻煩地圖,根據你前面的用戶研究,將用戶所有遇到的麻煩都列出來

4、排序問題進行優先順序劃分,找到核心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個階段實際上就是考驗PM的關鍵階段,能不能分清主次,一般的主需求都是圍繞產品的核心組件功能進行的,而一些次要需求是一些輔助組件功能進行。

5、完成前面4項你應該明白這個產品或功能應該怎麼做了,最後你需要對比你的競爭對手想想你的差異化。

搞完需求進行產品設計階段,這部分其實什麼交互啊、體驗啊都是輔助的並不是你PM的保命技能。最重要的是產品的信息架構,設計產品就是設計產品的信息結構,讓用戶好讀快懂。這方面其實要多去找用戶聊你的產品,看書再多也並不一定適合你的主流用戶。

產品都搞完後,在迭代過程中你要不斷的回顧你的產品流程。把用戶下載你的產品開始,到完成核心流程,然後去優化那些不方便的,這個也就是說的打磨產品。

其實哥們兒別灰心,凡是都要有過程爆紅的現象級應用畢竟是少數,大多都是經過PM不斷的挖掘需求,不斷的迭代最後被用戶認可後傳播的。


口快一說。

在產品設計領域,不要覺得具體功能執行,是多小的事情,實際上,絕大多數的產品,都是由細節累起來的,這恰恰是最重要的執行力的體現,一流的創意+三流的團隊,不如三流的創意+一流的團隊,強調的就是執行力的重要。

點贊數排名第一的答案,來自 @Shallwey是OP粉,我個人有一些不同的觀點。相對而言,我更喜歡 @覓路客的答案,裡面有一些真摯的見解。

首先,不要因為市場對你的否認,就摧毀自身的信心,其實這只是雙方是否合適的問題。

一次求職的成功,首先來自於供需雙方是否匹配,可能是因為薪水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導致了你的不順利,但是,市場這麼大,自己的定位自己可以調整,保持自信,繼續尋找吧。

如果草率一點給意見,從你的個人表達上來看,我覺得你可能定位在高級產品助理的位置會更合適一些,如果定位在產品經理,嘗試獨當一面的話,可能目前的情況會比較困難。目測市面上的產品經理,基本都需要能夠獨力推動一個項目的進展,這對沒有完整的項目經驗的產品人而言,實在是不大合適,從低做起,找一個好的環境,薪水會漲起來的。

另外,補充一點,我看到你對市場的薪酬評估,是來自於拉勾網,這點我建議你謹慎分析,實際上你可以了解一下目前互聯網上面主要的招聘渠道,拉勾還不算是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你有沒有看過類似51job,相同職位的薪酬情況?薪酬和地域相關,和當地的需求相關,建議做出合理判斷。

第二,求職的過程中有什麼不足?

大家可能都覺得,產品經理應該是一個具有感染力的人、具有說服能力的人,但實際上,不需要這些元素,也可以把產品的工作做好,我培養過多個產品策劃,並不是空口白話。

從你的言語表達中,可以看出來你是一個做實事的人,可能未必是能搶人眼球的方式,但是很踏實,我也相信一個勤于思考和樂於溝通的人(不然不會上社交網站和其他人交流,並寫上如此多的條理清晰的文字),身上有閃光點。

但是,從文字中,可以看出你的小心謹慎,這可能在面試過程中,會影響你的表達,我也經歷過低谷,可能在這個時候,人會缺乏一些生氣,但是,面試時候,還是需要調整好狀態。你的自信會影響到你面試的結果。

如果從個人知識結構而言,會顯得缺乏大公司的工作方法論,我個人覺得這個不是什麼很重要的事情,只要願意勤快點上網看一下,有大量的可查閱的資料,個人感覺(也可能是我有點低估了難度),掌握一些所謂的行業技巧不是太難。

從實際的狀態而言,會缺少在商業和團隊管理方面的經驗,這部分是急不來的,需要慢慢沉澱的,要成為合格甚至優秀的產品經理,這部分的經驗是需要公司給予平台成長的,這恰恰是目前你所碰到的問題,市面上招產品經理,如果是希望招一個有全面能力的,就會卡住了。

第三,在30歲的時候,重新出發是否正確?

