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遠比自己聰明的人共事是什麼體驗?


同遠比自己聰明的人共事是很棒的體驗,真的希望自己一輩子能處在這種環境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

如果這個聰明人為人處世又不錯(主要表現在面對我的愚蠢對方不會赤裸的侮辱,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工作上而不是辦公室關係上、公司內鬥站隊上),真的如沐春風的感覺。

如果是聰明但不懂為人處世,也沒關係,被罵罵,被下扳子圈進去就當交學費了。

每天都會學到新的東西,新的想法,對很多事情,對不同公司,對整個行業的理解都會加深。

同樣的信息資源,遠比自己聰明的人會做出更深入的分析,給出更精妙的結果,如果還願意分享給自己的話,真的是感激不盡。

同樣一件事,去觀察遠比自己聰明的人做事的細節,整理把控的過程,如聽一隻交響樂,一切井井有條,自得其法,看他們做事,是享受。

同遠比自己聰明的人共事,就是見賢思齊的過程。

如果現在讓我去找份新工作(目前有工作,幾個合作夥伴我覺得都比我聰明,開森!),如果我的未來同事是非常聰明又願意分享的人,真的是感覺不給錢白乾都可以,很多東西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我看到 @藥師 的答案了。我知道他保留了。所以說幾句,作為補充吧。

在知乎寫答案是件很困難的事。畢竟本身娛樂佔了多數,當然有分享的快感。熬雞湯吧,我會。只是不想。因為玩的時候其實很真實。所以寫一些實誠的東西,又要面對各種詰責。畢竟這裡沒有分級分區。

我來談一下與遠比自己聰明的人共事的感受。

其實 @藥師 謙虛了,如果遠比自己聰明的人願意與你共事,你一定有過人之處,至少在某個階段某個領域某個渠道上面,你有他們所沒有的東西。當然,他們也有你遠沒有的東西,所以你才會產生在山窪仰望群山並也深知群山亦回望你的感覺。否則根本不可能共事。

在學習的時候,學霸和學渣會在一起。學霸沒得選。到了社會,不是這樣。職場上遠比你聰明的人會自主選擇身邊共事的人,如果他不能自主選擇,說明他還不夠聰明,或者還沒有完全將他的聰明轉化為能量發揮出來。

我曾因為幸運進入過一個遠比我聰明且能量值超大的平台。遇到了一群絕頂聰明的人。

共事的初期,每日如夢如幻,如沐春風。

他們的朝氣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隨口說一句就是金玉良言。我那時經常逗他們,慢點,讓我像孔子的學生一樣記錄下來,成冊出版。

而且因為女性的身份,他們會不設防,所以會與我分析利弊,甚至判斷時局。有段時間幾乎每天都在各種學術研討的氛圍中度過,儘管場地可能是宴會,座談或者其他,但是經常聽著就是EMBA的課程。也確實,他們中不少本就是EMBA的客串教授。

所以剛開始,全是正面,沒有覺得壓力和其他。因為路就在那裡,他們在那一頭向我招手。我一路狂奔,希望可以追趕上。

後來慢慢發現一些問題。不是他們的問題。是我的問題。

他們的聰明就在於喜歡與聰明人打交道。所以那段時間的常態是,白天的話晚上回家咀嚼好多次,領導這句話究竟在說啥?一句話藏了八分,讓人執行起來很難啊。但他們不願意說透。有時是覺得不必,有時就是在考你。

你若完全聽不懂,就不適合那裡。

那段時間,真的有種小白兔勇敢跳染缸的感覺。

不是說聰明人就是染缸,而是他們所經歷的所看到的,都不是我這個層面所知曉的。但要他解釋,他實在不必,若要解釋,他不如換人,所以我只能自我消化,一點點消化,直到在最短的時間裡把每一句話都琢磨透。

然後執行到位。

執行到位的結果就是領導會當面或者第一時間給予口頭或者實際的獎勵。而若你沒有執行到位或者理解錯誤,批評也是毫不留情的。沒有那麼多情面,沒有那麼多憐香惜玉,有的就是利益的達成。是否達成了領導需要的利益。達成了皆大歡喜,沒達成那個臉色難看啊。

我在那段時間裡得到了最多的讚美和最多的指責,且都是真實的。

後來我掌握了規律,我甚至知道啥時會有讚美,啥時會有指責,不在其他,都在我的表現。

他們的表現恆定。

山窪里一年的經歷告訴我,如果可以在山窪里再多幾年,我依然願意。苦但是那種成長是裂變式的,不是溫吞的,不是虛情假意的。你的每一點成長都被肯定,你的每一點付出都有及時的回報,都是現實的,赤裸裸的。而你一旦跟不上節奏或者不再被需要,你就出局。

沒有第二條路。

社會不是校園。沒有那麼多教育。有的只是教訓。有時說真話,不是不知道假話如何說,而是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職場,如果你願意挑戰自己,儘管與越聰明越強大的人在一起,跟他們共事就八個字:

如履薄冰,妙不可言。

如果還有一次機會,我還會說,我願意。

被棒槌敲打或者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聰明常有,難得的是和遠比自己智慧的人共事。

他們會用遠超常人的眼光看待問題,直達本質。所以跟他們談話的時候不需要啰嗦,只需寥寥數語他們就知道這個事情前因後果並可以洞察趨勢。這時候我不再想,「哼,等我到你那個歲數這些我也會」(我承認自己有點玩世不恭)。而是珍惜每一次和他們談話的機會,努力去從交流中學到他們那套思維方法,然後去反思自己,努力提升。

