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前熱身的微觀原理是什麼?
為什麼運動前熱身能減少運動損傷?
謝 @柔王丸邀~!
運動(如跑步)之前需不需熱身?如何熱身? - 周阿姨的回答- 什麼是熱身
安排在目標訓練內容之前,使身體和心理由相對安靜狀態過渡到適應適宜強度運動的活動。
一般時長15-20分鐘。
- 熱身的作用
- 提高中樞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
- 加快主動肌與拮抗肌的收縮與放鬆
- 改善肌肉力量與爆發力
- 提高肌肉反應速度和反應時
- 動員和加強心臟活動和呼吸機能
- 改善肌肉血流供應,激活肌纖維
- 使肌肉粘滯性下降、彈性增強,防止受傷
- 加強體內物質代謝過程
- 如何熱身
分兩大部分
1. 一般活動部分(5-10分鐘):慢跑或跳躍目的:提高心率、呼吸頻率、肌肉溫度,降低關節粘滯度,血液重新分配2. 專項活動部分(8-12分鐘):動態拉伸、專項技能相關訓練
目的:調動肌肉興奮、促進隨後正式訓練階段的運動能力之後適當休息2-3分鐘,進入目標內容訓練階段你說的熱身在這裡就是準備活動。這裡有一些關於準備活動的幾條作用從中你就能看出為什麼準備活動能夠預防運動損傷了。
1、調整運動之前的狀態:適當的準備活動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大腦反應速度加快以適應訓練的強度。這種改變能更好的適應高強度的運動。
2、克服某些器官的惰性:一般情況下植物性神經調整的器官動員相對比軀體神經系統調節的器官慢,正在劇烈運動時有可能有較大的「極點」反應(參見我的有關「極點」與「第二次呼吸」文章)。主要體現在心輸出量增大心肌骨骼肌毛細血管擴張等。
3、提高機體溫度
一般在準備活動的時候身體會發出一定的熱量。再提問比較高時,體能酶活性較高、代謝水平較快、能量補充較為充足;同時肌肉的粘滯性降低可提高肌肉的柔韌和彈性防止肌肉拉傷。另外還可以增強皮膚的血流量有利於散熱等。
第二、準備活動的強度
一般準備活動的強度大小要和你所要進行的運動的強度成正比。一般來說,準備活動用45%VO2max,心率100-120次/分,時間在5-15分為宜。
這裡還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做完準備活動一定要在十五分鐘內進行正常訓練。如果間隔時間太長,準備活動形成的狀態就會逐漸消退。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你。
另外還可以參考我文章里的相關準備活動的內容。
祝你好運!
本回答主旨是跑前熱身到底要不要拉伸?靜態還是動態?跑前熱身莫撕逼——不做高危動作就行經過「各路大神」的「科普洗腦」,跑友們已經堅信,跑前熱身、跑後牽拉是避免損傷、正確跑步的不二法門。
4.讓呼吸系統更快的跟上跑步需要,更快消除生理「極點」(指正式跑步後不久出現的動作遲緩,肌肉無力,精神低落,想停止運動的現象)。
靜態拉伸(Static stretching)是指將肌肉緩慢地牽拉至一定長度,並保持這種牽拉感一定時間(一般20-30秒)的拉伸方法。
重點來了!這也是撕逼大戰的重點,跑前要不要、或者說能不能進行拉伸,特別是能不能做靜態拉伸。動態牽拉支持者總是以靜態拉伸會把肌肉拉軟掉為理由反對跑前進行靜態拉伸,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3、 對力量和爆發力的影響:有研究認為,運動前的靜態拉伸會急性降低最大力量、降低疾跑能力、降低跳躍能力、降低動作完成時間等,且降幅在4.5%-28%之間。這就是一些「磚家」建議將靜力性拉伸從運動前的熱身環節中排除出來的原因。