產品設計,並不是一個專業知識型的工種,而是一個經驗積累型的工種。設計領域,不是沒有天才,但大都年紀比較大,為什麼?世事洞達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產品需要面對人,人性的了解,需要時間的沉澱,如此而已。

目前國內互聯網還是處於發展階段,產品設計隨著互聯網的深入,會越來越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放眼望過去,移動互聯網起碼能夠支撐3~5年,互聯網+起碼能夠支撐10年,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智能硬體的苗頭,未來,我們還有現在正在醞釀中的VR,算一下,20年不用愁了,堅持走下去,就是最好。

第四,如何做一個產品?思路是怎樣的?

現在簡單給出一個做產品的思路和步驟,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看看對你有沒有幫助。舉這個例子,是因為產品的設計不光是界面的範疇,還可能需要運營的專業知識(如新聞內容的編輯)。下面的信息來自於互聯網,因沒有太多時間思考的原因,不對其嚴謹性做充分保證,也不對其可操作性做是否合理的研討。

這是一個典型的BRD-&>MRD-&>PRD的分析法,結合我個人的一些粗淺認識:所有產品的基本出發點,都來自於讓用戶接受你,競爭對手做不過你。

假設,我們要啟動一個音樂社區的產品,從繁星網或者網易BOBO的角度,我們應該怎麼做?註:

繁星網正在招產品經理,做音樂社區,網易BOBO也在招產品經理,也是做音樂社區。

============== BRD分割線 ==============

  • 是否有用戶基礎,能否盈利(不做詳細展開,針對基本的幾點說一下)
    • 這個產品用戶是否接受?我們從YY和9158的財報,知道音樂社區的利潤率很高,市場也不算小,用戶認可度高
    • 別人已經成功了,我們再干行不行?音樂社區的用戶需要新鮮感,不是忠誠用戶,只要有好的內容,肯定會過來,隨著內容的發展升級,市場容量還有望進一步擴展
    • 市場比較成熟(發展很多年),是剛需,會一直存在,另外,隨著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用戶群的擴展,三四線城市沒有PC的用戶也有一定可能性成為新的用戶
    • 相比遊戲行業的白熱化,音樂社區的競爭只能說是小打小鬧,既然白熱化的遊戲行業都還有產品創新的機會,音樂社區不能說已經沒有機會了,這裡需要羅列相關可能潛在的進入對手,不過考慮到繁星網或網易的實力,應該說可以進入潛在競爭對手列表的不會太多
  • 產品如何運作(簡單套用市場突破口,內容強運營,產品差異化的思路)
    • 行業領頭的兩家都有PC端的流量,但移動端的流量兩家都不強,所以移動端可能是一個突破口(市場的增長點,競爭對手的弱點)

    • 針對競爭對手的運營特點,尋找針對性,如主播特點跟進、主播客戶源互動等方式(不展開說了,方法應該很多)
    • 可以通過內容的差異化(直播+離播)組合的方式,通過主播線下和客戶互動等服務增強的方式,構造和其他產品的差異化
  • 成本,收益,風險(只考慮風險,不給出詳細的成本收益計算過程)

    • 立項的兩家,都有現成的視頻平台技術和移動開發技術,技術的成本較低
    • 音樂社區的內容提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主播和帶寬成本,這部分要通過分成合作的模式降低前期風險
    • 運營團隊的能力與經驗,可以通過招聘有經驗的團隊核心配合積極的新人,以及小範圍運作、經驗推廣的方式,降低運作風險

