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天文記載中的「某彗星長一丈」該如何理解?

中國古代描述天體長度、天體間距離經常用丈尺寸,(還有那個「日初出大如車蓋」)這是按照什麼標準量出來的?(比如,假定天球半徑十丈,那麼長一丈就是說視角為0.1弧度)

另,中國古代已經有了「度」(1/365圓周)這一角度單位,為何還要用丈尺寸?


中國古代的度這個概念主要是依存於去極度和入宿度兩個概念,主要強調坐標概念,周天應該是365又1/4度,一日日躔約一度。而丈量天體間距離以及彗星、流星、極光時通常不使用度,而使用寸、尺、丈。之前看過一篇論文探討過這個問題,他們根據古籍推算的結果是一尺約等於現在的0.93度,誤差約正負0.04度。而考慮到古代一度約合現在0.98度,那麼古代一尺的概念應該就是接近甚至等於古代一度。

參考文獻是1987年12月的天文學報28卷第4期397頁,劉次沅《中國古代天象記錄中的尺寸丈單位含義初探》


我也很疑惑古人什麼思路。。。

古代【度】其實也是長度單位啊。。。我國古代幾何學不好

有一種觀點認為天球的假想大小是13米半徑。以前看過一本書《以尺量天:中國古代目視尺度天象記錄的量化與歸算》 王玉民【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別買。。。不是打廣告。。。

但是不了解是不是主流思想。。。同求解


前面幾位天文學的答主提到了《以尺量天:中國古代目視尺度天象記錄的量化與歸算》上的說法,說距離大概是13米。這個用在比擬上是可行的,譬如古人說的「日上三竿」,「月如玉盤」等,但用在天文是不通的。

一竿為一丈(古代一尺多數情況是三十厘米左右),即便上下浮動,也差不多是這個長度,三丈為九米有餘。所以「日上三竿」是個什麼概念呢?大約就是「撅著個腚睡到十點鐘」,因為太陽已經是下圖這個角度了:

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就是遮陽傘:

日初出如車蓋這個比喻,也是將車蓋放到差不多十來米的距離進行觀察:

當然這是粗略的比擬,還有說日頭初升如車輪的,但正常情況下,人們會把太陽、月亮,比作鏡和玉盤(與現在常用的盤子差不多大小),這兩者是差不多大小的,總有個十幾厘米到二十厘米。

自己拿著圓鏡和盤子跟月亮比,肯定是照應不上。可以讓人拿著盤子往後退,當退到一定距離的時候,就和天上的月亮一樣大了。

這個距離我試過了,也大概和前面所說的差不多,實驗的時候可能會覺得這太小了。實際上我們都應該知道,天上的月亮,在地面量起來其實也很小。人們視覺上認為它就是和盤子一樣大,實際上是和「距離我們一定距離(約13m)的盤子」一樣大。

在天文記錄中,這種太過「大略」的說法是行不通的,也不被允許。古代是周天的概念,因此「長度」就是「角度」,「角度」就是「長度」。

前面 @李瀟 的說法是正確的。大體上,周天360多度,彗星在天上划出的線有多長,取決於一個角度。

大約1°是一尺,一丈約是10°。

彗星長一丈,就大約是10°的一個角。如果是「長五丈」,大約是50°的一個角。天文記載上有「十餘丈」的彗星。在許多古籍天文氣象的描述中,有「雲高二丈」一類的記載,也是類似的情況。我做個圖,方便大家理解:

彗星長一丈:

很多被記載的彗星,都長「四尺」「二尺」「五尺」「七尺」,也有「二丈」「三丈」「五丈」「八丈」甚至「十餘丈」的,「二十餘丈」的就非常非常少見。再長的一般都直接記錄成「竟天」,意思是貫穿全天,從天的這頭,一直拖到天的那頭。

唐代有個「長六七十丈」的牛逼彗星,記錄在《舊唐書》里,《新唐書》里給刪掉了,因為《新唐書》的編者普遍認為這個牛逼吹得有點大,因此刪掉了這個長度的記載。足以見得,古代天文記錄者的確有相應的記錄規範的。古代天象記錄中,「長度」就是「角度」,「角度」就是「長度」,一丈大約是10°左右。

那麼大家說一下,下圖中不明發光物體,大約是離地幾丈啊?


應該是有標準但具體標準不明。。。 總之所謂「日初出大如車蓋」找個標準車蓋量一下就好了_(:з」∠)_


「用日常物體和長度概念來形容張角」這個現象,不只是中國古代有,而是古今中外都有。

我認為,這個現象的本質原因在於「張角」的單位很不直觀,所以才會選取日常物體和長度概念進行近似的形容。雖然這種形容方法很不科學、非常模糊,但對於普通人來說比起「太陽視直徑0.5度」、「某天體地平高度55度」、「彗尾長約3度」這類精確描述要直觀得多。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有空我再來補充一些。


只要知道古代車蓋的大小就可以換算了

比如一般車蓋直徑半丈。太陽在天上角直徑32角分,那彗星就是長64角分


不專業啊,都沒人提到圭表。圭表投影下來是一丈。圭表10尺,不過這是在什麼時間的投影?


遠遠的看


還有日上三竿的說法

太陽高度角怎麼可以用長度來衡量呢?


作為古人來說,可能不會像現如今的科學家寫論文一樣精確標準,比如那個日上三竿,就是指人站在地上看太陽,太陽剛好在三個摞著立起來的竿子頂端的那個時候,但是人離竿子多遠,竿子多長為限都沒有註明。

同理,說彗星長一丈,也就是一種粗略的描述。我不知道這句話出處在哪,如果是史書就很好解釋了。肉眼來看,彗星的形狀大概就是一個光點拖著長尾巴,這個長度大概就是描述的彗星從頭到尾的長度。彗星離人們很遠,人們就以很遠地方的物體這麼長大概實際有多長來猜測彗星大約有一丈長。實際上,當時人民認為的很遠也不過是千米以內甚至更近,所以這個數字就和「太陽像車蓋一樣大」一樣,不必過分深究其意義。


推薦閱讀:

如果地球像土星一樣有星環,對人類生活會有什麼影響?
引力波是機械波還是電磁波?
哥白尼會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嗎?
如何判斷自己僅僅是一個天文愛好者,還是想研究天文?
我們有生之年還能見到橫貫整個天空的巨大彗星嗎?

TAG:中國歷史 | 天文學 | 天文學史 |