但是!但是!但是!也有許多研究得出了與之相反的結論,運動前的靜力性拉伸並不會造成力量、速度和爆發力的急性下降。產生不同結論的原因可能是由於不同實驗方法不完全相同。比如在進行靜力性拉伸時的拉伸時間、強度、重複次數上有較大差異,這可能就是造成結論的巨大差異的主要原因。總的來說呢,跑前的靜力性拉伸能夠增加關節活動度、降低肌肉拉傷的風險。對於是否會降低速度跟爆發力而影響運動表現取決於拉伸的強度、時間、重複次數,包括熱身程序及運動項目等相關因素。關注微信訂閱號「慧跑」,並回復「慧跑講座」,可參加每周的專家線上講座,講座老師為體院教授,講師,明星健身教練等。講座內容:不限於跑步、健身、減肥等話題。
書面的東西請 @周阿姨來說,她科班的,比我講得好我簡單說一下:肌肉粘滯性:肌肉收縮或被拉長時,肌纖維之間、肌肉之間或肌群之間發生摩擦產生的阻力,阻礙著肌肉的快速縮短和拉長,還要額外的消耗一部分能量,這種特性稱為肌肉的粘滯性。粘滯性與溫度有密切關係,環境溫度和體溫會直接影響到肌肉的粘滯性。氣候寒冷時,肌肉的粘滯性增大,易發生肌肉拉傷。所以,健身運動前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使體溫升高,減小肌肉的粘滯性,從而加快肌肉收縮和放鬆的速度,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預防肌肉的拉傷。
可以從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來說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牽拉或負重時可被拉長,這種特性稱為伸展性。而當外力或負重消失後,肌肉的長度又可恢復,這種特性稱為彈性。雖然骨骼肌具有伸展性和彈性,但肌肉的伸展程度和所受外力或負荷並不呈線性關係,而是當外力和負荷逐漸增大時,其長度增加幅度逐漸降低。而且,當外力或負荷取消後肌肉的長度也不是立即恢復。這種現象是由於骨骼肌在被拉長或回縮時肌漿內各分子間的摩擦力造成的。因此,除上述兩種物理特性外,骨骼肌還具有黏滯性。黏滯性是由於肌漿內各分子之間的相互摩擦作用所產生的。可見骨骼肌不是一個完整的彈性體,而是一個黏彈性體。骨骼肌的物理特性受溫度影響。當溫度下降時,肌漿內分子間的摩擦力加大,肌肉的黏滯性增加,伸展性和彈性下降;當溫度升高時,肌肉黏滯性下降,伸展性和彈性增加。在運動實踐中,做好充分準備活動,是肌肉溫度升高,降低黏滯性,提高肌肉伸展性和彈性,有利於運動員提高運動成績。運動生理的書上有的~
主要是兩點1.增加了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得機體的代謝能力加強,提高運動能力2使得肌肉韌帶更具有韌性防止運動過程中拉傷。
避免拉傷韌帶。機體在安靜狀態下,韌帶大多處於鬆弛狀態,而熱身中做的各種拉伸韌帶的動作,可以讓韌帶拉伸並處於緊張狀態,這可以避免很多傷害。增加關節囊中的關節液。關節囊在熱身中受到刺激後會產生大量關節液,關節液液叫滑液,可以減輕關節面之間的摩擦作用,是我們在劇烈運動中不容易損傷關節面。使運動中樞更加活躍。熱身後人體大腦會進行各種複雜的調節,使機體處於一種興奮的運動狀態。
運動生物力學考研 前來回答瀉不葯簡單的來說,熱身的意義從生理學,心理學來講有以下三點:1.減少熱身損耗2.降低肌肉粘滯性3.維持較高的喚醒水平生理學意義前面的大神都已經回答了。我就講一下熱身損耗,熱身損耗是指運動員在上一次運動後,中間間隔一定時間後,運動無法發揮出其最高水平的現象。是一種生理現象。。。作為現在的專業水平,我只能解釋這麼多了,喚醒水平比較好理解,就是你認為的那個字面意思。。。
推薦閱讀:
※游泳前如何熱身?
※健身已經第十天,每天慢跑40-60mins,20mins拉伸,有時40mins動感單車,可是體重一點都沒有下降,為什麼?
※健身前的3-5min慢跑熱身 如何用跳繩代替?
※健身前,如何有針對性的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