============== MRD分割線 ==============

建立MRD的關鍵是里程碑的設定,逐步螺旋式展開,可迭代,風險可控的方式逐步推進。考慮到立項的兩家,都有技術的積累,但是都面對新市場進入的問題,里程碑的優先順序設定如下,完成一個到一個,如果完成不了就不要急著往下走了:

  • 完全仿造型的產品(起步先模仿,學習是人類最好的進步手段)

  • 產品運營團隊的搭建(產品運營團隊的成功建立,才能保證正常運營,到這個環節,應該需要承擔盈收指標了,有了收入壓力,就會有相應的數據分析系統)

    • 可以正常搭建音樂社區的內容,如尋找主播、培養主播
    • 可以差異化運營音樂社區內容,如活動,如特色主播
  • 產品市場推廣,面向新增市場,用戶增長方向差異化(關鍵是要面向新增市場)
  • 產品內容迭代增加,內容形式差異化(這個環節就需要持續差異化競爭,和競爭對手賽跑)

============== PRD分割線 ==============

這部分就不詳細展開了,內容比較繁複,網上也有現成的資料,我就補充一點:目前因為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功能的極簡主義開始流行,這代表著以往以PC端為重心,嘗試展示過多信息的產品設計方式,會越來越不被人喜歡,趨勢來了,千萬別抵擋。

今天試用teambition和worktile,因為teambition在信息展示的方式上,更貼近目前的潮流趨勢(主導航在上方,以頁面模式為操作焦點,採用左提示右操作的風格,視覺元素參考移動端,大而簡潔--少一些展示元素),決定優先選用teambition了,這就是潮流的作用……


你不可能在所有時間騙過所有的人,所以一開始就不要騙自己,讓自己糊裡糊塗的混過許多關,最後在關鍵的時候騙不過混不下去,又不願意降級。

----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常常以此自勉。

你才工作兩年,還有機會去塑造自己。:)

---

pm剛入行,常常容易被一些行業評論文章忽悠,陷入到夸夸其談里去。久而久之,有的人能長篇大論,就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了,然後混幾年工作經驗,能力卻無實質提高,很難走下去。

剛入行時,pm助理/pm實習生,企業不需要他夸夸其談,指點江山,執行力強比什麼都好。這就像別人給你畫了一把椅子,你就給照樣子做出來。如果細節上能做得更符合人體工學,坐著舒服,哦,那就太好了。超出預期。

2年的pm,可能比較難塑造對行業的整體認識,沒有產品的大局觀。但可以努力做到對業務流程、用戶流程有足夠的把控力。

你要做到比任何人都更熟悉自己負責的業務,知道業務的主線,就需要花相當大的精力,去研究自己的數據、用戶。用數據來指導產品規劃,並主動去思考產品的目標用戶。就像很多電商類的網站,2年的pm可能不知道公司整體的戰略布局是什麼,業務上下游如何運作(p.s.知道更好啊!),但能明白自己業務當前最核心的目標是成單率,知道用戶的路徑和每個路徑的轉化率,然後一點點分析和優化用戶流程,提高每一次轉化率,最終提升成單率。

少看一些碎片的文章,多花精力在自己的業務上。

----

至於目前,整理下自己思路,在面試的時候不裝b,會就是會,不懂就當討論。顯示真實水平就好。

遇到好的平台,誠懇一些,放下身段,無論職級。能跟著nb的人做事,相當爽。

與優秀的人同行,需要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


你就當面試官是傻逼就行了,別被自己騙了。


呵呵,公司需要各種人才,你要是執行能力超強,我憑你的執行力就能要你。

我想說如果你因為要面試去說任何漂亮話,就算面試通過了也會在試用期原形畢露。如果那家公司要的是一個開拓型或者業務規劃型的高端產品經理的話。

從描述來看你的經歷其實不錯,如自己描述中那幾個你自己也不知道的問題,我覺得就是很好的問題你應該去回答自己,如果你能認真復盤一下你2年的工作經驗,對過去2年做一個好的總結,去領悟到一些什麼,把你領悟到的說出來,定可拿到你想要的。