但有些人只是聰明,聰明到家卻不智慧。和聰明但不智慧的人交流,只能感覺到思維在快速地跳躍,但缺沉穩,缺時間的積澱。他們也許能很偶然的的點到實質,但總覺得和他們說話沒有後勁。如果他們年紀越大,我就會越覺得難過。

我年紀尚輕,可能有些話也說的很輕率、冒昧。我不聰明,但是我要懂得向正確的聰明的人學習,努力和他們一起共事。

和聰明的、懂得反思的人共事,自己會努力去反思,去變得更加智慧。

和聰明的卻自恃聰明的人共事,是個陷阱。


1. 感覺很輕鬆,會享受上這種感覺

2. 有時候會感嘆,人與人的差距真的會比人和豬的差距還大


要想成為獅子,就必須要待在獅群里。

和聰明人在一起工作得到的最深刻的體驗是:

絕大多數人的評價不是從「你是誰」開始定義的。

而是從「和誰在一起」開始評判的。

簡言之,你是誰不重要,誰和你在一起才重要。

想進入強者的圈子的前提,

你自己不能是個弱者。



基本上,你公事的同事和你的聰明程度不會有飛躍性的差別。

這個社會化大部分是各有專長的聰明人之間的共事和合作。如果你碰到一個遠比你智商高的人和你長期共事,只能說丫智商沒用在對的地方。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說兩個學長:

一、王學長

跟他接觸是一起做項目 當時他已經拿到投行的offer 也在忙畢業論文 可謂是忙得不可開交。

他會在短時間內對項目整體有一個很強的把握 主要是項目的方向,層次清晰步步遞進 且前後關係緊密邏輯清晰。

項目的進一步跟進其實是我在說,項目遇見了什麼新問題 。以我的表達能力 我覺得與會的人能聽下去就不錯了 沒想到他不僅把握住了我的要點 ,而且把我的問題總結出來 以更加清晰的思路講給大家。

然後我預算一個星期做完的事情 ,和他坐在一起一個小時搞定。

總結一點就是:迅速從繁雜的信息中找到要點,且第一時間匹配最佳的解決方案,在推進的過程中同步自我糾正,保證每一步都是可以推敲且有據可循。

最後他很紳士,我雖然淪為他的打字員,但是他對我表達了最誠摯的感謝。全程他都很謙卑。

二、董學長

拿到了某四大行總部的核心部門offer。接觸也是因為做項目。

業務能力和王學長不分伯仲。

他的情商和待人接物被我跪舔了好久。

照顧每一個人的感受,無論項目有多冗雜,他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分配最合理的任務,對學妹永遠微笑,從來不急不躁無論我有多麼蠢,對待老師領導總能以最得體的一面出現,就算是端茶上水也是風度翩翩讓人一點都不覺得巴結。

在實驗室看他學習,簡直雷打不動,除了上廁所要走動,早上八點到晚上十一點,他幾乎以同樣的動作在翻書。我問他效率怎麼樣,他說一直是高三的效率。

--------------------分割線----------------

兩個學長,都是智商可以碾壓眾人,但是從來都不以此壓制別人的紳士,因為他們從小都如此,因為沒有自卑感。

我從此相信,情商智商是相輔相成的,對知識的體會,也可以推及到對人情緒表達的感受。

雖然被人360全方位無死角碾壓是一件很sui的事情,但我總是跪求和他們一起做項目,因為我可以從中飛速成長,而且我很享受被虐的感覺,雖然別人無心虐我,只是我自己和自己的較勁罷了。


你若勤奮,動力十足

你若慵懶,至少不會墮落


那還談什麼共事。。。。直接聽話就好了。


就好像匹配到了神一樣的隊友。

所里有一位清華的師兄,高考南方某地狀元。這是智商背景。大家都應該玩過殺人遊戲。

每逢玩殺人遊戲,這位師兄若不能當殺手,命都不會太長。「因為他知道的太多了。」

誇張一點,與他為友可高枕無憂,他若為敵,那便是晴天霹靂。


忙活半天,不如和他聊上幾句。


前提是自己也是個聰明人,否則別人的聰明可能都感受不了。


學渣,老闆們基本都是年輕有為的海歸,同學都是一路競賽保X大。天天覺得自己是弱智,說話頻率都比人家慢……我覺得在他們眼裡我的時鐘都是慢速轉的,他們的語速已經達到了極限,明顯的IO瓶頸制約CPU速度。


跟遠比自己聰明的人打交道是什麼體驗?

答:因為在玩命地如饑似渴地汲取對方的思維方式、學習方法、待人接物的風格和性格的閃光點並且其實在與之相處中就已經爽翻天N次,而暗自感覺:是不是應該主動交學費來表示對對方的極大認可……

#一個遇到對脾氣的真正聰明的人就會誓死不鬆口的吸血鬼如是說#


打麻將,算不來番數,人家會說哎呀你別算了,你負責胡,我們負責算好把錢給你。


好慶幸,我總是能看到更廣闊的天地。

每次感嘆他人好牛掰都是一次自我的重新認知。

圈子決定格局,和比自己強很多的人共事,說明沒走錯路。

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環境總能讓自己更加勤奮地提升自己,絕少出現得意洋洋的心態。

只要不自卑到自暴自棄破罐破摔,就總是在低著頭爬坡,總是走在成為更厲害的人的路上。

以上


遠比自己聰明的人的聰明應該根本不會被自己那點小聰明察覺到。


感覺自己站著像只猴,坐著就更像了


推薦閱讀:

換了工作,如何快速融入一個新團隊?
NBA 球隊的教練、後勤團隊人員組成與 CBA 相比有那些不同?
老大總是不做明確指示,請示方案即使給出兩個備選也不選擇?
互聯網大公司里的小團隊化,會是公司組織的未來嗎?

TAG:團隊 | 工作 | 生活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