前面幾位說的都對。補充一下個人的觀點。

在執行和規劃層面,產品有兩種能力,一種是執行能力,一種是策略能力。

執行能力關注細節。用戶如何註冊,驗證碼什麼時候顯示,內容刷新策略,支付和消費的邏輯是怎樣的,錯誤提示分為幾種,移動端無網路的時候如何維持用戶體驗……

策略能力關注大局。市場前景如何,競品有哪些,我們的優勢和劣勢在哪裡,用戶核心需求是什麼,產品的發展方向,如何推廣,如何營銷,如何與上下游企業達成戰略同盟……

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很難兼顧細節和大局,尤其是在大公司、大產品中。這裡的產品部門往往會分成策略組和執行組。

不能說策略組和執行組哪個好哪個不好,分工不同。不過僅從數量上看,策略需要的人要遠遠小於執行需要的人。一個人定大局,5個人跟細節,大概就是這個感覺吧。

如果最後真的發現自己不擅長策略,那在執行層面上做到無與倫比也是一個方向。


"聽不出有規劃產品的能力"

你這樣說:「外面的產品,只要有成型的,讓我研究2天,我就能模仿個八九不離十」


好的產品是迭代出來的,而不是規划出來的。

大的規劃是老闆指出的方向,他理想中,這個產品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剩下的,是根據用戶反饋與數據,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一個又一個的細節。


問題太大了。我就問你一句,你熱愛嗎?我在三四年前準備做PM的時候已經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產品,從產品邏輯到商業模式基本研究了個遍(到現在手機常年有500以上的app)。你這個現象套用dota中的說法就是缺乏大局觀,怎麼提升呢?先把AppStore每個榜單前50的app下載下來看他們是怎麼做的,然後看他們到哪個階段了(搶地盤?變現?A輪B輪…上市?)然後根據階段不同看他產品是怎麼設計的,為什麼這麼設計呢?多問自己,然後再看你上家服務的公司的產品,其重要邏輯就會一目了然。之後你再看任何公司都能清清楚楚的明白背後決策者的想法。


本來只是在靜靜的看,但是看到這麼多人深刻的分析和描述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特別是題主 @汪星人也自己分析歸納了當前的答案,並邀請大家來熱切討論,我也自告奮勇的來分析分析。

先感謝 @覓路客轉載的(大概是微博)@純銀V的答案,可能屬於題主歸納的第一種,但是確實講述了很多產品經理相關的深層次的問題。

答案裡面夾帶了很多私貨,請大家理智分析,批判性吸收。

第一,產品經理到底是做什麼的?

這個其實是一個還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很多企業,因為運作的模式不同,或者發展的歷史不同,對產品經理的定位其實是不同的。

就我個人總結的話,產品經理整體的能力範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公司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能力

  • 信息收集、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 需求收集和分析篩選能力

  • 管理產品的能力

  • 產品規劃和策略的能力

  • 團隊、項目管理和決策、規劃的能力

對於大家或很多公司非常看重的產品經理的能力,也即UI/UE設計,我沒有放入到我對產品經理的能力定位中來。因為我認為這個方向上,已經在近年的移動互聯網發展中,形成了一個新的職位,並且由專人專職來完成。從產品發展的角度,這種分工的明確也可以更好的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品質。

另外,可能是從遊戲行業帶來的,很多公司把產品經理定位為偏運營的角色,這個我個人認為也不太符合產品經理本身的職業定位。因為運營工作的專業性也是很高的,專職的運營經理所能做的事情,比產品經理兼職做要多得多,並且達到的效果也要好得多。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09年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加入某初創移動互聯網公司,作為公司的第一個產品經理。從現在反思總結來看,當時我主要的工作,一方面是根據客戶需求反饋對產品進行改進(當時歐美市場的Android Market - 現在的Google Play,聚集的是一批非常熱愛安卓的玩家,對新產品的嘗試和反饋都比較熱情);另一方面,是探索這個新興領域有哪些可以做出產品的方向,因此我主要做的工作其實就是經常翻一翻Android Market前1000名應用,看看有哪些新產品,是否有設計或技術上的創新,做到公司討論新產品思路和方案的時候,能夠找到和描述市場上已有的產品的功能形態。而我對自己的定位,就是在團隊中起到溝通渠道、信息分析和提供、以及需求篩選的作用,讓公司的其他人能夠更好的完成他們領域的工作。

溝通渠道,也就是將各方說的話儘可能清晰無誤的轉達,這點我認為是最核心關鍵的能力,因為他起到的作用是讓團隊的各部分能夠各自發揮最大的能力去把一件事情(一個產品)做出來。最基本的移動互聯網團隊,一般都有CEO、產品、運營、美術、技術(前端/後端)這幾個方向構成。除了產品外,其他的職業存在的時間都比較長,因此都形成了自己的語言術語體系,團隊溝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如果產品經理能夠把這個問題解決一部分,那麼團隊的執行能力會無形中提高不少。

我將此能力放在最前面,可能是以為我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我是學計算機科學出身,畢業後參與產品經理的工作,和團隊的技術交流相對比較通暢,加入工作後我也自學了Android編程(能夠自己實現簡單應用的水平)。再加上我也學習過一些企業管理和運營方面的課程。因此我比較擅長於和這兩方面的人員溝通。

信息分析和提供,上面我已經提到了,能夠對市場上的產品和行業有個大概的把握,能夠在需要的時候提供部分信息用於決策。這點其實很重要,因為大多數CEO做決策時,如果無法得到充足的信息,可能會延遲整個工作進度,或者形成拍腦袋決策的傳統。

需求收集和篩選的能力,這個其實比較主觀,主要看產品經理在團隊的話語權。團隊中的需求,一部分來自團隊管理者,一部分來自運營,一部分來自於產品經理自己。產品經理在團隊的話語權越大,就可以越按照自己的思維來決定需求的重要性和排期。但需求究竟是如何確定的呢?我的答案是「拍腦袋」--是的,你沒看錯,這裡的決策其實並非全部都是理智的邏輯分析,很多時候都涉及到「拍腦袋」決策。這個也是產品經理本身「品味」(援引喬布斯同志對微軟形容的"taste")體現的地方。

很多人相信靠數據分析挖掘能夠發現產品的問題和改進的思路。這個觀點我認為只是部分正確。從兩方面來講下這種方式的問題吧。

第一方面,產品功能裡面,有部分是回歸性的,還有部分是創造性的。回歸性功能指的是利用當前數據,進行一個功能上的改進,然後再來看功能改進工作是否到位,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目的。針對這部分功能,數據統計分析能夠比較好的達成目的(也是產品操作流程的基本,每多一步操作就是至少10%的用戶流失率這個也是客觀現實,頁游/手遊行業對這個看得無比之重)。但是這種需求通常只是體現在運營過程中,運營監控部分轉換數據,產品監控部分操作數據。對於產品的新功能而言,這個方法就存在一定的不足,因為很難決策出導致數據的原因是因為功能本身的原因還是流程方面的原因。

第二方面(私貨滿滿,小心被洗腦),從統計分析的專業角度來說,數據分析出來的結果和原因之間只有關聯關係,而非因果關係。這個其實在正統的統計分析和數據挖掘課程的教科書裡面都是各種強調的,但是到了應用階段,很多人選擇性忽視了這一條。從理性角度分析,統計學只能針對決策提供一小部分的參考價值,更多的是需要在數據出現後,找出導致這種數據的原因(其實傳統行業使用大數據也主要是這個方式)。很多人期望產品中靠數據統計挖掘的功能來提供個性化的內容,我的統一回復方式是,你的這個功能,如果招聘幾個專職的運營人員來進行產品推廣,是否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在Money Ball和Super Cruncher這兩本書裡面介紹了這個概念,能夠找出傳統方式未發現的高價值棒球球員和預測出某年份紅酒的品質,以及亞馬遜能夠根據用戶感興趣的商品推廣他可能感興趣的商品的公式。無一不大力推崇這種跳出理性思維之外的決策模式。但是這種決策模式效果究竟怎樣呢?其實和「猜」差不多的。學過回歸分析的人可能很容易理解我的觀點,因為90%置信度的結果區間就已經是驚人的大了,起不到太大決策輔助的作用。

最終下來,其實決策無外乎還是「拍腦袋」決定的,如果產品經理品味夠高,那麼產品可能做得越好。提高品味,我感覺可以多讀書多和靠譜的人聊天即可。說是「拍腦袋」,其實也是根據你的經驗積累以及世界觀邏輯來去判斷一件事情是否可做。

後面的三項能力,放在這裡統一描述。其實我個人認為是產品經理髮展到後面需要掌握的能力。當然,方向可能不止是這一種,我描述的這種模式,最終產品經理可以成長成為創業者或企業主(包含產品戰略顧問)。

以前看到個說法,工人活在過去,幹部活在現在,領導看著將來。我感覺這點用於定義企業的工作模式很有說服力。企業主決策產品形態、可能的市場、如何銷售,也就是做的企業的遠期規劃;各部門經理協同好工作的進度安排,做出年度、半年、季度性的工作安排;執行人員負責最終將安排付諸實踐。

我說的後三項能力,也即是這三種管理方面能力的拔高,從工人進步成領導的線路。

----------------------------------

上面描述那麼多,其實只是想描述一個觀點:各企業需要的產品經理是不一樣的,根據他們本身的產品構成和招聘者或企業主本身的經歷,對產品經理的需求千奇百怪。

有些企業產品經理可能是在我描述的這個模式下的,對各種能力有要求或者無要求,或者有的要求高,有的要求低一些。有些甚至於和我構建的這個模式完全不同,又有一套體系,形成他們的需求。

這也是因為產品經理這個崗位太糊弄人,什麼都可以干,而最終企業的需求並不是需要你什麼都可以干,而是彌補團隊的能力缺陷。找工作時,找到契合你能力的公司才是最重要的。這點其實很難,但是我推薦你最好是找朋友推薦,這樣才比較靠譜,因為大家可以坐在一起比較深入的聊。比如題主你,我感覺是比較內斂的人,更適合讓朋友推薦,大家坐在一起,喝個茶或咖啡,多花點時間仔細的互相交流勾通。外面招聘產品經理的,更多都是比較低的偏執行的崗位,或者是期望招聘一個救世主來救公司於水火之中的崗位。根據我對你提問和答案的分析,你是一個邏輯性和分析能力比較強的人,其實很適合做產品經理這塊的職位,但是有個好的機會才能夠讓你發揮光彩。(原諒我通過片面信息對你做出判斷)

----------------------------------

其實敢在這大言不慚的說這麼多,只是因為過去的工作經驗給了我這個肥膽。很多時候,大家其實都只是「被吹在天上的豬」而已。這個是真的,相信我。

在外溝通交流,不管是自我介紹,還是別人介紹,很多時候都是「做過xxxx」。大家也都很習慣的使用這個來定位你的層級和薪資。誠然,這種方法有他的邏輯性和正確性。但是對於資歷不夠深厚但是能力很強,只是沒碰到一個好機會的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如何解決這種不公平?可能靠充足的溝通交流可以部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畢竟大多數人是以結果論英雄的。

因為加入行業的時機比較對,當時的移動互聯網從業人員很多都或多或少的成功過,因此說起來都略有資歷。當時我自己都信了,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成長,我也認識到別人這只是在恭維下而已,並沒有往心裡去。真正決定你在他人心中能力定位的,真的就是你的能力,以及一天一天踏實的幹活做事。


已經看到許多回答了,竟然讓我有一種感覺,我的能力也不算是太差的。。。

現在的答案基本分為四種,我想逐一說說我的看法。可能因為自身層次不夠高,不能get到一些答案中的精華,但是絕沒有冒犯的意思。我是特別的感謝你們,願意無償在知乎上碼這麼多字,即使沒有為解決我當下的問題幫上什麼忙,但是也會給未來的我、和關注了這個問題的近千知友,帶來巨大的幫助。

第一種答案,我認為屬於「道」的層面,並且是「正道」,這些也是我本人從入行第一天就一直所追求的,但是怎麼講呢,這些建議對於當下這個層次的我,不是具有特別直接的和實際的指導意義。每個人所處的環境和職業成長的經歷不一樣,不是你主觀上想做什麼,客觀上就能做成什麼。但是你們作為成功的過來人對我說的這些話,對未來的我具有直接的幫助,謝謝你們。

第二種答案,就我感覺,這些答主應該入行時間較短或者只是想入行,所以比較喜歡把從一些大神們那裡看來的、理論層面的東西奉為圭皋。對於這些答案我只能笑一笑,因為我自己也經歷過這個階段。

第三種答案,是就目前看來,最接近我的問題所在的(但好像還不是最接近的。。。),是 @PulpCore 的答案。我確實一開口介紹自己,就很容易就把話題引到讓人覺得我沒價值的地方去了,其實他說的那些有價值的事情我都做過,只是我不知道該怎麼組織它們,怎麼把它們說出來(就像某個答案說的,我可能認為那不都是很正常的事嗎,還需要說嗎?)(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後續的答主在這方面多幫助幫助我。我是真的不會面試啊,他的這種案例的方式,是我最需要的

他的回答印證了我之前的一個朦朧的感覺,就是有可能是因為,我不能正確地描述自己的項目和自己的貢獻,而導致別人對我有了一個錯誤的判定,這個判定進而又反過來影響我,讓我對自己形成了一個放大缺陷、忽略貢獻的的判定,而我對自己的這個判定,就表現在了我的問題描述上,讓大家也對我形成了一個不全面的印象。

不過我想說一點,就是,他的這個答案,有點「吹」得大了,不過這個答案的方向是對的。

第四種答案,是鼓勵我不要灰心,告訴我最關鍵的是,找到和自己匹配的職位。謝謝你們,這些是有幫助的答案。

在此謝謝 @岳波、 @吳帥、 @趙嘉木、 @Bingo Sun、 @greyboy、 @Sharey Smith、@劍鋒,你們的答案,都或多或少為我提供了對症的幫助。

其他的知友,你們的回答也有自身的價值,但是可能不適合我個人的情況。

最後特別鳴謝 @Michael282694 大神,因為有了她的幫助,才有了 @Shallwey是OP粉 大神寫的乾貨,有了這麼多的回答,有了這麼高的關注度,我已在支付寶上轉了一個很吉利的數字對您聊表謝意,畢竟不能讓您自掏腰包。

-------------------

剛看了一個一線公司的朋友分享的一份他們做述職時的資料,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用戶調研需求分析,一份是解決方案詳細設計。看完以後的感覺是。。。如果光看需求分析的那部分,感覺得出的解決方案應該牛逼得多;如果光看解決方案那部分,感覺沒有必要做那麼多的需求分析。我想這就是我的問題所在吧。。。


推薦閱讀:

大家都在用什麼通訊錄產品?
為什麼有人說智能手機是未來世界的中心?
在各種推廣渠道越來越貴的情況下,iPhone 開發者們應該怎麼推廣自己的應用?
赤兔和脈脈的差別在哪裡?

TAG:移動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面試 | 社交產品 | O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